电子纸五大技术介绍

电子纸五大技术介绍
电子纸五大技术介绍

全球五大电子纸技术介绍

基础知识:电泳式显示(EPD)技术

现今电子书阅读器仍多是采用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sis Display, EPD)作为显示面板,目前全球90%以上的电子纸均采用电泳式显示(EPD)技术,因此电泳显示器几乎便与电子纸划上等号。电泳显示器在轻薄及白度方面皆优于其他种类显示器,尤其是省电功能更是令人称道,据了解,在画面静止不动时,电泳显示器可以不耗任何电力,持续显示该画面直至需要转换到下一个画面为止。全球有多少厂商在研究这种技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PVI(元太)E-Ink

E-Ink公司成立于1997年,致力于EPD技术的研发,是电子书产业的重要推手。台湾的元太科技在2009年以2.1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E-Ink全部股权以及电子纸显示器材料的关键技术及专利。之后,元太和E-Ink开发完成新一代的电子墨水胶膜,可使黑白对比度明显提高,且换页的刷新速度也有显著提升。

e-ink是电子纸,电子纸不仅仅指E-INK。只不过目前能量产的电子纸只有e-ink,e-ink-电子墨水。它应该是一种技术,只不过,那个美国的e-ink为了方便,把e-ink注册成公司了。所以e-ink也可以说是美国e-ink公司。e-ink公司研究的e-ink屏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e-ink屏。

全球有很多公司加入了开发电子纸显示器的行列,只不过能量的电子纸技术,只有美国e-ink 公司。目前全世界电子书阅读器使用的e-ink屏,都是美国e-ink公司的技术,在台湾量产。

e-ink是化学技术,它不是传统的LCD液晶屏这种物理技术。e-ink公司到目前为止,一共推出过两个级别的e-ink屏。e-ink公司称它们为e-ink屏和e-ink Vizplex屏。

E-Ink公司的EPD电子纸技术(或即电子墨水技术),采用的是微胶囊型电泳显示技术,反射率为35%,黑白对比度在10:1左右,反应速度较慢,屏幕变化通过黑白粒子交互显示,等待时间较长,可以通过控制IC改善。

已于09年底量产,是目前电子书领域的最大热点。索尼电子书、亚马逊Kindle以及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书均采用了E-Ink技术。目前提供的电子纸规格计有1.9英寸/128×112分辨率、5英寸/800×600分辨率、6英寸/800×600分辨率、8英寸/1024×768分辨率、9.7英寸/1200×820分辨率。整体而言,目前电子书主要尺寸仍集中5~6英寸,并逐渐朝9.7英寸大屏幕迈进。

元太下一波将在今年底前陆续推出彩色电子纸以及内建触摸功能的电子纸等。据了解,元太科技及将推出结合触控功能的电子纸显示器,除了采用目前较常见的电容式触控技术外,元太也积极与厂商共同开发包含E-Touch等各种触控模块等;这些内建的触控模块除了不会降低电子纸显示器的反射率之外,还有许多设计上的好处,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

达意SiPix

Sipix在友达注资以后,计划在今年第3季量产出货并正式在产品上使用,BenQ nReader K60电子阅读器宣布上市,并在参数里标明使用Sipix 6英寸电子纸,标志着电子纸屏幕从此不再由元太独家垄断。

SiPix采用的是微杯型电泳显示技术,反射率为40%,对比度仍在10:1左右,反应速度较快,通过微杯封装方式,带电粒子游动时间相对较短。量产屏幕尺寸主要为6英寸和9英寸,其中6英寸屏占60%左右的比例。目前在亮度、对比度等方面还是要落后于元太的E-Ink屏。

高通Mirasol

高通的Mirasol技术是以微机电系统(MEMS)及干涉测量调节(Interferometric-Modulator Display,IMOD)的反射技术为基础,模仿蝴蝶拍动翅膀创造生动色彩影像,亦即藉由面板间不同间隙,使得外界光线进入面板后反射出不同颜色,藉由吸附面板下方的薄膜后,则呈现黑色的颜色,在吸、放该薄膜后,毋须持续通电,画面仍可维持所要呈现的讯息,且反应快,仅需数十微秒(10μs),较LCD(10ms)快1000倍,且能显示26万色全彩。此技术也具有双稳态的特性,由于Mirasol显示技术不需要偏光板、彩色滤光片、薄膜晶体管(TFT)组件就可以呈现影像。

Mirasol的显著优势是极快的反应速度、超低耗电以及在太阳下观看质量优越,试产期多用在小型的行动通讯系统,包括智能型手机及卫星导航等,尺寸从1.43英寸到5.7英寸不等,未来将朝大尺寸发展。目前该面板最大量产尺寸仅有5.7吋,预计明年第三季才能量产。

台达电Bridgestone

台达电与Bridgestone合作生产的电子纸(E-Paper)技术,采用的是类似电泳显示的电子粉流体技术,主要的差异在于,E-ink以及SiPix的电泳技术,是将有色的带电粒子用不同方式封装在特殊液体中;而Bridgestone的电子粉流体技术,则是使用较细的有色带电粉末,且不使用液体为介质。而其基本显示技术的原理大致相同,亦即藉由电场驱动带电的有色粒子或粉末,使其变化进行显示,另外也具备双稳态(bistable)特性,亦即在不变换显示画面的情况下即不需耗用到电力。

一般来说,由于液体的阻力比较大,因此不使用液体的电子粉流体就技术原理上,反应速度较使用液体的电泳技术快,不过也有人认为,实际上技术还有瓶颈。

台达电副董事长暨执行长海英俊日前指出,台达电预计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彩色电子书,为了因应电子书的量产,台达电已于日前标下展茂光电位在台湾桃园的3.5代线厂,作为生产电子纸所需的彩色滤光片之用。

同时表示,采用日本Bridgestone技术所制造电子纸预期将在2010年第3季推出,初期主打8吋与13吋,顺利的话便可在2011年第1季带进营收。事实上,台达电日前已在台北国际书展中展出8吋、13吋、22吋,采用触控屏幕,具有WiFi功能的电子书。

富士通胆固醇液晶

胆固醇液晶是一种呈螺旋状排列的特殊液晶模式,是通过在向列型液晶中加入旋光剂来达到特殊排列结构,并利用胆固醇液晶分子在不同电位下呈现的「反射」与「透过」两种不同偏极光旋转状态来达到显示效果。胆固醇液晶属于反射式显示器,该技术可以通过添加不同旋转螺距的旋光剂,调配出红、绿、蓝等颜色,以满足彩色化显示的需求。

胆固醇液晶技术的研发机构包括美国Kent Display、日本富士通、日本富士施乐等公司以及台湾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其中,台湾工研院显示中心为全球拥有最多胆固醇液晶专利技术的研发机构,并且利用胆固醇液晶可制作在软性基板的优势,采用卷对卷进行低成本生产,现已可做出长度达3米长的软性胆固醇液晶电子纸。

该技术利用外界环境光源来显示影像,无需背光源,同时具有双稳态特性,所以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同样非常省电。这种电子纸反射率为30%,对比度6:1,反应速度3s左右。台湾LED业者亿光电子转投资城里,预计使用胆固醇液晶技术的电子纸将在今年年内量产。

总结:

从各大电子纸技术发展来看,彩屏电子书的上市指日可待。另外,元太E-Ink虽然难再继续垄断电子书市场,但目前仍是毋庸置疑的全球电子纸龙头厂,元太科技于日前宣布,将在五年内投资五亿美元于电子纸相关产业,并以中国大陆扬州市为电子纸生产、制造中心,将联合相关下游厂商,共同研发、生产电子纸,期望在扬州市形成电子纸生产、制造中心。整体电子纸的生产商还是都集中在台湾地区,台湾未来将是全球电子阅读器面板主要供应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简介.doc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注: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可能不同。 [编辑本段] 基本介绍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 [编辑本段]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2014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二极管工作在正常状态时,若给其施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若施加反向电压时,则二极管截至,这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晶体管从内部结构可分为 NPN型和PNP型。 3、NPN型硅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在三个电极电位中,其电位高低关系为 V C >V B >V E ,基极和发射极电位之差约等于。 4、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测得I C=3mA,I E=,则I B= , = 100。 5、按晶体管在电路中不同的连接方式,可组成共基、共集和共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其中共集电路输出电阻低,带负载能力强;共射电路兼有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作用。 6、晶体管在电路中若用于信号的放大应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若用作开关则应工作在饱和和截至状态,并且是一个无触点的控制开关。 7、组合逻辑电路是指任何时刻电路的输出仅由当时的输入状态决定。 8、用二进制表示有关对象的过程称为编码。 9、n个输出端的二进制编码器共有 2n个输入端,对于每一组输入代码,有1个输入端具有有效电平。 10、画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时,其B、E两端可用一个线性电阻等效代替,其C、E两端可以用一个可控电流源等效代替。 11、1位加法器分为半加器和全加器两种。 12、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有3种,分别是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13、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总是比单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窄。 14、反馈是把放大器的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送到输入回路的过程。

15、反馈量与放大器的输入量极性相反,因而使 净输入量 减小的反馈,称为 负反馈 。 为了判别反馈极性,一般采用 瞬时极性法 。 16、三端集成稳压器CW7806的输出电压是 6 V 。 17、施加深度负反馈可使运放进入 线性 区,使运放开环或加正反馈可使运放进入 非线性 区。 18、逻辑功能为“全1出0,见0出1”的逻辑门电路时 与非 门。 19、一个二进制编码器若需要对12个输入信号进行编码,则要采用 4 位二进制代码。 20、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不仅 大小相等,而且 相位 也相同。 二、 选择题。 1、把一个6V 的蓄电池以正向接法直接加到二极管两端,则会出现( C )问题。 A 正常 B 被击穿 C 内部断路 2、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是-10V ,负极电位是,则该二极管处于( A )状态。 A 反偏 B 正偏 C 零偏 3、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具有如下特点( A ). A 发射结反向偏置 B 集电结反向偏置 C 晶体管具有开关作用 D I C 与I B 无关 4、稳压二极管是特殊的二极管,它一般工作在( C )状态。 A 正向导通 B 反向截止 C 反向击穿 D 死区 5、测量放大器电路中的晶体管,其各极对地电压分别为,2V ,6V ,则该管( A )。 A 为NPN 管 B 为Ge 材料 C 为PNP 管 D 工作在截止区 6、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在饱和区,当+u >-u 时,则( A ) A om o U u += B m o U u 0-= C +=u u o D -=u u o 7、测得晶体管,3,404.2,30mA I A I mA I A I C B C B ====时;时μμ 则该晶体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为( B )。

电子纸五大技术介绍

全球五大电子纸技术介绍 基础知识:电泳式显示(EPD)技术 现今电子书阅读器仍多是采用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sis Display, EPD)作为显示面板,目前全球90%以上的电子纸均采用电泳式显示(EPD)技术,因此电泳显示器几乎便与电子纸划上等号。电泳显示器在轻薄及白度方面皆优于其他种类显示器,尤其是省电功能更是令人称道,据了解,在画面静止不动时,电泳显示器可以不耗任何电力,持续显示该画面直至需要转换到下一个画面为止。全球有多少厂商在研究这种技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PVI(元太)E-Ink E-Ink公司成立于1997年,致力于EPD技术的研发,是电子书产业的重要推手。台湾的元太科技在2009年以2.1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E-Ink全部股权以及电子纸显示器材料的关键技术及专利。之后,元太和E-Ink开发完成新一代的电子墨水胶膜,可使黑白对比度明显提高,且换页的刷新速度也有显著提升。 e-ink是电子纸,电子纸不仅仅指E-INK。只不过目前能量产的电子纸只有e-ink,e-ink-电子墨水。它应该是一种技术,只不过,那个美国的e-ink为了方便,把e-ink注册成公司了。所以e-ink也可以说是美国e-ink公司。e-ink公司研究的e-ink屏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e-ink屏。 全球有很多公司加入了开发电子纸显示器的行列,只不过能量的电子纸技术,只有美国e-ink 公司。目前全世界电子书阅读器使用的e-ink屏,都是美国e-ink公司的技术,在台湾量产。 e-ink是化学技术,它不是传统的LCD液晶屏这种物理技术。e-ink公司到目前为止,一共推出过两个级别的e-ink屏。e-ink公司称它们为e-ink屏和e-ink Vizplex屏。 E-Ink公司的EPD电子纸技术(或即电子墨水技术),采用的是微胶囊型电泳显示技术,反射率为35%,黑白对比度在10:1左右,反应速度较慢,屏幕变化通过黑白粒子交互显示,等待时间较长,可以通过控制IC改善。 已于09年底量产,是目前电子书领域的最大热点。索尼电子书、亚马逊Kindle以及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书均采用了E-Ink技术。目前提供的电子纸规格计有1.9英寸/128×112分辨率、5英寸/800×600分辨率、6英寸/800×600分辨率、8英寸/1024×768分辨率、9.7英寸/1200×820分辨率。整体而言,目前电子书主要尺寸仍集中5~6英寸,并逐渐朝9.7英寸大屏幕迈进。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类在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电子科学技术就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 1883 年美国发明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岗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岗位 发布日期:2011-4-23 0:53:10作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点击次数:1973 1.嵌入式硬件开发工程师:熟悉16位、32位单片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熟悉ARM9平台,掌握模拟和数字电路开发,熟悉PC相关的各种接口电路;熟悉Protel,、PowerPCB等;应用ARM进行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开发。 2.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有C\C++开发经验,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据结构、计算方法功底较好,有底层驱动编写经验;有uC/OS 、WIN CE、linux 驱动开发经验; 3.FPGA工程师:掌握基于FPGA的设计流程,精通verilog或者VHDL语言,能够完成从系统要求、架构设计到详细设计、代码设计、代码仿真等工作;熟悉XILINX或ALTERAFPGA结构,掌握相关设计流程及相关的开发综合工具;良好的数字电路基础,较强的电路设计、调试能力,会使用常用的测试仪器;了解TCP/IP等网络协议; 4.PCB设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高级销售员、系统维护工程师等。 一.工艺设计工程师: ①负责工艺设计、作业指导文件的编制,对生产人员进行工艺文件培训。②现场指导及组织工艺纪律检查、监督检查执行情况。③制定成品及半成品的加工标准、工程规范及检验标准。④及时组织产品品质问题的处理、改善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⑤制定工程变更、并负责追踪落实执行。⑥根据现场质量问题、异常状况分析组织工艺改进工作。⑦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提出并组织实施验证。⑧参与设计评审,参加产品的开发、协助开发人员完成产品的开发论证。负责新产品的工程化设计工作人员要求: 1、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 2、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专业 3、工作经验:5年以上 4、其他要求:①至少5年的电子工艺编写经验,有一定的电路设计和调试基础;②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有新产品转化及生产工艺改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编制经验,有设计电子测试工装或检测设备能力,具有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工作方法。③熟悉电子电路原理,了解元器件的特点及应用;能熟练使用Protel、AltiumDesigner等软件,熟悉PCBLayout 等软件编制生产制造文件;熟悉电子车间插件、焊接、线束制作的生产流程;④熟悉电路板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熟悉电路板维修⑤熟悉电子产品制造过程设计思路与方法,熟悉制造过程控制手段,了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⑥沟通能力强,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阅读英文资料 负责新产品工艺导入,对PCBA代工厂工艺进行评审,指导代工厂进行工艺改进; 2)对硬件设计进行工艺评审,提出可制造性相关要求; 3)制定ICT,FCT等相关制造测试要求; 4)对产品制造过程品质问题进行跟踪、改进、管控。技能要求 1)电子及相关专业、本科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试题 答案

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 环境温度变低,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共射电流放大倍数 会变 。 2. 当设计要求输出功率为20W 的乙类推挽功放时,应选取P CM 至少为 W 的功率管。 3. 若将集成运放理想化,则差模输入电阻id r = ,o r = 。 4.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要达到提高输入电阻、增强带负载能力的目的,应该给放大器接入 反馈。 5. _______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大,而_______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小。 6. 差分放大电路的主要功能是放大 信号、抑制 信号。 7.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L f 或H f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 8. 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示电路 (填“能”或“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9.负反馈使放大电路增益下降,但它可以 通频带, 非线性失真。

10. 在直流电源中,当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2U =20V 时,单相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AV O U = V ,若负载电阻L R =20Ω,则负载电流平均值)(AV O I = A 。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五价 B.四价 C.三价 2.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B I 从12A μ增大到22A μ, C I 从1mA 变为1.9mA , 那么它的β约为 。 A. 90 B. 83.3 C. 86.4 3.以下基本放大电路中, 电路不具有电压放大能力。 A.共射 B.共集 C.共基 4.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e R ,将使电路的 。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5.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 。 A .温度 B. 掺杂工艺 C. 杂质浓度 6.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采用 。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集放大电路 C.共基放大电路 7.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负反馈。 A.电压并联 B.电压串联 C.电流并联 D.电流串联 8.欲将方波转换成尖顶波电压,应选用 运算电路。 A.比例 B.加减 C.积分 D.微分 9.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在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输出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获得的最大 。 A.交流功率 B.直流功率 C.平均功率 10. 在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当信号频率f =O f 时,RC 串并联网络呈 。 A.容性 B.阻性 C.感性 三、(本题10分)判断下图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果电路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判断引入了哪种阻态。并估算此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源电压放大倍数。

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11级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填空: 1.电路由电源负载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 2.电路中电流数值的正或负与参考方向有关,参考方向设的不同,计算结果也不同。 3.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与流过它s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无关,流过它的电流由端电压与外电路所共同决定。 4.由电路中某点“走”至另一点,沿途各元件上电压代数和就是这两点之间的电压。5.相互等效的两部分电路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 6.电阻并联分流与分流电阻值成反比,即电阻值大者分得的电流小,且消耗的功率也小。 7.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大电阻分得的电压大,小电阻分得的电压小功率也小。 8.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相互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 9.在电路分析中,应用戴维南或诺顿定理求解,其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 11 .常用的线性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常用的非线性元件有二极管和三极管。 12.二极管正向偏置,是指外接电源正极接二极管的阳(或正)极,外接电源负极接二极管 的阴(或负)极。 13.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杂 3 价元素,其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

载流子是 自由电子 。 40. N 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杂 5 价元素,其多数载流子是 自由电 子 ,少数载流子是 空穴 。 14.若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其发射结必须 正偏 、集电结必须 反偏 ; 三极管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 电流放大 作用。 15.根据换路定则,如果电路在t=0时刻发生换路,则电容的电压u c(0+)= uc(0-) ,电 感电流i l (0+)= i l (0-) 。 16.三极管工作时,有三种可能的工作状态,它们分别是__放大状态_、___饱和状态、___ 截止状态_____。 38.3个输入的译码器,最多可译出 __8____(2×2×2)____ 路的输出。 17.4个输入的译码器,最多可译出 __16___(2×2×2×2)______ 路的输出。 18.根据逻辑功能的不同,可将数字电路分为___组合 ______逻辑电路和 时序________逻辑电路两大类。 19.F=A ——(B+C) +AB C —— 的最小项表达式是 m1+m2+m3+m6 。 20.两个电压值不同的理想电压源并联,在实际电路中将 不允许(或不存在) 。 33.两个电流值不同的理想电流源串联,在实际电路中将 不允许(或不存在) 。 21.基本数字逻辑关系有 与 、 或 、 非 三种。

[整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没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 第一章第一章数字电子技术概述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有什么特点?描写脉冲波形有哪些主要参数 2.和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有哪些优点? 3.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它有何优点? 4.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工作各有何特点? ⒌把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0010110 11010100 0101001 110110.111 101101.101 ⒍将下列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101B 4FBH 110.11B ⒎将下列数转换为二进制数:7.85D 3DF.2BH 256D ⒐将下列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256D 1101.11B 110.11B ⒑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八进刺数: 21 130 27 250 48 1012 95 100.625 ⒒分别用842lBCD码、余3码表示下列各数: (9.04)10 (263.27)10 (1101101)2 (3FF)16 (45.7)8 ⒓列出用BCD码代替二进制的优点 ⒔列出用BcD码代替二进制的主要缺点j ⒕在数字系统的运算电路中使用BCD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⒖格雷码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⒗二极管电路及输入电压ui的波形如图1-1所示,试对应画出各输出电压的波形。 图1-1 ⒘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饱和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半导体二极管比较,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⒙⒙判断图1-2所示各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并计算输出电压u o的值。

图1-2 ⒚N沟造增强型MOS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P沟道增强型MOS管比较,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第二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⒈请举出生活中有关“与”、“或”、“非”的逻辑概念.并各举两个例子说明。 ⒉如图2-1所示,是二极管门电路,请分析各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写出其表达式。

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

第1章检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极微量的五价元素组成的。这种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少数载流子为空穴,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正电。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极微量的三价元素组成的。这种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少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负电。 2、三极管的部结构是由基区、发射区、集电区及发射结和集电结组成的。三极管对外引出电极分别是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3、PN结正向偏置时,外电场的方向与电场的方向相反,有利于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而不利于少子的漂移;PN结反向偏置时,外电场的方向与电场的方向相同,有利于少子的漂移运动而不利于多子的扩散,这种情况下的电流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4、PN结形成的过程中,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向N区进行扩散,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向P区进行扩散。扩散的结果使它们的交界处建立起一个空间电荷区,其方向由N区指向P区。空间电荷区的建立,对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起削弱作用,对少子的漂移运动起增强作用,当这两种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PN结形成。 5、检测二极管极性时,需用万用表欧姆挡的R×1K档位,当检测时表针偏转度较大时,则红表棒接触的电极是二极管的阴极;黑表棒接触的电极是二极管的阳极。检测二极管好坏时,两表棒位置调换前后万用表指针偏转都很大时,说明二极管已经被击穿损坏;两表棒位置调换前后万用表指针偏转都很小时,说明该二极管已经绝缘老化不通。 6、单极型晶体管又称为MOS管。其导电沟道分有N沟道和P沟道。 7、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物质制造的面接触型硅晶体二极管,正常工作应在特性曲线的反向击穿区。 8、MOS管在不使用时应避免栅极悬空,务必将各电极短接。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P型半导体中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负电,说明P型半导体呈负电性。(错) 2、自由电子载流子填补空穴的“复合”运动产生空穴载流子。(错) 3、用万用表测试晶体管时,选择欧姆档R×10K档位。(错) 4、PN结正向偏置时,其外电场方向一致。(错) 5、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三极管都具有电流放大能力。(错) 6、双极型晶体管是电流控件,单极型晶体管是电压控件。(对)

电子纸技术介绍

电子纸技术介绍 电子纸虽被称为“纸”,但实际上是一种具备类似纸张特征的显示材料,具体表现为轻薄、柔软、可擦写等属性。同时,它还拥有一种被称为双稳态(bistability)的特征,即显示介质拥有“记忆”功能,可以无功耗地显示静止画面,只有在画面刷新时才需要电力驱动。而反射式(Reflectivity)的特点也让其不需要光源便可借助外界光线观看,目前主要的电子纸显示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电泳显示技术(EPD) 电泳显示技术是将有颜色的带电颗粒封装在一起,由外加电场控制不同电荷的颗粒实现移动,以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显示效果,其代表厂商有E Ink公司与SiPix公司。由于EPD技术可呈现出高反射率、高对比度的显示效果,因此十分适合做电子纸,同时电泳显示器的粒子可容许制造在塑料、金属或玻璃表面上,能够成为柔性显示技术的上佳选择。 二、电子粉流体显示技术(QR-LPD) 电子粉流体显示技术是由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公司研发的,它将树脂进行纳米级粉碎处理后产生的带电粉流体填充于空气介质的微杯封闭结构中,利用上下电极电场使粉体发生电泳动现象,由于粉流体能反射光,因此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板或前

光板。不过,由于要使用高电压来驱动分流体,而耐高电压的TFT (薄膜场效应电晶体)零尚未成功开发的情况下,目前是以被动式的方式来驱动电子粉流体的。 在去年十月份,普利司通推出了13.1英寸(约A4纸大小)的电子纸,可显示4096色,能够在0.8秒内覆写屏幕,较该公司先前产品速度快10倍,还可支持优秀的手写性能。 三、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Ch-LCD) 因为胆固醇液晶使用的材料结构类似于胆固醇分子,因而得其名。在技术实现方式上,与一般被动驱动液晶一样,其显示组包含了上下基板、间隙子以及黑色吸收材质,利用胆固醇液晶分子在不同电位下呈现的“反射”与“透过”两种不同偏极光旋转状态来达到显示效果。通过添加不同的旋光剂,还可呈现出具有色彩的光线,以实现彩色化需求。 四、双稳态向列液晶显示技术(Bi TNLCD) 该技术由法国Nemoptic公司开发。它使用向列型液晶,通过施加额定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来呈现出黑白两种双稳态显示,而通过改变电压解除时的幅度,还可调整黑白区域的比例,以呈现出不同灰度的效果。 五、电润湿显示技术(EWD) 电润湿显示技术由飞利浦的实验室研发,它通过电压来控制被包围油膜的表层,从而导致像素的变化。当没有施加电压时,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着《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1785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1826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题报告范文.doc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自动窗帘启闭控制电路设计任务书 姓名: 学号:03 指导老师:班xx老师 一、选题意义(初拟)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设计一个根据室内光强控制的自动启闭光控窗帘 意义: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种小的技术创造充满了人们的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的方便。自动启闭光控窗帘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他可以根据室内的光的强度来自动调节窗帘打开的程度,以此将室内的光强控制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亮度。 2. 本选题的基本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窗帘其基本的作用无非是保护业主的个人隐私以及遮阳挡尘等功能,但传统的窗帘您必须手动去拉动,每天早开晚关也是挺麻烦的,特别是别墅或复式房的大窗帘,比较重,而且长,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开关窗帘,很不方便。于是遥控电动窗帘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智能大厦、高级公寓、酒店和别墅等领域,只要遥控器轻按一下,窗帘就自动开合(百叶窗可以自动旋转),非常方便。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窗帘的定时开关,场景控制等高级控制功能,真正让窗帘成为现代家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电动窗帘特点

遥控电动窗帘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品。它的应用将带给您高科技的享受及便捷,同时能美化您的环境,使您的家居呈现更高品位。以下介绍电动窗帘系统的相关设备及特点。 安全方面:窗帘驱动设备装有可靠的安全设防保护装置,用户可放心使用。 兼容性:该系统备有手动、智能线控按钮、遥控器。当窗帘完全开启或关闭时,驱动器能及时停止工作。发生断电时,可手动开启及关闭系统。 适用性:具有多种不同档的开启和关闭速度,不同的场合可选用不同的速度。 智能化:系统定时控制器能预先在24小时内进行多次自动开启与关闭的设置。如遇到您外出,系统会按照您的习惯在每天同一时间自动开启及关闭窗帘,确保安全。另外,通过系统专用遥控器及专用位置码接受器对窗帘进行设置,该系统设备能单独或同时控制不同的窗帘系统。 遥控窗帘在最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高级智能公寓和私人别墅。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又出现了直线电机新技术,直线电机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以它自身的技术特点迅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事物的看法 2.电动窗帘的技术革新--磁驱直线电动窗帘机 邮政分拣系统、上海的磁悬浮列车、计算机磁盘定位系统、离子加速器等,而将它应用在电动窗帘方面则使该行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磁驱直线电动窗帘机。 磁驱直线电动窗帘机直接利用磁驱动的力量驱动电机进行往返动作,带动窗帘作来回往返运动实现窗帘的开合。运行中电机与轨道运行无接触,减少了机械故障,降低了噪音,确保了运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期末 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逻辑函数有四种表示方法,它们分别是(真值表)、( 逻辑图 )、( 逻辑表达式 )和( 卡诺图 )。 2.将2004个“1”异或起来得到的结果是( 0 )。 3.目前我们所学的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单极型集成电路的典型电路分别是( TTL )电路和( CMOS )电路。 4.施密特触发器有( 两 )个稳定状态.,多谐振荡器有( 0 )个稳定状态。 5.已知Intel2114是1K* 4位的RAM 集成电路芯片,它有地址线( 10 )条,数据线( 4 )条。 6.已知被转换的信号的上限截止频率为10kHz ,则A/D 转换器的采样频率应高于( 20 )kHz ;完成一次转换所用的时间应小于( 50 )。 7.GAL 器件的全称是( 通用阵列逻辑 ),与PAL 相比,它的输出电路是通过编程设定其( 输出逻辑宏单元 )的工作模式来实现的,而且由于采用了( E 2CMOS )的工艺结构,可以重复编程,使用更为方便灵活。 二、根据要求作题:(共16分) 1. 试画出用反相器和集电极开路与非门实现逻辑函数 C B AB Y +=。 解:1. 2、图1、2中电路由TTL 门电路构成,图3由 CMOS 门电路构 成,试分别写出F1、F2、F3的表 达式。 F C F B A F = =+=321; ;解:.2. 三、已知电路及输入波形如图4(a )(b )所示,其中FF1是D 锁存器,FF2是维持-阻塞D 触发器,根据CP 和D 的输入波形画出Q1和Q2的输出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0。 (8分) 解: R +

电子纸工作原理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电子墨水技术有5种,它们分别是微胶囊电泳、双色拧转球(bichromal)、胆甾型液晶(ChLCD)、电湿技术和电致变色技术。其中,E-Ink公司的电泳技术比较成熟,应用相对广泛。 电子纸由电子墨水及两片基板所组成:第一部分是电子墨水,有时被称为“前基板(front plane)”;二是使电子墨水生成文本和图像所需要的电子设备组合,包括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被称为“背基板 (backplane)”。背基板上面涂有由无数微小的透明颗粒组成的电子墨水,颗粒直径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一半大小。电子墨水是一种加工成薄膜状的专用材料,与电子显示设备结合在一起使用,是化学、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电子墨水由数百万个尺寸极小的微胶囊构成,直径与头发丝相当。每一个微胶囊中含有带正电荷的白色粒子和带负电荷的黑色粒子,它们悬浮在清洁的液体中。如图1所示,电子墨水薄膜的顶部是一层透明材料,作为电极端使用;底部是电子墨水的另一个电极,微胶囊夹在这两个电极间。微胶囊受负电场作用时,白色颗粒带正电荷而移动到微胶囊顶部,相应位置显示为白色;黑色颗粒由于带负电荷而在电场力作用下到达微胶囊底部,使用者不能看到黑色。如果电场的作用方向相反,则显示效果也相反,即黑色显示,白色隐藏。可见,只要改变电场作用方向就能在显示黑色和白色间切换,白色部位对应于纸张的未着墨部分,而黑色则对应着纸张上的印刷图文部分。 电泳电子墨水工作原理 当这种电子墨水被涂到纸、布或其他平面物体上后,人们只要适当地对它予以电击,就能使数以亿计的颗粒变幻颜色,从而根据人们的设定不断地改变所显现的图案和文字。只要调整颗粒内的染料和微型粒子的颜色,便能够使电子墨水展现色彩和图案来。该方式是利

电子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考试卷及答案

9.下图所示可能是鈡控同步RS 触发器真值表的是() 10.电路如下图所示,若初态都为0,则n+1=1Q 的是() 11.五位二进制数能表示十进制数的最大值是() A.31B.32C.10 D.5 12.n 个触发器可以构成最大计数长度为的计数器() A.n B.2n C.n 2 D.2n 13.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起始状态为0010,当最低位接收到10个脉冲时,触发器状态为() A.0010B.0100C.1100D.1111 14.下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并联型稳压电路为() 15.在有电容滤波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若要使输出电压为60V ,则变压器的次级电压应为() A.50VB.60VC.72VD.27V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对打√,错打×) 16.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 ) 17.环境温度升高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将显著下降( ) 18.二极管正偏时,电阻较小,可等效开关断开() 19.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域() 20.光电二极管是一种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

注: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答案填写在上面的表格里,否则该题不得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JK触发器可避免RS触发器状态出现。与RS触发器比较,JK触发器增加了功能; 22.寄存器存放数码的方式有和两种方式; 2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的是二极管的关系曲线; 24.常见的滤波器有、和; 25.现有稳压值为5V的锗稳压管两只,按右图所示方法接入电路,则V0=。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26.(10分)某JK触发器的初态Q=1,CP的下降沿触发,试根据下图所示的CP、J、K的波形,画出输出Q和Q的波形。27.(9分)如下图所示电路,测得输出电压只有0.7V,原因可能是: (1)R开路;(2)R L开路;(3)稳压二极管V接反; (4)稳压二极管V短路。应该是那种原因,为什么? 28.(16分)分析下图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要求: (1)列出状态表,状态转换图;(2)说明计数器类型。

黑白电子纸和彩色电子纸技术的详细发展历程

黑白电子纸和彩色电子纸技术的详细发展历程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此后纸张就一直是人们用于记录、传播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但纸张上印刷的内容一旦成型便不能更改,而现代电子显示技术的发展让大家看到了电子显示介质在“信息可刷新特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纸张的事实。其实早在3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了“电子纸”的概念,时至今日,电子纸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很多领域开始得到应用。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电子纸就会融入大家的 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何为电子纸? 电子纸的学名叫做Electronic Paper(简称E-Paper),也称数字纸(DigitalPaper)、类纸显示器(Paper-Like Display),是一种视觉效果与纸张相似的电子显示装置,具有易于 阅读、便于携带和低功耗等特性。 采用柔性基板材料制造出来的柔性电子纸,能够像纸张一样轻薄、可卷绕或折叠以便于携带。目前柔性电子纸可采用塑料、薄型金属和超薄玻璃基板等。柔性电子纸在整体结构上一般可分为“前板”(Front Plane)和“后板”(BackPlane)两部分,前板主要指电子纸外层的显示介质部分,后板则主要是指电子纸的驱动电路部分。

亚马逊Kindle电子书 电子纸目前最主要的一种应用是电子书阅读器(E-BookReader),这是一种以电子纸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用于阅读电子图书报刊。电子纸还可广泛用于广告牌、信用卡、会员卡、钟表、电子标签、各种指示器、医疗器械以及数码相框、手机等便携式消费产品;此外,电子纸目前的市场定位虽不是要取代液晶显示器,但随着高亮度、高分辨率和高响应速度全彩色电子纸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将很有可能会扩展到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等更庞大的应用领域。显然,巨大的商机正在推动着电子纸技术更快速的发展,电子纸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应用范围也许比人们原来预想的要快得多和宽得多。电子纸的特性 ◇反射型显示材料与更高的易读性 大家现在拿着的这本《微型计算机》,它能带来全然不同于液晶显示器的舒适的视觉感受,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能够看到纸上的内容是因为它将环境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白色部分反射了大量的环境光;而黑色文字(油墨)则吸收了大量光线,使得文字部分反射光相对非文字部分大量减少,因此在我们眼睛里就形成了“白底黑字”的感觉。纸张的特点是通过反射环境光来显示内容且光反射高达65%,可获得较高的亮度、对比度和可视视角(接 近180°)。 深究下去就会发现,按照光产生的方式,电子显示介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自身光源显像的“发散型”(例如LCD显示器),另一种是利用环境光显像的“反射型”(电子纸)。而前面纸张的例子告诉我们,反射型电子显示材料要具有更高的阅读舒适性,而电子纸就是这样一种靠反射光来工作的显示材料。 ◇便携设备对功耗要求异常敏感 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便携设备,但是由电池供电的各种便携设备都面临着续航能力的问题,所以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必然要满足两个条件:低电压与低功耗。也正因如此,电子纸一般都采用功耗非常低的“双稳态显示技术”。 所谓的“双稳态显示器件(BistableDisplay)”,就是像素都具有“亮”与“暗”两种稳定显示状态,且在没有外加电压时能保持其显示内容不变。通俗来讲,就是双稳态显示可以在低耗电或“零功耗”的情况下保持或“记忆”显示内容,只在更新显示内容时加载 瞬间的驱动电压。 ◇高亮度、彩色和动态显示 亮度和对比度是决定电子纸易读性的关键因素,所以高亮度和高对比度毫无疑问将是电子纸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彩色显示具有更丰富、更逼真的视觉效果,高品质的彩色电子纸无疑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市场需求,众多的厂商和研究机构目前都在争先恐后地努力跨越电子纸彩色化显示的技术难关。动态显示是电子纸获得更广泛应用的前提,所以各种新型电子纸技术都在尽力突破响应速度的瓶颈,以实现动态影像的显示。电子纸的前世今 生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恭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乂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本课程是高等教育工科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而且随着电子技术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成为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清华大学的电子技术基础课已开设了40余年,目前巳形成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导论、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等而门课的系列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初步建立“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进步观念和创新观念”,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EDA教学相互交又融合的结构。课堂教学强调基础性,精讲多练,启发引导,留有余地,归纳总结;实骑教学突出工程性和实践性,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系统实验三个台阶,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网络教学开展讨论,自主学习,交流互动,举一反三,活跃气氛;EDA教学贯穿整个课程,由浅入深,不断增强题目的复杂性、设计性、综合性,提倡答案的多样性;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为有机的整体。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大纲如下: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绪论 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 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2.半导体器件 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 半导体二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 3.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共射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复合管及组合放大电路 4.多级放大电路 耦合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四、教学总体要求 1.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静态与动态,工作点,负载线,非线性失真,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率特性,正反馈和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开环与闭环,自激,零点漂移,差模与共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