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和诺斯的学术贡献
the nature of firm

第一部分:企业的性质
论证了企业的性质,即市场调节的替代物。 • 否定了“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 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观点。得出“价格 机制不是万能的,不是无处不在的”结论。 • 提出了价格机制被替代的著名学说。 ①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不完全依靠价格机制调节; ②生产要素配置在企业中依靠企业家来完成,不是 价格机制; ③价格机制调节作用在企业内部已经被 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配置资源的手 段,企业采用管理协调方式,市场以价格协调机制方式, 两者可以相互替代。孤立地看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从 而使人们误以为不要市场,企业也能很好地得到发展。 因此正确地理解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 • 事实上,企业应该是市场中的企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企 业。譬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与其说是一个企业, 不如说它是一个生产车间,因为它不是根据市场价格信 号做出企业决策的,而是根据上级指令调整作业计划以 及要素使用量从而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
4.无法合理解释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同步扩大的
历史现象
根据科斯的理论,企业的规模取决于企业管 理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企业规模的 扩大就意味着市场规模的缩小,企业规模与 市场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 活中企业与市场是同步扩大的。 5.放弃了契约的不完全性
谢谢!
The Nature of the Firm 企业的性质
R.H. Coase 制作:
目录
• 科斯简介
• 本文框架结构 • 理论贡献 • 理论缺陷
一、科斯简介
罗纳德· 哈里· 科斯(Ronald H. Coase)—— 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的获得者。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 体现在他的两篇代表作《企业的性质》和 《社会成本问题》之中,科斯首次创造性 地通过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 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科斯还 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 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 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因此说一门新的科 学——法律经济学应运而生。”2013年9 月2日在美国去世,享年103岁。
科斯的遗产——开放思想市场,发展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科 斯 的 遗 产
开放思想市场 ,发展真实世界 的经济 学
■ 冯兴 元
【 提
要】对罗纳德 ・ 科斯其人其事、重大学术贡献及其与 中国的学术联 系做 了简要 的总结和分析。科斯
因 为对 生产 的制 度 结 构 取得 突破 性 研 究成 果 ,荣 获 1 9 9 1 年 诺 贝 尔经 济 学 奖。 他 的 杰 出贡献 是 “ 发现并澄清 了
法仍然是继续发展科斯 的交易成本思想 ,甚至提 出替
个世界 的巨大损失 。那是因为新 制度经 济学理论不仅
1 9 1 0 年出生在英 国伦敦 ,1 9 3 2 年大学毕业 ,后赴丹迪 经 济暨商业 专校 、利物浦 大学 、伦敦经 济学 院任教 。 1 9 5 0 年 ,科斯移 民美 国,先后于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 亚大学任 教 ,之后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 《 法律 与经济学杂志》主编 ,直至 1 9 8 2 年退休。其后 ,他任 芝 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 学资深研究员 。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产权理论 的奠基 人 。与此相关 、交叉或包含 的学科包括交易成本经济 学 、产权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法律 与经济学 、宪政 经济学等 。他在新制度经济学 的开创性研究 以及新制 度经济学研究群体的后续研究 ,把制度 和企业引入 了
及其扩展规模 的界限问题 ,并创造 了 “ 交易成本”这
一
重要概念来予 以解 释。所谓交易成本 ,即 “ 利用价
格机制 的费用 ”或 “ 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 的
量
经 济观察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制度经济学鼻祖----

科斯教授接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科斯的主要贡献
图:科斯教授1991年81岁 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文章比较好懂,道理比较简单。公众比较容易理解 致命缺点:不注重数理模型和计量分析。
BACK
二.科斯与中国
周其仁说“科斯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中国 经济学人的影响力,当比他长寿的生命还 远为长久。”
这种改进叫做“帕累托改进”(在没有人受损的前提下,至少有人获益)
一.科斯的主要贡献--《社会成本问题》
负外部性不再被看做一种错误,而是被看做一个“生产要素” ,当“负外部性”可以当做商品来交易而交易成本很小(交 易产生的成本是小于交易之后的收益)的的时候,市场 可以最有效率的解决“负外部性”问题,只要关于这个外部 性问题的产权是明晰的,产权的初始配置与结果无关。 科斯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市场是有效率的,但是有交易 成本;企业的指令是有效率的,但是企业也有内部成本 ;政府也可以是有效率的,但是依靠政府来配置资源也 是有成本的。比较究竟谁是好的,谁是坏的,是没有意 义的,有意义的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规 制方式。
1937年27岁的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阐明了交易成本发现并和产权 在经济系统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 古典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 的。市场中的需求方是消费者,供给方是企业,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 关系,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且市场出清, 一切完美。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外部性一种行为无意中对其他人产生的影 响,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却不能从这种 行为中获得好处,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 却不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惩罚
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

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制度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核心是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许多,其中最知名的要数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
道格拉斯·诺斯是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制度经济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重点研究制度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诺斯认为经济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资源和技术,更关键的是制度环境。
他指出,有效的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产权保护、契约执行和市场规则,从而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的增长。
在他看来,制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规则,更重要的是能够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引导个体行为并实现社会共同利益。
诺斯还提出了路径依赖的理论,认为历史路径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
他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很大,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的制度差异导致的。
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需要改变不良的制度,并建立适合自身条件的制度框架。
诺斯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体现在实证研究上。
他对历史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比较,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他的研究范围包括土地产权、法律制度、政府行为等多个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诺斯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的研究揭示了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醒我们重视经济改革中的制度创新。
其次,他的研究强调了历史路径的影响,提示我们在进行改革时要注重制度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他的研究还为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新思路。
总之,道格拉斯·诺斯是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他的贡献不仅推动了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还对经济学和决策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经济学中的灯塔---科斯

经济学中的灯塔罗纳德·哈里·科斯(1910年12月29日-2013年9月2日)作者简介: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科斯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
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代表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之中,科斯首次创造性地通过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
科斯还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
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因此说一门新的科学——法律经济学应运而生。
”2013年9月2日在美国去世,享年103岁。
(一)导论灯塔出现在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是因为它可能有助于理解政府的经济功能问题。
它常被作为必须由政府提供而不是由私人企业提供的物品的一个例子。
经济学家们通常似乎认为,由于不可能向受准备于灯塔的船只的所有者收取可靠的费用,任何私人或企业建造和维修灯塔就不可能遍及赢利。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自由放任或不干预原理的基础和限制”一章中写道: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建造和维修灯塔、设置浮标等属于政府适当的职责。
由于不可能向受益于灯塔的海上船只收取使用费,没有人会出于个人利益的动机而建造灯塔,除非由国家的强制征税给予补偿。
亨利·西奇威克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生产关系中自然自由的体系”一章中这样写道: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下,这一论断(即通过自由交换,个人总能够为他所提供的劳务获得适当的报酬)明显是错误的。
首先,某些公共设施,由于它们的性质,实际上不可能由建造者或愿意购买的人所有。
例如,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大量船只能够从位置恰到好处的灯塔得到准备处,灯塔管理者却很难向它们收费。
新经济史学的开拓者-诺斯

难 以扭转 。 这种制度变迁的性质 , 在说明历史过程的重要性 以及关键历史事件 的作 用上 , 能发挥很 大的
功能。 瓣
( 责任编辑 : 于晓蕾)
造成 美国经济成长 的主 因。 在 已有 的制度下 , 当获利 机会不能被 充分利用时 , 就面临制度 改变的契机 ,
成 功的制度改 变经过 财产权 的重新安 排得 以降低 交易成 本。 诺 斯用 美国的历 效 率 , 促 进 经 济成 长 。
么? ” 这 些 问题 显 然 不 是 单 独 的 一 个 学科 所 能 解 释 的 , 更 不 要 说 经 济 学 的 一 个 流 派 了。 诺 斯 用 科 斯 所 开
创 的交易成本和财 产权 理论 , 在既有 的理论 基础上针对 历史问题再 建了新的分析架构。 诺斯 的努力使
得 新 兴 的 新 制 度 学 派 有 别 于 以往 与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对 立 的学 派 。 同时, 诺 斯 的成 就 说 明 了社 会 科 学 知 识
疑难 问题是 , 如何解释 历史变迁路径差 异甚大 的原 因 , 不同的社会是 怎样 分叉的 怎样解释 它们的绩
效 特 征 差 异 甚 大 的 原 因 ? 穷 国与 富 国之 间 、 发 达 国 家与 欠 发 达 国 家 之 间 的 差距 甚至 比 曾 经 存 在 的 差 距
更加拉大 了, 怎样解释 这一差距?或者 同样 重要 的一 个问题是 , 导致差距 更加 拉大或趋 同的条件 是什
诺 斯 是 当代 经 济 史 学 界 最 受瞩 目的 大 师之 一 , 他 对 经 济 学 的贡 献 主 要 包 括 三 个 方面 : 用 制 度 经 济
诺斯著,刘瑞华译版: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原著/道格拉斯•诺斯译者/刘瑞华导读刘瑞华(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一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1920-)是当代经济史学界最受瞩目的大师之一。
这本《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是他的近期著作。
为了理解诺斯的理论脉络,有必要介绍一些他早期著作的内容。
诺斯在学术上的贡献与1950 年以来西方学界兴起的「新经济史」或「计量史学」(cliometrics)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的经济史学界崛起的新一代学者特别强调结合经济学与历史,并且致力于应用经济分析与统计方法研究历史问题。
诺斯就属于第一代的新经济史学家,在1950 年就开始推动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历史的工作。
在1961年,诺斯就出版了《美国的经济成长,1790-1860年》(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United States,1790-1860)一书,探讨美国在内战以前的快速经济成长。
该书可说是新经济史革命开始之后的第一本专书,也是有关美国经济史的一本经典之作。
诺斯在该书中清楚的利用《国富论》的论点和美国的历史资料,说明十九世纪前美国经济成长的动力是来自出口贸易、资本流入与区域扩张,由于这些动力引发了专业分工的利益与组织的创新,而提高社会所得。
此外,这些力量也导致教育与知识的投资,以及技术进步而产生长远的影响。
接着在1966年,诺斯又写了《美国过去的成长与福利:一部新经济史》(Growth and Welfare in the American Past:A New Economic History )。
这本书中,他延续了前书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美国经过快速成长的后果。
在他的分析之下,美国在十九世纪以后的土地政策、农民抗争和政府积极介入经济活动的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
诺斯也在这本书里开始提出对公共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历史分析。
在1960至1966年之间正是新经济史全面拓展的时候,诺斯担任了《经济史学刊》(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的主编之一。
享年次高的诺贝尔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罗纳德·科斯

享年次高的诺贝尔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罗纳德·科斯[摘要]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罗纳德·科斯是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定理和科斯猜想的首创者,法律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产权理论和产权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开启了产权理论、法律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三个领域的研究方向。
科斯是国际经济学界的泰斗级大师和巨匠,他在阐述经济组织产生的原理、交易成本分析以及推动法学、经济史和组织理论的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学,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
科斯一生都关切和热爱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其经济理论和深邃思想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巨大而深远。
[关键词]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简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定理;科斯猜想;制度结构;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法律经济学;产权经济学1科斯先生生平与家庭成员科斯的主要学习经历:孩提时因受伤害而有腿疾,需要利用辅助具来矫正(腿戴铁套),因此他必须到为残疾学生开设的专门学校念书。
1923—1929年就读于政府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基尔本文法中学(Kilburn Grammar School)。
1929—1931年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LSE(全称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00年起加入伦敦大学联盟),1931—1932年获伦敦经济学院卡塞尔爵士游学奖学金(Sir Ernest Cassel Travelling Scholarship)赴美学习、考察和研究美国工业的组织结构(等同于在伦敦经济学院修习一年),1932年获伦敦经济学院商学学士学位(BCom)。
普遍流传的关于科斯1951年获伦敦经济学院(伦敦大学)经济学哲学(理学)博士学位的说法是缺乏依据和不可靠的,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1994年4月12日科斯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虽然我在伦敦经济学院所上过的一些科目和经济学有关,但我从未修过经济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斯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即用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新的对象。
也就是说,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
在其早期对远洋运输和美国国际收支所做的研究中,他与福格尔所代表的新经济史学派并驾齐驱,将新古典生产理论与经济史中所发现的数据结合起来。
这种新的方法推动经济史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诺斯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利用产权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中制度变革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诺斯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理论,分析西方世界最近两个世纪中工业化的更为一般的理论。
其目的是探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内在联系、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趋势、经济发展对制度的内在要求。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诺斯开始总结他30多年研究经济史的经验,从中提炼出一些对经济学尤其是对新制度经济学有重要贡献的理论。
概括起来说,诺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第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诺斯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第三,作为经济学家的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地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
诺斯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演变史的审视与分析,升华出制度变迁理论的思想,并以三大理论基石来构建他的分析框架。
如他所述,“我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变化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解释为何人们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
”值得提出的是,诺斯在阐明上述分析框架的过程中,始终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论证产权结构选择的合理性、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而这种分析使得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一)、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一大理论支柱。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能否增长往往受到有无效率的产权的影响。
有效率的产权之所以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的作用,因为一方面产权的基本功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另一方面有效率的产权使经济系统具有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降低或减少费用;人们的预期收益得到保证;从整个社会来说,个人的投资收益充分接近于社会收益(在产权行使成本为0时,充分界定的产权使得个人的投资收益等于社会收益)。
所以诺斯认为产权的界定、调整、变革、保护是必要的。
(二)、国家理论
国家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二大理论支柱。
诺斯对国家的看法集中体现在这一悖论中:“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对这一悖论的论证,诺斯是从国家与产权的关系上展开的。
如果国家能够界定一套产权,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它就能促进全社会福利增加,推动经济增长,这就是国家契约论;如果国家界定一套产权,仅使权力集团的收益最大化,就不能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会造成人为的经济衰退,这就是国家掠夺论。
那么,对国家存在的解释到底是契约论还是掠夺论呢?诺斯认为“尽管契约论解释了最初签订契约的得利,但未说明不同利益成员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而掠夺论忽略了契约最初签订的得利而着眼于掌握国家控制权的人从其选民中榨取租金”,所以他把不全面的两种理论统一起来,用“暴力潜能”论解释国家的存在。
为什么国家对经济发展起着双重作用呢?诺斯认为国家作为“经济人”提供服务有两个基本的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即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道格拉斯·诺斯
界定所有制结构),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事实上,这两个目的是不一致的。
第一个目的实质上指国家企图确立一套基本规则,以保证统治者收入最大化,但国家为使自己的“垄断租金”最大化,并不关心交易费用的降低和有效率的制度的创新,从而会阻碍经济的增长。
第二个目的是界定一套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且完全有效率的产权以推动经济增长。
基于上述两个目的的不一致性,诺斯进一步认为国家在竞争约束与交易约束下会界定一套有利于统治集团而无效率的产权结构。
另外,诺斯认为国家是一种不可控的、神秘的、超经济的力量,因而他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并没有解释国家存在的原因,而强调了国家的暴力。
他以为“理解国家的关键在于为实行对资源的控制而尽可能地利用暴力”。
(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的第三大理论支柱。
诺斯认为只有意识形态理论才能说明如何克服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搭便车”现象,才能进一步解释制度的变迁。
在诺斯的制度变迁论中,国家理论说明产权是由国家界定的,而产权理论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绩效取决于产权的有效性。
但是上述两大理论并没有成功解释如何克服“搭便车”的问题,也许产权的无效率性及其不完全性,可以部分地解释“搭便车”等经济行为的存在,但是产权的充分界定及行使,经济行为的监督与考核是要花费成本的。
在成本小于收益的情况下,有效率且完全的产权也许勉强克服了这种经济行为,然而在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单靠有效率且完全的产权无济于事。
总之,上述两大理论无法彻底克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无法完全阐明制度变迁。
因此,制度变迁的研究需要一种意识形态理论。
诺斯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使人的经济行为受一定的习惯、准则和行为规范等的协调而更加公正、合理并且符合公正的评价。
当然这种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织在一起,一旦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合时,人们会改变其意识观念,这时意识形态就会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科斯学术贡献:
科斯“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按照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科斯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即是对他研究的成果最高褒奖。
从而也确立了他在世界经济学界“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的崇高地位。
科斯经济学研究成果是来自他那两篇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著名的论文,一篇是《企业的性质》,另一篇是《社会成本问题》。
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产业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的范畴来予以解释。
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
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
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该文重新研究了交易成本为零时合约行为的特征,批评了庇古关于“外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政府干预),并论证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市场交易即使在出现社会成本(即外部性)的场合也同样有效。
科斯发现,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对产权(指财产使用权,即运行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即最优
化结果保持不变。
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科斯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