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达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效果
地质雷达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地质雷达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地质雷达应用法是工程质量检测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本篇文章主要从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入手,对其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质雷达;混凝土质量检测;应用前言:混凝土质量检测主要指的是对混凝土体内部不密实体和空洞等质量缺陷问题进行探测的检测方法。
通过对混凝土质量检测的方法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钻孔取芯法、压水试验法和钻孔声波检测方法等方法是目前常用的监测手法,随着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引进,混凝土浇筑速度的提升,对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地质雷达在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应用,成为混凝土检测质量进行提升的有效方式,目前这一检测模式已经在隧道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和水库大坝的混凝土质量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一、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地质雷达技术是对光谱电磁技术在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进行确定的重要方式[1]。
在对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进行判断以后,地质雷达可以通过向地层发射高频电磁波的基础上,对地层介质反射的电磁波进行接收。
下图所示的内容就是地质雷达的主要工作原理。
其中,字母h指代的是异常体的埋深,x代表的是收发距;v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是地质雷达谈侧翻变绿的主要内容。
如果用λ来指代雷达子波的波长,λ/4就成为了垂直分辨率的下限。
但是从地质雷达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检测人员很难让垂直分辨率达到这一下限。
菲涅尔带问题也与水平分辨率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公式是计算第一菲涅尔带半径的重要公式,也是滴横向分辨率问题进行计算的公式。
对超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在结构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的应用,对介质分布问题进行确定,也是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中的常用方法。
在不同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电性特征的影响下,电导率的差异性会让步通电性介质的几面形成不同的电性界面。
在对地质雷达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它会借助天线对在底下界面反射作用下这项地表的反射波事件进行确定,并在对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幅度与波形资料等内容进行分析以后,对介质的结构与分布情况进行判断。
探地雷达应用于混凝土缺陷探测的试验研究

人
民
黄
河
Vo . 4 . . 1 3 No 7
YE L L 0W
RI ER V
J1 2 2 u .,01
【 利 水 电工 程 】 水
探 地 雷 达 应 用于 混 凝 土 缺 陷 探测 的试 验 研 究
李虎星 , 俞 顺 何 芳婵 , ,
Ab t a t s r c :Gr u d p n t t g r d rwi h e t r so i h p e iin,r p d d t ci n,n n— e tu t e tsi g a d l s o t a e n u e o d ・ o n e e r i a a t t ef a u e fh g — r c so an h a i ee t o o d sr ci e tn n e sc s s b e s d t e v h t e u lt fc n r t t c u e n s c e d s h d a l n i e rn n r h tc u a n i e rn e t a i o o c ee sr t r s i u h f l s a y r u i e g n e g a d ac i t r e g n e i g,h we e ,i Wa o d l p l d,o l q y u i c i e l o v r t s n twi ey a p i e ny us d a n a x lay me n . I h a e h e tn o c s n e u to r u d p n t t g r d r ma e o o c ee mo e sp e a e t u lt e s a u iir a s n t e p p r t e tsi g pr e s a d r s l fgo n e e r i a a d n c n r t d l r p r d wi q a i an h y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摘要】探地雷达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磁波探测地下结构的先进技术,具有非破坏性和高效率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对于提高道路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评估中的作用,其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路面质量问题。
其次探讨了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中的优势,例如可以实时监测路面状况并及时修复。
其次分析了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帮助设计者更好地了解路面结构。
随后介绍了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以及改造效果评估。
最后探讨了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推广前景,并总结了本文的观点。
【关键词】探地雷达、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质量评估、检测、结构设计、实际操作、效果评估、推广前景。
1. 引言1.1 探地雷达技术简介探地雷达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地质勘探技术,通过将雷达信号发送到地下,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探测地下物体的位置、深度和性质。
探地雷达技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建筑工程、水资源调查等领域。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评估路面质量,检测路面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实施施工操作,评估改造效果。
探地雷达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传播时与地下目标发生干涉,从而获取地下目标的信息。
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信号,可以确定地下目标的位置、形状、深度和材质等。
探地雷达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可以在不破坏路面的情况下获取地下信息。
探地雷达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将为工程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路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探地雷达技术的引入将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更加科学化、智能化,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重要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材料,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侵蚀,路面可能会出现裂纹、坑洼、泛油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度。
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应用徐莹;徐宏武【摘要】If there are non-dense areas, holes and other defects in concrete structure, it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loading bear capac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How to mak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n concrete structure is the prevalent problem in civil engineering field,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difficulty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large concrete construction.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theory and method that it uses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and ultrasonic to detect non-dense areas and holes and shows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data. Through of field-testing and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zing, the paper presents that the test-result is basically the same to defects which the fact damage to concrete. It shows the method to detect concrete is efficacious, feasible and applicable.%混凝土结构内部若存在不密实区或空洞等缺陷,必然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一直是工程界普遍重视的问题,也是保证大型结构安全服役的关键.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采用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的原理、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检测数据处理过程,通过现场检测试验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检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破损的混凝土缺陷情况基本一致,表明用探地雷达结合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效果较理想,用于无损检测是可行的.【期刊名称】《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5页(P97-101)【关键词】探地雷达;超声波;结构缺陷;无损检测【作者】徐莹;徐宏武【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28.07对于混凝土质量的评价,由于受技术发展的限制,一直以来,基本是通过混凝土强度指标和外观的优劣来评价。
地质雷达在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地下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伴随而来的便是在人为因素作用下,稳定的地下土体原始受力状态被破坏,在施工处理不当的状况下,易形成土体疏松,空洞,地面沉降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进展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更是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财产损失及生命安全隐患。
本文对地质雷达在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雷达;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应用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工厂、房屋、公路、桥梁和隧道等现代建筑中。
钢筋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二者优势互补,使得钢筋混凝土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拉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差异、施工管理失控以及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等因素常常会造成混凝土内部钢筋与设计标准不符,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而钢筋埋于混凝土的内部,很难直观观测其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种直观有效、快速精准的方法来对钢筋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
大多数学者利用地质雷达在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针对钢筋直径大小、间距等检测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1钢筋概述钢筋式建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整体的构造角度来说,施工技术对我国钢筋式建筑结构的改变是非常明显的。
优化施工技术可以优化我国的建筑结构。
保证我国建筑的安全性。
很多的专业人士非常注重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质量,建筑水平受到材料的影响很大,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材料甄选人员和监督人员也非常关注相关的问题。
现在钢筋被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不管是建筑行业还是交通基础行业都必须要应用钢筋,钢筋也是建筑物建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质量的好坏与工程建筑的优劣是相互联系的。
2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地质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前方介质分布的广谱(1MHz~2.5GHz)电磁波,相对普通电磁波探测仪器拥有更好的探测能力。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探地雷达是一种非侵入式地质勘察技术和工具,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获取地下物体的信息。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探地雷达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探地雷达可以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勘察和评估。
通过扫描地下,探地雷达可以检测到地下的物质和结构变化,包括土壤类型、水分含量、路面厚度、存在的孔洞或裂缝等。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路面的实际情况,为路面改造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探地雷达可以用于确定路面施工中的隐蔽问题。
在路面改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隐蔽问题,如埋藏在地下的管道、线缆、地下设施等。
这些隐蔽问题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延误。
而通过探地雷达的扫描,可以准确地确定地下隐蔽物体的存在和位置,从而避免施工中的意外损害。
探地雷达还可以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厚度测量。
路面的厚度是路面强度和抗压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估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探地雷达的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路面厚度数据,从而为后续的维修和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探地雷达还可以用于检测路面的缺陷和病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病害,如裂缝、坑洼、鼓包等。
通过探地雷达的扫描,可以快速检测到路面的缺陷和病害,确定其类型、程度和分布,为后续的维修和改造提供指导。
探地雷达还可以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评估。
通过探地雷达的扫描,可以检测路面的结构和材料的均匀性,评估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这对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监控施工质量,提供质量合格保证。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提供路面勘察、隐蔽物体检测、厚度测量、缺陷检测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为路面改造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1. 引言1.1 探地雷达技术概述探地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穿透地质介质探查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的技术。
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下物体的位置、形态和性质信息。
探地雷达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非破坏性和实时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勘探、地下管线检测、建筑结构监测等领域。
探地雷达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或折射现象来探测地下结构。
当电磁波遇到介质边界或地下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通过接收这些反射信号可以得到地下结构的信息。
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延迟可以判断地下物体的深度、形状和性质,实现对地下结构的非破坏性探测。
探地雷达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获得路面下的结构信息,指导施工过程,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通过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下隐患和瑕疵的检测和分析,为改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带来新的突破和创新,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背景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城市道路的主要材料之一,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和维护中。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车辆通行量的不断增加,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了裂缝、变形等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改造和维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是指对现有路面进行修复、翻新或加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艺复杂,需要停车限行,施工周期长,影响交通通行。
寻求一种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改造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2. 正文2.1 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原理探地雷达是一种通过电磁波来探测地下物体的无损检测技术。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探地雷达可以通过发送高频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来获取地下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等信息。
其原理主要包括电磁波的发射、地下物体的反射和信号的接收处理。
地质雷达在钢筋混凝土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2.1 天 线 频 率 及 测 试 参 数 的 选 取 雷达 天 线 的 选 取 应 根 据 混 凝 土 缺 陷 的 类 型,结
收 稿 日 期 :20160521 改 回 日 期 :20160824 第 一 作 者 : 杨 威 (1984- ),男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水 电 物 探 方 面 的 工 作 ,Email:705817511@qq.com。
关 键 词 : 地 质 雷 达 ;测 试 方 法 技 术 ;钢 筋 混 凝 土 缺 陷 ;工 程 实 例 中 图 分 类 号 :P631.3 文 献 标 志 码 :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1749.2017.03.07
0 引言
1 方法原理
钢筋混凝土受施工质量或混凝土本身特性的不 良 影 响 ,可 能 存 在 各 种 类 型 的 混 凝 土 缺 陷 ,对 这 些 缺 陷的检测是混凝土工程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钢 筋混凝土缺陷检测主要分为有损和无损两种检测方 式,传统的钻孔、取 芯 这 类 有 损 检 测 方 法 属 于 抽 检, 既对混凝土结构造 成 破 坏,又 不 能 连 续 的 大 范 围 检 测,效率低,费用高;超 声 波 检 测 作 为 一 种 常 规 的 无 损 检 测 方 法 ,具 有 无 损 和 连 续 检 测 的 优 点 ,但 其 检 测 速 度 慢 ,数 据 处 理 复 杂 ,成 果 不 直 观 ,精 度 相 对 较 差 。 上述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对钢筋混凝土缺陷开展高 效 、连 续 、大 范 围 的 无 损 检 测 。 地 质 雷 达 作 为 一 种 先 进 的 无 损 检 测 方 法 ,具 有 精 度 高 、速 度 快 、成 果 直 观 、 可连续大范围扫描 的 优 点,在 各 类 钢 筋 混 凝 土 缺 陷 检测中得到广泛而有效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探地雷达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效果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揭示了探地雷达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检测效果。
关键词:探地雷达混凝土结构检测效果
中图分类号:tn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nd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examples it reveals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concrete structure detection..
key words: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detection effect of concrete structure
目前,在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时所使用的物探方法比较多,有声波法、振动反射法、核磁共振法、红外成像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各有利弊。
探地雷达扫描方法以其快捷方便,分辨率高、图像直观,对目标体可连续检测等独特之处,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迅速地发展和广泛地应用。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破坏结构构件的前提下,直接从结构物上进行测试,以确定混凝土内部缺陷及钢筋分布情况,或推定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重复测试,既适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监测,又适用于工程竣工验收和建筑物使用期间混凝土质量的检定。
1 探地雷达的资料处理及解释
雷达图像常以脉冲反射波的波形来记录,以波形或灰度显示雷达探测剖面图,对图像进行解释是探地雷达检测的根本目的。
然而,探地雷达图像所反映的是介质的电性分布,要把介质的电性分布转化为目标体分布,需综合运用探地雷达信号的各种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
雷达资料解释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数据处理,二是图像解释。
由于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滤波器,介质对波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以及介质的不均匀性质,使得脉冲到达接收天线时,波幅减小,波形变得与原始发射波形有较大的差异。
另外,不同程度的各种随机噪声和干扰,对实测数据也有影响。
因此,必须对接收信号实施适当地处理,以改善资料的信噪比,为进一步分析解释提供清晰可辨的图像。
图像解释就是识别异常,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一方面基于探地雷达图像的正演结果,另一方面由大量工程实践成果的获得。
只有获得高质量的雷达图像并正确的判别异常才能获得可靠、准确的地质解释结果。
2 混凝土内部异常识别
2.1缺陷判定
根据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可知,当混凝土均匀、质量较好而不存在异常时,只能在混凝土衬砌界面与围岩界面上形成反射波。
[3]反射波的强度与两种介质的波阻抗差异有关,若差异较大,会形成较明显的反射现象;反之,反射现象较弱。
当混凝土与围岩结合部位有脱空缝时,由于脱空缝中多以空气或水充填,充填物与混凝土的波阻抗差异较大,会形成较强的反射现象。
当混凝土内部存在有蜂窝、空洞等缺陷时,一般情况下缺陷体内充填物也多以空气和水为主,其波阻抗远远小于混凝土的波阻抗,因此在这些缺陷部位会发生较强的反射和散射现象。
当混凝土中存在不均匀体时,与周围均匀、密实的混凝土形成波阻抗差异,因此,在不均匀处也能形成反射现象,但这种反射较前者要弱。
混凝土内部异常缺陷的形态和体积各不相同,分布范围不连续,而且分布位置深浅不一,因此,在雷达探测剖面图中则反映为反射波位置不连续,呈间断出现、反射信号能量大小不一等特征。
2.2钢筋识别
根据反射系数pr的定义:。
其中,为第二层介质的介电常数,为第一层介质的介电常数,当pr>0.01时,就能有足够的反射。
金属导体中电磁波速度为零,不能传播。
[4]混凝土中钢筋对于电磁波的能量几乎全部都反射回来,反射系数pr接近于1,反射振幅特别强。
应用高频天线探测,钢筋形成向上凸起的清晰的反射弧,呈半张开的伞形,弧顶即为钢筋的顶部位置。
在多层钢筋结构中,对于介质表层的第一排钢筋能够较好的检测出来;对于第二排钢筋的检测,由于受雷达系统固有特征的限制,[5]以及钢筋直径、间距和表层钢筋反射波的干扰,一般不易测出,但在检测环境较好时,偶尔能够实现。
3 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3.1探地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电磁技术。
[1]探地雷达将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发射天线送入地下。
该雷达脉冲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交界面时,部分雷达波的能量被反射到地面,由接收天线接收。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
雷达探测的是来自地下介质交界面的反射波,每一记录道的雷达数据u(t)可看作是雷达脉冲子波b(t)与反射系列r(t)的褶积,[2]即
子波b(t)取决于所用的雷达系统,而r(t)则包含了地下介质的信息。
雷达通过记录反射波到达时间和反射波的幅度来研究介质分布。
3.2检测方法
探地雷达扫描方法用于检测混凝土厚度、内部缺陷和混凝土内部钢筋分布情况。
现场工作时,雷达探测采用剖面法进行观测,固定天线距和测点距,雷达系统沿测线同步移动,一发一收连续采集形成一幅雷达图像,通过对雷达扫描图像的判读和识别,来分析确定探测目标体的埋深和分布特征。
4 工程检测实例
4.1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
某水库溢洪道泄槽陡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厚度为1.0m,钢筋直径为φ16mm。
施工时对下部破碎基岩进行开挖处理。
工程竣
工验收时,应用探地雷达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全面检测。
检测时采用瑞典生产的ramac探地雷达,主机型号是cuⅱ,采用800mhz屏蔽天线,使用测量轮触发,设置采样频率为12ghz,样点数为480,时间窗口为40ns,道间距分别为0.02m和0.03m,叠加次数为自动叠加。
从雷达检测成像剖面图中可以分析,混凝土内部异常缺陷主要为混凝土孔隙、不密实、脱空等,深度集中在0.2~0.8m。
对比施工现场由于混凝土施工中预留有施工缝,造成天线耦合不好从而引起震荡干扰。
在检测剖面图显示的1m深度附近有一处明显的反射界面,分析认为是混凝土与开挖基岩的接触界面。
此次工作所选择的800mhz屏蔽天线的最小分辨尺寸为20mm,而混凝土内部钢筋直径为16mm,因此,在剖面图中难于识别出钢筋位置的分布。
为了进一步加以验证,在雷达探测的大面积缺陷区进行了破损性检测,通过钻孔取芯发现混凝土上部芯样完整性较好,但孔隙较多,下部芯样破碎,呈蜂窝状,局部钻孔底部芯样无法取出。
4.2混凝土内部钢筋检测
依据客户需求,我们使用探地雷达对新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槽架桥墩进行检测。
检测时使用1.6ghz屏蔽天线,采样频率为30358 mhz,样点数为250,时间窗口为8ns,道间距为0.01m。
通过对雷达数据的滤波和增益等数字处理及参数调整后,生成以灰度显示的雷达图像,由混凝土内部钢筋检测剖面图像可以看出,钢筋间的相互干扰较小,图像能够保持完整的弧形,钢筋易于识别。
根据分析
测量,钢筋保护层厚度约为7~8cm;钢筋间距从左向右分别约为26cm、29cm、22cm、24cm、23cm、20cm、31cm。
在第7根和第8根钢筋之间,混凝土内部有异常缺陷,这可能是造成钢筋间距加大的原因。
由检测结果认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无缺筋现象,钢筋排列基本水平,但钢筋间距变化较大,存在有变形。
此外,还可以通过雷达剖面图来粗略估算钢筋直径,方法为在常用的制图软件中把检测剖面图导入,并根据图中钢筋反射弧的形状作一个与其外轮廓最接近的圆,再以图中右侧的深度坐标轴刻度为基准,便可以得出各位置钢筋的估计直径。
实际上,当钢筋直径越大时,该方法的估计误差越小;直径越小时,误差越大。
由于在雷达图像中钢筋的弧形大小受天线频率、钢筋直径、混凝土及钢筋介电常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钢筋的实际直径很难精确获得。
要评估钢筋的直径,还须经过大量的模型实验,以确定反射强度与钢筋直径的关系。
应用1ghz屏蔽天线对钢筋混凝土桥面进行钢筋检测,道间距为0.02m,采用测量轮触发,采样频率为18513mhz,样点数为480。
经过对原始资料处理得到了桥面检测的内部钢筋位置分布的雷达图像,图像中的钢筋网排列紧凑密集,无较大变形和漏筋现象。
5 结语
探地雷达是一项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图像直观,而且应用范围很广的无损检测技术。
它可用来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不密实、孔隙、裂缝等缺陷的位置、深度和范围,但是无法确定出其具
体几何尺寸。
探地雷达可以检测出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和表层钢筋的位置分布,并且粗略估算出钢筋的直径。
由于雷达图像的识别需要很多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探索和积累对双层及多层钢筋进行检测的经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