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医学名词解释

中医学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2.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3.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2.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阳胜:多指阳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

3.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

4.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5.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6.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

7.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8.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9.阳虚外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10.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病治阳”。

11.阴虚内热: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12.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1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的意思;化,是生化、变化的意思。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14.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

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

15.平肝和胃法: 又称调理肝脾法。

指通过抑肝、平肝,佐以和胃健脾等法以治疗肝气犯胃、肝旺脾虚等证。

16.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医学资讯还是与医生交流,医学专有名词经常出现。

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来说,这些名词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份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一、疾病分类和诊断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并可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

例如:流感、结核病等。

2. 慢性病: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且不易治愈的疾病。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 内科疾病:指以研究和治疗内脏器官的疾病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4. 外科疾病:指以进行手术治疗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阑尾炎、骨折等。

5. 诊断:指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手段确定疾病名称和性质的过程。

二、医学检查和治疗手段1. X线检查:一种通过X射线的透射影像来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方法。

例如:X胸片、骨密度检查等。

2.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利用X射线辐射来产生体内断层结构的影像,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

例如:头部CT、腹部CT等。

3. 核磁共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的影响下发射信号并形成图像的无创检查方法。

例如:脑部核磁共振、关节核磁共振等。

4. 手术:外科医生通过切开患者体表,使用手术器械和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

例如:心脏手术、肾脏移植等。

5.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来预防、缓解或治愈疾病的方法。

例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三、常见疾病和相关名词解释1. 癌症:一类由异常细胞无限制繁殖而形成的疾病。

癌症可以侵犯身体各个器官,并有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

2. 糖尿病: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疾病。

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 中风: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而发生。

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5. 高血压:一种常见疾病,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椎间孔:相邻椎骨中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城的孔隙,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椎管:各椎管上下贯穿形成的管道,容纳脊髓及其被摸和神经根。

椎孔:同一块椎骨的椎体和椎弓围城的孔隙。

骶管裂空:第4、第5骶椎的椎弓板缺如形成的裂孔,向上通椎管。

2、人体解剖学标准姿态: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骨突,是临床上骶管麻醉的标志。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骨性结构,两侧平对第二肋。

4、翼点〔区〕:在颞窝,额、顶、蝶、颞四骨集合处。

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5、乳突:颞骨在外耳门前方向下的突起,内有许多乳突小房。

6、颈干角:股骨颈长轴和股骨干纵轴之间的夹角。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和下颌底相交处。

耻骨下角:两侧坐骨支和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耻骨下角。

剑肋角:剑突与两侧肋弓相交形成的夹角〔剑突将胸骨下角分为左右两局部,每一局部称为一个剑肋角。

〕胸骨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处相交,构成的夹角。

股三角:在大腿前面上部,由上界的腹股沟韧带,内侧的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的缝匠肌内侧缘围城的三角形地域。

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壁下动脉围城的三角形地域。

该处结构薄弱,是腹股沟直疝好发部位。

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外前缘、二腹肌后腹、肩甲舌骨肌上腹围成的三角形地域,有颈部大动通过。

下颌下三角: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共同围成的地域,又称二腹肌三角。

7、关节:相邻骨面间具有间隙为特点的骨连接,主要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局部构成。

关节面:两骨相互接触的光滑面,通常一骨形成凸面,称关节头。

另一骨形成凹面,称为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城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呈负压。

关节盘:关节腔内的一种纤维软骨,是关节的辅助结构。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肝门: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邻腹腔脏器称脏面,脏面中央有一横裂称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由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黏膜无论膀胱充盈或排空,始终保持平滑,是膀胱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好发之处。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及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受精:发育成熟并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而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效率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

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所有细菌繁殖体及芽孢)。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孢及非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寄生虫:寄生物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为寄生虫。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抗原:抗原是指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发热: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称为发热。

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有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死亡。

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 2:化生——有一种分化成熟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3:坏死——活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4:坏疽——组织坏死后又继发了腐败菌的感染,燃烧通常呈黑色。 5:机化——由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6:肉芽组织——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心力衰竭细胞——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漿内形成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8:槟榔肝——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梗死——集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 1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12: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 13:蜂窝织炎——是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4:干酪样坏死——坏死物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 15: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市区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6: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7: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8:虎斑心——严重贫血时可见左心室乳头肌内膜下呈现一排排黄色条纹,与正常红色心肌相间排列,呈虎皮样外观。 19: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一种肉芽肿病变。由纤维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构成。 简答题 1:简述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并举例。 答:病理性萎缩的类型:1,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2,压迫性萎缩,如(尿路阻塞时,肾实质性萎缩)3,废用性萎缩如(肌肉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如(肌肉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器官的萎缩) 2:简述常见的变性的类型及其好发部位。 答:1,细胞水肿,以心肝肾等代谢活跃器官的实质细胞最为多见。2,脂肪变性,多见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3,玻璃样变性,主要见与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管壁,也可见于细胞内。 3:玻璃样变性的类型 答:玻璃样变性的类型:1,纤维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性。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样。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29.肿瘤的转移方式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3种. 30.I级肿瘤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 31.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出血). 32.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典型的4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性)、(溶解消散期) 33.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有(肺肉质变)、(肺脓肿及脓胸)、(中毒性休克) 34.大叶性肺炎是一种(纤维素样渗出)性炎,其发生肥肉质变的原因是(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 35.小叶性肺炎是一种(化脓性)炎 36.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 37.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全身细小动脉硬化) 38.良性高血压可分为(机能障碍期)、(血管病变期)、(内脏病变期)三期 39.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于(大、中动脉) 40.冠状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将支) 41.主动脉粥样硬化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为严重 42.心肌梗死的病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腹壁血栓形成)(室壁瘤形成)(心脏破裂) 43.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脂斑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三期,继发改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44.风湿病可分为(变样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三期 45.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镜下观赘生物是(白色血栓) 46.绒毛心是(心外膜纤维素样炎症)形成的 47.二尖瓣狭窄时(左心室)、(左心房)、(有心室)心腔扩大形成(梨形心)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内扩大形成(球形心) 48.胃溃疡好发部位(胃小弯侧近幽门处)十二指肠好发部位(十二脂肠球部前壁和后壁) 49.胃溃疡从底部以内侧到外分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塞)、(癌变)其中(出血)最常见 50.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变质性)炎,其中(急性重型)肝炎肝重量减轻最为明显 51.肝硬化的病变特征是(形成假小叶)、其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 52.胃癌的好发部位(胃窦部小弯侧) 5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快速进行肾小球肾炎病特征为形成(新月体)(肾小球囊壁上层细胞和单核)细胞形)(低蛋白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纤维增生性炎症) 55.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有(上行感染)(下行感染)两种,

医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的名词解释医学是研究人类身体结构、生理功能、病因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治疗各种疾病的科学。

1.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学科。

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患者权益保护以及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原则。

2.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机制、发展过程及其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病理学研究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3.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的学科。

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及其用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4. 免疫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对抗疾病和保持生理稳态的各种免疫反应及其分子和细胞机制的学科。

免疫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异常,为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5.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外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为临床诊断、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学依据。

6.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指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实践领域。

临床医学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制定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进行持续监测和管理。

7.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细胞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分子基础,揭示生物体内各种生物过程和疾病的机理,为研发新药和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8. 病毒学:病毒学是研究病毒结构、生命周期和致病机制的学科。

病毒学研究有助于了解各种病毒感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并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9. 麻醉学:麻醉学是研究麻醉药物的应用和技术,以及麻醉对生命体征和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及监测与控制的学科。

麻醉学的研究有助于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0.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研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恢复、改善和维持疾病、损伤或残疾患者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学科。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这些术语可能很难理解和记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学名词,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医学名词的解释。

1.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类疾病,由异常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扩散导致。

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并且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2. 糖尿病(Diabetes):一种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正常使用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Heart disease):心脏病是指一系列影响心脏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等。

心脏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 中风(Stroke):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的血液供应中断,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5. 肺炎(Pneumonia):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它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炎症,并且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6. 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指血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

高血压可以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7. 骨折(Fracture):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裂。

它通常由于外伤、骨质疏松或疾病引起,需要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8. 妊娠(Pregnancy):妊娠是指女性子宫内受精卵发育成为胚胎和胎儿的过程。

一般持续约40周,产生一个新生儿。

9.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其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导致各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和流感。

10.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存在于土壤、水和生物体中。

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而另一些可能会引起感染和疾病。

以上只是医学名词解释的一小部分示例,医学领域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主题。

理解医学名词和术语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有效的交流和诊断治疗。

医学基础的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的名词解释

1.突触: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功能联系、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

2.生理盲点:视网膜的视盘(靠鼻侧)无感光细胞,不能感觉光的刺激,故有颞侧局限性视野缺陷。

?3.人工自动免疫:是将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接种于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4.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5.药物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l/2表示。

1.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的结构。

2.肺活量:是指人在最大深吸气后,再做一次最大的深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肾源性尿崩症:是指中枢释放抗利尿激素正常,而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缺乏反应所导致的多尿。

4.反常性酸性尿:代谢性碱中毒时,通常因肾脏的代偿作用,使NaHCO3重吸收减少,患者的尿液呈碱性。

但在低钾性碱中毒时;患者尿液反而呈酸性,这种尿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5.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1.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

2.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去曾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3.脑死亡:是整体死亡的标志,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也是医学上对死亡的一个新概念。

4.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索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所引起的骨病。

幼儿常出现肾性佝偻病,成人常表现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

5.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

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经受灭活代谢,使其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过程。

1.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及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

2.内环境:即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

3.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量的差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2.无症状型冠心病:是指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下降、T波低平等心肌缺血样改变。

3.混合痔:直肠上、下静脉丛相互吻合,静脉曲张时相互影响,使上下静脉丛均发生曲张,称为混合痔。

4.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5.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属非竞争性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技术。

它与以R趾为代表的竞争性放射配体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有两点:其一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是抗体,而不是抗原;其二是采用过量抗体,而不是限量抗体。

IRMA与R1A比较,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并使检测范围增宽,特异性和精确度进一步提高。

1.超敏反应:是指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去曾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1C):是指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全身性微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

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并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

临床上有广泛性出血、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表现。

3.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4.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但仍滞留在子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往往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
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小于停经月份;听不到胎心。

5.休克指数:指脉搏与收缩血压的比值。

1.脑死亡:是整体死亡的标志,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也是医学上对死亡的一个新概念。

2.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指患者人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于人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
染色阴性菌。

3.轻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在996以下称为轻度烧伤。

4.过期妊娠:妊娠预产期超过2周或2周以上称为过期妊娠。

5.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且其中至少一处危及生命。

1.内环境:即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

2.心肌病:是指除风湿性、冠状动脉性、高血压性、肺源性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

3.重度烧伤:即烧伤总面积30%一49%;或三度烧伤面积10%一19%;或二度、三度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4.早声:妊娠在满28周至不足37周结束者,称为早产.
5.高血压危象:系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过程中,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血压急骤升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危急状态。

1.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久治不愈的溃疡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2.肾病综合征:是指一组包括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3.5g/d)、高脂
血症、低白蛋白血症(<30g/L),俗称三高一低的症侯群。

3.尿少与尿闭: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为尿少。

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为尿闭。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尿少或尿闭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

4.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期。

我国对围生期的规定是指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 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5.非典型肺炎: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