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ppt课件

十、皮肤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螺旋式由内向外消至少消毒 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后再进行注射。皮肤 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十一、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 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 >8cm。
十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 由 医院相关部门统一采购、供应,采购时要索取三证 (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 证、合格证),到货后要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并有出库登记。使用前要认真检 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过期及破损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要定期报损销毁,严禁继续使用,严禁 二次使用。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三、各班操作前后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工作台及物体表面,地面湿扫清扫 。
四、治疗车配备快速干手消毒剂,上层为清洁区,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 消毒。
五、治疗前,要严格检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六、有菌、无菌物品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按灭菌日期 依次放入专柜存放,有效期内使用,过期重新灭菌。
五、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 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
六、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依照有关法 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七、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理。 少量的化学消毒剂稀释后倒入医院下水道
九、预检分诊处应当采取严格防护措施,按照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并按照《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 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 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答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 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病原体来源广泛,包括环境中的病原体、患者自身的菌群以及医护人员或其他患 者携带的病原体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源性因素(如医疗操作、侵 入性检查和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等)以及医院环境因素(如建筑布局、消毒隔离 制度执行不力等)。
05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策略
手卫生规范执行及监督检查
手卫生规范
详细解读手卫生规范,包 括洗手的时机、方法、用 品选择等。
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手卫生监督检查机制 ,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
宣传教育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 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 技能水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 纠纷和医疗事故。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02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对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 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生物、化学
、物理等方面。
防护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 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用品、接
种疫苗等。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医务人员 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及时处理和
追踪。
患者安全目标实现途径探讨
患者安全目标
明确患者安全目标,如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对血液透析室内环境、用品等进行 定期消毒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04
消毒与隔离技术
消毒方法及应用
物理消毒法
利用热力、紫外线等物理方法,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达到消毒 目的。如煮沸、高压蒸汽、紫外
线灯照射等。
化学消毒法
使用化学消毒剂,通过与菌体蛋 白结合,破坏其结构和功能,达 到消毒目的。如含氯消毒剂、过
手套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时应戴手套。手套应选择合适尺码,戴手套前应检 查手套完好性,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刺破或划破手套。
隔离衣和防护服
进入污染区或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 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自身安全并防止交叉感染。
05
环境卫生与清洁
环境卫生要求
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和排放达标。
监测与评估方法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废物处 理和污水排放进行监测和评估 。
监测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 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理情况 ,以及污水排放的水质指标等 。
评估方法包括现场检查、资料 审核、抽样检测等,以确保医 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排放符合相 关标准和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注重细节和过程管理,提 高防控效果。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
加强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管理
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及时发现并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针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如重症监护室 、手术室、新生儿室等,制定更加严格的 防控措施和管理要求。
提升医务人员防控能力
推动医院感染管理科研创新
通过持续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 院感染的认知和防控能力,降低医源性感 染风险。

202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ppt课件

202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ppt课件
明确职责
感染管理机构应明确职责,包括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推动相 关研究和培训,以及监测和评估感染控制工作等。
与其他部门协作
感染管理机构应与医疗、护理、药剂、检验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 共同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能
委员会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 、感染管理专家、临床科室代表 等多方组成,确保全面、专业地
实习生和进修生
在医院进行实习或进修的 学生,也应纳入感染管理 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范围。
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预防与控制措施、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个人防护等。
培训方法
可采用线上课程、学术讲座、实践操 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务求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确保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检查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 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等。
检查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查阅资料、询问医务人员等多种方式进行。
检查工具
使用医院感染管理评价量表、感染防控知识测试卷等专业工具进 行评价。
问题整改与责任追究
整改要求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医疗机构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 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监测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 度,包括感染病例的定义、监测 方法、报告流程等,以确保准确
、及时地掌握医院感染情况。
数据分析与反馈
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 感染的流行趋势、病原特点等, 及时向医院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
反馈,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感染暴发报告
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 ,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按照相 关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控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PPT课件
16
清 洗
去除有机微生物最好用酶洗,如无酶
用无菌水,蒸馏水尽量冲洗。如既无 酶又无无菌水、蒸馏水,就尽量流水 冲洗、漂洗,但漂洗干净后不能带水 珠。器械不干净不能打包。
17
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灭菌法 紫外线消毒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臭氧 液体化学消毒 消毒灭菌: 提倡使用物理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护理部 吴 方
1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院各类人员接 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作为在
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 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 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 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 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8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2、 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 住院期间48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 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 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 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 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 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 的使用有关。

医院感染ppt课件

医院感染ppt课件

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抗生素滥用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产生了对抗生素的抵抗 力,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细菌变异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一些变异后的细 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医院环境
医院是一个细菌聚集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细菌在 医院环境中相互感染,从而产生了抗药性。
抗药性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血源性传播的途径
如输血、注射、手术等过程中出现的血液交换,以及母婴传播等。
血源性传播的防控措施
加强医疗操作规范,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接触,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等。
03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01
02
03
04
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患病率
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监测医院感染的耐药性情况
监测医院感染病原体类型及传 播途患者住院时间
医院感染导致患者恢复时 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
增加医疗费用
为治疗医院感染,患者需 要接受额外的检查和治疗 ,增加了医疗费用。
威胁患者生命
某些严重的医院感染,如 败血症、肺炎等,可能危 及患者生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消毒隔离
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隔 离制度,减少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10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 医院感染的抗药性问题 •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分类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检验控制措施的有效 性;
评估内容
包括感染率、感染部 位、病原体类型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
评估流程
从数据收集到统计分 析、结果解释与反馈 等环节;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 和优化控制措施,提 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
05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 处理措施
产褥感染
总结词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 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
身感染。
详细描述
产褥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疼 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可能引发 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 。
处理措施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及时诊断并采 取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外科伤口感染
01
02
03
总结词
外科伤口感染是指手术后 手术部位出现的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伤口感染的症状包括 手术部位红肿、疼痛、流 脓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甚至导致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7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处理措施 • 医院感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感染者在讲话、呼吸、咳嗽等活动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易造成病原 体传播。
空气尘埃传播
感染者使用呼吸机、雾化器等设备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易造成病 原体传播。
共同媒介物传播
水源传播
医院水源被污染,如共用浴池、游泳池等,易造成病原体传 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次世界性流行中,作为致病菌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对当时使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耐 药性,且其致病的毒力也有所提高,使医院中手 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上升20%~30%。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和伤口感染的大流行 ,改变了过去把医院感染仅理解为病人床边传播 的感染,突破了以前“医院感染就是交叉感染” 的概念,内源性感染的概念开始被提出,并引起 人们的重视。
第七章 医院感染管 理
全球60亿人口中,每年约有3亿人住院,1500万 人患医院感染,150万人死于医院感染 。 美国医院内感染率约为5%,每年约200万病例, 病死率5%,每年约10万人死于医院内感染,平均 延长住院时间4~5天,每年经济损失20亿美元。 英国每年有10万人发生医院感染,导致5000人死 亡,并造成16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 2010年我国内地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约为8%, 每例院内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14天,花费 增加6542元人民币,全国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的 直接损失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一)发现细菌之前
1847年,维也纳一家医院的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 注意到由产科医生接生的产妇死亡率是助产士接 生的产妇死亡率的9倍。产科医生接生的产妇死亡 率是助产士接生的产妇死亡率的9倍。 调查发现:做过尸体解剖的医生常不洗手就去处 理产妇分娩,而助产士却从不接触尸体解剖工作 。他的研究还发现,如果医生在做尸体解剖后用 漂白粉水洗手,则产妇死亡率会大幅度降低。产 褥热不但可通过尸体材料传播,而且也能经病人 的坏死组织以及污染的被服播散。
二、分类
(一)外源性感染: 1.交叉感染:指在医院内获得而引起的微生 物感染。此种感染可以从病人传给病人; 病人家属作为带菌者传给病人;病人传给 医务人员或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或其他人。 特点:直接性传染即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二、分类
(一)外源性感染: 2.环境感染:指接触到已被污染过的物品( 如被单、床架、床头柜、门把手、食具、 玩具、清扫工具、医疗器械等)或空气污 染所引起的微生物感染。 特点:在人传人之间多了一个媒介。
(二)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的预防,主要在于合理使用抗 生素、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力及改善病人 的微生态环境。
三、发展史
(一)发现细菌之前 外科手术感染死亡率高达70%。 18世纪末 ,在进行伤口换药时,用一块纱 布连续地为很多病人清洗伤口,结果造成 所有病人伤口都发生了感染, Dieu医院截 肢后残废率高达60%。在Diderot百科全书 中,关于Dieu医院的记述是:“那是一个 最大的医院,住着很多病人,同时也是一 个最富有和最可怕的医院。”
(一)外源性感染
此类感染可以通过消毒、灭菌、隔离等措 施及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得到预防和控制。 是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的重点 。
二、分类
(二)内源性感染 指来自病人自身的感染,即病原体存在于 病人自身体内,由于易位或菌群失调而使 病人发生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携带者。 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 等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起自身感染。
三、发展史
(三)抗生素时代 1928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发明了青霉 素,并于1943年开始由美国投入生产。到 1946年,青霉素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 有效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1949年,文献首次报道了产青霉素酶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使青霉素失活的情况,该病 原菌所致感染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
(三)抗生素时代
三、发展史
(二)细菌学时代 巴斯德发现了微生物,并采用加热消毒等方 法来减少它们的数量,控制其感染。 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首先阐明了细菌与感染 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消毒的概念,认为细菌 通过医疗器械、敷料等进入伤口引起感染。
(二)细菌学时代
1867年发表了世界上著名的外科无菌操作制度的 论文。提倡在进行手术或更换敷料的时候,用石 炭酸溶液喷雾消毒空气,并使用石炭酸浸湿的纱 布覆盖伤口来防止伤口感染;病人的皮肤、医生 的手、使用的器械都要用稀释石炭酸消毒液消毒 。通过这些消毒措施,李斯特所做的截肢手术的 死亡率从47.5%降到15%。 李斯特不仅认为感染来自微生物传播,而且认识 到控制环境中微生物的重要性 。
(一)发现细菌之前
他的这项研究成果于13年后的1861年发表 ,题名为《产褥热的病原学、观点和预防 》。提出实行了严格的漂白粉液洗手措施 ,降低了病死率,然而在当时尚未明确认 识到疾病的传播是微生物迁移的结果。
(一)发现细菌之前
1854~1856年,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 期间率领了几十名护士到战场为伤病员服 务,创建了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病房 通风、带橡皮手套进行操作等一系列严格 措施,仅4个月的时间,就使伤病员的病死 率从42%下降到2.2% 。
(一)发现细菌之前
18世纪末开始建立产院,产院的死亡率极高(主 要由于产褥热所致)。当时Thomas Lightfoot在 伦敦医学泰晤士报写道:“产院引导产妇走向死 亡之门。” 产褥热:分娩后子宫复旧恢复到非孕状态,这种生 理变化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 。自胎盘娩出后,产妇便进入了产褥期。 产褥热 是由于产后致病菌侵人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 医学上叫产褥感染,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 严重的疾病。引起产褥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 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主要内容
概述 医院感管理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分类 发展史 医院感染的原因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一、概念
1978年,WHO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凡是病 人因住院治疗、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 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 状的微生物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住院期是 否出现症状,均属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内 感染。(注意点:人、标志、时间) 医源性感染: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 引起的感染 。
广义地讲,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引起的各种微 生物感染。即不论是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医院 职工、探视者或陪住家属,只要是在医院内感染 的疾病,统称医院感染。 但由于门诊病人、探视者来院时间短、感染因素 多,因此,医院感染一般是指住院病人、陪住者 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感染疾病而言。
二、分类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