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2018版方案说明会 行人保护
追求安全无止境——解读2018年版C—NCAP管理规则

亡 人数 为行人 ,其 中儿童和老 人 的风险 最大 ;在国 内 ,这 一比例 明显更 高。 欧
洲 、日本 、美国等地 在很 早以前便 有行人保 护技术的研究 。E u r o N CAP 干1 9 9 7 年 便 引入 了行 人保 护试验。鉴于 国内行 人保 护观念落后 ,再加 上这 方面的技术研发
国 口囵 圈圈
随着 自动紧 急制动 、车道 偏离 报警 以及车 道保 持辅助 等 智能化 安全配 置的不 断出现 。主动安 全越来越受到重 视 ,国内外 N CAP 机构也 开始针对车
辆 上 的 主 动 安 全 配 置 进 行 评 测 , 以便 引 领 汽 车 安 全 技 术 的发 展 。 美 国 I I H S 自
c 小} C AP 试验车辆上没有 2 5 %> A≥1 5 %
1 5 %> A≥5%
A<5 %
“ S u p e r i o r ” ( 优越 )、 “ A d v an c e d” ( 高级 ) 和 “ B a s i c ” ( 基本 ) 3 个 不同等级 的评价 。E u r o NCA P 也 于2 0 1 4 年 引入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 AE B)
E S C
按现有规则 .不考虑配置率 全车型标配 C — N C AP 试验车辆上有 1 . 2
A≥2 5 %
AE 8 系统
1 1 0 , 8
O . 6
O
2 0 1 3 年 开始 对汽车 碰撞预 防系统 进行评 测 ,依 照 自动 制动 的效果 。设 立 了
以4 0 k m/ h 的 速 度 按 照 规 定 的方 向撞 击保
险杠 ,通过 每次获 得的腿 部 弯矩 以及膝 部 韧带伸长量等性能指标进行评分。 如 何 在 行 人 保 护 试 验 中获 得 高 分
C-NCAP管理规则(2018版)

(2018 年版)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目录
前 言......................................................................... 4 第一章 总则..................................................................... 6 1.宗旨.......................................................................... 6 2.管理机构...................................................................... 7 3.C-NCAP 试验项目 ............................................................... 7 3.1 乘员保护部分................................................................ 7 3.2 行人保护部分................................................................ 8 3.3 主动安全部分................................................................ 8 3.4 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 .................................................. 9 4.评价结果...................................................................... 9 5.指定网站和媒体................................................................ 9 6.C-NCAP 特有标记 ............................................................... 9 第二章 运行管理............................................................... 11 1.评价车型选取................................................................. 11 2.车辆及部件的获取............................................................. 12 3.试验......................................................................... 12 4.评价结果的发布............................................................... 13 5.经费......................................................................... 14 6.试验过程外部人员和相关事务的管理 ............................................. 14 7.对评价结果的异议的申诉和处理 ................................................. 15 8.试验数据、图像资料及试验后车辆的处理 ......................................... 15 9.C-NCAP 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 .............................................. 16 10.技术交流.................................................................... 16 11.交流及公共宣传活动.......................................................... 16 第三章 评价办法................................................................ 17 1. 乘员保护部分................................................................. 17 1.1 试验项目 .................................................................... 17 1.2 性能指标与评分办法.......................................................... 19 2. 行人保护部分................................................................. 40 2.1 试验项目................................................................... 40 2.2 性能指标与评分办法.......................................................... 41
C-NCAP-2018版方案概要

精选ppt
3
2018版规则研究概况
研究思路:基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研究内容:改进碰撞试验方法、增加新考核项目、严格评价技术要求、优
化评分体系 研究目标:新规则试验方法细节完善,2016年底出台新规则征求意见稿,
2018年实施。
传统汽车评价
电动/混动汽车评价(增加)
+市场销量+加权 处理
C 刚度吻合性研究
精选ppt
8
侧面碰撞壁障方案
主要技术指标
台车质量 台车宽度a4 防撞梁下端高度a1 防撞梁上端高度a2 前端前减震器高度a3 防撞梁中心高度 (a1+a2)/2
假人 前端吸能壁障
新C‐NCAP壁障性 能参数 1400kg 1726mm 400mm 600mm 850mm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增加后排得 分权重
增加后排得 分权重
2018版变 更内容
侧面碰撞
鞭打试验
加分项
变更新壁障 增加后排得分
权重
提高速度 降低NIC权重
乘员侧安全带提 醒装置增加后排
侧面安全气囊和 气帘增加要求
精选ppt
7
侧面碰撞壁障研究
A
碰撞参数的组合设置对车体 侧围结构的响应研究
获得台车参数。实
B 际调研+统计分析
G
20
12
12 4.5418 16 4.2450
H
40
12
13 5.1264 17 4.8190
I
30
9
14 5.7259 18 5.4117
J
30
10
15 6.3324 19 6.0155
最新2018版C-NCAP汽车安全带部分解读讲课讲稿

四、安全带的应对措施:
1、后排增加线束; 2、后排选择限力式或预紧限力式卷收器; 3、前排减小限力等级、增大预紧量,提高胸部得分; 4、前排增加端片预紧功能,提升约束性能; 5、前排采用锁止锁舌。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全 带部分解读
一、2018版C-NCAP评分表:
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三个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实际得分除以相应的各部分总分得到三 个部分各自的得分率,然后,分别乘以三个部分的权重系数(乘员保护:0.7;行人保护:0.15;主 动安全:0.15)后求和得到综合得分率。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率,按照以下星级评价标准对试验车 辆进行星级评价。
C—NCAP(2018)行人保护对汽车设计开发的影响

C—NCAP(2018)行人保护对汽车设计开发的影响作者:谭冰花赵正李博来源:《计算机辅助工程》2017年第05期摘要: C-NCAP将从2018年开始引入对行人保护的评价。
与Eruo NCAP相比,C-NCAP (2018)虽然取消WAD 775 mm的上腿部碰撞测试,但是行人保护总得分率要求却明显提高,对行人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行人保护的基本要求,从汽车前端造型、总布置以及结构设计3方面,阐述C-NCAP(2018)行人保护测试规程对汽车设计的影响,为旧车型的改造以及新车型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行人保护;车身设计;前端造型;结构布置中图分类号: U462.22 文献标志码: BInfluence of vehicl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C-NCAP(2018) pedestrian protectionTAN Binghua, ZHAO Zheng, LI Bo(Chery Automobile Co., Ltd., Wuhu 241006, Anhui, China)Abstract: Pedestrian protection evaluation will be lead into C-NCAP from 2018. Comparing with Euro NCAP, upper legform of WAD 775 mm test is cancelled in C-NCAP(2018), but the requirment on scoring rate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is significantly raised. The requirements on pedestrian protection will become stricter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in the C-NCAP(2018), the influences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test procedures on vehicle design is expounded including vehicle front end styling, general layout and structure design. The result can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vehicle reform and new vehicle development.Key words: pedestrian protection; vehicle body design; front end styling; structure layout0 引言我国的公路交通是典型的混合型交通,许多道路都是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共同使用,因此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的机会就会增加。
c-ncap测评规程

c-ncap测评规程摘要:一、CNAP测评规程简介二、CNAP测评规程的主要内容1.安全性能测评2.行人保护测评3.车辆辅助驾驶测评4.座椅和安全带测评5.儿童乘员保护测评6.主动安全测评三、CNAP测评结果的解读与应用四、我国汽车安全发展趋势与CNAP的作用五、消费者在购车时的参考意义正文:CNAP,全称为中国新车评价规程,是我国权威的汽车安全测评机构。
它的测评规程旨在通过对新车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性能测试,为消费者提供权威、公正的购车参考。
本文将从CNAP测评规程的简介、主要内容、结果解读与应用、我国汽车安全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在购车时的参考意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CNAP测评规程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制定,通过对车辆进行碰撞测试、行人保护、车辆辅助驾驶等多方面的测评,全面评价车辆的安全性能。
这一规程不仅关注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还关注座椅和安全带的使用效果,以及儿童乘员保护设施的配备情况。
其次,CNAP测评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性能测评、行人保护测评、车辆辅助驾驶测评、座椅和安全带测评、儿童乘员保护测评以及主动安全测评。
在这些项目中,安全性能测评是核心,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等碰撞测试。
行人保护测评主要评价车辆在撞击行人时的安全性能。
车辆辅助驾驶测评则关注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如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等。
座椅和安全带测评旨在评价座椅和安全带在碰撞中的保护效果。
儿童乘员保护测评则关注儿童座椅的安装便利性和保护性能。
主动安全测评主要包括车辆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CNAP测评结果的解读与应用。
测评结果以星级为单位进行发布,星级越高,表示车辆的安全性能越好。
消费者在购车时,可以参考CNAP的测评结果,选择安全性能较高的车型。
此外,汽车制造商也可以根据测评结果,不断优化车辆设计,提高安全性能。
在我国,汽车安全技术不断发展,CNAP测评规程也在不断完善。
未来,CNAP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我国汽车安全水平的提升。
c-ncap测评规程

c-ncap测评规程
C-NCAP(中国新车评价程序)是中国用于评估和测试汽车安全性能的程序,其测评规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碰撞测试:C-NCAP进行前、侧、后碰撞测试,以评估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辆后部碰撞等。
2.行人保护测试:评估车辆在撞击行人时的保护性能,包括前保险杠设计、引擎盖的形状等。
3.主动安全:评估车辆的主动安全技术,包括制动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C)、气囊系统等。
4.被动安全:评估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包括座椅、安全带、车身结构和材料等。
5.儿童乘员保护:评估车辆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性能,包括儿童座椅的安装和使用情况。
6.新能源汽车安全: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包括高压电池和电气系统的安全性。
7.评级和标识:根据测试结果,C-NCAP会为每辆车提供评级,并在车辆上附上相应的安全标识,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车辆的安全性能。
请注意,C-NCAP的测评规程和标准会根据时间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改进。
因此,如果您需要详细的信息,建议参考最新版本的C-NCAP规程或官方网站上的相关信息。
行人保护得分策略

行人保护得分策略主要依据相关法规和评价方法,如国内首个针对行人保护的强制性标准GB 24550,以及车辆安全评价体系C-NCAP。
这些规则和方法对汽车制造商进行汽车设计和生产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具体来说,行人保护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头部保护和腿部保护两个方面。
头部保护主要采用网格点法进行评价,即在车辆前端的测试区域内均匀布置碰撞点,通过碰撞点的总体得分率乘以头部总分计算头部得分。
每个网格点的得分根据HIC(Head Injury Criterion,头部伤害指数)来确定。
而大腿和小腿保护评价方法与头部类似,单个碰撞点的得分由伤害指标高低性能限值的线性插值计算得到。
在新版的C-NCAP评价体系中,对于行人保护部分有两个主要更新:一是扩大了头型评价区域,二是更换了新的腿型。
同时,《C-NCAP 管理规则 (2018 年版)》也针对中国行人事故高发的特点适时增加了行人保护试验和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AEB)试验。
总的来看,行人保护的测试中最高得分为48分,其中碰撞试验满分为30分,AEB Car-to-VRU试验满分为18分。
两者得分之和计算行人保护总得分。
因此,汽车制造商在设计新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评价标准和试验,以提高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最终获得更高的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美国 NCAP
2018 C-NCAP
1 行人保护现状
车辆行人保护%
部 30.00%
得 25.00%
分 分 布 比
20.00% 15.00% 10.00%
例 5.00%
0.00%
33.33%
18.18% 18.18%
21.21% 9.09%
高性能限值: 低性能限值:
弯矩 合力 弯矩 合力
285Nm 5.0kN 350Nm
6.0kN
注:未试验的网格点将得到与其相邻 结果较差网格点相同 的点数分。
4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4、星级评价方案:
行人保护总分占比为15%。单项星级分值设定如下表:
星级
行人保护得分比例
5+
75%
5
70%
4
60%
颜色 绿色■ 黄色■ 橙色■ 棕色■ 红色■
4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3、腿部评价方案:
评价指标包括小腿的弯矩T1、T2、T3、T4,以及膝部韧 带MCL、ACL、PCL的伸长量。点数分1分为两个独立的评价部 分,其中,小腿的弯矩占0.5,取四个弯矩值中最差的一个 进行评价,采用高性能限值和低性能限值来计算得分,膝部 韧带的伸长量占0.5,在ACL、PCL低于限值的前提下,由MCL 结合高性能限值和低性能限值计算得出。
• 腿部:网格点法。选取最差 性能位置2~3次。
3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方法
2、测试方案:(头部试验)
试验点在试验区域内随机选取
网
格
点
头
法
型
试
验
均
分
区
域
法
3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方法
2、测试方案:(头部试验) 根据所有网格点预测结果,随机选取试验点进行试验; 将试验区域平均分为12部分,在每个部分选取最差性能 点进行试验。
2012年ECE R127 2008年 GTR 9;
2009年EC 78;
2003年 GB/T 24550-2009
欧洲EC102;
2004年日本
2011年日本
TRIAS 63-2004
NCAP采用
2005年日 FLEX-PLI
本NCAP
2002年欧
洲、澳洲
NCAP
2014年欧 洲、澳洲 NCAP采用 FLEX-PLI
2、测试方案:
有试验样品 有车辆信息
有试验样品 无车辆信息
无试验样品
• 头部:网格点法。随即验证 8次+无法预测≤8次+生产 企业增加申请≤8次;
• 腿部:网格点法。
• 头部:均分区域法。选取最 差性能位置12次+生产企业 增加申请≤8次;
• 腿部:网格点法。
• 头部:均分区域法。选取最 差性能位置6次;
(1)生产企业提供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按网格点法进 行评价;
(2)若生产企业无法提供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按均分 区域法进行评价。
2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2、测试评价流程及周期: C-NCAP管理中心应向生产企业发送C-NCAP行人保护试验 实施通知。生产企业接到试验通知后的5个工作日内应反馈 C-NCAP管理中心可否提供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并在30个 工作日内向C-NCAP管理中心提供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
3
50%
2
40%
1
<40%
0~7
7~8
8~9
9~10 10~12
头部得分
自主品牌车辆头部得分分布情况
头 30.0% 部 得 20.0% 分 分 10.0% 布 比 0.0% 例
25.0% 21.4%
10.7% 7.1%7.1% 0.0%
14.3% 10.7% 3.6% 0.0% 0.0%
头部得分
2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1、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来源: 试验车辆:侧碰试验用车辆(侧碰前进行行人保护); 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生产企业提供。
行人保护评价规程
目录 行人保护现状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方法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1 行人保护现状
1 行人保护现状
CIDAS统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行人事故占比高; 行人事故伤亡人数占比高。
刮撞二三轮 车 49%
正面 撞固定物 碰撞 4% 多车事故
1%
3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方法
1、测试项目:
头型试验
腿型试验
3.5kg儿童头型 40km/h,50 °
4.5kg成人头型 40km/h,65 °
自由飞行,40km/h
WAD2100 WAD1700
或
75mm
保险杠下部 高度
注:根据保险杠下部高度选择腿型冲击器进行腿部撞击保险杠试验
。
3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方法
点数分 1
0.75 0.5 0.25
0
颜色 绿色■ 黄色■ 橙色■ 棕色■ 红色■
4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2、头部评价方案:
预测结果可分为三部分,默认预测结果的点、需提供具
体预测结果的点、无法预测的点;
算分方法: (1)直接采用默认预测值计算点数分; (2)用验证试验点得分之和除以相应点预测结果得分之和 计算出修正系数,利用修正系数修正此类网格点的预测结 果。当修正系数介于0.75-1.25的范围内时,认为修正系数 是可接受的 。 (3)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得出相应点数分。
1%
坠车 追尾事故 0% 7%
125%
碰撞静止
车 2% 侧面
碰撞
100%
4%
75%
翻滚
1%
80%
70%
85%
其它 事故
行人事故
50%
行人
20%
事故
刮撞自行车
驶出路外 事故
3%
7%
25% 0%
20% 交通事故数
30% 死亡人数
15% 重伤人数
1 行人保护现状
行人保护标准法规NCAP发展现状:
2016年ECE R127-02
3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方法
2、测试方案:(腿部试验) 从L0或L1开始,每隔1个网格点选取1个试验点,车辆两 侧对称位置任选一试验点进行评价。若对称位置结构不同 ,生产企业可提前声明,增加试验点进行评价。
L1 L0
腿部试验区域:保险杠角之间的区域 或横梁最外边缘之间的区域,取两个 区域中较大的区域。
4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1、行人保护分值设定:
行人保护总分为15分,其中头部性能总分为12分,腿部
性能总分为3分。
每个网格点赋予1个点数分,头部或腿部最终得分为所
得点数分分数比例乘以头部或腿部总分。
2、头部评价方案:
HIC15区间 HIC15 < 650 650 ≤ HIC15 < 1000 1000 ≤ HIC15 < 1350 1350 ≤ HIC15 < 1700 1700 ≤ HIC15
4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2、头部评价方案:
默认红色(A柱)或默认绿色(风挡玻璃中央)区域无需
进行试验,此试验点所得点数分直接为0或1;
随机验证试验允许预测结果与试验HIC值±10%的误差;
允许存在无法预测结果网格点,生产企业应提供证明声
明。
HIC15区间 HIC15 < 722.22 590.91 ≤ HIC15 < 1111.11 909.09 ≤ HIC15 < 1500 1227.27 ≤ HIC15 < 1888.89 1545.45 ≤ HIC15
2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2、测试评价流程及周期:
2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3、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一致性验证: 测试评价过程着试验室对生产企业提供试验样品及车辆 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 a.测试评价过程中试验室会对生产企业提供车辆试验信息 、预测结果等进行检查; b.若发现样品一致性可能存在问题时,试验室有权随机抽 查,按照 “行人保护试验样品一致性检验实施细则”进行 检验。
高性能限值:小腿弯矩
282Nm
MCL伸长量
19mm
ACL/PCL伸长量限值 10mm
低性能限值:小腿弯矩
340Nm
MCL伸长量
22mm
ACL/PCL伸长量限值 10mm
4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3、腿部评价方案: 评价指标包括上、中、下三个弯矩和上、下两个力的
合力,取所有指标中最差的结果进行评价,采用高性能限 值和低性能限值来计算所得点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