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

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1.1 基本概念

1.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 、T 、P 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 ①元素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

3.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地球中分配的表现,把某岩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各地球体系中常用的含量单位有两类,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2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行星物体(宇宙尘、彗星、小行星)组成的,其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其他成员的总和仅为0.2%,所以太阳的成分是研究太阳系成分的关键。

那么,太阳系的成分是如何获得的呢?

一、获得太阳系丰度资料的主要途径

1.光谱分析

对太阳和其它星体的辐射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获得元素组成资料。但这些资料有两个局限性:一是有些元素产生的波长小于2900?,这部分谱线在通过地球大气圈时被吸收而观察不到;二是这些光谱只产生于表面,它只能反映表面成分,如太阳光谱是太阳气产生的,只能说明太阳气的组成。

2.直接分析

如直接测定地壳岩石、各类陨石和月岩、火星岩石的样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采集了月岩、月壤样品,1997年美国“探路者”

号,2004年美国的“勇气”、“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测定了火星岩石的成分。

宇航员

月亮车

火星车

3.利用宇宙飞行器分析测定星云和星际物质及研究宇宙射线。

除了太阳成分外,陨石的成分是人类研究太阳系成分的重要地外物质。

二、陨石的化学组成

陨石是空间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① 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② 它是认识地球的组成、内部构造和起源的主要资料来源;

③ 陨石中的6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物物质”,对探索生命前期的化学演化开拓了新的途径;

④ 可作为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标准样品(如稀土元素,铅、硫同位素等)。

1.陨石类型

陨石主要是由镍-铁合金、结晶硅酸盐或两者的混合物所组成,按成分分类:1)铁陨石(siderite):主要由金属Ni、Fe(占98%)和少量其他元素组成(Co、S、P、Cu、Cr、C等)。

2)石陨石(aerolite):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组成。

这类陨石可以分为两类,按它们是否含有球粒硅酸盐结构,分为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

这些陨石大都是石质的,但也有少部分是碳质的。碳质球粒陨石是球粒陨石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由碳的有机化合分子和主体含水硅酸盐组成。它对探讨生命起源和太阳系元素丰度等各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阿伦德(Allende)碳质球粒陨石(1969年陨落于墨西哥)的元素丰度几乎与太阳气中观察到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完全一致,因此碳质球粒陨石的化学成分已被用来估计太阳系中非挥发性元素的丰度。

3) 铁石陨石(sidrolite):由数量上大体相等的Fe-Ni和硅酸盐矿物组成,是上述两类陨石的过渡类型。

铁陨石石陨石

2.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

要计算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各种陨石的化学成分;其次要统计各类陨石所占的比例。不同学者采用的方法不一致,如V.M.Goldschmidt采用硅酸盐∶镍-铁∶陨硫铁=10∶2∶1,其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计算结果如下: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O、Fe、Si、Mg、S、Ni、Al、Ca是陨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根据对世界上众多各类陨石的研究,虽然对陨石成分的看法还不甚一致,但以下一些基本认识是趋于公认的:

①它们都来自某种曾经分异成一个富金属核和硅酸盐包裹层的行星体,这种天体的破裂导致各类陨石的形成;

②石陨石与地球上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相似,铁陨石与地核的化学成分相似。因此,陨石的母体在组成上和结构上与地球极为相似;

③各种陨石分别形成于不同的行星母体,这是因为各类陨石具有不同的年龄、成分差异和氧同位素比值;

④陨石的年龄与地球的年龄相近(利用陨石铅同位素测得的年龄是

45.5±0.7亿年);

⑤陨石等地外物体撞击地球,会突然改变地表的生态环境并可能诱发大量的生物灭绝,构成了地球演化史中频繁而影响深远的突变事件。为此研究陨石对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古生物演化和地层划分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太阳系元素丰度规律

对太阳系元素的丰度估算各类学者选取太阳系的物体是不同的。有的是根据太阳和其它行星光谱资料及陨石化学成分,有的根据I型球粒陨石。再加上估算

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下表列出了GERM(1998)的太阳系元素丰

度(单位:原子数/106Si原子)。

对于这样的数据我们应给予一个正确的的评价:

这是一种估计值,反映的是目前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水平,因此这

个估计值不可能是准确的,随着人们对太阳系以至于宇宙体系探索

的不断深入,这个估计值会不断的修正。同时,从总的方面来看,

虽然还是很粗略的,但它反映了元素在太阳系分布的总体规律。

三、太阳系元素丰度规律

我们把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各种数值先取对数,随后对应其原子序数作曲线图(如上图),就会发现太阳系元素丰度具有以下规律:

1.H和He是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原子序数较低的元素区间,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区间(Z >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3.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具有偶数质子数(P )或偶数中子数(N )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P 或N 的核素,这一规律称为Oddo -Harkins (奥多--哈根斯)法则,亦即奇偶规律;

4.质量数为4的倍数(即α粒子质量的倍数)的元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此外还有人指出,原子序数(Z )或中子数(N )为“幻数”(2、8、20、50、82和126等)的核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例如,4He (Z=2,N =2)、16O (Z=8,N=8)、40Ca (Z=20,N=20)和140Ce (Z=58,N=82)等都具有较高的丰度;

5.Li 、Be 和B 具有很低的丰度,属于强亏损的元素,而O 和Fe 呈现明显的峰,为过剩元素。

通过对上述规律的分析,人们认识到太阳系元素丰度与元素原子结构及元素形成的整个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1.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间既有核力又有库仑斥力,但中子数和核子数比例适当时,核最稳定,而具有最稳定原子核的元素一般分布最广。在原子序数(Z )小于20的轻核中,中子(N )/质子(P )=1时,核最稳定,为此可以说明4He (Z=2,N =2)、16O (Z=8,N=8)、40Ca (Z=20,N=20)等元素丰度较大的原因。又如偶数元素与偶数同位素的原子核内,核子倾向成对,它们的自旋力矩相等,而方向相反,量子力学证明,这种核的稳定性较大,因而偶数元素和偶数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更广;

2.与元素形成的整个过程有关。H 、He 的丰度占主导地位和Li 、Be 、B 等元素的亏损可从元素的起源和形成的整个过程等方面来分析。根据恒星合成元素的假说,在恒星高温条件下(n×106K ),可以发生有原子(H 原子核)参加的热核反应,最初时刻H 的“燃烧”产生He ,另外在热核反应过程中Li 、Be 、B 迅速转变为He 的同位素42He , 因此太阳系中Li 、Be 、B 等元素丰度偏低可能是恒星热核反应过程中被消耗掉了的缘故。

1.3 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化学成分

Flash2

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数以亿计的星系中,有一个普通的旋涡星系,我们称之为银河系。银河系中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其中有一颗不起眼的,有行星环绕的恒星,我们称之为太阳。地球,是太阳的第三颗行星。

宇宙中的地球,极其渺小,只能用“沧海一粟”来描绘。但她孕育了生命,孕育了人类,这在我们已知的宇宙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一、地球的结构和各圈层的组成

地球由于早期的熔融和分异,形成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压缩波(P 波)和剪切波(S 波)随地球深度的变化特征,将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Flash3

1.地壳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按照地球物理的概念,地壳是指从地表(包括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面)开始,深达莫霍面(M 界面)的层壳,它不包括水圈和大气圈,也不等于岩石圈,仅仅相当于岩石圈的上部。

研究表明,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km ,而大洋地壳厚度仅为7km 左右,两者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其岩石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大陆地壳可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8—12km ,由偏酸性的火成岩和沉积岩组成,下地壳主要由麻粒岩、玄武岩等中酸性或中基性岩石组成,它在组成上比上地壳均一。

相比之下,大洋地壳的岩石就要简单得多,整个洋壳全是玄武岩组成,其中大洋型拉斑玄武岩占99%,仅有1%为大洋玄武岩分异的产物——碱性玄武岩。

Flash4

2.地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在地球层圈模型中,地幔界于两个一级界面——M 界面(莫霍面)和G 界面(古登堡界面)之间,其体积占整个地球的83%,其质量占地球总质量的67.8%。

根据次级地震波界面,地幔又可分为三个亚层(B 、C 和D ),其中B 为上地幔,C 为转变区,D 为下地幔。

从莫霍面往下400km 深处为上地幔。对来自该圈层的超基性岩包体的研究表明,上地幔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石榴子石及少量尖晶石、角闪石和金云母组成。

400-1000km 深处称为转变区,由于压力大,该区内Fe 、Mg 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均从橄榄石型转变为尖晶石型。

1000-2900km 深处为下地幔,该圈层的组成非常均匀且富含Fe 矿物(Henderson ,1982)。

Flash5

3.地核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地核是从2900km 深直到地心的整个部分,地核占地球体积的16.2%,占地球总质量的31.5%,地核的平均密度为10.7g/cm3。

地核是由以Ni、Fe为主要成分的Fe-Ni合金组成,相当于铁陨石的化学组成。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密度和地震波速推测,地核中可能会有一定数元素。Flash6

铁陨石

二、地球元素丰度研究方法

1.陨石类比法

直接利用陨石的化学成分,经算术平均求出地球的元素丰度。计算时假设:

1) 陨石在太阳系中形成;

2)陨石与行星带的物质成分相同;

3)陨石是已破碎了的星体碎片;

4)产生陨石的星体(母体),其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

华盛顿等(1911)采用此法来研究地球元素的丰度。

2.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

马逊(1966)根据现代地球模型,认为地球的总体成分应取决于占地球总质量99.3%的地核和地幔,因此他用球粒陨石中的硅酸盐相(silicate phase)代表地幔,用金属相(metal phase)和陨硫化物(torilite phase)代表地核,再用质量加权法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故又称“SMT”法。

3.地球物理类比法

黎彤(1976)首先采用了这种层壳模型的地球物理类比法。该方法是先求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4个圈层的平均成分,取各个壳层的质量分数加权平均得到整个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三、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尽管地球元素丰度计算中存在假定性和不确定性,目前所获得的计算值还有待检验和修正,但从已有的数据可以获得以下规律:

地球中最丰富的元素是Fe、O、Si和Mg,如果加上Ni、S、Ca和Al,这8种元素的质量占了地球总质量的98%。

地球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太阳系元素丰度特征是很不相同的,从元素分布的角度说明了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是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成员。

四、地球的形成和早期分异

目前,关于地球成因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星子连续吸积"模型(Murry et al. 1981)。

该模型认为:原始的太阳星云是由气体和尘粒组成,星际尘粒在绕“原太阳”旋转过程中相互碰撞、黏合,进而形成直径为10~106m的星子。在星云盘中,靠近“原太阳”的星子主要由难熔的金属Fe、Ni及其氧化物所组成,随着与“原太阳”距离的增加,星子的化学组成逐渐被Mg和Fe的硅酸盐以及水、甲烷、氨以及其它挥发性的冰所组成。

在地球形成之初,由金属Fe和

Ni的氧化物星子加积而成地核,然后

Mg和Fe硅酸盐星子覆盖在之上。随

着地球的“长大”,在星子捕获产生

的热和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热

的作用下,地球发生熔化并在重力作

用下发生分层。

地球增生的最后阶段是挥发性

星子的加积作用,这些星子由水、甲

烷、氨的冰组成,形成于星云盘的外

圈。这类冰状星子增生到地球表面以

后,很快蒸发成以水和其它挥发分组成的稠密大气圈。随着地球的冷却,从4×109

年前开始,大气圈中的水汽逐渐凝结为海洋----正是这些海水在地球上引发各种地质作用,并产生了生命。

1.4 地壳元素的丰度

地壳(大陆)的化学组成是认识地球总体成分分异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地球化学前提,再加之大陆地壳是人类生活和获取资源的场所,为此大陆地壳化学组成的研究自地球化学学科诞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一、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早期克拉克计算法

是从由美国F.W.Clarke 和H.S.Washington 于1924年发表的地球化学资料中计算出来的。

Flash7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他们的思路是在地壳上部16公里范围内(最高的山脉和最深海洋深度接近16公里)分布着的岩浆岩 占95%,沉积岩占5%(4%的页岩,0.75%的砂岩, 0.25%的灰岩),而这5%沉积岩也是岩浆岩派生的,因此认为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实际上可以代表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其作法如下:

①在世界各大洲和大洋岛屿采集了5159个不同岩浆岩样品和676件沉积岩样品;

②其样品的数量相当于这些样品在地球表面分布面积的比例; ③对53种元素进行了定量的化学分析; ④计算时用算术平均法求出整个地壳的平均值。

他们的工作代表了地壳陆地区域岩石圈成分,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地球化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数据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2.简化研究法(取巧研究法)

1)戈尔德施密斯(Goldschmidt )采集了挪威南部冰川成因粘土(77个样),用其成分代表岩石圈平均化学成分,其结果与克拉克的结果相似,

但对微量元素

的丰度做了大量补充和修订,Na2O和CaO含量偏低,这与表生条件下Na和Ca 容易淋滤流失有关。

2)维诺格拉多夫(1962)岩石比例法是以两份酸性岩加一份基性岩来计算地壳平均化学成分。

3)泰勒和麦克伦南(Taylor和McLennan,1985)提出细粒碎屑沉积岩,特别是泥质岩,可作为源岩出露区上地壳岩石的天然混合样品,用太古宙以后页岩平均值降低20%来计算上部地壳元素丰度。

3.大陆地壳剖面法

造山作用可使下地壳甚至上地幔的岩石大规模暴露到地表,为此出露地表的大陆地壳剖面是研究大陆地壳元素丰度的良好样品。这样的剖面仅分布在少量地区,为了研究地壳深部(下地壳)的成分还可以采用火山岩中深部地壳包体(探针岩)和地球物理法(地震波)。

Flash8出露地表的大陆地壳剖面的一般模式(据Percival等,1992)纵观上述各种研究方法,结合目前对地壳的认识,显然具有以下的不足之处:首先采用的地壳的概念不统一,均未按照现代地壳结构模型来考虑;其次没有考虑岩石组成随深度和构造单元的变化。

尽管各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所得的地壳主要元素丰度的估计值相互接近,这充分说明其估计值是比较精确的。

地壳(大陆)的化学组成是认识地球总体成分分异演化和地球的力学过程的基本地球化学前提,再加之大陆地壳是人类生活和获取资源的场所,为此大陆地壳化学组成的研究自地球化学学科诞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下面是几种研究地壳丰度的方法。

二.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

2.地壳中元素丰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不断变化的开放体系。

(1)地球表层H, He等气体

元素逐渐脱离地球重力场;

(2)每天降落到地球表层的

地外物质102-105吨;

(3)地壳与地幔的物质交

换;

(4)放射性元素衰变;

(5)人为活动的干扰。

3.对比地壳、整个地球和太阳系

元素丰度数据发现,它们在元素

丰度的排序上有很大的不同。

太阳系:

H>He>O>Ne>N>C>Si>Mg>Fe>S;

地球:

Fe>O>Mg>Si>Ni>S>Ca>Al>Co>Na;

地壳:

O>Si>Al>Fe>Ca>Na>K>Mg>Ti>H。

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

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He、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

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K和Na,

这种差异说明什么呢?

4.地壳元素丰度的可能原因

在宇宙化学体系形成地球的演化(核化学)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气态元素的逃逸,而地球原始的化学演化(电子化学)具体表现为较轻易熔的碱金属铝硅酸盐在地球表层富集,而较重的难熔镁、铁硅酸盐和金属铁则向深部集中。

由此可见地壳元素的丰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元素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宇宙物质形成地球的整个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异。

总之,现今地壳中元素丰度特征是由元素起源直到太阳系、地球(地壳)的形成和存在至今这一段漫长时期内元素演化历史的最终结果。

三、地壳元素丰度研究的地球化学意义

1.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1)元素的克拉克值(即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元素参加许多化学过程的浓度,从而支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例如,地壳元素丰度高的K和Na,在天然水中高浓度,在某些特殊环境中,发生过饱和作用而形成各种独立矿物(盐类矿床);而与之性质相似的Rb和Cs,地壳丰度低,在天然水中浓度极低,远达不到饱和浓度,为此不能形成各种独立矿物而呈分散状态。

2)限定了元素在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

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化合成数十万种化合物,但自然界中却只有3000多种矿物,矿物种属也有限:硅酸盐25.5%,氧化物、氢氧化物12.7%,其他氧酸23.4%,硫化物、硫酸盐24.7%,卤化物5.8%,自然元素4.3%,其它3.3%。

为什么酸性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总是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

因为地壳中O、Si、Al、Fe、K、Na、Ca等元素丰度最高,在地质作用体系中浓度大,容易达到形成独立矿物的条件。

自然界中的长石、云母(白云母)和石英

自然界浓度低的元素很难形成独立矿物,如硒酸锂(Li

2SeO

4

)和硒酸铷

(Rb

2SeO

4

);但也有例外,Be元素地壳丰度很低(1.7×10-6),但是它可以形

成独立的矿物Be

3Al

2

Si

6

O

18

(绿柱石),其原因我们将在下一章里面讲述。

3)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对体系赋予不同物理化学状态,而自然界体系的状态受到限制,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元素丰度的影响。例如,酸碱度(pH值)在自然界的变化范围比在实验室要窄很多,氧化还原电位也是如此。

4)对元素亲氧性和亲硫性的限定

在实验室条件下,化合物组成的剂量可以任意调配;在自然条件下,情况就不同了:在地壳中O元素丰度高、S元素丰度低的环境下,Ca元素显然是亲氧的;而在地幔、陨石的缺O富S环境中,能形成CaS(褐硫钙石)。

2. 可作为判断微量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

1)为阐明地球化学省(场)特征提供标准。

例如在东秦岭地区进行区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秦岭是一个富Mo贫Cu 的地球化学省,Mo元素区域丰度比克拉克值高2.3倍,而Cu则低于克拉克值。

从资源角度来看:这样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特征,有利于形成Mo 成矿带; 从环境角度来看:克山病病区中土壤有效态Mo 、饮水Mo 含量、主食中Mo 元素含量普遍偏低,低于正常背景值,导致人体Mo 元素低水平,是导致克山病病因的主要因素。

2)指示特征的地球化学过程

某些元素之间的克拉克值比值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这些比值发生了变化,则示踪着某种地球化学过程的发生。

例如稀土元素比值、Th/U 、K/Rb 、Zr/Hf 、Nb/Ta 在地壳环境下性质相似,难以彼此分离,有相对稳定的比值。一但某地区、某地质体中的某元素 对比值 (如Th/U 一般为3.3-3.5)偏离了地壳正常比值,则示踪着某种过程的发生。Th/U<2 则可认为本区存在铀矿化(常常是0.7),Th/U>8-10则可认为本区内发生了钍矿化。

3) 浓度克拉克值和浓集系数

浓度克拉克值 = 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平均含量/某元素的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1意味该元素在该地质体中集中了;浓度克拉克值<1意味该元素在 该地质体中分散了。

区域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区域内某一地质体中平均含量/该区域元素的丰度值;

浓度克拉克值是衡量元素集中、分散及其程度的良好标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浓集系数 = 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某元素的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倾向于集中的能力。

元素的集中能力相差是十分悬殊的,例如Sb 和Hg 浓集系数分别为25000和1400,而Fe 的浓集系数为6,这说明Fe 成矿时只要 比克拉克值富集6倍即可。

3.地壳丰度对地壳能源的限制

地壳的能源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太阳能,另外一个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能。放射性衰变能是由放射性元素(K 、U 、Th)的类型和数量所决定的。

例如地球经过45亿年的演化,235U 已衰变95%,238U 已衰变掉50%左右,而232Th 仅消耗了其总量的20% 。年复一年,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为地球、地壳提供能量。

东秦岭地区(Mo 地球化学省)

太阳能的利用放射性衰变能的利用(核电

站)

一、地壳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

元素在整个地球(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元素的分布不论在空间上及时间上都是不均一的,这与地壳乃至于地幔物质分异的整个过程联系起来。

1. 空间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垂向分布(陆壳):上下地壳元素丰度的不均匀性,上地壳(0--8~12km)主要为偏酸性火成岩、沉积岩;下地壳(8~12km--莫霍面)主要为麻粒岩、玄武岩。

记Ri=上地壳元素丰度/下地壳元素丰度, Ri≈1的元素有 Ca、Si、Zr、Nd、Pb等;Ri<1的有Mg、Cu、V、Fe、Ni、Cr、Ag、Co、Sr等;Ri>1的有Cl、C、Cs、K、Rb、U、Th、Bi、Tl、Nb等。Ri值反映了地壳物质在分异调整过程中的宏观趋势。

横向分布: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不均一性

洋壳:占地球表面60%以上,厚5-16km,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地幔物质相似,以镁、铁硅酸盐为主,主要成矿元素为Cr、Fe、Ni、Pt等亲铁元素。

陆壳:占地球表面30%,厚30-50km,它们的化学成分由铝、钾硅酸盐组成,主要成矿元素为亲氧及亲硫元素W、Sn、Mo、Cu、Pb、Zn、Ag等。

陆壳内:板块之间、区域之间、地质体之间、岩石之间、矿物之间元素分布也具不均一性。

洋壳与陆壳

2. 时间上地壳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

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元素的活动与分布有着明显的规律性。 地史早期:一些稳定元素在地史早期富集成矿。如Au 矿主要产在前寒武纪;Fe 矿主要产在前寒武纪元古代(前寒武纪变质铁矿占世界铁矿储量60%)。

地史晚期:一些活泼的不稳定元素在地史晚期富集成矿。如Sn 、Nb 、Ta 和W 等元素,W 成矿作用高峰期在中生代(燕山期)。

世界部分大陆(北美、南非、印度)不同地史时期成矿元素变化规律: 前寒武纪: Pt 、Fe 、Ni 、Co 、Au 、U(占这些元素探明储量50%以上); 古生代: U 、Pb 、Co 、Ni 、Pt ,其次为W 、Sn 、Mo 、Pb 、Zn 、Hg 等; 中生代: W 、Sn 、Ag 、Sb 等; 新生代: Hg 、Mo 、Cu 、Pb 、Zn 等。

1.5 具体区域中元素分布的研究

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数据。但是,我们一般都是在某个具体的区域内工作的,因此更关心的是具体工作区域内元素的分布规律。当我们想研究某地质体中元素是相对富集还是相对贫化 时,与地壳丰度对照,只能得到一般概念,而只有与相应区域中元素丰度进行比较才会更有实际意义。为此区域元素分布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它是决定区域地壳(岩石圈)体系的物源、物理化学特征的重要基础数据;

2.为研究各类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及区域成矿规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3.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为工业、农业、畜牧业、医疗卫生等事业提供重要

具体区域中元素分布研究的方法

1.确定研究区域的范围

确定区域范围 空间上分布规律

根据工作任务和区域特征来选

择工作范围。

区域找矿:应该尽量与构造单元中成

矿带结合起来。因为一定构造环境中

的成矿带往往与一定的地球化学过

程相联系,某个特定的地球化学过程

必然具有某些特征元素的分布。

例如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

原生环境:某流域水系沉积物中

元素的高含量与该流域源区原岩组

成及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等因

素有关。

例如武汉市沿长江、汉江流

域冲积成因土壤中镉元素高值带(右

图)。

武汉市沿江土壤镉元素高值带

2.研究元素空间上的分布

在区域内采集不同时代和不同岩石(土壤)类型的样品,对所获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然后按照各类岩石在区域里所占的比例,求出该区域(表壳)元素的丰度。

为了准确把握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是二维平面),样品在空间上必须有一定的密度。

如武汉市沿江土壤镉的地球化学图,就是每平方公里采集一个土壤样品(在采样点附近用梅花状5点采样组合成一个样),再通过计算机计算成图,就能展示出镉元素的空间分布趋势。

Flash9沿江镉采样布局图

3.研究元素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以武汉市沿江镉的分布为例。现代沿江冲积物镉含量较高,历史上如何呢?

从下表中可以看到,近70-80年以来长江冲积物中镉的含量比早期沉积物高2-3倍。

Flash10不同时期长江沉积物中

4.研究元素时空分布的原因

一个地区元素的分布现状是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元素活动的展示状况,是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的综合结果,而每一个主要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元素的活动必然有其特定的组合和强度。因此,在元素时空分布的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

例如:武汉市沿长江、汉江冲积成因土壤中镉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形成高值带?

用CaO+MgO 对pH作图,Fe

2O

3

对Cr+Ni作图,Cr+Ni对Mo作图。由图可见,

长江与汉江冲积成因土壤化学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别。

(2)两江汇水域表壳岩石化学组成特征

作为土壤成土母质的沿江冲积物来自各自的汇水流域,河流沉积物中化学组成的差异受控于各自汇水域表壳岩系的化学组成。为此,长江沿江冲积成因土壤的化学组成受长江中上游流域—扬子陆块表壳岩系化学组成的制约,而汉江冲积成因土壤的化学组成则受汉江中上游流域—秦岭造山带表壳岩系化学组成的限定。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 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1.1 基本概念 1.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 、T 、P 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 ①元素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 3.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地球中分配的表现,把某岩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各地球体系中常用的含量单位有两类,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2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2020版高考地理练习-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专题一宇宙中的 地球 高考命题规律 命题角度1地球与地图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 (2015全国Ⅰ·6)甘德国际机场(右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答案:C 解析: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纬度每隔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时速650千米的飞机飞行1小时不可能超过6°,故C项正确。

(2016江苏·3~4)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完成第2~3题。 2.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 答案:2.B 3.D 解析:第2题,①地位于河谷地带,山区河水涨落幅度较大,且我国东南地区5月份降水较多,易发生山洪灾害,①地易受洪水威胁。②地位于高于河谷的山坡,地势起伏和缓,不易受洪水威胁,取水便利,适宜安营扎寨,故选项B正确。③地位于陡崖底部地区,易受落石威胁。④地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风力较大。第3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和等高线,可判断出备选的4个地点中,只有⑥地地势高,视野开阔,且位于朝东的方位,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点。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 A.1/2 B.2倍 C.1/4 D.4倍 2.该岛屿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 尺增大,则实际面积会缩小。若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面积变为原来的(1 2) 2 =1 4 。第2题,

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含解析

专题一宇宙中 的地球 高考命题规律 2020年高考必备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 Ⅰ 卷 Ⅱ 卷 Ⅰ 卷 Ⅱ 卷 Ⅲ 卷 Ⅰ 卷 Ⅱ 卷 Ⅲ卷 Ⅰ 卷 Ⅱ 卷 Ⅲ 卷 Ⅰ 卷 Ⅱ 卷 Ⅲ 卷 命题角 度1 地球与地图6 命题角度2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球圈层结构 命题角 度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86命题角 度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10~1110 命题角度1地球与地图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 (2015全国Ⅰ·6)甘德国际机场(右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答案:C 解析: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纬度每隔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时速650千米的飞机飞行1小时不可能超过6°,故C项正确。

(2016江苏·3~4)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完成第2~3题。 2.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 答案:2.B 3.D 解析:第2题,①地位于河谷地带,山区河水涨落幅度较大,且我国东南地区5月份降水较多,易发生山洪灾害,①地易受洪水威胁。②地位于高于河谷的山坡,地势起伏和缓,不易受洪水威胁,取水便利,适宜安营扎寨,故选项B正确。③地位于陡崖底部地区,易受落石威胁。④地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风力较大。第3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和等高线,可判断出备选的4个地点中,只有⑥地地势高,视野开阔,且位于朝东的方位,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点。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 A.1/2 B.2倍 C.1/4 D.4倍 2.该岛屿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若图幅面积不变, 比例尺增大,则实际面积会缩小。若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面积变为原来的。 第2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大致位于(13°30'N,144°45'E)附近,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纬度数越偏北越大,东经度数越偏东越大,因此该岛屿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2019湖南衡阳一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根据其功能,碉楼可分为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该县的梭坡乡是碉楼最集中的地方,历史上,该乡家家户户争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专题训练含答案详解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专题训练 考点一地球在宇宙中 基础反馈 (2018湖北襄阳高三摸底考试)“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A.金星 B.地球 C.木星 D.水星 真题通关 (2016上海卷,3~4)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完成第3~4题。 3.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4.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天津制造完成后,拟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完成5~6题。 5.选择天津制造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成本较低B.劳动力成本较低 C.铁路运输发达D.产业协作条件好 6.与西昌、酒泉、太原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运输能力B.科技力量C.国防安全D.劳动力素质

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第1~2题。 纬度64°N50°N40°N30°N20°N0° 可能总辐射(瓦/米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 有效总辐射(瓦/米2)54.471.798.2120.8132.7108.8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日照时数逐月变化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为() A.青海、陕西、新疆 B.新疆、陕西、青海 C.新疆、青海、陕西 D.陕西、青海、新疆 4.影响①省级行政区域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海拔 C.天气状况 D.昼夜长短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讯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下面小题。

元素的精确质量数及同位素丰度报告

元素的精确质量数及同位素丰度 Aluminum Al(27) 26.981541 100.00 Antimony Sb(121) 120.903824 57.30 Sb(123) 122.904222 42.70 Argon Ar(36) 35.967546 0.34 Ar(38) 37.962732 0.063 Ar(40) 39.962383 99.60 Arsenic As(75) 74.921596 100.00 Barium Ba(130) 129.906277 0.11 Ba(132) 131.905042 0.10 Ba(134) 133.904490 2.42 Ba(135) 134.905668 6.59 Ba(136) 135.904556 7.85 Ba(137) 136.905816 11.23 Ba(138) 137.905236 71.70 Beryllium Be(9) 9.012183 100.00 Bismuth Bi(209) 208.980388 100.00 Boron B(10) 10.012938 19.80 B(11) 11.009305 80.20 Bromine Br(79) 78.918336 50.69 Br(81) 80.916290 49.31

Cadmium Cd(106) 105.906461 1.25 Cd(110) 109.903007 12.49 Cd(111) 110.904182 12.80 Cd(112) 111.902761 24.13 Cd(113) 112.904401 12.22 Cd(114) 113.903361 28.73 Cd(116) 115.904758 7.49 Calcium Ca(40) 39.962591 96.95 Ca(42) 41.958622 0.65 Ca(43) 42.958770 0.14 Ca(44) 43.955485 2.086 Ca(46) 45.953689 0.004 Ca(48) 47.952532 0.19 Carbon C(12) 12.000000 98.90 C(13) 13.003355 1.10 Cerium Ce(136) 135.907140 0.19 Ce(138) 137.905996 0.25 Ce(140) 139.905442 88.48 Ce(142) 141.909249 11.08 Cesium Cs(133) 132.905433 100.00 Chlorine Cl(35) 34.968853 75.77 Cl(37) 36.965903 24.23 Chromium Cr(50) 49.946046 4.35 Cr(52) 51.940510 83.79 Cr(53) 52.940651 9.50 Cr(54) 53.938882 2.36 Cobalt Co(59) 58.933198 100.00 Copper Cu(63) 62.929599 69.17 Cu(65) 64.927792 30.83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最新资料推荐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1 、把握地球运动的三个关系(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 度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 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2)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 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一条人为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天(见图)。 (3)0时经线:

0时(地方时)经线是」条自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不断变化的,0时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昨天0时所在的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今天昨天加一天6 月6日6月6日6月7日减一天3、掌握三种计算(2 )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 长短,决定了昼长和夜长,弧长150为1小时;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 昏线交点的时刻,如果知道该纬线的昼长,日出时刻=12 —昼 长2,日落时刻=12 +昼长2。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由此可见如果根据某一正午太阳高度求该地的地理纬度,一般是两个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以直射点对称分布的。 (3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 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00 ,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0。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地丰度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 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 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 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 (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 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 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 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 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 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体是怎样起源 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 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基础概念太阳系的组成及元素丰度地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地壳元素的丰度区域中元素分布的研究 1.1基本概念 1.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个地球化学体系。 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①元素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 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 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3?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分布是整体,分配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一宇宙中的地球 1.四个选项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四个选项中能正确代表它们相互关系的是(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①为太阳系,是所给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②为河外星系,属于总星系,与太阳系、银河系没有包含关系;③为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包含太阳系;④为总星系,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故选B项。 (2018浙江11月选考,24~25)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完成第2~3题。 图1 图2 2.该时刻肉眼在( )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 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 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 3.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

A.清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 答案2.D 3.D 解析第2题,考查太阳系天体结构。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火星四者的相对位置可知,肉眼在火星天空看不到月球亮面;月球处于太阳和火星之间,在月球上看不到火星嵌在日面;月球处于火星与地球之间,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遮住月球,但在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故选D项。第3题,考查天体的观测。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结合图形位置可知,月球位于正南方,最可能是子夜,故选D项。 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飞掠水星,并获取了大量有关水星的观测数据。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揭开了天文学界多个长期探索的谜题。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如果到达水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4.A 5.A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即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第5题,人造天体如果到达水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水星仍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近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右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中心区域 7.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 B.为人类提供光能 C.维持地表温度

地球的地壳元素丰度列表(知识浅析)

以下是地球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丰度的列表,其中包括 5 份不同资料来源得到的结果,此处的丰度以质量百分比的丰度为准。 其中的数字是估计值,会随着资料来源及估计方式不同而改变。因此各元素丰度的大小关系只能作大致上的参考。 元素 化学 符 号 [1] [2] [3] [4] [5] 年 产量 氧 O 46.60% 47.40% 46% 46.71% 46.1% 100,000,000 吨 硅 Si 27.72% 27.71% 27% 27.69% 28.2% 3,880,000 吨 铝 Al 8.13% 8.20% 8.2% 8.07% 8.23% 15,000,000 吨 铁 Fe 5.00% 4.10% 6.3% 5.05% 5.63% 716,000,000 吨 钙 Ca 3.63% 4.10% 5.0% 3.65% 4.15% 112,000,000 吨 (CaO) 钠 Na 2.83% 2.30% 2.30% 2.75% 2.36% 200,000 吨 钾 K 2.59% 2.10% 1.50% 2.58% 2.09% 200 吨 镁 Mg 2.09% 2.30% 2.90% 2.08% 2.33% 350,000 吨 钛 Ti 0.44% 0.56% 0.66% 0.62% 0.56% 99,000 吨 氢 H 0.14% N/A 0.15% 0.14% 0.14% 磷 P 0.12% 1000 ppm 1000 ppm 1300 ppm 1050 ppm 153,000,000 吨 锰 Mn 0.10% 950 ppm 1100 ppm 900 ppm 950 ppm 6,220,000 吨 氟 F 0.08% 950 ppm 540 ppm 290 ppm 585 ppm 钡 Ba 500 ppm 340 ppm 500 ppm 425 ppm 6,000,000 吨 碳 C 0.03% 480 ppm (0.048%) 1800 ppm (0.18%) 940 ppm 200 ppm (0.020%) 8,600,000,000 吨 锶 Sr 370 ppm 360 ppm 370 ppm 137,000 吨 硫 S 0.05% 260 ppm 420 ppm 520 ppm 350 ppm 54,000,000 吨 锆 Zr 190 ppm 130 ppm 250 ppm 165 ppm 7,000 吨 钨 W 160.6 ppm 190 ppm 1.25 ppm (?) 45,100 吨 钒 V 0.01% 160 ppm 190 ppm 120 ppm 7,000 吨 氯 Cl 0.05% 130 ppm 170 ppm 450 ppm 145 ppm 铬 Cr 0.01% 100 ppm 140 ppm 350 ppm 102 ppm 4,000,000 吨

元素的丰度和分布

第一章元素的丰度与分布第一节元素的宇宙丰度 我们常说的元素宇宙丰度,实际上是太阳系的元素丰度,元素的宇宙丰度是研究元素起源的理论依据,是解释各类天体演化过程的基础。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营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而其它成员总合仅占o.2%。 按成分特点,九大行星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类地行星:顾名思义,它指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其特点是质量小、密度大、体积小、卫星少。成分特点是以岩石物质为主,富含Mg、Si、Fe等,含亲气元素少; 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它们的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卫星多。如果以地球质量和体积分别为1,则土星分别为95.18和745,木星分别为317.94和1316。其成分特点是主要含H、He,亲石和亲铁元素少;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具王星。其成分特点是以冰物质为主。H含量估计为10%,He、Ne平均为12%。 上述三类行星中岩石物质:冰物质:气物质的比值分别为1:10—‘:10—y—lo“’;O.02:o.07:o.9120.195:0.68:0.12。以上三类行星主要元素的原子相对丰度如表1.1所示: 随着行星际空间探测的发展,地球和月球成分的大量精细研究,各类陨石元素组成数据的积累,雪星、流星体成分的测定,“使之对太阳系化学组成的研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对各行星及卫星也提出了多种化学组成模式。 如前所述,太阳系的行星成分可分三大类:岩石质的;岩石质和冰物质的;气物质的。根据平衡凝聚模型,由于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温度的差异,距太阳愈远温度愈低,因而各行星区凝聚物的成分和含量均不相同。 水星:主要由难熔金属矿物,铁镍合金和少量顽辉石组成; 金星:除上述成分外,还含有钾(钠)铝硅酸盐,但不含水; 地球;除上述成分外,还含有透闪石等一些含水硅酸盐和三种形式的铁(金属铁,FeO,FeS),其中金属钦和FeS形成低熔点混合物,在放射性加热下熔化、分异,形成早期地核。 火星:含有更多的含水硅酸盐,金属铁已完全氧化成FeO或FeS,没有金属铁的核。 小行星含有各种岩石、矿物,但其冰物质尚未凝聚。小行星区外,各种冰物质依次凝聚,因而木星和木星以外的行星有岩石和冰物质混合物的固态核。木星和土星固态核质量大,引力强,能够吸积气体(主要是氢和氦),形成它们的金属氢中间层和液态分子氢外层。 近些年来各种探测器对行星大气的探测结果,使人们对各行星大气化学物质特征有所了解,主要结果列于表1.2中。 类地行星由于距太阳较近、质量小,早期太阳风的驱赶作用很强烈,行星形成时表面所捕获的气体难以存在,因而地球和类地行星的大气层是次生的,即主要是通过行星内部物质的熔融、去气过程逐渐形成的。计算表明,地球通过内部物质的熔融去气过程,大约共排出1.7433×10。‘g的挥发份物质,其中Co约1.218×10’’go月球表面的大气主要是He 和Ar,白天和黑夜大气浓度分别约3×10’和6×10‘原子/cmz,几乎是真空状态。水星的大气层极稀薄,<O.0003atm,主要含有Ar、Kr、xe、He、H、O、C、Ne等;火星大气层也稀薄,质量只有地球的l/10,体积为地球的l/6,约0.005—0.o07atm,主要由COz(95%)、He(3%)、N(2%一3%)及Ar、02等组成。金星和地球则有稠密的大气层,金星大气层达100atm,主要为COz和Nz。 类木行星大,距太阳较远,温度低,早期太阳风的驱赶作用不强烈,大气层的主要

元素的宇宙丰度

元素的宇宙丰度 序号元素丰度单位 1 H 2.72E+10 atoms/10^6 atoms Si 2 He 2.18E+09 atoms/10^6 atoms Si 3 Li 59.7 atoms/10^6 atoms Si 4 Be 0.78 atoms/10^6 atoms Si 5 B 24 atoms/10^ 6 atoms Si 6 C 1.21E+0 7 atoms/10^6 atoms Si 7 N 2.48E+06 atoms/10^6 atoms Si 8 O 2.01E+07 atoms/10^6 atoms Si 9 F 843 atoms/10^6 atoms Si 10 Ne 3.76E+06 atoms/10^6 atoms Si 11 Na 5.70E+04 atoms/10^6 atoms Si 12 Mg 1.08E+06 atoms/10^6 atoms Si 13 Al 8.49E+04 atoms/10^6 atoms Si 14 Si 1.00E+06 atoms/10^6 atoms Si 15 P 1.04E+04 atoms/10^6 atoms Si 16 S 5.15E+05 atoms/10^6 atoms Si 17 Cl 5240 atoms/10^6 atoms Si 18 Ar 1.04E+05 atoms/10^6 atoms Si 19 K 3770 atoms/10^6 atoms Si 20 Ca 6.11E+04 atoms/10^6 atoms Si 21 Sc 33.8 atoms/10^6 atoms Si 22 Ti 2400 atoms/10^6 atoms Si 23 V 295 atoms/10^6 atoms Si 24 Cr 1.34E+04 atoms/10^6 atoms Si 25 Mn 9510 atoms/10^6 atoms Si 26 Fe 9.00E+05 atoms/10^6 atoms Si 27 Co 2250 atoms/10^6 atoms Si 28 Ni 4.93E+04 atoms/10^6 atoms Si 29 Cu 514 atoms/10^6 atoms Si 30 Zn 1260 atoms/10^6 atoms Si 31 Ga 37.8 atoms/10^6 atoms Si 32 Ge 118 atoms/10^6 atoms Si 33 As 6.79 atoms/10^6 atoms Si 34 Se 62.1 atoms/10^6 atoms Si 35 Br 11.8 atoms/10^6 atoms Si 36 Kr 45.3 atoms/10^6 atoms Si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第讲地球的运动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第2讲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两地的时差为( ) A.10小时 B.22小时 C.24小时 D.18小时 2.②地为6月21日9点,则①地为( ) A.6月22日7点 B.6月20日11点 C.6月20日9点 D.6月21日9点 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165°E,②地位于165°W,两地时差为(165°+165°)/15°=22小时。第2题,②地为6月21日9点,①地位于国际日界线以西,越过日界线向西加一天,时刻向西减2小时,为6月22日7点。 答案 1.B 2.A 下图为同一日期四个地点的昼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乙、丙、甲、丁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丁、丙、甲、乙 4.图中甲地的日出时刻是( ) A.3时 B.9时 C.15时 D.21时 解析第3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作出判断。第4题,甲地昼长为6小时,根据昼长=2×(12-日出时间)可得出日出时间为9时。 答案 3.A 4.B 我国南方某市(纬度约21.5°N)的小黄家准备在某楼盘中间位置买房,楼高42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30米,楼后有一停车场。读图完成5~6题。

5.小黄的爷爷不想买太高的楼层,又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那么小黄家最好买( ) A.2楼 B.5楼 C.8楼 D.10楼 6.小黄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个停车位,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 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 解析第5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前楼影子最长时即冬至日该地太阳高度最低时。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5°,由于南楼阻挡,北楼太阳照不到的高度约12米以下的地区,即4楼及4楼以下,因此正午可以被太阳照到的最低楼层是5楼。第6题,车位在楼房北边,越靠近楼房且越靠近停车场中间的位置被楼房阴影覆盖的时间越长,即停车场的南边中间位置,故选B项。 答案 5.B 6.B 我国某学校在右图所示地区于北京时间9:28举行运动会。读 图回答7~8题。 7.在长跑比赛中当某运动员位于跑道上P点且身影朝向如图所示时, 运动会已进行了( ) A.4时22分钟 B.4时12分钟 C.3时22分钟 D.3时12分钟 8.如果运动员在P点时的身影长度与身高相等,则比赛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4月12日 C.10月12日 D.11月12日 解析第7题,该地经度为110°E,当北京时间9:28时,该地地方时为8:48。当影子朝向正北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由此计算出时间差为3时12分钟。第8题,影子与身高相等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当地纬度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5°S,C 项符合。 答案7.D 8.C 二、非选择题 9.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元素丰度

第一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元素丰度 第1节基本概念 第2节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第3节地壳的元素丰度 LOGO 第1节基本概念 (一)地球化学旋回 (二)地球化学体系 (三)分布和丰度 (四)分布与分配 (五)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六)地球化学省

(一)地球化学旋回 ?元素演化是以元素的赋存介质的变 迁实现的。 ?地幔物质分异出的岩浆及地壳物质 重熔形成的岩浆上升,结晶形成岩 浆岩,经构造运动隆升至地表或近 地表,进入表生环境,遭受风化、 剥蚀,搬运到湖、海盆地沉积成岩。 ?沉积岩经沉降或俯冲到地壳深处, 发生变质或部分重熔而形成新的岩 浆,完成一个大旋回。 (一)地球化学旋回 ?地球化学旋回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它始终伴随着物质形态的转变,化学成分的变化; ?地球化学旋回所导致的化学元素的分异和演化是有规律的。

(二)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V、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t)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个地球化学体系。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量”的研究。 (三)分布和丰度 ?体系中元素的分布:一般指的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 对含量(平均含量),即元素的“丰度” ?体系中元素的相对含量是以元素的平均含量来表示的, 其实“分布”应当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能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 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 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平均倾向;

丰度估计法

丰度估计法 通过已知地区(控制区)的成矿元素的地壳丰度和探明的已知参数求得已知地区该成矿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系数,用外推的方法对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的预测区,估算其成矿元素的资源量。 (1) 选择与预测区要预测的矿床类型、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的,并且勘查程度较高的地球化学作为已知区,收集矿床等相关资料与信息,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数据。 (2) 收集预测区已知矿床信息。 (3)预测区面积、元素丰度值、矿石比重等。 (4) 根据丰度模型法计算控制区内所研究的成矿元素或成矿元素组合的富集系数(rR) rR=Te/(Sa×D×Ca×Sg×103+Te) 其中rR-成矿元素或成矿元素组合(R) 的富集系数 Te-已查明的成矿元素(或R)各级别的资源总量(吨) Sa-控制区面积(km2) D-控制区估算的深度(km) Ca-成矿元素的丰度(ug/g) Sg-控制区内岩石的平均体重 富集系数(rR)是度量控制区内成矿元素富集程度的定量指标,其值在0与1之间变化,当所选定的控制区内成矿元素的资源量增加时,其rR值也增大。 (5)计算预测区该成矿元素的资源总量(Etr) : Etr=(rR*Sb*H*Ca*Sg*103 )/(1-rR)

其中Etr-预测成矿元素资源总量(吨) Sb-预测区面积(km2) Ca-预测区内成矿元素丰度(ug/g) Sg-预测区岩石的平均比重 (6)误差估计: 误差=±f(rR,Te ,Sa ,Sb ,Ca) (7)潜在资源量 潜在资源量Etp=Etr-Te Etp-潜在资源量 Te-预测区已探明资源量 (8)预测结果评价略 注意:1、对象矿床必须与母岩关系密切;2、丰度估计法仅是一种估计方法,有时误差较大,可达1个数量级;3、部分矿种,如Zn、Cu、Pb、Ni可能形成非矿石矿物,计算时不要把这部分涉及进来。

专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设计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教材分析:该专题内容作为高二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影响很大。教材包括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和只有一个地球四部分以及五个“专栏”、七个“思考与实践”题,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和开放。本专题的学习对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有重要意义,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面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二、学生分析 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课前课后的任务完成质量较差,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刚开始的地理课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热烈,高中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学生们受到多种传媒的影响,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现状和学生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 ②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③能列表说出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能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熟练判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根据材料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相关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归纳总结; ②学会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最后启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唤起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究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②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2、难点:如何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初步达成正确宇宙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①引导启发式 ②探究式教学 ③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发现学习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06年8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议将冥王星赶出九大行星之列!(以热点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第一课时) 一、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教师简单介绍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伟大的哥白尼)其中突出日心说的科学家,使学生 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通过浏览第4页“专栏”使学生简单了解宇宙大爆炸 转:茫茫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

2017版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专题卷一含解析

专题滚动卷一 一、选择题 1.(2016·温州高一期末)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潮汐的形成 B.树木的生长 C.信风的形成 D.石油的形成 解析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 答案 A 2.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出现生物无关的是() A.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地球只有一颗卫星 D.太阳变化不大,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与适中的日地距离、质量和体积及稳定的光照等有关,而与是否有卫星无关。 答案 C 3.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月亮——轮廓模糊 解析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圆缺变化的月球等。 答案 C (2016·金华、温州、台州联考)据报道,2016年4月25日,“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在玉兔号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中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A.枯死的树桩 B.干涸的河流 C.月尘暴 D.黑色的天空 5.关于玉兔号在月球表面运行的三年中经历过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月球白天的地面辐射比地球白天的地面辐射强

B.月球温室效应明显,白天温度高达127 ℃ C.月球夜晚大气逆辐射比地球弱,地表降温慢 D.月球体积小,玉兔号受太阳风的危害比较小 解析第4题,月球没有大气层和液态水,A、B、C项错误。因缺少大气对光的散射,可能见到黑色的天空。第5题,白天月球表面温度高于地球表面温度,故月球白天的地面辐射比地球白天的地面辐射强。 答案 4.D 5.A 6.(2016·温州高一期末)某火山源源不断的喷发大量炽热的岩浆,岩浆主要源于() A.软流层 B.地壳 C.岩石圈 D.地核 解析岩浆发源于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5年12月16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一起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尝试。仅从地壳厚度考虑,本次试验地点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印度洋 解析仅从地壳厚度考虑,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尝试应位于地壳较薄的地区,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四地中印度洋的地壳最薄。 答案 D 8.太阳风出现于太阳外部结构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辐射区 解析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 答案 C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