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战场形成了三条战线(如图),其中有奥匈帝国参战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一战中主要三个战线,其中奥匈帝国参加了东线和南线的战场,南线在巴尔干一带,根据图中所示,①是东线,以德奥对俄为主,②是西线,以德对英法为主,③是南线,奥对塞尔维亚为主,故①③正确。

2.1917年底,苏俄向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呼吁:“上述各国工人定会了解他们现在所担负的使人类摆脱战祸及其恶果的任务,定会以多方面无比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人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

”苏俄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主要参战国工人的反战运动B. 显示苏俄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C. 希望各国举行不割地不赔款谈判D. 鼓舞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17年底,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俄国呼吁主要参战国的工人结束罪恶的事业,主要是为了激发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进行反战运动,早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的和平。

B.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当时政权的生存,早日实现世界和平,而不是为了显示出政权的性质。

C.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影响到政治谈判的结果,更不可能涉及到割地和赔款问题。

D.材料不是鼓舞他们的解放斗争,而是希望他们阻止本国的资产阶级政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故选A。

3.“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下列史料能够证明该观点的是()A. 雅典的迅速崛起和强大震动了北方的马其顿,被马其顿所灭B. 德国统一后,取代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引发了一战C. 英国为打败强大的贸易劲敌,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夺取海上霸主地位D. 日本崛起后,想挑战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建立起来的秩序,发动了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据题干的“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政治霸权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两度崛起,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符合题意,故B正确;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不是霸权国家,日本也不是崛起的大国,故D错误。

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阶段质量评估练习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阶段质量评估练习人民版选修3

专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阶段质量评估 ( 一 )( 时间: 6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1.德外国长皮洛夫在《铁锤和铁砧》的演讲中说:“我们是作世界政治及国际经济的锤子或许铁砧德国要做欧洲外交的铁锤,而非处于挨打的铁砧。

”这说明德国() A.要求在欧洲抢夺生计空间B.和欧洲各国友善同等交往C.要求获得外交的主动权D.抢夺外国殖民地分析:从“铁锤”和“铁砧”的关系能够看出,德国妄图抢夺生计空间,成为欧洲的霸主。

答案: A2.德意志一致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要点是离间德国双侧的大国,“时辰警惕他国缔盟的恶梦”,但“恶梦”终归成真。

“恶梦成真”主假如指() A.德意缔盟B.法俄缔盟C.英法缔盟D.英俄缔盟分析:德国离间它双侧的大国法国和俄国,原是担忧它们缔盟。

1907 年,三国协约建立。

法俄缔盟使德国处在法国和俄国的夹攻之下,在大战中需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肯看到的,故说德国“恶梦成真”。

答案: B3.右图是1897 年欧洲报纸登载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欧洲和平的棕榈树①德、奥、意三国联盟形成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盖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迷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是在1907 年。

答案: C一定以它们的所有军队赐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救助。

”这一资料出自() A.德奥联盟合约B.三国联盟合约C.法俄军事协议D.英法协约分析:联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料出自意大利与德奥签署的三国联盟合约。

答案: B5.它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斗。

在此次海战中,大炮巨舰主义受到失败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封闭,战略上失败的是德国。

此次海战是() A.日德兰海战B.凡尔登战斗C.太平洋战争D.半途岛海战分析:凡尔登战斗是陆战,不切合题意;德国没有参加太平洋战争和半途岛海战。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单元练习: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单元练习: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人们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与碑文所述事件无关的国家是()A.奥匈帝国B.塞尔维亚C.俄国D.美国答案D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3.下列各项,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4.右图不能反映的问题是()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三心二意的同盟伙伴答案D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著名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答案A6.下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A.英国首先使用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D.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答案B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列强的外交政策完全以自身利益为转移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更具有吸引力答案A8.下列事件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美国对德宣战②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③协约国总反攻④德皇威廉二世退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答案C9.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答案C10.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14年一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争端的祸根”该“联盟体系”()①直接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②反映出战争性质③加速了战争到来扩大了战争规模④形成国联的雏形A. ②③④B. ①④C. ①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2.围绕一战责任问题德国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20世纪20年代德国史学家普遍认为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应负其责到60年代德国史学家费舍尔等则认为德国的战争计划早就做出一战就是一场阴谋德意志帝国要承担完全的历史责任上述争议()A. 均未准确揭示一战的根源B. 使德国战争责任愈加明确C. 说明史学研究结论取决于时代需求D. 说明综合多种观点可还原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叙述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德国史学家对一战责任划分有着不同的结论但是并没有分析出一战爆发的根源 A正确B夸大了德国的战争责任排除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史学研究的结论但“取决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材料信息并没有还原一战爆发的真相排除D故选A3.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是()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 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列强之间的矛盾会不断的加深最后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C.奥地利王储被刺只是一战的直接因素他不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还有时间也不符合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峙是矛盾产生的结果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迅速崛起主要原因是日本()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故①错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抢占远东地区包括东北的市场故②正确一战期间日本趁机强占英法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故③正确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故④正确故选C5.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下列史实能体现其意图的是()①扩军备战②拉拢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军事同盟③制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④制定“施里芬计划”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德国外长皮洛夫的演说可知反映了德国瓜分世界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④均符合题意制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与德国无关故③错误故B项正确故选B6.一战期间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向首相慷慨陈词“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由英国人发明的“新兵器”首次应用于一战是在()A. 西线战场B. 东线战场C. 南线战场D. 北海战场【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新兵器”是坦克一战期间坦克首次应用是在索姆河战役中属于西线战场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A.7.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这次战役()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时期最大规模的海战德国在战争的损失小于英国故①正确②错误③④均分析正确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8.如图是某一年的《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现图中状况的主要背景是(单位 10亿美元)()A.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相对稳定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C. 欧共体形成与美、日经济三足鼎立D. 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知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位这是苏联两次五年计划实施后的结果时间为1937年前后结合时间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故选A.9.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B. 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C. 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D. 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答案】C【解析】由图片及题干可知是“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故排除A C项符合 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0.若为下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 克里米亚B. 凡尔登C. 列克星敦D. 萨拉热窝【答案】D【解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阿尔萨斯洛林”“殖民对手” 充分体现了一战前各国的矛盾触发矛盾的导火线即萨拉热窝事件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1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答案】(1)背景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解析】(1)由材料“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可得出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答案】(2)历史贡献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及中国与欧洲友谊作出巨大贡献【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劳工旅”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及中国与欧洲友谊作出巨大贡献12.(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一战后英、美在争夺亚太地区问题上的共同点1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影响【答案】(1)共同点受日本独霸中国的冲击寻求新的盟友支持中国提出的部分要求【解析】(1)根据材料“巴黎和会上日本对大战中获得的权益寸步不让”“英国再次面临如何保住远东帝国和在华权益问题”“必须在远东寻找新的盟友”“美国出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和为自己创造扩张条件的动机支持中国的要求”“英国支持美国的做法”等可以看出一战后英、美两国在争夺亚太地区的问题上的共同点是受日本独霸中国的冲击寻求新的盟友支持中国提出的部分要求【答案】(2)影响促使大国关系发生了调整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结束中国回到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使战后亚太新秩序建立【解析】(2)根据材料“削弱其中的反帝内容和要求”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争夺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促使大国关系发生了调整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结束中国回到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使战后亚太新秩序建立13.(1)根据材料简析19世纪末英德矛盾形成的原因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英德矛盾的表现及其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垄断资本家上台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德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德国要按照实力重新瓜分世界而英国是当时世界殖民霸主德国不满足于称霸欧洲要称霸世界【解析】(1)原因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英德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对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家要求、德国的外交变化等角度作答【答案】(2)表现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争夺殖民地争夺海洋权益争夺世界市场影响以英德矛盾为核心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使欧洲逐渐成为火药桶加剧世界局势紧张最终导致一战爆发【解析】(2)第一小问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可找到双方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殖民地、海洋权益等方面的矛盾第二小问可从对英德、对欧洲、对世界等角度分析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时代”和“格局”两个角度阐述“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性的大战”14.(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答案】(1)时代 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是一个整体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一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生的战争进而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格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在利益的驱使和“履行盟约”的借口下短时间内相继投入战争从而使局部冲突演变为全面战争【解析】(1)本小问的原因注意限定信息“时代”和“格局”两个角度依据材料一结合一战爆发的背景解答即可【答案】(2)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奉行“大陆均势”维护世界霸主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妄图称霸世界【解析】(2)本小问的操纵结合巴黎和会英、美、法等国的意图解答即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一、选择题1.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2.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3.1903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主动修复同法国的关系,其原因不包括() A.英德矛盾的日趋激化B.英国实力的相对下降C.确保欧洲大陆的均势D.联合法国以对抗德国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的形势,不正确的表述是()A.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霸权的争夺上B.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C.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D.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斯拉夫人占多数5.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

”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B.德意志统一C.普法战争D.德奥结盟6. 19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1%,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英国下降为18%,德国上升为16%,法国降为7%。

20世纪初,德国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法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同其他大国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俄日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它们的工业产量所占的比重还很小。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资本主义各国()A.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B.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C.经济发展不平衡D.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7.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8.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英国意欲()图一图二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9.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阅读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它从另外的角度反映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A.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B. 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C.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 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可以联系一战爆发的原因来分析。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分配不平衡,所以这些国家参战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利益和霸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C选项不符合美国参战的原因,因为美国处于美洲;B选项错误,德国是战争发起的国家;D选项错误,这是二战德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故选A。

2.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1918年10月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者还强迫海军与英作战,引发了基尔港水兵暴动,最终推翻德国皇帝制度,体现出战场失利加剧国内政治危机,故A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故选A项;《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B项;英法美日签订《四国条约》主要是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瓦解了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是现代大国间第一个裁军协议,排除C项;1892年法俄签订军事协议,形成同盟,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排除D项。

故选A。

3.《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都是“一战”后签订的重要条约。

它们的共同之处有()①白里安倡议两个公约的签署②美国是两个公约的签署国之一③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④大大削弱了德国的政治地位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A【解析】美国没有参加《洛迦诺公约》的签署,故②错误。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专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专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测试

1.美国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B.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D.总结了人类历史的行为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争夺巴尔干地区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

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5.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上的演说:“……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文中的“任何人”“他人”主要是指()A.英国和俄国B.英国和法国C.俄国和奥匈帝国D.法国和俄国6.在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7.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成真”主要是指()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8.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练习 人民版选修3-人民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练习 人民版选修3-人民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一、选择题1.(原创题)图中所示武器首次使用于马恩河战役,根据我们所学知识,该武器的动力发明人可能是( )A.法拉第B.瓦特C.卡尔·本茨D.狄塞尔解析:坦克是重武器,所使用的动力是柴油机,柴油机的发明人是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故选D。

答案:D2.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在欧洲全面展开,也涉及到亚洲和世界各地,其中在亚洲的高加索地区,交战的双方是( )A.俄国和土耳其B.英国和奥匈帝国C.英国和土耳其D.俄国和德国解析:亚洲的高加索地区加入同盟国的国家是土耳其,加入协约国的国家是俄国,故在高加索地区土耳其和俄国在交战。

答案:A3.早在1905年,德国参谋总长施里芬就制定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这个计划的直接目的是避免( )A.同英军作战B.同美军作战C.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D.同时同英法作战解析:分散兵力是兵家之大忌,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所以可能同时遭受东线俄国和西线英法的进攻,故施里芬计划的核心就是集中主力采用闪电战方法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最后对付英国,避免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

答案:C4.(原创题)1917年中国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 )A.国民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清政府 D.某某临时政府解析:从时间“1917年”可以判断出当时中国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B。

答案:B5.德国在1916年两次集中主力猛攻凡尔登都没有成功的原因是( )A.英法军队的顽强抵抗B.法国军队的奋勇作战C.德国的军队士气低落D.德国没有使用新式武器解析:防守凡尔登的军队是法国的军队,由于是保卫祖国,且凡尔登是巴黎的东部门户,失去了凡尔登,法国首都巴黎将受到极大威胁,所以法军奋勇作战,最终守住了凡尔登,故选B。

答案:B6.在亚洲战场上,日本是第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它参战的目的是( ) A.趁机夺取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和某某B.为战后瓜分世界做好准备C.协约国力量较为强大D.与协约国利益联系密切解析:日本并不是真心参加,它参战的目的不过是趁德国被封锁无暇东顾之机争取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和德国在中国的势力X围某某,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仍为英法所控制||,这说明()
A.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仍以欧洲国家为中心B.英法两国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
C.美日对控制世界的问题并不感兴趣D.国际联盟实质上是英法两国的联盟
3、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4、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打击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1918年初||,首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

联系首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

下列四位同学说法最确切的是( )
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
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
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
8、以下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9、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

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材料评述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
10、19 世纪60一90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均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人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小务
11、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2、一战期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场是()
A.海上战场
B.西线战场
C.东线战场
D.南线巴尔干战场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垄断组织的形成B.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C.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4、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毕洛夫说此话的目的是()
A.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
B.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
C.德国迫切需要重新瓜分世界
D.英国势力衰落
15、温斯顿·丘吉尔说:“如果英法联合仍然不能抵御德国||,就必须再联合俄国||。

”英国放弃“均势”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直接原因是( )
A.英国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C.英国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B.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
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7、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
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
18、下列史实||,属于“一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有( )
①朝鲜“三一”运动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③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④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9、有人说||,“一战”摧毁了一个旧世界||,催生了一个新世界||。

这里的“新”不包括( )
A.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B.英法美等战胜国经济迅速发展
C.亚、非、拉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D.西欧衰落||,美日崛起
20、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将使法国人民明白||,就军事方面而言||,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

由此可见||,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 )
A.企图结束西线战斗B.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
C.迫使法国退出战争D.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
21、《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

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民族自决B.集体安全C.委任统治D.大国一致
22、美国人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写道:“原本可说完全是意外的星星之火||,因希腊悲剧式的命运而燃烧为燎原之火||。

由于大公的夫人非贵族出身||,欧洲各王国没有一位
国君参加丧礼||。

假使各国国王曾聚集一堂||,有机会交换意见||,或许就不至于在数天后轻言宣战||,毕竟引起战端的仅是一桩恐怖分子的阴谋||。

”文中“丧礼”是指()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3、一战前英德两国的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质上反映了( )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矛盾
B、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C、新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说:“深深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

如同一切战争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德国对英国这个头号贸易和海洋国家的霸权的挑战||,英国和其他列强对这种经济-军事-心理威胁的反应||,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威廉二世和德国其他领导人深受美国制海权的伟大倡导者艾尔费雷德·塞耶·马汉海军少将学说的影响||。

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贸易必须发展商船和军舰||,从而危及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海上霸权||。

“当(在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结果使别的国家望而生畏||,联合起来对付它||。


(1)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一战”爆发的原因||。

你是否同意||,说出理由||。

(2)材料二的作者又是如何强调发动战争的责任主体的?你有何认识?
答案
1、A
2、A
3、A
4、C
5、C
6、A
7、D
8、B
9、B10、A11、A12、B13、D14、C15、B16、C17B
18、A19、B20、C21、B 22、B23、D
24、作者认为一战起因于人性的普遍弱点||。

这一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一战的爆发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因于人性的弱点||。

(2)作者将发动战争的首要责任推到德国身上||,认为一战是德国的海洋霸权危及了各国的利益导致的||。

一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总爆发||,以英德矛盾为中心||,是各国争夺霸权和扩军备战的结果||,不能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归罪于某一个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