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描述事实、描绘场景、展现情节来叙述事件发展过程的文学体裁。
在写作过程中,记叙文通常会采用一定的结构模式来展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场景的氛围等,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一、时间顺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是记叙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
在这种结构中,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从故事发生的起始点开始,逐步叙述事件的发展情节,一直到故事的结局。
这种结构模式能够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轨迹,让故事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叙述方式。
当我们叙述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他的童年经历开始,逐步叙述他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最终描绘出他成长的过程。
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场景,将故事分为不同的空间段落,逐步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细致的地理、场景描写,为故事增添了立体感和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的现场。
当我们叙述一个探险故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探险地点,分别叙述各种挑战、发现和奇遇,让读者感受到探险者所经历的各种环境变化和挑战。
三、情节结构情节结构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将故事分为不同的情节段落,逐步演绎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编排,使故事呈现出紧凑的叙述节奏和戏剧性的发展趋势,引起读者的悬念和兴趣。
当我们叙述一个推理故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逐步揭示真相、作案动机和破案过程,让读者跟随故事的发展,感受破案的刺激和扣人心弦的氛围。
四、人物结构人物结构是根据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将故事分为不同的人物段落,逐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内心世界。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深入的人物刻画,使故事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故事中的人物。
当我们叙述一个家庭故事时,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分别描绘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举止和家庭关系,让读者感受到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动人的情感。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传达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文体形式。
其结构模式是指记叙文的写作组织方式和结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记叙文的几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一、直线式结构模式直线式结构模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记叙文写作结构方式。
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事件或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清晰地叙述,呈现出一个直线式的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通常包括引子、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等几个基本要素。
引子:引子是记叙文的开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事件,激发读者的兴趣。
起因:起因部分介绍事件的起因,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经过部分是对事件的详细叙述,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行动、对话等。
高潮:高潮是事件或故事的最紧张、扣人心弦的部分,通常是故事的转折点或冲突的发生。
结局:结局是整个故事的结束部分,介绍事件的结果和影响。
回环式结构模式通常包括引子、起因、经过、高潮、回环和结局等几个部分。
引子:引子与直线式结构模式相同,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起因、经过、高潮:这些部分与直线式结构模式中的相同。
回环:回环部分是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对事件进行回顾,给读者一个新的视角。
倒叙式结构模式是对事件或故事进行倒叙叙述的方式。
它将事件的结果或结局作为开头,然后逐渐回溯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最后呈现出整个故事的完整情节。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引子:引子是整个故事的结尾,与其他结构模式中的引子相反,这里起到了结束故事的作用。
【参考范文】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原野里成熟的庄稼一片金黄。
想起几十年前我在农村的生活,总会联想到一个让我永远难以忘怀的秋天。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片蓝天下,农民们正纷纷准备明年的春耕。
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小麦苗上,苗儿们立即“苏醒”过来,嫩绿的小叶迅速长高,舒展出迷人的青春。
夏天的雨水充足,农民们雨天施肥,晴天除草,庄稼们长得又高又壮,透着满田的生机。
到了初秋,一座座稻田由绿变金,金黄的稻穗垂盈,好似秋的赞歌。
基础写作文章布局

基础写作文章布局文章的布局方法有:1、顺叙式顺顺叙式的布局,是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作,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写2、插叙式插叙式的布局刚好与承叙式的布局恰好相反,就是把事情最重要或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放到结尾,将时间征迁;先写下结果果,然后李骞原因和经过;先写下现在在,然后李骞过去。
这种3、夹叙式夹叙式的布局,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间,夹入一些情节。
4、补叙式叙补叙式的布局,就是在记述一件事情时,其中的一些情节,必须明白的交代确切。
5、散列式散列式的布局,是在并列一些散漫的事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关,每段可以个自独立,增加一两项也可以,减少一两项也无妨,顺序可以自由调换;6、诠释式7、归纳式8、双括式9、三段说明10、起承转合式联想的5中基本类型:从心理学角度,M18x思维的种类存有:有关M18x、吻合M18x、相近M18x、恰好相反(对照)M18x、因果M18x。
顺各种文章的作法,自古以来皆存有相同的章法,不过自古以来最基本的就是起至、顺、转回、再分。
起就是开头的写法,承是指承接开头而展开主题的论述,转就是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与看法,并加以辨述,合是在文章的结尾归纳自己提出的主张。
布局的要点一、有秩序:所有文章材料的排列次序要有前后观念,应分析清楚,安排妥当。
二、能够连贯:文章气势发展必须能够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切勿存有两张皮现象,并使文章返回主题。
三、能够一致:全文的章法与明确提出的主张必须能够一路写下去,始终如一,切勿应战阵脚。
四、能匀称:文章分段内容不能过长或太短,开头要有吸引力,内容要有说服力,结尾更要具震撼力,如此才不会变成虎头蛇尾,头重脚轻。
自学目标1、通过自学,厘清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学创作思路。
2、结合所学课文,能从感性上理解相关的写作方法。
3、能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
一、导入必须建好一座高楼,第一步必须搞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修造?图纸,也就是设计图。
作文也一样,须要讲究谋篇布局。
中考语文作文范文高分满分写作模式及例文

中考语文作文范文高分满分写作模式及例文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今天给大家推荐几种中考阅卷老师偏爱的记叙文写作模式,趁着时间还够,赶快学一种等考试时用吧。
一、记叙文写作模式第一种:层层深入式(最常见的模式)结构:“入——递(若干段)——合”首段,开门见山入题;二段,概括事件;三段,时间开始;四段,事件发展;五段,事件高潮;……尾段,照应开头。
例文:“五块钱成交”警察局拍卖脚踏车,出现了一个离奇的场面。
第一辆脚踏车开始竞投,拍卖员问谁愿意带头出价时,站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孩说:“5块钱。
”这个小男孩大约只有10岁,或12岁。
“已经有人出五块钱”,你出十块好吗?好,十块,谁出十五块?”叫价持续下去,拍卖员回头看一下前边那个小男孩,可他没还价。
稍后,轮到另一辆脚踏车开投。
那男孩又出5块钱,但不再加价。
跟着几辆脚踏车也是这样叫价出售。
那男孩每次总是出价五块钱,从不多加,不过,五块钱的确太少。
那些脚踏车都卖到35或40块钱,有的甚至一百出头。
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男孩为什么让那些上好的脚踏车给人家买去,而不出较高价竞争。
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
拍卖恢复了:还有照相机,收音机和更多脚踏车要卖出。
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出5块钱,而每一辆总有人出价比他高出很多。
现在,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结果。
经过漫长的一个半小时后,拍卖快要结束了。
但是还剩下一辆脚踏车,而且是非常棒的一辆,车身光亮如新,有10个排档,69厘米车轮,双位手煞车,杠式变速器和一套电动灯光装置。
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吗?”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失去希望的小男孩轻声地再说一遍:“5块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
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
观众也静坐着默不作声。
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出第二个价。
直到拍卖员说:“成交!5块钱卖那个穿短裤和球鞋的小伙子。
”观众于是纷纷鼓掌。
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汗湿拳头里揉皱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无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美丽的光辉。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情感、展示生活、传达主题的文学形式。
它可以帮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当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是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采用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技巧。
下面是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的介绍。
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它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叙述。
通常包括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作者通过引入背景信息、叙述事件的过程和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展示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倒叙结构:倒叙结构是线性结构的一种变体,指的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逆序进行叙述。
倒叙结构可以让读者对故事的情节产生好奇和悬念,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它常常用于揭示主要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或者突出某个重要时刻的紧张氛围。
3. 平行对比结构:平行对比结构是在记叙文中同时叙述两个或多个故事、人物或情节,并通过对比来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平行对比结构,读者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故事中人物或主题的理解。
4. 回忆与现实结合结构:这种结构模式的记叙文通常以回忆为切入点,然后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替叙述来展现故事的发展。
回忆部分可以用来揭示故事的背景和过去事件,现实部分则用来展示主要情节和现实环境的变化。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能增加故事情节的意味深长。
5. 形象的结构:形象的结构是通过描写景物、人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征和形象来组织记叙文的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常常以景物的描述为起点,然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行为来展示故事的发展。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增加故事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主题和目的来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结构模式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组织故事,传递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以事实或故事为基础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写作目的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抒发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使人深刻思考。
记叙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结构能够使文章更加流畅,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记叙文结构模式:1. 时间轴结构时间轴结构是一种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呈现事件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使文章更具有逻辑性。
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过渡句,使得文章过渡更加自然。
例如:“我小时候,每次下雨天就会想到那个故事。
那是一个令人回味的回忆。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听祖母讲述那场雨,那天,她戴上了我爷爷的黑色礼帽,带领我和妹妹坐在挤满人的公交车上……”2. 人物回忆结构人物回忆结构是一种以人物的回忆为线索,通过回忆来叙述一件事情的结构。
这种结构常用在回忆往事、描述过去的事件,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同时也便于读者体验作者的情感。
例如:“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夏天,我和我父亲去了一趟海边。
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和他一起在沙滩上玩耍,喝着冰凉的饮料,还有那深蓝色的大海……”3. 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一种在文章中通过对比、对照来引出主题、强化观点的结构。
这种结构常用于叙述同类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个人经历的对比、思想观点的对比等。
例如:“她和我一起长大,但她的成绩比我好,她会弹钢琴,我只是会唱歌。
她总是努力工作,而我总是懒散。
这让我想到,成功并不是靠天生的天赋,而是需要不断地努力。
”4. 环状结构环状结构是一种以事件为起点和终点,把事情的发展进行了一次循环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一种特殊的时间轴结构,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例如:“我在学校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神奇的老师,他鼓励我继续学习,我很快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
这种良性循环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我毕业后,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
”。
记叙文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范文一:记叙文是我们学习语文时经常接触的文体之一。
在写记叙文时,常常会用到一些结构模式来使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所掌握的几种常用的结构模式:(1)时间顺序结构这种结构模式是将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最常用的句式是“先……,然后……,最后……”。
这种结构模式适用于讲述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
比如,讲述一篇关于夏天的记叙文时,可以先叙述夏天的气温高、天气炎热,然后叙述夏天的绿草茵茵、花香四溢,最后叙述在夏天享受清凉的水果和海洋等。
(2)因果关系结构这种结构模式是将事件按照因果关系来叙述,最常用的句式是“由于……,所以……,因此……”。
这种结构模式适用于讲述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等。
比如,讲述一篇关于健康的记叙文时,可以先叙述饮食习惯不好会导致身体变差,然后叙述多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最后叙述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
结构模式是构成记叙文的重要要素之一。
只有熟练掌握不同的结构模式,才可以使文章更加地形象生动。
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要多加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范文二: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文体,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常常会用到不同的结构模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模式,并分析其要点:(1)空间顺序结构这种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的,最常用的句式是“这儿……,那儿……,再……”。
这种结构模式适合讲述开端、中心和高潮等事件。
比如,在讲述一篇关于旅游的记叙文时,可以先叙述旅游目的地,然后叙述旅游中遇到的人和事情,最后叙述自己在旅游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等。
(2)类比比喻结构这种结构模式是通过类比或比喻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或规律,最常用的句式是“就像……一样,……”。
这种结构模式适合阐述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处或对比。
比如,在讲述一篇关于人生的记叙文时,可以通过类比或比喻,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叙述旅行途中的风景变幻和遭遇的风浪,最后叙述旅行的收获和收获。
小学生作文记叙文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

小学生作文记叙文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从考试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研究文章的结构模式。
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
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
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人物性格和主题)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
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
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
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既有虚荣心极强的一面,也有自尊自爱的一面,作者通过借项链和丢失项链之后的两方面细节对比展开,展现出玛蒂尔德可恨可鄙又可敬可爱的两个侧面,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
如以“丰收”为主题的一篇作文,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两位不同的人的事例加以展现,一是选取了自己的舅舅因种植的西瓜又大又好而获得了“瓜王”的称号和后光荣回村的情节,展现新时代的农民物质上的丰收。
接着又用自己在教师节那一天去看望老师,老师书房中满满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发来的贺卡,展现了辛勤耕耘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一、冰糖葫芦法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
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
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例文一】昔日雄风横扫战场的老军人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耳听着外屋儿女们争家夺产的吵闹声,他无限悲哀,头一歪撒手西去。
儿女们分完家产,对老军人留下的那件破军大衣不屑一顾:‚这劳什子怎么还没扔啊?!‛理所当然,垃圾箱成了那件军大衣的最好的归宿。
夜里,寒风刺骨,一条野狗颠儿颠儿地四处找食,待垃圾箱里可吃的所有‚美味‛填入它腹中之后,它发现了‚蜷缩‛在箱边的军大衣。
它嗅了嗅,大概觉得还算可以御寒吧,它钻到军大衣里做起了美梦。
梦里它被一个贵妇人收养,锦衣玉食,只是它偶尔闯了次祸,被贵妇一顿好打,‚啪!啪!‛它感觉身上剧痛,一个衣着破烂的女人拎着一只大麻袋,正用她手中的棍敲着军大衣。
冷不防其中蹦出一条野狗,她吓了一跳,野狗看了看她手中的粗棍,觉得不太好惹,于是一抖身,撒腿溜走了。
‚一件破大衣……兴许能卖几个钱……‛捡垃圾的女人嘴里嘀咕着,她捡了起来,掸了掸大衣上的灰,塞进麻袋,蹒跚地走了。
收购站,一个眯着眼的中年人,反复掂量着军大衣的价钱,他指着密密匝匝的补丁,傲慢地说:‚这种破烂货,至多值个5块。
‛捡垃圾的女人争辩:‚你看,多厚实,怎么只值这么多呢?‛中年人哼了一声:‚太破了,你不愿意就算了,我们还不想要呢。
‛一个考古学者经过,他习惯性地用‚瓶底‛后的眼睛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他看到收购站柜台上的军大衣时,眼睛发亮。
他冲进去,连声对那女人说:‚卖给我吧。
‛中年人奇怪地看着考古学者,低声说了句‚神经病‛后对女人说:‚那你卖给他好了。
‛最后以50元拍板。
女人拿着手中的五张‚大团结‛发愣:‚值那么多吗?‛考古学者如获至宝的样子更令他惊讶。
她搔了搔头,说着什么就飞快地走了——生怕考古学者反悔。
‚这质地,这颜色,分明是当初延安大生产运动时的布嘛。
我要送到延安军事文物博物馆去。
对,马上就去!‛考古学者快步跨上自行车离开了。
一日,延安军事博物馆展览,一个女人领着她的孩子来参观,边看边教育:‚你爷爷当初就是一个大英雄……‛忽然,她愣住了:那件破军大衣不就是当初她亲手扔掉的吗?千真万确,当初就是她拎着那个带补丁的领子扔掉的!【简评】文章以一件破军大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矛头直指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的现实,曾几何时,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一些人抛到了九霄云外,当权者以权谋私,身为子女者铜臭熏心,对父母漠不关心。
结尾卒章显志,丢弃军大衣的人最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波澜跌宕法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
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
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
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
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
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
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
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例文二】题记:有时往往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远远地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
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
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时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
‛‚关你什么事儿?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
‛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大洗,猛灌。
她只是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
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
‛她又呆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
‛她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
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的时候阻止过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感情的亲疏对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的根本原来如此重要。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对不起。
‛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
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
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至此,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简评】文章对‚房东大娘‛的认识真是一波三折,波澜迭起。
一个矛盾未解决,又出现一个新的矛盾。
全文通过‚大洗,猛灌‛、生病吃药,开窗防‘非典’三件事,一步步展示了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最后‚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例文三】路是月的痕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
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他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
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他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
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着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前一天的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
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
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
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
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
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
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
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
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
他为我吹了18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
月是路的魂。
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简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短短的八百字就将父子在生活中的矛盾写得曲折跌宕,从爱父亲写到厌父亲,又从厌父亲写到爱父亲,心灵的起伏也在事件的发展中得到转变。
虽未点明话题,但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内蕴。
三、悬念解疑法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臵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臵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在作品中设臵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常见民间说书艺人说书时‚卖关子‛,也是在利用人们总有‚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听众。
本式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臵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例文四】夜,如漆的夜。
半山腰的一间草房里,闪动出昏暗的灯光。
屋里坐着兄弟两人。
哥哥今年在县城念高中三年级,成绩优异,明年就要考大学了;弟弟上初中二年级。
父亲在三年前病逝。
家里家外,全由母亲一人操劳,长期的超负荷劳动,母亲生病卧床,家里无人劳动,兄弟俩决定留一个在家,另一个继续上学。
久久地,屋里没有声音。
一阵大风吹过,门上的布帘猎猎作响,火苗不停地跳动。
‚哥,你去念书吧,我留在家里。
‛弟弟对哥哥道。
哥哥没有应声。
看着面黄肌瘦的弟弟,心里一阵心痛。
难道自己去念书,让弱小的弟弟在家劳动吗?哥哥走过去,抚着弟弟的头,‚听哥的话,你人还小,正是读书的时候,哥哥留在家里,你安心去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