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精选5篇)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

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实践活动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课前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一、导入激趣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中说美妙的夜空。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年级《静夜思》教学设计7篇,盼望大家喜爱!一年级《静夜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一)教会同学读本课10个生字。

(二)同学能理解重点词:“疑”、“思家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二、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三、力量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2、同学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闻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2、检查勾生字状况;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

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3)串词义。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1)读;(2)说(词义——句意)(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同学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

”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

”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家乡]3、学习第一行(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光明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4、学习其次行(1)读整行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静夜思》是唐代诗⼈李⽩所作的⼀⾸五⾔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晚,诗⼈于屋内抬头望⽉的所感。

诗中运⽤⽐喻、衬托等⼿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清新朴素⽽韵味含蓄⽆穷,历来⼴为传诵。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静夜思》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静夜思》原⽂ 静夜思 [唐]李⽩ 床前明⽉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 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的思绪。

(2)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今传五种说法。

①指井台。

②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井是⽊结构⽔井。

古代井栏有数⽶⾼,成⽅框形围住井⼝,防⽌⼈跌⼊井内,这⽅框形既像四堵墙,⼜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③“窗”的通假字。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且在窗户前⾯是可能看到⽉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便可证实作者所⾔乃是室外的⽉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雅·斯⼲》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⑤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是古时⼀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就是现在的“马扎”(北⽅可折叠⼩板凳)。

在唐代以前门窗都⾮常⼩的,门是板门,不透光的,窗⾮常⼩,⽉亮是不可以进⼊室内的。

尤其当窗户糊上纸、绫⼦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

所以,李⽩是坐在院⼦⾥的⼀个马扎上,在床上是不可以举头和低头的。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 明亮的⽉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轮明⽉,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的家乡。

【篇⼆】⼩学⼀年级语⽂《静夜思》教案 教学⽬标: ⼀、知识⽬标 (⼀)会读本课10个⽣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优秀6篇)教学重难点:篇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一年级语文教案《静夜思》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星星字卡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三四名背。

二、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

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2、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

(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

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组词:安静夜晚思念(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三、初读感知,认识生字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1)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2篇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2篇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一年级《静夜思》目标:1. 能够朗读并理解诗歌《静夜思》的内容。

2. 能够利用图画表达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

3.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教具:1. 《静夜思》诗歌大字卡片。

2. 图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思维(5分钟)教师将《静夜思》诗歌大字卡片给学生,带着学生观察大字卡片上的诗歌并发问:“这是什么?”“它是一首诗歌吗?”Step 2:诗歌欣赏(10分钟)教师给学生朗读《静夜思》诗歌,然后带着学生一起朗读。

接着,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解读诗歌的意思,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Step 3:图画表达(15分钟)教师将图画纸和彩色笔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用图画来表达。

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图画。

Step 4:分享和讨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图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的图画是关于诗中的哪一部分?”“你如何理解诗中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Step 5:诗歌朗读(5分钟)学生再次朗读《静夜思》,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图画。

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醒学生要注意韵律和语调。

Step 6: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对《静夜思》有什么新的感受?”Step 7:作业布置(2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到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朗读给家人听,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提示:1. 注意诗歌的语调和韵律,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 在图画表达环节,可以提供一些图画的示例或启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3. 在分享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借鉴。

4. 在作业布置环节,可以提供一些诗歌的资源或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诗歌。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 能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和指针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精选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一年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过程与方法: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示范,引导,启发,创设情景学法:练习,朗读,书写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写出了诗人在静夜思考的心情。

本篇诗深受人们喜爱,以其清新、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世世代代的读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

在一年级语文下册中,通过《静夜思》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静夜思》的基本内涵,背诵并朗读诗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诗意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静夜思》原文,教师准备的解读资料。

2.教具准备: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媒体。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静夜思》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教师介绍《静夜思》的作者李白和诗歌的背景。

3.学生自由阅读《静夜思》。

第二课时:理解与表达1.教师解读《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2.学生分段朗读《静夜思》,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3.学生跟读、表演《静夜思》,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1.学生围绕《静夜思》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3.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静夜思》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对《静夜思》的一套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于教学有所帮助,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静夜思优质课教案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

《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

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

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

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教学这首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1、挂图,生字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

)“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演示:出示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初读诗文,自主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思》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

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

”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

”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

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

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

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

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