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7-8年级上册全套精品:1.1.2生物的生活环境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2(新版)济南版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种类的生物,模拟生物在生活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增强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生物适应环境的实验,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这些关系会对生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3.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周期、温度、水分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会通过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等方式对环境进行适应。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觉得自己在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我觉得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有待提高。在后面的课堂上,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还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知识。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生命的奇迹》:介绍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 《生态系统的秘密》:深入剖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环境保护手册》: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当学生面临困境时,我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出积极面对生活困境的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探究,引导他们追求真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出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加深他们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以加深他们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例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生态因素的认识,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等问题的思考。此外,我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我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生态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件(共27张ppt)

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严重威胁生物的生存!
沙尘暴肆虐
泥石流横行
各抒己见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 做些什么…….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地球 美好的家园, 谁不想那蔚蓝色的海风化为雨水,重新 滋润那片干涸的湖泊和 干裂的土地, 谁不想那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拂,叠翠的 山峦、明净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 展示勃勃生机。
生 生物圈 范围: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
物 生
提供的基本条件:
阳光、空气、水分、稳定的 营养供给、适宜的温度等
活
的
环
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境
类型: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栖息地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人口剧增,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你说我说
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呢?
生物美丽的家园—— 生物圈
大气圈下层
岩石圈上层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100 米和海平面以阳光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
帮助生物找家园 孔雀 熊猫 喜鹊 鲨鱼 东北虎 梅花鹿 仙人掌 企鹅
热情沙漠 魅力海洋 生机森林 热带雨林 幽幽草地 松林果园 冰雪南极 高山竹林
栖息地
我们一起去遨游——
多彩的生物世界
1、假如你是一位环球旅行者,选择视频中你最熟悉 的一种栖息地,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 2、在这种栖息地中还有哪些生物?
亲爱的表弟:
你好!前些日子看新闻,得知气候 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你即 将面临无家可归的惨境,一想到你那 食不裹腹、无家可归的样子,我内心 十分焦急。我在森林的日子虽不如从 前,但尚能温饱,诚邀你来我处定居, 让我们共同努力,渡过难难关啊。!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共37张PPT)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太阳系
......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阳光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航天员遨游太空必 须携带哪些物品才能 在太空生活?
氧气、水、营养物质、宇航服等 Nhomakorabea10
10
——生物圈
以 上 千 米
海平面 以 下 千 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 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 100米的范围内!
候
第四次 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
变
化
第五次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
第六次
人类成为罪魁祸 首。专家认为, 人类是否会列入 其中也很难说。
藏羚羊
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
白鱀豚
白鱀豚, 永别了。 一个永 远消失 的物种, 一个飘 荡在记 忆中的 梦……
•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 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 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 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当最后一只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沼泽 上空回荡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
第一次 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地
质 第二次 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灾 难 和 气
第三次
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是地球史上最大最 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 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 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教案课标要求对于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有:1.通过认识我们身边熟悉的生物,尝试分析生物的生命现象。
了解生物的一般特征,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认识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不同栖息地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
3.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巴斯德实验,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和怎样控制实验变量。
掌握常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
4.通过学习探索生命的一些器具,掌握他们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来进行生物学观察和研究。
需要掌握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会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索器具,并能说出它们的用途,掌握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会用显微镜来观察玻片标本。
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开始。
教材一开始通过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讨论归纳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通过对生物圈和栖息地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念。
教材第三节主要介绍了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然后通过探究实验“曲颈瓶中肉汤变质的原因”,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
另外教材对探究生物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进行了简单说明。
在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这节课时主要学习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结构的功能。
教材先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结构的功能,接着让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并介绍了怎样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以及使用显微镜的一些注意事项,后面又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探索器具及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本章四节内容,从认识生物、认识生物圈到学习探究生物学的方法和研究生物学的工具,难度提升较大。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材插图联系实际,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操作。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济南版(new)

1.1。
2 生物的生活环境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3、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四、教学难点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嫦娥带小白兔奔月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问题:这只可怜的兔子为什么要回地球?地球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吗?地球上只有一定的范围适合生物生存的,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生物圈阅读教材6—-7页文字资料,思考:1、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微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的条件?探究二:栖息地阅读教材7——8页文字资料,思考:1、什么叫栖息地?2、栖息地有哪些类型?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三)知识运用1.栖息地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2.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阳光照射,天冷了还要把花搬进室内,而且一个花盆中要栽种适量的花卉,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温度⑤生存空间⑥水分.A.⑥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①D.⑥②③④⑤①(四)归纳小结一、生圈物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二、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五)随堂检测1.动物的栖息地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提供的基本环境条件有( )①阳光②水分③空气④足够的食物⑤隐蔽地.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④⑤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是()A.阳光、空气、水B.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C.水、空气D.无机盐3.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六、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圈物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二、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七、作业布置简述生物圈的范围.预习10-—13页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探究的基本过程探究的常用方法八、教学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是新授课。
本节内容选自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是学生走进中学除了绪论外的第一节课。
这节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薄。
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我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创设新的情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该节内容新概念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圈的范围教学难点关注身边的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方法本节的教学内容中出现了许多的专业名词和概念,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概念。
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现象后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探究与讨论中领悟知识。
因此本节采用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动物与植物的领域有关的信息及影音资料。
学生准备调查一种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组间互动交流观看的图片所展现的动物的生存环境(出示课题:生物的生活环境)二、新授课(一)生物圈(时间3分钟)1.什么是生物圈?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1 (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材简析】1.位置及作用“生物圈与栖息地”一节主要介绍了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以及栖息地的破坏对生物的影响。
在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通过本节到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使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举例说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②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3.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及生物栖息地的特征。
4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解决思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孔雀及野大豆的栖息地特点,然后,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突破本课的难点。
5.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多种生物栖息地的图片(河流,山川,草原,荒漠,沼泽,等)或制作成挂图。
有关太空图片资料图。
学生:了解地球、生物圈的知识,收集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生物有多种类型,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设问这些生物都生存在哪儿呢?从而引出课题:生物圈与栖息地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无论是广袤的大地、深邃的海底,还是万米的高空,都有生物生存。
为什么说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2、自主学习(1)生物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设问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
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把生物生存的这个范围叫做生物圈,怎样给生物圈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呢?学生认真读图1.1-3(生物圈示意图),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明确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3.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栖息地的概念,不同生物栖息地生物群体不同。
【教学难点】
栖息地不同,导致生物种类的差异。
课前准备
课件、不同栖息地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在地球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以及我们人类,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呢?
讲授新课
一、生物圈
与地球的体积及其大气层的厚度相比,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课件展示:如图所示就是形成生物圈的三个圈层。
可见,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它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相关链接: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一层,厚度约为60~1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