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的机能,而构造主义心理学则关注个体如何通过构建意义和理解来解释和理解世界。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功能为导向的心理学理论,它关注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如何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的。
这一理论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机能,个体通过学习和适应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在机能主义心理学中,个体被视为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一理论强调人类的行为是目的性的,个体通过学习和调节行为来适应环境的需求。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体通过构建意义和理解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心理学理论。
在构造主义心理学中,个体被视为一个主动的意义构建者,通过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来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受到文化、社会和个体经验的影响的,个体通过主观的解释和个体差异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因此,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个人的意义构建过程。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各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应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认知心理学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过程,研究个体的注意、记忆、学习和决策等认知过程。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目的性的,通过学习和适应来实现自身的需求。
这一理论在教育、临床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构造主义心理学则在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心理学中,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来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
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的。
在文化心理学中,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如何通过个体差异和主观的解释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这一理论在研究跨文化心理学和社会认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心理学史 述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

述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2007141057 周超锋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作为两个互相对立的心理学派别,是铁钦纳1898年在《构造心理学的公设》一文中提出来的。
两者的对立可以说是以冯特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和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之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心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对立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那么,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和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首先,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
构造主义是以经验主义、联想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他们不仅给构造心理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构造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发展方向。
机能主义的哲学和科学基础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实用主义与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和美国人的精神气质相吻合,进化论则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身心机能发生发展的过程。
二者蕴涵了机能主义思想的脉络。
其次,二者的内部结构不同。
构造主义有比较明显的起始和终结标志,并且有铁钦纳这样的领袖人物领导着,内部结构比较完善。
机能主义却没有明确的起始标志和终结点,只是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它也没有主要的代言人和领袖,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第三,二者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描述不同。
构造主义强调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科学”,它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
机能主义则把心理学视为应用科学,强调心理和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功能以及心理学理论的实用功能,并把心理学理论推广应用到教育、工业、临床医学、司法和社会政治与管理等各个领域,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
第四,二者的研究内容不同。
构造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他们认为心理是由元素构成的。
机能主义则主要研究一些心理操作方面的内容,他们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
第五,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
构造主义采用内省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它们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机能主义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该理论强调行为的目的和功能,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某种目标。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他提出了“情感是生理反应的结果”和“我们哭泣是因为我们悲伤”的观点。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反应进行观察和实验,以揭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原因。
构造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人的主观构建和主观意义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意义和解释而产生的。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他提出了“孩子是主动的学习者”和“认知发展是通过主观构建知识的过程”等观点。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研究和访谈研究,通过观察人的行为和交流,以了解人是如何主观地构建和解释世界的。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在一些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冲突。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行为的目的和功能,关注人的适应能力和环境的影响,而构造主义心理学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构建和意义的生成。
然而,这两种心理学理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可以互为补充。
在实际应用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并且可以应用于教育、临床和组织等领域。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是如何主观地构建和解释世界的,并且可以应用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它们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观点上存在差异。
然而,它们都对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可以互为补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心理世界。
心理学七大流派 (1)

心理学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活跃时间:1879—20世纪20年代(3)观点: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②主张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
(4)评价:①首先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推动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传播和发展;②把心理学看成纯科学,只研究心理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因而狭隘。
(5)备注: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二、机能主义(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2)活跃时间:1890—20世纪30年代(3)观点:①主要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流的概念;②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③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④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评价: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主观方面扩大到外部行为,因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
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首(2)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50年代(3)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③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④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所控制和决定的。
(4)评价:①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②过分简化的S—R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③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④犯了机械还原论的错误。
(5)备注:电击疗法四、格式塔心理学派(1)代表人物:维特海默、柯勒、考夫卡(2)活跃时间;1912—20世纪40年代(3)观点: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②反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教育心理学主要流派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主要流派有哪些?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该学说强调的“整体”观点以及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学习和思维的研究成果等至今仍有积掇意义。
心理学流派之五: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前面所说的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系统。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人格的这三种力量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处于心理的表层。
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心理的深层,它是被压抑的或未变成意识的本能冲动。
性欲则是人的所有本能冲动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关注需要、动机等心理的动力因素,这是他对心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但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归于被压抑的性欲的表现,认为无意识决定意识,甚至决定社会发展则是错误的。
心理学流派之六: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主义反对精神分析认为人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重视意识经验,认为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
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只能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
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现代心理学的流派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结构恰如一座冰山。冰山 分为三层,最上层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识,只占冰山的 很小部分;冰山的下层占了冰山的大部分,是无意识 ;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层是前意识,意识与前 意识属于同一系统,而无意识与前意识属不同系统, 无意识的东西由于受检查作用的压抑不能进入意识领 域。也就是说,无意识属于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的层 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
(三)行为主义
S R
华生的名言: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 那么,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 能、爱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 素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 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 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盗贼。” 华生恐惧实验
华生
著名的小艾尔伯特实验: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自我”表现为人的“意识”和观念,是公开的,表面的;“ 本我”形成的“潜意识”处于最深部位,而“超我”是意识观念 的半成品,弗洛伊德将其命名为“前意识”。这样人的心理活动 或人格的冰山就可以以图示范了。一个人的“前意识”,甚至是 深藏的“潜意识”,即“超我”甚至“本我”在一定条件下是会 部分暴露的。中国人说“酒后吐真言”,“梦话言心声”就是一 种深层次内心活动的暴露方式。另外到了某种特定的气候,进入 了一种特定的环境,或碰到了某件偶发事件,深层的“本我”和 “潜意识”就会突然爆发出来,令人觉得突如其来,无法接受。
著名的小艾尔伯特实验 02:
现在我们就可以检验艾尔伯特的恐惧情绪是不是条件反射的结 果了。真正的条件反射检测是在艾尔伯特11个月大时进行的。 因为研究者曾对通过实验引起儿童恐惧反应的做法感到犹豫, 但最后他们决定继续进行 实验开始时,研究者向艾尔伯特同时呈现白鼠和令人恐惧的声 音。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并试图触摸它,在他正 要伸手时,突然敲响铁棒,突如其来的响声使艾尔伯特十分惊 恐,这一过程重复了3次。一周以后,重复同样的过程。在白鼠 与声音的配对呈现7次后,不出现声音,单独向艾尔伯特呈现白 鼠时,你可能已经猜到,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他 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它的方向移动,他爬得 飞快,以致研究者不能冲过去抓住他,以免他从桌子的边缘掉 下来。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 间。
心理学七大流派

心理学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活跃时间:1879—20世纪20年代(3)观点: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与激情状态三种元素;②主张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
(4)评价:①首先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推动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传播与发展;②把心理学瞧成纯科学,只研究心理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与功用,因而狭隘。
(5)备注: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就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但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与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二、机能主义(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2)活跃时间:1890—20世纪30年代(3)观点:①主要研究意识,把意识瞧成就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流的概念;②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③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与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④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与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评价: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主观方面扩大到外部行为,因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
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首(2)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50年代(3)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主张心理学就是一门科学;③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④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就是由环境所控制与决定的。
(4)评价:①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②过分简化的S—R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选择性与适应性;③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与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④犯了机械还原论的错误。
(5)备注:电击疗法四、格式塔心理学派(1)代表人物:维特海默、柯勒、考夫卡(2)活跃时间;1912—20世纪40年代(3)观点: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②反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与,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与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