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灯光位置常见光位实拍效果图

合集下载

底光 低位光 中位光 高位光 顶光

底光 低位光 中位光 高位光 顶光

底光低位光中位光高位光顶光摘要:1.灯光的分类2.底光的作用和应用3.低位光的作用和应用4.中位光的作用和应用5.高位光的作用和应用6.顶光的作用和应用正文:一、灯光的分类在摄影和照明领域,灯光可以根据位置和强度分为五种类型:底光、低位光、中位光、高位光和顶光。

这五种灯光在拍摄场景和照明设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二、底光及其作用和应用底光主要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的底部,可以突显被拍摄物体的轮廓和质感,增强立体感。

底光通常用于拍摄静物、人像和建筑,以营造神秘、柔和的氛围。

三、低位光及其作用和应用低位光是指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较低位置的灯光。

它可以强调被拍摄物体的纹理和细节,制造出戏剧性的光影效果。

低位光在人像摄影和电影制作中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或状态,如恐惧、紧张等。

四、中位光及其作用和应用中位光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的中央位置,能够平衡光线的分布,使整个画面的光线条件较为均匀。

中位光通常用于拍摄风景、静物和建筑,以获得清晰、明亮的画面效果。

五、高位光及其作用和应用高位光是指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较高位置的灯光。

它可以制造出明显的明暗对比,突出被拍摄物体的线条和形状。

高位光在人像摄影和电影制作中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或状态,如自信、骄傲等。

六、顶光及其作用和应用顶光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的顶部,可以照亮整个画面,使被拍摄物体或场景显得更加明亮。

顶光在拍摄室内景、静物和建筑时较为常用,以展现场景的宽敞、明亮感。

总结:在摄影和照明领域,合理运用这五种灯光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

人像摄影唯美布光之三角光(二(三)持续光正面1、持续光前三角光光效如图5 光位图5图5光位图5人物正面,主灯位于人物的前侧方稍高的位置。

使用1000W的持续光照明,光质柔和过渡细腻,立体感柔和,色温偏暖,适合拍摄画意人像作品。

2、使用反光板补光如图5-1 光位图5-1图5-1光位图5-1配合持续光使用反光板补光比较合适,光质都较为柔和,反差适中、层次丰富、细腻、柔和,但又有立体的变化。

3、使用灯光补光图5-2 光位图5-2图5-2光位图5-2主光使用持续光那么我们还可以使用持续光对人物的暗部进行补光,控制补光的距离、合理的调整明暗的反差。

注意事项1、持续光光质较软,对人物的质感表现较弱,所以我们要保证持续光的强度以及要使用三角架。

2、持续光色温偏低,所以我们要合理的选择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3、合理的选择三角光可以对脸型较宽的人物进行合理的修饰。

侧面1、持续光前三角光光效图6 光位图6图6光位图6人物侧面使用持续光照明出三角光的效果,光影效果明显、过渡柔和、立体感强。

对人物的形体轮廓都有很好的表现。

2、使用反光板补光图6-1 光位图6-1图6-1光位图6-1使用反光板进行对暗部补光,提亮暗部突出人物的五官。

3、使用灯光补光图6-2 光位图6-2图6-2光位图6-2使用灯光补光要注意和主光的色温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人物的亮部与暗部的色彩还原正常。

注意事项1、在角度的选择上,人物的3/4的面部角度比较适合三角光的塑造。

2、注意三角区的下面的点要基本与鼻子端部对齐,如果过长就会破坏脸型和五官结构。

二、后三角光三角形亮区面在人物脸部的里面,基本是和镜头相向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后三角光。

这样的布光可以使被摄者脸部的后面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

因为大部分的脸的亮部对着镜头,所以它可以突出人物面部的丰富表情变化,增强人物的立体变化。

下面我们分别从三种不同的光质照明来给大家讲解。

(一)硬光1、硬光后三角光光效图7 光位图7图7光位图7使用硬光来塑造后三角光光效,面部的质感得到很好的加强。

列举常见的光位

列举常见的光位

列举常见的光位
常用的光位有顺光、侧面光(正侧光和前、后侧光)、逆光、顶光、底光。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顺光
顺光又称正面光,其光线投射方向跟相机镜头的拍摄方向一致。

阴影少,立体感不强,无透视,质感不强,影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褶皱。

侧面光
前侧光位于相机的左侧或右侧(45°)前侧高位灯称为三角光(伦勃朗照明)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光比适中,立体感强。

正侧光(阴阳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镜头的主光轴呈90°左右夹角。

立体感超强,明暗反差大(边缘轮廓立体感强时使用)。

后侧光,光线投射在被摄体左侧或右侧的后方,并与相机镜头的主光轴呈135°左右夹角。

能较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轮廓美感和立体感,增强画面空间感(低调照片,做轮廓灯时使用)。

逆光
是一种来自于被摄体的后方,正对着相机镜头的一种光线。

常用于拍摄剪影效果,也可以做为轮廓灯或者拍摄半透明物体时使用。

顶光
从被摄体的上方照射的光线。

底光
又称脚光,从被摄体下方照射,多用于照亮眼袋、下颚等阴影部位,
单光使用时会产生恐怖感。

自己在蜂鸟所有片子的拍摄方法(灯位图)及基础理论~~

自己在蜂鸟所有片子的拍摄方法(灯位图)及基础理论~~

其实是互相交流,自己毕竟不是什么老道的摄影师。

我感觉在蜂鸟,其实很多人很渴望知道在摄影棚拍摄是怎样的,或者说给我几盏灯,我不知道怎样去应用,所以呢,我就拿着自己拍摄的几组照片作为例子,捎带脚的说说基础理论的东西,不懂得学习下,懂的交流下,希望多交几位朋友。

我来到蜂鸟上的第一张是《爱丽丝》,其实是一组,但最后整系统都整没了,就剩下一张J PG了……室内灯光拍摄的基础,其中核心要点,是六点:光位、光质、光色、光型、光度、光比。

这六点中最核心的,是光比。

室内摄影用光,最重要就是把握好光比,大师可能一盏灯借助周围环境,借助相机调节,光比控制得很好,我们可能就要复杂一些。

接下来说自己的照片,首先说,其中灯具的具体数值跟相机数值,我不会提到,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现场看你的需要去调节,而且灯的W数也不一样,所以,我就不特意提起了。

我的这张照片中使用了2.4米高的反光板,目的是控制“光质”,这样光线很柔,因为是柔光箱打出的反射光。

为什么要用这么高的反光板呢,那是因为灯可以尽量升高,因为灯如果放得过低,光线不好看,我们看太阳打在人脸上,始终没有奇怪的感觉,如果灯放低了,光线就会显得很怪异。

但是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折页反光板的放置和灯位的放置,否则很容易拍得很平,这是一个难点,拍的平了,人物就没有立体感,学过美术的话,你就会知道,一个主题就立不起来,看起来索然无味,人也会显得很胖,照片没有氛围。

其中裸灯是升高打在远处的墙上,目的是控制光比,给暗部补光,否则光比太大,跟影片的整体影调不搭调,也可以使用反光板,这个看你自己的需求。

在照片的左上角有一盏现场光的灯,拍摄要出氛围,现场光一定要拍出来,不要拍得发白,那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所以,要注意自己相机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适当的放慢,这样就可以将现场光拍亮了,但同时一定要注意灯的强度,跟自己的光圈,否则曝光就控制不好了,这个只能是多拍拍,多试验。

说得这么复杂,但是大家记住,万变不离其宗,这组照片的基础灯法,其实就是“夹光”两盏灯,通过控制光比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摄影常用光位

摄影常用光位

1、顺光,亦称“正面光”,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直的照明。

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处理不当会会比较平淡。

顺光照明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

在色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侧逆光丰富。

顺光的优势不但影调柔和,同时还能很好的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2、侧顺光(斜侧光):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成45度角左右时的摄影照明。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常用作主要的塑形光。

这种光线照明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

很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产生的立体感。

表面质感和轮廓,并能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

3、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照明,受侧光照明的物体,有明显的阴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

缺点是,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过于折中的影调和层次,在大场面的景色中往往形成不均衡。

这就要求在构图上考虑受光面景物和阴影在构图上的比例关系。

4、侧逆光:亦称反侧光、后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大约称水平135度时的照明。

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轮廓,能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

在外景摄影中这种照明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

利用侧逆光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一般要对人物做辅助照明,以免脸部太暗,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

5、逆光:亦称“背面光”。

来自被摄体后面的光线光线照明,由于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被摄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

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顶逆光三种形式。

在逆光照明条件下,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只有被照明的景物景物轮廓,使这一景物区别于另一种景物,因此层次分明,能很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在拍摄全景和远景中,往往采用这种光线,使画面获得丰富的层次。

摄影布光│影棚常用布光法 一

摄影布光│影棚常用布光法 一

2. 散光钨丝灯
散光钨丝灯一般有三种发光特性:
(1)它发出的光线是一种软光,在被摄 者身上造成的明暗反差较小,投影比较柔 和。
(2)照明区域大,亮度比较均匀,适合 大面积的均匀照明。
(3)光束边沿由亮到暗过渡均匀,明暗分界 比较柔和。
3. 唯美灯柱
唯美灯柱是由u2灯光公司开发的18只 220W灯管组合而成,肉眼可以看到拍摄 后的光影画面。开关可以分组控制上、中、 下三路灯光,又可以控制左右两排灯光。 如图7所示。
5. 唯美4A灯
唯美4A灯是使用了220W持续光源,可以直接看 到拍摄后的光影面,开关可以分组控制上、下两 路灯光,又可以控制左右两排灯光。如图9所示。
6. 唯美星光灯
唯美星光灯是使用了20个220W的持续光源,可 以作为主光、效果光等使用,尤其适合眼神光, 光线柔和、排列形状呈星状,拍摄人物特写时可 以形成星状的眼神光,漂亮、唯美。如图10所示。
6.光色
光色指光的“颜色”,通常也称为色温。对黑 白摄影来说,光色并不十分重要。但在彩色摄 影中,光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拍摄时必须选 择色温同胶片平衡色温相一致的照明光源,不 然,拍摄出来的影像会出现偏色。
人像摄影中使用的灯光器材
一、电子闪光灯
电子闪光灯是一种瞬间发光的照明灯具,其瞬 间发出的光线强度高、速度快,可以将动态的 画面凝固,而且这类灯具的色温为5500k-6000k,属于白光,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皮肤 质感和真实的还原色彩,其特性非常适合拍摄 人像,所以被专业人像摄影师们广泛地使用。
1. 独立式影室电子闪光灯
这种闪光灯是拍摄人像使用最为广泛的。它具有回电速度 快、色温较稳定、操作简单等特点。拍摄人像时,所配套 使用的设备也很多,而且价格相对比电源箱式影室闪光灯 要便宜,独立式影室闪光灯所发出的光均匀柔和,能很好 地表现质感和对色彩的真实还原。

摄影布光│影棚常用布光法 三

摄影布光│影棚常用布光法  三

3、在十字布光的四灯中顶上的灯光使用硬光,作为主光。 其余三盏灯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反光板做地灯使用。这样人 物会产生从上向下的明暗渐变,立体感更强一些、光影更 明显。还可以在以上的情况下,将左右灯光拉远,更能增 强人物的立体变化。但是以上的光质变化所产生的光影和 立体感基本都是在多灯补光的情况下使用的,这是因为要 保证人物的唯美、不夸张的画面效果。
(一)具体布光我们分为四种情况来讲解:
1、十字平光布光时,当我们要拍摄人物的全身或 七分身时,四盏灯呈十字形布光但是距离人物要 稍远一些。如图1、图1-1。在这种情况下,光线 均匀、柔和有利于对人物的皮肤、服装层次细腻 的刻画,但是强度稍弱,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质感 和锐度的表现。一般解决的办法有:第一可以增 加灯具的指数或全光使用;第二可以在数码相机 的设置中增加两档锐度的设置。
画面调子需要选择好,由于没有背景灯,背景的影调只能 靠相对的前后移动被摄者与背景的距离来控制,如需要背 景浅一些时,可以让被摄者离背景近一些;如需要背景影 调深一些时可让被摄者离背景远一些,在实际的运用中要 灵活掌握。
三、不同光质的十字布光
十字布光法除了平光组合以外,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微调的灯光变化以达到不同的画面 效果。在十字布光的四灯中我们可以选择变化其中一盏灯的光质以求得不同的效果。 这样会提高人物的立体感和质感。
(三)十字平光布光注意事项
十字平光布光时要注意以பைடு நூலகம்几点:
1、为了方便把光布平,四灯的造型灯的功率要相同,四 盏灯的闪光灯功率也最好相等(地灯可以略弱)。
2、四盏灯的光心一般都是指向人物面部。 3、四盏灯的光质最好是一致的柔光。 4、使用数码相机要求曝光要准确。 5、背景的色调和影调控制一般是在选择背景时就要根据

人像摄影常用经典光影

人像摄影常用经典光影

人像摄影常用经典光影1、宽面光Broad Lighting通常模特不是正面面对镜头,而是呈45°左右的角度,此刻模特面对镜头的侧脸会显得更宽一些。

这个时候的闪光灯如果照射在比较宽的这边脸上的话,就称之为“宽面光”;宽面光可以使得瘦长的脸显得比较宽。

图2-1宽面光图2-2宽面光光位图2、窄面光Short Lighting模特同样不是正面面对镜头,而是呈45°左右角度但这个时候的闪光灯与宽面光是呈反方向照射,即从模特另外一面相对比较窄的侧脸照射过来。

此刻面对镜头的比较宽的侧脸基本都是在阴影下。

大部分情况下,女生会更喜欢窄面光,因为会显得脸更瘦。

图2-3窄面光图2-4窄面光光位图3、蝴蝶光/派拉蒙光Butterfly Lighting / Paramount Lighting源于好莱坞电影时期的派拉蒙摄影棚。

其主要利用一盏闪光灯在人脸正上方朝下照射,表现在鼻头下方的阴影类似蝴蝶状,因此而得名“蝴蝶光”。

为避免眼窝偏黑,通常情况下会在模特胸前增加一块反光板或者增加一盏闪光灯辅助。

但通常这类光会使脸部比较圆润的模特显得脸更宽。

图2-5蝴蝶光图2-6蝴蝶光光位图4、伦勃朗光Rembrandt Lighting源于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因在其作品中经常出现这类光影手法而得名。

主要表现在于,在眼睛的下方鼻子旁会有一个三角形光亮区域出现,而且整个阴影会朝下方延伸。

这种光影效果使得模特的脸部立体感增强,直至今日也得到热捧。

图2-7伦勃朗光图2-8伦勃朗光光位图5、轮廓光Rim Lighting通常作为辅助光源出现,其主要是为了避免模特身体与背景过于融合,而利用闪光灯从背面照射在模特身上,从而在人物边缘产生一道清晰的光边。

也有的时候是全部使用背面光源,以拍摄对象的剪影效果。

图2-9轮廓光图2-10轮廓光光位图6、环形光Loop Lighting又称无影光。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用光手法仍然是有影子,只不过光影被淡化了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处,照亮模特肩部脸部发丝和背景装饰的羽毛。而 位于模特前方偏右的副灯则相当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主灯造成的阴影。模 特身后的浅色背景灯用于营造气氛。
a
5
这张的重点在于模特的红色套装和黑色的发丝与白色背景的对比,而露 出的一只眼睛则为画龙点睛之处。因此主灯更多地关照了红色套装地质 感表现,而位于模特左上方的副灯则打出了头发的光泽。
a16a来自12位于模特前方主灯营造了非常均匀的脸部光照效果,黑白渐变的背景氛围 则由背景灯打出来。这张作品的特色在于那块红白相间的遮挡板,和模特 黑色的衣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构成了画面的主色块,而模特脸部在 黑色衣服和头发之间显得异常轮廓分明。
a
13
正前方的主灯打亮婚纱和模特面部,镜子也起到一定的反光 作用。模特顶部光源用来增强头部装饰照明。镜子和花瓶在 这里提供了很强的戏剧氛围。
常见光位实拍效果图
对影棚人像爱好者来说如何创造性地布光和处 理模特和环境的关系总是显得非常重要。这篇 文章用比较直观的方法提供了部分光位图和对
应的实拍效果,希望对你有用。
a
1
主灯置于模特右侧,模特左上方放置一盏辅助灯,为模特脸部 阴影补充一些光线,以使阴影的细部突显出来。身后的背景灯 则使模特整体的轮廓从深色背景中一跃而出。主灯照度略有不 足,导致模特左手指端光照不充分。
a
14
由于模特脸部轮廓比较柔和,因此主灯采取从模特右边打光。 位于模特左边高位的副灯消除模特脸部阴影并加强头部浅色 配饰的照明。模特前方的薄纱在柔光下增强了神秘氛围。
a
15
主灯位于模特前方靠右位置,光照较强,将模特脸部手臂和 旗袍上的浅色绣花打亮!以达到和深色旗袍的强烈对比,意 图在于突出深色旗袍。
a
9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副灯位于模特前方偏右,营造白纱气 氛,弥补模特脸部阴影。
a
10
由于模特轮廓已经很深,所以这张模特脸部的光线比较平。眼神光由位于 模特前方的主灯营造。主灯由下往上打光,照亮模特右侧皮肤,左上角的 另一盏灯则对模特左边脸部进行补光。
a
11
主灯位于模特前方偏右,副灯位于模特左手方向,位置稍微 高出模特头部。这张作品的视觉点在拥有比较好反光质感的 衣服上面,形成了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突显出藏在之 后的模特面部。
a
6
位于模特前方稍偏左的位置的主灯营造了眼神光和模特脸部 轮廓,由于模特的左脸有朦胧黑纱遮挡则省掉了副灯。
a
7
主灯位于模特正前方,脸部光线较平。模特扯起的黑色披风 在这里有部分反光板的作用。头发通过上方副灯照亮。这张 作品的视觉亮点在于位于黑色披风上的白色镶边。
a
8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照亮模特头发、脸部和肩部。副灯位 于模特右下方,用于为模特蓝色纱质外套提供足够的光线。 为了突出涟漪状背景,特地用背景灯打亮。
a
2
这张还是采取比较经典的1主灯+1副灯的布光方式,由于模特脸部 特别是眼睛是写真的重点所在,采取比较柔和的泛光灯作为主灯, 一方面营造了眼神光,另一方面刻画出红色丝绸披肩的细节,而位 于右上方的副灯则用于消减模特脸部过重的阴影,使鼻部轮廓更突 出。
a
3
这是一张全身照,主灯置于模特正前方,自下而上出光,兼顾到模特服装和脸 部的照明。而位于模特左右两边呈45度的轮廓灯则保证了模特脸部光线足够柔 和。这种三角布光法可以用于模特全身需要均匀照明的情况。不过就这张图来 说,模特的白色裙子细节没能保留而腮部由于阴影显得愈加突出,这些都是应 该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