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院宏观经济学12国民收入核算

合集下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胡佛的实际年薪 :
•克林顿的实际年薪 :

二、潜在GDP:木桶的最大容量
1、含义: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L、K、N)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
2、公式: GDP*=Л*×(L*×H*) 其中, Л*——每人每小时的平均产值, L*——充分就业时的就业人数, H*——就业者在一年内每人劳动的小时数 而GDP= Л*×(L×H*) 其中, L——实际就业人数
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
1、GDP的构成:GDP=C+I+G+(X-M)

2、详解
(1)居民个人消费支出:consumption 指的是居民对最终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购买耐用
品、非耐用品和劳务的支出。 它构成一个国家总支出中一个主要部分(2/3)
•我买的新 房子是不 是消费支
(二)与PI牵手:DPI=PI-个人所得税 (三)构成:DPI=C+S,C=DPI-S

第四节 国民收入基本公式
——宏观经济模型
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出应等于收

一、两部门模型
1、主角:居民户 厂商 2、支出=C+I, 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
二、三部门模型
得 (1)I+(X-M-Kr)=S+(T-G),表示私人国内
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 蓄; (2)I=S+(T-G)+(M-X+Kr),表示投资=私 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第五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与实际GDP
(一)名义GDP(Nominal GDP)

宏观经济学ghy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0902

宏观经济学ghy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0902

微观经济学: ➢ 研究对象:个体经济 ➢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 ➢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 整体经济 资源利用 国民收入理论 总量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1)含义
通过货币把物质形态不同的产品的产量都还原 为一定的市场价值从而加总。
(2)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有些变量可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加 总)而得到。 第二,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 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 第三,有些时候一些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 能直接加总。
2
学习目标: 1、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 概念及其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的 恒等式。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学科介绍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理性经济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 化而进行的微观决策。按照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依 靠“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个人行为就可以客观地达 到良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且强调“人们在公平地追 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客观地为社会做了贡献”。
一般可通过计算各中间产品的价值增值的总和
来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价值 8 11 20 30 69
中间投入 0 8 11 20 39
增加值 8 3 9 10 30
第三,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 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例:应计入当年GDP的是: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GDP 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 ,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 穷与富裕的比较;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 了解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 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 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ppt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pptx
间的关系?
GDP的定义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例子:一个书柜的生产销售过程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 自给自足生产)
产出、收入、支出之间的关系
结论:产出=收入 原因:增加价值由各要素投入共同创造,理
所应当分配给各生产要素。 产出=增加值合计=工资+租金+利息+利
润 结论:产出=支出 原因:产出=增加值合计=最终产品的销售
收入=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常见的疑问: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没有全部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 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 量GDP。
GDP = C + I + G + ( X – M )
1、消费(C)——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 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 出不包括在内。 2、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 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3、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 支出(国防、筑路、建校)。转移支付不计入、公债利 息不计入。 4、净出口(X–M)——出口(X)– 进口(M)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GDP(货币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实际GDP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doc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doc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屮,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o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0A.物品与劳务B.生产要素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0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0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6.在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A •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7.在下列项目屮,()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定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8.下列()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o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吋,不属于投资的是()。

A.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0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C.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12.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西方经济学宏观分第十二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宏观分第十二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三 名义GDP与实际GDP

GDP的变动的因素: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
量的变动, 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 名义GDP (或货币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


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 名义GDP / GDP平减指数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目录
目 录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 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对宏观经济学的鸟瞰 GDP的定义; 产出与存货; 名义GDP与实际GDP 核算的支出法;核算的收入法; 核算的生产法; 核算的其他总量 两部门经济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恒等式
收入(厂商的支出) 单位:美元 200,000 150,000 产出(厂商的收入)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生产出成品(纱) 15,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5,000 10,000 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核算的支出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 核算的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 计算出该年内生
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C)指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 务的支出; 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 出;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

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 - ∑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GDP<GNP意味着这个国家公民获得其他国家的收入比其他国家获得本国收入多。

4.核算GDP的方法:①支出法:GDP=C+I+G+(X-M)【C—居民消费支出;I—企业投资;G —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②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①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②NDP=GDP-折旧【NDP国内生产净值】③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NI 国民收入】④PI=NI-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费+政府对个人转移支付【PI个人收入】⑤DPI=PI-个人所得税【DPI个人可支配收入】6.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①二部门:Y=C+I;Y=C+S →I=S②三部门:Y=C+I+G;Y=C+S+T →I=S+T-G③四部门:Y=C+I+G+(X-M);Y=C+S+T+Kr →I=S+(T-G)+(M-X+Kr)【S—储蓄;T—净税收;Kr—其他国家从本国得到的收入】7.名义GDP(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9.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y=c+i;y=c+i+g;y=c+i+g+(x-m)2.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①消费函数:C=α+βY【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C/△Y ; MPC=dC/dY。

平均消费倾向:APC=C/Y】②储蓄函数:S=-α+(1-β)Y=Y-C3.其他消费理论:①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12-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12-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国民收入、就业、 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收入与汇率等。
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 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理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区别
(中国新闻网 2012-02-23 12:43核算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 整个国民经济 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 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
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
果。而研究社会总体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 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 的速度增长。
2011年GDP增长不及财政增长 增长率低于2008年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的统计公报,投资、 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在2011年增速都有所减缓,但 仍然处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对比发现,2011年我 国的GDP增长及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增长再一次赶不上我 国的财政收入增长。
•焦点一:GDP增长率低于2008年 •焦点二:社会消费增长率比2008年还低 •焦点三:GDP增长逐季下滑趋势又出现 •焦点四:CPI涨幅回落5个月后又上涨了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名义GDP与实际GDP
资料: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

宏观经济学12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12国民收入核算(1)
❖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今年的出口将下降1.5%。外来 资本流入量依然很少,今年是连续第4年出现资本流出 超过资本流入…..
启示:总产出,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及国际收支等指标能
反映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这些指标都是判断宏观经济
运行状态的主要依据。
会计ppt
16
三、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
❖ 3.1、当前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会计ppt
18
❖ 中国经济有长期增长的趋势;从短期来看,存在着增长的波 动。
❖ 1)长期增长趋势是如何决定的? ❖ 2)短期增长是如何决定的?为什么会为绕着长期趋势波动? ❖ 3)可以利用政策来影响它们么?
会计ppt
19
1978-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
16.0 14.0 12.0 10.0
厂商——利润最大
政府——社会福利最大
信会息计pp充t 分,不付成本
9
二、宏观经济学
1.定义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
经济的行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 的决定及其变化。
❖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的总量的利用程度 问题,并由此而假定配置状况不变。
会计ppt
10
2.宏观经济学
失业(unemployment)的概念
失业率( unemployment rate)
【问题与讨论】当前中国的失业现象?
会计ppt
21
美国失业率变动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会计ppt
22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 3.4、什么原因导致了价格的上升?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率持续攀升,到80 年代早期,达到了年均10%的水平,而到了80年代 中期下降到了4%,90年代中期则下降到了3%的水 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23.5
(5)其他制造业
3479.2 (14)商业饮食业
6436.2
(6)电力及蒸汽等供应业
1688.1 (15)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2782.5
(7)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720.2 (16)金融保险业
2194.5
(8)化学工业
4085.5 (17)其他服务业
5147.2
(9)公共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3651.0 总计
• A、要素报酬:劳动者收入、利息(个人来自企业的利息收入 -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
• B、非公司企业主(医生、律师、农民、个体户)收入。利用 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常混在一起, 无法区分。
• C、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 和未分配利润等
12
生产法计算的中国GDP
中国按部门法计算的 GDP(1997 年;亿元)
部门
GDP
部门
GDP
(1)农业
14741.6 (10)金属产品制造业
2747.1
(2)采掘业
3568.7 (11)机械设备制造业
7202.1
(3)食品制造业
3825.7 (12)建筑业
4997.5
(4)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 4513.5 (13)运输邮电业
•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7
• 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 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 产品的总价值。
• GDP=GNP- NFP(国外要素支付净额)
NFP(net factor payments from abroad): 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的度量衡,解决国民收入 “是什么”的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2、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 3、总产出的校正 4、国民收入基本公式
1
背景: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
•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作为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 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 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按产品功能来划分 • 1、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goods)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
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或者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 使用或消费的产品。
• 2、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
种产品用的产品。
4
用增加价值法计算产品价值
17
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
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 GDP(单位:亿元)
年份 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净出口
总量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总量 固定资本 存货增加
1980 4551.3 2976.1 2317.1 659.0 1590.0 1318.0 272.0 -14.8
1985 8792.1 5773.0 4589.0 1184.0 3386.0 2641.0 745.0 -366.9
1999 82429.7 49684.6 39398.6 10286.0 30496.3 29475.5 1020.8 2248.8
18
支出法应计入总投资的是 • A.个人购买小汽车 • B.个人购买游艇 • C.个人购买住房
支出法计算GDP时不属于投资 的是
• 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 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
• 即居民支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 的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 2)投资:I
• 固定投资(fixed investment):分为居民住房投资 和企业固定投资。
•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它不代表产品 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 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分为主动存货和被 动存货。
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 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 承担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 征收,如所得税。
• 收入法的计算公式 •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 +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21
4、产出、支出、收入的关系
线
• 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 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
•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GDP中,
•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在 该年GDP 。
19
3、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 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相加获得GDP。
• 公式:所有的产品价值=全部的要素收入=企业的全部成本
货看待,存货看成是一种投资支出,即企业把存货变化看成 是自己购买自己的产品的投资支出。
• 从一个国家来说,总支出与总收入应当是相等的,但由于统 计方面的问题,会有一些误差。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支出法 为准进行调整,所以,用收入法核算GNP要额外有一个统计 误差项。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增加价值
铁矿石
15
15
生铁
20
5
钢条
30
10
钢钉
45
15
合计
110
45
5
GDP的理解要点
• 1、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价值等于单价乘产量。
• 2、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
• 3、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一年内)新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价值,不是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库存作 为存货投资。
• 投资包括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对
磨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因此有:净投
资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
15
• 对宏观经济学来说,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 资的意义不大。因为不论是净投资还是折 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 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 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 的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往往假定折 旧为零。如果折旧为零,那么投资和净投 资就是同一个量。
6
GDP与GNP的关系
• GNP是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
公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 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 以来自国外。因而GNP是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
•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 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GDP仅包括 国内生产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 此外,
• D、资本折旧-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产品成本里。
• E、企业转移支付-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 帐。
• F、企业间接税- 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
• 后两者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是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要由消费者支付。
20
• 两类税收 •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
16
• 3)政府购买:G (government purchase) •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因为
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 4)净出口:X-M (net exports) •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
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 们的市场价值。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 的净支出。
• 改革开放以后,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这类经济部 门信息需要加大。统计部门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 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有关国内生产总值 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也不断改进并日臻健全完善。同 时,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 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生产的面包对GDP的核算没有影响。 • 3、外国专家支持本国建设而在本国获得的报酬应计
入GDP。 • 4、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比少卖对GDP的贡献大一些。 • 5、假如某人的房子不出租而是自用,这部分房租不
应计入GDP。( ) • 6、某人自己在家吃饭和他在饭店付费吃饭对GDP的影
响是一致的。( )
• 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
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它是劳务报
酬)。
• 4、是流量而非存量。
“国内”的含 义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使用本国要素
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或测量到的变量。
• 5、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 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在家中做饭和打扫卫生的 活动等非市场活动,都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 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 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
• 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出 • 1)产出=收入。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 2)产出=支出。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 如果有商品没有销售完,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把它们当成存
• 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 化学工业,金融保险业等17个部门进行生产或部门 法统计。
• 运用增值法统计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 品和劳务的增加值。
• 或者用最终产品法,即核算销售给消费者而非中间 商的产品价值。由于厂商的销售必然等于消费者的 支付,从而产生第二种方法--支出法。
• 随后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努力, 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丰富和完善。
• 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成就, 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称 为“世纪性杰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