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
• 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有 效的比较,我们选择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作为 标准,各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按照这一价格 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谓的基 年(base year),这一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 谓的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用不变价格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real GNP),而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nominal GNP)。见图12-1。
21
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 映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很好地衡量精 神收入。 •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只能比较最终数值 大小,而无法说明生产的是什么商品和 什么劳务。 • 第三,国民收入核算不能反映出生产技 术的进步。
22
三、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 福利状况
• 人均的实际消费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 福利状况的比较好的指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 三、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 总值 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5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 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 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 支出。 • 净出口是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16
表12-3 A国国民生产总值,200×年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 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 生产要素报酬 •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公司税前利润 •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 资本折旧 • GDP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和间 接税+折旧
• 一、两部门经济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 • 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 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 供要素报酬。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0)
C
消费支出C
产品市场
最终产 品和劳务
企业
劳动、资本
家庭
生产要素 报酬Y
Y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 • • • • •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法 静态分析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均衡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
总需求曲线 短期决定及对策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国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 民 收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入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GDP的内涵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实际GDP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 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进行分析。 • 例如: 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周 期波动、货币贬值问题、经济增长
西方经济学之国民收入核算

(如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占GDP一半以
上。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 投资(I)
即,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 增加。增加或更换资本产品(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 备及存货)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住房投资
折旧: 资本物品由于 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物质磨损和精
• 为什么所有国家都存在经济高涨和衰退? 政府的政策可以怎样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 率和减轻其程度?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二.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三. 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 何谓价值增值?
二.
三. 思考一下:
四.
假定某企业在上个季度生产的产
品售价500万美元,其中为此而消耗的原
材料、折旧、能源等要素价值为300万美
元。请问:是否可以说这500万美元的产
值都是该企业创造的?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500-300=200(万美元)才是企 业的在该年真正生产的,即价值增值。 二.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产出(收)
20000 生产出成品(纱) 15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5000 10000 50000 产出(增值)
200000 150000
50000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西方经济学12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 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 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 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 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家 厉
规范性意见,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 以 宁
(3)经济学家难以摆脱利益因素影响。
配置资源,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家发表规 范性意见,本身也有利益涉及其中。
教 授 叫 屈
经济学领域存在争议,10个经济学家有一打观点和意见。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7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0
2. 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
国民经济帐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 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 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 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统计员——经济学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员——公众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1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 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 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 基础上, 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与GDP有关的其它宏观经济学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
三、教学难点: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4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从绪论中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反方法。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下面加以论述。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GDP不包括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即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这把尺度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如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另外,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
西方经济学12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精品文档19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
(3)内部一致性:同一理论体系内部逻辑必须一致,不 能有逻辑互相矛盾的假设和命题。需要一个统一假设系统, 能够同时解释两个现象。
(4)经验一致性:科学理论需要接受经验的检验:与理 论假设对照,然后决定对理论取舍。
科学有可能通过实验方式提供经验证据。“可控实验”就 是提供“其它条件不变,只有关注的某个因素改变”的特 定状态或条件。
然而,天文学等也不具有实验性,而是自然过程提供的观 察现象。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2
2.经济学的科学性
第一,符合科学的可证伪原则。2019年贸易额3600亿美元, GDP为81911亿元等事实陈述,无疑具备可证伪性。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5
19---比利时---------3678.24亿美元--面积---3.053万Km2--人口---1038万--人均-35436美元 20--中国台湾--------3539.17亿美元--面积---3.598万Km2--人口---2304万--人均-15361美元 21---土耳其---------3581.67亿美元--面积---78.06万Km2--人口---7041万--人均--5087美元 22---奥地利---------3093.46亿美元--面积---8.387万Km2--人口----819万--人均-37771美元 23-沙特阿拉伯-------2862.05亿美元--面积--196.06万Km2--人口---2702万--人均-10592美元 24----波兰----------2654.12亿美元--面积---31.27万Km2--人口---3854万--人均--6887美元 [ 转自铁血社区 bbs.tiexue/ ] 25-印度尼西亚-------2643.57亿美元--面积--191.94万Km2--人口--24545万--人均--1077美元 26----挪威----------2616.94亿美元--面积---32.38万Km2--人口----461万--人均-56767美元 27----丹麦----------2563.18亿美元--面积----4.31万Km2--人口----545万--人均-47031美元 28----希腊----------2224.86亿美元--面积---13.19万Km2--人口---1069万--人均-20813美元 29---阿根廷---------2103.60亿美元--面积--276.69万Km2--人口---3992万--人均--5270美元 30---爱尔兰---------2029.35亿美元--面积----7.03万Km2--人口----406万--人均-49984美元 [ 转自铁血社区 bbs.tiexue/ ] 31----南非----------2019.58亿美元--面积--122.00万Km2--人口---4419万--人均--4536美元 32----泰国----------1965.78亿美元--面积---51.40万Km2--人口---6463万--人均--3042美元 33----伊朗----------1948.29亿美元--面积--164.80万Km2--人口---6869万--人均--2836美元 34--中国香港--------1871.12亿美元--面积----0.11万Km2--人口----694万--人均-26961美元 35---葡萄牙---------1766.29亿美元--面积----9.24万Km2--人口---1061万--人均-16647美元 36----芬兰----------1717.33亿美元--面积---33.81万Km2--人口----523万--人均-32836美元
西方经济学 第十二章

Economics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量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与核算中的国民收入不同。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而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如果总需求小于国民收入(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如果总需求大于国民收入(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
只有当社会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总供给)时,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三个核算恒等式:GDP≡C+I+G+(X -M),GDP≡C+S+T,C+I+G+(X-M)≡C+S+T 。
之所以不能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是因为: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无论是支出中的个人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还是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收入C、私人储蓄S、政府税收T,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而是既定不变的量。
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量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实际支出、意愿支出与非意愿支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总意愿支出的组成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核算恒等式的区别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实际支出是指已经实现了的支出;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想要的支出或计划支出;非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不想要的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支出。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鸿业《西⽅经济学》第⼗⼆章国民收⼊核算知识点总结第⼗⼆章国民收⼊核算⼀、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的诞⽣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产总值GDP:是指⽤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平同基期物价⽔平的⽐率,⽤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作的劳动⼒的⽐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失业者占劳动⼒的百分⽐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者的联系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为的分析⾃然也离不开个体⾏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般价格⽔平和产出⽔平。
(2)⼆者的区别第⼀,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AE=C+I+G+X 品的消费支出
这里C指对国内企业生产商
AE=C+I+G+(X-M) 这里C指对国内和国外 商品的消费支出
会计ppt
11
(二)要素收入法(支付法)
把一个国家一年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形成的全部收入加总计算即企业生产的 成本。
NI=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 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会计ppt
12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它
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生产净值(英文缩写为NNP):一个国家
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
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国民收入(英文缩写为NI):一个国家一年内
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收人(英文缩写为PI):一个国家一年内
储
蓄
消费支出
家庭
物品与劳务 生产要素
收入
支出法 投 资
企业
收入法
会计ppt
5
(一)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 或最终产品法。
会计ppt
6
1.计算“增加价值”与“最终产品价值”以免重复计 算
如:小麦、面粉、面包、零售商
市场价值总和>各企业实际生产价值
增加价值:它的产品价值减去从其它企业购买的作为 投入的物品的价值之后的价值量。
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可“+”、 “-”
存货的积累——现期的投资
年初: 1000亿 年末1200亿 存货投资200亿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的资本总量。
2007:投资900亿 年末资本存量5000亿 其中折旧400亿
30
50
20Biblioteka 200A+B:产品市场价值 100
130 180
200
610
会计ppt
8
2.总支出分类 整个社会用于最终产品的支出分为: (1)消费支出(C): 满足消费者欲望最终产品量 耐用品 非耐用品 劳务
会计ppt
9
(2)投资支出(I)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
净投资500亿
总投资:重置投资加净投资
重置投资:资本的消耗扣除(资本折旧)
净投资:新的资本存量会计ppt
10
(3)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支出(G)
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不计入
3.一个封闭经济的GNP
GNP=C+I+G
4. 一个开放经济的GNP
GNP=AE=C+I+G+(X-M)(净出口)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 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 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 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一一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 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人国民生产 总值中。
的局限性和调整
会计ppt
1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NP)是指一国一年内
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会计ppt
2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会计ppt
15
五、用GNP衡量经济福利(生 活质量)的局限性和调整
(一)局限性
1.没有反映提高生活质量的因素的变化 (1)没有反映产品质量的提高 (2) 没有反映产品结构的变化 (3)没有包括对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闲 暇时
间
(4)没有包括家务劳动对提高生活质量所起 的作用
(5)没有反映人们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 高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英文缩写PDI):一个国家
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会计ppt
13
国民收入核算中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
GNP-折旧=NNP
MN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
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会计ppt
14
四、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
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
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一样,前者用不变价
格,后者用当年价格。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
通货膨胀程度。
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
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
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第四,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会计ppt
3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 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有支出法、收 入法,以及部门法。
要求学生主要掌握支出法。
会计ppt
4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收入循环流程图
资本市场
第十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 理论与方法
本章是作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的,
中心是要了解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概念。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它总量及其相
互关系
四、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
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五 、 用 GNP 衡 量 经 济 福 利 ( 生 活 质 量 )
会计ppt
16
2.GNP某些构成部分的增加,恰好意味着人们 生活质量的降低
3.没有包括直接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 4.没有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
响 (二)调整 原则:GNP数值+“好处”-“坏处”
会计ppt
17
各企业的增加价值;该企业为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 工资、地租、地息和利润之和。
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企业的产值就是它的增加价值, 企业一年内生产的增加价值总和等于一年内生产的 GNP。
会计ppt
7
生产小麦农场 面粉厂 面包厂 面包商店 全部企业
A:中间产品价值 0
100 130
180
410
B:增加产品价值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