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动画分镜头创作原理
分镜头脚本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分镜头脚本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分镜头脚本是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是将整个故事按照场景、角色、动作等要素进行细分,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的创作工具。
本文将从分镜头脚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镜头脚本的基本概念分镜头脚本是将整个故事分解成一个个镜头的创作工具。
它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每个镜头的场景、角色、动作、对白等要素,为导演、摄影师等创作团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在分镜头脚本中,每个镜头都有独立的编号,以便于制作团队进行组织和安排。
分镜头脚本的编写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和技巧。
首先,需要对整个故事有清晰的把握,能够将其分解成一个个有机的镜头。
其次,需要考虑镜头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以保证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镜头的时长和节奏,以及角色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处理。
二、分镜头脚本的原理分镜头脚本的编写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规则。
首先,需要确定故事的整体结构和节奏。
一般来说,故事会分为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镜头组合和处理方式。
其次,需要根据角色的情感和动作来设计镜头。
不同的情感和动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来表达,以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在分镜头脚本的编写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剪辑和后期制作的因素。
剪辑是将不同镜头进行组合和拼接,形成完整的场景和故事的过程。
因此,在编写分镜头脚本时,需要考虑到镜头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以便于后期制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注意到音效、配乐等方面的处理,以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
总之,分镜头脚本是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通过将整个故事分解成一个个镜头,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为创作团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在编写分镜头脚本时,需要注意故事的结构和节奏,角色的情感和动作,以及剪辑和后期制作的因素。
只有合理运用分镜头脚本的原理和技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动画分镜设计知识点

动画分镜设计知识点动画分镜设计是动画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将故事情节分解成一帧帧画面的过程,为整个动画创作提供了蓝图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动画分镜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画分镜设计技巧。
一、分镜设计的定义及作用动画分镜设计是指将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分解成一帧帧画面,并通过布局、角度、镜头等手法来呈现动画的表现形式。
它起到了画面呈现、故事叙述和节奏控制的作用,是动画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分镜设计的基本元素1. 故事板:分镜设计的基础,用于记录每一帧画面的内容、动作和对白等信息。
故事板应该简洁明了,准确传递动画的整体构思。
2. 布局:指画面中元素的排列和分布情况,影响着整体画面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合理的布局能够突出主题,引导观众的视线。
3. 角度:指观察画面的角度,使用不同的角度可以传递出不同的视角和情感。
常见的角度包括:正面、侧面、高角度、低角度等。
4. 镜头:指摄像机的位置和角度,通过镜头的运动和变化可以创造出各种动画效果,如追踪镜头、推拉镜头、旋转镜头等。
5. 动作:指角色的动作表现,包括姿势、表情、身体语言等。
动作的准确表达可以增强角色形象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三、分镜设计的基本原则1. 连贯性:故事板之间的画面应该流畅过渡,保持剧情的连贯性。
通过角度和镜头的变换,使得画面之间有合理的过渡。
2. 对比度:画面中的明暗和颜色对比度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让画面更加鲜明。
通过运用明暗对比和冷暖色调的搭配,增强画面表现力。
3. 焦点突出:通过布局和镜头的运用,突出主要元素,让观众更容易关注到关键信息。
重要的元素应该放在画面的中心或者突出位置。
4. 节奏控制:通过镜头的长短、运动的速度和频率等手法,控制画面的节奏感。
快速剪辑和运动镜头可以增加紧张感和动感,慢动作和定格镜头则能够突出细节和情绪。
四、分镜设计的应用技巧1. 角度与距离: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来表现人物或物体的特点和关系。
《动画美术设计》之分镜头设计(有图).

《动画美术设计》之分镜头设计分镜头设计动画与电影的表现形式近似,都是由一个个镜头衔接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
作为美术设计的分镜头画面设计,是根据分镜头文学剧本提供的每一镜头的内容以及导演的意图,逐个将每个镜头进行画面的设计绘制,然后再确定角色在镜头的位置、角度以及与背景的关系等(图5—1)。
1.放大画面设计稿放大画面设计稿是根据每一个分镜头按原动画设计稿1:1的尺幅比例进行镜头画面形象的精确设定,完成具体细节的刻画及镜头中角色活动的变化状态、活动范围与方向和具体起止动态标示,这是分镜头设计稿与原动画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画面中每一个角色从造型至动作都要严格按造型设计所提供的规范图示要求以确保形象的准确以及所有镜头中同一角色形象的统一,所以这个工作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强的对形的把握能力,同时还要将背景作具体与细节的刻画,对景位、景线、透视关系作准确的设定。
这一工作完成后,前景的角色动画将由原动画设计完成,背景则由绘景(或称制景)完成(图5—2至图5—9)。
2.构图构图是指在一个分镜头画面中所有形象元素的组合关系。
构图直接关系到画面的美感,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处理会对构图构成影响。
①构图的平面空间关系无论什么样风格类型的动画,每一个镜头画面都存在平面空间的构成关系。
从平面的角度看,画面中的形象元素会形成虚、实两个空间部分,它们又分别形成形与量的比较、比例对比现象。
人们可以用实形与虚形的剪影进行形态与面积的比较(图5—10至图5-11),这样较容易对构图的平面空间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部动画片是由无数个单帧画面构成的,有的画面一闪而过,有的画面会停留相对长一些时间。
在一组连续的镜头中,每一个单帧画面并不一定十分完美,而一组画面所构成的完整性才是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起幅与落幅的画面,以及相对停留时间较长的镜头画面,因为这时观者的注意力会从情节部分转换至画面(图5—12至图5—14)。
②构图的立体空间关系在二维空间中表现纵深的空间感,是借透视原理、色彩的冷暖、画面的明暗层次等来表现的,视觉上的空间形态会影响人的心理情绪。
动画分镜头的概念

动画分镜头的概念在动画制作中,分镜头(Storyboard)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规划、设计和组织动画的各个部分。
分镜头通常是一系列绘制的图片或草图,它们以连续的方式表现动画中的场景、动作和情节。
以下是有关分镜头的概念:1.视觉故事板:分镜头是视觉化的故事板,通过图像来表达动画中的情节和动作。
每个分镜头代表动画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或一个镜头。
2.故事叙述:分镜头用于叙述故事,它们有助于确定角色的动作、情感、相机角度和动画的节奏。
分镜头中的每个图像都捕捉了动画中的一帧。
3.时间轴:分镜头通常排列在一个时间轴上,以展示动画的时间线。
这使制作者可以确定动画中的顺序和持续时间。
4.指导工具:分镜头不仅对动画师有指导作用,还可用于与整个制作团队(包括导演、美术家、编剧等)共享创意和愿景。
它们有助于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
5.编辑和修改:由于分镜头是草图或图像,制作者可以轻松地进行编辑和修改。
这使得可以快速调整动画的某一部分,而无需重新制作整个动画。
6.前期规划:在动画制作之前,分镜头用于规划动画的结构和内容。
它们有助于确定需要的场景、动作和视觉效果,以便更好地预算和计划制作过程。
7.交流工具:分镜头还可用于与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共享和讨论动画项目的进展。
它们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视觉参考,以便讨论和反馈。
总之,分镜头在动画制作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帮助制作者和制作团队将创意转化为可视化的动画内容。
它们有助于规划、组织和沟通动画项目,以确保最终的动画符合预期并能够有效地讲述故事。
动画分镜头

动画视听语言
六、景别的运用 大全景 等很好滴介绍环境,可以有效滴描绘雄伟的山景峡谷、各 种建筑物群、大草原、丛林等大的场面。同时也是导演用大全景来营 造视觉奇观的手段。 导演运用全景的主要目的是想要表现人和环境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这样人物被放置在环境中,能很好滴突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 联系。 同时,全景的运用,可以使观众能够客观冷静的思考片中人物的活 动和全局环境。
三、越轴的处理 (5)利用摄影机的运动越过轴线
动画视听语言
四、越轴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越轴作为一种影视画面处理手段是可以运用的。其目的是在场面 调度的镜头中,为了突出人物重点、突出情节重点、突出空间关系、 突出戏曲效果,有意识地进行机位调度处理。 (1)越轴处理是导演的一种处理镜头的手段,也是一种风格。但不可 乱用,否则会使人感到一种无目的的感觉。 (2)越轴镜头最好是双人镜头,最好是全景画面。这样使人们能看清 人物和场景关系,否则使用单人镜头和近景画面越轴,会引起不必要 的叙事麻烦和情节误解。 (3)在一个场景中,越轴是任意的。根据一场戏的镜头数量,可以多 次越轴,弹要安排镜头的合理性,多次越轴时,方式不要重复。 (4)在一幕戏的节奏和镜头总数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用机位越轴方 式,以利于对场景空间有更好的表达。
动画视听语言
2
1
(3)在人物运动轴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机位,组接起来的两 个镜头中人物运动方向相反,造成画面剧情连续性的断裂,通常镜 头1与镜头2不直接组接。
动画视听语言
(4)两个镜头的机位都在人物的运动轴线上,镜头的视轴与 运动轴线重合,因此造成画面没有左右方向的变化,只有沿镜头视 轴远近的变化,因此它被称为中性镜头,可以用作跳轴时的过度镜 头。
动画视听语言
实例 清晨。 苏醒的男人,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盒橙汁。这时候有人 按门铃。 男人打开门,一名女邮递员分发邮件。这是,她注意到男人身后 厨房角落里的橙汁。突然,她将邮件撒向空中。 男人非常惊愕,他从草坪上捡起散落的邮件,看到女邮递员已经 进屋了。 他走进厨房,发现女邮递员正在喝橙汁。 产品展示镜头。
第四章 动画片制作常识4

设计稿
设计稿(Layout)简单的讲就是画面分 镜头的放大效果,是用来表达镜头画面构成
的设计图,也可称其为施工图,是动作设计
和背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也是导演用来经 营摄影表的时空及形象动作调度依据。
原画与动画
原画(Key frame)也可称作关键动画,是一种表现动作的方法,他能有 效控制动作幅度,准确具体的描述动作特征。运动轨迹是动作变化的空间模 式;速度尺是画在原画右上侧 边的代表原画与原画之间的渐 变过程的节奏变化示意图;动
2、夸张变形类 这类创作方法在动画形象创作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它与传统绘画中的装饰变 有相似的原理,但动画夸张变形更注重趣味性和幽默感。根据不同的创作主
题来设计创作对象的整体结构,同时为突出创作对象的某些特征或某些个性
元素而进行局部的变形和夸张,夸张变形并不是茫无目的随意的扩大缩小, 拉长或压扁,而是根据角色在情节中的个性要求来进行处理变形。
镜头画面施工设计 也叫做镜头画面设计。 通过镜头的运动(不是指拍摄对象的运动)来进行的 调度工作。——电影词典中的定义
包括一个镜头中摄影机的移动(移动摄影)和各个
镜头之间的组接,即蒙太奇镜头转换。
镜头画面施工设计
动作设计
动作设计的格式
1.动作设计的规范化图示(细节的规定)
习惯动作这是一个角色最具特征的动作,常用于一个运动
赛璐珞片
主要特征是透明,其功能是可以将活动画面和背景画面分层 制作,并且背景还可以分层制作、分层拍摄,可以增加空间深度, 既免去在每一张动画上重复描绘静止元素的劳动,又能够使得背 景制作精致完美。
动画分镜教程

动画分镜教程目录一、动画分镜基础概念 (2)1.1 动画定义与重要性 (3)1.2 分镜的定义与作用 (3)1.3 分镜与动画创作流程的关系 (5)二、分镜构图与布局 (5)2.1 构图原则与技巧 (7)2.2 布局规划与视觉流线 (9)2.3 场景搭建与角色定位 (10)三、分镜头设计 (11)3.1 镜号设定与画面内容 (13)3.2 拍摄方法与角度选择 (14)3.3 光线处理与色彩搭配 (15)四、分镜细节刻画 (17)4.1 角色动作与表情刻画 (18)4.2 物体与环境细节描绘 (20)4.3 节奏把握与氛围营造 (21)五、分镜与音效、特效的结合 (22)5.1 音效设计与声画同步 (24)5.2 特效应用与场景氛围营造 (25)5.3 音效与特效的综合效果 (26)六、分镜制作流程与技巧 (27)6.1 制作前准备与素材收集 (29)6.2 分镜绘制与修改完善 (30)6.3 分镜审查与反馈调整 (32)七、实例解析与学习建议 (33)7.1 经典动画分镜案例分析 (34)7.2 学习动画分镜的建议与方法 (35)7.3 动画分镜未来发展趋势 (36)八、总结与展望 (37)8.1 动画分镜的重要性与价值 (38)8.2 动画分镜师的技能要求与发展路径 (39)8.3 对动画艺术与技术的未来思考 (41)一、动画分镜基础概念动画分镜是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节奏连续播放,从而形成具有动感的影像。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分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导演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内容策划,同时也为各个部门(如动画师、背景师等)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故事板: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画面,帮助导演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确保剧情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镜头指示:详细说明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法、角度、动作等,确保画面符合预期的视觉效果。
画面布局:确定每个场景中物体的位置、大小和排列方式,以实现美观且协调的画面。
拍摄与调整:按照设计好的画面进行实际拍摄,并对画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动画分镜头创作原理第节轴线规律

双人单轴线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打的多人单轴线,盖世五侠是一方,熊猫是一方
(1)双人单轴线:就是指在动画画面中,两个角色进行对 话交流时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双人单轴线是最典型 的关系轴线,有最基本的原理和机位角度。
①三角形拍摄原理
三角形拍摄原理是指在关系轴线一侧,摄像机机位呈三角 形的拍摄位置。
3号机位为越轴
动画电影《兰戈》中的中性镜头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中 Nhomakorabea中性镜头越轴
(2)主角运动越轴:就是指主角通过运动发生空间位置的 变化,进而发生轴线的变化,所产生的越轴。一般情况下,
摄影机位置未变,只是通过摇镜头和不间断的拍摄,将越 轴的瞬间展现给观众,完成越轴。
动画电影《兰戈》中的角色运动越轴
动画电影《兰戈》中相反方向的运动分切——远离镜头到跑向镜头
⑥进门和出门的运动分切:就是指表现主体从门外到门内或
者从门内到门外,表现这样的运动必须保证摄影机位置要 在运动轴线的同一侧。
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中进门何出门的运动分切
4、越轴
在动画中,也会有越轴的情况发生,所谓越轴就是指根据 剧情或者画面表现等需要,摄影机的机位往往要越过 180°的轴线。
最后,回到总角度镜头,交代结果及角色运动等。
动画电影《闪电狗》中的多人单轴线,波特是一方, 鸽子们是一方
(3)多轴线 一般情况下,三个以上的角色即可形成多轴线,三个角色 位于三角形的位置,就形成了三条轴线。
多轴线
3、运动轴线
运动轴线就是指根据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所假想的一条虚 拟的线。运动轴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还可以根 据主体运动方向的随时改变而形成不规则的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制作方式的不同,动画场面调度区别于实拍电影中的 场面调度。在动画中,由于角色、场景等都是创造出来的, 实际是不存在的,而且摄影机也是虚拟的,因此场面调度 的内容就是这些虚拟的事物,调度的方式存在于导演的脑 海之中,并用绘画和文字的方式表现为动画分镜头脚本, 并且成为中期和后期制作的依据。 动画场面调度与电影场面调度相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角色调度,也就是演员调度,另一是摄影机调度,即镜头 调度。
⑥进门和出门的运动分切:就是指表现主体从门外到门内或 者从门内到门外,表现这样的运动必须保证摄影机位置要 在运动轴线的同一侧。
4、越轴
在动画中,也会有越轴的情况发生,所谓越轴就是指根据 剧情或者画面表现等需要,摄影机的机位往往要越过 180°的轴线。轴线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规则,越轴同样不 可以随意逾越,也有一定的规则方法,越轴可以使用中性 镜头,也可以通过主角运动越轴,还可以利用摄影机的运 动越轴。 (1)中性镜头越轴:所谓中性镜头就是骑轴镜头,是指摄 影机在轴线上拍摄的画面,因为没有方向性,所以叫中性 镜头。中性镜头越轴是通过三个镜头完成的,第一个镜头 在轴线的任意一侧,第二个镜头就是中性镜头,最后一个 镜头可以越过轴线在另一侧拍摄了。
(2)多主体运动的轴线:就是指画面中有两个以上的主体 发生运动产生的运动轴线,运动轴线有可能是一条,也可 能是两条以上。在动画中,有多个主体同时向一个方向运 动,我们就可将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采用单一主体运动 轴线的规则。有时在动画中,有两个以上的主体它们运动 的方向不同,就会产生多轴线,这时我们应当首先设一个 总视角,交代多主体的位置关系及其即将运动的方向,其 次分别切入各个主体的运动镜头,最后还应当有一个总视 角,展现运动后各个主体的位置关系。
轴线规律:关系轴线与运动轴线 越轴的三种方式 一般镜头的拍摄原理 场面调度的概念、角色与摄影机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六种方式 蒙太奇的涵义、发展与类型 动画编辑的方式与方法
一、轴线规律
1、轴线概念
轴线是存在于动画镜头之中一条假设的、虚拟不可见的线, 是动画导演根据规则及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用来指导拍摄、 制作影片的依据之一。所谓轴线,就是被摄主体的视线方 向、运动方向或者是多个角色之间所形成的一条或多条假 想的直线或曲线。
第4章 动画分镜头创作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动画分镜头创作有一定的规律和原理需要掌握,在绘制时 必须遵循。它们包括轴线规律中的关系轴线、运动轴线以 及越轴的三种方式;场面调度的概念与方式;蒙太奇的涵 义、类型和功能;动画编辑中的镜头编辑和场景编辑方式 与方法等。
本章主要知识点
(3)运动分切的基本原则 ①运动分切的数量,即镜头数要适中,太少不能充分展现运 动,太多又显拖沓,影响连贯性,一般可以使用和入画的方式,也就是 在上一镜头中主体走出画面,在下一镜头中主体进入画面。
③运动分切必须考虑连贯性,也就是主体位置、运动和视线 的一致性。位置的一致性就是指主体在场景中的位置、姿 态以及服装、道具等的上下切镜头的匹配;运动的一致性 就是指上下切镜头画面中主体运动是连贯匹配的;视线的 一致性是指两个以上的主体或整体交流时,视线相对或者 相背,上下切镜头的视线应当匹配。
在三个以上角色的交流中,原则上不应使用单轴线,但有 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多个角色成为对立状态,如所处位置 不同,各据一边,或者是观点立场相对的双方,我们可以 将每一方看作是单一整体,按照单轴线规则进行拍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常规拍摄三人对话的方法: 首先,先用总角度镜头交代全体,将三人的位置、距离的关 系交代给观众,使观众有个总体概念,总角度镜头一般用 在场景的开始、中间或结尾。
在早期拍摄的电影及动画中,画面犹如舞台剧一般,取景 一般是全景,演员只是在画面中进行表演,摄像机位置固 定。但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和剪辑的进步,导演们为了加 强画面的表现力,在拍摄电影或制作动画时,将一场戏分 切成许多镜头,取景也不限于全景,而是包括中景、近景 和特写等多种景别,然后将这些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 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将很多不同景别的同一主体 或主体群的镜头进行组接时,如何既能加强画面表现力, 又能使观众清楚理解而不产生混乱的效果,为此,导演们 就根据经验制订了轴线规则。
(2)主角运动越轴:就是指主角通过运动发生空间位置的 变化,进而发生轴线的变化,所产生的越轴。一般情况下, 摄影机位置未变,只是通过摇镜头和不间断的拍摄,将越 轴的瞬间展现给观众,完成越轴。
(3)摄影机运动越轴:就是指通过摄影机从轴线一侧运动 到另一侧所产生的越轴,一般情况下,角色一般不发生位 移,只是摄影机运动,并且不间断地拍摄,将越轴的瞬间 完全展现给观众,完成越轴。
外反拍角度镜头是指摄像机处于关系轴线的同一侧,并且 位于两个角色的外侧向里拍摄。如图所示,2号和3号机位 就是外反拍角度镜头,在画面中处于前景的角色背对着镜 头,是陪体,被虚化,正对镜头的另一角色处于画面的后 景位置,是主体,景别一般为中景、近景和特写,如图4-8 所示。外反拍角度镜头是使用频率较高的镜头,因为它能 很好的处理两个角色的视线、位置及环境的关系。
④在同一视轴上的运动分切:就是指用同一视轴上的摄影位 置表现动作,也就是使用不同景别来分切,展现动作。
动画电影《兰戈》中分别运用近景和全景表现同一视轴上的运动分切
⑤相反方向的运动分切就是指在表现主体运动时,上下切画 面分别使用相反方向的镜头机位拍摄,也就是使用外反拍 角度镜头和内反拍角度镜头,在上一画面主体远离或者跑 向镜头,下一画面主体跑向或者远离镜头。
2、关系轴线
所谓关系轴线就是指在动画中,根据被摄主体的视觉方向 或者两个亦或两个以上角色之间所形成的一条或多条假想 的直线。关系轴线可以分为方向轴线、双人单轴线、多人 双轴线及多轴线。 (1)方向轴线:是指被摄主体位置固定,根据被摄主体的 视线方向所形成的虚拟直线。方向轴线的画面中一般只有 一个主体,沿着主体的视线方向所观看到的物或者其他角 色只是陪体,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3、运动轴线
运动轴线就是指根据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所假想的一条虚 拟的线。运动轴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还可以根 据主体运动方向的随时改变而形成不规则的轴线。 在早期的电影和动画电影中,导演往往用一个镜头将角色 的整个动作表现出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使观众觉得单一、 乏味。随着拍摄、剪辑和动画技术的发展,在如今的动画 片中,动画角色的整个动作根据运动轴线被分解为若干片 段,然后组接在一起,这样整个动作就显得生动、活泼, 但是要注意的是,摄影机机位的摆放应该在运动轴线的同 一侧,不可随意逾越,使观众产生混乱的方位感。
轴线规则就是根据画面内主体的视线方向、两个角色之间 或者主体运动方向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线,摄像机或虚拟 摄像机在拍摄时要在这条线同一侧的180°范围之内安排 机位、景别和角度,这样就能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会产 生位置混乱的情况。
轴线规则是拍摄时不能超越一侧180°,但是为了剧情和 画面效果,也有超越180°到另一侧拍摄的情况,这就是 越轴,越轴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随便超越的, 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详述。 根据主体视线方向、关系及运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轴线 分为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两种不同类型。关系轴线就是主 体视线和角色间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运动轴线就是主体运 动的方向所形成的轴线。
其次,用内反拍角度镜头重点表现其中一个角色,这个单独 角色一般是此次对话的主角。 再次,用内反拍角度镜头拍摄另外两个角色。 接着,用外反拍角度镜头拍摄一个角色,可以使用过肩镜头, 区别于上次拍摄这个角色的画面。 最后,回到总角度镜头,交代结果及角色运动等。
一般情况下,三个以上的角色即可形成多轴线,如图所示, 三个角色位于三角形的位置,就形成了三条轴线。我们拍 摄这样的多轴线,可以先用一个外围镜头交代三个角色的 位置关系,然后将摄像机放在三个角色的中心依次拍摄每 个角色的单一镜头,这样就可以清楚地表达对话者的关系 了。 在安排多轴线拍摄时,我们首先要具有逻辑性,其次应当 找出最主要的人物,明确最主要的轴线,最后适当安排适 用于多个轴线的机位,从而便于转换轴线。
平行镜头是指摄像机位于角色平行的位置进行拍摄的镜头。 6号和7号机位就是平行镜头,画面中只有一个角色,拍摄 的是角色侧面或者是正面。
骑轴镜头是指摄像机位于关系轴线上,机位相背或者机位 相对进行拍摄的镜头。8号、9号、10号和11号机位就是骑 轴镜头,8号和9号机位相背,是内反拍角度镜头的极致状 态,单一角色处于画面正中,主观镜头与观众交流。10号 和11号机位相对,是外反拍角度镜头的极致状态,两个角 色都处于画面中,一个背对画面,一个正对画面,是客观 镜头。
二、场面调度
1、场面调度概述
场面调度的概念最初只是运用于舞台戏剧方面,是指戏剧 演员在舞台上的站位、走动路线、姿势、上下场以及场景、 道具等的布置摆放,是舞台戏剧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
随着电影的出现与发展,戏剧中的场面调度也被运用于电 影之中,从最初的如舞台戏剧般的只调度演员、场景、道 具的角色景物调度,逐渐发展并日趋成熟的通过调度摄影 机的摄影机调度,使得电影拍摄具有了角色调度(也称演 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也称镜头调度)两种调度方式。
(2)双人单轴线:就是指在动画画面中,两个角色进行对 话交流时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双人单轴线是最典型 的关系轴线,有最基本的原理和机位角度,是我们进行复 杂轴线学习的基础。 ①三角形拍摄原理 三角形拍摄原理是指在关系轴线一侧,摄像机机位呈三角 形的拍摄位置。如图所示,两个角色之间形成关系轴线, 1-3号摄像机机位在关系轴线一侧,在三个机位摄制的三个 镜头中,两个角色处于固定位置,角色A始终处于画面左 边,角色B始终处于画面右边,这就是三角形拍摄原理, 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则,以此为基础,形成双人对话 标准机位和复杂机位。
内反拍角度镜头是指摄像机处于关系轴线的同一侧,机身 相背,位于两个角色的内侧分别对着一个角色向外拍摄, 如图所示,4号和5号机位就是内反拍角度镜头,它们分别 表现了各自不同的角色及其背景空间,主体即为角色,如 图4-11所示。内反拍角度镜头一般用于中景、近景和特写 等景别,画面是一个角色,主体突出,能展现角色的神态、 语气等细节,突出角色,塑造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