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

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
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

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

——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相应地,人们对于企业的性质和作用,对于企业家的使命与角色,有了更新的认识,时代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今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力量,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全球范围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对中国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了解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倾听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感受,探索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组织实施了“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与认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感知与评价、对于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因素的看法等。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4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事务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①以上5家部门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起成立单位。

与前13次年度跟踪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2006年8月10日发放问卷13,000份,截止9月26日共回收问卷4,633份,其中有效问卷4,586份,有效回收率为35.3 %。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林牧渔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4.3%、1.9%、2.6%、8.6%、5.7%、4.2%、2.5%、1.9%、3.2%和0.9%。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0.6%,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8.1%、15.9%和5.4%;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2.4%、45.2%和42.4%;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12.8%,比2005年减少4.9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占45.8%,股份有限公司占15.5%,私营企业占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7.7%,股份合作企业占4.2%,集体企业占2.6%(见表1、2)。

注:1、其他行业包括: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

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

2、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沪、苏、浙、闽、鲁、粤、桂、琼11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区包括:晋、蒙、皖、赣、豫、鄂、湘7省(自治区);

西部地区包括:渝、蜀、黔、滇、藏、陕、甘、宁、青、新10省(市、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3省

表2 调查样本中制造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48.9岁,比2005年低0.2岁,其中55岁及以上占25.5%,44岁及以下占32.9%,45~54岁占41.6%。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79.8%,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4.2%。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占48.7%,为经济类的占3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3.3%,其他职务的占6.7%(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注:由于存在跨专业和职务兼任情况,因此所学专业和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促

进国家的发展。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认为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

企业经营者高度认同企业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其中,对经济责任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公益责任;对股东、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高于对客户、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

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还有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事。不少企业经营者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

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主要是“污染环境”、“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拖欠货款”、“拖欠或压低员工工资”、“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商业贿赂”等。

调查发现,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和方法缺乏了解、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以及社会相关部门责任履行不到位,被企业经营者认为是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够好的主要原因。

企业经营者认为,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在提高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整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尤其需要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全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借鉴有关社会责任的国际经验和国际标准,总结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商业文明而共同努力。

第一部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与认识:(1)企业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3)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及认同程度;(4)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1.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比较关注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一说法,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表示认同,同意(包括“有些同意”、“较同意”和“非常同意”,下同)的占95.8%,不同意(包括“有些不同意”、“较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下同)的仅占3.7%。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也认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所占比重分别为87.4%和78.4%,不同意的分别为12%和19%。相对而言,赞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的比重相对较低,同意的为67.9%,不同意的为31.5%(见表4)。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大企业的事情”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基本责任之外的责任”等说法,调查结果显示,同意的分别为8.3%和23.3%,不同意的分别为90.7%和74.9%(见表4)。调查表明,总的来说,企业经营者并不赞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己无关的看法。

注:表中第2至第8列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10列为以7分制计算(非常同意=7,较同意=6,有些同意=5,不清楚=4,有些不同意=3,较不同意=2,很不同意=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表示对该说法的同意程度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企业经营者在认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比较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可能会权衡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69.7%)的企业经营者同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此表示不同意的占28.8%。另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顾及的”说法,有40.8%的企业经营者表示同意,不同意的有58.3%(见表4)。

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企业经营者占83.2%,认为“不太重要”的占11.5%,认为“没有影响”的仅占3.8%(见表5)。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企业的经营者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另外,学历比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对此认同程度也较高(见表5)。

注:1、表中第2至第6列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7列为以4分制计算(非常重要=4,比较重要=3,不太重要=2,不清楚=1,没有影响=0)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表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强,反之亦然。

2、表中P值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一般来讲,P<0.05表示判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由误差造成的,

可靠性达95%以上,P<0.01则表示可靠性达99%以上,依此类推。“—”表示该项无法计算P值。以下同。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大企业的事情”,“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基本责任之外的责任”等说法,调查结果显示,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的经营者认同程度相对较高。这进一步表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见表6)。

比较而言,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亏损企业以及处于衰退阶段企业的经营者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的企业成本增加顾虑比较多(见表6)。

表6 对社会责任有关说法的赞同程度

注:表中数据为以7分制计算(非常同意=7,较同意=6,有些同意=5,不清楚=4,有些不同意=3,较不同意=2,很不同意=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对该说法的赞同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2.企业经营者对经济责任认同程度最高,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本次调查借鉴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参考相关的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了20个题目来具体了解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②的看法(见表7)。

②(1)企业经济责任,即企业通过有效经营来持续地创造社会财富。共四个题目,包括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保持持续竞争力,保障股东权益,依法纳税;(2)企业法律责任,即企业必须依法经营,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共八个题目。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在用工、招聘中提供平等机会;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在同业竞争中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不干扰企业所在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和补偿等;(3)企业伦理责任,即企业的各项活动要符合公平、公正的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不做违反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事。共四个题目,包括维护员工和消费者的权益、为他们创造价值,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及为员工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等;(4)企业公益责任,即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成员,应该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四个题目,包括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和捐助慈善事业等。

注:1、表中数据为以7分制计算(非常必要=7,必要=6,有些必要=5,无所谓=4,有些不必要=3,不必要=2,完全不必要=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越有必要承担该项责任,反之亦然。以下同。

2、表中标准差表示平均偏差,用来度量偏离平均值的大小。对于同性质的数据来说,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的

分布范围越集中于平均值,反之,越偏离于平均值。以下同。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高度认同企业各个方面的责任,认为企业很有必要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对履行这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打分③在5.64~6.49之间。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最高(6.36~6.62,平均为6.49),对伦理责任的认同程度次之(6.21~6.62,平均为6.36),对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居第三(5.98~6.52,平均为6.23),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5.45~5.95,平均为5.64)(见表7)。

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各类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企业的经营者对各类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高(见表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加认同企业社会责任。

表8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的总体看法

③为了便于将调查结果数量化,本次调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观评价指标都是按照同一规范设计的。这些问题要求企业经营者对某一方面的责任,在“非常必要”、“必要”、“有些必要”、“无所谓”、“有些不必要”、“不必要”和“完全不必要”中作出自己的选择。这7种选项按照从7到1的顺序进行赋值,并计算选择每一选项的有效样本占总体有效样本的比例,以此为权重来最后计算每项指标评分的有效样本平均值。按照这种评分方法,中值4.0是中性评价,评价值在4~7之间是正面评价(最高评价值为7,表示所有被调查者都选择了最高评价);反之,评价值在1~4之间是负面评价,1为最低评价值。以下情况类似。

从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情况来看,女性对各项企业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略高于男性;学历比较高的更加认同企业经济责任、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而学历较低的对于企业公益责任,如“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和“捐助慈善事业”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年龄较大者对于“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和“维护员工权益”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而年龄较轻者对于“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和“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见表8、9)。

表9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承担各项责任的必要性的看法

在企业经济责任的各项中,对“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分别为6.62和6.51。其他依次是“依法纳税”(6.48)和“保障股东权益”(6.36),这表明企

业经营者把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摆在首要的位置(见表7)。

在企业法律责任的各项中,对“守法经营”和“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分别为6.52和6.43,其他依次是“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6.33)、“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和补偿”(6.19)、“不干扰企业所在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6.16)、“在同业竞争中遵守公平竞争原则”(6.11)、“在用工、招聘中提供平等机会”(6.07),最后是“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5.98)。相对而言,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内部运作相关的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高于对企业外部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见表7)。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企业经营者相比,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经营者对于部分法律责任(包括“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和补偿”和“不干扰企业所在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见表9)。

在企业伦理责任的各项中,对“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为6.62,表明企业经营者有很强的客户意识和市场导向。其他依次为“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6.36)、“为员工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6.26)和“维护员工权益”(6.21)。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维护员工权益”的认同程度,东北地区的企业经营者最高,东部地区最低(见表7、9)。

在企业公益责任的各项中,对“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为5.95。其他依次为“救助社会弱势群体”(5.62)、“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5.51)和“捐助慈善事业”(5.45)。这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履行企业公益责任的首要工作是提供就业机会,其必要性比参与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更高一些(见表9)。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低于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的认同程度高于对“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认同程度(见表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可能有一个隐含的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国家发展的首要途径是创造财富,而不是参与社会公益。

3. 企业经营者对股东和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高于对客户和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

将上述反映企业各方面责任的20个题目按照责任对象的不同来分类,可以计算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承担各类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必要性的认同程度。其中,消费者权益责任的打分最高,为6.62,其他依次为:股东权益责任(6.36)、员工权益责任(6.30)、环境责任(6.19)、客户(同行)权益责任(6.11)、国家社会责任(5.88)和社区权益责任(5.83)(见表10-1)。

表10-1 对企业承担对于各种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必要性的看法

调查表明,总的来说,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和员工)的责任意识高于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环境、客户、社会、社区)的责任意识。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消费者”得到高度重视,其原因可能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是企业获取利益的主要来源(见表10-2)。

调查结果显示,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各类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盈利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国家社会责任、员工权益责任、社区权益责任及环境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高;处于衰退阶段企业的经营者对各方

面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低;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员工权益责任、消费者权益责任及环境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高;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和员工权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东北地区企业的经营者对于员工权益责任和环境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另外,学历比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和员工权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见表10-2)。

表10-2 对企业承担对于各种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必要性的看法

4.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和国际经验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的兴起,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多个国际组织提出了多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本次调查了解

了我国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国内外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做法”,熟悉(包括“很熟悉”、“较熟悉”、“有些熟悉”,下同)的企业经营者占54.7%,不熟悉(包括“很不熟悉”、“较不熟悉”、“有些不熟悉”,下同)的占17.4%,不清楚的占27.9%;对于“同业中领头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熟悉的企业经营者占51.3%,不熟悉的占16%,不清楚的占32.7%;对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熟悉的企业经营者占51.3%,不熟悉的占19.9%,不清楚的占28.8%;对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国际标准”,熟悉的企业经营者占26.3%,不熟悉的占21.9%,不清楚的占51.8%(见表11-1)。

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还没有系统了解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和国际标准,对于“同业中领头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和“国内外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做法”的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

表11-1 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的经营者高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高于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低于其他类型企业。另外,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国际标准”的熟悉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学历较高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相对较高

(见表11-2)。

表11-2 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续上表)

注:表中数据为以7分制计算(非常熟悉=7,熟悉=6,有些熟悉=5,无所谓=4,有些不熟悉=3,不熟悉=2,完全不熟悉=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越熟悉,反之亦然。

第二部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

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1)企业经营者对于本企业和同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评价;(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的看法;(3)一些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4)对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原因的分析。

1.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提升形象被当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动因

调查结果显示,65.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过去三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感“有所提高”或“明显提高”,认为“没什么变化”或“下降”

(包括“有所下降”和“明显下降”)的分别为24.7%和10.1%(见表12)。

表12 过去三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变化情况(%)

注:表中第2至第6列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7列为以5分制计算(明显提高=5,有所提高=4,没什么变化=3,有所下降=2,明显下降=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越明显,反之亦然。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比较高。对履行法律责任的表现评价最高(5.34~6.51,平均为5.95),其次是伦理责任(5.27~6.23,平均为5.75),经济责任居第三(5.29~5.76,平均为5.59),公益责任居后(5.05~5.23,平均为5.14)(见表13)。

比较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者对自己企业履行对消费者、股东的责任的评价比较高,对“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服务)”和“实现了股东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

评分分别为6.23和5.71。员工权益方面,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履行对员工的基本责任的表现评价较好,对于“及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为员工办理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以及“有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具体措施”的评分分别为6.51,6.06和6.11。相对而言,对于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评分比较低,只有5.27。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企业“在同业竞争中,有时被迫采取不规范的做法”和“采取过恰当的避税措施”,选择“符合”(包括“很符合”、“较符合”和“有些符合”)的企业经营者分别有31%和58.3%,选择“不符合”(包括“有些不符合”、“较不符合”和“很不符合”)的分别有64%和31.9%。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于同行和国家的权益的尊重还有待加强。

表13 对本企业履行各项责任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83.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77.7%的企业经营者所在的企业捐助了慈善事业(见表13)。调查中了解了企业过去一年在社会捐赠方面的支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0%)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社会捐赠。

22.5%的企业过去一年中的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67.5%少于10万元,仅有10%没有捐赠(见表14-1)。

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在社会捐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盈利企业、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企业的社会捐赠相对较多。在过去一年中,有60.7%的大型企业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上市公司为50.5%,国有企业为27.9%,民营企业为19.9%,盈利企业为26.4%,成熟阶段的企业为26.3%,成长阶段的企业为24.4%(见表14-1)。

调查结果显示,成立时间较早的企业的社会捐赠明显高于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的企业中,1978年以前成立的企业占27.2%,1979~1992年间成立的企业占29.1%,1993~2001年间成立的企业占21.1%,2002~2006年间成立的企业占14%(见表14-1)。

另外,参与社会捐赠的企业的地区差异并不大。在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的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占23.6%,中部地区占21.8%,西部地区占20.5%,东北地区占18.1%(见表14-1)。

表14-1 过去一年企业在社会捐赠方面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亏损企业中也有一定比例(12.1%)的企业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见表14-1)。

从不同行业看,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的企业的比重在30%以上的行业有:采掘业(54.8%)、房地产业(3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2.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1.7%)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39.4%)、黑色冶金(33.7%)、化纤(31.6%)(见表14-2)。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经营者看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动因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调查中请企业经营者从12项可能的原因中最多选择三项,作为企业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结果选择比重最高的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为71.3%。其他被选项目按照比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38.9%)、“获得政府认同”(37.7%)、“建立持续竞争优势”(33.4%)、“树立企业家个人形象”(29.1%)、“实现企业家个人价值追求”(25.8%)、“更好地创造利润”(17.8%)、“减低法律风险”(9%)、“更好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8.1%)、“应对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5.7%)、“应对竞争对手的压力”(2.9%)等(见表15-1)。

表15-1 企业较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比重远高于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比重。另外,选择“获得政府认同”的比重居第三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的重要性。有一定比例的企业经营者把“树立企业家个人形象”(29.1%)和“实现企业家个人价值追求”(25.8%)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之一,反映了企业家的个人因素可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分组来看,对于企业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比重相对较高的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成立时间比较早的企业的经营者;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比重相对较高的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上市公司、

如何认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要认识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说,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推动社会发展多做一些贡献,为社会弱势多做一些慈善事业。其实,这只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内容,社会责任更多的内容还体现在对企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利益相关者应该履行的责任,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群众生产生活不因企业的生存而受到某些影响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兴起的,它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非公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应该超出一般的慈善责任和企业形象范畴,而要把履行社会责任视为企业自我发展的客观需求。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其产品和服务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长期稳定、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高,就越能使企业高度关注自己的产品,就越能推进企业对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严格程序,强化管理制度,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其盈利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不是一味地牺牲员工劳动力价值或以牺牲产品质量安全为代价,用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来获取利润取得发展。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资源浪费,节省生产成本,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保护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体表现出重外在责任、轻内在责任。我县非公企业近年来为社会慈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每届油菜花节举办都有一些企业捐款赞助,八届以来共捐款1000多万元;从2008年起,为敬老院做好事实事数起,不管是九九重阳节还是春节,工商企业界朋友都非常关注老人的生活,先后为敬老院捐款捐物100 多万元。如2009年,组织工商企业给全县每个敬老院捐赠了一批肥皂、洗衣粉、毛巾、牙膏、洗洁精等日常用品,方便老人生活;2010年春节企业界人士买些大肉、面粉、菜油等生活用品送到敬老院,改善老人生活;2011年冬天,买些棉被、棉鞋,袜子等过冬商品送到敬老院,方便老人过冬。这几年企业界朋友年年惦记着这些孤寡老人,希望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充分享受党的阳光雨露和社会的

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

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 ——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相应地,人们对于企业的性质和作用,对于企业家的使命与角色,有了更新的认识,时代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今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力量,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全球范围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对中国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了解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倾听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感受,探索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组织实施了“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与认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感知与评价、对于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因素的看法等。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4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事务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①以上5家部门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起成立单位。

中国各年代企业家回顾(一)

中国各年代企业家回顾(一) (2007-10-27 17:13:25)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企业家们在行走,行走不仅给他们带来了荣誉、金钱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也给他们带来了病痛和心理压力。他们像耀眼星辰照亮了关于财富的另类天空,也像坐标一样划分着他们的位置,标明着属于他们的时代健康。 (引言)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中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国家,没有英雄的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未免太悲惨。所幸中国人中不乏英雄,即使到了今天,战场没了,江湖没了,却依然有各路豪杰横空出世,皆因为商场也有剑拔弩张的气魄,于是造就了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英雄——企业家。 古人说的“群雄逐鹿”,到今天,就成了“创业”,企业家就是青梅煮酒的英雄们,人们喜欢谈论英雄,就有意无意地把企业家神化起来,不管是崇拜还是批判,归根结底,企业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不容忽视。 今天,因积累财富而成就霸业的人,我们称之为企业家,在商场上左冲右杀的过程,本身就带有血雨腥风的味道。而企业家取得了财富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着一个英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英雄有英雄的烦恼和寂寞,甚至还有悲哀和无奈。 纯洁理想为高尚的利益而忘我工作 20世纪60年代,百废待兴,全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时期,还没有“企业家”的称号,解放前的“资本家”——那一批经过个人奋斗艰难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多荣升为各地的政协委员,逐渐脱离了生产和管理。民族资本家及其企业家队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失去了其独立的身份和独特的地位。 国营企业是国家直接经营的,其负责人的身份是“国家干部”,他是政府,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任免的。他的职责是完成政府下达的各种指令性计划。他不具备独立经营管理企业的任务。 当家做主后的工人们士气大振,不分黑白昼夜地工作。从工人代表中涌现出来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成为最早的企业家雏形。 代表人物:王进喜 职务: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事迹 王进喜,被汽车上的煤气包压醒,他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在这样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王进喜成了石油战线上的英雄,他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

企业员工责任感

企业员工责任感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是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的高度自觉,表现为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员工树立起对企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员工责任感的影响因素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的责任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员工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 长期过程,并且员工责任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作结构的影响 工作结构会深刻影响员工对外部控制或内部激励的反应程度。如果企业工作结构不合理,员工就不能对工作产生满意感,就不能全心全意的踏实工作,从而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不满,就不能很好的服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外部控制。另外,企业工作结构不合理,员工对工作不满,就更不能对工作产生责任感,员工内部自发控制就无从谈起。现在的研究表明,如果企业工作结构合理,员工对工作满意,就会对工作结果富有责任感,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2.企业员工的影响

许多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采取了不少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如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引入新的激励机制,出台各种规章制度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除了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有关之外,还与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密切有关。而且,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他对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更大一些。如果一个员工在责任感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仅靠机械的架构设置或强制措施的制约,绝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所以,一些企业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手段聚焦在了组织成员的个人责任感的养成上。 3.企业考核和奖励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有强烈的责任感,那么它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一定做的很好。一方面,绩效考核的公平合理性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企业的考核制度公平合理,员工才能对企业有责任感。另一方面,把绩效考核和奖励挂钩可以使员工有多劳多得,付出总有回报的感受,从而工作更加努力。但如果企业的考核和奖励不公平合理,员工就会为这些事情分心,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也不能形成高度的责任感。 4.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员工责任感的形成意义重大。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

最新中国企业500强汇总

2004中国企业500 强

2004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2004年9月5日发布 名次企业名称地区营业收入(万元) 1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48295173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47528703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46667311 4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17433500 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7187091 6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北京16170825 7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16110952 8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北京15599085 9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15452561 10 中国银行北京12719100 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12598338 12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12041545 13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吉林11917884 14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1000167 15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10871300 16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9729364 17 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9250355 18 东风汽车公司湖北9003200 19 海尔集团公司山东8064840 20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北京8049408 21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7584285 22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北京7434076 23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北京7156028 24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北京7087653 25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北京6885000 26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6745919 27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北京6670456 28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6291816 2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5385800 30 国家邮政局北京5272554 31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5241613 32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京5218034 33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北京5015909 34 首钢总公司北京4791338 35 北京铁路局北京4566166 3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北京4514087 37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4154001 38 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4102871

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摘要】:民国企业家们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长卷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难当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商业,以民族工业为经济基础,以帮助社会为企业目的,实践“实业救国”。与此同时,他们还致力于公益事业,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乡。他们努力办好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创造了中国工商业的辉煌成就。因此研究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对激励现代企业家和纪念民国企业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 天下兴亡,企业有责,民族兴衰,企业有责,国家强盛,企业有责。民国企业家们在初办实业时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在如此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心中考虑的更多的是国家的兴亡,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血,积极投身到实业救国的事业中去。他们不仅看重自己的企业,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责任的承担。张謇的“南通模式”,卢作孚的“宜昌大撤退”等是最有力的证明。这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值得现代企业家学习。 一、实践实业救国 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实践自己的思想观念、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民国企业家们纷纷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一)、以民族工业为经济基础 1.张謇张謇经商的动机,与赚钱无关。他起自农家,苦读成名,有过10年不得志的游幕生涯,最远还去过朝鲜,当状元时已年过不惑,自然不再年少轻狂。早在1886年左右,他就产生过"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想法。他主张“实业救国”,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他认清了当时社会经济从根本上是以工业生产推动的事实,以纺织业为基础开展创业。另一方面他也看到当时中国的原棉、矿产资源为洋人所用,不但经济上损失很大,而且经济命脉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中国的民族独立就会相当艰难。2.范旭东范旭东幼年丧父,靠慈善事业机构供养度日,是他幼小的心灵种种下了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根苗。他与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共度应用化学,看到日本的快速发展,以强凌弱,在先后战胜中国和帝俄后,他跟家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向往祖国富强,立下“工业救国”的志向并身体力行。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达到90%以上,久大以海滩晒盐加工卤水,用钢板制平底锅升温蒸发结晶,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中国重工业之父”。 (二)、以帮助社会以企业目的 民国企业家一开始办企业是为了对抗外国资本的经济入侵,但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那种最初的“激情’’就演变成担负,他们开始对社会责任的全面

中国企业家语录经典

中国企业家语录经典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企业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经典语录吧!!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企业家语录经典,希望你喜欢。 中国企业家语录经典1) 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牛根生 2)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马云 3) 认为如果你要想有真正的朋友,必须不要被别人左右。;;马云 4) 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突出。无缺点就无优点。;;牛根生 5)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李嘉诚 6) 最大的培养在实践。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牛根生 7) 在我的企业内,人员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并且从没出现过工潮。最主要的是员工有归属感,万众一心。;;李嘉诚 8) 创业首先是去做,想多了没用,光想不做那是乌托邦。;;马云 9) 求万世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李嘉诚 10) 最重要是事前要吸取经营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技术、知识与一切行业有关的市场动态及讯息,才有深思熟虑的计划,让自己能轻而易举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机会来的时候,

就可以马上有动作。;;李嘉诚 中国企业家名言语录1) 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马云 2) 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牛根生 3)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李嘉诚 4) 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定义成功,但我知道怎么样定义失败,那就是放弃,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失败了,如果你有梦想,你不放弃,你永远有希望和机会;人生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你克服了多少,经历了多少灾难,而不是取得了多少结果。;;马云 5) 创意是企业运营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环,但它只是一环,不是所有,所以要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马云 6) 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牛根生 7) 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李嘉诚 8) 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李嘉诚 9) 好心态才有好状态。;;牛根生 10) 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李嘉诚

中国企业家协会会员名单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 会长,副会长名单 (共 26 名) 会长:赵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琳北京华基多元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史清琪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导 副会长:23 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凯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于剑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女企协会长 马琳辽宁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尹援平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王如珍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淑华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冯淬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原书记 刘玉茹深圳石化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江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副总裁 江佩珍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吴廼峰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杨绵绵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山东省女企协会长 陈鹰安徽华源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省女企协会长 罗活活香港富泰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礼贞锦惠投资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洪瑛中京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主任会计师 崔玉莲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崔荣华西安荣华企业集团总裁 傅泰慧厦门经济特区盛达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蒋丽芸仲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企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 甄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秘书长:史清琪(兼)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名单 (共59 名)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凯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于剑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女企协会长 卫凯征中凯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凯立集团董事长 马琳辽宁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尹援平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王介明北京脑血管病血管病医院,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院长 王如珍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秀艳北京海迪兰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淑华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领导力之——仁

中国企业领导力之——仁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西方的经济发展较中国发达很多,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今天的市场环境就是西方昨天的市场环境,因此,我们都在学习西方的管理、营销方法及经验。但是,有趣的是,在此时,很多西方的企业、管理学者与商学院却都在研究、学习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智慧精髓,并从中吸取营养,用于他们今天的管理、营销活动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孙子兵法》、《道德经》、《左传》等。其中,《孙子兵法》对于市场竞争战略、战术具有很高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道德经》也可以启迪管理者的经营哲学与商业智慧。但是,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论语》因为是一部侧重言礼树人的智慧典籍,因此,很少有营销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对其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是人,变数是人,成败也取决于人,在我们研究精妙的竞争战略战术的同时,也应该回归到经营的原点——人的身上,从这里出发,可以从根本上影响经营的结果,这比精妙的竞争战略更重要。下面我们就从《论语》中的仁爱之道来解析职业经理人与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人性素质。 “仁者五行” 孔子非常推崇“仁爱”,《论语》中对“仁”的论述也非常多。孔子认为“仁”是完美人格标准的基础,一个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但是人格中没有“仁”的存在,也无法成就大事,或者空守着财富与权势,却可能众叛亲离,落得孤家寡人。纵观历史,在看看我们的身边,

这样的人还少吗?身居高官或是家财万贯,也可能是才华横溢,但是工作与生活并不如意,尤其是遇到困境时,往往乏人相助,事业上很难走的长久,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更是会经常落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孔子所说的“仁”,是我们无论经商、从政,还是为人立身,都必须拥有的人格特质,有了“仁”,就可以做对人,做对了人以后,做对事就变得容易了。 何谓“仁”呢?又如何做到“仁”呢?当孔子的学生这样向孔子请教时,孔子给出了:“恭、宽、信、敏、惠”,仁者的五项人格特质与外在行为标准。即所谓的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两千年以前孔子所谓的“仁爱”对我们今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更加实际的意义,企业领导者能够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对于我们经营好企业将有莫大的助益。 1、恭则不侮 孔子所说的“恭则不侮”本意是指做人要谦恭有礼,这样至少不会在与人接触中遭致羞辱与难看,而且这样的为人处事态度还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成其宽广,就是因为其将自己放在了较低的位置,以开放、包容、谦恭的态度接纳四方。自然界的道法对我们的生活及工作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抱持这样心态的人多数人际交往都很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在今天的社会氛围下往往因为居高自傲或爱面子、怕被瞧不起等原因,无法做到与人谦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没有谦恭的态度可能会遭致更加傲慢无理的回应,而谦恭有礼则别人不仅不会因为你谦恭

企业家应担负起社会责任

企业家应担负起社会责任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世界正在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孕育着新的希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网络化,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广泛,企业家发挥的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都更加重要。人们满怀期望,要求企业家铸就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超越单纯的经济活动,担负更为广泛、更加体现人本精神的社会责任。 以人为本,负起社会责任,是21世纪的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时代品格。在2001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的全球协议计划,它的重要着眼点,就是呼吁企业和企业家按照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道义原则,强化企业尤其是世界级公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应该负担的责任。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就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些责任,用最大努力去尽这些责任。 企业担负社会责任,企业领导人起着关键的作用。时代对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行为的决定者和企业文化规则的倡导者,企业领导人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从根本上说,企业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乃至孳生众多丑闻的根源,就在于相关经营者职业道德的缺失,特别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道德沦丧,缺乏基本的公德心。 社会责任是内涵广泛的概念,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迫切需要企业和企业家关注和重视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实守信,端正企业经营理念 在中国,诚信问题同样是突出的。中国政府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和打击假冒伪劣活动,都是维护社会诚信的斗争。这是一件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任务。中国决心建立和完善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与政府诚信在内的社会诚信系统,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完善和成熟。 企业经营要端正经营理念,强化诚信经营的自律意识,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要从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奖惩机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防范和化解信用危机,企业家群体更要发挥表率作用。

中国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精神 马云说生意人以钱为本,一切为了赚钱;商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企业家来看是影响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影响这个社会。这里我不想讨论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的区别,我只想说企业的业主之所以称为企业家,这里面有一份社会责任,这个责任分为三个层面你要对员工负责、你要对企业负责、你要对社会负责,那一责都不能少,少了那一责你就是罪人,甚至千古罪人!企业不盈利就是不道德就是违法。一个企业不赚钱他对国家来说是一个负担,贷款或融资还不上,国家税款缴不上,国家的一些政策还要照顾它,这难道不是国家的负担?再说企业不赚钱给员工发不起工资,发不起工资对国家来说这个企业就是违法的!对员工来说拿不到工资就没办法好好生活,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铤而走险,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难道不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吗? 我常说企业家三千三万,有些人不理解三千三万是什么?这里我做一下解释:千辛万苦、千风万险、千委万屈。什么叫千辛万苦,首先要说这是大企业家的苦或者说是大集团甚至是国际集团企业家的苦,你想想他们成天要到下面去巡视、开会、学习、接待、处理紧急事项等等,避免不了要坐车、坐火车、坐飞机、坐轮船等等,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就坐车坐飞机吗?你只要坐着就可以了!不行了就睡一会,但是我们可能忘了还有一个词叫舟车劳顿,坐车坐飞机也是很辛苦的事,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坐一天的车回到家都会说‘累死我了!’那要是让你成天这样你是什么感觉?再说企业从无到有,

技术、人员、系统、财务、后勤,那一项都不能缺,那一项都少不了企业家,市场从零到有,服务、市场、回款、销售、调研,我们又能少了哪一个,哪一个你不懂你都不是合格的企业家,这难道不叫千辛万苦吗?有人开玩笑说,我羡慕那些空姐成天免费飞来飞去,企业家也是成天飞来飞去,人家是空姐我是空哥,所不同是人家是免费我掏钱。再说千风万险,企业家压上身家性命,借遍亲戚系朋友,创造一个平台让大家有份工作有份收入,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赚的钱是员工的、是企业的、是社会的,但最终是社会的。温州曾经有个企业叫均瑶乳业,他的总裁王均瑶先生因为癌症离世,你说他没钱嘛?媒体在他的遗体前挂了一幅挽联,年仅33岁,留下33亿,他生前是没有时间去治疗,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在处理企业的事,他是不能安心治疗。在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清康熙年间,张英是当朝宰相,在他的老家安徽桐城,他的侄子和当地吴员外都看上了一块风水宝地,两家人就圈地盖房,到建围强时两家谁也不想吃亏互不相让,最后吴员外告到县衙,县老爷一看两家都惹不起谁也不敢得罪,最后张英的侄子给他写了一封家书,想让他出面调停,但是张英看了信之后回了四句话,他侄子看到信之后到吴员外家给他看了信,两家又互相让出三尺,形成了现在的六尺巷,张英那四句话也就成了经典“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钱再多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难道不是企业家的千风万险吗? 地产老板大胆冒险、疯狂追求利润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只能是

企业社会责任(CSR)对员工的影响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Finance IPEDR vol.21 (2011) ? (2011)IACSIT Press, Singapore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Employees Alin Stancu 1, Georgiana Florentina Grigore 1 and Mihai Ioan Rosca 1+ 1 Bucharest Academy of Economic Studies - Romania Abstract. In the last years we witnes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ociety’s overall focus upon issues concer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trend affected both companies and consum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s present both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but also in companies board rooms. Companies start to engage in CS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an external demand, whil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SR.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employees’ attitude regar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of their employers. In the beginning a short literature review is presented. Keywords: sustaina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mployees. 1.Introduction In the last years we witnes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ociety’s overall focus upon issues concer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trend affected both companies and consum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s present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also in companies` board rooms. Concepts such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e citizenship, community relations started to be present in the vocabulary used by companies in their annual reports. The annual reports are ways of communicating about the impact that a company has on multiple categories of stakeholder (Gray et. al, 1996). In this context, companies and society have to work together, and this approach will add value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 and also bring to the surface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 (Grigore, 2011). The studies regarding the benefits of CSR point out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reases sales and market share, strengthens brand positioning, enhances corporate image and clout, increases the ability to attract employees, decreases operating costs and increases appeal to investors (Kotler and Lee, 2005).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employees` attitudes towa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raised. 2.Context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ly, marketing-management literature faces new challenges. In 2010,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marketing stakeholder” was highlighted in one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hattacharya and Korschun, 2008). Specialists maintain that this concept means to go beyond satisfying customers’ needs, and to include other relevant stakeholders, that can affect or are affected by companies` activities (Freeman, 1984). In this context, to study the internal dimension of an organization – the employees – and their perception abou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mension of their employer, becomes a challenge that we aim to explore. On one hand, companies are starting to engage in CS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an external demand, and also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SR.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CSR activities have an impact on current employees commitment towards their employer (Turker, 2008) and on the attractiveness of an employer in the mind of prospective employees (Greening and Turban, 2000). Also, + Alin Stancu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 40729199399; fax: +400216373767.

吴川企业家名录

(跨国)越南胡志明市足球酒店集团董事长:陈亚宪深圳市粤基集团董事长:林上福东莞市豪业股份集团董事长:王家豪广州市南粤装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麦亚荣中山市辉煌电器集团董事长:李华青佛山市集伍实业集团董事长江门市卓越化工集团董事长:沈崧世界通集团、世界通网集团、世界通出版集团总裁:萧云升深圳市鹏广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成鹏 广州子光集团董事长:姚冬文广州一鼎江山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文兴深圳市铜锣湾集团董事长、中国商业地产联合联盟主席:陈智 珠海沃尔达集团董事长:刘伟洪(兼任吴川珠海商会会长)东莞市广创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 珠海嘉济药堂董事长:李家济深圳市道路工程公司第十二工程处处长、深圳市鹏进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上进深圳市锦鸿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邵清深圳市京基集团董事长、中联石化国际集团副主席:陈华(兼任湛江珠三角商会名誉会长)云南金深集团、成都豪赛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亚光

深圳市金浩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邦 昆明维邦经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凌淮广东省龙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龙观生(兼任吴川广州商会会长、全国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东莞虎门龙泉国际大酒店的建造者) 深圳万长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上观 广东裕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永杰 深圳市中威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田生中国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深圳市华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阳南(拥有国内柏丽酒店等知名物业)广东鼎龙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庆棠(在广州拥有五星级酒店广州鼎龙国际大酒店)东南贸易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建文深圳市明政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雅林(兼任吴川深圳商会会长)广东大盛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华 深圳市益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河湛江市恒光电器总厂董事长:梁爱华广东逸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韩庆云(旗下拥有“广州63层”广东国际大厦等物业)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厂总经理:李元华 佛山市兴海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亚海 深圳市长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明广东大隆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坤(惠州青商联合会副会长、惠州工商联合会副会长、惠州民营50强企业)

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分析

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分析 实训项目:通过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如可搜寻有关由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唯众传播联合打造的国内第一档充满娱乐精神的高端人物脱口秀节目—《波士堂》的最新内容)三家大型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最高领导者的相关资料,了解该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实训目的: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这三家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实践内容: 一、阅文集团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起点文学网创始人:吴文辉 经营状况:阅文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正版中文电子图书馆、国内最大的IP源头。阅文集团由腾讯文学、盛大文学合并而成,主要职能为共同运作网络文学,统一管理和运营原本属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云起书院、QQ阅读、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品牌。阅文集团在完成整合后,未来会立足于网络文学业务,利用自身拥有的内容储备、作家作品、跨终端产品等优势,与游戏、动漫、影视等跨行业的泛娱乐业务进行更多的IP合作与联动。 领导者特征:有胆识、创新、坚持、诚实和守信、有自信有远见 领导方式:说服式和授权式的结合。吴文辉首创VIP收费制度和作家分成模式,奠基了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解决了作者创作的收入问题,

并且实现作者、读者、网站三方共赢。自公司开创以来,从不曾拖欠作家工资,不断开拓作家福利。在吴文辉的领导下有着一支甘愿跟随他重走“起点十年路”的资深编辑团队,这些都与创始人对于行业发展的独到眼界以及接网文之地气的个人魅力息息相关。吴文辉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的电子图书馆,致力于阅文成为文学主流。 领导风格: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二、英雄互娱(互联网体育公司)首席执政官:应书岭 经营状况:英雄互娱成立于2015年6月16日。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互动娱乐品牌。基于全球化的视野,立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英雄互娱致力于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优质的移动游戏。以泛娱乐为战略目标,推广“移动电竞”概念,打造全方位的移动电竞娱乐方式,开创全民互动娱乐新时代。英雄互娱充分整合自身强大运营体系、立体化的营销能力和卓越的技术优势,建立起了出色的代理发行储备和研运体系。 领导者特征:敢于尝试,罕见的才干,有魄力,有进取心,聪明,有胆识 领导方式:说服式和参与式的结合。应公司主营产品的类型,公司装修深深与游戏相关联。为员工提供胶囊公寓,食堂,休息区,游戏区,工作区等优质福利与体验。创立人应书岭,积极推动国内移动电子竞

论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龙岩学院 论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1级市场营销2班 姓名: 学号:2011051637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作业 (学年第学期) 课程企业伦理学作业性质指导老师徐维群 2011051637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3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3 二、中国民营企业---------------------------------------------------------------3 三、民营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3 四、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4 五、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5 六、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范围---------------------------------6 (一)、内容----------------------------------------------------------------6 (二)、范围----------------------------------------------------------------6 七、民营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6 八、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7 九、建议----------------------------------------------------------------------------7 十、结论----------------------------------------------------------------------------8 参考文献---------------------------------------------------------------------------9

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

中国企业家有哪些_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 从18世纪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 与如今的中国企业相比,他们已经是与外国公司对垒的“国际玩家”了。 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一直以为解放前的中国是一穷二白,一切日用工业产品都要靠进口,现代工业的发展,是50年代以后才有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加,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从18世纪 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创造了一个又 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家们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以服 务社会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读起他们的传记,让人感到荡 气回肠。反观如今生长在21世纪那些新兴企业家,总觉得骨子里比 那些商业老祖宗们缺少些什么。 就拿解放前赫赫有名,打败杜邦公司的世界猪鬃大王谷耕虞来说。他为人勤敏、仗义,同时又具备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为 了拯救重庆猪鬃和皮货出口业,年仅23岁的谷耕虞智斗美国最大的 皮革制造商纳尔斯,最终使重庆成为让洋商望而兴叹的禁地。为了 保护因气候意外导致濒临破产的上游供货商,谷耕虞不但不向供货 商催讨万元借款,相反再贷给他10万元现金,以便东山再起。这样 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最终,在谷耕虞和一代时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猪鬃出口占据了世界98%的的市场份额,其中谷耕虞一家就占 据了80%以上。到一九四八年结算的时候,谷耕虞的公司尚有900 万美元的资金,2700多万美元的银行账务往来,除了厂房、汽车、 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外,尚在有大批猪鬃以及各种畜产品,堪称令中 外瞩目的大富翁。 还有闻名中外的火柴大王刘鸿生,这位在上海以煤炭大王一举成名的年轻富豪,在看到因黄河改道造成大批游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的情况后,想到制造火柴可以安排大量的就业,于是在苏州创办了 鸿生火柴公司,安置了大量的难民。因为其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生 产环境、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使得鸿生安全火柴成为中国的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