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主要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保 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 尔寺、丝路重镇高昌故城遗址。
丝绸之路景观
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奇特而壮丽。青海湖 鸟岛,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和天山深处 的天池、青海的盐湖、罗布泊的雅丹地貌、吐鲁番的 火焰山和克拉玛依的魔鬼城等等,均为丝路增添了无 穷动魅力。 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 中国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里居住着 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不同的 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 色、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各民族地区,游客可体 验当地民族生活,欣赏民族歌舞、参加当地居民的婚
不知道( 新疆是什么样的? )
1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
2 儿 生·根需·要发它芽,,它长就出在粗哪壮儿的·很枝·快干地。
3 不 遇 么··管 直到·遇 ,干到 那旱风么还沙坚是还强洪是,水雨不,雪软它,弱总·不 ,是··管 也那
不动摇。”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 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
今天,如果我们乘飞机西行,无论是去西亚、印 度,还是欧洲,最多不过二十多个小时。然而,在遥 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们在西行时,不论是走陆路, 还是走海路,都要花费不知多少倍的时间,也不知要 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与外界交流的需要,促使我们的 祖先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
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草原像绿毯. 羊群像白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小丘柔美.
连骏马和大牛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草原》一课。
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二章“自然奇观”单元,具体内容详细描述了草原的地理风貌、生态环境以及人文风情,旨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等方法,学会欣赏和描述自然景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欣赏和描述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情景体验:分组让学生模拟草原上的生态环境,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板书设计草原一、地理风貌1. 地理位置2. 地形特点二、生态环境1. 气候特点2. 植被类型3. 动物种类三、人文风情1. 民族特色2. 风俗习惯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草原。
答案示例:草原辽阔无垠,天空湛蓝,白云飘荡。
那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活着热情好客的草原民族,他们骑着骏马,唱着牧歌,过着游牧生活。
2. 作业题目:请谈谈你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
答案示例:草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
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减少污染,保护植被和动物,让草原永远充满生机。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课件

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 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 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 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 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 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 1、2 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 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 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 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 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 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 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 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 中。
]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 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 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 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 草原的景色如何? 2 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 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完美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ppt

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yū bō li jīn (渲)染 (迂)回 (玻璃)(襟)飘带舞 hóng tí sè jiāo 彩(虹 ) 马(蹄 ) 羞(涩 ) 摔( 跤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再按要求答题。 一( 碧 )千里 绿色 翠色( 欲 )流 将要 写绿的范围的词是: 一碧千里 ;写绿的程度的词 是: 翠色欲流 。我还能照着写两个表示绿的意思的 青翠欲流 。 四字词: 翠色欲滴、 、
品
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 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 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 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 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 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又是如何描述 小丘的线条呢?
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颜色非常苍翠郁郁葱葱像水一样 要流出来一般. (也称“翠色欲滴”) 欲:像要; 几乎;好像
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 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 白色的大花 小丘 无边的绿毯 你觉得这一句话好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在哪里? 传神地描绘了羊的动态美。 仿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给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 都像(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 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图文讲解板书设计)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 (图文讲解板书设计 )课文知识点一、生字词1.易错字音蒙(měng )古包好(hào )客同行(xíng)似(sì)乎2.近义词渲染 -衬托热闹 -喧闹明朗 -晴朗奇丽 -瑰丽疾驰 -奔驰回味 -体味境界 -境地拘束 -拘谨3.反义词迂回 -径直拘束 -自然洒脱 -拘谨舒服 -难受羞涩 -大方4.理解词语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盘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 ,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 ,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课文分析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 ,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开展的顺序 ,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 ,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 ,直到夕阳西下 ,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 ,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品味语句①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 "一〞是 "全〞和 "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 ,目之所及 ,哪里都是绿的 ,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 ,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 ,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 ,颜色青翠 ,似在流动 ,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 ,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 ,小丘线条的柔美 ,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 ,作者自然会惊叹 ,并产生舒服之感 ,因此 ,既愿久立欣赏 ,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 ,细细地回忆 ,品味 .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 ,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无限乐趣 ,因此连静立的牛马 ,都似乎被陶醉了 ,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突然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 ,策马疾驰 ,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 ,奔驰的骏马 ,飘舞的衣襟衣带 ,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四、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①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 ,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 ,包头 .②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 ,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 ,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 ,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 ,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 .③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 ,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 ,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 .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 ,呼伦贝尔大草原 ,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 .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 ,天空纯洁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 ,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 ,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 .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比拟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等 .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 .④内蒙古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土 ,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 ,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 .⑤蒙古包一般为圆形 ,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 ,上盖毛毡 ,用绳索勒住 ,顶(中|央 )有圆形天窗 ,容易拆装 ,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⑥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 ,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⑦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 ,盛在盘子里做点心 ,并不是豆腐 .⑧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 ,煮熟了吃 .吃的时候用刀割 ,用手抓 ,叫 "手抓羊肉〞 .2.读下面的句子 ,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体会 ,在抄下来 .(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美得没有明显的界线 . "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色浓厚 ,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 ,与天相接 ,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天边 .体会到草原的景色非常美丽 .(2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这句话是动态描写 ,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 ,策马疾驰 ,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彩虹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联系课文 ,说说对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意思是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 ,怎么忍心马上分别 ,大家站在蒙古包外 ,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在夕阳下 ,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图文解读1草原总结: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老舍的散文《草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草原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对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熟悉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读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草原美景的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若干个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重点句子:若干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描绘一个你喜欢的景色。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草原的向往。
作业答案:(1)略(2)例:太阳渐渐升起,草原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远处的羊群悠闲地吃着草,时而传来牧羊人的吆喝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图文讲解 板书设计)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图文讲解板书设计)课文知识点一、生字词1.易错字音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似(sì)乎2.近义词渲染—烘托热闹—喧闹明朗—晴朗奇丽—瑰丽疾驰—飞驰回味—体味境界—境地拘束—拘谨3.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羞涩—大方4.理解词语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课文分析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品味语句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

3.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 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 的心呢?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好客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 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 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一碧千里: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翠色欲流: 欲:好像或将要,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
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 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 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课文按 事情发展 顺序叙述。
小声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
注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分 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碧 绿草原,在夕阳里倾诉着惜别之情。
请仔细读课后第三题,认真思考。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全文感情的 升华,点名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 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表达了蒙汉人 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感情。
回顾全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草
激情相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相见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 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 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 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
中国的西部在哪里?
中• 国首西先部中由西国南的五西省市部-在-- 那里?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
掌握生字
• 高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 低吟 奇丽 回味 洒脱 迂回 •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 摔跤 偏西 天涯 热乎乎 •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22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 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空气清 天空明
景
颜色美 线条柔
美
远方迎客 握住不放
人
热情款待 尽情联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谢谢!
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
草原像绿毯 羊群像白花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 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 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中国画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 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有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 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1、草原
空气清
景 天空明 美 颜色美
线条柔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想想作者从哪几方 面写了草原人热情好客?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天 涯 碧 草 话 斜 阳
Hale Waihona Puke 深情话别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蒙 汉 情 深 何 忍 别
含义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 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 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 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全文中心句)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 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羊群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
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白了色白的色大的花大花。
羊群 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