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要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要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要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二、字词解释文言文字词的内容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三、句子及句式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是高中文言文常考的句式。

四、原文及译文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
重点虚词:其
• 其隙也 代词,那 • 日与其徒上高山 。 代词,我的 • 其高下之势 。 代词,那些 • 而莫得其涯。 代词,它的
重点虚词:而
• 则施施而行。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连词,表修饰 • 而莫得其涯/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连词,表转折 •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觉而起/卧而梦 连词,表承接 • 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才
文言句式
• 居是州。 省略介词“于” • 因坐法华西亭。 省略主语 “余” • 始指异之 省略宾语“之” • 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志”后省宾语。 • 是岁,元和四年也。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皆我有也。 被动句 “我有”即“为我所有”。
词类活用
• 箕踞而邀 名词作状语 像簸箕一样。 • 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 穷回溪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 卧而梦 名词作动词,做梦
• 始指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以……为异 • 穷山之高而止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名词,顶点 • 箕踞而遨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 萦青缭白 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 四望如一 名词作状语,向四面 •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形容词作名词,远处
重点虚词:之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结构助词,的 • 始指异之 代词,代山 • 则凡数州之土壤 结构助词,的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不知日之入 助词,取独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助词,取独
通假字
• 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谪的意思。 • 趣,通“趋”,往,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
归纳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

提倡“古文”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字音。

衽(rèn)席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ó)箕踞而遨(jī)(jù)引觞(shāng)满酌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异A始指异之(以---为异,称奇)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为A余自为僇人(成为)B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A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翻译为“就”、“然后”)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翻译为“地”、“着”)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翻译为“因而”、“所以”)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特殊句式的知识点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翻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作状,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3)卧而梦(名作动,做梦)(4)始指异之(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作动,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作状,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写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古今异义(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3)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4)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走遍)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卧而梦(连词,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不知日之入(取独)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取独)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5、文言句式始指(之)异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

①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义没开始②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③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④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⑤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古义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⑧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⑨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

5与a动词连接外与天际。

b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

c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

c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

d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而a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1箕踞而邀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始得西山宴游记 基础知识整理

始得西山宴游记 基础知识整理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知识整理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5、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K12学习】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K12学习】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
归纳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

提倡“古文”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字音。

衽(rèn)席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ó)箕踞而遨(jī)(jù)引觞(shāng)满酌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异A始指异之(以---为异,称奇)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为A余自为僇人(成为)B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A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翻译为“就”、“然后”)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翻译为“地”、“着”)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翻译为“因而”、“所以”)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特殊句式的知识点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翻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
归纳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

提倡“古文”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字音。

衽(rèn)席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ó)箕踞而遨(jī)(jù)引觞(shāng)满酌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异A始指异之(以---为异,称奇)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为A余自为僇人(成为)B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A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翻译为“就”、“然后”)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翻译为“地”、“着”)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翻译为“因而”、“所以”)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特殊句式的知识点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翻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
识归纳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虚词
1.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11)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连词,表修饰)
2. 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指游西山这件事)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自余为戮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无远不到(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代词,这。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

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积聚。


6.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三)一词多义
1.穷
(1)穷回溪(动词,穷尽)
(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穷尽)
(3)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1)卧而梦(动词,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梦中)
3.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2)始指异之(副词,才)
(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为?(1)自余为戮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四、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3.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4.而不知其穷也(形容词作名词,边际)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7.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2.判断句?
(1)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3.定语后置名?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被动句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有我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