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

二、 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
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 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 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 相如列传》
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 马迁《鸿门宴》) •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 23、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 “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 “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 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译为“哪管……呢” 12、庸……乎,其庸…乎 ”难道-----吗”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 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
❖ 1、庸……乎 呢”
译为“哪里……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吾乎?
❖2、……,抑…… 译为“……,还 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伶官传序》
文言文固定句式
2
❖3、有所 译为“有……的(人、 物、事)”
❖例:荆轲有所待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 物、事)”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 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文言文固定句式
3
❖5、如何、奈何、若何
“怎么,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 虞姬虞姬奈若何?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
❖例:无乃不可乎
❖16、……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 是……啊”“大概说的就是…… 吧”
❖例:其李将军之谓也
文言文固定句式
9
❖17、孰与 与……孰 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谁)……”; 孰若 译 为“哪里比得上”
❖ 例:君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 18、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
文言文固定句式
10
❖19、 “何……为” 译为“为什 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
❖20.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 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1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 山》)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
❖ 1、庸……乎 呢”
译为“哪里……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吾乎?
❖2、……,抑…… 译为“……,还 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伶官传序》
文言文固定句式
2
❖3、有所 译为“有……的(人、 物、事)”
❖例:荆轲有所待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 物、事)”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 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文言文固定句式
3
❖5、如何、奈何、若何
“怎么,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 虞姬虞姬奈若何?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
❖例:无乃不可乎
❖16、……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 是……啊”“大概说的就是…… 吧”
❖例:其李将军之谓也
文言文固定句式
9
❖17、孰与 与……孰 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谁)……”; 孰若 译 为“哪里比得上”
❖ 例:君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 18、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
文言文固定句式
10
❖19、 “何……为” 译为“为什 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
❖20.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 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1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 山》)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课件(17张PPT)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3.“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
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
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
(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
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
“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
J.顾……哉?(难道……吗?) 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 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3)表揣度:
A.无乃……乎(耶)?(恐怕……吧?)(兼表反问) 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得无……乎(耶)?(该不是……吧?)(兼表
反问)
例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例如:其可怪也欤? D.……庶几……欤?(……或许……吧?)
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4)表示感叹:
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例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C.惟……耳!(只是……罢了!) 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欤(耶),抑……欤(耶)?(是……, 还是……?)
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 抑未死耶? C.其……,其……也?(是……呢,还是…… 呢?)
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6)其他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课件(17张PPT)
B.何……为?(……干什么呢?) 例如:何辞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3.“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
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
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
(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
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
“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
J.顾……哉?(难道……吗?) 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 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3)表揣度:
A.无乃……乎(耶)?(恐怕……吧?)(兼表反问) 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得无……乎(耶)?(该不是……吧?)(兼表
反问)
例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例如:其可怪也欤? D.……庶几……欤?(……或许……吧?)
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4)表示感叹:
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例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C.惟……耳!(只是……罢了!) 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欤(耶),抑……欤(耶)?(是……, 还是……?)
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 抑未死耶? C.其……,其……也?(是……呢,还是…… 呢?)
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6)其他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课件(17张PPT)
B.何……为?(……干什么呢?) 例如:何辞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固定句式
潘怡
•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 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 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 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 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 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 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
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 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 样)”。
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 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 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2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认为……”、“把……当作”、“凭借(依 靠)……作为”等。 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 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 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 8.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 怎么样”。
例: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列子o汤问》)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 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 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 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墨子o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潘怡
•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 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 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 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 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 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 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
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 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 样)”。
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 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 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2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认为……”、“把……当作”、“凭借(依 靠)……作为”等。 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 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 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 8.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 怎么样”。
例: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列子o汤问》)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 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 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 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墨子o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文言固定句式课件

2、“与其„„孰若”。译为“与其……哪里 比得上” ①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与其坐着等死,哪比得上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 庄。
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 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 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 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换成“奚”, 意思是一样的。如: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高空再向南呢?
2、“庸„„乎”,译为“哪管„„
吗”、“难道„„吗” ①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师说》)
3、“„„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译: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 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4、其它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⑴、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如:①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⑵、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如:②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⑶、惟„„耳!(只是„„罢了!) 如:③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⑷、亦„„哉!(也真是„„啊!) 如:④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②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译:勾践回答说:“如果能听到大夫您的这 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11、„„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①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文言文固定结构》课件

02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
“之”字结构
01
“之”字作为代词,指代人、事 、物,如“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 ”(《左传·昭公十六年》)。
02
“之”字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如“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
“于”字结构
“于”字表示比较关系,相当于现代 汉语中的“比”,如“夫差之欺子也 ,亦犹夫人之欺天也”(《左传·哀 公十三年》)。
常见类型与示例
并列结构
如“山川相缪”、“奚 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等
,表示并列关系。
偏正结构
如“以至昼夜忘寝食” 、“唯余马首是瞻”等 ,表示修饰或偏正关系
。
动宾结构
如“止子路宿”、“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等, 表示动作与宾语的关系
。
主谓结构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负赵”、“天下苦秦久 矣”等,表示主语与谓
练习题二
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解析
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需要注意句子的语 序、词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 准确流畅。
学习心得与总结
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文言文固定结构》ppt课 件,我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 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总结
学习文言文固定结构需要不断积累和 实践,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多阅读、多 练习、多总结,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 水平。
意译法
总结词
根据固定结构在文中的意义,用现代汉语进行结构的含义时,可以采用意译法。意译法注重整体意义的传达,不拘泥于 字词的对应关系,而是根据固定结构在文中的实际意义,用现代汉语进行整体表达。这种方法可以更 好地处理一些抽象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①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 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 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 吗?(兼表反问)”等
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
5.亦……哉 (可译为 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 ,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 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 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 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 此”。)
•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 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 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九、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得以:(可译为“能够”。)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 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 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 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 吗?(兼表反问)”等
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
5.亦……哉 (可译为 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 ,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 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 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 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 此”。)
•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 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 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九、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得以:(可译为“能够”。)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 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文言固定句式》PPT课件

• 则较死为苦也,将若之何?(林觉
民《与妻书》)
• 3.“何……为”“何(奚)
2
表
以……为”,译为“要(拿、 用……做(干)什么呢”或
疑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
问
呢”。
语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气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
遥游》)
• 4.“何以……耶”,译为“怎么
6
表 判
“只是……罢了”。 • 此唯师心自用耳。(《问说》) • 顾未有路耳。(司马迁《信陵
断
君窃符救赵》)
语 气
•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见 梁襄王》)
• “与使……,无宁……”“与
7
表
其……宁”“与其……孰若”, 表选择,译为“与其……,不
选
如……”
择
•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
语 气
死。(林觉民《与妻书》)
问
人墓碑记》)
语
气
• 5.“况……欤”,译为“何
3
表 反
况……呢”。
•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张溥 《五人墓碑记》)
问
语
气
• 6.“无乃……与”,译为“难道
3
表 反
不是……吗”。
•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 颛臾》)
问
语
气
• 7.“何……之有”,译为“有什
3
表 反
么……呢”。
•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语 气
• 其李将军之谓也。(司马迁 《史记•李广列传》)
• 7.“不亦……乎”,译为“不
1
表 陈
是……吗”。
民《与妻书》)
• 3.“何……为”“何(奚)
2
表
以……为”,译为“要(拿、 用……做(干)什么呢”或
疑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
问
呢”。
语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气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
遥游》)
• 4.“何以……耶”,译为“怎么
6
表 判
“只是……罢了”。 • 此唯师心自用耳。(《问说》) • 顾未有路耳。(司马迁《信陵
断
君窃符救赵》)
语 气
•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见 梁襄王》)
• “与使……,无宁……”“与
7
表
其……宁”“与其……孰若”, 表选择,译为“与其……,不
选
如……”
择
•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
语 气
死。(林觉民《与妻书》)
问
人墓碑记》)
语
气
• 5.“况……欤”,译为“何
3
表 反
况……呢”。
•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张溥 《五人墓碑记》)
问
语
气
• 6.“无乃……与”,译为“难道
3
表 反
不是……吗”。
•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 颛臾》)
问
语
气
• 7.“何……之有”,译为“有什
3
表 反
么……呢”。
•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语 气
• 其李将军之谓也。(司马迁 《史记•李广列传》)
• 7.“不亦……乎”,译为“不
1
表 陈
是……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①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木兰诗》)
▪ 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
▪ 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 ②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
▪
(白么?
15
3. 如……何、奈……何、若……何 ▪ 译 为 “ 把 …… 怎 么 办
呢”“对……怎么样呢”, ▪ 如何、奈何、若何 ▪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
4.为‥‥‥所 为所 表被动 译为“被” 。 例:意为秦所灭。 恐为操所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
▪ 5.……之谓也 ▪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
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 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 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
9
▪ ①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 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16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
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例: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17
第三种:表反问语气
无乃......乎(恐怕、只怕...... ) 不亦......乎(不是......吗) 得无......乎(难道......吗) 孰与、孰若(跟......相......) 何......为(为什么......呢
②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20
▪ 2.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
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 可用“与(欤)”、“邪”、“耶” 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 会……吧”、“莫非是……吧”、 “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 毋……乎”、“得非……乎”等。
▪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 而拯之。(《冯婉贞》)
▪ 译: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 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1
▪ ① 日食饮得无衰乎?
▪
(《触龙说赵太后》)
▪ 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 ②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蒲松龄《促织》)
▪ 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 指示我捕捉蟋蟀的 地方吧?
22
3. ……孰与(若)……
▪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 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 相比,谁(哪一样)……”。 表示 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 “哪比得上”;
奈何(怎么办) 何如(怎么样) 如......何(把......怎么样) 得无......耶(大概......吧、恐 怕......吧)等。
11
▪ 1.何如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 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 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 还有“何若”、“奚如”、“胡 如”、“奚若”等。
18
▪ 1.无乃……乎
▪ 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 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句 末“乎”可用“与(欤)”、 “耶”等语气词替换。可译为 “恐怕(只怕)……吧”、“莫 不是……吧”。同义结构还有 “非乃……乎”、“不乃……乎” 等。
19
①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 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
6
▪ ①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 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 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 ②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
▪ 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 幸的。
7
3.见‥‥‥于 表被动 译为“被‥‥‥” 。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文言固定格式
1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 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 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 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 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 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2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
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 无所(没有......的) 比及(等到......的时候) 为......所等
12
①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司马迁《鸿门宴》)
▪ 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② 王以为何如其父?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 么样?
13
▪ 2.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
“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为“……的是什么(人、事、 物)”。
▪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 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 这样的人。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 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 “……叫作……”、“……称作……”。
▪ ②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 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10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
3
▪ 1.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
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 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 “有用来……的(人、事、 物)”、“没有……的(人、事、 物)”。
4
▪ ①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 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
会)。
②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 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 千里的(办法);不步汇聚细流,就没有 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5
▪ 2.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
“有”、“无”是动词, “所……”是“所”字短语作“有” 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
▪ “有……的(人、事、物)” ▪ “没有……的(人、事、物)”
▪ 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 “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 其……不如……”。
23
▪ ①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 ②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
▪
(柳宗元《童区寄传》)
▪ 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 一个人得童仆?
24
▪ 4. 与其……孰若…… ▪ 译为“与其……,哪如……”
▪ ①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木兰诗》)
▪ 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
▪ 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 ②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
▪
(白么?
15
3. 如……何、奈……何、若……何 ▪ 译 为 “ 把 …… 怎 么 办
呢”“对……怎么样呢”, ▪ 如何、奈何、若何 ▪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
4.为‥‥‥所 为所 表被动 译为“被” 。 例:意为秦所灭。 恐为操所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
▪ 5.……之谓也 ▪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
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 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 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
9
▪ ①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 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16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
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例: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17
第三种:表反问语气
无乃......乎(恐怕、只怕...... ) 不亦......乎(不是......吗) 得无......乎(难道......吗) 孰与、孰若(跟......相......) 何......为(为什么......呢
②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20
▪ 2.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
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 可用“与(欤)”、“邪”、“耶” 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 会……吧”、“莫非是……吧”、 “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 毋……乎”、“得非……乎”等。
▪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 而拯之。(《冯婉贞》)
▪ 译: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 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1
▪ ① 日食饮得无衰乎?
▪
(《触龙说赵太后》)
▪ 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 ②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蒲松龄《促织》)
▪ 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 指示我捕捉蟋蟀的 地方吧?
22
3. ……孰与(若)……
▪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 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 相比,谁(哪一样)……”。 表示 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 “哪比得上”;
奈何(怎么办) 何如(怎么样) 如......何(把......怎么样) 得无......耶(大概......吧、恐 怕......吧)等。
11
▪ 1.何如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 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 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 还有“何若”、“奚如”、“胡 如”、“奚若”等。
18
▪ 1.无乃……乎
▪ 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 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句 末“乎”可用“与(欤)”、 “耶”等语气词替换。可译为 “恐怕(只怕)……吧”、“莫 不是……吧”。同义结构还有 “非乃……乎”、“不乃……乎” 等。
19
①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 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
6
▪ ①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 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 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 ②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
▪ 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 幸的。
7
3.见‥‥‥于 表被动 译为“被‥‥‥” 。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文言固定格式
1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 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 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 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 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 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2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
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 无所(没有......的) 比及(等到......的时候) 为......所等
12
①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司马迁《鸿门宴》)
▪ 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② 王以为何如其父?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 么样?
13
▪ 2.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
“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为“……的是什么(人、事、 物)”。
▪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 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 这样的人。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 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 “……叫作……”、“……称作……”。
▪ ②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 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10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
3
▪ 1.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
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 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 “有用来……的(人、事、 物)”、“没有……的(人、事、 物)”。
4
▪ ①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 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
会)。
②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 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 千里的(办法);不步汇聚细流,就没有 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5
▪ 2.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
“有”、“无”是动词, “所……”是“所”字短语作“有” 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
▪ “有……的(人、事、物)” ▪ “没有……的(人、事、物)”
▪ 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 “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 其……不如……”。
23
▪ ①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 ②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
▪
(柳宗元《童区寄传》)
▪ 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 一个人得童仆?
24
▪ 4. 与其……孰若…… ▪ 译为“与其……,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