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山居闲话导学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走进意大利翡冷翠,欣赏一篇优美的山水画作《翡冷翠山居闲话》。
通过欣赏画作,让学生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感受意大利山水的美丽与宁静。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画作背景;2. 欣赏画作,感受意大利山居的美丽与宁静;3.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作者及画作背景介绍2.1 作者介绍本节课将介绍意大利著名画家、建筑师、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莱昂纳多·达·芬奇。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全才”。
2.2 画作背景介绍《翡冷翠山居闲话》是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一幅代表作,描绘了意大利翡冷翠地区优美的山水风光。
画作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章:画作欣赏与分析3.1 画作欣赏让学生观赏《翡冷翠山居闲话》,感受画作的优美线条、色彩搭配和意境。
3.2 画作分析分析画作中的构图、人物、景物、氛围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画作。
第四章:互动讨论4.1 讨论话题1. 你会如何描述这幅画作的美丽?2. 画作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3. 画作中的山水、建筑、人物等元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2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要求1. 绘制一幅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画作;2. 写一篇关于《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观后感。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在画作创作和观后感写作方面的表现,鼓励创意和个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本节课将拓展学生对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了解,包括他的其他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的晚餐》等,以及他在科学、工程和数学领域的贡献。
6.2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关于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平和成就。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领会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朱自清的了解相对较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情感表达。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3 合作探讨:小组讨论: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4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5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6 课堂小结: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大自然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高考语文 第13课《翡冷翠山居闲话》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第13课《翡冷翠山居闲话》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徐志摩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请从文章中勾画出类似的富有诗意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营造优美的抒情意境所起到的作用。
【提示】第1节:“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这段描写营造了一种明净清朗的意境,“不生烟”“不起霭”,用否定语式强调明净的“空气”是“美秀风景”的必要背景,表达了赏景者对纯明净洁美好境界的由衷赞美之情。
第4节:“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这段文字中,林中的莺燕吟唱春光,漫长的山径开拓胸襟,澄蓝的天空静定心地,澄澈的泉水洗滤心灵;激荡活力,一切都那么明洁和美好,充满生机,诸种自然物象共同营构出一个桃花源般的人间仙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拥抱自然、融合自然的淳美感情。
第5节:“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这里,风籁、云彩、起伏的山、香气洋溢的花草等,是一切美好情思的孕育之腹,人的身心投入其中,则物我交融无间,其境是何等的幽美?作者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一种“自然崇拜”的感情:人的一切伟大的思想、清明的情愫、优美的灵感都源于自然,或者说,都得拜自然万物之赐。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及风格1.3 教学活动提问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兴趣教师分享个人对《翡冷翠山居闲话》的阅读体会学生自由讨论并对作品产生兴趣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学特点2.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学风格、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翡冷翠山居闲话》进行深入阅读学生分享对作品的见解和感受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角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主要角色及性格特点3.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情感变化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角色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析第四章:情节梳理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情节的梳理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情节安排及发展4.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情节安排及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及转折点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学生分享对情节的梳理和理解第五章: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讨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5.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深层含义5.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探讨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象征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6.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象征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及寓意6.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文学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手法分析第七章:作品与环境的关系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的关联7.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命运的相互关系7.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分享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第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现实意义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8.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现实意义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及人物命运8.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分析第九章:创意写作练习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手法和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文学创作热情9.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短文9.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和创作能力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创作成果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10.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程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背景及作者,建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认知。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题解读1.1 课题背景《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意大利作家、诗人但丁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共生。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习《翡冷翠山居闲话》全文,了解作者山居生活的情景,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2 写作手法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景物、表现情感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以大自然为题材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大自然的文学作品,如《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日历》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课堂实践6.1 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翡冷翠山居闲话》所描绘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文中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作者山居生活,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闲情逸话,形散情坚——《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案例

闲情逸话,形散情坚——《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案例发布时间:2022-01-07T09:19:20.2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7期作者:丁红兵[导读] 本文是一篇田园牧歌情调的“诗化”小品散文,抒发的感情“坚决”“纯粹”,有很多语句学生不一定理解,而我又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让学生提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丁红兵江苏省南京民办实验学校江苏南京210012【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田园牧歌情调的“诗化”小品散文,抒发的感情“坚决”“纯粹”,有很多语句学生不一定理解,而我又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让学生提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我的预习要求做到“三看”:一看,浏览文章、疏通大意;二看,圈点勾画、理清结构;三看,结合问题,深度思索。
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不少于三个问题,我对学生的问题归类整理,并做成课件,这样,我才能保证以下设想的实施:首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欣赏徐志摩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中,以精练优美的语言导入新课。
其次,紧扣题目中的“闲话”二字,以第一段为例品析“话”了什么(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什么事),又“闲”在哪里(哪些语句体现闲情逸致)。
接着,仿照第一段的例析让学生找“话“题,理结构,此处,要求学生对每一段归纳概括,并交流总结。
然后,悟”闲“意,赏美文。
把已整理成课件的学生问题依段落次序共同探讨交流,考虑到学生提难懂的句子多一点,可适当补充一些优美的句子来共同欣赏,真可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再次,要体现徐志摩的“爱、自由、美”三大理想,在赏析美文过程中始终以“美读”为线,贯穿课堂。
多样的朗读,是赏“美”的保证,如范读、学生模拟读、配乐朗读、齐读、教师配乐朗读等。
同时在赏析过程中要结合难句和佳句品出抒情散文抒情的纯粹和坚决的特点。
最后,扣住“闲话”,指出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是建立在“冥想”的基础上,有“跑野马”的特点,其实行文暗藏章法,原来“闲话”不闲,谈风论景中,“微言”也有“大义”。
翡冷翠山居闲话学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学案学案文化:爱,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一、知识链接1、解题:《翡冷翠山居闲话》,“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遐想。
“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呆过一段时间。
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1897年1月15日生。
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夜》及散文、翻译等多种。
3、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25年7月,“五卅”空前的血案,社会沉重的黑暗,高涨的革命运动,使徐志摩非常沉闷、惊恐从他自身而言,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与之热恋,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使得徐志摩十分痛苦和矛盾所以,1925年他出游欧洲,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住了一段时间,将他的伤悲、感触托付于纸,结集为《翡冷翠的一夜》,其中《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二、预习检测字音、字形xuàn()染清chè()xiāo()闹jī()绊怪pǐ()温驯()摩挲()雾霭()摇曳()苔藓()诡()异二、自主学习(研读课文思考问题)1、纵观全文,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有哪些?明确:2、作者向我们“闲话”“山居”的妙处,他最看重哪一点?明确:三、合作探究:1.“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沈从文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所展现的自然美景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领会课文所展现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生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风景,分享对生活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以自然美景为题材的短文。
8. 板书设计《翡冷翠山居闲话》作者:沈从文主题:自然美景、美好生活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提高自我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翡冷翠山居闲话》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2、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真实”的、“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设计: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讨论式教学
3、课时计划: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补充你了解的徐志摩)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1897年1月15日生。
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夜》及散文、翻译等多种。
2、解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遐想。
“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呆过一段时间。
3、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25年7月,“五卅”空前的血案,社会沉重的黑暗,高涨的革命运动,使徐志摩非常沉闷、惊恐从他自身而言,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与之热恋,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使得徐志摩十分痛苦和矛盾所以,1925年他出游欧洲,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住了一段时间,将他的伤悲、感触托付于纸,结集为《翡冷翠的一夜》,其中《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取缔()奔赴()澄净()模样()开拓()静僻()2、纵观全文,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有哪些?
3、作者向我们展示“闲话”“山居”的妙处时,他最看重哪一点?
4、在文章中哪些部分体现?
探究案
一、通读文章,深入思考
1、请同学们从2-4段找出作者作客山中感受到了哪些妙处?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
2、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请同学讨论讨论,作者一共感受到了哪几方面的自由,这几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一向浪漫多情、很有女人缘的徐志摩怎么一反常态地朝女人“开刀”,称女人为“美丽的花蛇”?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家、朋友的家、执事的地方说成是“大牢里的狱室”?
3.“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作者为什么要说得这样严重?表达什么情感?
4.“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怎么理解这个比喻句?
5.本段文字的用词是不是显得太过偏激?比如:“严格地取缔”“只许”“无非”“严格地为己”“极端的自私”等等。
请同学们朗读第五段,思考下列问题:
6、在翡冷翠的山中漫游,作者除了要求我们不带玩伴,甚至还要求我们“不必带书”,作者为何有此要求?
7、为什么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8、在第五段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
练习案
1、同学们,自然的力量让志摩感动,志摩对自然的爱让我们感动。
自然万物皆有情,其实古往今来不是徐志摩一个,为自然动情的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能想出一些来吗?
2、的确无数的文人为自然而倾倒,那么他们仅仅是爱自然那美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