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选)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总结课)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总结课)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做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洋务运动的表格,学生同为之间交换学案,相互检查有无错误。

中考专题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

中考专题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现代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考点梳理】一、中国近代化开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年——1949年〕〔1〕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生产,翻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开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开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中考历史专题梳理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df)

中考历史专题梳理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df)

专题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导图❆专题梳理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趁热打铁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公车上书记》书影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问题一:请分别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共同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问题二: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答:曲折、艰难;都向西方学习;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等(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请你全面的评价第三个历史事件。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问题四: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起步、探索救国之路等。

专题复习_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复习_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近代化: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 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 已经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 )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颁布《 》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 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年废除了 科举制度。
1、请完成下表:
经济 政治 思想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变 法
辛 亥 革 命
新 文 化 运 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促进近代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思想文 化、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 发展 3、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等运动的推动与促进
试题精选
类型一:考查近代化某一重大事件(04河南考题)
类 别 项 目 名 称 京师同文馆 安庆内军械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创办时间 1862年 1861年 1878年 1890年 创办人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 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知识概括
⑸、社会生活:在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大 背景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 了变化。铁路、火车、轮船、电话、照 相、报纸等的传入,剪辫、易服、禁止 缠足、改称呼、变礼仪等,中国人的生 活方式也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转变。

中国近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重要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重要资料)

3、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 出于一位甘为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其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5、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A.商鞅变法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光绪维新 6、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 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15、“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清政府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 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 18、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顽固派的强大 B.光绪帝被囚禁 C.袁世凯的告密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9、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20、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 列哪项法令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 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 陆、海军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次变法运动的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仅缺乏经济 基础和民众基础的骤变根本不可能,而且无实权的皇帝和无权力的维新士子结 合形成的变法集团的软弱,有实权的太后和有权力的守旧官僚结合形成的反变 法集团的强大。 材料二 过去的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属于改良运 动。其实,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 动。 材料三 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到了80 年代,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步骤,实施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不能不说是汲取了前人的历 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奋 发图强,中国是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哪次变法运动?结合材料说出这次变法运动为什么 “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2)比较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说明它们“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 不同的两种运动”。 (3)“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20世纪 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一、时空坐标二、专题知识1、四次近代化探索三、演练1.(2020·黔东南)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

右边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

但有些道理。

其中“李鸿章说。

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了(B)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2020.福建)如图所示企业的创办(A)A.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B.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C.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D.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分3.(2020.自贡)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A)A.缺乏人才B.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C.资金匮乏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4.(2020.云南)《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B)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5.(2020-眉山)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

在中外交涉中。

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

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由此可见,列强侵略(A)A.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B.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C.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D.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6.(2020.河北)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D)A.游历西洋B.兴办洋务C.学习科技D.救国图强7.(2020.荆门)《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八专题: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八专题:中国近代化探索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
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央:奕 ;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政治: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伟大的资产阶级 两千过年的封建帝制, 史实 革命,孙中山是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民主主义革 (评价) 经济: 命的伟大先行者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思想科学化——新文化运动
1、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2)学会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含义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 人类历史是通过 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 不断的革命斗争 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推动社会演进的 经济、思想等。 历史
人类历史是一个 人类历史是 整体,是从分散 人类文明发 发展到整体发展 展的历史 演进的历史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世 促进了中 界资产阶级革 国传统文 命的组成部分, 明向现代 中国已与世界 文明的转 紧密的相连。 变:政治 文明、物 质文明、 精神文明
探究三、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比较 事件 名称
时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戊戌变法
1895~1898
辛亥革命
1894~1911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革 命活动)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1915~1919 激进的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陈独秀、胡适、 鲁迅 民主、科学
政治 派别 代表 人物 口号 主要 内容
探究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1)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行不通; (3)民族独立,思想解放是国家富强和实现近代化前提。
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