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鉴定

合集下载

水稻病害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

水稻病害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

水稻病害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水稻病害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病原菌是引起水稻病害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研究水稻病原菌的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对于预防和控制水稻病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水稻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水稻病害病原菌主要包括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等。

为了准确鉴定病原菌种类和数量,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

其中,PCR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提取水稻植株中的DNA或RNA,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特定的引物和适当的PCR条件来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这些基因片段可以用于病原菌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除了PCR技术,还可以使用其他分子鉴定技术,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PCR-DGGE和PCR-RFLP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定病原菌的存在和数量。

另外,PCR-DGGE技术通过电泳分离PCR产物,根据不同的电泳图谱来鉴定病原菌的种类。

PCR-RFLP技术则是将PCR产物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进行鉴定。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病原菌的鉴定和检测提供了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另外,新近的基因组学研究使得水稻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得到了全新的突破。

通过对病原菌基因组的测序和比对,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病原菌的物种和种群结构。

基因组学研究还可以揭示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抗药性的形成机制,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水稻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采集大量的病害样本和对应的分子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预测病原菌的存在和致病性。

这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病原菌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

总体而言,水稻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检测技术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病原菌种类、数量和致病机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病原菌的鉴定和检测技术将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帮助农民预防和控制水稻病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割叶病、褐条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赤尾病、红娘病等。

1. 细菌性割叶病:
症状:叶片先是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成黄白色圆斑,斑内有中空的黄白色脓袋,逐渐蔓延整片叶,在割掉脓袋的地方可见黄白色栅栏状切缘。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采取轮作栽培、适时深翻、清除杂草等措施。

2. 褐条病:
症状:叶片出现长条状、畸形性黄褐色病斑,从叶尖、叶缘沿叶脉向下蔓延,病斑中心逐渐变为离碟状焦褐色,叶片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避免氮过多,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疏苗,避免密植。

5. 赤尾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红色或红棕色斑点,病斑融合后叶片变为红色,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适时疏苗,增加通风透光。

综合防治方法: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适应本地生态环境、对病害具有较高抗性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发病率。

2.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以免诱发病害的发生。

3. 清理病残体: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和传播。

4. 适时疏苗:保持适宜的苗密度,避免过密造成通风不良,增加病害的发生。

5.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干燥,增加通风透光,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的情况。

6. 轮作栽培:合理采用轮作栽培,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扩散。

7. 化学防治:严重感染病害时,可选择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遵守安全使用规定。

江苏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检测

江苏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检测

江苏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检测于俊杰;刘永锋;尹小乐;张荣胜;陈志谊【摘要】由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ea pv.oryzea)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危害非常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1-2],而种植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无污染的措施.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携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具有明显的专化性,田间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变化通常与栽培水稻品种的变化有关,多年大面积种植携有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可促使病原菌在选择压力下出现新的优势致病型,致使原有水稻品种抗性丧失;另一方面水稻品种的频繁调运亦使病菌变异加速[3],因此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监测结果对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病害流行预警以及遗传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06年杨万风等[3]利用一套标准通用的抗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水稻近等基因系作为鉴别寄主,将中国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划分为9个致病型(R1 -R9).【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7)005【总页数】3页(P1151-1153)【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PCR鉴定【作者】于俊杰;刘永锋;尹小乐;张荣胜;陈志谊【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1.4+7由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ea pv.oryzea)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危害非常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1-2],而种植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无污染的措施。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携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具有明显的专化性,田间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变化通常与栽培水稻品种的变化有关,多年大面积种植携有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可促使病原菌在选择压力下出现新的优势致病型,致使原有水稻品种抗性丧失;另一方面水稻品种的频繁调运亦使病菌变异加速[3],因此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监测结果对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病害流行预警以及遗传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生菌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试验

中生菌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试验

中生菌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试验谢德龄 蒋细良 倪楚芳 朱昌雄(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北京 100081)肖一龙(湖南省攸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攸县 412300)B I OLOGI CAL CONTROL OF R I CE BACTER I AL L EAF STREAK,XAN THOM ONAS OR YZA E PV.OR YZ ICOLA,W ITH ZHONGSHENG MYC IN X IE D e2ling J I AN G X i2liang N I Chu2fang ZHU Chang2x i ong(In stitu te of B i o logical Con tro l,CAA S,B eijing100081)X I AO Y i2long(Fo recast Stati on of C rop Pest of Youx ian,H unan412300)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 an tho m onas ory z ae pv.ory z icola)是水稻上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检疫性病害,不仅影响水稻生产,而且严重威胁着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种子繁殖。

能够防治这种病害的有效药剂很少。

中生菌素是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的一种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的农用抗生素,它对水稻白叶枯病(X an tho m onas ory z ae pv.ory z ae)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同属的两种致病变种,亲缘关系很近。

因此我们用中生菌素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试验和示范,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试验材料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由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提供,水稻白叶枯病菌为河南农科院植保所提供;98%中生菌素纯品和0.3%制剂(中国农科院生防所提供),91.7%强氯精可湿性粉剂(南宁实验化工厂生产),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温州化工厂生产);葡萄糖蛋白胨水(GPW)培养基。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分子标记筛选及检测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分子标记筛选及检测
from 5x 10 to 5 x 10 cfu ·m L 一.In addition,both pathogens could be detected from rice seed suspension with all polymorphic m arkers.As well as developing five new m ar kers, the result is also particularly prospected to play an im portant role to serve in rice quarantine because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agnosis has been
tion system ,either the QIAxcel system or the LabChip GX system.As a result,five molecular markers were i— dentified to remarkably differentiate between Xoo and Xoc,which included two dominant ma rkers(Xoo—Hpal and Xoc—ORF2) and three codominant markers(M 568,M897 and M1575).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ranged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 icrobiology,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handong A 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Abstract: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and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Xoc)that cause rice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方法(试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方法(试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方法(试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方法(试行)为规范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

本方法适用于我省各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监测。

1 监测准备收集当地水稻等植物的种植情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制定简便易行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如:从疫情发生区调入水稻的种子及产品的地区,水稻植物种子繁育基地等高风险区域。

主要监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情况。

3 监测作物重点监测水稻植物。

4 监测工具剪刀、取样袋、手套、鞋套、小镊子、荧光记录笔、标签纸、记录表、消毒液等。

5 监测时期在水稻四叶期、拔节期、孕穗至抽穗阶段、齐穗后至叶片枯黄前,对水稻秧田和本田进行田间症状目测踏查。

发现感染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典型症状和疑似症状的植株叶片,则取样送实验室检验鉴定。

6 监测方法6.1未发生区6.1.1 访问调查向水稻种植户、农技人员等相关人员询问有关水稻植株矮缩和非正常枯萎的情况,初步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危害情况。

对询问过程发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疑性地区,进行深入重点调查。

6.1.2踏查在水稻作物生长期进行2-3次踏查,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踏查发现可疑病害症状立即进行标记,踏查结果记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调查记录表(见附表1)。

6.2 发生区6.2.1 发生区范围监测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方法(具体方法见6.1.1和6.1.2),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

6.2.2 发生区发生动态监测采取定点调查法。

每县选3-5个调查点,在水稻四叶期、拔节期、孕穗至抽穗阶段、齐穗后至叶片枯黄前进行调查。

填写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调查表(见附表1)。

7 疫情诊断7.1现场诊断整个水稻生育期的叶片均可受害。

病菌侵入后,开始显症为细小水渍状短条点斑,渐形成叶脉间透明条斑,后由于受叶脉限制,形成宽约0.25 mm,长约1 mm-5 mm的条斑,随后,单个病斑可扩大到宽1 mm、长10mm以上,颜色由黄转黄褐色,对光观察呈油渍状半透明。

浙江1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的分离鉴定

浙江1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的分离鉴定

浙江1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的分离鉴定路梅;凌丹燕;张发成;辛德东【摘要】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气候的变暖,某些水稻品种有逐年发生加重的趋势,对产量影响较大。

2013年浙江省金华市部分水稻种植区域发生细条病,发病严重的田块减产30%以上。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水稻叶片分离获得6株细菌菌株,选择典型菌株JH01回接水稻幼苗,进行柯赫法则验证。

接种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重新分离得到此菌株,证明菌株JH01为水稻细条病的致病菌。

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JH01为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Xoc)。

%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of rice, and as the climate warming; it has a worsening tendency to occur year by year that greatly affect the production.In 2013, BLS broke out in some rice planting areas of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nd caused decline over 30%of rice yield in some field with serious disease.Adopting the method of plant tissue pathogen isolation from pathogenic leaves, 6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the typical strain JH01 was selected to inoculate the rice seedlings to validate Koch ’ s law.The dis-ease symptoms of inoculatio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ease occurred in nature , and the same strain was rei-solated from the infected rice leaves.And proved that strain JH01 was the pathogen of rice BLS.The strain JH01 was charac-terized as Xanthomonas o ryzae pv.oryzicola b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routine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tests, and 16S rDNA sequences and homology analyses.【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水稻;细条病;分离;鉴定;稻黄单胞菌【作者】路梅;凌丹燕;张发成;辛德东【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金华市植保站,浙江金华 321017;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6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简称细条病或条斑病)是水稻的重要细菌病害,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对象之一。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区别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区别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区别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症状:
1、白叶枯病:沿叶缘波纹状、叶卷曲枯白、茎切口黄白菌脓。

2、细菌性条斑病:叶脉间暗绿色水浸状半透明细条斑、串珠状黄色菌脓。

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均为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病菌主要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成为初侵染源。

病菌靠风、雨流水传播,从水稻叶片的水孔和伤口浸入稻株,在高温(一般25~30℃)、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多露、多雾、阳光充足,常刮大风的天气,或深水灌溉、串灌、漫灌等,最易发生流行,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茂、根系长势衰退,往往发病严重。

病害一般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二是抽穗期,孕穗以后爆发为害最为严重。

因此要做到做好几方面工作: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子。

3、清除病原菌。

4、培育无病壮秧。

5、大田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将该技术 者、 质检部门应用于病原体检测、 遗传病的诊断以及转基因产品的检测等 [)] 用于植 物 病 原 细 菌 的 检 测 鉴 定 国 外 仅 报 道 了 对 !"#$%&#’()* +),)-./%’0+ , 1#"+(./%# +.2 [*] [$1] [$$] [$3] , , , 等几种细菌 "#/#’)#*03 45*.&#’()*%03 +,-./0+ 67")""# 2 8#+(%-%.+# 4’%-.$.*#9 #$)/#)
’期
廖晓兰等: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荧光 !"# 快速检测鉴定
L3(
[$ % &] 近年来, , 但这些方法仍无法 !"# 技术用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检测已有许多报道 直接区分鉴别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这两种病原。并且所采用的普通
需要 !"# 后处理, 易造成污染和假阳性, 涉及溴化乙锭等对人体有害物 !"# 过程复杂, 质。实时荧光 !"# 是国际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目前已开始被国内外医学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 实时荧光 !"# 快速检测鉴定
廖晓兰& 朱水芳$" 赵文军$ 罗 宽& 漆艳香&
(&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 长沙 北京 !&%&$4) &%%%$;)

要: 成功建立了水稻白叶枯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快速检测鉴定的实时荧光 GHI 方
4:,





;F 卷
购自 !"#$%&’ 公司; (大连) 有限公司; 引物由北京赛百盛基 ()*+,-. 载体购自宝生物工程 因技术公司合成; 探针由上海申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 !"# 实时荧光 $%& ’() 模板的制备 [+4] 根据文献 [+/] 进行细菌基因组 *01 的提取。按照 2.13 抽提法提取植物总 *01 。
的实时荧光 !"# 检测。本研究室已有一些用 4.56.0 探针实时荧光 !"# 检测鉴定植原体
[$7] 的相关报道 。实时荧光 !"# 是在普通 !"# 方法的基础上, 加入了一条荧光标记的探 [$7] 针, 利用荧光信号积累, 实时监控整个 !"# 过程 。由于该方法使用了荧光探针, 从而提
可以有效 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又由于整个过程无需对 !"# 产物进行后期处理, 防止检测过程中的污染和假阳性, 同时边扩增边检测, 提高了检测速度, 因此, 实时荧光 将很快成为植物病害诊断 !"# 法目前被认为是植物病原鉴定和病害诊断的革命性方式, [$&] 的标准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 为农业和植物检疫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 荧光 !"# 快速检测鉴定方法,
[+=] , 浸泡液直接作模板或 +4555">$?9 ;< 离心 种子在 565+7 .8%%9 :5 溶液中 ;< 过夜
沉淀用灭菌双蒸水 +5 取+ :5$?9, @ 溶解, @ 悬浮液作模板进行实时荧光 !2A。 ! ! 引物与探针的设计和合成 !"* 引 物 !BACD( /E-C11.1.21C21.2CC21121C-FE)和 !BACA( /E-.122CC1C2.从 C%93’9G 水 稻 白 叶 枯 菌 和 条 斑 菌 的 含 铁 细 胞 接 受 子 基 因 ( !HI’I?J% K?LC2C2C..-FE) 的保守序列获得。预期 !2A 产物为 +/:O(。在引物对扩增片段 %"#(M#"% "%N%(I#" &%9% NLK) 区间找出白叶枯菌和条斑菌稳定性点突变区, 应用引物和探针设计软件 !"?$%" /65 设计 白叶枯菌和条斑菌特异探针 3’?("#O% (/E-21.2C22.C2.2CC2.1221C2-FE) 和 .?’#("#O% (/E[+,] (探针已申请专利 ) 。探针采用化学合成标记方法, 2.1.21C22-FE) ( D1)) , /E端标记荧光染料为 4E-2’"O#PQRSH#"%KN%?9 FE端标记淬灭荧光染料为 .%I"’$%IMQN’"O#( .1)A1) 。 PQ"M#L’$?9% !"+ 实时荧光 $%& 检测 反应体系: +5 T !2A 缓冲液 :6/ @,:/$$#S>@ )&2S: / @, +5$$#S>@ L1.!、 LU.!、 LC.!、 ! ! L2.! 各 56/ @, :5 $#S>@ 引物各 56/ @, :5 $#S>@ 探针 + @,+U>! @ U0C 酶 56+/ @,/U>! @ ! ! ! ! ! ! 模板 *01 + 加灭菌双蒸水使总体积为 :/ !"# *01 聚合酶 56/ @, @, @。 ! ! ! 样品检测: 将样品放入 13V!AVB)==55 W4 孔反应板上打开 B%XH%9N% *%I%NI?#9 +6=+, 设 置 !2A 反应条件, 第一个循环为 /5< :$?9, 后 ;5 个循环为 W;< +/B, W/< +5$?9; 4,< 进行 !2A 反应, 保存文件, 打开分析软件, 仪器自动 +$?9。点击运行, +M /4$?9 反应结束, 分析试验结果。给出! $% (第 9 个循环时的荧光信号增加值) 与循环数图象。 !", $%& 扩增产物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以白叶枯菌和条斑菌基因组 *01 为模板, 用引物对 !BACD>!BACA 进行普通 !2A, 得 到 +/:O( 的 !2A 产物。纯化后连接到 ()*+,-. 载体上, 转化至大肠杆菌 *Y/ 获得阳 "中,
!
!"!
材料和方法
材料
水稻白叶枯菌 ( 6#/(:.3./#+ .*7;#) 89 2 .*7;#) ) 、 水稻细菌性条斑菌 ( 6#/2 !"!"! 菌 种: 、 甘兰黑腐菌 ( 6#/(:.3./#+ ’#3,)+(*%+ 89 2 ’#3,)+(*%+ ) 、 柑桔溃疡 (:.3./#+ .*7;#) 89 2 .*7;%’."# ) 菌 ( 6#/(:.3./#+ #9./.,.-%+ 89 2 ’%(*% ) 、 丁香假单胞菌 ( <+)0-.3./#+ +7*%/5#) 89 2 +7*%/5#) ) 、 香 蕉细菌性枯萎菌 ( =0*>:."-)*%# +." ’#*.(.$.*# 89 2 ’#*.(.$.2 、 玉米细菌性枯萎菌 ( <#/(.)# +()@#*(%% +:;+8 2 +()@#*(%% ) 、 根癌土壤杆菌 ( 45*.&#’()*%03 (02 *# ) 、 马铃薯环腐菌 ( !"#$%&#’()* 3%’:%5#/)/+%+ +:;+8 2 +),)-./%#/+ ) 、 苜蓿细菌性萎蔫菌 3)8#’%)/+) ( !"#$%&#’()* 3%’:%5#/)/+%+ +:;+8 2 %/+%-%.+0+ ) 、 菜豆细菌性萎蔫菌 ( !0*(.&#’()*%03 8"#’’038#’%)/+ , 均由动植物检疫实验所提供; 泡桐丛枝植原体 ( !.:<=>0/. >/,?@A+’ 89 2 8"#’’038#’%)/+ ) B;-==C 并克隆测序鉴定 ( HA0B EFG 由中国林业科学院田国忠博士提供的病株提取, 8@D,=8<.+C.) ; 柑桔黄龙病原体 ( A%&)*.&#’()* #+%#(%’03 ) I.0J 登录号为 GK$*3’(() EFG 是从福建厦门采集 的柚子树 病 叶 提 取, 并克隆测序鉴定 ( 该 核 苷 酸 序 列 已 被 HA0I.0J 收 录, 登录号为 。 GK$*3’(L) 健康的种子及植株于 3113 年 ) 月采自湖南长沙县星沙镇大田; !"!"# 植物样品和种子: 自然感染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种子及病植株于 3113 年 ) 月采自湖南邵阳县大田; 白叶枯病 菌病叶由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提供干燥标本; 感染白叶枯病菌的种子由人工接 种发病后于 3113 年 $1 月采集,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 !"!"$ 仪器和试剂: ( M6 #A+A.-?@) , ( !P 公司) , !4"311 !"# 扩增仪 GIN!#NO6 ((11 扩增仪 ( G<8@. N00=,A?@ 公司) , ( IA?JC.0) , GQ!RG ’’11 型凝胶扫描仪 IA?JC.0 紫外分光光度计 ( IA?JC.0) 。 I/=S:TA 3) #O 型台式冷冻离心机 尿嘧啶 EFGB糖苷酶 ( UFH 酶) 、 B#C EFG 聚合酶、 VF4!、 !"# 缓冲液和 3W’ C=<XQ 6T"<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