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规划陶研专项课题和省市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

合集下载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1.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苏南城镇已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高位发展的区域经济使教育现代化成为可能。

近年来,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以及成本增加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仍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如何与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

1.2.新课改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整合了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新课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这为学习者学习除了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与学方式,它可以更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区别于课堂教学直接知识的第一手资料。

1.3.学校研究背景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十一五”期间选择艺术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以《在素质教育价值取向下,陶行知艺术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为核心,精心组织,大力开展课题培训,落实子课题的过程研究,确保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用陶行知先生关于艺术教育、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我们搞好艺术教育、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得到学生的认同,老师的响应,社会的认可。

“十二五”期间,学校希望继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学陶师陶工作与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相整合,拓宽办学思路,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学校实践相结合,探索苏南小城镇运用与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途径。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不要被围墙围起来,应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学生应该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用身心感受大自然。

学陶研陶为师陶继承创新求发展—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陶研陶为师陶继承创新求发展—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系。在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 , 陶行 知先生依 据教育 的率质 想和献身精神在他后来的教育观念构建中. 一直在有缘无
功能, 高度评价教育的社会地位, 提出“ 教育是立国之率” 缘地发生着某种特殊的影响和作用;2从陶先生人生旅程 、 ()
无论是 在国 内还是在 国外 , 论是在 年轻 时期 , 无 还是 在 “ 教育是国家的万年太计” 。为了切宴提高人民大众的整体 看 ,
素质, 他曾驰骋大江南北拼力推行普及教育, 呕心{血奋斗 生命的垂危时刻, f i 陶行知都与基督教的组织有着密切的联 () 余教授认为, 陶行知虽然吸琬了不少基督 不已, 致英年早逝 历史已经进入新的世纪, 中华民族复 系;3尽管如此, 但在民旗地位 日 益沉沦的历史时代, 兴的伟大事业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未竞事业。然而,00 20 年 教等外来文明的乳汁,

次有力 地证明 了陶行知先生关 于“ 教育是立国之本 ”“ 、教 学李定开教授、 吴洪成教授、 蓝露怡副教授等还从理论渊谭
育是国家万年大计 论断的正确性。代表们普遍认为: 和耐代背景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其理论的生命力之源。 中华 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决战的关键在教育; 我国教育
第2卷 8
第l 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f ^文社会科学版)
J u n l fS t we tChi a No mM o r a ou h s o n r Unie st : ma i e n oca l n e to v r iy Hu n t s a d S i l e c sEdi n i O S i
度的瑞士洛桑“ 国际竞争力” 的报告 确定无疑的数字指 首先考虑的还是保护 自身民族的世俗利益, 而非实现来 自
的某些愿望 出: 中国的国民素质由 19 年的第 2 位下降到第 2 位; “ 98 4 9 天国” 此外,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叠林样教授, 暗尔滨师 国际竞争力则由2 位下降到第 3 位。历史的责任, 4 l 现实 的状况( 特别是国民素质与国际竞争力的密切相关性)叉 范大学司少周、 , 胡魁海教授, 日本中野光教授 , 西南师范大

《规划纲要》与陶研工作的新使命(下)——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规划纲要》与陶研工作的新使命(下)——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研 究 陶先 生 的一 生 ,他没 有从 政 ,但他 认为 他就 是改 造社 会 ,不 是直 接 去做 ,而是 去做 酵母 ,陶 行知 就是 做 中国现代 化 的酵母 ,现 在我 们陶 行知 研 究 会也 要有 这 样 的定位 。不 做裁 判 员和典 范 , 任何 一个 人都 不要 说 我说 的 陶行知就 是 正宗 的陶
张管 、评 、办 分离 ,管 学校 的不 能评 学 校 ,管 学
校 的不 能办 学校 ;评学 校 的不能 办 学校 ,办 学校 的 不 能 评 学 校 。这 是 基 本 的 规 矩 ,但 是 现 在 破
了 。要依 法 办学 ,科 学 管理 ,民主监 督 ,社 会参 与 ,逐 步取 消 实际 存在 的行 政级 别和 行政 化 管理 模式 ,落实 扩 大办 学 自主权 。办学 自主 权不 只 是 校长 的 自主 权 ,实 际上 是所 有 学生 和所 有教 师 的
自己是个很重要的 问题 。 首 先我 认 为应 该做 播种 者 。我把 种 子给 你 ,
要 用生活教 育理 论来建立现 代学校 制度 。
《 要 》文 本 中 已经 讲 到 ,要 推 进 学 校 政 校 分 纲
开 ,政 是政 ,校 是 校 ;管办 分离 ,我 们 进一 步 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 去播种 ,你 去 收获 ;做 促进 者 、做酵 母 ,仔细
再 就 是要 推进 各 项教 育改 革 ,主要 是 以下几
啊 。然后 跟 教师 们 交谈 ,问这种 方式 行不 行 ,他 们说 刚 刚开 始可 以 ,过 一段 时 间就不 行 了 ,孩子 就 疲 了 ,孩 子没 有 自主性 了 ,还 能学 好 吗 ?成绩
还能上升吗 ?不可能 ! 所 以 要 围 绕 青 少 年 成 长 的 实 际需 要 组 织 教 学 ,在教 学 这个 层 面上 有很 多可 以改的 ,最 关键 的 是 要 改 变 观 念 ,改 变教 育 与 生 活 、学 校 与社

师范院校“学陶”“师陶”“研陶”活动探析

师范院校“学陶”“师陶”“研陶”活动探析
灯下笔谈
师范院校 "学 陶
"师 陶 "研 陶 " 活动探析
� � � � � � � � 郑晓生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摘 要 师范 院校 开展 "陶研 "活 动由 来已 久� 但是 一直 以 来都 是零 散� 随机 的 � 在 学陶 �师 陶�
研 陶的 内容 �形式 �途 径等方 面没 有形 成体 系 �严重 影 响了 陶研 的效 果 � 师 范院 校开 展 学陶 �师 陶� 研 陶活 动�如 何学 出自 己的 特色 �师出 学生 的品 德 �研 出教 育的 实效 � 本文 从师 范院 校 "陶 研" 实践 的 层面 展开 思考 �认为 可通 过课 堂渗 透�课 题 研究 提升 学生 的 理论 水平 �通 过创 设 情景 开展 丰富 多 彩 的活 动提 高陶 研活动 的质 量� 关 键词 师范院校�陶研�思考�
� � � 研 "内容首先要体现师范性 � . 应考虑培养目标的要求 , 天职是变化 , 自化 ,化人 ". 他指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 根据学生实际 , 选取与基础教育息息相关的教育理论 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 "先生创造 学生 ,学生也创造 先 � � � 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 ,先进的教育 生 ". 他强调教师必须懂得儿童心理 " 我们必须 会做 � � � 观念 . 第二 ,内容要有针对性 . 特别是引导学生重点学 小孩 , 才配 做小孩子的先生 " , 他主 张建立民主平等的 习陶行知先生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思想 目 师生关系 � � � . "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 , 不愿向小孩子 学 � � � 习的人 不配做 小孩的先 生 ", 他在 南京 安徽共学 办 前 ,我国农村教育十分薄弱 � , 师资质量急需改善 . 师范 ,

对陶行知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陶行知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就是两类主体的交流与沟通。陶行知生活育理论的 创立 ,与 他从理 论研究 走 向实践探 索是 分不 开 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理论研究走 向实践探索是实现理 论 创 新 的 重 要 途径 。 陶行 知 的 生 活 教 育 理 论 与实 践 ,无疑 为我们 树立起 来 的一 批 陶行知 教育 思想 实 二 、加 强对陶行 知研 究史的研究 验 基 地 一 定 会 更有 活力 ,从 而 在 深 化 我 国教 育改 加强 对 陶行知研 究史 的研 究 ,既是 陶研 内容的 革 ,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中发挥更 大 的作 用 。 扩展 ,又 是 陶研方 法 改 进 的必 然选 择 陶行 知 自留 五 、陶行知思想研究融入建设学 习型社会之中 美 回 国后 , 以其 对 中 国 教 育 改革 所作 出 的独 特 贡 献 ,赢 得 了国 内外 教育 人士 的极大 关 注和研究 。他 把 陶行 知研究融 人建设 学 习型社 会之 中 ,既是 逝世后 ,海 内外都 对他 给予 了很 高的评价 。然 而 , 陶研作 的与 时俱进 ,也为 陶行 知研究 提供 了更为 广 建 国后 的 陶研经历 了潮起 潮 落 ,对陶行 知的评 价 曾 阔的 舞 台 随着 经 济与 社会 的 发 展 ,我 国 已进 入 创 出现大褒大贬,或是 “ 苛求”,或是 “ 溢美”,这 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 。陶行知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兴 是 陶研 史上 的深刻 教训 。 因此 .加强对 陶研 史的研 办 的教 育事业 ,都 不是就 教育 办教 育 ,而 是为 了改 究 ,不仅能 够进一 步扩 展 陶研领域 ,而 且可 以尽可 造 社会 ,为了劳苦 大众 的幸福 。他 毕生提 倡 的 “ 生 能避 免研究 的偏颇 ,使 我们 的研 究更加 合理化 ,还 活即教 育 ” 、 “ 会 即学 校 ” 、 “ 民教 育 ”等理 社 全 可以更好地挖掘陶行知富有借鉴价值的教育思想来 念 ,必 将 在学 习型社会 的创 建中得 到实 实在在 的体 为我国现代化 建设 服务 。 现 。创建 学 习型社会 的过程 ,是促 进 人的全 面发 展 的过程和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逐步实现全面受教 育 的过 程 ,这 为扩 大陶行 知研究 者施 展 自己的聪 明 把 陶研 T作 同 教材更 新结 合起 来 ,是 今后 陶研 才智 ,提供 了更为广 阔的舞 台。

最新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 .doc

最新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 .doc

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项目名称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小学低年级错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项目负责人xx 负责人所在单位及所属陶行知研究会浙江省舟山市xx小学舟山市普陀区陶行知研究会填表日期20xx年6月 4日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填表说明一、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人。

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每一申请人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科研课题。

以前申报的课题尚未结题,不能再次申报。

二、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指除课题负责人之外的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与子课题负责人等,人数一般不得超过11名。

三、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或所属陶行知研究会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四、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交送一式五份,其中一份原件,四份复印件。

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六、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填写。

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32字(包括标点符号)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通讯地址:按所列的三个部分详细填写,注意街(路名)和门牌号和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

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项目类别:分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成果形式,限选报两项。

一、数据表-1-二、课题设计论证-2-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3-四、预期研究成果-4-五、推荐单位意见和评审意见-5-。

江苏省陶研会第四届“行知杯”陶研优秀论文

江苏省陶研会第四届“行知杯”陶研优秀论文
1
8
英语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尹子开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1
9
在“做”中“成长”——“生活教育”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探析
徐秋凤
吴江市横扇小学
1
10
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沈伟芳
吴江横扇镇中心幼儿园
1
11
寓教于“生活”,寓教于“做”
陈黎清
吴江芦墟第二中学
1
12
践行“小先生制”,促进学生发展
朱秋凤
吴江芦墟实验小学
1
13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陆玉凤
吴江梅堰中学
1
14
借鉴行知理念,规范网络道德
钮建明
尹来宝
吴江南麻中学
1
15
《顺学而导,把口语交际的主导权“还”给学生》
仲锦宇
吴江盛泽实验小学
1
16
“教学做合一”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运用——樱桃萝卜种植记
夏春燕
汾湖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1
17
用爱开启孩子幸福教育的殿堂——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
沈洁
吴江盛泽镇中心小学
1
18
以“陶”为眼,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
陆愍
吴江松陵高级中学
1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唐永全
吴江桃源中学
1
2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
孙丽丹
吴江莘塔小学
1
21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谈谈中职数控专业实践中如何“做”到位
马飞
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1
林椿
吴江松陵镇二中心小学
1

关于组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改专项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闽陶文[2018

关于组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改专项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闽陶文[2018
2.修 改 好 的 申报 评审 书 ,按 规 划办 要 求 打 E1J、 盖 章材 料
3.2()18年 7月 l2日前 寄 送 申报 材 料 ,寄 送 地 址 :福州 市鼓楼区梦JIJ路 号福建省陶行 知研究 会 ,邮编 :350025 联 系 人 :Jl吉J老 师 电 活 :
1.{774514327
究 2.陶行 知 教 育 思 想 实验 学 校 办学 主 张 实践研 究
三 、 基 于 生 活 力 (或核 心 素 养或 关键 能 力 ) 培 养 的 教 学做 合 一 课 堂模 式 实践 研 究 (可 以按 学 科 进 行 设 计 题 目 )
四 、学 生 生 活 力 培 养 研 究 (可 以按 年 级 、性 别 , 或 生 活 力 类 型 进 行 设 计 题 目 )
“福 建 省 行 知 实验 学 校 ”德 化 职 业 技 术学 校 进 行 福 建 省 “ 二 ”规 划2()l6年 度 专 项 课题 “践 行 生 活 教 育 思 想 促 进 教师 专 业化 成 长的 实 践研 究 ”结 题 指 l导和参 加学 校 “两陶 文化 ”研 时会
一 、 申报 对 象 未做 过或 已做过并结题了 省教育规 划办课题 的 “福建省行知实验校 ”或 、市陶研 会实验学 校 ,以及拟 申报 “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 ”。 二 、 申报 范 围 陶研专项 课题需 要以陶行知相关教育思想做 课题研 究指导思想 ,申报人可参考 《课题 申报指 南 》自行设计具体题 目。 三 、 申报 类 别 本期课题属 于 “福建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十 三 五 ”规  ̄l J2()18年 度 专 项 课 题 ” 。 四 、 申报 要 求 1.本 年 度 立 项 课题 研 究 时 问 为两 年 ,研 究 周 期从立项通 知下发之 日起 算 。 2.每个课题只能填报一个负责人 ,每个 申报 者 只 能 申报 1个 课题 ,课 题 组 成 员不 能 同 时 参 JJIJ2个 以上 规 划 办 课题 ;课 题 组 成 员 的 填 报 须 征 得 本 人 同意 ,并承担相应 的研 究任 务。填报 人数不超过 l4人 。鼓 励跨单位跨 学科组建课题组 。 承担 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未结题 者不得 申报 ;已经获得省级课题立项者 ,不得 以同一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陶研专项”课题和省市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究报告;
4.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求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
5.学习《走近陶行知·学生读本》和《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两个读本的心得体会;
6.今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将迎来建会40周年华诞。

以“我和陶行知的故事”为主题,对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陶行知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办学精神、办学理念、优良传统的理解与感悟等;
7.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对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公德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教育教学案例或心得体会。

撰写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现陶行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生活力教育”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二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研究;三是要有新颖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论文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时代性。

二、参评要求
1.论文形式:研究综述、专题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均可。

2. 篇幅在3000~5000字左右,正文小四号宋体,A4纸打印。

每篇
加封面,封面上写清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全称及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3.论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

文中注释统一用脚注,文后附参考文献,注释和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

⒋参评论文需提交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

纸质文本需打印一式两份,电子文本命名格式为“单位+姓名+论文题目”。

⒌每篇参赛论文收取评审费50元。

三、报送要求
⒈以区(镇)或局直学校为单位集中报送。

⒉各单位用Excel制作参评论文汇总目录,汇总栏目为:姓名、单位、文章标题、作者手机号。

⒊将一式两份参评论文分开整理,纸质稿的摆放顺序必须和Excel表汇总目录顺序一致。

⒋各单位于4月24日前将纸质稿和参评费用送交教师发展中心323室张怀明老师处,论文电子稿和Excel汇总目录表发至邮箱:haianzhm@.
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好此项活动,组织广大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评,凡省陶研会实验学校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每人需提交参评论文1篇,其余
江苏省陶研会第十二届“行知杯”参评论文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