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开发方案 气藏描述
第2章 气藏开发方案设计

18 废弃产量 按SY/T6098规定执行 19 废弃压力 按SY/T6098规定执行
20 递减率 气田(藏)产量开始下降时,对应前一年产量减少幅度, 用百分数表示。分为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 21 自然递减率 未考虑各项措施增产量的递减率,
DN 1 Qgwh Qgn Qgi Qgwht 100%
Rqc Q pre 100%
Q
i 1
5
rpi
42 已投产气井
完成地面建设配套设施,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并投入生产的气井。 43 气井开井 当月内连续生产24h以上的井定为开井,间歇采气井在一日内生产达 到规定时间的定为开井。 44 计划关井 由于作业占用、方案实施、调整方案、试井及用户等因素影响,上 报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关井的气井。
2.3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方法
二、开发技术政策-开发指标设计
2、气井废弃产量 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的定义,当天然气的生产 经营成本大于等于销售净收入时的产量即为废弃产量。根 据现场提供的气价、税、生产操作成本等经济参数进行计 算。天然气价格,平均单井操作成本,资源税为增值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费。
45 气井利用率 报告期开气井数与全部投产井数之比
Rgu nop n gd nshp 100%
46 天然气商品率 报告期天然气商品与天然气工业产量之比
Rcn Qvgo Q go 100%
47 天然气生产自用率 报告期内生产自用气量与天然气工业产量之比,
Rgp Qapu Q go 100%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1. 引言气田的开发方案设计是指对气田进行综合评价和技术分析,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气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工程条件等因素,提出一种可行的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2. 气田概况气田的概况是进行开发方案设计的基础,下面将对气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工程条件等进行详细描述。
2.1 地质特征气田位于地层的某一层位,地质特征包括气藏结构、构造、形成历史等方面。
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气田的地质特征,以便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
2.2 储层特征气田的储层特征是决定气田工程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储层特征包括气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参数。
通过对储层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合适的开发方式和工艺流程,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气田的开发效率。
2.3 工程条件工程条件是指气田开发所需要的各种工程资源和条件,包括设备、技术、人力、资金等方面。
在进行开发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条件的具体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和工艺流程。
3.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基于对气田的概况及相关条件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气田开发方案设计:3.1 气田开发方式根据气田的特点和潜力,我们决定采取水平井开发技术。
水平井开发技术利用水平井穿越储层,增加地下可采储量,提高气田的采收率。
3.2 开发工艺流程开发工艺流程是指对气田进行开发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根据气田的特点和开发方式,我们拟定以下开发工艺流程:1.勘探阶段:进行地质勘探,确定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
2.钻井阶段:进行水平井的钻井作业,确保井眼穿越储层,并进行完整的井筒完井。
3.井斜段完井:进行井斜段的完井作业,确保井筒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4.产量测试:进行产量测试,评估气田的产能和采收率。
5.收集系统:安装气田收集系统,将产出的天然气收集到集气站。
6.储气:将收集到的天然气储存到地下储气库或进行气体处理。
气藏开发方案提纲

气藏开发方案提纲一、背景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便捷的能源。
它在我们的经济和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拥有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对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气藏是天然气最主要的形成和储存地质体。
对气藏的开发和生产,不仅决定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对于地质工程、勘探技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气藏开发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气藏开发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建议方案,以保证气藏的开发和生产是安全高效的。
三、主要内容3.1 气藏调查针对目标气藏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质、地理位置等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明确气藏的具体特征。
3.2 气藏评估根据气藏调查的结果,进行气藏评估,确定气藏的储量、含气性、运移性等指标,为后续的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3.3 气藏开发方案设计依据气藏调查和评估的结果,结合现代气藏开发的技术、经验和成果,设计出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气藏开发方案,包括开发方法、开发步骤、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等。
3.4 勘探开发方案实施将气藏开发方案的设计落实到实际的开发施工中,并针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3.5 安全环保管理在气藏开发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确保气藏开发的可持续性。
四、工作流程1.气藏调查2.气藏评估3.气藏开发方案设计4.勘探开发方案实施5.安全环保管理五、总结气藏开发方案的制定对于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工程和勘探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方案提纲根据气藏调查和评估结果,设计出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开发方案,注重安全环保管理,为气藏开发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气田开发方案-气藏描述

测试气层 取心干层 测试干层 少量气层
3
气田中子孔隙度与自然伽马比值交会图
0.7
从交会图上可以看出,气层
自然伽马比值
0.6 0.5 0.4 0.3 0.2 0.1
测试气层 取心干层 少量气层 测试干层
与干层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且没 有交叉,说明气层与干层界限清 楚,能够较好地区分开来。 通过交会图的分析,得到了 气层、干层的测井划分标准。
**井储层四性关系图
气田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比值交会图
3、 气层下限标准
划分标准:
自然伽马比值
0.7 0.6 0.5 0.4 0.3 0.2 0.1 0
测试气层 测试干层 取心干层 少量气层
岩性: 白云岩 物性: 孔隙度≥2%
4、气层电性标准 (1)气、干层测井标准
80
70
60
50
40
30
20
声波时差(¦ s/m)
67 DEPTH 2.282.96 Ω 3 ¡M 99883 分层
RHOB
LLD
GR
RHOB LLD 88 DEPTH 2.062.92 Ω 3 ¡M 99968 分层
4800 4700 4900 4800 5000 4900 5100 5000 5200 5100 5300 5200 5400 5300
构造研究
圈闭特征研究 构造形态研究 断层研究 地震资料解释
沉积相研究
沉积模式建立 沉积相展布 剖面相划分 单井相划分 地震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 岩心观察
储集层研究
储层综合评价 地震储层预测 储层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特征 孔隙结构特征 物性特征 岩石学特征
气藏特征及储量评价
1、建立地质预测模型 2、搞好动态监测,研究气 田开发规律 3、评价气田开发效果 4、研究剩余气分布规律 5、分析气田开发潜力 6、研究气田调整技术政策 7、编制气田调整方案
气藏开发方案提纲

气藏开发方案提纲气藏开发是指利用地下天然气储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开发,将天然气从地下储层中开采出来,运输到消费者手中供应。
本文将从气藏开发的选择、钻井、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选择气藏选择气藏是气藏开发的第一步。
在进行气藏选择时,需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1. 资源量气藏的资源量是其选择的首要因素。
需要进行气储量评价,比较各气藏的储气量、成本以及采收率等,最终确定最有前途的气藏。
2. 地质条件气藏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岩性、孔隙度、透气性等因素。
在进行气藏选择时,需要比较各气藏的地质条件,选择出地质条件最优、采收率最高的气藏。
3. 市场需求气藏开发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
对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选取市场需求较大、竞争较小的气藏进行开发。
钻井钻井是气藏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钻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钻井技术钻井技术是决定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需要选择合适的钻井技术来进行钻井,提高钻井效率,减少钻井成本。
2. 钻井速度钻井速度是决定钻井周期的重要因素,需要在提高钻井速度的同时保证钻井质量。
3. 井筒纵深井筒纵深是钻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保证井筒质量的同时,需要在合理范围内控制井筒纵深,减少开采成本。
生产生产是气藏开发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生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生产技术生产技术包括生产井口处理、降压提取、脱除硫化物、液化、分离等多个环节。
需要选择优秀的生产技术,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
2. 生产水平生产水平是衡量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需要保证生产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需要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生产安全生产安全是气藏开发的基本要求之一。
需要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
运输运输是气藏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运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运输工具在进行气藏运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包括管道、运输车等。
气田开发方案—气藏工程

XX井长兴组上部实测压力及其导数曲线
实例¡ 利用试井解释储层参数、评价增产措施效果
XX飞三段酸压前实测压力及其导数曲线
10000
XX飞三段酸压后实测压力及其导数曲线
1E+5
1000
10000
100
1000 1E-3
0.01
0.1
1
10
1E-3 0.01 0.1 1 10 100
Log-Log plot: dm(p) and dm(p)' [MMPa2/cp] vs dt [hr]
Pwf PD 1 P R
2
qD
大牛地一点法公式: 长庆一点法公式: 陈元千一点法公式:
0 . 35 0 . 8793
0 . 25
q AOF
3 . 7143 q g 1 21 . 22 PD 1
q AOF
0 . 2745 q g 1 0 . 6244 PD 1
主要任务:
在早期气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开发实验资 料、测试和试气资料,开展气藏工程论证,评价和预 测气井产能,研究气藏技术经济界限和开发技术政 策,进行开发概念方案设计,预测可能达到的生产规 模,评价、优选推荐方案。
必备的主要基础资料:
(1)早期气藏描述成果; (2)探井、评价井的试气成果; (3)油气水常规分析及PVT资料; (4)DST测试、产能试井等测试资料。
(1)常规回压试井
气井放喷后 ,关井测 压结束即可开井试气。试 气测点不少于 4 个,按试井 设计规定的顺序测试。 每一个测试流量下 , 生产到井口流压趋于稳定 后,精确测量 qSc 和 pwf 。一 个流量接一个流量重复上 述操作,将设计安排的几 个流量完成,即可关井或 转入正常生产。
建南气田南高点飞三段气藏储层描述及应用

厚度 (
m)
建 6 1 7. 3 07 9 建 6 1 建 2 7 建 3 O 建 3 8 建 3 5 建 4 3 建 4 7 建 3 3
lF井 口 l
35 . 4 . 3 O. 16 5 35 2 00 39 . 4 . 3 3. 120 65 28 5 33 。 4 . 3 7. 4 20 70 49 0
第1卷 9
第4 期
建南气 田南高 点飞 三段气藏 储 层描 述及应 用
李平权 , 肖军民
( 中国石化江 汉油 田分公 司天然 气勘探 开发 处 , 重庆 万 州 4 4 2 ) 0 00
[ 要] 建南气田南高点飞三段 气藏储 层具有低孔隙度 、 摘 低渗透 率的特 性 , 通过开展储层 综合地质研 究, 分析储层 裂缝分布规律, 建立储层三雏地质模型, 描述孔隙度、 含气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指出了 储层分布有利区
圈 l t膏气 田构造轮■和含气面积圈
1 飞三段储层特征
1 1 岩性特征 .
根据地层岩性 特点 , 合各井测 井 曲线 资料 飞 结 对
三段进行了细分 , 纵向上从下往上划分为 6 个小层 , 其中 16 、 岩性段基本 为微晶灰岩 , 属于一套致密岩性 ,, 、 、 2 34 5岩性段颗粒岩发育 , 储集物性 以 3 岩性段最好 , 其次是 24 , 、 段 主要是砂屑灰岩和鲡粒灰 岩。 从纵 向上看 , 砂屑灰岩 和鲕 粒灰岩主要 分布 于飞三 段中部 , 晶灰岩分布于飞三上部及底部 。从平面上看 , 微
10 . 22 5 15. 6 22 17. 0 77 10. 141 16. O 47 11. 0 37 11. 5 49 8 17 5 .
建 2 18 . 5 49 6
气藏的开发及集输工艺

气藏的开发及集输工艺1. 引言气藏开发是指通过不同的采气方式开采天然气,将其输送至市场。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发气藏和设计高效的集输工艺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藏开发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集输工艺,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参考。
2. 气藏开发气藏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包括钻井、封井、提纯等技术手段,将地下锁定的天然气资源开采出来并利用起来的过程。
常见的气藏开发方式包括常压气藏开发、压力维持气藏开发、压力调整气藏开发等。
在气藏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藏地质构造、储层性质等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
3. 气藏集输工艺气藏开发后,需要通过集输工艺将天然气从开采地输送到市场。
集输工艺主要包括气井采气系统、气体处理系统、气体压缩系统以及输气管道系统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集输工艺。
3.1 气井采气系统气井采气系统是指用于将气藏中的天然气采出的设施和设备。
主要包括气井、生产平台和采气设备等。
在气井采气系统中,需要考虑气井的产能、产气压力以及井筒流动性等因素,以确保天然气能够顺利地被采集出来。
3.2 气体处理系统气体处理系统是指将开采出来的天然气进行提纯和处理的过程。
其中主要的处理过程包括除水除硫、调节压缩、除酸和除固等。
通过气体处理系统的处理,可以保证天然气的质量和纯度,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3.3 气体压缩系统气体压缩系统是指将气体压缩至一定压力的设备和工艺。
压缩天然气可以将气体体积减小,从而便于输送和储存。
在气体压缩系统中,需要考虑压缩机的类型、压缩比以及压缩机的选型等因素。
3.4 输气管道系统输气管道系统是指将处理好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市场的设施和设备。
输气管道系统需要考虑管道的材料、管径、设计压力以及管道敷设方式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输气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天然气能够安全地输送到市场。
4. 总结气藏的开发和集输工艺是实现天然气资源利用的重要环节。
在气藏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气藏地质构造和储层性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研究内容:
开发评价阶段要求对气藏总的地质特征的描述基本符合实 际,做到不犯不可改正的错误,不过分追求其具体细节。重点搞 清以下问题:
(一)落实气藏构造特征 (二)储层宏观展布及其物性参数 (三)宏观的气水系统划分 (四)流体性质及气藏类型的表征 (五)建立气藏概念地质模型 (六)储量概算(提交控制储量)
测试气层
0.4
取心干层
0.3
少量气层
测试干层
0.2
0.1
0
12 10
8
6
4
2
0
中子孔隙度(%)
气、干层测井解释标准
项目
自 然 伽 声波时差 密度
中子孔隙度
玛比值 (¦s/m) (g/cm3)
(%)
气层
<0.53 >47.5 <2.68
>2.0
干层
≥0.53 ≤47.5 ≥2.68
≤2.0
(2)气、水层测井标准
6000
6300
5200
5400
5200
6100
6400
5300
5300
65600 456
6200
飞一底标志层特征: 岩性为含泥灰岩、泥 晶灰岩;电性上主要 表现为高GR的特征
(二)¡ 四性¡ 关系研究及测井综合解释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试气资料,分析岩性、物性、含气性和电性的 关系,建立解释模型,确定气层解释标准,实现测井信息向地质信息的转化。
(一)地层对比划分
地层对比划分是气藏描述的基础。
通过井震结合,在标志层控制下的相控旋回对比,对 飞四段区域标志层特征:灰
完钻井进行地层对比划分
Xx区块地层对比图
色灰岩、石膏质灰岩、灰白 色云岩、硬石膏、棕红色泥 质白云岩;电性主要表现为
普光6
分层 8
GR
82
DEPTH
RHOB 2.41 2.93
LLD 1Ω6 ¡M98000
测井解释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分析含气饱和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6、测井精细解释
用上述测井解释模型 及其解释标准,对气田完 钻探井、评价井以及开发 井进行测井精细解释,并 对气、水、含气水层和干 层进行系统划分。
与气井测试资料 对比,解释结果 与测试结果一致
**井测井解释成果图
解释结果:RT:1800 AC:54 Sg:90 φ:12 测试结果:气层,10.33万方/天
?含气水层、水层的判别方程: f(lnRt,△t)=lnRt+0.1065△t 其判别界限值R0=9.3840 即:当f(lnRt,△t)≥9.3840时为含气水层 当f(lnRt,△t)<9.3840时为水层
气层、含气水层、水层测井解释标准
项目
声波时差 (¦s/m)
气层
电阻率 (Ω.m)
含气水层
电阻率 (Ω.m)
测井孔隙度(%)
16
12
8
4
y = 0.978x + 0.2668
R2 = 0.9884
0
0
4
8
12
16
岩心孔隙度(%)
气田岩心孔隙度与测井孔隙度交会图
(2)含气饱和度模型 由于储层属于孔隙型储层,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原始含水饱和度。
Sg
1 n
abRw Rt m
其中:上部:a=1,b=1,m=2.52,n=2.27; 下部:a=1,b=1, m=2.35,n=2.27。
1、测井曲线标准化
测井系列:ECLIPS-5700
测井项目:自然伽马、深浅双 侧向、补偿声波、补偿中子、岩 性密度、自然电位及井径等。
测井资料标准化:选取一套稳 定膏岩层作为¡ 标准层¡ ,应用标 准层数据统计直方图分析法,完 成声波、补偿中子、密度的标准 化。从其测井数据统计资料来看: 在区域上测井数值较为接近,表 明测井曲线质量较好。
第二部分 气藏描述
各阶段气藏描述基本内容相同,只是侧重点和精度要求不 同,实际上是对气藏认识逐步深化和细化的一个过程:
开 发 准 备 - 早期气藏描述 - 宏观性描述 - 地质概念模型 新区开发建设 - 中期气藏描述 - 确定性描述 - 地质静态模型 老区开发调整 - 精细气藏描述 - 细化描述 - 地质预测模型
P301-3
0
VGR 100
DEPTH
VDEN 2.05 3.15
VRD 10 100000
分层
4800
普光2
11
GR 101
DEPTH
RHOB 2.24 2.91
LLD Ω9 ¡M99989
分层
普光9
GR、DEN高值,普D光E1N0 值比飞三
段高一台阶。 3
GR
67
DEPTH
RHOB LLD 2.282.96 Ω3 ¡M99883
项目 气层
孔隙度 (%)
≥2
含气饱和度 (%)
≥50
含气水层
≥2
30-50
水层
≥2
<30
5、建立测井解释模型
(1)孔隙度模型 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矿物成
分特点,首先计算岩石矿物含量、 岩石骨架(综合骨架)参数,然后 再计算储层孔隙度。由此计算的孔 隙度与岩心分析的孔隙度对比,相 对误差不超过8%。
根据11口井27层测试、取心、 测井资料(其中测试气层17层, 测试水层 2层,测试含气水层3 层、解释水层3层),分别编制 声波时差与电阻率、孔隙度与含 气饱和度交会图。
含气饱和度(%)
电阻率(Ω.m)
气田声波时差与电阻率交会图
10000
1000 100
10
测试气层 测试水层 解释水层 测试含气水层
1
20
30
40
50
60
70
80
声波时差(¦ s/m)
气田孔隙度与含气饱和度交会图
100
90
80
70
60
测试气层
50
测试水层
40
解释水层
30
测试含气水层
20
1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孔隙度(%)
?气层、含气水层的判别方程: f(lnRt,△t)=lnRt+0.105△t 其判别界限值R0=10.5474 即:当f(lnRt,△t)≥10.5474时为气层 当f(lnRt,△t)<10.5474时为含气水层
2、储层 ¡ 四性¡ 关系
选择关键井,利用测试资料 和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对关键井 进行储层¡ 四性¡ 关系研究,制作 关键井的¡ 四性¡ 关系图。
**井4933.8~4985.5m(白云岩)
岩心分析结果 测井电性特征
测井解释成果 测试结果
φ:8.9% 、K:65.7MD
GR:17API,RT:6500 Ω.m ,AC: 53¦s/m,DEN:2.6g/cm3 ,CNL:6%
气层有效厚度 49.1米
Φ:9.5%、K:65.7MD、 So:92%
日产气22.65万方
**井储层四性关系图
3、 气层下限标准
划分标准: 岩性: 白云岩 物性: 孔隙度≥2%
4、气层电性标准 (1)气、干层测井标准
根据11口井25层测试、取心、测 井 资 料 ( 测 试 气 层 17 层 , 取 心 干 层 4 层,测试干层2层,测试少量气层2 层),分别编制自然伽玛位比值与声 波时差、密度、中子交会图。
理
评价
研
与 分析
究
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开
井型
发
井网
原
和
则
井距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动用区域及动用储
方案部署
开发指标预测
方案优选
推荐方案 方案实施要求
开发方案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
GBn 270 天然气储量规范 SY/T 6168 气藏分类 SY/T 5440 天然气试井技术规范 SY/T 6171 气藏试采技术规范 SY/T 6176 气藏开发井取资料技术要求 SY/T 5543 凝析气藏流体取样配样和分析方法 SY /T561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 6098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SY/T 6101 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确定技术要求 SY/T 6110 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地质特征描述 SY/T 6164 碎屑岩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 SY/T 6310 天然气田开发概念设计编制技术要求 SY/T 6177 天然气气藏开发方案经济评价方法
自然伽马比值
自然伽马比值
气田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比值交会图
0.7
0.6
0.5
0.4
0.3
0.2
0.1
0
80
70
60
50
40
30
20
声波时差(¦ s/m)
气田密度与自然伽马比值交会图
0.7
0.6
0.5
0.4
0.3 0.2
0.1
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密度(g/cm3)
老区产能建设阶段 (开发调整阶段)
1、建立地质预测模型 2、搞好动态监测,研究气 田开发规律 3、评价气田开发效果 4、研究剩余气分布规律 5、分析气田开发潜力 6、研究气田调整技术政策 7、编制气田调整方案
方案编制基本内容
一、气田概况 二、气藏描述 三、气藏工程研究 四、钻采工程设计 五、地面工程设计 六、经济评价 七、方案实施要求
1、部署评价井,提高勘探 程度
2、建立地质概念模型
3、试气、试采,落实气井 产能
4、研究开发可行性,编制 气田开发概念设计
5、提交探明储量
6、取好开发设计所需资料
新区产能建设阶段 (开发设计与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