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110-2002 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地质特征描述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录井油气显示特征分析

的程 度 , 是 一件 非 常重要 的事情 塔 河油 田 目前 最常
系重质油 气 测显 示 微弱 或无 气测 显示 。根据含 气级
用 的油 气 录井 手段 有 气 测 录 井 和荧 光 录井 , 根 据 各
个 区块 奥 陶 系的 原油 性 质 存 在 差 异 , 录 井 过程 中要
把握 侧重 点 , 准确落 实油 气 水层 现就 常 用 的两种 油
层 的一种 最 简便 、 直 接 的手段 , 主要是 将岩 屑或 岩心
在荧 光灯 下 干照 、 湿照、 浸 泡 等确 定含 油面积 或发 光 面积 确定 含 油气 级 别 , 再 用 荧 光 标 准系 列 对其 发 光 颜色、 发 光强 度进 行 对 比确定 对 比级别 。 在荧 光 录井 过 程 中要 排 除钻 井 液 荧 光 背景 值 的 影 响 因素 , 所有 钻 井液 材 料 入井 前 均 要 检 查荧 光 是 否 超标 , 确 定钻
尽 管 乐 安油 田在构 造 上 相对 简 单 , 但 是储 层 复
钻 井地 质 的最 终 目的就 是 为 了发现 和研究 油气
层, 因此 , 在 钻井 过 程 中确 定有 没有 油气 显示及 显示 [ 参 考 文献 ] 刘东亮 , 刘 军, 等. 乐 安 稠 油 油藏 水平 [ 1 ] 翟永 明,
别 划分 标 准 ( 表1 ) , 分 为 富含 气 、 含 气 和 弱含 气 三种
级别。
表1 含 气 级 别 划 分 标 准
气 录井方 法叙述 如 下 。
3 . 1 气 测 录 井
在 石油 天 然气 的地 质 勘 探 中 , 气 测 录井 是 最 主
要 的油气 录井 手段 。气 测 录井 是通 过 色谱仪 监 测全
碳酸盐岩基本特征与分类命名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特征 1、粒屑结构:
(二)碳酸盐岩结构特征分述
粒屑类型——内碎屑
由盆地内部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岸流、潮汐或波浪作用 破碎、搬运、沉积的碎屑。(没有内部结构源碎屑
曾允孚(1984)
砾屑:>2mm
砾屑:>2mm
砂屑:2-0.1mm 砂屑:2-0.06mm
粒屑——团粒: 不具内部结构的碳酸盐球状、椭球状的颗
粒。一般认为是生物的粪便。
粒屑——团块: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藻类粘结在一
起而形成——也称为葡萄石。
粒屑——核形石:特殊形状的藻灰岩
图中A、B、C、D、 E、F依次为内碎屑、 生物碎屑、团粒、团 块、豆粒、核形石
二、碳酸盐岩 结构特征
2、生物骨架结构
Ⅳ
球粒
球粒亮晶石灰岩
球粒微晶石灰岩
亮晶方解石 微晶方解石
生物岩
三 碳 酸 盐 岩 的 分 类
四、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
(一)石灰岩类
1、内碎屑灰岩:
(1)亮晶内碎屑灰岩
成因:高能、稳定环境,如滨浅海; 特征:颗粒支撑、具波痕、交错层理
(2)泥晶内碎屑灰岩
成因:高能、不稳定环境,如浊流; 特征-基质支撑、具粒序层理。
Na2O、 H2O等
石灰岩的化学成分: CaO占42.61%; MgO占7.9%; CO2占41.58%;
SiO2 占5.91%,
(纯)白云岩的化学成分:CaO占30.4%; MgO占21.8%; CO2占47.8%;
方解石 白云石
菱铁矿 菱镁矿
A.化学式表示:CaCO3、 CaMg(CO3)2、 FeCO3、 MgCO3 B.氧化物表示:CaO(43%)、MgO(8%)、CO2(42%)及SiO2(5.2%),
碳酸盐岩油气藏气侵早期识别技术

1 气体侵入规律
根据发生气侵的 驱 动 力 类 型 , 可将气侵方式分为
第一时间实现预警 。 基于环空流体气液两相声波波速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碳酸盐岩 、 火成岩及酸性气藏高效安全钻井技 术 ” 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 2 0 1 1 Z X 0 5 0 2 1 0 0 2) - ( ) 资助 。 2 0 0 8 E 0 7 1 3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卓鲁斌 , 男, 现为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主 1 9 8 3 年 9 月生 , 2 0 0 9 年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研 究 院 硕 士 学 位 , : 要从事钻井安全及提速方面的研究工作 。 E m a i l z h u o l b d r i n c . c o m. c n @c p
第3 3 卷 增刊 2 2月 2 0 1 2年1
石
油
学
报
A C T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V o l . 3 3 S. 2 0 1 2 D e c . 2
( ) 文章编号 : 0 2 5 3 - 2 6 9 7 2 0 1 2 S 2 - 1 7 4 - 0 7
碳酸盐岩油气藏气侵早期识别技术
卓鲁斌1 葛云华1 张富成1 汪海阁1 袁 智1 龙 平2
(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北京 1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新疆库尔勒 8 1. 0 0 1 9 5; 4 1 0 0 0 2.
摘要 : 针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孔洞发育储层时, 井筒流体与地层流体置换效应形成的复杂流动造成的气 侵识别困难, 从钻井过程中气体侵入方式研究入手, 探讨了各种气侵方式的侵入机理、 发生工况及其相互联系, 提出了直接侵入 方式下含硫天然气侵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了气体沿井筒的运移、 膨胀规律, 即气体在上升过程中越接近 通过对气侵发生时的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动井底压力变化特征进行模拟, 揭示了气侵初期 井口气体膨胀越剧烈。在此基础上, 在深井小井眼段井底压力会出现小幅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以井下实时环空压力随钻测量仪器监测井底压力变化对比 可以在气侵第一时间实现预警, 为碳酸盐岩复杂油气井安全钻井提供了有 正常趋势线来识别和预警气侵的方法。利用该方法, 效保障。 关键词 : 碳酸盐岩 ; 硫化氢 ; 气侵 ; 早期识别 ; 压力随钻测量 中图分类号 : T E2 4 9 文献标识码 :A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在西亚地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因而促进了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研究工作。
由于这些发现,石油工业部门感到对浅水碳酸盐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石化作用的基本知识的缺乏,于是展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研究工作。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在当前国内外的大油田中,碳酸盐岩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在世界上储量在0.14亿吨以上的546个油田中,就数目而论,以碳酸盐岩为储集层者虽然只占总数的37.9%,但就储量而言,则占57.9%。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为2亿吨,而砂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仅为0.9亿吨。
碳酸盐岩储集层不仅具有如上所述的高储量,而且往往具有极高的产能。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9口日产量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8口属于碳酸盐储集层。
显然,碳酸岩储集层中的石油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激励我们去了解碳酸盐岩作为储油岩所应具有的性质。
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有着悠久历史,如四川在碳酸盐岩地层中采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仍为我国重要的碳酸盐岩气田分布区。
此外,近年来在华北盆地老第三系和震旦亚阶至奥陶系中也证实了高产能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存在,更进一步开拓了碳酸盐储集层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随着国内外对碳酸盐岩研究的日益深入,当前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碳酸盐岩是单纯化学沉积的观点,绝大部分的现代海洋碳酸盐都是生物成因的。
与此同时,对碳酸盐岩含油性的研究和认识也获得了新飞跃。
碳酸盐岩孔隙空间特征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常见的和对油气储集作用影响较大的空隙类型,目前已知有以下几种。
①粒间孔隙:是指碎屑碳酸盐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如内碎屑之间、生物碎屑之间、鲕粒直间的孔隙等。
其特征与碎屑岩的的粒间空隙相似。
碳酸盐岩的粒间孔隙一般是原生的,但也可以是次生的,如大颗粒之间的微晶基质的选择性溶解造成的粒间孔隙。
②粒内孔隙:组成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内部的孔隙,如骨屑、团块、内碎屑、鲕粒等颗粒内部的空隙。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探明储量分布特征

储层类型分类
储层碳酸盐岩石类型
石 灰 岩 油 气 藏 、白 云 岩 油 气 藏 、泥 质 碳 酸 用于勘探和开发各阶段, 为最常用 盐岩油气藏、生物礁滩油气藏 分类,更直观反映储层状况
三角端元分类
用于预探、 油气藏评价和开发各阶 储 层 中 孔 隙 、裂 缝 、溶 洞 的 构 孔隙型、裂缝型、溶洞型、孔隙 - 溶洞型、溶 段 ,便 于 储 层 特 征 描 述 和 储 量 计 算 成比例 洞 - 孔隙型、裂缝 - 孔隙、三重介质等 16 种 等 似孔隙块状底水油气藏、溶洞块状底水 油 用于油气藏评价和开发生产阶段, 便 于 可 采 储 量 标 定 、开 发 方 案 制 定 等
占全国总储量的 8% 和 5.5%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 储量 20 761×108 m3,可采储量 13 616×108 m3,分别约 占全国总储量的 28% 和 33% 。 根据第三轮全国油 气资源评价和各油公司 2007 年资料,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资源量约 340×108 t 油当量,湖相碳酸盐岩油气 资源量约 45×108 t 油当量, 这两类碳酸盐岩油气藏 平均探明率约 11% ,是当前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的主 战场, 因此有必要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和探明储 量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 查 全 衡 、 翟 中 喜 等 人 [1-2] 对 2005 年 底 渤 海 湾 盆地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规律进行过研究,徐向华等 人 [3] 对 2001 年底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分布特征 进
油气藏成因分类
油气藏成因或成藏过程
原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再生油气藏、混 主要用于勘探阶段, 便于研究成藏 合油气藏 构 造 圈 闭 油 气 藏 、地 层 圈 闭 油 气 藏 、岩 性 规律和成藏模式 主要用于勘探阶段, 便于研究圈闭 成因类型及油气藏形态和分布规律
碳酸盐岩基础知识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二叠系至中三叠统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沉积了以石灰岩、白云岩、膏盐岩为主的岩类。
始终以来,该区是四川盆地油气开发的主要层系,并以中下三叠统、二叠系、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目的层。
在碳酸盐岩岩类中,对于石灰岩、白云岩及二者的过渡型岩石,现场肉眼不易区分,常使用化学鉴定法,如稀盐酸法、三氯化铁染色法、硝酸银和铬酸钾染色法来加以鉴定。
同时还可结合录井参数如钻时相对变化量、扭矩相对变化量等来关心判定岩性。
酸盐岩储集层,由于猛烈的次生变化,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使储集空间具有类型多样、构造简单和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在碳酸盐岩地质录井中必需把握以下要点:1、在岩性观看和描述时,要特别留意白云岩和白云石化,尤其要留意由潮间和浅滩环境形成的粉晶白云岩或粒屑白云岩;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作用形成的中-细晶白云岩、礁块白云岩;潮间-潮上带形成的粉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
2、留意对粗构造岩石的观看和描述。
主要为发育滩相带及斜坡相带,在纵向上发育于沉积旋回中部的水退阶段的岩石,如粗粒和粗晶鲕状灰岩、介屑灰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礁灰岩等。
3、留意对岩石缝、洞、孔的观看统计一是留意观看统计岩屑中的次生矿物,留意争论统计次生矿物的总量和自形晶含量,求出它所占次生矿物的百分比,绘制出自形晶次生矿物百分比曲线,再结合钻时曲线,推断缝洞发育层段。
二是留意对储层岩心孔、洞、缝的观看统计,留意统计张开缝、未充填缝-半充填缝、洞的数量,留意观看裂缝与裂缝、孔洞与孔洞、裂缝与孔、洞的相互关系;留意统计分析缝洞层的孔、渗性。
三是留意对钻进中钻井参数特别状况的把握与分析,当发生钻具放空、钻时降低、泥浆漏失或跳钻、蹩钻等现象时,为钻遇洞缝层的标志,常有井漏、井喷或流体产出。
四是留意对岩石薄片显微孔、缝的统计分析。
鉴于碳酸盐岩组构的简单性,在现场录井工作中仅凭肉眼及放大镜观看,已不有满足需要,承受薄片鉴定技术已成为必不行少的重要手段。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高温高压气水两相渗流特征

Wa n g Z h o u h u a , Xi a o Ya n g , Gu o P i n g , D u J i a n f e n a n d Ya n g Ho n g z h i
油 气藏评 价 与 开 发
第7 卷 第2 期
R E S E R V O I R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2 0 1 7 年4 月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高温高压气水两相渗流特征
汪 周华 , 肖阳 , 郭 平 , 杜建芬 , 杨洪志
中图分类号 : T E l 3 5 . 1 文献标识码 : A
Ga s -wa t e r lo f wi ng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u nde r hi g h t e m pe r a t u r e a n d hi g h p r e s s ur e i n f r a c t ur e d-
6 1 0 5 0 0 , C h i n a ; 2 .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dDe v e l o p me n t I n s t i t u t e o fS o u t h w e s t O i l a n dG a sF i e l dC o mp a n y ; P e t r o C h i n a , C h e n g d u , S i e h u a n
( 1 . 西南石 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 2 . 中国石油西南油 气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摘要: 与孔 隙型储层 比较 , 缝 洞型气藏存在孔 隙、 裂缝 、 孔 洞多尺度 渗流空 间, 其渗流特征复杂 。取得 川 中震旦系缝洞型气 藏储层 岩心 , 采用人工造缝 、 造 洞方式模 拟缝洞发育储 层岩心 , 分别开展 常温常压 、 高温高压 ( 1 6 0℃、 5 6M P a ) 条件下气驱 水 相渗 曲线测试。研 究表 明, 高温高压 条件下 气水黏度 比、 流度 比及 界面 张力低 , 岩心 的残余水饱 和度低 , 相渗 曲线整体 上移, 气相、 水相 的流 动能力 强。 受重力 的影 响 , 缝洞 型气藏 不 同连 通方 式( 水平连 通 、 垂直连 通 ) 气水 两相渗 流特征 不 同。缝 洞垂 直连 通 时, 残余 水饱和度低 、 两相共渗 区变大、 气驱水效率 高。 因此 , 产水 气藏应采用 实际储 层条件下相渗 曲 线, 气水两相 的渗流 能力更 强。钻开缝洞型底水气藏顶部储层有利于 气藏 带水 生产 。 关键词 : 缝洞气藏 ; 高温高压 ; 气水相渗; 连通 方式; 重力
气田开发方案-气藏描述

测试气层 取心干层 测试干层 少量气层
3
气田中子孔隙度与自然伽马比值交会图
0.7
从交会图上可以看出,气层
自然伽马比值
0.6 0.5 0.4 0.3 0.2 0.1
测试气层 取心干层 少量气层 测试干层
与干层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且没 有交叉,说明气层与干层界限清 楚,能够较好地区分开来。 通过交会图的分析,得到了 气层、干层的测井划分标准。
**井储层四性关系图
气田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比值交会图
3、 气层下限标准
划分标准:
自然伽马比值
0.7 0.6 0.5 0.4 0.3 0.2 0.1 0
测试气层 测试干层 取心干层 少量气层
岩性: 白云岩 物性: 孔隙度≥2%
4、气层电性标准 (1)气、干层测井标准
80
70
60
50
40
30
20
声波时差(¦ s/m)
67 DEPTH 2.282.96 Ω 3 ¡M 99883 分层
RHOB
LLD
GR
RHOB LLD 88 DEPTH 2.062.92 Ω 3 ¡M 99968 分层
4800 4700 4900 4800 5000 4900 5100 5000 5200 5100 5300 5200 5400 5300
构造研究
圈闭特征研究 构造形态研究 断层研究 地震资料解释
沉积相研究
沉积模式建立 沉积相展布 剖面相划分 单井相划分 地震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 岩心观察
储集层研究
储层综合评价 地震储层预测 储层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特征 孔隙结构特征 物性特征 岩石学特征
气藏特征及储量评价
1、建立地质预测模型 2、搞好动态监测,研究气 田开发规律 3、评价气田开发效果 4、研究剩余气分布规律 5、分析气田开发潜力 6、研究气田调整技术政策 7、编制气田调整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地质特征描述
(SY/T 6110-2002代替SY/T 6110-9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酸盐岩气藏开发特征描述的内容和方法;本标准使用于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的描述。
3.1 构造模型structure model
是指气藏构造几何形态及断层分布。
3.2 储层模型reservoir model
3.2.2 参数模型parameter model
3.2.3 储渗模型reservoir space-permeability channel model
3.3 流体模型fluid model
5、地层特征
5.1 地层层序
5.1.1 气田内全部沉积岩系都进行地层层序和岩序描述,含气层是描述的重点,并以地层综合柱状图展示。
5.1.2 钻遇的地层以阶(组)、段或亚段为单位,未钻达的深部地层以统或阶(组)为单位。
5.1.3 描述内容包括层位、深度、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并按此内容编制含气层的地层对比图。
5.1.4 描述含气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测井电性特征。
5.2 储盖组合
描述储层和盖层的层位、岩性、厚度及其变化与分布,并作储盖组合的评价。
5.3 储层的细分与对比
5.3.1 主要采用岩性与电性对比,用标准层控制的方法进行追踪。
5.3.2 小层命名:系和统用年代地层,组、段、亚段用岩石地层单位。
层用地下地层单位。
5.3.3 编制小层对比图,描述各小层的纵横向变化。
6 构造特征
6.1 区域构造
6.2 气藏构造: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精细描述含气构造的类型和名称、高点的位置和地面海拔、高点出露地层、构造圈闭的形态、闭合面积、闭合度、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和方向、背斜两翼倾角,并编绘构造剖面图。
要求沿构造长轴方向至少作纵剖面图一张,通过各构造高点至少作横剖面图一张;对于断层、褶皱复杂的构造,应适当增加反映全构造不同变化特征的横向剖面图。
表1 ××气藏构造要素表
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描述断层的类型、组系、平面分布、数量及其组合关系。
主要断层的产状、性质、落差、延伸长度、与高点和轴线关系。
两盘对接地层的层位和岩性、断层起始和消失部位的地层、断层开启与封闭性。
表2 ××气藏断层要素表
描述各断块区或断块的构造特征、切割关系、面积、岩层产状等。
表3 ××气藏断块数据表
6.5 构造图
用开发地震与地质、测井资料相结合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编制标准层及产层顶面或底面构造图。
7、裂缝特征
7.1 裂缝的类型
表5 裂缝类型
7.2.1 裂缝发育控制因素
7.2.2 露头裂缝
7.2.3 岩心裂缝和孔洞
7.2.4 地质录井
7.2.5 岩石薄片
7.2.6 地球物理方法识别裂缝
7.2.7 动态资料判断裂缝
7.2.8 裂缝的定量评价
8、储层特征
8.3 储集空间特征
8.3.1 储集空间类型
储集空间包括孔隙、洞穴、裂缝和喉道。
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10:1者为孔或洞,大于10:1者为缝或喉。
8.3.2 储集空间尺度分级
储集空间尺度分级的标准见表6。
表6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尺度的级别
根据岩块基质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参数,将储集岩分为四级。
Ⅰ级为中、高渗透储集岩,Ⅱ级为低渗透储集岩,Ⅲ级为特低渗透储集岩,Ⅳ级为致密岩。
8.6.1 碳酸盐岩储层参数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相对渗透率、岩石压缩率、孔隙结构参数、裂缝参数、基质孔隙层有效厚度和裂缝层段有效厚度。
表8 碳酸盐岩储集岩级别划分
9、流体、压力和温度特征
9.2 气藏压力
9.2.1描述气藏各井内的原始地层压力、压力梯度,按折算到气水界面以上气藏高度的1/3处,求取气藏原始气层压力。
9.2.2根据静态地质特征、流体性质、折算地层压力、试采、井间干扰等资料,综合判断压力系统。
9.2.3 根据气藏原始气层压力与相同埋深的静水柱压力求取压力系数,并判断气藏是常压气藏、低压气藏还是高压气藏。
压力系数为0.9~1.2为常压气藏,压力系数大于1.2为高压气藏,压力系数小于0.9为低压气藏。
9.3 气藏温度:根据钻井实测温度按折算到气水界面以上气藏高度的1/3处,求取气藏温度。
10 驱动类型:根据气藏驱动能量,将气藏分为气驱、弹性水驱和刚性水驱三类。
对弹性水驱气藏,应进行边水、底水能量分析和影响气藏开发的水驱活跃程度分析。
11 气藏类型:其分类命名原则是:以决定气藏开发最重要的开发地质特征为气藏的基本类
型命名,其它的气藏开发地质特征可视其重要程度依次在基本命名前作为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