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合集下载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四章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四章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
21
油层内纵向上的剩余油类型 层内 河道正韵律砂体-水淹厚度小,一般不到30%,底部
水洗严重,驱油效率高,可达60-80%;上部层段动用差甚 至未动用。
22
第一节 剩余油类型与分布
一、剩余油的基本概念 二、剩余油分布规律 三、剩余油成因及控制因素
23
三、剩余油成因及控制因素
1、宏观地质因素:
①储层横向的相变和平面非均质性; ②层内韵律性所造成的层内非均质性; ③层间非均质形成层间渗透率差异 ④构造起伏和断层的切割; ⑤井间渗流特征所形成的滞流油。
6
剩余地质储量
油藏投入开发后,地下油藏 中尚未采出的油气数量。

剩余可采储量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 开采而尚未采出的油气量。


剩余油饱和度
开发过程中油藏中某 一点的油气度量。
7
第一节 剩余油类型与分布
一、剩余油的基本概念 二、剩余油分布规律 三、剩余油成因及控制因素
8
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前苏联16位油田开发专家、开发地质专家、地球 物理化学家估计: (1)27%残留在水未洗到的低渗层和水绕过的渗 透层中; (2)19.5%残留在滞留带中; (3)16%残留在透镜体中; (4)8%在局部不渗透遮挡处。 (5)15%残留在小孔隙中; (6) 13.5%以薄膜形式分布在岩石颗粒表面;
富集。 活动河道
35
4.储层流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与剩余油分布
所谓流动单元,系指一个油砂体及其内部因 边界限制、不连续薄隔挡层、各种沉积微界面、 小断层及渗透率差异等因素造成的渗流特征相 同、水淹特征一致的储集单元。
划分流动单元的依据是岩性特征和岩石物性 参数。
对不同的储集砂体,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不 甚一致。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就是地层的连续性被打破,诸如地层的重复、缺少、杂乱排列等等;其次是看到断层碎屑;其他的一些断层的经典标志在井下可能不会太显现;2.(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重力驱动——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时为重力驱 动。重力驱油要求油层倾斜大,厚度大。
5
外来补给的驱动方式 内能消耗的驱动方式
水压驱动 气压驱动 弹性驱动
溶解气驱动
重力驱动
6
第一节 注水过程的地质因素分析
一、油田开发方式 二、油田注水应考虑的地质因素
7
二、注水应考虑地质因素
油田注水是把水注入油层并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这一过 程是在油层内进行,油层性质和结构必然要对油田注水产 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9
2、断层和裂缝 若断层是封闭的或放射状的,则适合注水和
控制,可按断块进行注采设计。 若断层是敞开的,会破坏注水效果,特别是
出现连续敞开雁列式断层对注水效果的影响更 为严重,甚至会完全破坏注水效果。
10
在裂缝性储集层与单 孔隙储层驱油机理不 同。裂缝中是水驱油 过程。裂缝中的水与 基质孔隙中的油是水 油交换过程。
层位 S2下3
濮65井产液剖面成果(1987年)
射孔层数
射孔厚度 m
产液量 m3/d
产油量 产水量 m3/d m3/d
含水 %
流压 MPa
8
8.6
0
0
0
S2下4
6
10.6
0
0
0
S2下51+2
4
7.6
8.72
0.8
7.92 90.8 30.4
S2下53+5
3
6
104.17 7.17 97.0 93.1 30.8
38
(4)注入水水质的影响 注入水水质对油层吸水能力影响很大,应防注入 水中杂质、微生物细菌类化学物质污染油层,造 成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损害油层产能。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精品课程的大纲,供参考:课程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目标:1. 理解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流程;3. 熟悉油气田储层特征、地质模型和储量评估方法;4. 学习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 培养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1.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导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定义和作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油气田勘探-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勘探区划和勘探目标选择- 勘探测井解释和勘探评价方法3. 油气田开发- 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油气田开发计划和开发方式选择- 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评价方法4. 油气田储层特征和地质模型- 油气田储层类型和特征-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 地质模型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5. 油气田储量评估- 油气田储量评估的基本原理- 储量评估方法和技术- 储量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应用6. 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 油气田地质风险评估和预测-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案例分析7.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油气工程的关系-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听课积极性、课堂讨论参与度等。

2. 作业和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作业和实验,并撰写报告。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在古代,石油用于( )。

A:防腐 B:照明 C:建筑 D:化工原料答案:防腐;照明;建筑2.世界上的常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深度中。

A:>7000m B:>10000m C:<1000m D:500-3500m 答案:500-3500m3.中国新疆的含油气盆地包括()。

A:准噶尔盆地 B:松辽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渤海湾盆地答案: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以下哪些可能来源于石油石化产品()。

A:油漆 B:医药 C:化妆品 D:衣服答案:油漆;医药;化妆品;衣服5.开发地质学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

A:开发井位的调整 B:开发前的评价 C:开发井监控 D:油藏研究答案:开发井位的调整;开发前的评价;开发井监控;油藏研究6.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包括()。

A:注采井网调整 B:部署井位 C:解决开发矛盾 D:分层开采答案:注采井网调整;部署井位;解决开发矛盾;分层开采7.目前,石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医药等领域。

()A:错 B:对答案:对8.油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9.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位置、时代、埋藏深度等方面,总储量的一半分布在少数几十个特大油田中。

()A:对 B:错答案:对10.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A:错 B:对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石油中碳和氢累计含量的平均值约为。

A:51% B:87.5% C:67% D:97.5% 答案:97.5%2.一般,源于陆相烃源岩的石油具有以下特征?A:V/Ni 大于 1 B:Ni/V 等于 1 C:Ni/V 大于 1 D:V/Ni 等于 2 答案:Ni/V 大于 1 3.石油中的钒卟啉和镍卟啉属于()。

A:含氧化合物 B:含氮化合物 C:烃类化合物 D:含硫化合物答案:含氮化合物4.关于石油的颜色,下面那句比较准确。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99-知识归纳整理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99-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气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2、盖层3、岩性标准层4、沉积旋回5、地温梯度6、含油气盆地7、圈闭8、石油9、油气田 10、孔隙结构 11、可采储量 12、井位校正13、压力系数 14、滚动勘探开辟二、填空题1、石油主要由 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 、溶解气量 、温度 ,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 ,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 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4、压力解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想法。

所以,利用压力解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以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可以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 、 、 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 ,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

10、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照法举行油层对照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终连接对照线,完成对照剖面图。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石油工业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储层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对于合理探明油气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十分广泛,包括了油气藏的勘探、评价、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其中,油气藏的勘探是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油气藏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勘探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勘探,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分布范围和产层特征等信息。

在勘探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勘探、地质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探测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油气藏等信息。

测井勘探是指利用钻井设备在钻进井筒的过程中,通过测量井壁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电性等特征,确定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和产层特征等信息。

地质勘探则是通过对地质地貌、地层分布、岩石组成和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确定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和特征等信息。

除了勘探之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还涉及到油气藏的评价和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油气藏的评价是指通过对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确定油气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油气藏的开发则是指通过钻井、采油和输送等工艺过程,将油气资源从地下开采到地表,并输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加强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加强石油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7.密闭取心检察井岩心分析哪几项主要内容?(4) 答:①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②岩心含油状况 ③含盐量变化 ④含油(水) 饱和度变化
8.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分成哪几类?(3) 答:①已开发探明储量②未开发探明储量③基本探明储量
5.陆相碎屑岩油层对比工作分为哪几个步骤?(4) 答:①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②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③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 单油层④连接对比线。
6.何谓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 答: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是指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其根本原因 是 储层的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入水作用较弱,易形成剩余油富集。 ②条带状砂体的主体带部位层厚,渗透率 也大,往往是注入水优先推进和强水淹区;而砂体的边缘、边角、尖灭线附近往 往是水淹不到的剩余油富集区。③断层附近油层动用不好,存在“滞留区”;裂 缝存在时,注入水沿裂缝水串,使大量的原油仍饱含在孔隙和微裂缝中采不出来 而形成“滞留区”。④油层大面积连片分布地区,注入水控制强,剩余油低;油 层零星分散分布的地区剩余油含量高。 ⑤油层微幅度构造中的正向构造,如小 高点、小鼻状凸起、小构造阶地等多为水淹程度低的剩余油分布区;而负向构造, 如小沟槽、小凹地等多为水淹程度较高的地区。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1.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什么?(2)
2. 划分开发层系应考虑哪些因素?(4)
2014 年秋季学期
3. 油气层损害的机理是什么?(7) 4.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开发有哪些影响?(3)
5. 陆相碎屑岩油层对比工作分为哪几个步骤?(4)
《课程名称》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 1 题:名词解释(20) 储层非均质性:表征储层特征的参数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
储层地质模型:能描述实际储层地质特征并简化了的人造模拟系统。用地 质上 的术语来说,就是将储层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 地质模型。
6. 何谓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 7. 密闭取心检察井岩心分析哪几项主要内容?(4)
8.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分成哪几类?(3)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第 3 题:叙述题(50) 1. 试叙述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10)
剩余油:
油田开发后剩余在油层中的原油。
微幅度构造: 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储层(油层)本身的的微细起伏 变化 所显示处的局部小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
表内储量: 在现有经济技术的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 济效 益的地质储量。
流动单元: 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同一储层单元。
砂体连通性: 各成因单元砂体在垂向上和侧向上相互连通的方式和程度。
第 3 题:叙述题(50) 1.试叙述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10) 答: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九个方面:①储层的构造形 态、倾角、断层分布及其封 闭性、裂缝的发育程度;②储集层的岩性、岩石结 构、几何形态、连续性、储油能力和渗流能力的空间变化,即储层各项属性的非 均质性;③隔(夹)层的岩性、厚度及空间变化;④储层内油、气、水的分布及 相互关系;⑤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油田内的变化;⑥油气藏的压力、 温度场;⑦水体大小、天然驱动方式及能量;⑧石油储量;⑨与钻井、开采、集 输工艺有关的其它地质问题;
2014 年秋季学期
第 2 题:回答下面的问题(30)
1.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什么?(2)
答: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如何根据已知的控
制点数据进
行内插和外推的储层参数估计值。即需 要寻找和选择最能符合储层地质变量实
际空间变化规律的数值计算模型,来实现对储层特性的空间变化的正确定量描
述。
2.划分开发层系应考虑哪些因素?(4) 答:①矿场地质因素②生产动态因素③技术工业因素④经济因素
2.试叙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10) 答:①宏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②微观非 均质性(孔隙喉道的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③流体非均质性④储层非均质性 的影响因素⑤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3.试叙述油层水淹的一般规律(10) 答:①井网控制不住的地区,水驱控制程度差,油层动用不好,多形成剩余油富 集区。如注采井网中的非主流区,注水二线地区中间井排水线汇合处的“滞留区”, 远离注水井的边、脚地区,生产井网稀、单井控制储量大的地区等,这些地区注
2014 年秋季学期
2. 试叙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10) 3. 试叙述油层水淹的一般规律(10) 4. 试叙述多油层砂岩油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0)
5.试叙述油田注水开发应考虑的地质因素(10 分)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有效厚度: 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性油流的那部分油层厚 度。
开发层系:由一些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为具备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上下又被 不 渗透层分割,而适宜于一套井网开发的一套油层。
油田注水:油田注水是把水注入油层并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的过程。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课程名称》期末考试试卷
班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得分
题号



四五Biblioteka 总分得分第 1 题: 名词解释(20)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地质模型:
剩余油:
微幅度构造:
表内储量:
流动单元:
砂体连通性:
有效厚度:
开发层系:
油田注水:
第 2 题:回答下面的问题(30)
3.油气层损害的机理是什么?(7) 答:油气储层损害总的来说,不外乎在各种作业期间外来流体进入储层与储层 中 的流体、岩石表面、所含矿物相互作用或带入的固相微粒对储层的堵塞等原因造 成的。
4.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开发有哪些影响?(3) 答:①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 ②平面非均质性导致“平面舌进” ③ 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死油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