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油气田开发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油气田开发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油气田开发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有效孔隙度是指()。

2、油藏流体的饱和度是指()。

3、相对渗透率是指()。

4、井的不完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5、折算半径是指()。

6、贝克莱-列维尔特驱油理论是在()近似条件下推导的。

7、注水方式是指()。

8、压降叠加原理是指()。

9、导压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

10、渗流速度是指()。

11、油井流入动态是指()。

12、对于一个封闭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驱动类型有()。

13、汇源反应法是指()。

14、递减率是指()。

15、一般而言,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道中的流动形态可能有()。

16、压降试井指()。

17、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

18、波及系数是指()。

19、洗油效率是指()。

20、水驱油时油水粘度差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是()。

21、地层油的压缩系数是指()。

22、地层水的水型主要是()。

23、岩石的孔隙度是指()。

24、砂岩的胶结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25、束缚水饱和度是指()。

26、渗流场图是指()。

27、拟稳态是指()。

28、一未饱和封闭油藏,若不向地层人为增加能量,其可能存在的驱动方式是()。

29、影响两相区饱和度分布的因素有()。

30、势的叠加原理是指()。

31、面积注水方式是指()。

32、采出程度是指()。

33、有效渗透率是指()。

34、火烧油层的燃烧方式有()。

35、泵效是指()。

二、名词解释1、润湿2、拟稳态3、采油指数4、滑脱现象5、示功图6、两相体积系数7、综合压缩系数8、溶解气驱9、递减率10、渗流场图11、采油速度12、波及系数1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14、采收率三、简答题1、什么是地层油的体积系数?分析地层油体积系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规律。

2、简述溶解气驱油藏的开采特征。

3、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有哪些?4、影响采收率的因素有哪些?5、简述气顶驱动方式的的生产特点。

6、镜像反映法的原则是什么?四、问答及推导题1、画出四点法、五点法、正七点法的面积注水单元,并说明其注采井数比。

010115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010115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岩石中有机质的演化及生烃作用,主要受细菌、()及催化剂等理化条件的影响。

A.温度、时间B.温度、压力C.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D.压力、时间答案:A2.关于油气二次运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含油气盆地具有分割性强、岩性岩相变化大等特点,运移距离最大仅几千米B.二次运移分为两个阶段,即油气到达圈闭之前在运载层中的运移、油气在圈闭范围内的运移C.石油在运移过程中,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不会发生变化D.油气二次运移的距离取决于运移通道、区域构造条件、岩性岩相变化条件、上覆盖层与断层的发育以及油气二次运移动力条件等。

答案:D3.关于圈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圈闭的有效容积大,则含油面积肯定大B.含油气盆地内所有圈闭中都聚集有油气C.作为圈闭形成要素的遮挡物,可以是盖层本身的弯曲变形,也可以由断层、岩性或物性变化、地层不整合等构成D.同一构造的构造闭合高度与构造起伏幅度必须一致答案:C4.碎屑岩岩心含油级别主要依靠岩石新鲜断面的含油面积、含油饱满程度、含油颜色、油脂感等特征来确定,按含油级别由高到低分为()等6级。

A.饱含油、油浸、富含油、油斑、油迹及荧光B.富含油、饱含油、油浸、油斑、油迹及荧光C.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及荧光D.富含油、饱含油、油斑、油浸、油迹及荧光答案:C5.油层对比工作中,关于典型井的选择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A.选择典型井时,无要考虑地层发育是否齐全B.通常选择非取心井作为典型井C.单井各项资料齐全,测井曲线标志清楚D.无需考虑井位位置答案:C6.关于沉积微相研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沉积微相分析的相标志主要有岩石学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等B.无需考虑前期大相划分情况,直接进行微相划分C.以取心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无需进行剖面相分析,可直接开展平面沉积微相研究D.测井相与沉积相始终是一一对应的答案:A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油气田开发总复习

油气田开发总复习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石油:指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凝析气:指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轻质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3、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4、干酪根:指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5生油门限:只有温度达到一定值后,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该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生油门限。

6、有效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7、有效孔隙度:岩样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8、油气初次运移: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9、油气二次运移:指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后的一切运移。

10、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层中生成的丰富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11、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后,开始向外溢出的点,是该圈闭能够储存最大油气的点。

12、构造油气藏:指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藏称为构造油气藏。

13、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4、油气聚集带:指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5、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

16、迟到时间:指岩屑从井底返到井口的时间。

17、地温梯度:指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m地层温度增加的度数。

18、地温级数:指恒温带以下地温每增高1℃时深度的增加值,它是地温梯度的倒数。

19、静水压力:指静水柱造成的压力。

20、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为孔隙流体压力。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完整版)成都理工大学专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完整版)成都理工大学专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指油气田投入生产后,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开发结束全过程中围绕着计算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等为中心而进行的地质研究工作。

二、填空整个石油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个部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认识程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钻井地质一.名词解释:钻井地质是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预探井指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是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即是岩心的长度与取心的进尺的比值乘以百分数。

%100⨯=取心进尺岩心长度岩心收获率。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反映分析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

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钻时是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根据钻时的大小,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的录井方法。

二.问答题: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答: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

2、确定取心井段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定向井 按照预先设计要求,井轨迹具有一定斜度和方位的井2、 测井相 又名电相,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岩相有关的地质信息,并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井相。

在一个地区建立了测井相后,可以利用测井曲线解释出井的柱状岩性剖面图。

3、 可采储量 在现有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质储量中开采出来的储量。

4、 岩心收获率 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5、 孔隙结构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 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

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6、 储集单元 碳酸盐岩油气层剖面中,能封闭油气并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基本岩石组合。

(储、产、盖、底)7、 地温梯度 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

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8、 井位校正9、 沉积旋回 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10、 折算压力 是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11、 断点组合 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2、 探明储量 在油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利润的可靠储量。

它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开发分析以及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据13、 异常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压力异常。

14、 油层有效厚度 在石油天然气储藏层中,会有较多的尚未形成的矿物,而可用于直接开采的矿物层是有限的,油层的有效开采厚度就是油层的有效厚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答案).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答案).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异常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天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16.油气聚集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油气田地质学复习提纲

油气田地质学复习提纲

1、预探井、详探井、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岩心收获率的概念预探井: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为目的而钻的井。

评价井(详探井):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构造或断块上为落实地质储量,了解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变化以及明确油气藏类型所钻的井。

井斜角:井眼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

井斜方位角: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岩心收获率: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2、岩屑录井、泥浆录井、现代录井的概念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就称为岩屑录井。

由于钻井液在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地层时,其性能将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所以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层的录井方法称为泥浆录井。

现代录井:是指在石油钻井勘探作业中,利用循环钻井液,并把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使用各种检测仪表或其它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井下地质、油气、压力、物性等随深度变化参数的一种综合录井作业。

国外一般称之为泥浆录井(Mudlogging),也叫综合录井。

3、计算迟到时间和捞样时间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随泥浆返出到井口的时间。

捞样时间=钻达时间+迟到时间1、理论计算法;2、实物测定法;选用与岩屑大小,比重相近的物质(易辨),在接单根时投入钻杆内,记下开泵时间,然后在泥浆出口振动筛处密切观察,记下开始返出的时间。

3、特殊岩性法:与邻井对比,利用大段单一岩性中的特殊岩性(如大段砂岩中的泥岩、大段泥岩中的砂岩,大段泥岩中的灰岩等)在钻时上表现出的变化(特高值或特低值),记录钻遇时间(钻时变化点)和上返至井口的时间(振动筛处开始出现特殊岩性),二者差值即为该岩屑所在深度的迟到时间。

4、补心高与补心海拔的关系补心海拔=补心高+地面海拔5、岩心描述的内容、通过岩心可获得哪些地质信息、钻井地质设计的内容岩心描述的内容:①岩性:颜色、名称、矿物成分、结构、胶结物、其它含有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二、填空题1、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 S 、 N 、 O 等三类。

2、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之上,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

3、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红、蓝、绿、____杂乱或空白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4、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充足的油气来源______、____生储盖组合____、_______圈闭条件______和_______保存条件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5、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标准层划分油层组_____、其次利用_____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_____后,利用____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6、油田构造图通常选择_____油层_______和______油层附近的标准层_______为制图标准层。

除地层油气藏外,一般不选择_____不整合面_____或冲刷面为制图标准层。

7、地层压力是指_____作用在岩石孔隙内流体(油气水)上的____压力_____,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础参数。

在油层未被钻开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____原始油层压力_______,它的分布受________静水__________和________地层孔隙_____________的影响。

8、水文学家苏林将油田水分为4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油田水一般以______氯化钙型_______为主_______碳酸钠型________为次。

9、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油气田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构造条件____、____地层条件_____、_油气水分布特点____、____接触关系____等地质特征。

10、常见储集层类型主要为_____碎屑岩储集层_______和___碳酸盐储集层_______两大类,特殊地质条件下 ___岩浆岩、变质岩和泥岩______等其它岩类亦可成为良好储集层。

11、石油主要由 C、H、O、N、S 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解气量高、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1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封闭性,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1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构造条件______、______地层条件_______、_油气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接触关系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14、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干酪根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成熟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1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区域勘探______、 _____圈闭预探_______、_____油气藏评价勘探______三大阶段。

16、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孔隙性________和____渗透性_____两个基本特性。

17、有供水区无泄水区的背斜油藏中,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规律为:构造顶部压力___小___,翼部压力___大___;对油层中部海拔相同的井,钻遇流体性质不同时,流体密度小的压力___大___,密度大的压力_____小______。

18、圈闭通常由____储集层_____、_____盖层______和___遮挡物__三部分组成。

19、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阻力是___净浮力____、 ____水动力____ 和___毛细管阻力___。

三、问答题1、简述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圈闭形成的时间。

只有在油气区域性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圈闭对油气聚集才有效。

②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的相应关系。

油气生成后,首先运移至附近的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然后油气依次向较远的圈闭运移、聚集。

如果油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圈闭总有效容积需要时,距油源远的圈闭则无油气运移其中,常常由水充填,成为无效圈闭。

③水压梯度和流体对圈闭有效性也有影响。

此外,断裂活动、剥蚀作用、强烈的地下水流冲刷以及生物化学作用等,都可破坏圈闭对油气聚集的有效性。

2、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有哪些?图示说明剖面线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地层剖面选择原则:应选在地层发育完整、基岩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变质程度浅的地段。

若露头不好或因构造影响,致使地层不全、界线不清时,可测制补充性的小辅助剖面。

3、试述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并列举各自的主要岩石类型。

生油层具备生油能力,可以生成油气.但一般不能储集油气。

这是因为,一方面组成生油岩的沉积物颗粒极细,其储集空间极不发育;另一方面若生油岩所生成的油气原地储集,不能排出生油层外,则生油过程就难以继续。

因此,要使生油层生成的油气得以储集、富集、聚集成藏,还需要储集层。

沉积岩中细粒的,如泥岩、页岩、碳酸盐岩等均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砂质泥岩,甚至泥质粉砂岩也有可能作为生油层。

按岩性,生油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泥质生油岩,另一类是碳酸盐岩生油岩。

储集层必须具备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才能担当储集油气的重任。

也就是说,储集层必须具备孔隙性和渗透性。

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的两大基本特征。

岩石中一些大的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岩孔隙较大,砂岩、砾岩、多孔灰岩、白云岩等渗透性较好。

封隔性是盖层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盖层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常见盖层的岩石类型有三类:泥质岩类盖层、膏盐类盖层和致密灰岩类盖层。

4、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特征。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毛细管力和粘土矿物脱水作用以及甲烷气作用。

在地静压力影响下的压实作用,使沉积物逐渐被压实固结成岩;热膨胀作用促使了压实流体运移的过程;伴随沉积压实而进行的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在中期压实阶段也开始了;甲烷气的作用既能形成有其初次运移的通道,又可作为初次运移的“运载体”。

5、简述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及其特点。

(1)单油层:油层对比的最小单元,具有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岩性和物性基本一致;单油层之间有隔层分隔。

(2)砂岩组: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油层岩性特征基本一致;砂层组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隔。

(3)油层组: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4)含油层系: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

同一含油层系内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基本一致;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有一致性。

6、论述有机质是如何转化成油气的,有何特点?①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艮保存在沉积岩中;②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③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④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7、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标志:①、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②、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油气显示③、近距离内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④、近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⑤、近距离内同层流体性质、油层这算压力及油水界面有明显差异⑥、在地层倾角矢量图上有明显特征断层破碎带:杂乱模式或空白带;断层牵引带:红蓝模式(展开讨论)注意:①、倒转背斜造成的地层重复,重复地层是由老到新:逆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重复地层是由新到老。

②、不整合造成的地层缺失,具有区域性,缺失面两侧无对应层:正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在不同井中缺失层位不同,且缺失面两侧能找到对应层。

③、相变及褶皱挠曲等8、简述影响碎屑岩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

一、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条件、沉积方式差异——侧积、垂积、前积、填积、选积、浸积二、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一)成岩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1、改善储层储集性的成岩作用成岩收缩作用——形成为孔隙或微裂缝,多见于泥质相对富集的储层中2、破坏储层储集性的成岩作用(1)机械压实作用·颗粒接触接触由点→线→凹凸→缝合线·塑性组分变形,甚至被挤入孔隙形成假杂基等,促使颗粒紧密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