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156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合同自由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B.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起源于判例法C.英美法系国家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D.我国民法以调整自然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为限正确答案:A解析: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遗嘱自由等都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其中,合同自由是对意思自治原则最充分的体现,A项表述正确。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起源于罗马法,而非英美法系的判例法,B项表述错误。
英美法系国家并无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即不编纂统一的民法典,但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而且以判例法为特点。
可见,C项表述错误。
《民法总则》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据此,D项表述错误。
知识模块:绪论2.下列选项中,不能成为民法渊源的是( )。
A.民事习惯B.法理C.规章D.行政法规正确答案:B解析:民法的渊源主要是制定法,包括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和国际条约。
此外,《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据此,民法将民事习惯正式纳入民法渊源。
但法理仍然不能成为民法渊源,选B项。
知识模块:绪论3.下列关于民法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法是权利法B.民法是程序法C.民法是公法D.民法仅是裁判规则正确答案:A解析:民法在性质上属于权利法,A项表述正确。
民法是实体法而非程序法,B项表述错误。
民法是私法而非公法,C项表述错误。
民法是实体法意味着民法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而并非仅为行为规则,或仅为裁判规则。
说其是行为规则,是因为民法具有确立交易规则和生活规则的功能;说其是裁判规则,是因为民法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所要依循的准则。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有期徒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其剩余刑期在2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C.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正确答案:A解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其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可南看守所代为执行。
故应当排除13项。
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可以不参加劳动。
故应当排除C项。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故应当排除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刑法规定,适用“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有( )。
A.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B.有重大立功表现C.被胁迫参加犯罪D.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确答案:B解析:选项A属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选项C、D属于“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3.我国《刑法》第280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条属于( )。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正确答案:B解析:叙明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所有权)模拟试卷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所有权)模拟试卷3(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27,分数:54.00)1.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中,具有主导性的权利是( )。
A.管理权B.成员权C.共有权D.专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包括专有权(空间所有权、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权(共同部分所有权、共同管理权)和成员权,其中,专有权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毫无意义。
可见,选D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构成专有部分须具备的条件的是( )。
A.能够获取业主的资格√B.能够登记成为特定业主所有权的客体C.能够在构造上明确区分D.能够在功能上明确区分,具有排他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符合下列条件的房屋(整栋建筑),以及车位、摊位等特定空间,应当认定为专有部分(即构成专有部分必须具备3个条件): (1)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物理上的独立性,即专有部分应当在建筑构造上能够与同一建筑物中的其他部分完全隔离),能够明确区分; (2)具有利用上的独立性(即能够被单独地使用,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可以排他使用; (3)能够登记成为特定业主所有权的客体。
据此,B、C、D项表述构成专有部分的条件,只有A项表述并非属于构成专有部分的条件,故选A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的是( )。
A.有利生产B.方面生活C.等价有偿√D.公平合理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有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5.相邻关系的客体是( )。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第1题甲欠乙10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
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侯,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D )A.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B.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C. 妨害公务罪D. 故意伤害罪第2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孳息的是( C )。
A. 树上的果实B. 未收割的庄稼C. 银行存款的利息D. 供热管道输送的热力第3题甲是某国有公司的销售科负责人,某日到财务室报销时,推、门进屋发现室内无人。
保险柜钥匙放在办公桌上。
甲便用该钥匙从保险柜中取出5万元现金,装在文件袋中逃离财务室。
甲的行为构成( D )。
A. 侵占罪B. 职务侵占罪C. 贪污罪D. 盗窃罪第4题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 C )为公示方法。
A. 交付B. 占有C. 登记D. 合意第5题甲与乙订立了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现丙履行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甲有权请求( B )。
A. 丙承担违约责任B. 乙承担违约责任C. 乙和丙承担违约责任D. 乙或者丙承担违约责任第6题 2008年6月11日晚8时许,王某、李某与龙某等人在回住处途中,与郑某因琐事发生争执。
郑某回到其打工的公司后,将冲突告诉同在该公司打工的老乡张某,张即通过龙某打电话联系李某,双方约定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纠纷。
当晚11时许,张某纠集了老乡共30余人,龙某、李某也纠集了何某等10余人,双方均持铁棒等凶器至斗殴地点。
龙某一方见对方人多,遂逃离现场,张某一方即追赶。
张某、郑某及彭某、向某等人追赶上龙某,张某等人对龙某进行殴打。
龙某被迫跳入路边池塘。
张某、郑某及彭某等即在池塘边捡起石块向池塘内冒出头的龙某投掷,使龙的头部不能浮出水面,致龙某因溺水死亡。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情形中,权利人不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是( )A.甲照相馆将李某与王某结婚时的婚礼照片的底片丢失B.乙公司使用某知名企业的商标促销自己的商品C.丙故意整容成某明星的相貌,并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演出获利D.丁将赵某与曹某之子拐卖,致使赵某痛苦不堪正确答案:B解析:针对A项,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丧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故排除A项。
针对B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故B项符合题意。
针对C项,以自己的名义及相貌对外进行演出获利,属于正当行使姓名权与肖像权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故排除C项。
针对D项,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故排除D项。
综上,本题选B。
知识模块:侵权责任2.甲将自己与祖父生前唯一的一张合影送到乙公司并委托其将合影修饰,但因工作人员丙抽烟不慎失火将乙公司的店铺烧毁,导致合影灭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只能对丙提起侵权之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B.甲可对乙提起违约之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C.甲可对乙提起违约之诉或侵权之诉,但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D.甲可对乙提起侵权之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155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155(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下列属于狭义的民法的是( )(分数:2.00)A.某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法论》B.立法机关制定的民法典√C.《继承法》D.民法学教授编写的民事法律汇编解析:解析:所谓广义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普通法和民事单行法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婚姻家庭法以及传统商法等。
狭义民法仅指编纂成民法典的民事规范系统。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2.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是( )(分数:2.00)A.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宣告某发明专利无效B.替朋友庆祝生日C.情侣之间的恋爱关系D.离婚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归属发生争议√解析:解析: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A选项是行政行为。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3.下列属于我国民法的渊源的是( )(分数:2.00)A.民法典B.民法判例C.民事习惯D.司法解释√解析:解析:我国民法的渊源包括制定法和非制定法。
制定法主要包括: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等。
非制定法主要包括民事习惯,但在我国,只有不违反公序良俗并且经过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渊源的意义。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4.下列选项中属于私法的是( )(分数:2.00)A.合同法√B.行政诉讼法C.刑法D.宪法解析:解析:民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民法是私法,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民事主体之间是平等主体的关系,国家介入也是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参与。
将民法归人私法范畴,有助于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尽可能减少国家干预,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
B、C、D选项都属于公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
5.下列选项中不适用我国民法的是( )(分数:2.00)A.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居住在我国境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C.居留在我国的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公民√D.居留在我国的无国籍人解析:解析: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和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都具有法律效力; (2)对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但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另外,我国民法中某些专门由中国公民、法人享有的权利,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法人不具有法律效力; (3)居住在外国的我国公民,原则上适用居住国的民法,而不适用我国民法。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自然人)模拟试卷2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自然人)模拟试卷2(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43,分数:80.00)1.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已满8周岁,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小明是(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据此,选B项。
3.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自然人为失踪人的法定时间条件是( )。
A.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B.自然人下落不明满3年C.自然人下落不明满4年D.自然人下落不明满1年《民法总则》第40条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据此,选A项。
4.刘某15周岁,智力超群,为某歌舞团演员,生活可以自理。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刘某是(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第17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民法总则》第18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可撤销民事行为,在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后,则( )。
A.该民事行为仍然有效B.该民事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无效C.该民事行为白始无效D.该民事行为由效力待定状态转化为无效正确答案:C解析: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则该撤销行为溯及既往,即溯及合同成立之时,合同自然自始无效。
知识模块:民法学2.下列行为属于无因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买卖行为B.票据行为C.借款行为D.立遗嘱行为正确答案:B解析:票据行为是典型的无因行为,因为票据的签发必有原因,或者赠与,或者还债,但这并不影响票据的流通,即便存在票据欺诈,也在所不问。
可见,选B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3.可以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小张在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B.小王与小李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双方到房产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房屋所有权转移”C.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待甲所建大楼落成时租给乙工作室两间”D.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约定“小明获得游泳冠军后,给小明买一台电脑”正确答案:D解析:D项表述中,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约定,以小明获得游泳冠军作为电脑赠与合同生效的附条件,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故选D项。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具有意定性,而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作为附条件。
A项表述中,保险事故的发生属于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的法定条件;B项表述中,房屋所有权转移必须以登记作为公示方式,这是《物权法》的明确规定。
可见,A、B项表述的情形不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条件必须具有或然性,即条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如果所付“条件”必然发生,则是附期限,而不是附条件,这是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根本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156(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的是( )(分数:2.00)A.王某画了一幅油画B.李某把陈某打成重伤C.洪某替郭某招待朋友√D.黄某盗窃了袁某的汽车解析:解析: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包括行为和自然事实。
C选项的行为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因此不是民事法律事实,更不是“行为”。
A选项是事实行为,B、D选项是侵权行为。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2.王某超速驾车,不慎撞死李某,王某支付李某家属50万元赔偿金。
李某家属继承了李某的遗产。
引起上述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和继承关系的分别是( )(分数:2.00)A.行为、事件√B.行为、行为C.事件、行为D.事件、事件解析:解析: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行为是指受主体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
王某超速驾车的行为是在其意识支配下的行为。
事件,指与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客观情况的发生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如人的出生、死亡能改变身份关系,物的灭失可以使所有权关系消灭等。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
3.以下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指自然人和法人B.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作为和不作为√C.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定D.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法律进行规定解析: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得到法律的承认,能够以其自己的名义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观存在。
在我国,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国家作为整体,在一些场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行为,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可以由民事主体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自由设立(自愿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大多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思。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4.下列何种权利可以由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 )(分数:2.00)A.支配权B.请求权C.形成权√D.抗辩权解析:解析:根据权利的作用的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例如所有权。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例如债权。
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例如不安抗辩权。
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例如追认权。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5.当事人享有的抗辩权可以对抗对方当事人何种权利( )(分数:2.00)A.请求权√B.支配权C.形成权D.期待权解析:解析: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
本题的答案是A。
6.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先发货,乙再付款。
甲在还没有发货时向乙请求支付货款,乙予以拒绝。
乙所行使的权利是( )(分数:2.00)A.绝对权B.相对权√C.形成权D.请求权解析:解析:根据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的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积极协助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如所有权、人身权等。
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权利人和义务人均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的实施或者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
甲和乙之间存在债权法律关系,乙所行使的权利只对甲发生效力。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7.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的分类标准是以下哪一项( )(分数:2.00)A.民事权利的客体B.民事权利的相互关系C.民事权利的作用√D.民事权利的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范围解析:解析:民事权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财产权和人身权。
这是以权利的客体之不同所作的分类。
(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这是根据权利的作用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3)绝对权和相对权。
这是以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4)主权利和从权利。
这是根据权利的相互关系所作的分类。
(5)既得权和期待权。
这是根据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所作的分类。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8.根据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将民事权利分为( )(分数:2.00)A.既得权和期待权√B.主权利和从权利C.对世权和对人权D.形成权和支配权解析:解析:根据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民事权利可分为既得权和期待权。
既得权是指成立要件已经全部具备并被主体实际享有的权利。
期待权是指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具备,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权利。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
9.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民法意义上的“物”的是( )(分数:2.00)A.空气B.镶在口中的金牙齿C.戴在手上的钻石戒指√D.月球解析:解析:法律意义上的“物”与物理意义上的“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且应具有法律属性。
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的认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不可认识和控制之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第四,应具有独立性。
A选项不符合条件一,B选项不符合条件四,D 选项不符合条件二。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类物的是( )(分数:2.00)A.—幅古画真迹B.—套绝版书C.—辆汽车√D.—件古董解析:解析:根据物是否具有独特的特征或是否被特定化,物可以分为特定物和种类物。
特定物既包括独具特征、独一无二的物,也包括经交易当事人指定被特定化的种类物;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的属性,可以通过品种、规格、型号等加以确定的物。
古画真迹、绝版书、古董都属于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物。
因此,本题的答案只有C。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物和从物的是( )(分数:2.00)A.房间和窗框B.电视机和遥控器√C.汽车和其上的轮子D.枕头和被子解析:解析:根据两物之间的关系,物可以分为主物和从物。
在为同一所有人所有,需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两物中,起主要作用的即为主物,辅助主物发挥效用的物即为从物。
主物转让的,从物一并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从物必须相对独立于主物,若一物属于另一物的构成部分,则此物不作为从物,如:汽车的正在使用的轮胎。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孳息的是( )(分数:2.00)A.长在树上的果子B.母鸡生蛋后孵出的小鸡C.羊身上的羊毛D.母牛生出的小牛√解析:解析:根据两物之间的派生关系,物可以分为原物和孳息。
原物是指能够产生收益的物,孳息是原物产生的收益。
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基于物的自然属性产生的孳息,如果实;法定孳息是指依法律关系所生的孳息,如利息。
要注意的是,原物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孳息,如:长在树上的果实、羊身上的羊毛,要与原物相分离才属于孳息。
另外,鸡蛋相对于鸡是孳息,鸡蛋孵出的小鸡是鸡蛋的转化物,不属于孳息。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13.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包括( )(分数:2.00)A.消除影响B.赔偿损失C.罚金√D.赔礼道歉解析:解析:罚金是刑罚方法,罚款是行政处罚,其他三项均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14.根据我国民法规定,自然人权利能力从何时开始( )(分数:2.00)A.怀孕5个月以后B.出生√C.年满10周岁D.年满18周岁解析:解析: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我国《民法总则》第13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据此规定,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开始时间为出生之时,终止时间为死亡之时。
据此,本题的答案是B。
15.李某今年17周岁,通过自己的劳动收入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李某是( )(分数:2.00)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解析:解析:我国《民法总则》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应注意法律条文对“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区别。
据此,本题的答案是C。
16.王某15周岁,是当地著名的童星,其通过广告代言获得收入10万元,并打算用其中的2万元购买苹果电脑。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王某应该( )(分数:2.00)A.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B.自行决定购买C.事先通知其法定代理人D.事后告知其法定代理人解析:解析:《民法总则》第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5周岁的王某不符合这一规定,因此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题的答案是A。
17.王某19周岁,是在校学生,其生活费由父母供给。
某日王某与同学李某发生矛盾并将李某打伤,为此李某花费治疗费5000元。
治疗费应当由谁承担( )(分数:2.00)A.由王某的法定代理人先行垫付B.由王某的法定代理人承担C.由王某的父母先行垫付√D.由王某的父母承担解析:解析:我国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1月26日公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规定: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年满十八周岁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抚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也可以判决或者调解延期给付。
王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自己承担民事责任。
但要注意的是,《民通意见》的上述规定只针对侵权行为,不包括其他民事行为。
据此,本题的答案是C。
18.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起算以哪项证明上的时间为准( )(分数:2.00)A.户籍证明B.出生证明√C.其他证明D.以上说法均错误解析:解析:《民法总则》第15条规定:“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的时间为准。
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时间的,以相关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据此,本题的答案是B。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9.民事法律事实包括( )(分数:2.00)A.合法行为√B.不合法行为√C.事件√D.状态√解析:解析:民事法律事实按照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注意不是人的意志)有关,可分为行为和自然事实。
其中,行为可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合法行为可进一步分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包括观念通知、意思通知和感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