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基础知识新选共190页

合集下载

土壤学基础知识课件

土壤学基础知识课件
土壤学基础知识课件
目录
•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 • 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的化学性质 • 土壤的生物性质 • 土壤的地理分布与土壤类型 • 土壤的利用与保护 • 土壤学实验与实践 • 土壤学前沿动态与研究热点
01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
土壤的定义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 物的疏松表层,是岩石风化、生 物活动、气候因素等长期作用的 结果。
土壤的水分特征
土壤含水量:指土壤中含水的百分比。对农业生 产而言,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之一。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可能对作物生长产 生不利影响。
土壤蒸发与蒸腾:土壤表面的水分通过蒸发返回 大气,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 中。这两个过程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影响土 壤水分平衡和农业生产。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源
详细介绍工业废水、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途 径和危害。
土壤污染防治
阐述采取源头控制、污染修复和生态恢复等措施防治土壤污染,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案例
列举实际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污染成因和防治措施,加深对土壤 污染防治的认识。
07
土壤学实验与实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特征
湿地土壤一般土层深厚,质地粘重,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 和矿物质元素,但通气性差,易受到水淹和泥炭化的影响。
06
土壤的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产与土壤管理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农业生产中,应当根据土 壤的性质和肥力状况,选 择合适的作物种植,确保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肥力管理
通过施肥、耕作等措施, 调节土壤养分供应,提高 土壤肥力,以满足作物生 长的需要。
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完整版)环境土壤学知识点

(完整版)环境土壤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土壤:2.土壤特征:①拥有生产力;②拥有生命力;③拥有净化力;④拥有互换力。

3.土壤圈:4.土壤圈的功能:①支持和调理生命过程;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构成、水分与热量的均衡;③影响水的溶质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分派;④对岩石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1.土壤母质( P6):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

2.土壤母质是形成土壤物质基础。

3.长石、石英和云母等是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

4.矿物是土壤矿物质主要根源。

5.主要的成土岩石:岩浆岩、堆积岩和变质岩。

6.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的基础。

7.参加化学风化的要素主假如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作用方式包含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且最重要)和氧化。

8.五大成土要素:母质、生物、天气、地形和时间。

9.土壤是成土母质在必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

10.风化因子 =风化天数×水解离度。

11.土壤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徙;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变。

12.土壤剖面( P20):从地面向下发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1~2米深)13.淋溶作用: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上层淋溶带走土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

14.土壤的分层:①枯落物层( O 层);②腐殖质层( A 层);③淋溶层( E 层);④堆积层( B 层);⑤母质层( C 层);⑥基岩层( R 层)。

15.土壤的重要形态特色:颜色、湿度、紧实度、构造、质地、 PH、重生体、入侵体、孔隙和动物孔穴。

第三章土壤固体物质构成1.土粒分类:矿质土粒(占绝对优势)和有机质土粒。

2.土壤质地:依照土壤机械构成邻近与否而区分的土壤组合。

3.土壤质地三大类:砂土、壤土和粘土。

4.土壤质地改进:①溶土法;②深耕,深翻;③施有机肥。

5.壤质土兼具砂质土和黏质土的长处,是较为理想的土壤。

6.土壤有机质的根源( P39):①植物残体;②动物和微生物残体;③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④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样有机物料。

农资基础土壤学知识

农资基础土壤学知识

农资人必须掌握的土壤学知识(一)土壤及其性状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

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

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

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

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

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

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

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

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

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

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

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

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

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

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

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

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

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得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得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得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得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得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得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与排水等措施)形成得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得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得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与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得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得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与改良得技术。

7、矿物:矿物就是地壳中得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得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得岩浆冷凝而成得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形成得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得组合形成得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得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得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得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得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与先形成得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与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得岩石。

14、变质岩:原有得岩石受到高温、高压与化学活性物质得作用,改变了原有得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得新岩石。

二、土壤得本质特征?肥力得四大因子?答:土壤得本质特征就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得四大因子就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答: 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基础知识共191页文档

土壤学基础知识共191页文档

谢谢!
土壤学基础知识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பைடு நூலகம்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壤学复习资料⼟壤学复习资料⼟壤学复习要点绪论⼀.名词解释1. ⼟壤:农业⽣产:能产⽣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的疏松层次。

⽣态学:⼟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多样性最丰富,⽣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最活跃的⽣命层。

2. ⼟壤肥⼒:在植物⽣活全过程中,⼟壤供应和协调植物⽣长所需⽔、肥、⽓、热的能⼒。

3. ⼟壤圈:⼟壤圈是覆盖于陆地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4. ⾃然肥⼒:指⼟壤在⾃然因⼦(⽓候、⽣物、地形、母质、年龄)综合作⽤下所具有的肥⼒。

5. ⼈为肥⼒:⼟壤在⼈为条件熟化(耕作、施肥、灌溉等)作⽤下所表现出来的肥⼒。

⼆.思考题1. ⼟壤在植物⽣长繁育过程中有何作⽤?为什么?2. ⼟壤圈与其它圈层系统有何关系?3. 为什么说⼟壤是最珍贵的⾃然资源?4. ⼟壤学有哪些分⽀学科?⼟壤学与哪些学科存在联系?5. 植物⽣产、动物⽣产和⼟壤管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6. ⼟壤学的研究⽅法有哪些?第⼀章地学基础⼀、名词解释1. 矿物:指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下形成的具有⼀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2. 原⽣矿物:由地壳深处岩浆冷凝⽽形成的矿物。

3. 次⽣矿物:由原⽣矿物风化演变⽽形成的新矿物。

⼜称次⽣粘⼟矿物。

4. 风化作⽤:指地壳表层的岩⽯在⼤⽓和⽔的作⽤及温度变化和⽣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的⼀系列崩解和分解作⽤。

5. 地质作⽤: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改变的作⽤。

地质作⽤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内⼒地质作⽤和外⼒地质作⽤两类,或称内、外营⼒。

6. 物理风化:指岩⽯在外界因素作⽤下机械地破裂成碎屑,只改变其⼤⼩⽽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7. 化学风化:指岩⽯在⽔、⼆氧化碳、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改变其化学成分,产⽣新物质的过程。

8. ⽣物风化:指⽣物及其⽣命活动对岩⽯、矿物所产⽣的破坏作⽤。

包括物理的和化学的。

⼆、思考题1. 河流冲积物有何特点?为什么?2. 岩⽯的化学风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章⼟壤固相组成1.⼟壤颗粒组成:⼟壤中各级⼟粒的百分含量。

土壤学基础知识

土壤学基础知识
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 体及土壤生命体
生羊粪
腐殖质
部分腐殖化
高度腐殖化
非腐殖物质是指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已 知的有机化合物。约占腐殖质20~30%。主要 有:碳水化合物、氨基糖、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蜡质、木质素、树脂、核酸、有机酸等。 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 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 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约占腐殖质60~80%。
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
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
不当的施肥造成土壤酸化
1、有机肥的分解造成酸化 2、过量施用铵态氮肥(包括尿素) 3、酸雨
土壤酸化的后果
因氢离子浓度过高造成的氢离子毒害;
因铝锰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铝锰毒害;
因 pH 过低降低大多数阳离子钼的可溶性,造成其缺乏; 因pH过低限制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根系易长线虫
土壤学的基本知识
张承林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
《土壤学名词》中将土壤定义为:土壤 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 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 的未固结层。
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
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
红壤剖面图
黄 壤
黄 棕 壤
黑 土
黑 钙 土
紫 色 土
高 山 草甸 土
1. 土壤的物质组成 ● 固体部分 矿物质:95% 有机质: 5% ● 孔隙部分 水分,气体
土壤质地: 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 型 ,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沙土
壤土
如何快速判断土壤的质地
砖红壤田间持水量的70%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砂土 水 肥 气 热 透水快,蓄水难 养分缺乏,保肥力差,供肥快 透气性强 温差大,属热性土 粘土 透水慢,蓄水力强 养分丰富,保肥力强,供肥慢 透气性差 温差小,属冷性土 不易耕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