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著简介:名利场
外国文学——解读《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

外国文学——解读《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解读《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概述: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是英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名利场》描写了19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并塑造了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蓓基·夏泼。
蓓基出身于贫穷的画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受尽歧视。
离校后她凭着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通过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
几经坎坷,几度荣辱,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默默无闻地度日。
接下来,我结合蓓基的生活环境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具体分析一下蓓基这一人物。
一、因为卑微,所以勇往直前蓓基出身低微,母亲是歌女,父亲是嗜酒如命的潦倒画匠。
蓓基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她自强自立甚至很小就能应付各类讨债者。
蓓基到平克顿女校半工半读,她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光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在极短时间内就修完了当时被认为上流社会女必须掌握的一系列课程。
如此聪明过人的蓓基因为下层人们出身竟然没有得到平克顿女士的赏识和同学的尊敬。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社会,蓓基深谙其中的道理。
所以她立志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上流社会享受荣华富贵,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
离开平克顿女校进入社会后,蓓基迫切地需要通过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未能如愿嫁给乔斯,蓓基还是一直未放弃她嫁个好丈夫的愿望。
因为这是她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方法。
在克劳来爵士家当家庭女教师期间,蓓基的聪明乖巧俘获了极有可能继承富婆姑姑遗产的罗登·克劳莱的心,并秘密结婚。
但是罗登的继承权被剥夺,向往荣华富贵生活的蓓基还要继续前进,为自己的目标,她始终走在路上。
二、因为梦想,所以坚定不移蓓基无疑坚强理智成熟女性的典范,甚至兼有一种大智慧。
在战争来临,丈夫即将征战沙场时,已经怀孕的她含泪对丈夫说道:“去吧,我不会怪你的,国家需要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明大义,坚强无比的蓓基。
而艾米利亚却只会发疯般的在街上寻找自己的丈夫乔治,希望他能留下来,因为没有他她就没法活下去。
萨克雷《名利场》中的现实主义.

萨克雷《名利场》中的现实主义《名利场》是英国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
它以两个女子利蓓卡·夏泼和爱米丽的命运为主线,展示了世纪前半叶英国上层社会的画面。
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利蓓卡·夏泼是一个为了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的女子。
从平克顿学校毕业后,到同学爱米丽家中小住几天,在那里她追求爱米丽的哥哥乔斯未遂,便到毕脱爵士家做家庭教师并与其次子罗登结了婚。
二、爱米丽的丈夫乔治·奥斯本是一个花花公子。
滑铁卢大战前,罗登与其妻夏泼、乔治与爱米丽随军来到了布鲁塞尔。
在一次舞会上,乔治竟偷偷地写了一张条子给夏泼,约她一起私奔。
三、乔治战死后,爱米丽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痴心地眷念着死去的丈夫。
而夏泼回到英国后,成了贵族斯丹恩勋爵的情妇,后被罗登发现,夫妻为此而决裂。
四、十年后,夏泼和爱米丽偶然相遇,并让爱米丽看了乔治约她私奔的条子,此时的爱米丽才如梦初醒,终于和一向热恋着她的都宾结了婚。
作者采用了平直的叙述与画龙点睛的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以幽默的口吻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唯势是趋、追逐名利的“小人”,并以辛辣的笔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抨击。
《名利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和中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中的利害关系和他们的腐朽堕落。
小说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两位女主人公离开平克顿学校的画面。
“在爱米丽,赛特笠宽敞的私人马车上,堆满了为其送行人的花儿、礼物和帽盒。
其中夹着一只饱经风霜的牛皮箱子,又旧又小,上面整整齐齐地钉着利蓓卡·夏泼的名片。
”寥寥数语,简洁、明确地勾画出了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身世。
出身贫寒的夏泼,父母双亡,在学校遭受歧视,感到忿满不平。
逆境使她“冷酷、虚伪、自私”。
她是当时英国社会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正如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对于中小资产阶级长期以来被排斥于上流社会之外深感不满,力图寻求一切机会来达到发泄和报复的目的。
读书笔记·英国萨克雷《名利场》

读书笔记·英国萨克雷《名利场》第一篇:读书笔记·英国萨克雷《名利场》浮华新世界——关于《名利场》的几点感悟一、作品及作者简介《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
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和辛辣的口吻,创作了该部副题为《一部没有主角的小说》,即现代所说的“非英雄”题材的典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该作品主要叙述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两个出身、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跌宕浮沉的人生历程:一个是穷苦画家和法国舞女的女儿蓓基·夏泼,她出身卑微,聪明精干,但虚荣心重,为跻身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利用人的心理和自身才貌的双重魅力逢场作戏,混迹于一个个社交圈,甚少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最终她拥有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却失去了其它所有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全都离她远去;另一个则是出身于富裕的实业家家庭的爱米莉亚·塞特利,她生性善良而单纯,但生活空虚,对爱情充满幻想,后来家境在互相倾轧中衰落,虽然如愿嫁给了青梅竹马的乔治·奥斯本,但却未得到一直期待的纯真的爱情,甚至差点遭到丈夫的背叛,在不幸成为寡妇后,更是艰辛地独自抚养小乔治,所幸在故事的最后,她幡然醒悟,接受了爱慕她十几年的多宾中校,算是收获了幸福的结局。
本书作者萨克雷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一个英国驻印收税官家庭,年幼丧父,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理财能力低下、早期婚姻的不快,使他的生活一度很艰难,使他不得不与上流社会家庭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
他本身就出身于资产者中间,对上层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生活很熟悉,因而在该部作品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将人们过分追求名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形象分析《名利场》中,作者大量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塑造了蓓基、爱米莉亚、乔治、多宾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
蓓基·夏泼是社交界的“乱世魔女”,是精明能干的女冒险家。
出身低贱,父母双亡,使她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生活贫苦,人情冷漠,使她对名利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追求;她的姿色和聪明才智,更使得她自觉不输于甚至高于很多富家小姐,虚荣心急剧膨胀,加深她对命运不公的不甘之情和反抗之意;极强的目标性,使她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自私自利,虚伪做作。
外国文学——解读《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

解读《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概述: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是英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名利场》描写了 19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并塑造了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蓓基·夏泼。
蓓基出身于贫穷的画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受尽歧视。
离校后她凭着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通过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
几经坎坷,几度荣辱,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默默无闻地度日。
接下来,我结合蓓基的生活环境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具体分析一下蓓基这一人物。
一、因为卑微,所以勇往直前蓓基出身低微,母亲是歌女,父亲是嗜酒如命的潦倒画匠。
蓓基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她自强自立甚至很小就能应付各类讨债者。
蓓基到平克顿女校半工半读,她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光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在极短时间内就修完了当时被认为上流社会女必须掌握的一系列课程。
如此聪明过人的蓓基因为下层人们出身竟然没有得到平克顿女士的赏识和同学的尊敬。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社会,蓓基深谙其中的道理。
所以她立志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上流社会享受荣华富贵,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
离开平克顿女校进入社会后,蓓基迫切地需要通过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未能如愿嫁给乔斯,蓓基还是一直未放弃她嫁个好丈夫的愿望。
因为这是她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方法。
在克劳来爵士家当家庭女教师期间,蓓基的聪明乖巧俘获了极有可能继承富婆姑姑遗产的罗登·克劳莱的心,并秘密结婚。
但是罗登的继承权被剥夺,向往荣华富贵生活的蓓基还要继续前进,为自己的目标,她始终走在路上。
二、因为梦想,所以坚定不移蓓基无疑坚强理智成熟女性的典范,甚至兼有一种大智慧。
在战争来临,丈夫即将征战沙场时,已经怀孕的她含泪对丈夫说道:“去吧,我不会怪你的,国家需要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明大义,坚强无比的蓓基。
而艾米利亚却只会发疯般的在街上寻找自己的丈夫乔治,希望他能留下来,因为没有他她就没法活下去。
萨克雷《名利场》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萨克雷《名利场》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萨克雷《名利场》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名利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英国】萨克雷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富裕的东印度公司职员的家庭。
《名利场》:社会名利与人性的追逐

名利场:社会名利与人性的追逐概述《名利场》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各种社会人物和事件,探讨了名利对人性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剖析了人们在追逐名利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复杂心理与行为。
主要内容1. 社会名利的本质在《名利场》中,作者揭示了社会名利背后的本质。
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和情节,小说展示了人们对于权力、地位和财富的渴望,并以此来反映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荣心、功利主义等问题。
同时,作者也警示读者要警惕名利追逐带来的道德沦丧和破坏。
2. 名利对个体情感与伦理观念的冲击《名利场》中塑造了众多角色,他们在追求名誉和财富时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抉择。
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从上层社会的贵族到下层社会的平民,他们为了名利不惜牺牲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家庭关系,导致了个体情感与伦理观念的冲击。
这种对人性深入剖析使读者对于名利追逐的价值和代价产生了思考。
3. 名利场上的欺诈与勾心斗角《名利场》以细腻入微、曲折复杂的方式描述了在社会名利竞争中经常出现的欺诈行为和勾心斗角。
小说中众多人物身陷权谋、阴谋和背叛之中,通过揭示虚假与真实、欺瞒与揭露之间的较量,展示了当时法国社会中权力斗争所带来的阴暗面。
4. 姻缘与爱情在名利场中的挣扎除了讨论名利对大众影响外,《名利场》还通过塑造各种婚姻和爱情关系,探讨了个体在名利场上所面临的婚恋困境。
小说中有夫妻之间因功利而分离、女性为了社会地位而牺牲真爱等情节,使读者深入反思了婚姻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5. 名利场与社会现象的映射《名利场》虽然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但其中涉及到的种种社会现象和人性追逐名利的行为仍然具有普遍意义。
通过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和情节,读者不难发现这些情况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并产生着巨大影响。
因此,《名利场》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结论《名利场》这部作品通过对19世纪法国社会名利追逐的深入剖析,既探讨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弊端和伦理困境,又能引发读者对于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名利场.doc

《名利场》观后感《名利场》是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是英国较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的著作。
该作品取材于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上流社会生活,作者是东印度公司收税员的儿子,对英国中上层者的生活很了解。
当时国家强盛,工业发达,由压榨殖民地和剥削劳工而富裕起来的商业巨贾主宰着整个社会,英法两国的战争亦在此时爆发,这一时期没落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故事,基本可以在任何作家的笔下轻易找到。
电影开场时的音乐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随着优美的旋律的进行,出现的画面却不由的让人震惊,因为那与悠扬的旋律之间实在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其实,关于《名利场》这本小说在很早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只是那时自己还小,对当时西方文化了解并不多,所有的画面都是单纯的根据自己的幻想,当然,当时的幻想不完全是美好的东西,也不完全是坏的东西。
小说的女主人公蓓基·夏泼小姐,一个让你讨厌又恨不起来的女人,对于她的种种选择,不能单纯的用对还是错来形容,因为那几乎是出于本能,尽管这本能是要受到现代很多人鄙视的。
但请试想一下,假如你从小生活在那样一种贫穷的环境中,当机遇来临时你会怎样选择,争取,或者放弃?“有过痛苦经历的人,总是特别向往快乐;贫穷过的人,总会比一般人更努力地要摆脱贫穷”,正如蓓基自己说的“如果我有5000英镑,我也会是个好女人”。
实际上,对于我自己来说,是很反感像蓓基这样一个人的,很明显,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都不合格,因为她既不爱她的丈夫也不爱自己的孩子,在她的思想中“往上爬”占据了主导地位,走向上流社会成了她毕生奋斗的目标。
电影中唯一让人对她还会有点好感的地方大概就是蓓基对于她的好朋友艾米丽亚的友谊,战乱中的相互搀扶,在朋友遇到困难时的鼓励帮助,在艾米丽亚遇到爱情难题时的提醒,这些都显示了蓓基身上善良的天性。
看完整部片子,有一种很深的感触,似乎蓓基与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于连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他们同样是家庭教师,同样希望借助别人爬向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同样聪明有毅力,同样的高傲;然而,稍微有点不同的是,于连死了,而蓓基却活了下去,虽然距离自己以前所设想的贵族生活有些距离,但,毕竟,她活着。
《名利场》简介·故事梗概

《名利场》简介·故事梗概
《名利场》的故事以两条线索展开,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相互交织,最后到达同一个终点。
其中一条线索讲述善良、笨拙、生活在富有家庭中的女子阿米莉亚·塞德利;另一条线索讲述的是一个机灵、自私、放荡不羁恢穷的孤女丽贝卡·夏普。
两人于1813年乘坐同一辆马车离开平克顿女子学校。
两人都在遭到家庭反对的情况下,于1815年结婚,分别嫁给即将参加滑铁卢战役的两名英国军官。
新婚不久,那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打响了。
阿米莉亚的丈夫战死疆场;丽贝卡的丈夫战后生还。
接下来的十年中,而贝卡生活一帆风顺,在社会的阶梯上不断攀升,直至有幸觐见国王,而阿米莉亚却因父亲破产承受着极大的不幸。
到了1827年,命运发生了逆转,丽贝卡的生活落入毁灭的深渊,这其实是罪有应得;阿米莉亚却转而变得富裕幸福,可归因于善有善报。
但是,作者以灵活的讽刺手法,使两位女主角最后的命运归于平衡,仿佛在一个大的轮回之后,回到故事开始时两人命运的起点。
故事中,滑铁卢战役是两人命运的重要分水岭。
战役之前,故事的焦点是两位女主角的婚事。
两人的婚事分别受到男方家庭的反对,也都因此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两位丈夫的遗产继承权均被取消。
滑铁卢战役之后,故事的焦点是两个女主角的贞节问题。
两个三角关系分别展开。
丽贝卡对丈夫不忠,与放荡好色的贵族富豪斯泰思侯爵勾搭;阿米莉亚对自己去世的丈夫信守贞节,拒绝与十几年如一日忠实爱慕她的多宾结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名利场
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作于1847年,副标题是《一个没有主角的小说》。
小说女主人公蓓基·夏泼是个穷画家的女儿,出身卑微,倍受歧视,她为此愤懑不平,凭自己的美貌和机智开始投机冒险的生活,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力图进入上层社会。
小说生动地塑造了这个虚荣好胜、自私自利而又机敏干练的女冒险家形象。
小说另一条线索是奥斯本和赛德利这两个资产阶级家庭命运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深刻地揭示了资产者的思想面貌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冰冷的关系。
其创作力求真实,笔下人物性格,采用讲故事的叙述方法,亲切随便,风格独特。
它是萨克雷的成名作,确立了萨克雷在英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萨克雷,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生于印度加尔各答阿里帕的一个英国官员家庭。
幼年丧父,18岁入剑桥大学受到贵族化的教育。
成年后,继承父亲遗产,过了一段资产阶级公子哥儿的生活。
后自谋生计,学绘画,想以卖画为生,又搞证券交易,协助诉讼代理人经办民事案件,但均不成功。
1833年起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直到长篇小说《名利场》问世,他才被公认是天才的小说家。
由于生活境遇的骤然变化,他开始重新观察生活,看尽世态炎凉,也看破了世俗的浮华。
他的文字渗透着幻灭的哀愁。
早期作品有
《当差通信》、《凯瑟林》、《霍加蒂大钻石》、《巴利·林登的遭遇》,后期作品有《名利场》、《潘登尼斯》、《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纽可谟一家》、《弗吉亚人》、《菲力普历险记》等,最后一部小说《丹尼斯·杜瓦尔》仅完成八章。
还有一些散文集,以《势利人脸谱》最有名。
在文学史上,萨克雷与狄更斯齐名,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名利场》。
爱蜜丽亚与贝希同时毕业于英国一间著名的女子学校。
善良的爱蜜丽亚将无家可归的贝希带回家。
贝希是一位爱慕虚荣、贪图势利的女孩,她利用自己的年轻、美貌赢得了军官司罗迪的欢心,他们结为夫妇。
拜金的贝希很快成为上流社会的一朵交际花,在军官与社会名流之间周旋。
爱蜜丽亚的丈夫也为贝希着迷,这令爱蜜丽亚十分伤心。
当时的社会风气十分败坏,人们赌博成风,罗迪欠下巨额赌债。
贝希为了帮罗迪还清赌债,向伯爵借钱,条件是答应伯爵的晚餐约请。
由此被罗迪误会而离婚。
此后的贝希贫困潦倒,沦为歌舞女郎。
爱蜜丽亚不计前嫌与一直对贝希存有爱意的哥哥一起接贝希回家。
此时的贝希决定重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