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有哲理5个

成语故事有哲理5个

成语故事有哲理5个成语是汉语中独特而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它融合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智慧,通过简洁而形象的方式传递着深刻的哲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五个富含哲理的成语,并探讨它们背后的故事。

1.晴天霹雳:成语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富有而且十分残忍。

一天,他对一位官员不满,便命令将其囚禁。

这位官员可以说是非罪,但国王仍然决定处死他。

正当这位官员被带到刑场的时候,天上突然刮来一阵大风,雷电交加,雨势如注。

天空一片黑暗,仿佛即将来世般的景象。

国王十分害怕,他认为这是上天的警告,于是下令立即释放那位官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坚持正义和公平。

即使暴风雨来临,也要保持头脑清醒,并且按照良知和道义去行动。

2.守株待兔: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位农夫,他种了一片地里的栗子。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兔子被他的农具吓跑了,撞在了树上。

这只兔子被击晕后,倒在了地上。

农夫非常高兴,他想着只要他一直守在这个地方,兔子再次撞倒树木就会掉进他的怀里。

于是,他决定守株待兔,结果他等了很久也没有再见到那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能只依赖于运气和碰巧的机遇,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和行动来争取。

守株待兔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3.杞人忧天:成语故事:有一个人名叫杞人,他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天空会塌下来。

每天,他都活在惊恐和焦虑之中,无法正常生活。

别人劝告他,告诉他这是无稽之谈,但他仍然担心不已。

最终,他的担忧成为了一种病态,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担心和焦虑那些不存在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杞人忧天的故事是对于过分担心的一种警示,我们应该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要让恐惧主宰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4.画蛇添足: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画家非常擅长画蛇。

他的蛇画得栩栩如生,根本分辨不出真假。

《成语故事》读后感(合集15篇)_1

《成语故事》读后感(合集15篇)_1

《成语故事》读后感(合集15篇)《成语故事》读后感1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还有书里,经常会出现四字成语,有的我能看懂,可是有些就一知半解了。

有一次和爸爸妈妈玩“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还闹过笑话呢。

爸爸出的题目是:亡羊补牢,妈妈给我一遍比划一遍说:“这个词是四个字啊,有个羊圈破了一个窟窿,羊跑了怎样怎样”。

我张口就说:“破洞羊丢!”爸爸妈妈乐得都直不起腰来了,为了给我答疑解惑,爸爸送给我一本书《成语故事》。

我翻开第一页就被精美的插图和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亡羊补牢”的意思: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还有“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对我很受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是如此,遇到难题解不开,不能绕过去不管它,这样的话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无法解决,要迎头赶上去不屈不挠,正所谓“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要做困难面前的强者,勇往直前。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从中汲取无限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更加强大,为以后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语故事》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

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成语故事及道理

成语故事及道理

成语故事及道理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凝练了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语故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更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引导我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并探讨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个成语是“井底之蛙”。

相传,有一只蛙生活在一口井里,它以为这口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乌龟掉进了井里,乌龟告诉蛙,世界之大远远不止井口那么大。

蛙听后不以为然,认为乌龟在说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要有开阔的胸怀和视野,才能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广阔的世界。

第二个成语是“掩耳盗铃”。

相传,有一个人偷了一只铃,他害怕别人听到铃声,便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愚蠢的行为,自己不听铃声并不能掩盖事实,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第三个成语是“画蛇添足”。

相传,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便在蛇身上画了几只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贪多。

第四个成语是“杯弓蛇影”。

相传,有一个人喝醉了酒,看到了杯子和弓箭,便以为有蛇在杯子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恐惧而产生错觉,应该理智对待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幻觉所左右。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冷静理智,不要轻易被外界影响。

以上是几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及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同时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维,引导我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让我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更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成语故事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

10则励志成语故事 - 励志故事

10则励志成语故事 - 励志故事

10则励志成语故事 - 励志故事第一篇: 10则励志成语故事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许多励志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以下是10个励志成语故事,希望会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第一则:不拔一根毫毛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面对挫折时选择退缩,但是这并不是一位成功人士的品质。

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坚定信念、不屈服於困难的人,如同故事中那只狐狸不屈不挠地面对猎人,成功地摆脱了困境。

第二则:锲而不舍如果有一个目标或梦想,我们就应该像刻在石头中的字一样,坚定不移地追求它。

尽管过程可能较为艰辛,但我们需要像故事中那位毛笔制造商那样,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则:衣带渐宽终不悔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多次选择。

面对选择,我们需要思考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然后果断去做,并不断深化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如同故事中的文天祥,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也需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则:精卫填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发现自己的使命时,就要像故事中的精卫一样,不断克服困难,积极为之努力,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第五则: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在学习生涯还是求职路上,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值得被认可,最终成功的反馈会超过眼前所见的付出。

我们需要如同故事中的丁仕衡那样,坚定自己的信念,耐心等待,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六则: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者往往都有着勇气和智慧。

正如在故事中那位智商平平却办事有方的朵颐,我们需要在克服好问题上妙手回春,从而到达更高的人生成就。

第七则: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在追求人生成就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强大的对手,但是这不需要打击我们对成功的自信。

我们需要如同故事中的河东狮吼,通过勇气和决心去克服困难,从而以更强大的形象彰显自我。

第八则:螳臂挡车我们可能会会遭受外部挑战的骚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下脚步,反而需要像故事中的螳螂那样,坚定地面对困境,并通过努力和创新来克服它们。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常常流传了千百年,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素材。

其中不少成语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启示性,让我们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一、惊弓之鸟惊弓之鸟一词来自《战国策》,讲述了楚国的一名猎人在林中打猎时,一只碰巧经过的鸟被他的弓箭吓坏了,飞了起来,撞到了树枝上,最终摔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外界环境和事件所影响,以免后悔莫及。

二、鸠占鹊巢鸠占鹊巢一词源自《战国策》,讲述了有一只鸠居然占了一只鹊的巢。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能占用别人的财产、名誉或地位,这不仅道德有问题,而且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一词来自《庄子》,讲述了一个愚蠢的农民发现一只兔子不小心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于是他就天真地认为他的好运将会持续下去,就一直守在那棵树边等着兔子,结果什么也没等来。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懒惰和依靠运气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源自《韩非子》,讲述了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在画一条蛇,认为蛇不够完美,于是自作聪明地使用笔给这条完好无缺的蛇画了几个脚,从此就把这幅画毁了。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过分再加别人已经完好无缺的作品上,要珍视原有成果的完整性和美好。

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词来自《诗经》,讲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虽然容貌出众,却内心空虚、品格低劣,和她相处最终会让人非常失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外在的美貌、权势和名声并不代表其内在的质量,我们应该更注重人的内在和品质。

以上是一些有启示的成语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人生经验,让我们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也能积累人生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时常要回归这些故事,用它们来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做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语故事读后感15篇

成语故事读后感15篇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成语故事读后感1我想,许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诉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比如《百步穿杨》,它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大。

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诉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了有名的大问学家。

回想起现在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女生,爱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

男生,爱打架,整天玩,大人怎么教也教不会。

富裕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触,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

成语故事读后感2昨天晚上,我读了成语故事当中的“老马识途”这一篇。

这篇故事讲了: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燕国的山戎,取得了胜利。

山戎国君逃到了孤竹国,齐桓公乘胜追击,又向孤竹国进军,打败了孤竹国。

齐军准备得胜回国。

却发现来时的路找不到了。

原来,他们进军时是春天,而现在是冬天,路上的景物发生了变化。

齐军迷了路,被困在山里。

齐桓公很焦急。

大臣管仲想出个好办法。

他放出几匹老马带路。

因为老马是认得走过的路。

大军紧紧跟在马的后面,他们终于凯旋回国了。

读了“老马识途”这篇成语故事,我知道了它比喻有经验、熟悉情况的人能起到引导作用。

就如同我们学习一样。

如果做计算题每天都练习,方法也就记住了,也就熟悉了。

成语故事与寓言的启示

成语故事与寓言的启示

成语故事与寓言的启示在中华文化中,成语故事和寓言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深刻的寓意和智慧。

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常常以简单的语言传递着复杂的道理,教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而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成语故事和寓言,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它们对我们的启示。

一、成语故事的启示成语故事是通过精炼的叙述方式,把复杂的事物和含义浓缩在一个短小的故事里。

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位牧羊人发现羊群有漏的时候及时补上漏洞,而不是等到羊全部丢失后再去悔恨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能等到事情变得无法挽回了才后悔莫及。

通过这样的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智慧: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错误非常重要。

不只是在生活中,工作中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够像牧羊人一样,保持警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那么我们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寓言的启示寓言是一种描述现实生活中,通过想象中的人物或动物故事,来阐述某一道理或伦理观点的文学形式。

例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小孩子多次喊“狼来了”,终究没有狼出现,最后狼真的来了,但没有人相信,导致小孩子们的羊被狼吃掉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说谎。

虽然故事中的小孩子们觉得撒谎很有趣,但是最终却因为失去信任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因此,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在生活中要讲诚信、言行一致有着很好的启示。

通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在生活中,诚实与信任是多么重要。

无论是在个人关系中还是职场上,诚实的言行都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而失去了信任,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中还是事业上,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成语故事和寓言的共同启示成语故事和寓言有着共同的启示,那就是通过短小的故事向我们传达道理和智慧。

无论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都是通过精炼的语言,简单而又生动地传达给我们人生的智慧。

这些成语故事和寓言的启示,通常蕴含着严肃的道德和价值观,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成语故事,每一个简短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教诲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总能带给人们一些人生哲理!下面带来的是寓言成语故事,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提高智慧!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吸收到一些精华!(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不可多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

除指人外,有时也指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

孔融《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

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

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
骂一阵曹操。

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

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

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

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

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

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

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

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

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
一会儿把赋写毕。

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

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

黄祖数说了他几句,
他竟当众大骂黄祖。

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


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不堪回首”这则成语常用来表示对巨大的人事变迁的感慨。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
目标对准南唐。

宋朝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李煜迷恋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御的准备,而一味向宋朝屈服。

宋朝在哪里
作战胜利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赶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

后来,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第二年初,宋军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

但李煜以为宋军无法渡过长江,整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一天李煜偶尔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才急忙去召援军,但为时已晚。

挨到这年冬天,宋军消灭了南唐最后一支援军,
终于攻破金陵。

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

赵匡胤没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

他名义上是侯,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难堪的生活。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

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过去美好的一切
不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非常忌恨。

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成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不拘一格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
右的官。

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

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

在回乡的旅途中,他
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

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

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

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
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

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
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

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
间来吧。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