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

合集下载

社会体育的目的与方针

社会体育的目的与方针

社会体育的目的与方针一、社会体育的目的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和自我成就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1](一)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这根本目的的途径就是人们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没有人们对于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实现社会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发展社会体育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更加舒适和谐、更加科学健康地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所谓更多的人参与,一是要使正在参与的人坚持参与下去,二是要使中断参与的人重新参与进来,三是要使尚未参与的人尽快参与进来。

社会是一个整体。

社会体育作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必然与这一整体及其他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目的的社会性。

就是要把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与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融入进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服务,而不是单纯体育观点,把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置于与国家总体目标无关的位置。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未来几年的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应该为实现这—奋斗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确定了今后15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大纲《社会体育导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学时:32 学分:2开课单位:体育学院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二、课程考试要求及命题原则1.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体系结构,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组成和特点,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三、考试内容绪论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包含哪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考试重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考试难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考试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体育?在社会中它扮演着什么角色?群众体育、、广义群众体育、狭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身体锻炼、娱乐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又称生涯体育、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五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考试重点:什么是社会体育?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考试难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学科方法论。

考试重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考试难点: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考试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重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难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填空题》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1949-1957),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1992至今)的5个阶段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特性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1余暇时间2生活节奏3生活空间4生活消费5行为习惯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1人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4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7、社会体育参加可以是群体性的,也可以是个体性的8、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9、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10、体育体制是影响体育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11、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1神型兼顾2动静结合3内外俱练4锻炼与养护结合5健身与卫生结合6善于模仿动物,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12、康复体育的手段方法:医疗体操、医疗性运动、我国传统体疗手段和适应性体育活动13、妇女体育的特点:1健身是主要目的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育活动为主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14、老年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15、残疾人体育的内容随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程度、体质状况而定,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16、社区体育的功能:1促进居民参与2改善居民生活方式3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17、职工体育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单位内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单位间的竞赛活动18、我国在1993年12月,原国家体委颁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法,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开展体育工作的基本纲领和总章程20、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1、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22、1996年,原国家体委发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使国民体质测定工作逐步在全国城乡开展起来23、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其他10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24、为了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发布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25、法律方法的特点: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26、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27、《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28、我国现行社团分类:(一)按照活动性质分类:人群社团、项目社团、(二)按照组织化程度分类:初级社团、中级社团、高级社团29、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简答题》一、分析大众体育产生的原因:1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2余暇增多为大众体育创造了良好条件3都市化是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4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5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6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二、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三、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1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是人们消除身心疲劳、保障健康生活最佳的手段2是解除恶习、改善不良社会生活的有利措施3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4可以缓解现代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克服现代社会中竞争所带来的冷酷、孤独,陶冶人的情操、体验人生真谛5社会体育充实了生活空间6体育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四、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地位:1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石2社会体育的发展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功能:1社会体育的身心健康功能2社会体育的人文功能3社会体育的经济功能五、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1参与人群的广泛性2参与过程的自主性3参与实践的亲历性4参与形式的多样性5参与的非稳定性六、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1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2活动时间早晚为主3活动场所多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4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5参与主体多为老人、妇女七、我国职工体育的困境与改革:困境:传统的职工体育局限在单位之内,与其他体育形式隔离;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转轨停产,职工体育受到很大的影响;私营和外资企业往往更多关心经济利益,对职工体育并不热心,使职工体育缺少内部力量;形形色色的职工体育管理部门使职工体育的开展多了许多外在的约束。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1.详述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于管理学、社会学范畴。

他主要研究对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最佳方案,以及处理有关社会体育中各种问题的原则。

2.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人民大众为在余暇时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与群众体育相比,无特定内涵。

只是由于全民健身更形象化、动作化,更能表达广泛性和参与性,所以更容易形成为群众运动的口号。

5.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集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身体发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娱乐体育: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更本目标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已将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5.体育休闲(闲暇体育):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6.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惊醒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过程。

7.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

2.由人治走向法治。

7. 3.由行政走向市场。

4.由经验走向科学。

8.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因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9.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有规律的早餐、少吃多餐、不吸烟、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控制体重、有规律的锻炼10.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而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社会体育学基础教案

社会体育学基础教案

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课时
本学期第 2 课时
本学期第 3 课时
本学期第 4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 5 课时
本学期第 6 课时
本学期第7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8 课时
叮叮小文库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9 课时
本学期第12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3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0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1课时。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精品资料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精品资料

18
我 国 社 会 体 育 的 任 务
增进社会成员身心健康, 增强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实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社会体育法规体系
1954年,党中央在《中央人民政府体育 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 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 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 政治任务。”1958年,党中央在《关于 体育运动十年规划报告》的批示中,再 一次明确指出:“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 是增强人民体质,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 设服务。”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国 防 建 设 的 需 要
应对 突发 危急 事件 的需 要
9
(三)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
确定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除了人和社会的 需要,还取决于社会体育的功能,也就是社 会体育本身能做什么事情。我们不能强加给 社会体育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能对社会体育 的作用视而不见。社会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是 多方面的,但也是有主有从的。社会体育用 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社会健康水平是本质 的功能,文化娱乐是从属的功能,政治教化 是附加的功能。
2
掌握题
1.试述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及其依 据。 2.试述我国的社会体育地位和功能。
3
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 与任务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是指全国范围 内指导社会体育事业的总目的、总任务。 它对我国的社会体育工作具有普遍的指 导作用。
第三章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
陈章玉
1
内容提要
本章提要我国社会体育有其目的、任务,确 定其目的、任务的基本依据是人的需要、社 会的需要,以及社会体育本身具备的功能。 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调节器,是实现体育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新世纪中国体育将向社会化、 法制化、科学化、生活化、产业化的方向发 展,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外 大众体育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 会背景,是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 结果。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26/1 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审批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社会体育概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导论性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从增强人民体质,增进社会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个角度,对社会体育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的基本含义社会体育作为一种最为普遍的体育现象,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增加交往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1、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余暇性与主动性、多样性与灵活性、时代性与永恒性、民族性与世界性。

2、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有利于保障公民参与体育的权利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核心和主题;探索新时期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通过政府行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2)用系统工程的办法建设全民健身事业;(3)整体性的地建设全民健身事业;(4)通过社会化的路子建设全民健身事业;(5)用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5、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方针主要有哪些?答: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方针;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的方针;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以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的方针;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方针;特别保障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方针;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方针6、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广泛开展各色各样的、健康文明的社会体育活动;建设和改善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环境和物质条件;引导人们为体质与健康投资,促进人们体育消费;继承和创新社会体育知识与技能。

四、论述题1.社会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社会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体育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增强人的体制,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增强劳动者技能储备;丰富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调节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导论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冯晓丽
授课内容: 第三章 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与任务以及地位与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理解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与任务 2、掌握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目得与任务得基本要求 3、掌握并理解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目得与任务得基本途径 4、掌握社会体育得地位与功能
1、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与任务 教学重点:
2、社会体育得地位与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与任务
教法手段:
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设计
教法提示(旁注)
导入:
拓展:
第一节 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与任务
您认为还有
一、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得与任务得依据
什么途径能更好
(一)人得需要
地实现社会体育
(二)社会得需要
得目得?请具体
(三)社会体育自身得功能
说明!
(四)社会体育得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
二、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就是:
增进全体社会成员得身心健康,增强体质,
满足人们得娱乐需要与自我成就需求,
促进个体得全面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三、我国社会体育得任务
(一)增进社会成员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全民族
身体素质
(二)实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体育法规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
体系 (三)将社会体育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扩大社
会体育资源 (四)扩大社会体育交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整
个社会得精神文明建设 四、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目得与任务得基本要求
(一)坚持基本宗旨,遵循三条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
(1)从实际出发,坚持纵向突破、打开横向,深入社 会、进入家庭。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坚持业余、自愿、 小型多样、科学文明与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得原则。


(3)指导社会体育工作,坚持“实事求就是、从不同 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 优扶持”得原则。


(二)做到协调发展 1.与经济发展向协调 2.与文化发展向协调 3.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相协调
(三)找好社会体育得基本建设 抓好硬件、软件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体育得一项立足当
前、着眼未来得基础工程,就是优化社会体育工作得重要条 件。


硬件:指体育场、馆、游泳池等各种体育设施得建设, 这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得标志。


软件:指建立、健全与完善社会体育得各种法规制度。

在多年社会体育工作得基础上,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有关社 会体育得法规制度。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
五、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目得与任务得基本途径 (一)管理途径 社会体育得主要管理对象:职业人群体育、老年人体育、
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等 社会体育得管理形态:职工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农村
体育、俱乐部体育、家庭体育等 (二)体育途径 强身健体得途径,统称身体锻炼,包括现代体育得方法
与中国传统得健身养生方法。

休闲娱乐得途径,包括休闲体育、身体娱乐、社交体育、
自然体育、极限运动等。

第二节 社会体育得地位与功能 一、 社会体育得地位
(一)社会体育就是我国体育事业得基石 (二)社会体育得发展就是实现现代化得重要标志 二、社会体育得功能 (一)身心健康功能 (二)人文功能 (三)经济功能
1. 试述我国社会体育得目得任务及其依据 复习思考题:
2. 试述我国得社会体育得地位与功能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与设计部分可加页,讲稿应另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