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动技术

合集下载

SCADA(电力监控)系统介绍

SCADA(电力监控)系统介绍
SCADA(电力监控) 系统介绍
概述
SCADA又称远动(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其定义是:监控和数据采集。
远动就是应用远程通信技术对远方运行设备进行监 视和控制,以实现远程信号、远程测量、远程控制和远 程调节等各项功能。
远动技术是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而 发展起来的,是自动化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在电力生产 上的有机结合。
2020年7月23日
2
一、远动系统的特征 (一)远程性 远动系统远程性表现在系统使用了通讯技术。 (二)实时性
实时性:是指数据采集能及时反应到调度所;调度所的 控制命令也能及时下达到控制对象。
远动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它是应用电力技术、计算机 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2020年7月23日
2.1 数据采集
控制中心监控系统实时采集的信息包括:模拟量、状态 量、控制量。
2.2 数据处理
信息采集后需在监控计算机进行显示,由计算机监控系 统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
3
二、远动系统的功能和优越性
(一)远动系统的功能
1.遥控。调度所对远方变电站的被控对象(如开关等)进行操作。
2.遥测。将变电站的被测对象(如电流、电压等)传送到调度所。
3.遥信。将变电站的被控对象(如开关位置信号等)传送到调度 所。
4.遥调。调度所对远方变电站的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如 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进行调整。
10
2、调度员工作站
用于调度人员的日常控制、监视、和调度管理工作。
3、系统维护工作站
用于维护系统软件、定义系统运行参数、定义系统数 据库及编辑、修改、增扩人机界面画面等工作;并同时具 有网络管理功能,对全线网络设备进线设置和管理。当两 台调度员工作站故障时,可作为备用临时替代调度员工作 站使用。

铁路电力远动技术的特点

铁路电力远动技术的特点
级:
2 . 6 变配 电所 E l动管 理 系统 变 配 电所 自动 管 理 系统 是 铁 路 电 力管
理 系统的 基本 组成 单 . 元 ,完 成的 是 :配电所 内部 的数 据的 传输 ,转 发和 遥控 等命 令的执 行。 它 的 主要 功能 有 :S C A DA监控 ,所 内 的保 护 ,与监 控车 站开 关相 结合 实现 自动化
一Leabharlann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u t o ma t i o n, e l e c t r i c a 】a n d me c h an i c a『 m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Ab s t r a c t T h f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P o we r t e I e c o n t r o I
c o mp o s i t i o n a s w e l 】a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D OI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9 7 2 . 2 0 1 3 . 0 1 . 0 4 6
铁 路 电力远动技术 的特点
康 晓月 中铁五 院集 团公 司,北京 1 0 2 6 0 0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r a i l wa y p o we r ’s o p e r a t i o n
Ka n g Xi a oy u e
Ch i n a Ka i l wa y Fi f t h S u P v e y A n d De s i gn I n s t i t u t e Gr o u p C o. ,L t d

远动技术

远动技术

远动系统古代兵法讲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人们不断谋求对生产过程,特别是对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过程的集中监视、控制和统计管理。

为适应上述目的,就出现了远动系统。

P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为保障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调度中心必须及时地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所以,从调度工作出发,一方面需要收集信息,要求变电所将断路器的位置信号、事故信号及主要运行参数等能迅速、正确、可靠地反映给调度所;另一方面,调度所切实了解到系统的运行情况并进行判断处理后,应对变电所(包括分区亭和开闭所等)下达命令,去直接操作某些设备或调整某些参量,或去完成实时控制的任务。

P为了完成变电所与调度所之间远距离信息的实时自动传输,必须应用远动技术,采用远动装置。

简单地说,远动技术即是调度所与各被控端(包括变电所等)之间实现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技术的总称。

由远动装置在调度所和变电所之间充当传送各种信息的桥梁。

远动系统的主要任务远动系统的主要任务:一是集中监视,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正常状态下实现合理的系统运行方式。

事故时,及时了解事故的发生和范围,加快事故处理;二是集中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调度人员可以借助远动装置进行遥控或遥调,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并提高运行操作质量,改善运行人员的劳动条件。

远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遥测(YC,Tele-metering)遥测是将被控站的某些运行参数传送给调度所。

如有功和无功功率、电度、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及接触网故障点等非电气参数。

2.遥信(YX,Tele-signal)遥信是将被控站的设备状态信号远距离传送给调度所。

如开关位置信号、报警信号等。

3.遥控(YK,Remote-Control,或者Tele-control)遥控是从调度所发出命令以实现远方操作和切换。

这种命令只取有限个离散值,通常只取两种状态指令,例如开关的“合”“分”指令。

第1章 微机远动技术概述

第1章  微机远动技术概述

第1章 微机远动技术概述
1.1.2 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又称远动系统, 系统又称远动系统, 系统又称远动系统 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远动系统的 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 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 给水系统、石油、 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 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第1章 微机远动技术概述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远动 系统, 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 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 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 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H-80M系统。这一阶段 系统。 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 系统 是从计算机运用到远动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年代。 是从计算机运用到远动系统时开始到 年代。 从技术实现上分析,早期 ~ 年代的远动系 从技术实现上分析,早期50~60年代的远动系 统采用分离元件组成, 统采用分离元件组成,其可以实现的功能是非常 有限的。且各项技术指标都很难达到要求。 有限的。且各项技术指标都很难达到要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以及关 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 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 系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EMS/SCADA系 系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 系 统称为第三代。 统称为第三代。这一阶段是我国远动系统发展最快的阶 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 段,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 中。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 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2700亿元改 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 亿元改 造城乡电网可见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的 重视程度。 重视程度。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分析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分析





源 M C编
S


受 信 者


1 信息源作用是把消息转换成信号输出。信源编码对信息源发出的模拟信号完成 A\D 转换, 得到对应的数字信号,这些信号与 S 中原有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信道编码是按一定的规 则,在信息序列 m 中添加一些冗余码元,将信息序列 m 变成较长的二进制数字序列 c,称 它为码字。 2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息序列 M 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数字信号的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3 调制的作用是将用数字序列表示码字 C,变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形式,送入 信道。 4 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道。 5 干扰分为随机干扰和突发干扰,随机干扰与前后码元无关,突发干扰:码字中某些码字 的错误具有相关性。 6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双工。SCADA 系统中远动信息采用双工和半双工 二、数字信号的质量 1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主要是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信号传输的有效性是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分析
第一章 概述 1 远动的含义:利用远程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远方运行设备的监视和控制。 2 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 3 遥测:应用远程通信技术,传输被测变量的值。
遥信:远程信号,对诸如告警情况、开关位置或阀门位置这样的状态信息的远程监视。 遥控:应用远程通信技术,使运行设备的状态产生变化。 遥调:即远程调节,对具有两个以上状态的运行设备进行控制的远程命令。 4 现代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等组成,包括发电、输电、配 电和 3 用电四个环节。 5 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任务:一是合理地调度所属发电厂的出力,制定运行方式,从而保 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经济地向用户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电能。二是在电力系统发生 故障时,迅速排除故障,尽快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6 遥测的信息:电量和非电量。电量如:电压、电流、功率,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等, 非电量如:发电机温度,水库水位等。 7 遥控信息下达后必须进行返回校验。远动信息的传输方式,循环式和问答式 polling。 8 循环式:厂站自动向调度端周期性的传输测量的信息,对信道要求较低。问答式:调度 端向厂站发送查询命令,对信道要求较高,且保证有上下行信道。 9 远动信息的编码 规约规定:由远动信息产生的任何信息字都是由 48 位二进制数构成,即所有的信息字的位 数相同。其中前八位是功能码,最后八位是校验码,用 CRC 校验 10 校验码是信息字中用于检错和纠错的部分,他的作用是提高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抗信道 干扰能力。 11 问答式传输规约与循环式规约的不同,问答式传输规约中不同类型的报文,报文的总字 节数不同,即报文的长度不同,且报文长度的变化总是八位八位的增减,即八位八位的增加 或减少。 12 问答式传输规约中的报文,报头通常有 3----4 个字节,它指出进行问答的双方中 RTU 的地址、报文所属的类型、报文中数据的字节数、数据区表示报文要传送的信息内容,它的 字节数和字节中各位的含义随报文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且数据字节数是多少,由报文头中的 有关字节指出,校验码按照规约给定的某种编码规则,用报文头和数据的字节运算得到。 13 常用的远动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时经过的通道。传输远动信息的通道称为信道。常用的信道有:专用有线信 道,复用电力线载波信道,微波信道,光纤信道,无线电信道等,信道质量的好坏影响信号 传输的可靠性。 14 专用有线信道需要架空明线或专用电缆,用作近距离传输。电力线载波信道,由于电力 线覆盖各个电厂和变电所等电业部门,不另外增加线路投资,且结构坚固,所以得到广泛的 应用。微波信道拥频率为 300MHz----300GHz 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优点是频率宽,传输稳 定,方向性强,保密性好。光纤信道中的传输过程是发送端将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让光信 号沿着光导纤维传输,接收端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光导纤维传输信号的工作频率高,光 纤通信具有信道宽,容量大,衰减小,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误码率低等特点,它的性能较 好。无线电信道由发射机、发射天线、自由空间、接收天线和接收机组成。 信号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输,因为他利用自由空间进行传输,不需架设通信线路,节约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

第三章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第一节远动终端RTU概述一、RTU定义✧远动终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安装在发电厂、变电站的一种具有四遥远动功能的自动化设备。

远动装置=远方终端=远动终端=RTU(RemoteTerminal Unit)。

✧RTU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系统结构:调度端SCADA/EMS+远动信道+厂站端RTU)。

二、RTU发展概述①60~70年代,硬件式远动装置: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的无触点远动装置WYZ或者数字式综合远动型远动装置SZY,均属于布线逻辑式远动装置,所有功能均由逻辑电路实现,现已经基本淘汰。

②80年代后,软件式远动装置:基于微机原理构成的远动装置(微机远动装置),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具有功能强、可扩充性好、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等优点,得到普及应用。

三、RTU的功能概述远方功能:RTU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远距离信息传输所完成的监控功能。

①遥测(YC,Tele-measurement):远程量测值。

RTU将采集到的厂站运行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

包括:P、Q、U、I、档位、温度等,容量达几十到上百个(路)。

另外还包括2类特殊YC:a)数字值(Digital Measured Value):RTU以数字量的形式直接接收后上传。

如频率、水库水位等。

b)记数脉冲(Counter Pulse):单独的采集(电路)板。

主要指RTU采集的反映电能量的脉冲记数。

容量可达几十路电度量。

②遥信(YX,Tele-indication, Tele-signalization):远程状态信号。

RTU将采集到的厂站设备运行状态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

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刀闸的位置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位置信号、发电机和远动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容量达几十到几百个。

③遥控(YK,Tele-command):远程命令。

调度中心发给RTU的改变设备运行状态的命令。

包括:操作厂站各电压回路的断路器、投切补偿电容器和电抗器、发电机组的启停等。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的优势与挑战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引言:电力系统远动技术是一种基于通信和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控制手段,它通过远程监测、控制和调度电力设备,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并分析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一、优势1. 提高运行效率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减少人工巡检的频率和工作量。

通过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

远动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参数的自动调整,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2.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电设备和线路状态的实时监测,并能够快速定位和修复故障。

当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线路或设备以保持供电稳定。

这种快速响应能够大大减少停电时间,并提高供电可靠性。

3. 降低运维成本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设备的自动巡检和维护,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通过远程监测和预测性维护,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并进行修复,避免了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停电损失。

远动技术还可以提供运行数据分析和优化建议,帮助运维人员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运行策略,降低了运维成本。

4. 实现智能化管理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对电网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处理。

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结合可以实现对配变站、开关柜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与能源管理系统结合可以实现对能源消耗情况的监控和优化;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结合可以实现对电网调度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等。

这些功能的实现将极大地提高电网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二、挑战1. 安全性风险随着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风险也相应增加。

远动系统需要与各种设备和网络进行通信,这就给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带来了潜在隐患。

为了保障远动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通信、访问控制、防火墙等。

远动技术的发展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远动技术的发展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远动技术的发展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远动技术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越来越重要。

远动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监控。

本文将探讨远动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远动技术的发展历程远动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主要应用于远程测量。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安全可靠性要求的提高,远动技术逐渐发展壮大,并应用于控制、保护、运行管理等领域。

最初的远动技术主要通过有线电缆实现数据传输,但是受到布线困难、容量限制和可靠性低等问题的制约。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远动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有线传输的问题,使远动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的普及,也为远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它通过各种控制设备和监控装置,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检修、控制和自动调度等功能。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传感器是关键设备之一。

它能够感知、采集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相关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发出相应的指令。

指令传输到各个设备执行后,变电站的运行状态便得到了调整和控制。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网络起到了承载数据传输的重要作用。

传统上,有线通信网络主要采用光纤或者电缆进行数据传输。

而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网络也逐渐成为自动化系统中的一种选择。

无线通信网络具有布线简便、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等优点,能够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数据传输的要求。

在自动化系统中,监控装置是对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重要设备。

通过监控装置,操作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控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1、远动(SCADA)系统调度端功能:(1)能完成远方操作及监视,能正确和及时地掌握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供电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处理影响整个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事故和异常情况;(2)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及打印,以友好人机界面向调度员显示,转发其它系统共享。

(3)概括的说就是遥控,遥信,遥调,遥测。

调度端是SCADA系统的指挥中枢,是远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2、如何进行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方法调度端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采用从简单的单台计算机直至多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组成的复杂系统。

相应的配置方式有:集中式的单机或多机系统:是由一台计算机执行所有数据采集、人机联系和应用程序的功能。

但是为增强可靠性,也有多机系统。

所以其主要有无冗余单机系统,冗余双机系统,多机系统。

分层式的多机系统和网络式的分布系统:把各项功能进一步分散到多台计算机中去而构成的系统。

其有客户/服务器结构。

软件设计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从整个程序出发,突出程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利用程序结构图表达程序模块之间的关系。

重点:对模块的恰当划分。

Parnas方法:在概要设计时预先估计未来生命期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Jackson方法:建立简单清晰的模块结构,设计原则“程序结构同数据结构相对应”采用图形或语言方式描述程序中的“顺序”、“循环”、“选择”三类控制结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3、了解调度端的发展趋势SCADA 系统的调度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内容,是系统的指挥中心,其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采用高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将是未来调度端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一情况,在大型系统中,分布式调度端硬件结构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4、调度端是如何实现其各项功能的。

调度端实现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实现,第一是硬件,通过各类服务器,通信前置机和调度员工作站等实现硬件上功能的实现,利用通信线路完成信号传播的通路;第二是软件,利用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实现数据的处理,记录,以及人机界面的交互。

5、调度端由哪些设备构成?各完成什么功能?你想象中调度端是什么样子?(1)主机,进行数据处理,网络,设备,进程的监管(2)调度员工作站,实施人机调度的界面(3)通信前置机,作为调度端与执行端通信的桥梁6.简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在应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资源,而应用软件工作的执行必须得到计算机硬件资源的配合,所以,应用软件开发必须与操作系统相配合。

应用软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多数据,同时也需要很多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库可以减少数据冗余度,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使数据具有独立性,提高应用程序的生命力;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提高安全性和完整性。

7、简述调度端软件的结构、功能。

远动系统调度软件是指对在调度端系统运行的所有程序的总称。

(1)系统软件:主要指计算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硬件机器的第一级扩充。

CPU管理功能,作业管理功能,存储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外设管理功能,系统自诊断功能。

(2)支持软件:主要指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是建立数据表格和形式的数据管理程序,可以进行显示、查询、修改和调用数据。

数据定义功能,数据存取功能,数据库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的传输。

(3)应用软件:为所有监视和控制功能而专门编制的一系列程序。

远动监控系统应用软件是完成数据采集和监控等功能。

实时数据显示,越限报警,事件记录,遥控,遥调,网络通信,调度分析管理等功能。

8.如何看待微机监控系统软件的标准化。

系统软件是硬件机器的第一级扩充,所有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都是需要建立在系统软件之上的,如果系统软件没有标准化,那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也很可能采用不同的编译方式,这样对于程序的移植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也会增加硬件上连接的困难,从而降低微机设备的扩充难度。

9、电网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包括哪些功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大致可分为SCADA功能、电网控制和管理、电网仿真等。

第三章1.被控站置于何处?由哪些设备构成?有哪些功能模块?远动系统执行端---远方终端设备--RTU(RTU:Remote Terminal Unit,)是SCADA系统设置于变电所,开闭所,分区亭用以采集和发送所,亭实时运行参数,接收并执行调度中心控制与调节命令的终端设备。

功能模块:控制功能:对开关量的控制,遥控遥调等功能数据采集功能:遥测、遥信、电能计量等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越限报警和记录,故障录波等功能通信功能自恢复与自检测功能系统对时其他扩展功能构成设备:集中式RTU由遥信(数字量)输入模块;遥测(模拟量)输入模块;电能脉冲量采集模块;遥控输出模块;遥调模块;键盘与显示器模块;开关组态模块;监视定时器模块等构成。

分布式RTU由智能遥信模块(IYX)、智能遥测模块(IYC)、智能电度模块(IPA)、智能遥控模块(IYK)、智能遥调模块(IYT)和CPU模块、键盘与显示器,调制解调器等构成。

2.被控站软件的结构、功能。

比较其与控制中心软件的异同?RTU软件系统一般分为执行代码部分和数据部分。

RTU软件主要模块有主模块,通信模块,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遥控监督模块,上行任务管理,下行任务管理,键盘模块,显示模块,通用子程序模块,静态数据库只读构成。

与控制中心软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两个的软件结构不一样,被控站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有时甚至不用操作系统。

此外数据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量也不相同。

3.模拟量和开关量有何异同?它们分别可表示哪些实时数据?开关量:随时间离散变化的信号。

一般具有“开”、“关”两种状态,用1位二进制数据表示,一个字节表示8个开关量。

如断路器的位置状态、各种事故与告警信号等。

模拟量:在时间和幅值上连续变化的信号。

母线电压、电流,变压器的有功/无功功率,系统频率等。

4.什么是事件顺序记录?什么是事件分辨率?事件顺序记录:即状态变化时,记录开关序号、变位时间、变位后的状态等。

事件分辨率:事件顺序记录能区分的最小的时间间隔。

5.比较开关量中断采集方式和查询采集方式的异同?同:都是对开关量的采集。

查询方式:CPU以一定的时间周期对并行I/O接口进行扫描查询。

编程简单。

中断方式:当开关量发生变化时,接口电路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若CPU处于中断允许状态,则在处理完当前命令周期后,即转入中断处理过程。

6.什么是越死区计算?有何作用?比较前一次采集的值(旧值)与现采集的值(新值)之差是否超过压缩因子的计算。

超过,则越死区,处理;否则,不处理。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向调度中心的数据输送量。

7.遥控和遥调输出一般经过哪些环节?有何不同?软件如何设计?遥控是对变电所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开关量进行“合”与“断”的两种状态的操作,即开关量的输出。

其经过CPU,并行接口,对象(性质)驱动电路,中间出口继电器,变电所控制回路。

遥调与遥控类似,也是一种控制输出。

与遥控只输出两种状态不同的是:遥调需要输出连续变化的信号,即输出模拟量信号。

其要经过CPU,并行接口,D/A转换,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

8.什么是变电站自动化?如何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代替人工对变电站实行监控、保护、测量、运行操作管理、信息远传及其谐调的一种自动化系统。

9、远动终端的有关通信技术并行传输——将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每个比特使用单独的一条线路,各位数据同时传送。

速度快,但是成本高,不适合远距离传输。

串行通信——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即数据是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的方式。

易于实现,比较便宜,用在长距离连接更加可靠,但是速度比较慢。

区别: 在于组成一个字符的各码元是依顺序逐位传输;还是同时并行地传输。

1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结合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各类分布式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

在变电所控制室内设置计算机系统,与各现场单元部件进行通信。

通信方式目前多采用了网络技术。

遥信、遥测量的采集及处理,遥控命令的执行和继电保护功能等均由现场单元部件独立完成,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送至后台主计算机,变电所自动化的综合功能均由后台主计算机系统承担。

1.基本内容:开关量和模拟量的采集、遥控和遥调输出基本原理;远动终端软件技术。

2.本章重点:遥信量和遥测量的采集和处理、遥调与遥控输出。

应较为深入地了解四遥量的处理技术。

第四章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协议?什么是拓扑?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软件、硬件和数据)为目的、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采用一定的通信协议(通信规约),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的网络。

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拓扑是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

2.计算机网络是由什么组成的?一般由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硬件(用以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多台计算机,以及各种通信设备)构成的。

3.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有点对点方式,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树形结构。

选择拓扑结构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安装的相对难易程度、重新配置的难易程度、维护的相对难易程度、通信介质发生故障时,受到影响的设备的情况。

4.OSI模型及各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OSI模型包括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7层次协议分为低层协议及高层协议,低层协议是面向通信功能的协议,物理层、链路层及网络层为低层协议,其余为高层协议。

5.数据传输中为什么必须实现收发双方的同步?位同步与帧同步各解决什么问题?传输中,为了双方收发数据的序列在时间上取得一致,就必须要用同步传输。

这样才能保证接收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一致。

在传输时把若干个码元组成一个个的码组,即一个个的字或句,通常称为群或帧。

帧同步的主要任务是把字或句和码区分出来。

帧同步是为了保证收、发各对应的话路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接收端就能正确接收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话路信号,当然这必须是在位同步的前提下实现。

位同位在每发一个bit置位,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

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

6.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看收发双方实现码元同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