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性能测试与评价:研究控制系统或控制元件在不同负载工况下的静动态 特性试验测试方法,以及性能评价与故障诊断等。
1.2、运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原理
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 故障诊断和性能评价
控制器与控 制方法
驱动器
电力驱动元件、 驱动技术
扰动 执行机构
电动、液压、气动
负载
反馈元件
二、运动控制系统分类及特点
2.2 运动控制系统特点
运动控制系统运动规律复杂、速度响应快(大约在几~ 几十毫秒内)、负载变化大等。 对于电机驱动的运动控制系统特点:传输方便、速度高。 低速性能差、滞回和非线性较大。 对于液动伺服系统的特点:功率密度大、负载能力强、响 应快、低速平稳。泄漏、传输不方便。 对于气动伺服系统的特点:便于实现直线运动、比液压系 统传输方便。负载能力差、精度低、响应慢。
三、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3.1 应用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非常广泛:武器装备、机器人、工业
加工机床、冶金轧钢、交通工具、民用等各个领域。 3.2 发展 特种执行器(压电、人工肌肉、热敏、超音速电机、DDR 直驱电机、直线电机) 高功率密度执行机构(新材料,新结构、体积小、重量轻、 功率大) 非线性、滞回、死区控制方法 强耦合、过驱动复杂运动控制 超大功率驱动控制
传感器采集与 信号处理
二、运动控制系统分类及特点
2.1 运动控制系统分类 (1)按照执行机构的类型分:
电动、液动和气动
(2)按照被控物理量分: 位置(角位置)、速度(角速度)、力(力矩、压力)
(3)按照运动规律分:
点位控制系统、轨迹控制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
(4)按照控制器类型分:
模拟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件

闭环控制系统包含反馈回路,通过负反馈来自动调节系统的输出量,使其达到预定的目标值。
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自动修正误差,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复杂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缺点是结构复杂,设计难度较大,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分析和调整能力。
03
反馈控制原理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技术,以及对系统的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能力。
01
反馈控制原理是通过比较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将输出信号的差值用于控制执行机构,以实现系统的自动调节。
02
反馈控制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运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04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运动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位置,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连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控制器的种类繁多,根据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器,如单片机、PLC、运动控制卡等。
执行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输出部分,负责将驱动器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
执行器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直线电机等。
执行器的选择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决定,如需要高精度定位、快速响应等。
传感器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霍尔元件等。
自动化决策
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将具备自适应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工况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以适应各种复杂和动态的运动需求。
自适应控制
远程监控与控制
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运动控制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方便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试、故障诊断和远程维护。
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
通过网络化实现多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运动控制系统

知识创造未来
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是指利用电子设备和软件来实现运动控制的一种系统。
它可以用于控制机械设备、机器人、汽车等进行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传感器:用于检测实际运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并将
其转换为电信号。
2. 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计算
出相应的控制命令。
3. 执行器:根据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机械运动,如电机、气缸等。
4. 软件系统:包括控制算法、运动规划、通信协议等,用于实现运
动控制的逻辑和功能。
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
通
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和算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控制效果。
运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
航天、医疗器械等。
它可以提高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操作。
1。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3.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2.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2.1 模拟运动控制系统2.2 数字运动控制系统2.3 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3. 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1 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2 运动控制系统在技术中的应用3.3 运动控制系统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2. 多媒体课件:PPT、动画、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案例、新闻报道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第5-8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第9-12课时: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13-16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引出运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控制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执行器,实现机械运动的系统。
它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下面将逐一介绍。
1. 控制器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来自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计算出控制信号,再将信号发送给执行器。
控制器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PLC、单片机、DSP等。
2. 传感器传感器是用来感知机械运动状态的装置,它可以将机械运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控制器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有编码器、光电开关、压力传感器等。
3. 电机电机是运动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执行器,它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机械运动。
常见的电机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4. 驱动器驱动器是用来控制电机运动的装置,它可以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机实现机械运动。
常见的驱动器有直流电机驱动器、交流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驱动器等。
5.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运动控制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由各种机械零件组成,用来实现机械运动。
常见的机械结构有滑动轨道、旋转轴、传动装置等。
6.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用来与运动控制系统进行交互的装置,它可以显示机械运动状态、控制参数等信息,同时也可以接收操作者的指令。
常见的人机界面有触摸屏、键盘、鼠标等。
7. 通信接口通信接口是用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装置,它可以将控制信号、反馈信号等信息传输给其他设备,同时也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指令。
常见的通信接口有串口、以太网口、CAN总线等。
运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传感器、电机、驱动器、机械结构、人机界面和通信接口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将它们合理地组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机械运动。
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有哪些

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有哪些
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运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光电开关、加速度计等。
2. 控制器:运动控制系统使用控制器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目标物体需要的运动参数,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等。
3. 执行器:运动控制系统通过执行器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控制,常用的执行器包括电机、液压缸、气压缸等。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动作,如转动电机、伸缩液压缸等。
4. 反馈控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反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地获取目标物体的实际状态,并与控制器给出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运动的精准控制。
5. 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算法一般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控制算法,常用的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等。
通过以上原理的组合,运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控制,满足不同
应用场景的需求。
运 动 控 制 系 统

基于稳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动态性能无法与直
流调速系统相比;基于动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 (矢量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动态性能 良好,取代直流调速系统。 同步电动机交流调速系统 同步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源频率严格保持同步, 机械特性硬。 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阻碍同 步电动机调速的失步和启动两大问题。
负载可能是多个典型负载的组合,应根据实际负 载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1、 恒转矩负载 负载转矩的大小恒定,称作 恒转矩负载 TL 常数 a)位能性恒转矩负载 b) 反抗性恒转矩负载
图1-3 恒转矩负载
2、 恒功率负载
负载转矩与转速成反比, 而功率为常数,称作恒功 率负载
TL
m
PL
信号检测
电压、电流、转速和位置等信号 信号转换 电压匹配、极性转换、脉冲整形等 数据处理 信号滤波
二、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交流
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直流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简单,转矩易于控制。 换向器与电刷的位置保证了电枢电流与励磁电 流的解耦,使转矩与电枢电流成正比。 交流调速系统 交流电动机(尤其是笼型感应电动机)结构简单。 但动态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性质, 比直流电动机复杂得多。
1、电动机——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
从类型上分
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 和交流同步电动机。 从用途上分 用于调速系统的拖动电动机和用于伺服系统的伺服 电动机。 2、 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 半控型向全控型发展 低频开关向高频开关发展 分立的器件向具有复合功能的功率模块发展
电力拖动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之间 的能量转换。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 是:通过控制电机的电压、 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 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 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 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 运行,以满 足生产工艺及 其他应用要求。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常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
3. 学会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 能够运用运动控制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1.3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2. 运动控制系统的常用传感器2.1 速度传感器2.2 位置传感器2.3 力传感器2.4 加速度传感器3. 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器3.1 电动机3.2 液压执行器3.3 气动执行器3.4 步进执行器4.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4.1 开环控制器4.2 闭环控制器4.3 模糊控制器4.4 神经网络控制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原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3. 实验法: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
4. 小组讨论法: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相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运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选择与配置。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控制实例,如智能家居中的窗帘自动打开、关闭,引出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以及常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如、数控机床等,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运动控制系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总结: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电力电子装置。
电力电子器件:
第一代:半控型器件,如SCR,方便地应用于相控整流器 (AC→DC)和有源逆变器(DC→AC) ,但用于无源逆变 (DC→AC)或直流PWM方式调压(DC→DC)时,必须 增加强迫换流回路,使电路结构复杂。
第二代:全控型器件,如GTO、BJT、IGBT、MOSFET等 。 此类器件用于无源逆变(DC→AC) 和直流调压 (DC→DC)时,无须强迫换流回路,主回路结构简单。 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大大提高开关频率,用脉宽调制 (PWM)技术控制功率器件的开通与关断,可大大提高 可控电源的质量。
3.微电子技术--控制基础
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性能的大规模或超大规 模的集成电路层出不穷,方便和简化了运动控制系统的 硬件电路设计及调试工作,提高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 性。高速、大内存容量、多功能的微处理器或单片微机 的问世,使各种复杂的控制算法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 用成为可能,并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
4.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控制核心
(1) 计算机控制
(2) 计算机仿真
(3)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逻辑判断、数据计算和处理、信息传 输等能力,能进行各种复杂的运算,可以实现不同于一 般线性调节的控制规律,达到模拟控制系统难以实现的 控制功能和效果。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对象参数辨 识、控制系统的参数自整定和自学习、智能控制、故障 诊断等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运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 系统的可靠性。
计方法和运行性能,新型电机的发明就会带出新的运 动控制系统。 2.电力电子技术--以电力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功率 放大与变换装置是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介,是运动控制 系统的执行手段。在运动控制系统中作为电动机的可 控电源,其输出电源质量直接影响运动控制系统的运 行状态和性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诞生必将产生新 型的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对改善电动机供电电源质 量,提高系统运行性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绪论
一。什么是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 System)也 可称作电力拖动控制系统(Control Systems of Electric Drive)
运动控制系统--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 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 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 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 要。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运动控制系统 提出了日益复杂的要求,同时也为研制和生产各 类新型的控制装置提供了可能。
二.机电运动控制必要性—体现在对 机电运动系统的调速和控制上
1. 满足生产过程及生产工艺要求 例1: 车床 粗加工(毛坯):速度低,吃力大 控制驱动电机运行在低速,大转矩状态
精加工(光刀):速度高,吃力浅 控制电机运行在高速,小转矩状态
例2: 电动车辆(电动汽车.轻轨电车,电力机 车等)
上坡:低速,大转矩(恒转矩运行) 平路:高速,小转矩(恒功率运行) 下坡:再生(动能回馈)制动(非机械抱闸) 结论:提出了对电机实施电动/发电运行
三。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知识领域: 控制理论
知识领域: 电力电子与驱动技术
知识领域: 电机原理与模型
+ -
控制器
功率放大与 变换装置
电动机及负载
信号处理
传感器
知识领域: 信号检测与数据处理技术
1.电动机--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
(1)直流电动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电刷和换向 器限制了它的转速与容量。 优点:易于控制。
在工程实际中,对于一些难以求得其精确解析解的问题, 可以通过计算机求得其数值解,这就是计算机数字仿真。 计算机数字仿真具有成本低,结构灵活,结果直观,便 于贮存和进行数据分析等优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是在数字仿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系统数学模型基 础上进行仿真,按给定指标寻优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已成为运动控制系统常用的分析和设计工具。
(2)交流异步电动机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无需机 械换向器,其允许转速与容量均大于直流电动机 。
(3)同步电动机 --转速等于同步转速,具有机械特性 硬 ,在恒频电源供电时调速较为困难,变频器的诞生不 仅解决了同步电动机的调速,还解决了其起动和失步问 题,有效地促进了同步电动机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恒转矩/恒功率运行
例3: 轧钢机
稳态时,速度n稳定
“咬刚”时,动态速降小, 恢复时间短(提高生产效率), 要求转矩动态响应快.
能正/反转,电动/制动运行—四象 限运行
结论:提出了转矩动态控制,四象限 运行要求,高性能机电运动:电机恒速n=c
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控制系统的“眼睛”
运动控制系统的本质是反馈控制,即根据给定和输出的 偏差实施控制,最终缩小或消除偏差,运动控制系统需 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构成反馈控制, 并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保护。
由于实际检测信号往往带有随机的扰动,这些扰动信号 对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 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必 须对实际检测的信号进行滤波等处理,提高系统的抗干 扰能力。此外,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电压、极性和信号类 型往往与控制器的需求不相吻合。所以,传感器输出信 号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控制,需要进行信号转换和数据处 理。
6.控制理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依据
控制理论是运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是 指导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依据。控制系统实 际问题的解决常常能推动理论的发展,而 新的控制理论的诞生,诸如非线性控制、 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又为研究和设 计各种新型的运动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依 据。
经典控制理论—PID调节技术 现代控制理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滑 模变结构控制. 智能控制理论----模糊控制,专家系统,人 工神经网络控制
(2)数字控制器 :硬件电路标准化程度高、制作成本低、而 且不受器件温度漂移的影响。控制规律体现在软件上, 修改起来灵活方便。此外,还拥有信息存储、数据通信 和故障诊断等模拟控制器无法实现的功能。
4.信号检测与处理-传感器 运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反馈信号是电压、电流、 转速和位置,为了真实可靠地得到这些信号,并 实现功率电路(强电)和控制器(弱电)之间的 电气隔离,需要相应的传感器。 精度-信号传感器必须有足够高的精度,才能保 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滤波-信号滤波,模拟控制系统常采用模拟器件 构成的滤波电路,而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往往采 用模拟滤波电路和计算机软件数字滤波相结合的 方法。
风机—调节挡风板开度
水泵---调节阀门开工
耗能调节方式.
节能调节方式:取消阀门,挡板(全开),调节速度调节
流量
结论: (1)风机/水泵类调转速调流量时可节能. (2)节能率达30~20%额定功率 (3)是一种改变运行方式的”调速节能”,
比提高电机设计效率更有效.
二。运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
五。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速度控 制
位置控 制
直流电机
直流调速系 统*
直流伺服系 统
交流电机
(异步电机*、同步电 机)
交流调速系统*
交流伺服系统
六。课程性质及要求
综合型(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的专业课, 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包括理论教学及 实验二部分。 理论教学:多思考、多分析 考核:期终考试80% 平时20%:a)考勤 b)作业 c)学习态度
现代运动控制已成 为电机学、电力电 子技术、微电子技 术、计算机控制技 术、控制理论、信 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等多门学科相互交 叉的综合性学科
电机学
电力电 子技术
微电子 技术
运动 控制
计算机 控制 技术
信号检测与 控制理论 处理技术
1.电机学--电动机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 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决定了运动控制系统的设
第三代 :特点是由单一的器件发展为具有驱动、保护功能 的复合功率模块,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控制器:
(1)模拟控制器 :模拟控制器常用运算放大器及相应的电气 元件实现,具有物理概念清晰、控制信号流向直观等优 点,其控制规律体现在硬件电路和所用的器件上,因而 线路复杂、通用性差,控制效果受到器件性能、温度等 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