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各项报警参数及设置、使用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 操作流程步骤一: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 确保心电监护仪的电量充足,或者连接电源。
- 检查心电监护仪的电极是否完好,如有损坏需要更换。
- 确保心电监护仪的电极和皮肤接触良好,皮肤应清洁干净。
步骤二:设置参数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设置下列参数: - 心率报警阈值: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心率报警阈值,一般为60-100次/分钟。
- 心律报警阈值: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心律报警阈值,例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的报警阈值。
- 导联方式: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导联方式,一般有三导联、五导联、十二导联等。
- 滤波频率: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实际需求设置滤波频率,一般选择为0.05-100Hz。
- 压力校准:根据压力传感器的需要进行校准。
步骤三:连接导联线将导联线与心电监护仪连接起来,并将导联电极粘贴到患者的身体上,注意导联电极的位置应该正确。
步骤四:开始监护打开心电监护仪的电源,根据监护仪的提示操作,开始进行心电监护。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导联电极粘贴位置•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电极应粘贴在患者的胸部,一般有四个导联电极,分别粘贴在第四肋间、第五肋间、第六肋间和左锁骨下。
•导联电极的粘贴位置应干净、肌肤应无油脂或水分,以保证导联电极与患者的皮肤有效接触。
注意事项二:导联线连接•导联线应牢固连接到心电监护仪和导联电极上,以免断开导致监护信号中断。
•导联线不得与其他电器设备或导线交叉接触,以免干扰监护信号。
注意事项三:避免干扰信号•心电监护仪应远离强磁场和其他电源设备,以免产生干扰信号。
•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触摸心电监护仪和导联线,以免产生干扰信号。
注意事项四:定期校准和维护•心电监护仪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监护信号的准确性。
•心电监护仪的电极和导联线应定期更换,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五:患者安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床栏应放下、监测仪器不得遮挡视线等。
ICU常用仪器设备报警处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保养
1清洗:用湿润干净的布或酒精棉擦拭机身,切勿 将药液或清水流入泵内,在注射时,若有药液或水 滴溅在泵上,请及时用干布擦净,以防止腐蚀泵体 或影响微量泵的正常工作。
2充电:若长期不用时,请每4-6个月插上交流电,
进行充电3-4小时,长期不用,可导致电池报废。 PPT文档演模板
ICU常用仪器设备报警处理及使用注 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微量泵说明书后方能使用。
2注意观察注射部位,因微量泵无液体外渗报警。
3随时查看微量泵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故障。
PPT文档演模板
ICU常用仪器设备报警处理及使用注 意事项
微量泵
常见故障排除
1微量泵通路阻塞,检查泵管有无折叠、针头阻塞。
2蓄电池耗尽,应立即按通外电源。
3无意碰撞使注射器松动,应检查注射器是否处于 正常位置。
PPT文档演模板
ICU常用仪器设备报警处理及使用注 意事项
呼吸机
常见故障及排除
5低呼出潮气量:检查阻塞,考虑合适的吸气压力, 峰流速,低潮气量,呼气灵敏度。压力上升梯度和 压力支持的设置。
6高呼吸频率:检查呼吸机回路漏气,考虑合适的 高呼吸频率及呼吸支持适当与否。
7低呼吸频率:检查呼吸机回路是否脱开或阻塞, 考虑呼吸频率的设置。
ICU常用仪器设备报警处 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ICU常用仪器设备报警处理及使用注 意事项
心电监护仪
操作流程 接通电源→粘贴电极片(粘贴部位根据电极导线 标识选择)→开机→选导联→调节振幅→打开报 警开关 注意事项 1电极片粘贴避开伤口,必要时避开除颤部位。 观察电极片粘贴部位皮肤情况,如有痒、痛、红 等及时更换部位。 2避开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波形。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监护仪以其准确性高、方便、实用日益受到医护人员及其患者、亲属的喜爱、依赖。
日常应用中注意正确操作,细微方面的保养、使用、爱护,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吏多的方便,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给予很好的帮助。
一、心电监护仪的厂家型号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步骤大致为:1、接电源开机2、接心电监护,通常使用模拟肢导(红黄蓝黑即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也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心导连,在各接头上都标有相应的英文字母。
3、接血氧探头,注意红色发光面和指甲紧贴4、接袖带,调整测血压时间二、使用心电监护时的注意事项:1. 取出心电导联线,将导联线的插头凸面对准主机前面板上的“心电”插孔的凹槽,插入即可2.心电导联线带有5个电极头的另一端与被测人体进行连接,正确连接的步骤:a.将人体的5个具体位置用电极片上的砂片擦试,然后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b.将心电导联线的电极头与5个电极片上电极扣扣好。
c.乙醇挥发干净后,将5个电极片贴到清洁后的具体位置上使其接触可靠,不致脱落。
d.将导联线上的衣襟夹夹在病床固定好。
并叮嘱病人和医护人员不要扯拉电极线和导联线。
3、请务必连接好地线,这将对波形的正常显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时连接地线的注意事项:地线连接时应把带有铜片套的一端,接在主机后面板的接地端子上。
(方法是旋开接地端子旋钮帽,把铜片套套上,然后旋紧钮帽)。
地线另一端带有夹子,请夹在建筑设施的公共接地端(自来水管、暖气片上等与大地直接相通的地方)。
切不可随随便便地把地线夹在与接地无关的病床或其他金属上,那样如同没有连接地线。
如果不接地线或地线连接不好可能会造成心电波形干扰较大,同时可能对仪器操作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伤害。
心电监护仪报警上下限设置规范

心电监护仪报警上下限设置规范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心电监护仪报警上下限设置规范一、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1 保证病人的安全。
2 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护士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
3 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患者处于临终状态,家属要求放弃抢救及治疗;正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4 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5 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至少每班检查一次设置是否合理。
交接班时,接班者按要求调节报警上下限。
6 转运过程中,转运监护仪上的报警设定必须与床边监护仪相同。
二、报警参数1心率:自身心率上下的10%-20%。
下限不得低于40次 /分,上限不得高于150次 /分。
波速25mm/s。
2 血压:根据医生医嘱要求的设定范围,如果没有具体要求,根据正常范围设定SBP90-140mmHg,DBP60-90mmHg,MAP70-110mmHg。
例:高血压.颅脑手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医生医嘱进行设置。
波速25mm/s3指脉氧饱和度:报警上下限设为90%~100%;或根据病情设置。
例:COPD患者设为85%~100%。
波速25mm/s。
4呼吸:自身呼吸上下的10%—20%。
呼吸正常者,下限不得低于8次/分,上限不得高于30次/分。
波速6.25mm/s。
三、注意:1) 3导联心电监护可以获得I.II.III.导联心电图。
2)3) 最常用的是II导联心电图。
4)感知呼吸的电极I导联时:RA和LA;II导联时:RA和LL。
心电监护仪报警上下限设置要求

成人心电监护仪报警范围参考值设置——数值设置1.心率:(1)生命体征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内的患者设置正常范围即可,60-100次/分(2)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心率快于正常者,报警上限设置自身心率增加5%~10%,下限减去20%-30%;心率慢于正常者,报警上限设置自身心率增加20%~30%,下限减去5%-10%。
2.血氧饱和度(SP02):(1)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设定在85%以上;(2)没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设定在95%以上;(3)高流量吸氧者SPO2仍低于95%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数值下浮5%作为报警下限。
下限不得低于85%。
3.血压:(1)报警值的设置根据医生医嘱要求的血压范围设定。
(2)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在正常范围以内的患者设置正常范围即可,正常范围设定收缩压(SBP)90-140mmHg,舒张压(DBP)60-90mmH,平均动脉压(map)70-110mmg(3)如病人为异常血压:血压高于正常者,报警上限设置自身血压增加5%~10%,下限减去20%~30%。
血压低于正常者,报警上限设置自身血压增加20%~30%,下限减去5%~10%。
4.呼吸:一、报警值的设置在其自身值的基础上±20%,低限不得低于8次。
二、常规必须把报警处于开通状态,包括心率已经设定的心律失常分析、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其他数据根据具体情况及医生要求。
三、起搏器安置术后在使用监护仪时需打开监护仪的起搏开关,避免造成误报警而延误患者的病情。
四、当监测的生命体征数值超出报警高低设置限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分析原因,而不能盲目地调节报警参数。
五、对于特殊患者生命体征到达报警高值或低值时汇报医生无处理意见时,报警应在安全范围内适当调节,心率的安全范围在45-65次/分之间,否则易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
血压的安全范围在160/100mmHg。
儿童可参照执行。
1.Ⅰ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下降 2.Ⅱ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 PaCO2>50 mmHg监护仪报警参考值。
心电监护操作注意事项及常见报警处理【最新版】

心电监护操作注意事项及常见报警处理导语心电监护仪是护士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操作仪器,关于心电监护的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你都清楚么?来源:护理人(ID:huli_ren)(本文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必删除,谢谢!)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规(一) 使用对象:凡是病情危重需要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频率、节律与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患者。
(二) 心电监护操作程序1.准备物品。
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插件联接导线、电极片、生理盐水棉球、配套的血压袖带。
2. 操作程序如下: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打开主开关;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肤;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将袖带绑在至肘窝上两横指处。
按测量-设置报警限-测量时间。
(三) 通常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用的电极以及各电极安放的位置有五个电极安放位置如下。
右上(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四) 监护系统临监测心电图时主要观察指标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 观察是否有P 波,p 波的形态、高度和宽度如何。
3. 测量p 一R 间期、Q-T 间期。
4. 观察QRS 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
5. 观察T 波是否正常。
6.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血压监测:1.主要功能:它分为自动监测,手动监测及报警装置。
手动监测是随时使用随时启动START 键;自动监测时可定时,人工设置间期,机器可自动按设定时间监测。
2. 使用血压监测仪时应注意以下:首先,应注意每次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残余气体排尽,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第二,选择好合适的袖带。
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1. 用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红外线探头固定在患者指端,监测到患者指端小动脉搏动时的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心电监护报警设置

监护仪报警规范设置
一、报警范围设置原则:
1.根据病情及监护需要调整主要监护参数报警上下限,并随时调整设置,避免漏报及无效报警。
2.根据医疗设定目标值。
3.根据正常值,调定允许的最低安全范围。
生命体征异常者:根据病情、异常值、医嘱设置。
报警限不是正常范围而是安全范围。
二、心电监护报警设置方法
(一)心率报警设置
1.正常心率(60-100 次/分),若无特殊情况,以现有的心率值上下限各上浮及下浮10%-20%,一般以上限不超过100次/分和下限不低于60次/分为宜。
2.异常心率:心率过快或过慢时,上限为当前值加5%;下限为当前值减5%;
(二)血压设置
1.正常血压(90-140/60-90mmHg),若无特殊情况,以现有的血压值上下限各上浮及下浮10%-20%,一般收缩压上限为140 mmHg,下限为90 mmHg ;舒张压上限为90 mmHg,下限60mmHg 为宜。
收缩压、舒张压高者:收缩压、舒张压上限为目前血压值加5%
低血压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限为目前血压值减5%
2.高血压患者,应询问平时血压控制范围,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3.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如主动脉夹层、液体
复苏过程),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4.如治疗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血压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三)呼吸设置
呼吸:下限12次/分,上限24次/分;
呼吸过快时,上限为当前值加5%;呼吸减慢时,下限为当前值减5%
(四)氧饱和度设置
氧饱和度常规设置上限为100%,下限为90%,如某些原因无法维持在90%,
下限为当前值减5%;或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限。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参数调节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参数调节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心电图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心电监护中心、病房、手术室等不同场景。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需要进行参数设置和调节,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和常用参数调节。
一、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使用心电监护仪前,需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源供应是否稳定,接地是否良好。
同时,仔细查看心电监护仪的相关说明书,了解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安装电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心电电极,并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正确的安装。
通常情况下,心电电极应贴在胸部和四肢,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贴合,避免有空隙。
3.连接心电导联线将心电导联线插入心电监护仪相应的插座中,确保连接牢固。
同时要检查导联线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避免因线路问题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
4.打开心电监护仪将心电监护仪的电源打开,待其自检完毕后,即可进行心电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仪器的显示屏,确保心电波形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5.完成监测心电监测的持续时间根据需要确定,基本上监测结束时,应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设备的关闭和拆卸。
二、常用参数调节1.基线滤波器和放大倍数2.心率报警限值3.报警音量和灵敏度4.心电波形显示速度5.储存和打印功能总结: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使用和参数调节可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需要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合理设置心电监护仪的参数,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节基线滤波器、放大倍数、心率报警限值等,以获得最佳的监测效果。
同时,注意观察仪器的显示屏,及时处理报警信息,确保病人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监护各项报警参数及设置、使用注意事项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对照表备注:1.基础生命体征在正常范田的按照实际的士20%--30 %计算。
2.不正常范围的心率下限不得低于40 脚分,上限不得高于150 次/分。
3.血氧饱和度设置一般下限为95%,呼吸衰竭病人设置可以为85%。
4.异常血压和心率在用药治疗后,连续三次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数值后,及时重新设置报警参数。
5.特殊病人按医嘱设置。
如何设置各项报警值?1.心率参数设置先检查心率来源是PLETH(体积妙计图)还是ECG根; 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预先调整好测量值的上、下报警限,若为窦性心律上下限一般在自身心率上下的30%;特殊情况下根据心电监护波形走速调整。
ECG设置提醒:心电监测分为心律监测和心率监测。
危重病人ECG监测,是对心脏节律监测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监测,可发现心脏节律异常,各种心律紊乱,如房性、室性早搏,心肌供血情况、电解质紊乱等。
2.RESP(呼吸)参数设置左下和右上的电极片是呼吸的感应电极片。
病人如果以腹式呼吸为主,可以把左下的电极片放在左侧腹部起伏最明显处。
注意呼吸报警上限设置不能高于30次/分,下限设置不能低于12次/分,否则不安全。
RESP 设置提醒:胸廓的运动、身体的非呼吸运动都会造成呼吸阻抗值的变化。
因此,当病人出现严重而又持续的身体运动时,呼吸率的测量及波形显示可能会不准确。
3.SpO2(动脉氧饱和度)参数设置正常值:吸入空气时SpO2测得值≥ 95%;<90% 为轻度低氧血症,一般报警低限的设置应高于90%。
COPD病人、ARDS病人以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根据病情设置。
警告:将SpO2报警上限设为100 相当于关闭上限报警。
高氧水平会使早产儿染上晶体状后纤维组织症,因此报警上限必须根据公认的临床实践慎重选择。
SpO2 设置提醒: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因素,包括:传感器位置安置不到位; 指甲过长,涂指甲油影响信号检测; 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休克病人,皮肤温度过低;在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影响脉冲,导致测量困难等。
4.NIBP(无创血压)参数设置血压报警值的设置:正常收缩压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
g 可根据基础血压、病情、医生的医嘱设置上、下报警限。
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报警值的范围。
NIBP 设置提醒:无创血压测量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的收缩压低于50~60 ㎜Hg时;而且自动测压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
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的危重病人,需改用有创血压监测,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心电监护仪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现在医学监护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已经成为医用电子仪器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类仪器,在医院中起着越来越多的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查看和记录、可监控生理参数多、适用的范围和场所广泛等特点,在医学治疗应用中备受重视。
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该项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免发生医疗事故。
什么是心电监护仪什么是心电监护仪?它是监护仪一种及其重要的应用( 什么是监护仪) ,它作为现在医院常用的设备,可以同时对病人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精密测试和测量的实用的医学仪器设备。
它很直观的将需要检测和监控的数据显示到显示器上面,供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对病人的病人进行判定和治疗。
每个可以监控的生理参数一般都设置了安全值其参考和比对的作用,如病人的实际值不在安全值之内,则会自动报警。
心电监护仪原理(1)系统基本组成:(A)阴极射线示波器(B)心电记录器(C)压力监测器(D)呼吸监测器(E)体温监测器(F)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心电活动经心电导联线传入处理器,血压经压力传感器变成电信号传入处理器。
呼吸活动由呼气、吸气造成胸腔电阻的改变经心电导联与心电活动同时传入处理器,处理器将来自病人体内之电信号放大后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变成波形输出与数字信号输出,经光电显示系统显示于阴极射线示波器的屏幕上,其工作原理是心电监护仪设计的重要参考。
心电监护仪使用步骤(1) 心电图监测目前心电图导联线电报颜色已规范化以减少混淆,按图示规定置放正、负极及地极。
(2)压力监测为得到正确数据与波形必须进行下列操作:(A)传感器放置位置相当于右心房水平。
(B)置零步骤,各种型号的监护仪都设有零按钮。
(C)整个测压管道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以防止血块堵塞,管道系统内绝不能含有气泡。
(D)定期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或用微泵以2ml/h 速度持续冲洗,维持管道通畅。
(3)操作程序如下:(A)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B)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
(C)打开主开关。
(D)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E)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F)将袖带绑在至肘窝上两横指处。
按测量—设置报警限—测量时间。
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注意事项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广泛适用于临床的病情监控,通过查看它监测过来的生理参数,除给医护人员提供合理客观依据,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外,同时也能让医护人员更快更好的对病情有变化的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手段,以达到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设备方便了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监控,对病人的治疗可以更加迅速有效,因而在各个医院中被广泛的使用。
不过因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我们要倍加小心。
一、心电监护时的注意事项:1.取出心电导联线,将导联线的插头凸面对准主机前面板上的“心电”插孔的凹槽,插入即可2.心电导联线带有5 个电极头的另一端与被测人体进行连接,正确连接的步骤有:a.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b.将心电导联线的电极头与5 个电极片上电极扣扣好。
c.乙醇挥发干净后,将5 个电极片贴到清洁后的具体位置上使其接触可靠,不致脱落。
d.将导联线上的衣襟夹夹在病床固定好。
并叮嘱病人和医护人员不要扯拉电极线和导联线。
3、请务必连接好地线,这将对波形的正常显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血氧监护时的注意事项:1.血氧探头的插头和主机面板“血氧”插孔一定要插接到位。
否则有可能造成无法采集血氧信息,不能显示血氧值及脉搏值。
2.要求病人指甲不能过长,不能有任何染色物、污垢或是灰指甲。
如果血氧监测很长一段时间后,病人手指会感到不适,应更换另一个手指进行监护。
3.病人和医护人员也不应碰撞及拉扯探头和导线,以防损坏而影响使用。
4.血氧探头放置位置应与测血压手臂分开,因为在测血压时,阻断血流,而此时测不出血氧,且屏幕显示“血氧探头脱落”字样三、血压监护时的注意事项血压袖带与病人的连接,对成人、儿童和新生儿是有区别的,必须使用不同规格的袖带,这里仅以成人为例。
1.袖带展开后应缠绕在病人肘关节上1~2cm处,松紧程度应以能够插入1~2 指为宜。
过松可能会导致测压偏高; 过紧可能会导致测压偏低,同时会使病人不舒适,影响病人手臂血压恢复。
袖带的导管应放在肱动脉处,且导管应在中指的延长线上。
2.手臂应和人的心脏保持平齐,血压袖带充气时应嘱病人不要讲话或乱动。
3.测压时,手臂上袖带的位置应和心脏保持平齐,病人不要讲话或动弹。
4.测压手臂不宜同时用来测量体温,会影响体温数值的准确。
5.不应打点滴或有恶性创伤,否则会造成血液回流或伤口出血。
6.一般而言,第一次的测压值只作为参考。
四、外接电源的注意事项:1.配电盒质地应优良可靠,插接应牢靠。
以免出现插头接触不良,使主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主机电源损坏。
2.以电源供应不间断、稳定为原则简析有关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的四个小知识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一般都要求心电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要让报警处于开放状态。
但查房时总会发现有些监护仪的报警设置关闭着,有相当一部分的护士并不知道该怎样与医师沟通将报警参数调节在安全范围之内。
那么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设置到底可不可以关闭?交接班时你是否关注了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设置?监护仪报警设置的打开又有什么意义?想了解这些知识,就赶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问题1: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为什么要打开?心电监护仪报警是患者安全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合理的监护报警设置能通过预设报警的安全范围,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它能及时的反应患者在心率、呼吸、血压、脉搏、心电波形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
因此,使用监护仪时要将报警开关打开,并设置合理的报警参数。
问题2:监护仪报警分几种?说明书上关于监护仪的报警分类比较复杂。
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一级报警(红色):如病情变化,须立即处理。
2.二级报警(黄色):相对可暂缓处理。
3.技术报警:检查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问题3:报警安全范围怎么理解? 设置安全范围报警值,是指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来设定报警的上下限,而非单纯的仅根据心率、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进行设置,使其在安全范围内。
假如设定的是正常范围,监护仪会经常报警,最终导致医务人员思想麻痹。
问题4:报警参数的设置有哪些要求?极限报警产生的机制是对参数设置报警极限,当监测值达到设置极限或超过极限一定时间就会报警。
这种理念对发现某一个参数超过了生理限度是有帮助的,然而某一个参数不能反映患者整体情况,且生理状况下某一参数的正常变化范围本身就很宽。
除心律失常外,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报警都属于极限报警。
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包括:1. 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的30%。
2. 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
3.氧饱和度根据病情(COPD病人、ARDS病人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设置。
4.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护士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
5.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至少每班检查一次设置是否合理。
综上来看,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参数设置是需要工作的医护人员时时关注的,因此在日常的设备使用中,医护人员切不可因为疏忽大意而随意调节。
怎样设置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参数经常有护士反馈,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老是会无缘无故的响起,这给本就是异常忙碌的护士带来了许多工作上的不便。
其实心电监护仪的异常报警大多都是因设备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的,尤其是与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参数设置有关,报警极限既不能设置太宽(不能对临床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也不能设置太窄(产生过多无意义报警),但就每一项报警参数设置的范围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
因此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的一个参考范围。
常见报警原因有哪些?1. 血压袖带松解、漏气、管道折叠;2. 氧饱和度探头脱落、接触不良、指端血运不良等;3.心电导联电极片脱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