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802024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开设时间:第4、5学期学时:108学时学分:6 制定日期:2011年10月修订日期:2013年2月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高精度机械装配和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及技术,突出装配及维修技能的形成,注重素质养成训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以常用机械设备为载体,以工艺分析和技能训练为主线,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和先进性。

本课程是机电类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如机械装配与安装调试、设备维护与维修、设备运营保证和客户服务必修的专业素质课程。

1.2课程定位1.2.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本专业面向湖南省支柱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通用机械制造等企业的机械装配、维修及售后服务岗位;机制专业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机械装配、维护及维修的能力,机械产品装配工艺编制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产品装配、设备维护维修等相应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集素质养成、综合运用与能力训练等于一体的《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是能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1.2.2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机械零件图样识读与测绘》、《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钳工基础实训》;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液压系统装配与调试》、《发动机结构和原理》、《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现代设备管理》和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等课程。

1.3修读条件学习本课程应具有机械常识及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具有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图样的识读和测绘能力,以及钳工锉、锯、錾、钻、划线等基本技能。

《机械装调》课程标准

《机械装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机械维修系课程名称:机械装调课程性质:核心能力课课程学时:805适用专业: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代码:0116)版本: V1.1-20160621《机械装调》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机械装调》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融钳工工艺理论与技能操作为一体,培养本专业钳加工方面的核心专业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钳工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基本操作方法,熟悉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固定连接、传动机构、轴承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装调技能,培养学生对设备故障的分析能力,并能完成相关机构的装拆与调整。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1.2 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学习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综合加工、装配调整”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机电类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

因此,必须熟悉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机构的装调技能。

同时,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专业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同时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应使项目任务具体化。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传统的学习内容表述是学科系统化的,而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与学习内容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用工作中的工作对象,使用的工具、方法、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来表达。

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1-精品

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1-精品

《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学时数:6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课程概述(-)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是针对机电类专业学生从事机电设备维护岗位而定的,是机电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港口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港口大型电动机械电气设备的原理、特性,同时培养学生从事设备管理,应用及售后服务打下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电器产品的制作与调试、电动机控制及选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及选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与电气方面的基本维护能力。

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为港口设备及建筑设备相关拓展课程内容,在为其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应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是:能按照技术标准及规范,对机电设备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等。

(-)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零部件的装配工艺;2.掌握设备的安装基础知识;3.掌握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修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1、能对常用机械零部件进行拆装;2.2、能对常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精度检验;3.3、能对常用设备的零部件进行维修、维护。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精心设计了九个学习主情境, 分别是:1、机械系统常用装调工具使用;2、联接类零部件拆装;3、传动类零部件拆装;4、轴承和密封件的拆装;5、二级减速器拆装与调试;6、车床主轴拆装及精度检验;7、弯管机液压系统故障处理;8、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维修;9、车床主要零部件维修与设备管理表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四、课程实施(-)课程设计坚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专兼教师共同参与建设,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的原则;以生产性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维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及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需要,重点服务于湖南省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电工电器设备制造等行业,培养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贯彻学院“明德崇技,做学合一,精细精品”的办学理念,做实“专业产业对接,系部企业互动,课程与岗位融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和“前校后厂、系企融合,实境教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主线,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承,以与中小制造类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依托,开放办学。

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职业道德优良、职业习惯良好、职业技能过硬、身心全面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⑵工作过程和任务导向,岗位能力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党的十六、十七大都明确提出了要“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

2006年国务院《加快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颁布。

国家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必将带来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近几年,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

我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度重视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将其列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悉心培育。

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4个优势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吸纳就业能力很强的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虽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它是高级组装型产业,同时具有劳动密集的性质,有较大的就业容量。

专业调研的结果显示,湖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每年增长20%左右,因此需要大量设备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高技能人才。

据此,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培养设备装配工、安装调试工、维护维修工、售后服务技术员等生产服务现场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机械装配与调试

机械装配与调试

任务驱动二
①用四个M6X15螺钉将件1固定到 底板上; ②用六个M8X20螺栓将件2固定到 底板上; ③用十二个M6X15内六角螺栓将件 3固定到底板上。
精品课件
任务驱动三
利用拉马器拆卸皮带轮
精品课件
项目二、常用联接机 任务一构、螺的纹连装接配的
装配
Assembly of Threaded Connections
好。
的技术要求:
方法:
• (3)联接件要 有一定的夹紧力, 均匀受压,联接 紧固。
• (1)保证一定的 拧紧力矩。
• (2)有可靠的防 松装置。
• (1)用两个螺母拧 紧法
• (2)用长螺母拧入 法
• (4)成组螺钉、 螺母紧固时,按 一定顺序逐次
• (3)保证螺纹联 接的配合精度。
精品课件
任务驱动
精品课件
项目二、常用联接机 任务三构、联的轴器装的配安
装与调试
Installation and Bebugging of Coupling
精品课件
• 2.联轴器的装配要求
一、联轴器的•装①准配备好所需要的量具和工具,按照图纸要
求仔细检查轴/联轴器内孔的加工质量、尺
寸精度、开关精度及表面光洁度,不合格联
角扳手、套筒扳手、钩
形扳手、棘轮扳手、“F”
扳手等。
精品课件
三、旋具类工具
• 螺钉旋具又称螺旋凿、
起子、改锥和螺丝刀,
它是一种紧固和拆卸螺
钉的工具。螺钉旋具的
样式和规格很多,常用
的有一字形螺钉旋具、
十字形螺钉旋具、夹柄
螺钉旋具、多用螺钉旋
具、内六角螺钉旋具。
精品课件
四、台虎钳类工

《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适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课程性质《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课程主要介绍企业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线路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各种控制线路板的制作,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L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型号,并能正确选用。

2.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具有独立分析能力。

3.初步具有对不太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能力。

4.初步具有对一般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检查能力。

5.具备对电气控制线板安装的工艺要求。

由于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本课程前承了《电工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电工识图》《常见低压电器设备安装与维修》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学习领域为平台,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设立课程教学项目。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针对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毕业后就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学生掌握了《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课程以后,能够从事电气控制设备和机床类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工程项目的电气设备施工、维护和技术服务;电气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管理、操作、维护检修及质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因而我们课程的项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械调试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
能够熟练掌握机械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解决机械调试问题
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调试基础知识:介绍机械调试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调试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2. 机械系统分析:研究如何对机械系统进行分析,了解机械系
统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3. 机械调试技术:掌握机械调试的基本技术,包括调试流程规划、参数调整和故障诊断等。

4. 调试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机械调试的理解和掌握。

5. 调试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机械调试工具和设备,培养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进行调试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教师将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际操作和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四、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参与度、实验成绩、个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并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

五、参考教材
1. 《机械调试基础》(李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机械调试技术实例解析》(张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六、备注
以上课程标准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机械装调课程标准

机械装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机械维修系课程名称:机械装调课程性质:核心能力课课程学时:805适用专业: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代码:0116)版本:V1.1-20160621《机械装调》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机械装调》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融钳工工艺理论与技能操作为一体,培养本专业钳加工方面的核心专业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钳工划线、錾削、锯削、铿削、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基本操作方法,熟悉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固定连接、传动机构、轴承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装调技能,培养学生对设备故障的分析能力,并能完成相关机构的装拆与调整。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1.2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学习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综合加工、装配调整”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机电类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

因此,必须熟悉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机构的装调技能。

同时,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专业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同时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应使项目任务具体化。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传统的学习内容表述是学科系统化的,而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与学习内容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用工作中的工作对象,使用的工具、方法、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来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通用机械制造方向的一门技能方向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岗位职业素养,具备常用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所需的基本能力,为从事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常用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工装知识和编制常用通用机械设备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装配工艺知识、尺寸链知识、车床导轨精度检测方法和孔的刮削方法、常用通用机械装配和精度检验的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常用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的能力。

能力目标:
1.能够读懂车床主轴箱、进给箱等部件的装配图。

2.能根据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确定装配顺序,提出所需工装的设计方案。

3.能够完成车床部装、总装,并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4.具备相应的机械设备精度检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5.具有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

三、参考学时
252学时。

四、课程学分
1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1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
1认识装配
与工装
1、掌握装配基础知识;
2、掌握工装知识,会设计简单的工装
3、掌握机械设备装配工艺:
4、会正确选用装配、维修工具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现场教学,教师演示;
3.学生分组讨论;
4.项目评价
30
2主轴箱的装
配与调试
1掌握轴、齿轮、轴承等典型零部件装
配要点;
2掌握静平衡原理,了解动平衡原埋;
3正确选用框式水平仪、检验心棒等
检测量具;
4能熟练拆装车床主轴箱,达到装配
精度要求;
5能够对车床主轴箱进行调试;
6能对车床主轴箱常见故障的原因进
行分析并排除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现场教学,教师演示;
3.学生分组讨论;
4.项目总结评价
54
3进给箱的
装配与调试
1能熟练拆装车床进给箱,达到装配精
度要求;
2能够对车床进给箱进行调试;
3能对车床进给箱常见故障的原因进
行分析并排除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现场教学,教师演示;
3.学生分组讨论;
4.项目总结评价
48
4溜板箱
的装配
与调试
1掌握尺寸链知识;
2掌握螺旋机构,蜗杆、蜗轮等典型
机构的装配要点;
3能熟练拆装车床溜板箱,达到装配
精度要求;
4能够对车床溜板箱进行调试;
5能对车床溜板箱常见故障的原因进
行分析并排除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现场教学,教师演示;
3.学生分组讨论;
4.项目总结评价
48
5综合实训
1掌握车床床身与床鞍等典型部件的
装配要点;
2掌握车床精度检验方法;
3完成车床总装配,达到装配技术要
求;
4能够对车床进行调试和维护;
5能对车床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排除;
6具有一定的相关工种的操作能力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现场教学,教师演示;
3.学生分组讨论;
4.项目总结评价
60
6机动12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以工作任务引领,采用项目教学,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

2.以“够用、先进、实用”为原则,紧密结合工作岗位要求,加强实操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严格按照常用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规程要求,以现场教学为主,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工艺规程的习惯。

(二)评价方法
1.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注重过程的考核。


2.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重在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平时掌握的技能知识。

3.注重学生规范操作、安全文明操作、节能环保、爱护工具设备等方面的考核。

(三)教学条件
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需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常用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同时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等。

在教学实施时根据学生数量和实习设备,学生分组训练,每组4〜6人,由2名具有一体化教学经验的教师实施教学。

(四)教材编写
1教材编写应依据本课程标淮进行,充分体现“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的设计思想。

教材内容应体现通用性、实用性的要求,语言表述应精准、科学,图表要清晰。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材项目任务建议包括:
(1)教学目标
(2)工作任务
(3 )准备工作
(4)问题探究
(5 )知识拓展
(6)技能实训
(7)任务评价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1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发视频资料等多媒体课件。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等网络资源,使教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为使学生一专多能,提高实训(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可开放相关实训室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六)获证建议
建议考取中级装配钳工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