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某电视片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应该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3.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春秋时期发生了楚王问鼎的事件。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

B.分封制等级森严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C.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D.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公开的挑战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A.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C.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D.提供了民主思想

5.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A.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努力

C.周王室为了巩固王位世袭制的需要D.违背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行动

6.秦代以前,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都可以称“玺”。秦代时,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以称“玺”。这说明当时

A.诸侯权力上升B.文字得到统一

C.疆域范围扩大D.皇帝地位独尊

7.西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积极开拓疆域,国力富强。以下是汉武帝作为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②建立中朝③设立刺史④派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

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9.中国古代科技巨匠不计其数,祖冲之、贾思勰二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

①都生活在北朝②注重实践

③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④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唐代科举除设明经、进士等常举科目外,还设置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的制举科目,包括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

A.士族阶层开始衰落B.科举取士具有随意性

C.平民政治地位提高D.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

1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主要体现在唐朝两税法的实行上。这一转变主要是指A.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B.取消杂税,按照田亩纳地税

C.改为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改为以财产为主的赋税制度

12.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文官体制④活字印刷术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汉朝B.宋朝C.唐朝D.隋朝

14.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15.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②楚辞是战国时期的新体诗歌

③赋是汉朝出现的带韵散文④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有

①秦始皇建立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④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西周士阶层B.秦朝御史大夫

C.汉代刺史D.宋代参知政事

1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A.统一国家的建立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中华文明的起源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19.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蒙古族力量迅速壮大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体现了胡汉分治的策略D.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融

20.元朝仕途中,由宫廷亲军入仕者约10%,吏员入仕者约85%,以儒晋身者约5%。这客观上有助于

A.扩大统治基础B.发展戏曲副业C.提升官员素质D.消除冗官冗兵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的制度名称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主张后采取的措施及影响。(6分)

22.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较之于这一制度,

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1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目12345678910

『答

C B

D C A D A C D D

案』

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

『答

C C B

D A D B D B B

案』

二、材料题

21. 『答案』(1)三种六部制度。作用: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12分)

(2)尊崇儒术。儒学获得独尊的地位;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9分)

22. 『答案』(1)标准:道德品质(贤良、孝廉)(3分)

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任意答两条得6分)

(2)九品中正制。(3分)

进步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任意答3点得10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