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西游降魔篇_的色彩与构图分析_颜伟娜

合集下载

试论《西游降魔篇》的情结色彩

试论《西游降魔篇》的情结色彩

试论影视镜头下的原始情结姚全虎(河西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内容摘要:电影的创作关键字:情结,又译作情意结、情义综,是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配用语,被奥地利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广泛应用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当中。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或称无意识、下意识)3个层面,其中潜意识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根本的心理能力,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情结,就是一种带有情感力量的潜意识集结,既是一种受到意识、前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潜意识中活动的欲望。

这种潜藏在人心灵深处的情结虽然受到意识、前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潜意识中活动的欲望。

这种潜藏在人心灵深处的情结虽然受到意识、前意识的层层压制,仍然在驱使着人的行为活动。

可以说,人的某些行为、爱好只不过是这种力量的一种外化的形式而已。

反之,通过这种外化的形式,人们也可以追查到人心灵当中最隐秘的部分。

荣格认为“情结”是指富于情结色彩的一组相互联系的观念或思想,它们受到个体的高度重视,并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之中。

同样,在现代影视镜头下所呈现流露出的带有原始韵味的情感表现和自然欲望的冲动,无疑是一部影视作品所潜藏的精神魅力和情结真实所在,也是每一位观众需要在那一个镜头下去设法融入最初情感的体验和内心回归。

因而不断去追求镜头下的最震撼人心的视觉情感体验,不仅是每一位文学创作者、电影制作者所要努力和思考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不懈的追求和超越。

二、关于周星驰大话西游系列电影的叙事模式与重新解读十八年后,周星驰自编自导的《西游.降魔篇》,再一次圆了自己心中所一直根深蒂固的“西游梦”。

但与前几部相比,颠覆与重读及大众中的个体,无疑是一个新续写的主题,同时,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市民话语来诠释故事,用充斥满篇的颠覆与消解的冲动回归着传统的心理。

并试图是用张扬的暴力与赤裸裸的丑陋、麻木、无知等形象去提炼出一种新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主题——信任与不信任,驱魔人与非驱魔人的鲜明对比,使暴力与丑成为揭露像孙悟空一样凶恶、阴险与狂妄的“魔中之王”的主宰者和像水上村庄众人一般的盲目与愚昧的普通人形象的让人触目惊心的残酷与真实。

《西游·降魔篇》魔性映衬下的对人性的人文关怀

《西游·降魔篇》魔性映衬下的对人性的人文关怀

《西游·降魔篇》魔性映衬下的对人性的人文关怀【摘要】文章从《西游·降魔篇》中两个一语不发的角色和孙悟空被感化的过程分析了魔的由来,以及透过表面的魔性映射出的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性,深刻揭示了魔原本是人,是失去了人性的人,体现了一种大爱的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魔性;人性;人文关怀伴我们从小到大的影片和影星比比皆是,成龙、周润发等等,但只有周星驰,“星爷”被称为一种文化现象。

因为周星驰的影片里充满了无厘头的语言符号,而这些语言符号往往随着影片成为一个时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流行语。

比如,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比如,准确的说,我是一名演员;再比如,小强,你死得好惨啊!星爷的影片里总有几句貌似无厘头却回味深远的经典台词。

《西游·降魔篇》也不例外,象舒淇的那句:“一万年太长了,爱我,就现在”,被无数观众铭记。

但我认为给我留下更多启示的却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的沙悟净和猪刚鬣。

他们为什么不说话?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在传达什么信息?只有想明白了这些问题,才真正理解了影片的灵魂所在:宣扬真善美的大爱和小爱的统一,达到人文关怀的极致。

一、降魔而不是降妖的人文启示要透彻的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还要从影片的片名入手。

大家注意了,是降魔篇而不是降妖篇。

看了众多影评和网贴,发现大多数人把影片里的众多角色统称为妖或妖怪,妖跟魔不分。

这样简单的理解无异于扭曲了影片的定位的初衷。

沙悟净、猪刚鬣和齐天大圣是魔而不是妖。

妖泛指一切人类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超出常识范围的异常行为,或能发挥出不可思议力量的个体(能量体),包含各种鬼怪变化之物,属于一种超自然的存在。

魔,乃是印度国的语音。

本来有二个字,所谓魔罗。

中国的译意,就是能夺命,因为夺去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使入魔道的子孙,永远不能成功佛道的期望。

又名杀者,因为杀灭一切众生的功德法财,永久不能证发微妙的性德。

又名障,因为障碍修道人的前程,永不能在道德中的精勤。

探析电影美学之声画艺术——以电影《西游·降魔篇》为例

探析电影美学之声画艺术——以电影《西游·降魔篇》为例

现 了风 雨 、雷 电 的场 景 ,配 合风 声 、雷 鸣 ,给观众 真 实 、立 体 之感 。人工 音 响
是指 加工 制作 出来 的音 响 ,能够 给人 于 运动 感 ,感 染 观众 的情 绪 ,营造 环境 气 氛。在 这部 影 片 中小 女孩 的爸 爸在 水 里 逗 她玩的这一段 , “ 拍打 的水声”变化 ,
画 ”,无 非都 在 论 述 “ 声 画关 系 ”。张 玄奘与降魔师段姑娘在影片末 尾的一段 对 加强 电影时空真实感 、立体感 、运动感 , 凤 铸 先 生 的 《电视声 画 艺术 》一 书 中 , 白:“ 我爱你第一次见到你就爱上你 了” “ 有 强化电影节奏 , 突出环境氛 围, 刻画人物 ,
探析电影美学之声画艺术
以电影 《 西游 ・ 降魔篇 》为例
陈靖 国
( 作 者单位 :广 州大 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 )
_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_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西游降魔篇里一开始是一幅幸福的画面小女孩水生在岸边唱着歌谣爸爸在水里做着各种姿势逗的小女孩开心的笑着画面很温馨快乐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画面中爸爸在水里拼命的挣扎接着一片血污喷涌然后画面迅速切入哭丧的场景??这组画面完美地串联起来表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贴近观众视觉记忆和经验画面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统一感

论《西游降魔篇》的狂欢化色彩

论《西游降魔篇》的狂欢化色彩

作者: 谷黎莎 蒋书丽
作者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出版物刊名: 文化学刊
页码: 155-16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狂欢化 周星驰 “加冕——脱冕” 颠覆性 性的自然性
摘要:摘要近期上映的《西游降魔篇》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周星驰电影一贯的“无厘头”风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而“无厘头”风格所呈现出的狂欢化色彩恰恰契合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以周星驰最新的电影《西游降魔篇》为例,分别从诙谐性语言形式、“加冕——脱冕”、颠覆性、性的自然性四个方面来看周星驰电影的狂欢化色彩是怎样表现的,也正是由于其叙事上呈现出的狂欢化艺术症候,使得周星驰的电影熠熠生辉。

周星驰《西游·降魔篇》中的佛教思想

周星驰《西游·降魔篇》中的佛教思想

周星驰《西游·降魔篇》中的佛教思想作者:李骋昊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5期【摘要】香港导演周星驰拍摄的以《西游记》故事为题材的系列影片,一直被视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篇》,再到《西游伏妖》,从周星驰西游系列的电影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多年来被深厚的大乘佛教思想所浸染。

其中,佛教苦观、“般若”的理念与众生平等的思想在这些作品中得到深刻反映。

从中可见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相融合,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对今天的影视作品也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西游·降魔篇》;苦观;般若;众生平等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51-02一、佛教苦观有人说,周星驰的西游系列影片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西游三部曲的悲剧色彩之所以如此浓厚,源于周星驰把佛教的苦观糅合在电影人物的命运中,以及剧情的发展中。

苦,是造成悲剧的根源。

所谓苦,在佛法看来是因缘所生的心所法,属于五蕴中受蕴一类。

《成唯识论》卷五谓“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

”即领受不顺遂自己或者有违于自身需要的境界,而承受一种使身心受逼迫的感受,热闹不安,因而为人所不欢迎、不乐意、嫌恶,为苦受的基本特征。

佛教所说人身二十二根中有“苦根”,即能出生、增长苦的一种机制,说明苦乃人天生所难免。

佛教列举了人世间的种种苦,并且将其跟别归类。

《阿含经》佛陀在解说苦圣谛时,列举的苦一般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等。

第六苦“爱别离”,指痛失所爱或者与所爱之人总是分别。

《法句经》云:常者皆尽,高者亦堕,会合有离,生者有死。

此乃人世间亘古难改的现实,即便幸免于暂时的生分,也终究难逃死别的永诀。

生离死别,痛失所爱,亲属丧亡,可谓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凡人至此,莫不苦泪涟涟,甚至肝肠寸断。

周星驰《西游·降魔篇》的结尾,深爱唐三藏的段小姐被孙悟空打到筋脉断尽,三藏那一刻才愿意承认自己对段小姐的感情,泣不成声地对段小姐说:“爱你一万年。

《西游.降魔篇》影评

《西游.降魔篇》影评

《西游.降魔篇》影评《西游.降魔篇》是星爷的贺岁之作,由著名影视名星舒淇、文章、黄渤、罗志祥齐力打造的古装神话电影。

此片围绕年少时期的唐僧与段小姐的相识经过及冒险历程,引出一段爱恨交缠的感情故事。

星爷对《西游记》的故事一直非常偏爱,他对这个拥有无限魅力的玄幻世界早有一番想像。

在这个古老的传奇故事里藏着太多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故事题材,因此剧本也酝酿了很多年。

他一直希望拍摄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级大片,除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宏大的故事之外,还要超级的创意和想像。

而《西游.降魔篇》正是一个符合以上元素的绝佳故事。

“西游”是指用《西游记》改编出它的想法,“降魔”则是这个电影的故事。

在这个妖孽横行的西游世界里,男女主角共同斩妖除魔,终降服了被人误解、心肠不坏却误入魔道的鱼妖、猪妖,以及本性难改,桀骜不驯的妖王孙悟空。

而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贯穿整个影片的则是男女主角的浪漫爱情故事。

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互相交融,使整个影片熠熠生辉。

在影片中,有一个退居幕后,却很关键的人物,玄奘的师傅。

是他每次开导玄奘,并点破各个妖怪的来历。

实际上,从师傅的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鱼妖和猪妖本性不坏,只是人类不仁在先,他们不义在后。

鱼妖是好心救人,却被当成人贩子打死,才化身妖怪专门报复村民的。

因为是救小孩子而死,所以他才一直对吃小孩子那么执著,这也就不奇怪他三番五次想吃掉小女孩和襁褓中的婴儿了。

鱼妖的目标就是报复当初那些害死他的人。

这一点在猪妖身上也有体现,师傅说“他誓要杀尽天下所有爱慕美男的女人”。

只有被这种女人深深伤害过,才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一段重点表现在那对师兄妹进入高老庄之后所发生的事情,猪妖对师妹的挑逗忍让再三,以免误杀,当确定师妹的确是爱慕男子容颜之人时拙手将其杀死,到后来玄奘来到此地,表明自己身份,由于段小姐出手,本来正邪不两立,再加上猪妖认定段小姐喜欢玄奘而来救他,当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打出手了。

从这些线条中,我们可以推断,鱼妖和猪妖都存在某些杀人的“合理性”,就是谁伤害了我,我就要报复,将这一问题引入到我们社会中,鱼妖和猪妖就是在社会中犯罪人员,驱魔人就是警察,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

从电影《西游降魔篇》引发对游戏角色的设计思考

从电影《西游降魔篇》引发对游戏角色的设计思考

从电影《西游降魔篇》引发对游戏角色的设计思考作者:杨媛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9期摘要:影片《西游降魔篇》使用夸张、拟人的造型表现手段塑造了一群外形和性格上与传统西游故事形象差别较大,具有颠覆性的角色形象。

本文对影片中粉墨登场的各主要角色的造型分析,结合游戏产业以及游戏角色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探究,希望借助影视作品中角色造型的设计分析,摸索游戏角色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颠覆;角色造型0 绪论电影《西游降魔篇》让无数观众大块淋漓地体验了一次神奇的魔幻之旅。

中国传统西游故事中的各类角色和精彩的故事内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

《西游记》在中国国内已经推出了多个影视版本,但这部《西游降魔篇》还是完全颠覆了大众的眼球。

尤其是在角色造型设计上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影片中的师徒角色在外形和性格都可以用“颠覆”一词来形容,先不谈片中鬼怪角色“怪异”的造型如何颠覆观众的审美习惯,就连最能洞察人世间万物众生的人类角色唐僧的造型也与人们心中严谨、刻板的修行人形象大相径庭。

文化产业中电影与游戏产业都是独立并存,同时又是相互影响的。

1 电影《西游降魔》角色造型分析《西游降魔篇》里的按照角色造型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人型角色和动物型角色两大类,陈玄奘和女驱魔人等是人型角色的代表,他们是正义的一方,鱼妖、猪妖和猴妖则是邪恶的化身,他们时而人型时而兽状。

作为连接全片故事脉络的主要角色,鱼妖、猪妖和猴妖造型上的夸张、怪诞是增加了本片创新点和观赏性的重要因素。

1.1 角色的造型人型角色的造型是按照现实生活中人的外貌进行设计,影响角色造型的要素主要从身高、体魄、五官、发饰、服饰、道具、对白、动作、性格等方面来体现。

电影《西游降魔篇》中的陈玄奘的人物背景被设计成为了一名驱魔人,他需要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降服鱼妖、猪妖和猴妖。

片中陈玄奘的造型被塑造成为一名涉世未深的白净小生,顶着一头具有现代感的凌乱蓬松的头发出场,搭以简陋朴素的外套,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需要战胜食人鱼妖、凶狠的猪妖以及阴险歹毒的猴妖。

对《西游降魔篇》的评价

对《西游降魔篇》的评价

对《西游降魔篇》的评价
《西游降魔篇》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电影作品,它延续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
故事《西游记》,并以现代的方式进行了重新演绎。

本文将对《西游降魔篇》进行评价,从故事情节、视觉效果以及演员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看,《西游降魔篇》保留了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同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情节。

整个故事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一系列的冒险和挑战,展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艰辛旅程。

故事情节紧凑而有趣,给人以极大的观赏享受。

其次,视觉效果是《西游降魔篇》的一大亮点。

电影采用了先进的特效技术,
将古代神话的想象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仙山洞府到妖魔鬼怪的形象塑造,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和精湛技艺。

特效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观影的视觉冲击力,还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演员的表现也是《西游降魔篇》成功的关键之一。

电影中的主要角色由
黄渤、舒淇、罗志祥和徐峥等实力派演员扮演,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黄渤饰演的孙悟空活泼机智,舒淇饰演的白骨精美艳动人,罗志祥饰演的猪八戒憨厚可爱,徐峥饰演的唐僧则忠诚善良。

他们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也让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西游降魔篇》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作品。

它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同时加入了新的元素和情节,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有趣。

视觉效果的精美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更是为电影增色不少。

相信这部电影会继续在观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并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降魔篇》的色彩与构图分析
颜伟娜
一直以来,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因为经典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是容不得半点改变和撼动的。

所以一旦有导演想要对经典名著进行改变或者是翻拍,一定会处于风口浪尖之地。

作品公映之日,一定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

肯定或是否定,批评或是赞扬,舆论的声音不绝于耳。

香港导演周星驰,在这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特别大胆的导演,《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六小龄童主演的86版的《西游记》成为我们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周星驰以《西游记》为原型,共拍摄完成了三部曲,分别是其1994年参演的《大话西游》、1995年参演的《月光宝盒》以及作为导演拍摄于2012年的力作《西游降魔篇》。

《西游降魔篇》取得了12.45亿元的票房,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迅速发展,观众人群的庞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个电影的成功。

影片无论从制作到主题都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学术界对于周星驰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电影中幽默的语言以及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和电影的后现代性等方面,本文以《西游降魔篇》为范本,旨在对电影进行色彩与构图分析,以此来观照周星驰电影的美学风格。

一、色彩与构图对电影情节的推动
构图原来是绘画领域的一个概念,后来衍生到摄影、影视等领域。

电影构图是指运用镜头手段和造型手段,把所要表现的人、物、景以及相关的光影、线条等造型因素有组织、有条理fb安排在画面之中。

以此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意境和情感等。

其中包含一切可见的视觉元素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

常见的构图法则有对比(动静,色彩冷暖,光线明暗)、均衡(上留天、下留底,不能够顶天立地)。

对称(左右分量形成对称,给人稳定、庄严、和谐的感觉)等几种。

电影构图的意义就是通过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建立一个兴趣中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首先,电影《西游降魔篇》镜头开始时一个小女孩在水边戏水,小女孩的父亲为了逗自己的女儿开心,跳入水中表演,危险就在这个时候渐渐降临,父亲在水中很用心地表演,小女孩被逗得哈哈大笑。

这时候,父亲却被水里的妖怪咬伤在不断地挣扎。

年幼的女儿丝毫不明白降临在父亲身上的灾难。

终于,水面恢复了平静。

绿色的水面渐渐被红色的鲜血染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仿佛厄运正在降临这个村子,妖怪还会兴风作浪伤人性命。

没过多久,红色的血迹又逐渐地消失,碧绿色的水面炸起了巨大的白色水花,喷薄而出。

屏幕很快就被白色的水花填满。

一切看似又恢复了平静。

接下来的一个情节是一个装有婴儿的摇篮漂荡在广阔的湖面,显得那样渺小,那样脆弱。

一望无垠的水面与小小的摇篮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觉到将要发生在这个婴儿身上的不幸。

接下来村里的乡亲和演员文章扮演的驱魔人为营救这个婴儿展开了一系列冒险活动。

随着色彩的不同的运用,影片的情感氛围也会随着变化,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情感也会随着剧情发生显著的变化。

其次,影片进入第二篇章,色彩由明转暗。

场景转换猪刚鬣所在的客栈。

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客栈,是猪刚鬣杀人藏尸的地方。

客栈的内部笼罩在一片昏黄的氛围中。

高高的用黄泥做成的台阶,仿佛每迈上一个台阶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红色的蜡烛散发着昏黄的烛光。

猪刚鬣的客店里有类似一个大烤炉的工具,里面倒挂着许多头猪。

燃烧的炭火焕发出红红的火光,所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阴森、神秘的气氛。

预示着一场激烈的争斗即将上演。

影片的第三章将场景设置在深山中的一片竹林里。

影片的第四章陈玄奘来到了五指山。

不同于以往的几个场面,这是一片充满阳光的圣土,整部屏幕被高耸连绵不绝的黄土山覆盖,但是在画面中间却出现一丝绿意。

几株莲花正在怒放。

镜头不断拉近,画面又逐渐被盛开的莲花充斥着。

毫无疑问表现出导演对色彩的高度敏感和对色彩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色彩与构图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一部成功的电影一定会有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
2015%短篇小说
象的人物。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即使人物的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都不可小觑,它可能传达出某种情绪,继而对电影主题的深化起到一定作用。

如何对人物性格塑造,一方面导演会安排与人物身份、地位相符合的语言,比如说如果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那么他的谈吐一定是儒雅的。

如果是一位法力深厚的高僧,那么他的语言一定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另一方面,色彩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比如说中国传统戏剧里的脸谱,曹操的脸谱被约定俗成为白色,这是因为白色脸(又称油白脸)有几种用意,其中一种认为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

曹操性格奸诈狡猾、生性多疑,用白色能够表明曹操的面容和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色彩构图在塑造人物性格时的作用。

当然涉及到具体的情节要作相应的分析。

因为颜色不仅代表自然属性,还有后天赋予它的文化内涵。

首先,《西游降魔篇》猪八戒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蠢笨憨呆的猪悟能,而是食人无数的巨型猪妖。

猪刚鬣的出场是很惊艳的。

只见猪刚鬣脸上涂抹着厚厚的粉黛,身上穿着一件偏白色的带有花纹装饰的戏服,头上戴着嫩粉色的花帽,满脸泛着锃亮的油光,是一个十足的奶油小生的形象。

走起路来也是标准的京剧步子,手部动作相当斯文。

但这只是它的表面形象,当他开口说话时,便显露出猪妖的原形了,嘴里的牙齿是参差不齐的,牙龈处带着黑黄,有一点溃烂。

这样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出现在昏暗幽深的背景中,让我们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设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导演对猪刚鬣的身世做了不同于原著但又非常人性化以及平民化的解释,他不再是天庭里因调戏嫦娥被贬凡间误投猪胎的天蓬元帅,而是被人抛弃的可怜人,死后冤魂不散,化作妖怪,带着怨念和执念,徘徊在人间依靠杀戮来麻痹自己。

其次,由舒淇扮演的段姑娘。

她是一个法力高强的驱魔人。

她在影片中的形象具有两面性。

一面是疯婆娘形象,主要表现在她一时意气撕烂了玄奘的《儿歌三百首》后又粘贴回去。

因为《儿歌三百首》对于玄奘而言,并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书,那是他的信念,他相信用善良和童真一定能感化所有的恶势力。

段姑娘当面撕了它,相当于否定了他一直追寻信奉的信念。

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英姿飒爽的驱魔女侠形象,她用自己的祖传驱魔法器无定飞环,一路上降妖除魔,所向披靡无所畏惧,帮助玄奘渡过了难关。

最后驱魔人身着白色的轻纱衣,在月下翩然起舞,画面非常唯美。

孙悟空形象设置也很有特色,他不再是叱咤风云的美猴王,而是性格暴烈、杀气十足的“秃了顶的疯猴子”。

沙和尚也被编排成一条含恨复仇的“嗜血鱼妖”。

这一切都有赖于色彩与构图,才塑造出如此性格鲜明的人物。

三、色彩与构图对电影主题的深化
电影的整条叙事主线非常明晰。

延续了以往西游主题的爱情套路。

设置的玄奘和驱魔师段小姐的刻骨铭心的爱情线索,虽然算不上是爱得轰轰烈烈,但发展到最后也是感人至深的。

首先,开场借鱼妖在不知不觉中夺走渔夫性命来营造悬疑的氛围感,拉开全片的序幕,接着玄奘降服鱼妖的戏份直接进入第一个高潮,整场戏动静结合,张力十足,绳索、木板、竹篮等现实道具的加入使得场面更加惊心动魄,让人大呼过瘾,众人前赴后继以砸跷跷板的方式战胜水妖,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甚至也想加入到其中去。

三次降妖做的气氛细节俱全。

影片中的天残脚、虎形拳、螳螂拳等武打元素也加入了特效,变大变小、变快变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大呼过瘾。

应该说,这些恐怖氛围的塑造都是为了表现电影的主题服务的,文章饰演的玄奘角色一心向善,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普度众生,这一路上艰难险阻、充满了危险与不安定因素,在这些惊心动魄的场面的烘托下,玄奘的形象变得更高大了,电影的主题在一定意义上也得到了彰显。

其次,不同于以往的电影,周星驰在这部电影里加入了许多特效,给影片营造出了一种妖怪横行的氛围,尤其是由黄渤饰演的孙悟空这一形象更是丑陋无比,与86版西游记美猴王的形象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骇人的。

这一群面目可憎的妖怪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电影的主题,世间的一切事物形成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成妖成魔都是因为前世的怨气以及悲惨的身世。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佛教的因果说,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大胆创新的想法。

综上所述,《西游降魔篇》以其特有的色彩与构图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周星驰的电影有特有的周氏幽默和无厘头因素,他用近乎偏执的创作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荧幕形象,周星驰是电影发展史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参考文献]
[1]张燕.代言人·无厘头·温情———阅读周星驰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03).
[2]张国云,李慧.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无厘头”背后的周星驰电影[J].当代电影,2011(09).
[作者简介]
颜伟娜(1978—),河北石家庄人,学士,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短篇小说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