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市政管线的布置原则

市政管线的布置原则

管线的布置原则场地设计可能涉及的工程管线包括了城市公用设施的各个方面。

一般有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

其中,给水、燃气、热力管道是有压力的,排水管道是无压力自流的。

场地中的管线布局,压力管线均与城市干线网有密切关系,管线要与城市管网相衔接;重力自流的管线与地区的排水方向及城市雨污水干管相关。

在进行管线综合布置时,应与周围的城市市政条件及场地的竖向规划设计互相配合,多加校验,才能使管线综合方案切合实际。

(一)需注意的问题场地中管线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地下敷设,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2)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

(3)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道下,不可避免时应尽量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管线布置在车道下。

(二)管线布置的一般原则(1)地下管线布置原则:n.地下管线的合理安排顺序,应是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道路中心。

由浅人深的安排下列管道、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是污水管(图8—1)。

6.地下管线的基本布置次序,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外,离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水平排序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图8—1)。

f.地下管线一般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段,特殊困难时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

后将检修较少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

d.饮用水管应避免与排水管及其他含酸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

避免将直流电力电缆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敷设。

P.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并排列在一起,有条件的可共沟敷设。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之欧阳理创编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之欧阳理创编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1.1给水工程管线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

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1.1给水工程管线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

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精选文档)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精选文档)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1.1给水工程管线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

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1.1给水工程管线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

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篇一: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规范集,很有用!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集第一章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管线布置规范

管线布置规范

管线布置规范篇一:管道布置规范3.5 管道布置和敷设3.5.1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城镇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

环状给水管网与城镇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

3.5.2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敷设,宜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 1m ,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 的规定。

3.5.2A 室外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接口不应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设置钢套管,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3.5.3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 0.15m ,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 0.70m 。

3.5.4 室外给水管道上的阀门,宜设置阀门井或阀门套筒。

3.5.5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 ( 沟 ) 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

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 。

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

卫生器具的冷水连接管,应在热水连接管的右侧。

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 ( 沟 ) 敷设。

3.5.6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3.5.7 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3.5.8 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3.5.9 埋地敷设的给水管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下市政管线数量的不断增加,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做好这样一个庞大而繁琐的系统性工程,充分发挥其在市政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要点一、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及内容1、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在满足各种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的前提下,使管线尽量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避开机动车道以避免车辆荷载对管线造成破坏。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应与项目进展情况相匹配,力求做到“同步设计”。

建设项目立项后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提前介入,开展相关设计工作,设计成果必须在施工图设计时编制完成。

从事市政管线综合设计的人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规范、规程以及专业工程管线的特殊要求,使管线综合设计做到有据可依。

进行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发生矛盾时,应该遵循: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考虑远期发展,并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的专项规划相符。

2、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内容编制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的目的是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工程管线进行综合安排,统筹布局,避免各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的互相冲突与干扰,其主要设计内容: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与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市政管线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管线与市政景观的关系。

二、当前管线综合设计、施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管线无统一管理单位,管线施工管理法规执行不严格。

”拉链”路现象的产生是当前管线综合设计及施工管理不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市政道路作为各管线的载体,合理布置管线成为市政道路设计及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充分调查研究后,根据近期和远期需求进行的合理布置才能避免”拉链”路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
1.1给水工程管线
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

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

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

2污水工程管线
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

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

5~5。

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
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

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

5米.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
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
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
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
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

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
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
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另一种做法—-来源于江苏省院编制的江都小纪控规
各种管线的平面布置除必须遵守有关的技术规范外,还要考虑到地方的习惯做法,规划确定各种管线平面位置如下:
给水管道一般敷设在道路东侧或南侧非机动车道下;
污水管道一般敷设在道路西侧或北侧非机动车道下;
雨水管道一般敷设在道路中间机动车道下;
电力管道一般敷设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下;
电信管道一般敷设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人行道下。

燃气管道也设置道路西侧或北侧的人行道下
江苏省院--通州城东新区控规
规划管道布置原则:给水管布置在路东和路南;
污水管布置在路西和路北;
综合电信管网、燃气管位于路西和路北;
电力管位于路东和路南,
埋地热力管位于路西和路北;
雨水管在三块板道路或道路红线宽度在36米以上时两侧布置,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偏一侧。

现状管线位置维持不变。

管线位置可视实际情况做局部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