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解说

合集下载

酱香型白酒酿造关键工艺原理分析

酱香型白酒酿造关键工艺原理分析

089食品工艺“四高两长”是酱香型白酒的独特工艺,但该工艺的每一个实施环节与步骤都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和标准,这就需要制作的工人充分掌握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关键工艺与技术原理,从而保证酿造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符合标准,提高酒体质量。

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酱香大曲的制曲工艺与步骤流程,进而提出了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与制作环节,以此为人们提供较为完整而系统的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研究内容。

一、酱香大曲的制曲工艺1.处理制曲原料。

原料全部采用小麦,一般软质小麦更符合要求。

首先,对小麦进行除杂处理,使用水润麦,原料量在5%-10%之间。

夏季可以使用常温水,冬季需要使用温水,控制在40-60℃之内。

其次,将水润麦堆放,10h后进行粉碎处理,要求“烂心不烂皮”,呈现出“梅花瓣”的形状,过20目为细粉,需保留40%-60%。

最后,将母曲粉与麦粉混合搅拌,夏季母曲量控制在3%-5%、冬季为5%-8%。

母曲粉要求采用上批次优质母曲,为新曲提供主要微生物,菊花心、红心的金黄色大曲是最佳选择。

2.拌和水分。

充分搅拌母曲粉与小麦粉,加水拌和,夏季保持水分达到35%-37%、冬季37%-40%。

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培菌出现问题,进而无法形成酱香效果。

3.压制曲坯。

拌和后将混合粉压制,一般选择长方形形状,要求压制效果光滑、无缺角和裂缝,中部稍微凸起,有良好的提浆且无夹灰。

曲包一般要控制在12-13cm 的高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引起培菌温度出现异常。

4.入仓堆放。

打扫发酵仓,地面铺设稻草,用母草处理墙壁以提高保温效果。

曲坯堆放时选择由内往外的顺序,横4块、直3块,对曲坯缝隙进行旮草。

一层铺设完毕后覆盖4-6cm厚的稻草,共可铺设5-6层,每层需要保持曲坯缝隙隔开。

堆曲完成后再次覆盖稻草,均匀泼洒量水,保持原料质量为3%-6%,夏季可用凉水,冬季需用40-60℃的温水,处理完毕后关闭门窗。

5.培菌管理。

培菌过程中温度会持续提升,大曲中的酱香型白酒酿造关键工艺原理分析微生物变化会引起大曲风味物质的生成。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1酿造工艺
酿酒工艺分为几个主要的步骤,即用酒酿原料制备糊精,噬菌,酿酒和熟成四个主要过程。

当用于酿制酱香型白酒时,这几个过程又会做出一些调整。

2制备糊精
第一步,将原料面放入大缸,而后加入足水搅拌成糊精。

再加入大米酵母给大缸里的糊精发酵,糊精发酵时,酒底形成,糊精被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产生酸以及一些其它产物。

3噬菌
当发酵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里面的酸可以抑制有害的细菌的生长,此时将其加入碱液发酵,这一步称为噬菌。

噬菌可以促进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使其中的乙醇、二氧化碳、酚类物质和氨类物质的含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产生酱香型白酒的特有风味。

4酿酒
接下来,酒将温度抬高,以加速发酵,同时将面积放入容器中,也就是酒液被清晰地区分成酒液和蒸馏底渣。

5熟成
最后一步,熟成,就是将新酒熟成一定的时间,使其中的物质改变,从而形成良好的口感和风味。

在熟成的过程中,酒可以去掉残余的有机物,异味物质,以及添加一些添加剂。

这样就可以获得一支纯正的酒酿酱香型白酒。

制作酱香型白酒完全依赖于技术和原料熟练的酿造工艺,而且,每一种酱香型白酒都有自己独特的酿造工艺,以使它们拥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我们在饮用之前,要了解到他们的酿造和发酵过程,才能更好的享受他们的美味。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类,以其酱香浓郁、口感丰富而备受推崇。

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流程。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原料处理、蒸馏、陈酿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原料处理,选取优质的高粱、大米、小麦等含淀粉较高的谷物作为主要原料。

在去皮、浸泡、蒸煮等过程中,要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以保证后续的发酵和蒸馏能够顺利进行。

接着是蒸馏过程,利用蒸馏锅将经过发酵的酒糟进行蒸馏,以提取酱香型白酒的酒精成分。

蒸馏过程中,掌握好温度、时间等参数十分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提取出的酒精浓度和酱香香气的质量。

蒸馏出的酱香白酒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包括提馏、降温、柔化等环节,以确保其口感和酱香气味更加丰富。

最后是陈酿过程,将二次加工的酒液进行倒罐陈酿,时间一般在3-5年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酒液将与酒坛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一部分刺激性物质,使酒体更加柔滑、酱香更为浓郁。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酱香型白酒最终形成了酱香浓烈、口感丰富的特点,成为了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瑰宝。

同时,现代科技
和工艺的应用也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断推动着这一传统酒类的发展和创新。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优质酒类之一,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其生产工艺也颇为复杂。

下面将介绍一下酱香型白酒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1. 糖化发酵:首先,选用高质量的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作为原料,经过深加工处理后,将谷物蒸煮糖化,使淀粉转化为糖。

然后,加入黄曲霉等曲菌发酵剂进行发酵,使糖转化为酒精。

2. 一次蒸馏: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得到的液体进行一次蒸馏。

在蒸馏锅中,将这个发酵液体加热,使其中的酒精沸腾,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使其变成液体,这样就分离出了酒精和水。

3. 混合酒精:将一次蒸馏得到的酒精与其他一些口感独特的酒精混合,这样能够使酱香型白酒具备更加独特的风味。

4. 二次蒸馏:将混合酒精再次进行蒸馏,这一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纯酒精,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良物质。

通过二次蒸馏,可以将酒液中的不良成分去除,使白酒更加纯正。

5. 洗涤沉淀:将二次蒸馏得到的酒液放置静置,通过沉淀等工艺去掉酒液中的颗粒状杂质。

这样能够使酒液更加清澈透明。

6. 储存发酵:将洗涤沉淀后的酒液放入大缸或大桶中进行储存发酵。

储存发酵的时间长短和储存方式会对酱香型白酒的口感和香味产生重要影响。

7. 桶贮老熟:经过储存发酵后,酱香型白酒可以进行桶贮老熟。

通常是将白酒放入大木桶中进行贮存,并且在桶中进行长时间的浸泡和发酵,这样能够使白酒更加醇厚和香气四溢。

8. 定型熟成:经过桶贮老熟后,酱香型白酒还需要进行定型熟成,这个过程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经过定型熟成后,酱香型白酒的质量和口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上就是酱香型白酒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过精心的操作和合理的控制,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代表了中国白酒工艺的精髓和传统。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白酒,其生产工艺流程一直以来都遵循着传统工艺,并有着独特的工艺要求。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主要分为五个步骤:酿造、蒸馏、陈存、勾兑和瓶装。

第一步是酿造。

首先需要准备好高粱、小麦等原料,并进行淘洗清洁。

然后将淘洗干净的原料进行加工,一般为研磨,研磨后的原料称为醏曲。

接着将醏曲拌入水中,调整出合适的湿度,进行发酵。

发酵一般需要10-15天,发酵完毕后,将发酵液倒入发酵池中,即可进行蒸馏。

第二步是蒸馏。

蒸馏是将发酵液中的酒精和香味分离出来的过程。

将发酵液导入蒸馏锅中,加热并蒸馏,将蒸出的酒汽经过冷却得到白酒。

第三步是陈存。

新酿出来的白酒需要进行陈存才能使其更加醇厚。

一般的酱香型白酒都需要在陈贮罐中陈贮至少1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在陈贮期间,白酒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更多的香气成分。

第四步是勾兑。

陈存完毕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的白酒进行勾兑。

勾兑的目的是使不同批次的白酒达到相似的风味和品质,保持白酒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五步是瓶装。

勾兑完毕的白酒需要进行瓶装,以便销售和储存。

在瓶装过程中,需要将白酒倒入玻璃瓶中,并进行严格的瓶封和贴标操作。

总结来说,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酿造、蒸馏、陈存、勾兑和瓶装。

这些步骤的完成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不断的实践,才能保证酒质的优良和口感的独特。

同时,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要求,比如控制发酵温度,严格蒸馏流程,合理陈贮时间等等。

只有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才能生产出更好的酱香型白酒。

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

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

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关于《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酱香型白酒主要是有高粱米,麦子,水酿制而成,略微淡黄,但不显著,香气细致、并不是很不突显,归属于先酯后酱,酱香型持续時间较长,空干一杯香气不容易散,味超过香,苦度也相对性适度,近视度数不高。

对身体刺激性较为小,较为合适女士喝。

详尽掌握下酿制酱香型白酒的六种加工工艺。

一、高品质大曲酒酱香型白酒的酿制加工工艺应用高溫大曲酒做为糖化发酵剂,一年一个酿制周期时间,二次加料(下沙和糙沙),二种发醇(沉积发醇和入窖发醇),三种典型性体(酱香型、醇甜、窖底),三十天发醇,四十天制高溫大曲酒药,五月端午节踩曲,六个月以上陈曲,七次摘酒,八次加曲发醇,九次蒸制,十个加工工艺特性。

酿造出来的原浆酒,要分析等级分类存储;一年后开展盘勾;第二年开展型勾;第三年开展品勾;第四年特酿调料几回就可以原厂;再加酿制的一年,就拥有五年才可以原厂的叫法。

也仅有依照这一加工工艺生产出去的酱香型白酒才可以算作高品质酱香型白酒,自然还与本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气侯、水等要素相关。

二、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制加工工艺应用麸曲做为糖化发酵剂;一般发酵时间二三十天,糖化发醇完全,一次斟酒;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具备发酵时间短、出酒率高、储存期短、周转资金快、质优价廉的特性。

三、碎砂酱香型白酒酿制加工工艺碎沙酒,用破碎的高粱米酿好的酒称之为“碎沙酒”。

一般应用多种多样大曲酒加上酵母粉和酶制剂等做为糖化发酵剂;将原材料破碎后,历经预备处理后拌和糖化发酵剂入窖发醇二三十天,水蒸气蒸馏斟酒,一次烤后。

“碎沙酒”生产周期时间短,出酒率较高,质量一般;不需要严苛的“回沙”加工工艺,一般拷两三次就把谷物中的酒提完。

该类酱香白酒生产成本费相对性较少,现阶段销售市场上市场销售的中低端商品基本全是此类。

四、翻沙酱香型白酒酿制加工工艺基本是大曲酒酱香型白酒捆沙酒最终第9次蒸制烤后喝醉酒,适度添加原材料和酒曲等,开展的一次发醇水蒸气蒸馏斟酒个人所得。

酱香型白酒工艺

酱香型白酒工艺

酱香型白酒工艺酱香型白酒工艺(一)酱香篇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

其酒体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等特征。

在所有的白酒中,酱香型白酒所含的总酸是相当高的一种,可达2.0g/L(以乙酸计)以上,有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其发酵容器是石壁泥底窖池,酒体主体香成分不明确。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酱香型白酒生工艺说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时间贮藏,精心勾兑而成。

两次投料指下沙和糙沙两次投料操作。

有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高两长,一大一多。

四高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两长是指:生产周期长,历经一年;贮藏时间长,一般需要贮藏3年以上。

一大指的是用曲量大,用曲量与粮食质量比达到1﹕1;一多指的是多轮次发酵,即八轮次发酵。

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中,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

1. 下沙于每年的9月重阳开始下沙。

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好后,堆积于晾堂甑桶边,将堆积润粮后的高粱拌合,拌合均匀后上甑,蒸粮2h~3h,使粮食有7成熟,在出甑之前,泼上热水(称量水)后出甑。

将蒸好的原料铺于晾堂摊凉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加入高温大曲粉,进行发酵;2. 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后的高梁(高梁润粮操作与生沙相同)按照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所得的酒即为生沙酒(生次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带有霉味等原因而回窖发酵)。

将蒸好的原粮摊凉后加入适量酒尾(生沙酒加水配成)、高温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3. 七次取酒将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从窖内起出,堆于甑桶旁,糟醅不再添加新料,按照窖内糟醅的不同层次,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

蒸酒结束后,将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后起堆堆积发酵,高温堆积后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3层将糟醅分别起出,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酱香型白酒酿造方法

酱香型白酒酿造方法

酱香型白酒酿造方法
生成内容:
酿制酱香型白酒需要仔细挑选上好的原料,合理搭配,精准控制酿造过程,以确保酒品的质量。

酿造酱香型白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原料的备料
1.添加酒母:酿制酱香型白酒,建议采用芽酿米,酒食搭配可以选用大米和小麦;
2.加料:根据用酒配方,选择合适的花草、果实及调料拌入原料中;
3.煎熬:将原料煎熬到适宜的温度,进行混合和醇化;
二、蒸馏
1.将混合物蒸到指定的温度,为蒸馏提供条件;
2.精馏:进行多次精馏,除去不需要的杂质,提纯醇精;
三、陈酿
1.大桶熟成:将精馏的醇精放入桶内,熟成三至六个月,以便发酵;
2.分瓶装:将熟成后的白酒,装入小酒桶内,继续陈酿半年至一年;
四、包装及灌装
1.准备包装材料:准备好各种袋和瓶,确保质量;
2.灌装:将酱香白酒装入瓶子,完成装瓶;
五、存储
1.存放室温:将瓶装白酒放入室温常温处,以保持原有的口感和风味;
2.温酒保存:将白酒放置在17℃-22℃的环境中保存,可以维持其酒质和风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精心酿制出一款优质的酱香型白酒。

不仅可以让人享受满口的酱香醇厚,还能清爽入口,充满可口的味觉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综述
酱香型白酒是独特的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

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

其工艺特点为: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而形成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酿造风格,现将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综述如下:
第一部分原料
酱香型白酒以小麦制曲。

小麦感官要求:颗粒坚实,饱满,均匀,呈金黄色,皮薄,无霉变。

理化指标:水分≤13.0%,淀粉≥60%,干粒重≥38.0g/千粒,不完善粒≤4.0%,夹杂物≤1.0%。

高粱为制酒原料。

高粱为红褐色,不带清白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无霉变,无污染,断面呈玻璃状。

以茅台本地“红缨子”糯高粱为例,其颗粒较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蒸煮、耐翻拌,其水分<13%,蛋白质>12%,干粒重>35g/1000粒,淀粉含量>60%,其中支链淀粉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高粱,占总淀粉的99%。

其吸水量低,耐蒸煮,不易糊化,这些条件满足了酱香型白酒逐步糊化,多次蒸煮、翻拌、发酵的需要。

第二部分制曲工艺
制曲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一份民族遗产。

曲的种类较多,按其形状和原料可分为大曲、小曲、麸曲。

大曲可分为三类:按大曲的品温可分为高温大曲、中温大曲和低温大曲;按工艺可分为传统大曲、接种的强化大曲和纯种大曲;按所作用原料生产的产品可分为酱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清香型大曲、兼香型大曲。

酱香型酒曲是独特的高温大曲,以小麦为原料。

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酱香型白酒大曲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生料制作、开放制作
生料制作是酱香型白酒大曲培养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小麦自身所带的菌及环境微生物在制作时共同作用,由此而部分形成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产香、产酒功能菌和酱香型白酒香气、香味的前驱物质。

开放式制曲有别于其他曲种的制作,开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网络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总量。

(2)堆积升温、自然培养、季节性强
酱香型白酒大曲的生产季节性强,伏天踩曲。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多又活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高温大曲极为有利。

酱香型白酒大曲培养的条件是自然的过程,特别是培养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也纯属自然控制。

曲房采取活页木窗和小青瓦顶自然通风,曲块堆积时采用横三竖三的形式交错堆积,这种堆积形式易排潮也易保温。

以曲块间加稻草调节温、湿度,以四周及顶部加盖稻草保湿、保温。

在大曲培养期间品温达到60℃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仓,一周后再进行第二次翻仓,以降低品温并使曲块发酵均匀。

(3)高温制曲、培养周期长
高温制曲是酱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工序。

酱香型白酒大曲培养品温高、培养时间长,曲砖要经过40天品温高达60℃以上的培养。

拆曲将曲块转入干曲仓后,还要存放半年以上,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通过存放曲块自然干燥,酶活力降低,曲块香味增加。

(4)成曲黄、白、黑,糖化力低
在制曲生产过程中因曲醅的品温不同,自然形成了黄曲、白曲、黑曲。

白曲品温较低,是发酵不彻底时形成的,但其糖化率相对较高;黑曲品温过高,是曲块烧坏而形成,糖化率低并有糊苦味;以黄曲最香,质量最好,所占比例最高,达80%以上。

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大曲有别于中温大曲,中温大曲糖化力高,约700~1000葡萄糖mg/35℃.h.g,而高温大曲的糖化力低约100-300葡萄糖mg/35℃.h.g,但蛋白质分解率相对较高。

第三部分制酒工艺
制酒生产工艺是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最重要的部分。

全年两次投料,多轮次高温堆积发酵、窖内发酵,高温接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制酒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严格的季节性生产
重阳下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即每年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开始投料,1年为1个生产大周期。

(2)两次投料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第一次投料,占原料的50%,称为下沙,蒸粮、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出窖,再投入其余的50%的粮混合蒸粮,称为造沙,全年投料即告完成。

有异于其他白酒四季投料。

(3)生产周期长
下、造沙投料完毕发酵1个月后,出窖烤(蒸)酒,以后每发酵1个月烤酒1次,共烤7次,只加大曲不再投料。

同一批原料要经过9次蒸煮、8次加曲、堆积发酵、入窖发酵,7次烤酒才丢糟。

历时整整一年。

(4)高温堆积
酱香型白酒采用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与封闭式入窖窖内发酵相结合的两种发酵方式,有别于其它白酒摊凉加曲后立即入池发酵的方式。

高温堆积发酵工序是酱香型白酒的独创,是工艺的核心。

是糟醅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的过程。

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几乎没有酵母菌。

在堆积过程中,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酵母菌数明显增多,达到每克数千万至上亿个。

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产酒酵母都是在堆积过程中富集的。

通过高温堆积,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以达到代谢产物具备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的目的。

堆积发酵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产质量。

堆积发酵好,酒的产质量好;堆积发酵不好,酒的产质量不好。

(5)高温接酒
其他白酒要求蒸馏接酒温度为25℃,而酱香型白酒的接酒温度要求在40℃以上,有利于排除低沸点、刺激性的物质,有利于保留高沸点物质,有利于提高酱香型酒的质量。

(6)以酒养窖以酒养糟
制酒生产除在投料润粮时加水外全年不再加水。

下窖时在窖底、窖壁、酒醅内和做窖底、窖面时喷洒尾酒,用以调节糟醅的水份。

另外尾酒更主要的作用是在窖内再次发酵增香,供给己酸菌、甲烷菌、产酯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碳源及香味物质的前驱物质。

(7)合理的酒精浓度
酱香型白酒的浓度是53%(v/v)。

关于酒精浓度有个经典实验数据,即用53.94毫升酒精加上49.83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体积不是103.77毫升,而是100毫升,这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缔合
的最紧密。

可见酱香型白酒的酒精浓度最合理。

(8)出酒率低、大曲用量多、辅料用量少
酱香型白酒出酒率低为5:1。

即5公斤粮食生产1公斤53%(v/v)左右的酒,在所有白酒生产中是最低的,浓香型白酒仅2公斤多粮食就可生产1公斤酒。

大曲用量多为1:0.9。

即1公斤高粱要耗用0.9公斤大曲,是所有蒸馏酒中用曲量最大的。

大曲不仅是酿酒的糖化发酵剂,同时也是酿酒原料,其曲香又是酱香型白酱香的重要来源。

酱香型白酒辅料用量少。

仅占原料量的5℅,浓香型酒辅料用量是酱酒用量的几倍,辅料少因此而带来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甲醇等成分含量就少,酱香型白酒甲醇含量远远低于浓香型酒,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控制要求。

第四部分贮存、勾兑工艺
长期贮存是是保证酱香型白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序之一。

勾兑是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对酱香型白酒最终风格的形成和稳定酒质起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贮存、勾兑工艺流程如下:
1、分型贮存、原酒贮存期长
酱香型白酒1-7轮次酒经感观评定分香型、等级后,按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和不同等级、不同轮次,入库装坛分型贮存。

轮次酒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方可进行勾兑。

刚烤出来的轮次酒,具有刺激感,经过长期贮存后,口味变的醇和、柔顺、酱香也更加突出。

贮存越久,酱香型白酒的酒体越柔顺,香气越幽雅。

2、勾兑工艺
酱香型白酒是以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龄的原酒勾兑而成。

酱香型白酒原酒种类多,有1至7个轮次酒,每1个轮次酒又分为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每一种典型体又分为3个等级,另外勾兑时还要使用口味独特的调味酒和不同年份的老酒。

酱香型白酒原酒酒精度低,为51-57%(v/v),成品酒勾兑时以酒勾酒不加浆,有别于其他蒸馏酒有的原酒酒精度高达70度以上,勾兑时再加浆的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古老而独特,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整个酿制的过程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节律,是人类成功利用微生物的典范。

是古代酿造工艺的精华。

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