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基础教程答案

理论物理基础教程答案
理论物理基础教程答案

理论物理基础教程答案

【篇一: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

7 -1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 温度,压强都相同(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分析与解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3kt/2,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又由物态方程p?nkt,当两者分子数密度n 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故选(c).

7-2 三个容器a、b、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相同,方均根速率之比

?:??:??

21/2a

21/2b

21/2c

?1:2:4,则其压强之比pa:pb:pc为( )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 分析与解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2?3rt/m,因此对同种理想气体有

同时,得p1:p2:p3?t1:t2:t3?1:4:16.故选(c).

7-3 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t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0,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0,平均自由程为0,当气体温度升高为4t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分别为( ) (a) ?40,?40,?40 (b) ?20,?20,?0 (c)?20,?20,?40 (d)?40,?20,?0

碰撞频率变为20;而平均自由程?

1

,n不变,则?也不变.因此正确答案为(b). 2

7-4 图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如果(vp)o2和

(vp)h

2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

(a)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

(vp)o(vp)h(vp)o(vp)h(vp)o(vp)h(vp)o(vp)h

2

?4 ?1 41 4

2

(b)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

2

2

(c)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

2

?

2

(d)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

2

?4

2

分析与解由vp

?

2rt

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m 最概然速率vp也就不同.因mh2

?mo,故氧气比氢气的vp要小,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a

2

应是对应于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又因(b).

mhmo

2

?

2

(vp)o1

?,所以

16(vp)h

22

mhmo

2

?

2

1

.故选4

题 7-4 图

7-5 有一个体积为1.0?105m3的空气泡由水面下50.0m深的湖底

处(温度为4.0

o

c)升

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oc,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

p0?1.013?105pa)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

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位

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1,v1,t1 )和(p2 ,v2,

t2 )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

p1v1p2v2

?

t1t2

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

v2?

p1t2v1?p0??gh?t2v1

??6.11?10?5m3 p2t1p0t1

7-6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pa,温度为27 ℃,求:(1)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 氧气的密度;(3)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均匀等距排列)

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

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

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

子占有的体积为v0?3,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v0?1/n,即可求

出.解 (1) 单位体积分子数

n?

(2) 氧气的密度

p

?2.44?1025m3 kt

??m/v?

(3)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pm

?1.30kg?m-3 rt

k?3kt/2?6.21?10?21j

(4) 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

?/n?3.45?10?9m

通过对本题的求解,我们可以对通常状态下理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平均平动动能、分子间平均距离等物理量的数量级有所了解.

分析理想气体的温度是由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决定的,即

k?3kt/2.因此,根据题中

m?

给出的条件,通过物态方程pv =rt,求出容器内氢气的温度即可得k.

m

解由分析知氢气的温度t

?

mpv

,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mr32

3pvmk

?3.89?10?22j

2m?r

k?kt?

分析将组成恒星的大量质子视为理想气体,质子可作为质点,其自

由度i=3,因此,质子的平均动能就等于平均平动动能.此外,由平

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m/2?3kt/2,可得方均根速率2.

解 (1) 由分析可得质子的平均动能为

2

k?2/2?3kt/2?2.07?10?15j

(2) 质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2?

6

3kt

?1.58?106m?s-1 m

3kt

?9.5?106m?s?1 me

平均动能k?3kt/2?4.1?10?17j

22

2

mi

rt,对刚性双原子分子而言,i=5.由上述内能m2

公式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rt可解出气体的压强.(2)求得压强后,再依据题给数据可求得分子数密度,则由公式p=nkt可求气体

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可由

k?3kt/2求出.

i

解 (1) 由e??rt和pv=?rt可得气体压强

2

p?

2e

?1.35?105pa iv

(2) 分子数密度n =n/v,则该气体的温度

t?p/?nk??pv/?nk??3.62?102k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k?3kt/2?7.49?10?21j

7-11 当温度为0

?

c时,可将气体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求在此温度下:(1)氧分子的

?3

均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2)4.0?10能.

kg氧气的内能;(3)4.0?10?3kg氦气的内

分析(1)由题意,氧分子为刚性双原子分子,则其共有5个自由度,其中包括3个平动自由

3

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平均平动动能kt?kt,平

均转动动能

2

kr?kt?kt.(2)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其内能为e?

22m?i

rt,它是温度的单值函m2

数.其中i为分子自由度,这里氧气i=5、氦气i=3.而m?为气体质量,m为气体摩尔质量,其中氧气m的内能.

解根据分析当气体温度为t=273 k时,可得(1)氧分子的平均平

动动能为

?32?10?3kg?mol?1;氦气m?4.0?10?3kg?mol?1.代入数据即可

求解它们

kt?kt?5.7?10?21j

氧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为

32

kr?kt?3.8?10?21j

(2)氧气的内能为

22

【篇二:物理实验习题答案(第二版教材)(1)】

什么是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2。什么是基本量与导出量?

(教材p10)物理学中独立定义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所对应的物

理量叫做基本量。由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对应的物

理量叫做导出量。

2. 哪些物理量为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基本单位、符号、定义是什么?(教材p10)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物

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七个物理量为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它

们的单位符号分别为“m”、“kg”、“s”、“a”、“k”、“mol”和“cd”,

它们的单位定位分别详见教材p10表1-1 。

3. 物理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长度测量器具?(教材p11)

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有:钢直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千分表、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电涡流传感器、电容传

感器、电感传感器、光栅传感器、激光干涉仪等。

4. 物理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教材p11)

物理实验中,质量测量最常用的仪器有电子秤、弹簧秤、物理天平、分析天平等。

5.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哪些?(教材p12)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时间测量仪器有:秒表(停表),指针式机械表、数字显示式电子表、数字毫秒计等。

6.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有哪些?(教材p12)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有水银温度计、热电偶和光测温度

计等。

7. 物理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电流测量仪表?(教材p12)

物理实验中电流测量常用仪器有安培表、检流计、表头、灵敏电流计、万用电表、钳表等。

9.(1)力学、热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力学实验的基本功有哪些?

(1)略(教材p13)。(2)仪器的零位校准,水平和铅直调整等

调节是力学实验的基本功,务必熟练掌握。

10.(1)电磁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电磁学实验的

基本功是什么?

(1)略(教材p13)。(2)回路法接线是电磁学实验的基本功,

务必熟练掌握。

11.(1)光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光学实验的基本

功有哪些?

(1)略(教材p14)。(2)“等高共轴”的调节、成像清晰位置的

判断、消视差的调节是光学实验的基本功,务必熟练掌握。

12.常用的物理实验测量方法有哪几种?(教材p14-17)

常用的物理实验测量方法有比较法、转换法、放大法、模拟法、补

偿法、干涉法和衍射法等。

13.物理实验中应掌握哪些基本调节技术?(教材p18-20)

物理实验中应掌握的基本调节技术有:仪器初态与安全位置的调节、回路接线法、跃接法、零位(零点)调整、水平、铅直调整、等高

共轴调整、调焦、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空程误差消除的调节、先定性后定量原则等。

14.计算机和计算器在物理实验中有哪些基本应用?(教材p20-21)计算器的基本应用: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图形的简单处理等。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实验数据处理、模拟与仿真实验、实时测量、

利用物理实验课程网站进行物理实验的辅助教学和教学管理等。

15. 指出几种利用机械放大作用来提高测量仪器分辨率的测量工具。(教材p15)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16. 指出一种能进行微小变化量的放大的方法;指出两种能进行视角放大的仪器。

(教材p15)光杠杆放大法(测金属丝的微波伸长量);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17. 为什么说采用视角放大法不会增加误差?

(教材p15)在视角放大中,被观察的物理量只是在观察场中放大视角,实际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会增加误差。

18. 补偿法(或称均衡法)的优点是什么?举出几种补偿法(或称均衡法)应用的实际例子。

(教材p16)优点:可以免去一些附加的系统误差,当系统具有高精度的标准量具和平衡指示器时,可获得较高的分辨率、灵敏度及测量

的精确度。例子:等臂天平称重、惠更斯电桥测电阻、电位差计测

电压以及各种平衡电桥的测量等。

19. 举出物理模拟法与数学模拟法的实际例子。

(教材p17)物理模拟法例子:用光测弹性法模拟工件内部应力分布情况;用“风洞”中的飞机模型模拟实际飞机在大气中的飞行等。数学

模拟法例子: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的实验。

20. 如何理解仪器初态与安全位置?

(教材p18)仪器初态是指仪器设备在进入正式调整、测量前的状态。正确的仪器初态可保证仪器设备安全,是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

基础。安全位置则是保证仪器处于正确的仪器初态的位置,如未合

上电源前应使电源的输出调节旋钮处于使电压输出为最小的位置;

仪器上的一些方位调节螺钉在正式调整前应处于松紧适中的状态等。

21. 在示零法测量中,常采用跃接法。跃接法的主要作用在哪?

(教材p18)主要作用:在远离平衡状态时保护仪表(如标准电池和检流计等),使其免受长时间的大电流冲击;在接近平衡时,通过电

路的瞬间通断比较,提高检测灵敏度。

22. 零位校准有哪两种情况?应分别如何对待这两种情况?试分别举例说明。

(教材p18)一种是测量仪器本身有零位校准器,可对其进行零位调整,如对电表的机械调零,使仪器在测量前处于零位;另一种是仪器虽

然零位不准,却无法进行调整和校对,如磨损了的米尺、千分尺等,针对这种情况,在测量前需记录最初读数,以备在测量结果中进行

零位修正。

23. 使用哪些仪器时需要进行调焦操作?

(教材p19)在使用显微镜、测微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时,需要

对仪器进行调焦操作。

24. 什么叫视差现象?如何消除视差?

(教材p19)读数标线(指针、叉丝)和标尺平面不重合时,眼睛从

不同方向观察时会出现读数有差异或物与标尺线有分离的现象,称

为视差现象。消除视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视线垂直于标尺平面

读数;二是使标尺平面与被测物密合于同一平面内。

25. 使用带有叉丝的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等仪器时,需要进行消视差调节。为什么?

(教材p19)用带有叉丝的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的测

量属于非接触式测量,使用时必须进行消视差调节,即需要仔细调

节目镜(连同叉丝)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使被观测物经物镜后成像在作为标尺的叉丝分划板所在平面内,一般是边调节边稍稍移动眼睛,看两者是否有相对运动,直调至基本无相对运动为止。

26. 试列举几个采用逐次逼近调节的例子。

(教材p19) 在分光计实验中,调节望远镜和平台水平时,用的“减半逼近”法就是逐次逼近法的例子。另外,对水平、铅直及天平平衡等的调节,采用逐次逼近法也十分有效。

27. 什么叫空程误差?如何消除空程误差?

(教材p20) 由丝杆、螺母构成的转动与读数机构,调节时常出现与丝杆联结在一起的鼓轮已有读数改变,而由螺母带动的机构尚未产生位移,从而造成了虚假读数,这就是空程误差。为了消除空程误差,使用此类仪器(如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迈克尔逊干涉仪)时,必须单方向旋转鼓轮,待丝杆与螺母啮合后才能开始测量,并且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需保持沿同一方向前进,切勿忽正忽反旋转鼓轮。如在做分光计实验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中就要特别注意空程误差的消除。

28. 如何理解先定性后定量的调节原则?

(教材p20) 我们常采用“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进行实验。“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可以这样理解:仪器调整好后,在进行定量测量前,先定性地观察实验变化的全过程,了解变化规律,观察一个量随其它量变化的大致情况,得到函数曲线的大致图形后,再进行定量测量。在定量测量时,可根据曲线变化趋势来分配测量间隔,曲线变化平缓处,测量间隔取大些;曲线变化急剧处,测量间隔就应取小些。这样采用不同测量间隔测得的数据作图就比较合理。

第二章复习提要

1.系统误差来源于哪些因素?

(教材p26)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误差、仪器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等。

2.实验测量分哪几类?为什么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教材p25)按测量方式分,实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按测量条件分,测量又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教材p26)对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一般均力图得到真值。但是由于受到测量仪器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影响,实验原理的近似性,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测量者自身因素的局限,测量总是得不到真值。所

以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中,并且贯穿测量过

程的始终。误差的大小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接近于客观真实的程度。

3.系统误差如何分类?

(教材p26)按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可分为恒定的系统误差、周

期变化的系统误差和累积误差。按掌握的程度可分为可定系统误差

和未定系统误差。

4.随机误差具有哪些性质?

(教材p27)随机误差具有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和抵偿性。

5.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者中,哪一个更能全面地评价测量的优劣?

(教材p26)绝对误差是一个有量纲的代数值,它反映测量值偏离

真值的程度;相对误差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它反映了绝对误差对测

量结果影响的严重程度,它能更全面地评价测量的优劣。

6.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能减小的误差属于误差。(教材p27)

7.来减小这种误差。(教材p27)

8.一般情况下,。(教材p27)

9.如何理解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是评价测量结果优劣的。测量的

精密度反映测量时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描述测量重复性高低的。即精密度越高,反映仪器越精密,数据越集中;测量的准确度则反

映测量时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描述测量值接近真值的程度的;

测量的精确度反映测量时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合成大小的程度,它

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高低及接近真值的程度。(教材p28)

10. 如何修正由于仪器零点不准引起的误差?

(教材p18)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测量仪器本身有零位校准器,可对其进行零位调整,如对电表的机械调零,使仪器在测量前处于零位;

另一种是仪器虽然零位不准,却无法进行调整和校对,如磨损了的

米尺、千分尺等,针对这种情况,在测量前需记录最初读数,以备

在测量结果中进行零位修正。

11. 仪器的最大误差与标准误差的关系如何?当仪器误差的概率分布服从均匀分布时,已知

仪器的最大误差?仪,则仪器的标准误差?仪=?当仪器误差的概率

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情况又如何?

(教材p29)仪器的最大误差?仪与标准误差?仪的关系为:?仪??仪/c,其中c称为置信系数,它由仪器误差的概率分布决定。

(教材p30)当仪器误差的概率分布服从均匀分布时,已知仪器的最大误差?仪,则仪器的标准误差?仪?0.683?仪;当仪器误差的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仪??仪/3。

12. 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常见有哪些方法?结合具体实验举例说明。

13. 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什么因素决定?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什么因素

决定?w?xy中的两个直接测量量x与y,哪一个对w的误差影响更大?为什么? 2

得量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直接测得量的大小、测量误差和函数运算性质。x对w的误差影响更大,因为它的次方数更高。

14. “四舍六入、逢五配偶”原则与“进位法”有何区别?它们各应用于哪种情况?

(教材p33) “四舍六入、逢五配偶”原则:对保留数字末位以后的部分:小于5则舍,大于5则入,等于5则把末位凑为偶数,即末位是奇数则加入(五入),末位是偶数则不变(五舍),这称为“四舍六入,逢五配偶”规则。它适用于平均值的计算。

(教材p39)所谓“进位法”,即只要舍去1~9的,均要进一位。它适用于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计算。 (教材p35)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被测量及测量仪器的精度共同决定;间接测

?d??5.33?15. 在v????h?????6.52中,?应取几位有效数字?22????

(教材p35) ?应取4位有效数字,因为除?以外的计算结果为3位有效数字,?应多取1位。

16. 有效数字的运算中,正确数如何处理?

(教材p35)正确数不是由测量得来的,不存在存疑的问题(即它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以是无限多位)。它不适用于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运算中只须由其它测量值的有效数字的多少22

来决定运算结果中的有效数字即可。

17.根据有效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乘除法运算法则分别得到一条仪器选择原则。这两条

原则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

(教材p34)根据有效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可知:若干个直接测量量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时,选用精度相同的仪器最为合理。这是仪器选择原则之一。

(教材p34)根据有效数字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可知:测量的若干个量,若是进行乘除法运算,应按有效数字位数相同的原则来选择不同精度的仪器。这是仪器选择原则之二。

18.什么叫不确定度?什么叫置信区间?什么叫置信概率?

(教材p35)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称之为不确定度,它是表征被测量值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是测量质量的表征。

(教材p35)表示测量值x的误差范围或叫置信区间。

(教材p35)测量值落在给定误差范围内的概率称为测量数据的置信度或置信概率。

19. 表达测量结果的三要素是什么?

(教材p36)实验结果(x)、单位及不确定度(包括u、ur和p)是表达测量结果的三要素。

20.用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的三个主要原则是什么?(教材p36)

1)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分成a、b两类。a类不确定度分量是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分量是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进行估计,用非统计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2) 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各分量平方和的正平方根。

3) 根据需要可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系数因子t,作为展伸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能以高置信度包含被测真值。

21. 哪些情况下常对物理量进行单次测量?

(教材p38)遇到以下情况进行单次测量:一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进行多次测量;二是由于仪器精度较低,随机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进行多次测量;三是被测对象不稳定,多次测量的结果并不能反映随机性,此时多次测量已失去意义;四是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

22.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的书写规范是怎样的?

1)单次直接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教材p38)

x?x测?ux

的形式,式中x测为测量值,ux常用仪器的最大误差?仪表示。

2)多次直接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教材p38)

?x??u0.68? p=68% ?u0.68?100%?ur??

3)间接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 (教材p40)

?w?w?uw (p?68%) ? ?uw?100% ?ur?w?

4)有参考值或理论值时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教材p36)

【篇三: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习题答案】

选择题c b d d d

b c b b d

二.填空题

1. v=a?cos?t , v=?a-y.

2. v0+ct3/3 , x0+v0t+ct4/12 .

3. vm=h1v/(h1-h2) .

5. b, (a2/r)+4?b.

6. gsin?, gcos? .

三.计算题

1. 坐标如图,设v、v、u分别为质点对地、质点对斜面、斜面对地的速度,有

v=v+u vx=vx+ux= cos?+u

vy=vy+uy= sin?

当y=h时

v=(vx2+vy2)1/2

=[u2+2gh+2ughcos?]1/2

v与x轴的夹角

?=arcot(vy/vx)

=arctg[sin? /(cos?+u)]

2. 因 v2/v1=r?2 /(r?1)= k t22/( k t12)= t22/ t12

故v1= v2 t12/ t22=8m/s

an=v12/r=32m/s2

at=dv/dt=d(r?)/dt=d(rkt2)/dt

=2rkt=2rkt2/t=2v1/t1=16m/s2

所以a=(an2+at2)1/2=35.8m/s2

3. 由 a=dv/dt=(dv/dx)(dx/dt) =v(dv/dx)=-kv2

有dv/v=-kdx vx?dvv???kdx v00ln(v/v0)=-kx

故v=v0e?kx

??

5. ??aaa(1?e?bt) y?t?2(e?bt?1) bbb牛顿定律习题

一. 选择题c c b e a

二.填空题

2. a

ag

(2) b bg

3. 1/cos2?.

三.计算题

1.受力图、坐标、所设角?如图

对a有 t1?mag=0

对b有 f-t1sin?=0

n+t1 cos?-mbg=0

对o有t2=2t1 cos(?/2)

o

ag

有ma= t1/g=4kg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a a a c d c d c c d

二.填空题

1. 2qv, 水流入方向.

2. f? t1/(m1+m2),

f? t1/(m1+m2)+ f?t2/m2.

3. ?f0r

4. 12j.

5. mgl/50.

6. kx02; ?kx02/2; kx02/2 .

三.计算题

1. 子弹与物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子弹刚穿出物体时的物体速度为v? ,

有 mv0=mv+mv?

v?=m(v0?v)/m

(1)绳中张力t=mg+m v? 2/l= mg+ m2(v0?v)2/( ml)=26.5n

负号表示与子弹入射方向相反.

2. (1)a=2??dr=gmm[1/r?1/(r+h)]= gmm h /[r(r+h)] ?r?r?hr

(2)由动能定理 a=ek?ek0 有

gmm h /[r(r+h)]=mv2/2

v= {2gm h /[r(r+h)]}1/2

8. 煤粉接触传送带时速度为v0=,方向向下.取时间微元?t, 落入传送带上的煤粉质量?m=qm?t, 设传送带对煤粉的平均作用力为f, 按如图坐标, 由动量定理得

fx?t =?m(v2x? v1x)=?m(v?0)= ?mv

(fy??mg)?t≈fy?t

=?m(v2y? v1y)=?m[0?(?v0)]= ?mv0 fx=qmv fy= qmv0

故 f=(fx2+ fy2)1/2= qm(v2+ v02)

1/2

= qm(v2+2gh)1/2=149n

f与x轴夹角

?=arctg((fy/fx)= arctg(v0/ v)

=arctg(2gh/ v)=57.4?

所以煤粉对传送带的作用

方向与x轴夹角为

四.证明题

1.(1) p=fv=mav=mvdv/dt 力f?的大小为

f?=149n ??=180?+57.4?=237.4?

pdt= mvdv

有 v?

(2) v?=dx/dtdx =dt

x=dx?0?t0pdt?mvdv 0?v?x?t0t=(2/3)pt/m

=t3/2

刚体转动习题

一.选择题c a c c ba b d a b

二.填空题

1. 4s, -15m/s.

2. 20

3. 3ml2/4, mgl/2, 2g/(3l) .

三1.飞轮受绳的张力t产生的力矩和阻力矩m? , 重锤受绳的张力t 和重力mg.对飞轮和重锤分别用转动定律和牛顿定律列方程, 有

tr-m? =j?=ja/r

mg?t=ma

h=at2/2

得 mgr-m?=( j/r+mr)2h/t2

当重锤质量分别为m1和m2时, 重锤下落时间分别为t1和t2 ,于是有

m1gr-m?=( j/r+m1r)2h/t12

m2gr-m?=( j/r+m2r)2h/t22

相减得 (m1?m2)gr

=(2hj/r)(1/t12?1/t22)+(2hr)( m1/t12?m2/t22)

=2hj(t22?t12)/(r t12t22)+2hr(m1t22 ?m2t12)/( t12t22)

有 j=[(m1?m2)gr2 t12t22/[2h(t22?t12)]

? r2(m1t22 ?m2t12)/(t22?t12)

2.(1)子弹击中圆盘的过程中,子弹和圆盘组成的系统对o点的角动

量守恒

mv0r=( mr2/2+mr2)?

?=2mv0/[(m+2m)r]

(2)求圆盘的摩擦阻力矩.取圆环微元dr,其摩擦阻力矩为

d

m?=?dmgr=??2?rdrgr=2???gr2dr

rm???02???gr2dr=2???gr3/3=2?mgr/3

(3) ?m??t=0?j?

?t=j? /m?

=( mr2/2+mr2){2mv0/[(m+2m)r]}/(2?mgr/3)

=3mv0 /2?mg

3. (1)定滑轮受绳的张力t产生的力矩, 重物受绳的张力t和重力mg.取初角速度? 0的方向为坐标正向,对定滑轮和重物分别列方程,

有?tr=j?= (mr2/2)?

t ?mg=ma= mr? 2 得 ?=?2mg/[(2m+m)r]=?81.7rad/s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角速度? 0的方向相反

(2) ? 2??02=??02=2? ??

??=??02/(2?)=?02(2m+m)r /(4mg)

(3) 物从最大高度回到原位置定滑轮转角

???=???=??02(2m+m)r/(4mg)

有 2-4mg?2m?m?r2??2??? =2????==?0 所以当物体回到原位置时 ?? =?0=10.0rad/s

方向与初角速度? 0的方向相反

振动习题

一. 选择题

b c d a b b b b b a

二.填空题

1. acos(2?t/t??/2);

acos(2?t/t+?/3).

3. ?a2?a1?; x=?a2?a1?cos(2?t/t+?/2).

三.计算题

1.取水面为坐标原点,向上为x正向,木块质心坐标为x .木块与水的

密度分别为?与??,木块

受向下的重力l3?g与向上的浮力l2( l/2?x)??g.平衡时木块质心坐标为a有

l2(l/2?a)??g?l3?g=0

a= l/2?l?/??=?0.4l=?0.04m

(1)木块质心坐标为x时

l2(l/2?x)??g?l3?g=ma= l3?d2x/dt2

(l/2?x)??g? (l/2?a)??g =ma= l?d2x/dt2

d2x/dt2+(x?a) g??/(? l) =0

令x= x?a有 d2x/dt2+[ g??/(? l)]x=0

即木块作简谐振动x=acos (?t+?0)

其中 ?=[ g??/(? l)]1/2=10.4rad/s

(2)取放手时刻为t=0,有

x0=?0.05m,x0=?0.01m;

v0=0;得a=0.01m,?0=?.

x=acos (?t+?0)= 0.01cos (10.4t+?) (si)

所以, 木块质心相对水面的振动方程为

x=x+a=?0.04+ 0.01cos (10.4t+?)(si)

2.设杆向右摆动为角坐标?正向.摆动过程中杆受重力矩和弹性力矩.当杆向右摆动?角时, 重力矩和弹性力矩均与?相反,有

?(1/2)mglsin??kl2sin?=jd2?/dt2

当作微小振动时,sin? ≈?, 且j=ml2/3,有

d2?/dt2+( mg/2+kl) l? /j =0

d2?/dt2+[3( mg+2kl)/(2ml)]? =0

杆作微小振动的周期

t=2?/[3( mg+2kl)/(2ml)]1/2

=2?{(2ml) /[3( mg+2kl)]}1/2

波动习题

一. 选择题a b c b c

二.填空题

1. 0.1cos(4?t??)(si); ?1.26m/s.

2. ?/

3.

3. r22/r12.

4.

三.计算题

1. (1)原点处质点在t=0时刻

y0=acos?0=0 v0=?a?sin?0>0

所以?0=??/2.

而 t=?/v=0.40/0.08=5(s)

故该波的波动方程为

y=0.04cos[2?( t/5?x/0.4)??/2] (si)

(2) 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p=0.04cos[2?( t/5?0.2/0.4)??/2] = 0.04cos(0.4? t?3?/2) (si)

固体物理课后答案

1.1 如果将等体积球分别排列成下列结构,设x 表示钢球所占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证明结构x简单立方π/ 6 ≈0.52体心立方3π/ 8 ≈0.68面心立方2π/ 6 ≈0.74六方密 排2π/ 6 ≈0.74金刚石3π/16 ≈0.34 解:设钢球半径为r ,根据不同晶体结构原子球的排列,晶格常数a 与r 的关系不同,分别为:简单立方:a = 2r 金刚石:根据金刚石结构的特点,因为体对角线四分之一处的原子与角上的原子紧贴,因此有 1.3 证明: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面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 证明:体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面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根据定义,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与面心立方晶格基矢对比,正是晶格常数为4π/ a的面心立方的基矢,说明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确实是面心立方。注意,倒格子不是真实空间的几何分布,因此该面心立方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说是倒格子空间中的布拉菲格子。根据定义,面心立方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而把以上结果与体心立方基矢比较,这正是晶格常数为4πa的体心立方晶格的基矢。 证明:根据定义,密勒指数为的晶面系中距离原点最近的平面ABC 交于基矢的截距分别为 即为平面的法线

根据定义,倒格子基矢为 则倒格子原胞的体积为 1.6 对于简单立方晶格,证明密勒指数为(h, k,l)的晶面系,面间距d 满足 其中a 为立方边长。 解:根据倒格子的特点,倒格子 与晶面族(h, k,l)的面间距有如下关系 因此只要先求出倒格,求出其大小即可。 因为倒格子基矢互相正交,因此其大小为 则带入前边的关系式,即得晶面族的面间距。 1.7 写出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金属中,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数。若立方边长为a ,写出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间距。 答:体心立方晶格的最近邻原子数(配位数)为8,最近邻原子间距等于 次近邻原子数为6,次近邻原子间距为a ;

大学基础物理学答案(习岗)第4章

第四章 静电场 本章提要 1. 库仑定律 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满足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1212 002204q q q q k r r πε==F r r 其中 922910(N m /C )k =?? 122-1 -2 018.8510(C N m ) 4k επ -= =?? ? 2. 电场强度 ?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静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其定义式为 q = F E 其中,0q 为静止电荷。 ? 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电场强度为 02 04q r πε= E r 3. 电场强度的计算 ? 点电荷系的电场 N 2101 4i i i i q r πε== ∑r 0E ? 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系的电场 2 01d 4q q r πε=?r E 0 其中的积分遍及q 电荷分布的空间。 4. 高斯定理

? 电通量 电场强度通量简称电通量。在电场强度为E 的某点附近取一个面元,规定S ?=?S n ,θ为E 与n 之间的夹角,通过S ?的电通量定义为 e cos E S θ?ψ=?=?E S 通过电场中某闭合曲面S 的电通量为 d e s ψ=??E S ? 高斯定理 在真空中,通过电场中任意封闭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封闭曲面内的所有电荷电量的代数和除以0ε。即 i 0 1 d s q = ∑?? E S 内 ε 使用高斯定理可以方便地计算具有对称性的电场分布。 5. 电势 ? 电势能 电荷q 0在电场中某点a 所具有的电势能等于将q 0从该点移到无穷远处时电场力所作的功。即 0 d a a a W A q ∞ ∞==?E l ? 电势 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属性的物理量。电场中某点a 的电势定义为 0 d a a a U W q ∞ ==?E l ? 电势的计算 (1) 已知电场强度的分布,可通过电势的定义做场强的积分来计算电 势。 (2)若不知道电场强度的分布,可通过下述的求和或积分来计算电势: 点电荷系产生的电场中的电势为 N 104i a i i q U r πε==∑ 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系电场中的电势为 0d 4a q q U r πε=? 6.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静电场的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为零,即 d l E l ?=?0 7. 静电场对导体的作用

大学物理教程 (上)课后习题 答案

物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标有红色记号的为老师让看的题) 27页 1-2 1-4 1-12 1-2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2,(1)x t y t ==-,,x y 都以米为单位,t 以秒为单位, 求: (1) 质点的运动轨迹; (2) 从1t s =到2t s =质点的位移的大小; (3) 2t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运动方程消去时间t 可得轨迹方程,将t = 代入,有 2 1) y =- 或 1= (2)将1t s =和2t s =代入,有 11r i = , 241r i j =+ 213r r r i j =-=- 位移的大小 r = = (3) 2x dx v t dt = = 2(1)y dy v t dt = =- 22(1)v ti t j =+- 2 x x dv a dt = =, 2y y dv a dt = = 22a i j =+ 当2t s =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42/v i j m s =+ 22a i j =+ m/s 2 1-4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cos sin ()r R ti R t j SI ωω=+ ,式中的R 、ω均为常 量。求(1)质点的速度;(2)速率的变化率。

解 (1)质点的速度为 sin cos d r v R ti R t j dt ωωωω==-+ (2)质点的速率为 v R ω = = 速率的变化率为 0dv dt = 1-12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运动规律为232()t SI θ=+。求质点在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和角加速度β的大小。 解 由于 4d t d t θω= = 质点在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为 2 2 16n a R R t ω == 角加速度β的大小为 2 4/d ra d s d t ωβ== 77 页2-15, 2-30, 2-34, 2-15 设作用于质量1m kg =的物体上的力63()F t SI =+,如果物体在这一力作用 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求在0到2.0s 的时间内力F 对物体的冲量。 解 由冲量的定义,有 2.0 2.0 2.02 (63)(33) 18I Fdt t dt t t N s = =+=+=? ? 2-21 飞机着陆后在跑道上滑行,若撤除牵引力后,飞机受到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 (空气阻力和摩擦力)f kv =-(k 为常数)作用。设撤除牵引力时为0t =,初速度为0v ,求(1)滑行中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2)0到t 时间内飞机所滑行的路程;(3)飞机停止前所滑行的路程。 解 (1)飞机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阻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dv f m kv dt ==- 即 d v k dt v m =- 两边积分,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 2-31 一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沿一圆形轨道运动,离开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

固体物理习题解答

《固体物理学》习题解答 ( 仅供参考) 参加编辑学生 柯宏伟(第一章),李琴(第二章),王雯(第三章),陈志心(第四章),朱燕(第五章),肖骁(第六章),秦丽丽(第七章) 指导教师 黄新堂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级

2006年6月 第一章 晶体结构 1. 氯化钠与金刚石型结构是复式格子还是布拉维格子,各自的基元为何?写出 这两种结构的原胞与晶胞基矢,设晶格常数为a 。 解: 氯化钠与金刚石型结构都是复式格子。氯化钠的基元为一个Na +和一个Cl - 组成的正负离子对。金刚石的基元是一个面心立方上的C原子和一个体对角线上的C原子组成的C原子对。 由于NaCl 和金刚石都由面心立方结构套构而成,所以,其元胞基矢都为: 12 3()2()2()2a a a ? =+?? ?=+?? ?=+?? a j k a k i a i j 相应的晶胞基矢都为: ,,.a a a =?? =??=? a i b j c k 2. 六角密集结构可取四个原胞基矢 123,,a a a 与4a ,如图所示。试写出13O A A '、1331A A B B 、2255A B B A 、123456A A A A A A 这四个晶面所属晶面族的 晶面指数()h k l m 。 解: (1).对于13O A A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 上的截矩分别为:1,1,1 2 -,1。所以, 其晶面指数为()1121。

(2).对于1331A A B B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上的截矩分别为:1,1,1 2-,∞。 所以,其晶面指数为()1120。 (3).对于2255A B B A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上的截矩分别为:1,1-,∞,∞。所以,其晶面指数为()1100。 (4).对于123456A A A A A A 面,其在四个原胞基矢上的截矩分别为:∞,∞,∞,1。所以,其晶面指数为()0001。 3. 如将等体积的硬球堆成下列结构,求证球体可能占据的最大体积与总体积的 比为: 简立方: 6 π ;六角密集:6;金刚石: 。 证明: 由于晶格常数为a ,所以: (1).构成简立方时,最大球半径为2 m a R = ,每个原胞中占有一个原子, 3 34326m a V a π π??∴== ??? 36 m V a π∴ = (2).构成体心立方时,体对角线等于4倍的最大球半径,即:4m R ,每个晶胞中占有两个原子, 3 3 422348m V a π??∴=?= ? ??? 32m V a ∴ = (3).构成面心立方时,面对角线等于4倍的最大球半径,即:4m R ,每个晶胞占有4个原子, 3 3 444346 m V a a π??∴=?= ? ???

2017年秋季西南大学《大学物理基础》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波长λ=50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的屏幕上中央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12mm,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1.2m 2. 1m 3.0.5m 4.0.2m 2、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1.振动振幅之和 2.光强之和 3.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4.振动的相干叠加 3、

在玻璃(折射率n3 =1.60)表面镀一层MgF2 (折射率n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长为5000?的光从空气(n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少反射,MgF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是() 1.1250? 2.1810? 3.2500? 4.906?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涉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1.仍为明条纹 2.变为暗条纹 3.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4.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5、 以下不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的是() 1.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定律 2.光通过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发射的光的强弱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4.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6、 对于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温度的高低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②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③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④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1.①、②、④ 2.①、②、③ 3.②、③、④ 4.①、③、④ 7、 有两个容器,一个盛氢气,另一个盛氧气。如果这两种气体分子的方 均根速率相等,则表明()Array 1.氧气的温度比氢气高 2.氢气的温度比氧气高 3.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 4.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 8、

大学物理 简明教程 第二版 课后习题 答案 赵进芳

大学物理 简明教程 习题 解答 答案 习题一 1-1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 r t d d d d 与 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 题1-1图 (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 t v a d d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 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 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 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2 2 d d d d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吕金钟)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电磁学基础 静电学部分 4.2解:平衡状态下受力分析 +q受到的力为: 处于平衡状态: (1) 同理,4q 受到的力为: (2) 通过(1)和(2)联立,可得:, 4.3解: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公式: 点电荷到场点的距离为: 两个正电荷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关于中垂线对称: 所以: 当与点电荷电场分布相似,在很远处,两个正电荷q组成的电荷系的电场分布,与带电量为2q的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一样。 4.4解:取一线元,在圆心处 产生场强: 分解,垂直x方向的分量抵消,沿x方向 的分量叠加: 方向:沿x正方向 4.5解:(1 (2)两电荷异号,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在外侧。 4.7解:线密度为λ,分析半圆部分: 点电荷电场公式: + +

在本题中: 电场分布关于x 轴对称:, 进行积分处理,上限为,下限为: 方向沿x轴向右,正方向 分析两个半无限长: ,,, 两个半无限长,关于x轴对称,在y方向的分量为0,在x方向的分量: 在本题中,r为场点O到半无限长线的垂直距离。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向左。那么大O点的电场强度为: 4.8解:E的方向与半球面的轴平行,那么 通过以R为半径圆周边线的任意曲面的 电通量相等。所以 通过S1和S2的电通量等效于通过以R为半 径圆面的电通量,即: 4.9解:均匀带电球面的场强分布: 球面 R 1 、R2的场强分布为: 根据叠加原理,整个空间分为三部分: 根据高斯定理,取高斯面求场强: 图4-94 习题4.8用图 S1 S2 R O

场强分布: 方向:沿径向向外 4.10解:(1)、这是个球对称的问题 当时,高斯面对包围电荷为Q 当,高斯面内包围电荷为q 方向沿径向 (2)、证明:设电荷体密度为 这是一个电荷非足够对称分布的带电体,不能直接用高斯定理求解。但可以把这一带电体看成半径为R、电荷体密度为ρ的均匀带电球体和半径为R`、电荷体密度为-ρ的均匀带电体球相叠加,相当于在原空腔同时补上电荷体密度为ρ和-ρ的球体。由电场 叠加原理,空腔内任一点P的电场强度为: 在电荷体密度为ρ球体内部某点电场为: 在电荷体密度为-ρ球体内部某点电场为: 所以 4.11解:利用高斯定理,把空间分成三部分

大学基础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_含思考题(1)

大学基础物理课后答案 主编:习岗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思考题: <1-4> 解:在上液面下取A 点,设该点压强为A p ,在下液面内取B 点,设该点压强为B p 。对上液面应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A A R p p γ20= - 对下液面使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B B 02R p p γ= - 又因为 gh p p ρ+=A B 将三式联立求解可得 ??? ? ??-= B A 112R R g h ργ <1-5> 答:根据对毛细现象的物理分析可知,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有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低,毛细水上升的高度越高。在白天,由于日照的原因,土壤表面的温度较高,土壤表面的水分一方面蒸发加快,另一方面土壤颗粒之间的毛细水会因温度升高而下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土壤表层变得干燥。相反,在夜间,土壤表面的温度较低,而土壤深层的温度变化不大,使得土壤颗粒间的毛细水上升;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汽也会因为温度下降而凝结,从而使得清晨时土壤表层变得较为湿润。 <1-6> 答:连续性原理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出的,连续性原理要求流体的流动是定常流动,并且不可压缩。伯努利方程是根据功能原理推出的,它的使用条件是不考虑流体的黏滞性和可压缩性,同时,还要求流动是定常流动。如果流体具有黏滞性,伯努利方程不能使用,需要加以修正。 <1-8> 答:泊肃叶公式适用于圆形管道中的定常流动,并且流体具有黏滞性。斯托克斯公式适用于球形物体在黏滞流体中运动速度不太大的情况。 练习题: <1-6> 解:设以水坝底部作为高度起点,水坝任一点至底部的距离为h 。在h 基础上取微元d h ,与之对应的水坝侧面面积元d S (图中阴影面积)应为坡长d m 与坝长l 的乘积。 练习题1-6用图 d h d F

黄昆版固体物理学课后答案解析答案

《固体物理学》习题解答 黄昆 原著 韩汝琦改编 (陈志远解答,仅供参考) 第一章 晶体结构 1.1、 解:实验表明,很多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都具有或接近于球形对称结构。因此,可以把这些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晶体看作是很多刚性球紧密堆积而成。这样,一个单原子的晶体原胞就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小球按点阵排列堆积起来的。它的空间利用率就是这个晶体原胞所包含的点的数目n 和小球体积V 所得到的小球总体积nV 与晶体原胞体积Vc 之比,即:晶体原胞的空间利用率, Vc nV x = (1)对于简立方结构:(见教材P2图1-1) a=2r , V= 3 r 3 4π,Vc=a 3,n=1 ∴52.06r 8r 34a r 34x 3 333=π=π=π= (2)对于体心立方:晶胞的体对角线BG=x 3 3 4a r 4a 3=?= n=2, Vc=a 3 ∴68.083)r 3 34(r 342a r 342x 3 3 33≈π=π?=π?= (3)对于面心立方:晶胞面对角线BC=r 22a ,r 4a 2=?= n=4,Vc=a 3 74.062) r 22(r 344a r 344x 3 3 33≈π=π?=π?= (4)对于六角密排:a=2r 晶胞面积:S=62 60sin a a 6S ABO ??=??=2 a 233 晶胞的体积:V=332r 224a 23a 3 8 a 233C S ==?= ? n=1232 1 26112+?+? =6个 74.062r 224r 346x 3 3 ≈π=π?= (5)对于金刚石结构,晶胞的体对角线BG=3 r 8a r 24a 3= ??= n=8, Vc=a 3

固体物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习题及答案 1. 你是如何理解绝对零度时和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十分相近这一点的? [解答] 自由电子论只考虑电子的动能。在绝对零度时,金属中的自由(价)电子,分布在费米能级及其以下的能级上,即分布在一个费米球内。在常温下,费米球内部离费米面远的状态全被电子占据,这些电子从格波获取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费米面附近或以外的空状态上,能够发生能态跃迁的仅是费米面附近的少数电子,而绝大多数电子的能态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与绝对零度时的平均动能十分相近。 2. 晶体膨胀时,费米能级如何变化? [解答] 费米能级 3/222 )3(2πn m E o F = , 其中n 单位体积内的价电子数目。晶体膨胀时,体积变大,电子数目不变,n 变小,费密能级降低。 3. 为什么温度升高,费米能反而降低? [解答] 当K T 0≠时,有一半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能级即是费米能级。除了晶体膨胀引起费米能级降低外,温度升高,费米面附近的电子从格波获取的能量就越大,跃迁到费米面以外的电子就越多,原来有一半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能级上的电子就少于一半,有一半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能级必定降低,也就是说,温度生高,费米能反而降低。 4. 为什么价电子的浓度越大,价电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解答] 由于绝对零度时和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十分相近,我们讨论绝对零度时电子的平均动能与电子的浓度的关系。 价电子的浓度越大,价电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这是金属中的价电子遵从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的必 然结果。在绝对零度时,电子不可能都处于最低能级上,而是在费米球中均匀分布。由式 3/120)3(πn k F =可知,价电子的浓度越大费米球的半径就越大,高能量的电子就越多,价电子的平均动能 就越大。这一点从3 /2220)3(2πn m E F =和3/222)3(10353πn m E E o F ==式看得更清楚。电子的平均动能E 正比于费米能o F E ,而费米能又正比于电子浓度3 2l n 。所以价电子的浓度越大,价电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5. 两块同种金属,温度不同,接触后,温度未达到相等前,是否存在电势差?为什么? [解答] 两块同种金属,温度分别为1T 和2T ,且21T T >。在这种情况下,温度为1T 的金属高于费米能o F E 的电子数目,多于温度为2T 的金属高于费米能o F E 的电子数目。两块同种金属接触后,系统的能量要取最小值,温度为1T 的金属高于o F E 的部分电子将流向温度为2T 的金属。温度未达到相等前,这种流动一直持续,期间,温度为1T 的金属失去电子,带正电;温度为2T 的金属得到电子,带负电,两者出现电势差。

大学基础物理学答案(习岗)第6章

第六章 稳恒磁场 本章提要 1. 磁感应强度 描述磁场力的属性的物理量是磁感应强度,常用B 来表示。其定义式为 qv F B max = 在SI 制中,B 的单位为特斯拉(T )。B 另一个单位为高斯(G),两者的换算关系为 1T=104G 2. 毕奥—萨伐尔定律 (1) 毕奥—萨伐尔定律 ?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微分形式 电流元I d l 在真空中任一点P 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d B 的大小与电流元的大小成正比,与电流元I d l 和r 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与电流元到P 点的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d B 的方向垂直于I d l 和r 所组成的平面,指向与矢积I d l ×0r 的方向相同,即 00 2d d 4I r l r B m p ′= 其中, 7-20410N A m p -=醋,称真空磁导率。 ?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积分形式 00 2 d d 4l l I r μπ?==?? l r B B (2)几种典型的磁场分布 ? 无限长直电流的磁场分布 02I B r m p = ? 载流长直螺线管内的磁场分布 0B nI m = ? 运动电荷的磁场分布 00 2 4q r v r B m p ′= 3. 磁高斯定理

? 磁通量 穿过磁场中某一面积S 的磁通量定义为 d B S m s Φ= 蝌 ? 磁高斯定理 通过空间中任意封闭曲面的磁通量必为零,即 d 0S B S =蝌 g ò 4. 安培环路定理 在真空中的稳恒磁场内,磁感应强度B 的环流等于穿过积分回路的所有传导电流强度代数和的0μ倍,即 0in d L I B r m ??ò ? 5. 安培力与洛仑兹力 (1)安培力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宏观力称安培力。安培力服从安培定律。 ? 安培定律的微分形式 放在磁场中任一点处的电流元d I l 所受到的磁场作用力d F 的大小与电流元d I l 的大小和该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成正比,还与电流元d I l 的方向和B 的方向之间的夹角θ的正弦成正比,d F 的方向为d I ?l B 所确定的方向。即 d d I =?F l B ? 安培定律的积分形式 对于任意载流导线,若将其视为由无数个电流元组成的,则其在磁场中所受的作用力为 d F l B l I =?? (2)洛仑兹力 一个定向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即洛仑兹力,其满足的基本规律为 q =?f υB 洛仑兹力的几个重要应用: ? 质谱仪 ? 霍耳效应 6. 磁介质 (1) 磁介质及分类 能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反过来影响磁场的介质称磁介质。一般用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与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0B 的大小之比来描述磁介质被磁化后对原来外磁场的影响,即

固体物理(严守胜编著) 课后答案 第1章

1.1对于体积V 内N 个电子的自由电子气体,证明 (1)电子气体的压强 ()() V p 032ξ?=,其中 0ξ为电子气体的基态能量。 (2)体弹性模量()V p V K ??-=为V 100ξ 解:(1) () 3 2 352225 223101101-==V N m h V m k h F πππξ (1.1.1) () () () ()() V V N m h V N m h V N m h V V p 035 352223535222323522223101323231013101ξππππππξ?==??? ? ??--=??? ? ????=??-=--- (1.1.2) (2) ()() () () V V N m h V N m h V V N m h V V V p V K 1031019103531013231013203 8 35222 383 52 22 353522 2ξππππππ==??? ? ??--=??? ? ????-=??-=--- (1.1.3) 1.2 He 3 原子是具有自旋1/2的费米子。在绝对零度附近,液体He 3 的密度为0.081g ?cm -3。 计算费米能量F ε和费米温度F T 。He 3 原子的质量为g m 24105-?≈。 解:把 He 3 原子当作负电背景下的正电费米子气体. Z=1. 3 2832224 1062.11062.1105081 .01m cm m Z n m ?=?=??== --ρ (1.2.1) ( ) 19173 1 2 108279.7108279.73--?=?==m cm n k F π (1.2.2) () eV J m k F F 42327 2 9 3422102626.41080174.6100.52108279.710055.12----?=?=?????= =ηε (1.2.3) K k T B F F 92.410381.1106.801742323=??==--ε (1.2.4)

大学基础物理学课后答案 主编习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思考题: <1-4> 解:在上液面下取A 点,设该点压强为A p ,在下液面内取B 点,设该点压强为B p 。对上液面应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A A R p p γ20= - 对下液面使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B B 02R p p γ= - 又因为 gh p p ρ+=A B 将三式联立求解可得 ??? ? ??-= B A 112R R g h ργ <1-5> 答:根据对毛细现象的物理分析可知,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有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低,毛细水上升的高度越高。在白天,由于日照的原因,土壤表面的温度较高,土壤表面的水分一方面蒸发加快,另一方面土壤颗粒之间的毛细水会因温度升高而下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土壤表层变得干燥。相反,在夜间,土壤表面的温度较低,而土壤深层的温度变化不大,使得土壤颗粒间的毛细水上升;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汽也会因为温度下降而凝结,从而使得清晨时土壤表层变得较为湿润。 <1-6> 答:连续性原理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出的,连续性原理要求流体的流动是定常流动,并且不可压缩。伯努利方程是根据功能原理推出的,它的使用条件是不考虑流体的黏滞性和可压缩性,同时,还要求流动是定常流动。如果流体具有黏滞性,伯努利方程不能使用,需要加以修正。 <1-8> 答:泊肃叶公式适用于圆形管道中的定常流动,并且流体具有黏滞性。斯托克斯公式适用于球形物体在黏滞流体中运动速度不太大的情况。 练习题: <1-6> 解:设以水坝底部作为高度起点,水坝任一点至底部的距离为h 。在h 基础上取微元d h ,与之对应的水坝侧面面积元d S (图中阴影面积)应为坡长d m 与坝长l 的乘积。 练习题1-6用图 d h d F

大学物理基础教程习题解答1,2,4,5答案

思 考 题 1.1 答:这个质点的速度j t i v )8.94(3-+=;加速度j a 8.9-=; j dt t i dt r d )8.94(3-+=。dt t ds 2)8.94(9-+=;它的速率2)8.94(9t v -+=。 1.2答:t 时刻的速度j t i t v 5cos 505sin 50+-=;速率v=50,;加速度 )5sin 5(cos 250j t i t a +-=;该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 1.3(B ) 1.4(D ) 1.5(B )、(D ) 1.6(C ) 1.7答:质量大的物体转动惯量不一定比质量小的转动惯量大。因为计算转动惯量的三个要素是总质量;质量分布;转轴的位置。所以仅以质量的大小不能说明转动惯量的大小。 1.8答:刚体的动量矩等于刚体对该轴的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作前滚翻运动动作时应曲卷肢体使转动惯量变小,根据动量矩守恒定律,则能增加前滚翻的角速度。 1.9答:相对论中的高速和低速的区分是相对光速而言的,接近光速的速度为高速,远小于光速的速度为低速。在相对论中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为2 0) (1c v m m -= ,0m 为静止质 量,m 是物体相对参照系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c 为光速。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远小于光速,由上式可计算出高速列车达到正常行驶速度时,其质量没有显著的变化。 习 题 1.1解:(1)速度表达式为:)1ln(bt dt dx v --== μ (2)t=0时, v=0. t=120s 时,3 1091.6?=v m/s (3)加速度表达式为:) 1(bt b dt dv a -== μ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转动惯量: 1.由于采用了气垫装置,这使得气垫摆摆轮在摆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粘滞阻尼力矩降低至最小程度,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考虑这种阻尼的存在,试问它对气垫摆的摆动(如频率等)有无影响?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是否保持不变? 答:如果考虑空气粘滞阻尼力矩的存在,气垫摆摆动时频率减小,振幅会变小。(或者说 对频率有影响,对振幅有影响) 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会越变越小。 2.为什么圆环的内、外径只需单次测量?实验中对转动惯量的测量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哪些因素? 答:圆环的内、外径相对圆柱的直径大很多,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小, 故只需单次测量即可。(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小) 实验中对转动惯量测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周期的测量。(或者阻尼力矩的影响、摆轮是否正常、平稳的摆动、物体摆放位置是否合适、摆轮摆动的角度是否合适等) 3.试总结用气垫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什么基本特点? 答:原理清晰、结论简单、设计巧妙、测量方便、最大限度的减小了阻尼力矩。 三、混沌思考题 1.

有程序(各种语言皆可)、K 值的取值范围、图 +5分 有程序没有K 值范围和图 +2分 只有K 值范围 +1分 有图和K 值范围 +2分 2.(1).混沌具有内在的随机性:从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演化过程看,它们在混沌 区的行为都表现出随机不确定性。然而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来源于外部环境的随机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而是系统自发产生的 (2).混沌具有分形的性质(3).混沌具有标度不变性(4).混沌现象还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对具有内在随机性的混沌系统而言,从两个非常 接近的初值出发的两个轨线在经过长时间演化之后,可能变得相距“足够”远,表现出对初值的极端敏感,即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答对2条以上+1分,否则不给分,只举例的不给分。 四、半导体PN 结 (1)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电流一电压变换器测量11610~10--A 电流,有哪些优点? 答:具有输入阻抗低、电流灵敏度高、温漂小、线性好、设计制作简单、结构牢靠等优点。 (2)本实验在测量PN 结温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记录数据开始和结束时,同时都要记录下干井中温度θ,取温度平均值θ。 (3)在用基本函数进行曲线拟合求经验公式时,如何检验哪一种函数式拟合得最好,或者拟合的经验公式最符合实验规律? 答:运用最小二乘法,将实验数据分别代入线性回归、指数回归、乘幂回归这三种常用的基本函数,然后求出衡量各回归方程好坏的拟合度R 2。拟合度最接近于1的函数,拟合得最好。 五、地磁场 (1)磁阻传感器和霍耳传感器在工作原理有什么区别? 答:前者是磁场变化引起材料阻值变化,最终使得电桥外接电压转变为对应的输出电压;后者是磁场变化引起流经材料内部的载流子发生偏转而产生电压。 (2)为何坡莫合金磁阻传感器遇到较强磁场时,其灵敏度会降低?用什么方法来恢复其原来的灵敏度? 答:传感器遇到强磁场感应时,对应的磁阻材料将产生磁畴饱和现象,外加磁场很难改变磁阻材料的阻值,所以传感器灵敏度会降低。方法是:在硅片上设计两条铝制电流带,一

黄昆固体物理课后习题答案6

第六章 自由电子论和电子的输运性质 思 考 题 1.如何理解电子分布函数)(E f 的物理意义是: 能量为E 的一个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平均几率 [解答] 金属中的价电子遵从费密-狄拉克统计分布, 温度为T 时, 分布在能级E 上的电子数目 1/)(+=-T k E E B F e g n , g 为简并度, 即能级E 包含的量子态数目. 显然, 电子分布函数 11)(/)(+=-T k E E B F e E f 是温度T 时, 能级E 的一个量子态上平均分布的电子数. 因为一个量子态最多由一个电子所占据, 所以)(E f 的物理意义又可表述为: 能量为E 的一个量子态被电子所占据的平均几率. 2.绝对零度时, 价电子与晶格是否交换能量 [解答] 晶格的振动形成格波,价电子与晶格交换能量,实际是价电子与格波交换能量. 格波的能量子称为声子, 价电子与格波交换能量可视为价电子与声子交换能量. 频率为i ω的格波的声子数 11/-=T k i B i e n ω . 从上式可以看出, 绝对零度时, 任何频率的格波的声子全都消失. 因此, 绝对零度时, 价电子与晶格不再交换能量. 3.你是如何理解绝对零度时和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十分相近这一点的 [解答] 自由电子论只考虑电子的动能. 在绝对零度时, 金属中的自由(价)电子, 分布在费密能级及其以下的能级上, 即分布在一个费密球内. 在常温下, 费密球内部离费密面远的状态全被电子占据, 这些电子从格波获取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费密面附近或以外的空状态上, 能够发生能态跃迁的仅是费密面附近的少数电子, 而绝大多数电子的能态不会改变. 也就是说, 常温下电子的平均动能与绝对零度时的平均动能一定十分相近. 4.晶体膨胀时, 费密能级如何变化 [解答] 费密能级 3 /222 0)3(2πn m E F =, 其中n 是单位体积内的价电子数目. 晶体膨胀时, 体积变大, 电子数目不变, n 变小, 费密能级降低. 5.为什么温度升高, 费密能反而降低 [解答]

大学物理教材(例题、练习)答案

大学物理教材(例 题、练习)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例题 1D ; 2D ; 3C 4答:(1)、(3)、(4)是不可能的 5 3/30Ct +v 40012 1 Ct t x ++v 6 x = (y 3)2 7 17m/s 2 104o 练习 1 、16 R t 2 ; 4 rad /s 2 2解:设质点在x 处的速度为v , 62d d d d d d 2x t x x t a +=?==v v () x x x d 62d 0 20 ??+=v v v () 2 21 3 x x +=v 3解:(1) 5.0/-==??t x v m/s (2) v = d x /d t = 9t - 6t 2 v (2) =-6 m/s (3) S = |x (1.5)-x (1)| + |x (2)-x (1.5)| = 2.25 m 4解: =a d v /d t 4=t , d v 4=t d t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x 2= t 3 /3+x 0 (SI) 5解: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常量k ()222/rad 4//s Rt t k ===v ω 24t =ω, 24Rt R ==ωv s t 1=时, v = 4Rt 2 = 8 m/s 2s /168/m Rt dt d a t ===v 22s /32/m R a n ==v () 8.352 /12 2=+=n t a a a m/s 2 6解:(1) 球相对地面的初速度 =+='v v v 030 m/s 1分

固体物理课后答案

x 表示钢球所占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如果将等体积球分别排列成下列结构,设 x简单立方π / 6 ≈体心立方 3π / 8 证明结构≈面心立方 2π / 6 ≈六方密排 2π / 6 ≈金刚石 3π /16 ≈ r a r 的关系根据不同晶体结构原子球的排列,晶格常数与解:设钢球半径为,a r不同,分别为:简单立方:= 2

金刚石:根据金刚石结构的特点,因为体对角线四分之一处的原子与角上的原子紧贴,因此有 证明: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面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 证明:体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面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根据定义,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aπ/ 4的面心立方的基矢,说明体心立方晶与面心立方晶格基矢对比,正是晶格常数为格的倒格子确实是面心立方。注意,倒格子不是真实空间的几何分布,因此该面心立方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说是倒格子空间中的布拉菲格子。根据定义,面心立方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aπ4的体心立方晶格的基矢。而把以上结果与体心立方基矢比较,这正是晶格常数为

ABC 交于基矢的密勒指数为的晶面系中距离原点最近的平面证明:根据定义,截距分别为 即为平面的法线 根据定义,倒格子基矢为 则倒格子原胞的体积为

hkld 满足, 对于简单立方晶格,证明密勒指数为(), 的晶面系,面间距 a 为立方边长。其中 解:根据倒格子的特点,倒格子 hkl)(与晶面族,, 的面间距有如下关系 因此只要先求出倒格,求出其大小即可。 因为倒格子基矢互相正交,因此其大小为

则带入前边的关系式,即得晶面族的面间距。 写出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金属中,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数。若立。,写出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间距a 方边长为 答:体心立方晶格的最近邻原子数(配位数)为8,最近邻原子间距等于 a ;,次近邻原子间距为6次近邻原子数为 面心立方晶格的最近邻原子数(配位数)为12,最近邻原子间距等于 a 。,次近邻原子间距为次近邻原子数为6α = 2ln 2 证明两种一价离子组成 的一维晶格的马德隆常数为 证明:设一个由正负两种离子相间等距排列的无限一维长链,取一负离子作参考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 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 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 (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 (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 (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 保持不变 (5) r ?和r ?有区别吗v ?和v ?有区别吗0dv dt =和0d v dt =各代表什么运动 (6) , (7)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 出r = dr v dt = 及 22d r a dt =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 (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 (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 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 (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 (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 @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固体物理课后答案

如果将等体积球分别排列成下列结构,设x 表示钢球所占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证明结构x简单立方π/ 6 ≈体心立方3π/ 8 ≈面心立方2π/ 6 ≈六方密排2π/ 6 ≈金刚石3π/16 ≈ 解:设钢球半径为r ,根据不同晶体结构原子球的排列,晶格常数a 与r 的关系不同,分别为:简单立方:a = 2r 金刚石:根据金刚石结构的特点,因为体对角线四分之一处的原子与角上的原子紧贴,因此有

证明: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面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 证明:体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面心立方格子的基矢可以写为 根据定义,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与面心立方晶格基矢对比,正是晶格常数为4π/ a的面心立方的基矢,说明体心立方晶格的倒格子确实是面心立方。注意,倒格子不是真实空间的几何分布,因此该面心立方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说是倒格子空间中的布拉菲格子。根据定义,面心立方的倒格子基矢为 同理 而把以上结果与体心立方基矢比较,这正是晶格常数为4πa的体心立方晶格的基矢。 证明:根据定义,密勒指数为的晶面系中距离原点最近的平面ABC 交于基矢的截距分别为 即为平面的法线

根据定义,倒格子基矢为 则倒格子原胞的体积为 对于简单立方晶格,证明密勒指数为(h, k,l)的晶面系,面间距d 满足 其中a 为立方边长。 解:根据倒格子的特点,倒格子 与晶面族(h, k,l)的面间距有如下关系 因此只要先求出倒格,求出其大小即可。 因为倒格子基矢互相正交,因此其大小为 则带入前边的关系式,即得晶面族的面间距。

写出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金属中,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数。若立方边长为a ,写出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间距。 答:体心立方晶格的最近邻原子数(配位数)为8,最近邻原子间距等于 次近邻原子数为6,次近邻原子间距为a ; 面心立方晶格的最近邻原子数(配位数)为12,最近邻原子间距等于 次近邻原子数为6,次近邻原子间距为a 。 证明两种一价离子组成的一维晶格的马德隆常数为α= 2ln 2 证明:设一个由正负两种离子相间等距排列的无限一维长链,取一负离子作参考离子,用r表示相邻离子间的距离,于是有 根据假设,马德隆常数求和中的正负号这样选取,即遇正离子取正号,遇负离子取负号。因子2 是因为存在着两个相等距离i r 的离子,一个在参考离子左面,一个在其右面。 则马德隆常数为 当x =1时,有 所以α= 2ln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