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原料的选择及品质鉴定

烹饪原料的选择及品质鉴定
烹饪原料的选择及品质鉴定

课题烹饪原料的选择及品质鉴定

课型讲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及原则

2、掌握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意义及依据和标准

3、掌握烹饪原料品质鉴别的方法

教学重点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

教学难点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鉴别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烹饪原料?

2、什么是烹饪原料知识?

3、烹饪原料分类有何意义?

4、如何烹饪原料按性质分类有哪些?按加工分类有哪些?国外按营养成分分类有哪些?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一、选料的意义

1、使原料在烹饪中得到合理的使用,有效地发挥其使用价值和

食用价值。

2、为菜点制作提供合适的原料,保证基本质量。

3、促进烹饪技术的全面发展和逐步完善,使食品制作更具科学

性、合理性。

二、选料的原则

1、必须按照菜肴产品营养价值与卫生的基本要求选择原料

2、必须按照菜肴产品不同的质量选择原料

3、必须按照原料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原料

第三节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

一、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意义

1、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概念

就是运用一定的检验手段和方法,对烹饪原料进行质量优劣的鉴定。

2、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意义

①中菜讲究选料,要根据菜点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原料。由于同一种原料可以有多种品种,其品质特点就会有差异,只有对其进行品质鉴定,才能优胜劣汰选用优质原料,以保证菜点质量。

②通过对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可以根据原料的品质情况,扬长避短,使原料既能物尽其用,又能因材施艺。

二、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

1、原料的固有品质

包括原料的营养价值、质地、味感等。

2、原料的纯度和成熟度

《烹饪原料知识》填空题(结束)

《烹饪原料知识》填空题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烹饪原料要求是无毒、无害、有营养价值、可以制作菜点的原料。 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可以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大类。 多糖存在植物中的称为淀粉;存在于动物肝脏中的称为糖原。 烹饪原料中的水分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 束缚水的特点是:不易结冰,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烹饪原料按照烹饪运用分类可分为主料、辅料和作料 按烹饪原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和人工合成 国外采用的按营养成分分类方法热量素食品、构成素食品、保全素食品 选料的基本原则是:具有营养价值、口味、质地、均良好,并无有害成分以及符合菜肴产品制作的实际需要等基本要求,这样才能达到选料的目的。 鉴别原料的新鲜度高低,一般都从原料的形态、色泽、水分、重量、质地和气味等感官指标来判断。 理化鉴别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 感官鉴别中的嗅觉检验是检验气味,味觉检验是检验滋味。 植物性原料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呼吸作用,后熟作用,发芽和抽薹。 动物性原料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尸僵作用、成熟作用、自溶作用、腐败作用 影响烹饪原料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物理学方面、化学方面、生物学方面 物理学方面包括: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的影响 烹饪原料常用保管的方法:低温保藏法、高温保藏法、脱水保藏法、密封保藏法、腌渍保藏法、烟熏保藏法、气调保藏法、辐射保藏法、保鲜剂保藏法、活养保藏法。 高温保藏法采用高温杀菌法和巴氏消毒法。 脱水干燥法可分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盐腌保藏法是利用盐腌原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渗透压是原料中的水分析出,同时使微生物细胞原生质水分析出,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活力,达到保藏原料的目的。 气调保藏法能降低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或痰气的含量,从而减弱鲜活原料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达到保藏的目的,此方法多用于水果、蔬菜、粮食的保藏和鲜蛋类。 保鲜剂有防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脱氧剂。 谷粒的基本构造是有谷皮、糊粉层、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 胚乳含大量的淀粉和少量的蛋白质。 谷物在烹饪中的运用:制作主食、制作面点、制作菜肴、制作菜肴的调料和辅助料。 大米按性质可分为:籼米、粳米、糯米 面粉按加工精度和用途可分为等级粉和专用粉。等级粉有可分为特制粉、标准粉和普通粉。莜麦食用前要经过“三熟”,即炒熟、烫熟、蒸熟。 豆制品可分为:豆浆、豆浆制品、豆脑制品和豆芽制品。 面筋按不同的加工方法分为水面筋、烤麸、油面筋。 谷物制品可分为豆制品、面粉制品、米粉制品和杂粮制品。 腐乳根据外观颜色不同可分为红色、白色、青色三种。 米粉制品种类较多,主要有糯米粉、年糕、锅巴、糍粑等。 粉丝是以豆类和薯类等淀粉做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利用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原理,加工成丝或条状的制品。

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 本章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鉴别 第二节烹饪原料选择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烹饪原料鉴别、选择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及主要原则。 学习重点:原料鉴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鉴别 烹饪原料鉴别——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烹饪原料的特点、品种、性质等方面进行判断或检测,从而确定烹饪原料的优劣,保证正确地选择和利用优质烹饪原料。 一、烹饪原料鉴别的目的及意义 1、烹饪原料是烹调加工的物质基础,烹饪原料品质的好坏对菜肴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高质量的菜肴必须以优质的原料为基础。----提供合理营养物质 2、烹调前对烹饪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别,可以正确地选择原料,发挥原料的特点。---提供风味基础(色、香、味、形等) 3、烹饪原料的好坏与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变质、有害物质污染)。---保障使用的安全 二、烹饪原料的鉴别方法 烹饪原料的鉴别方法主要有三种:感官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一)感官鉴定 所谓感官鉴定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 感官鉴定方法直观、简便,不需要借助特殊仪器设备、专用的检验场所和专业人员,甚至能够察觉理化检验方法所无法鉴别的某些细微变化。如表所示 食物原料感官鉴定表 (二)理化鉴定 是指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原料的品质好坏进行判断。 此鉴定方法可分析原料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等,鉴别结果比较精确,能具体而深刻地分析原料的成分和性质,做出原料品质和新鲜度的科学结论。如: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鉴别和选择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 [知识目标]掌握烹饪原料品质鉴别的概念、品质鉴别的依据及方法,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及原则。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和选择,增强生活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 (1) 烹饪原料品质鉴别的基本概念、烹饪原料鉴别的依据和标准及方法。 (2) 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3) 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 (4) 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一、概念: 烹饪原料的鉴别,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烹饪原料的特点、品种、性质等方面进行判断或检测,从而确定烹饪原料的质量优劣,保证正确的选择和利用优质原料。 二、原料的鉴定方法 对食品原料的选择鉴定主要有理化鉴定、感官鉴定两种方法。 理化鉴定就是利用仪器设备或化学药剂鉴别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以确定其品质好坏的鉴别方法。 感官鉴定,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进行综合性鉴别和评价,从中区分出优质、次质的原料品种。感官鉴别简便、直观,是目前餐饮业最常用的品质鉴别方法。感官鉴别法主要有以下工种。 (1)嗅觉鉴別,是通过原料的气味判断原料质量。如牛羊肉具有正常的腥膻味,若出现了臭味、哈喇味、酸味等异常味道,则说明发生了变质。 (2)视觉鉴别,是通过观察原料大小、色泽、光泽、斑纹、杂质等外观形态和包装完整度来判断质量的方法。该方法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感官鉴别法。 (3)味觉鉴别,是利用口、舌等鉴别原料的滋味、口感的方法。适用于可直接入口的调味品、水果及烹任半成品。 (4)听觉鉴别,是通过鼓击、摇动、捏折、咀嚼等使原料发出声音来判断原料的脆度、硬度和成熟度的方法。如敲打西瓜来判断其成熟程度,咀嚼干米粒判断干燥度,折断胡萝卜判断其脆度。 (5)触觉鉴别,是通过手来检验原料的弹性、硬度、粘度、重量等的方法。适用于不可入口的原料,如鲜肉、豆腐、水产品等

第一章 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课时(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 授课日期: 一、教学内容: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分类、选择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烹饪原料的概念、分类、选料的意义和原则。 三、教学重点:烹饪原料的概念、分类及选料的原则 四、教学难点:原料化学成分、选料原则 五、教学方法:讲授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Ⅱ、新授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与化学成分 烹饪原料:是指用以烹饪加工制作各种菜点的原材料。 烹饪原料要求:无毒、无害、有营养价值、可以制作菜点的材料。 能够供给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和能量的化学成分称为营养素。 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大类: 有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 无机物质:包括各种无机盐和水。 [营养价值、口感和口味、安全性]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质,根据其水解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糖 单糖是结构最简单的糖类。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双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 蔗糖、麦芽糖、乳糖 3、多糖 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结合而成,是动、植物的储存物质。 存在于植物中的称为淀粉;存在于动物肝脏中的称为糖原,也叫动物淀粉。植物中的纤维素也是多糖的一种存在形式。 (二)脂肪 脂肪:是由一个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的酯类化合物。 脂肪在常温下一般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 动物脂肪为固态,主要存在于动物体的皮下组织及内脏之间的组织中,习惯上称为脂; 植物脂肪通常为液态,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油料作物的种子中,习惯上称为油。 动物脂和植物油统称为油脂。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通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不饱和脂

烹饪原料的分类与鉴定

烹饪原料的分类与鉴定 烹饪原料的分类与鉴定一、烹饪原料的分类 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原料的加工状况分类有鲜活原料、冷冻原料、冷藏原料(冷却)、脱水原料、腌制原料。 3、按原料在菜肴中的用途分类有主料、配料、调料、装饰料。 4、按原料商品学分类有粮食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畜肉类、禽肉类、乳品类、蛋品类、调料类。 5、按原料资源的不同分类有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 6、按原料营养素构成的不同分类有热量食品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黄色食品)、构成食品原料(蛋白质——红色食品)、保全食品原料(维生素、矿物质——绿色食品)。 7、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外购原料和自制加工原料(主要指调料)。 8、其他分类随着科技在食品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出现了许多崭新的食品种类,比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等。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一是原料产品的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原料产品的生长过程符合无公害控制标准;三是产品生产加工与包装运输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经过检测合格才准出售。有机天然食品的基本标准:必须符合

国家食品加工生产卫生各项标准,符合ifoam标准,不受任何污染,不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 二、烹饪原料的鉴定 (1)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原料的品质进行判断,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两种方法。 理化检验主要是分析原料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等。生物学检验可以测定原料或食物有无毒性或生物性污染。运用理化鉴定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食品的物质构成和性质,对原料品质和新鲜度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结论,还能查出其变质的原因、有毒物质的毒理等。由于理化鉴定需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周期长,难以在经营企业中使用。但随着食品市场监管的需要及完善,某些原料必须经国家设立的专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市场,因此理化鉴定主要在检疫部门等使用。 (2)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即用眼、耳、鼻、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①视觉检验: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手段,就是用肉眼对原料的外部特征(形态、色泽、清洁度、透明度等等)进行检验。 ②嗅觉检验:就是利用人的鼻子来鉴别原料的气味,烹饪原料都有其正常的气味,当它们腐败变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异味。 ③味觉检验: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可以辨别原料的滋味,味觉检验就是通过感觉原料滋味的变化,从而判断原料品质的好

初级中式烹调师培训大纲

肥西金桥高级职业中学 中式烹调师教学大纲 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 一、培训要求: 通过初级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应了解常用烹调原料的营养常识和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掌握菜肴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徒工工作。 二、培训内容: 第一章饮食营养与卫生 1、几类烹饪原料的营养卫生 (1)谷类的营养卫生(2)豆类的营养卫生(3)畜肉类的营养卫生(4)禽肉和蛋类的营养卫生(5)鱼及其水产品的营养卫生(6)食用油脂的营养卫生(7)蔬菜的营养卫生 2、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1)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2)食品腐败 变质的控制和处理 3、饮食卫生 (1)食具卫生(2)环境与设施的卫生(3)个人卫生(4)关于食品卫生法第二章饮食 业成本核算 1. 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 (1)成本核算的概念(2)饮食业的成本核算(3)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4) 学习和搞好成本核算工作 2. 饮食产品成本核算 (1)饮食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特点(2)主食、点心的成本核算(3)菜肴制品的成本核算(4)宴席的成本核算 第三章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1. 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

2. 指导徒工工作的方法常用烹调原料知识 一、培训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掌握常用烹调原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烹饪原料的分类,品质鉴定和保管方法。 二、培训内容: 第一章概论 1.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 2.烹饪原料的保管 第二章初级烹饪原料知识 1.粮食 2.肉品类 3.蔬菜 4.水产品及其制品 5.干货制品 6.调味品初级烹饪原料加工技术 一、培训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刀工的一般知识,掌握基本刀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技术操作知识,懂得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熟悉常用烹调原料的出骨、分档取料和干料涨发的做法。 二、培训内容: 第一章刀工刀法 1.刀工 2.刀和菜墩的使用和保养 3.刀法 4.原料形状及其刀法 5.肉类(禽类)、鱼肉类、豆制品、常用蔬菜及其它原料形状的标准. 第二章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 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 2.水产品的初步加工 3.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 4. 常见野味的初步加工 第三章出肉和取料 1.出肉加工 2.分档取料 第四章干制原料涨发 1.干料涨发的意义 2.干料涨发的主要方法 第五章配菜

烹饪原料系列练习(2)

(一)名词解释 (1) 烹饪原料:通过烹饪手段制作各种食品的可食性食物原材料。 (2) 烹饪原料学:烹饪原料学是烹饪学科体系中阐述烹饪原料的种类、性质、组织结构、营养特点等及在烹饪中的应用规律的学科。 (3) 后熟:后熟作用是某些果实在采摘后继续成熟的过程。 (4) 高温保藏法:利用高温(60℃以上)杀灭原料上粘附的微生物及破坏原料的酶活性而延长原料保存期的方法称为高温保藏法。 (5) 腐败: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原料中有机物的恶性分解。常发生在富含蛋白质的原料中,如肉类、蛋奶类、鱼类、豆制品等。大多由细菌引起。 (6) 肉的成熟:僵直的动物肉由于自身组织酶的作用,重新变得柔软并且具有特殊的鲜香风味,食用价值大大提高,这-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二)单项选择 (1) 烹饪原料的生物命名法一般使用____。(A)学名制(B)双名制(C)单名制(D)复名制 B (2) 由____导致的食品变质对烹饪原料的影响最大。(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内在因素 (D)生物因素 D (三)多项选择 (1) 烹饪原料的可食性是指原料必须满足____的条件。(A)必须无毒无害 (B)必须有助于营养素的充分吸收 (C)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 (D)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E)可供给人体各种营养素 ACE (2) 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是利用烹饪原料的____对烹饪原料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A)食用特点 (B)加工特点 (C)商品学特点 (D)生物学分类体系 (E)烹饪运用特点 CDE (3) 鉴别原料质量的最基本的依据是原料的____。(A)内在品质 (B)成熟程度 (C)新鲜程度 (D)清洁卫生程度 (E)风味特性 ABCD (4) 烹饪原料品质鉴别的方法常用的有____。(A)物理检验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粮食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三节果蔬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四节肉类的营养特点 第五节蛋乳类的营养特点 第六节其他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食品的营养价值、营养质量指数(INQ值)的概念、内容。食物的分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成酸性食物、成碱性食物、生酮食物、抗生酮食物等的概念及举例。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乳类、蛋类、食用油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影响谷类、豆类、果蔬、肉类、蛋、奶等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乳类、蛋类、食用油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影响谷类、豆类、果蔬、肉类、蛋、奶等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乳类、蛋类、食用油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烹饪原料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三类:①动物性原料。如畜禽肉类、内脏类、奶类、蛋类、水产品等;②植物性原料。如粮谷类、豆类、薯类、硬果类、蔬菜水果等;③加工性原料。以动物性、植物性天然原料为基础,通过加工制作的原料,如糖、油、酒、罐头、糕点等食品。 一、烹饪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是指某种烹饪原料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评定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常从原料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比例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等方面入手。 (一)营养素的种类及质量分数 (二)营养素质量

烹饪原料的分类原则

烹饪原料的分类原则 烹饪原料的分类原则对原料进行品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系统、规范地了解认识原料知识,从而做到合情合理地使用原料。根据分类指标的不同,原料品种常见的分类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原料的加工状况分类有鲜活原料、冷冻原料、冷藏原料(冷却)、脱水原料、腌制原料。 3、按原料在菜肴中的用途分类有主料、配料、调料、装饰料。 4、按原料商品学分类有粮食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畜肉类、禽肉类、乳品类、蛋品类、调料类。 5、按原料资源的不同分类有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 6、按原料营养素构成的不同分类有热量食品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黄色食品)、构成食品原料(蛋白质——红色食品)、保全食品原料(维生素、矿物质——绿色食品)。 7、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外购原料和自制加工原料(主要指调料)。 8、其他分类随着科技在食品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出现了许多崭新的食品种类,比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等。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一是原料产品的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

环境;二是原料产品的生长过程符合无公害控制标准;三是产品生产加工与包装运输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经过检测合格才准出售。有机天然食品的基本标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加工生产卫生各项标准,符合ifoam标准,不受任何污染,不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 食物通过烹调能起到的作用1、通过烹调达到食物消毒、杀菌的目的。生的食物原料,很可能或多或少的带有微生物或寄生虫卵,通过彻底加热能将微生物及寄生虫杀灭,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2、食物通过烹调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如食物,由硬变软,由生变熟;通过烹调,使生米煮成熟饭,淀粉变成糊精;使坚固的蔬菜软化,粗纤维组织松散;使动物蛋白质变性及凝固并释放出鲜味,等等。因此,烹调是食物进入人体之前的初步机械消化过程,它减轻了人体消化道的负担,使食物进入人体后更容易被消化吸收,从而提高了食物的消化吸收率。 3、烹调可以改善食物原有的感官性状。例如生鱼、生鸭有腥气,生羊肉有膻气,经过烹调,可以去除这些味道;还可以解腻;增减滋味与色泽;可使有机物挥发而香气四溢;使汁液逸出,味道鲜美。 总之,烹调可使食物的色、香、味、形都得到改善,成为在感官性质上更受欢迎的食品。 各种烹饪方法的优缺点第1种:生吃 做法:蔬菜洗干净,直接加调味料或沙拉酱来拌。 优点:操作简单,而且营养素完全没有损失。

烹饪原料的品质应该如何进行鉴定

烹饪原料的品质应该如何进行鉴定 1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原料的品质进行判断,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 验两种方法。 理化检验主要是分析原料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等。生物学检验可以测定 原料或食物有无毒性或生物性污染。运用理化鉴定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食品的物质构成和 性质,对原料品质和新鲜度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结论,还能查出其变质的原因、有毒物质的 毒理等。由于理化鉴定需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周期长,难以在经营企业中使用。但随着食品市场监管的需要及完善,某些原料必须经国家设立的 专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市场,因此理化鉴定主要在检疫部门等使用。 2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即用眼、耳、鼻、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①视觉检验: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手段,就是用肉眼对原料的外部特征形态、色泽、清 洁度、透明度等等进行检验。 ②嗅觉检验:就是利用人的鼻子来鉴别原料的气味,烹饪原料都有其正常的气味,当 它们腐败变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异味。 ③味觉检验: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可以辨别原料的滋味,味觉检验就是通过感觉 原料滋味的变化,从而判断原料品质的好坏。 ④听觉检验:通过耳朵听被检原料主动或被动发出的响声来鉴定其品质的好坏。 ⑤触觉检验:就是通过手接触原料,检验原料的重量、质感弹性、硬度、粗细等,从 而来判断原料的质量。 以种感官检验的方法,有时用一种,有时会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感官鉴定简单易行,宜于企业使用,但容易产生偏差。只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 定的经验后,就可以迅速地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但感官鉴定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凭 人的感觉对原料的某些外形特点进行大致判断,不能完全反映其内部的本质变化,其准确 度不及理化检验。而且,人的感觉和经验有差别,往往会影响检验的结果。 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中西烹饪原料课程标准

《中西烹饪原料》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xxx(统一填写)(小四宋体行距1.5倍) 适用专业:西餐工艺专业 课程类别: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教学时数:78学时 总学分数:4学分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粗行距1.5倍) 1、课程定位(五号宋体行距1.5倍) 《中西烹饪原料》课程是西餐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烹饪原 料的性质原理及在烹饪操作中理化变化的应用。任何一种烹饪工艺的实施和烹饪目的的实现都必须依靠相应的烹饪原料来表达。学习目的是为了对各类原料有准确、充分、科学的认识,以便在烹饪活动中能正确地选择使用原料,烹制出高质量的菜点。学生经过对烹饪原料的认识、选择、分析、鉴别等内容学习,为下一步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打下理论基础,从而达到烹调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项职业能力。本课程根据烹饪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 2、设计思路 中西烹饪原料课程要做到以烹饪职业活动信息为依据,以真实的烹调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会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设计教学过程。将中西烹饪原料课程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在每一个情境当中都体现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突出教师教学任务的引领作用,“练-评”突出表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教学任务的具体过程与评价。烹饪原料学是以烹饪原料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知识学科。烹饪原料是烹饪活动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新的烹饪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烹饪原料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任何一种烹饪工艺的实施、烹饪技术的发挥和烹饪目的的实现都必须靠相应的烹饪原料来表达。反而言之,对烹饪原料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则离不开烹饪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该课程是以上相关专业和方向的学生进行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烹饪工作的一门指导性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命名、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烹饪原料的贮藏保管以及各类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和调辅原料的理化特

烹饪原料品质鉴别方法

烹饪原料品质鉴别方法 烹饪原料品质鉴别方法(1)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原料的品质进行判断,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两种方法。 理化检验主要是分析原料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等。生物学检验可以测定原料或食物有无毒性或生物性污染。运用理化鉴定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食品的物质构成和性质,对原料品质和新鲜度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结论,还能查出其变质的原因、有毒物质的毒理等。由于理化鉴定需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周期长,难以在经营企业中使用。但随着食品市场监管的需要及完善,某些原料必须经国家设立的专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市场,因此理化鉴定主要在检疫部门等使用。 (2)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即用眼、耳、鼻、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①视觉检验: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手段,就是用肉眼对原料的外部特征(形态、色泽、清洁度、透明度等等)进行检验。 ②嗅觉检验:就是利用人的鼻子来鉴别原料的气味,烹饪原料都有其正常的气味,当它们腐败变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异味。 ③味觉检验: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可以辨别原料的滋味,

味觉检验就是通过感觉原料滋味的变化,从而判断原料品质的好坏。 ④听觉检验:通过耳朵听被检原料主动或被动发出的响声来鉴定其品质的好坏。 ⑤触觉检验:就是通过手接触原料,检验原料的重量、质感(弹性、硬度、粗细)等,从而来判断原料的质量。 以种感官检验的方法,有时用一种,有时会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感官鉴定简单易行,宜于企业使用,但容易产生偏差。只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就可以迅速地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但感官鉴定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凭人的感觉对原料的某些外形特点进行大致判断,不能完全反映其内部的本质变化,其准确度不及理化检验。而且,人的感觉和经验有差别,往往会影响检验的结果。 烹饪原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根据在机体内的作用,这些营养成分可以分为构成物质、能源物质和调节物质三部分。蛋白质、无机盐和水是构成物质,糖和脂肪是能源物质,维生素是调节物质。 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双糖由单糖分子连接而成,如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组成,如淀粉、纤维素。食物内含有多种糖类,如谷物种子、甘薯和胡萝卜含有淀粉,植物的果实和部分根、茎含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牛乳含

烹饪原料的选择

烹饪原料的选择 烹饪原料的选择即选料,是指烹饪工作者在烹饪原料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为使其更加符合食用和烹调要求,对原料的种类、品种、部位、卫生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挑选的过程。 一、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的关系 烹调工艺中首道工序就是选择原料,原料的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影响菜品的色、香、味、形,还影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以及菜品的成本控制;而合理选择原料的前提是能否识别原料、鉴别原料。 二、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烹饪原料的选择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确定原料能否作为烹饪的材料。 其次是能够用于烹饪的原料,选择什么加工烹调方法,即制作什么菜肴才能发挥原料的优点,或者说,根据菜肴的要求,选择什么原料才能保证菜肴的质量。 其三还要符合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人文社会因素。 (一)能否作为烹饪原料 根据可食性,将原料分成两类:可食原料和不可食原料。所有的动植物原料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才能列入烹饪原料。 1、保证食用的安全性:农药、各种添加剂超标、有毒、原料变质、有毒害性原料等。 2、不是假冒伪劣原料 3、不是野生动植物原料,尤其是法律法规保护的原料

4、必须具有营养价值 (二)依据菜肴的要求选择烹饪原料 1、根据种类、产季、部位、产地等选择优质烹饪原料 种类:鸡中的九斤黄、鸭中的北京烤鸭、梨中的山梨、苹果中的红富士、 都是同原料中的优良品种。 产季:螃蟹以九十月份品质最佳甲鱼以菜花和桂花开花;刀鱼以清明前上市的质量最佳;韭菜有六月韭驴不瞅九月韭佛开口笋尖的质量比笋根的质量要好; 部位:鳙鱼头肉多而肥,而青鱼头质量就不如鳙鱼头,但青鱼尾又比鳙鱼尾的质量要好。 产地:如瘦肉型猪“两头龟”的后腿为原料加工的金华火腿;榨菜以四川涪fu陵 .南方的葱便于烹调,辛香味浓,北方的葱茎长而粗,葱白肥大脆嫩,辣味淡,稍有清甜之味。 2、选料与烹调方法相适应 3、形态必须完整、色泽鲜艳有光 4、原料一般以鲜活为佳 如:新鲜肉与成熟肉有所不同。 (三)依据人文社会因素选择原料 1、依照人体需要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 2、根据不同的风情民俗进行选择 下面以水产鱼类的选择为例,说明原料的三个层次。

(完整word版)《烹饪原料知识》简答题

《烹饪原料知识》简答题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二章谷物类原料 第三章蔬菜类原料 第四章畜禽类原料 第五章水产品类原料 第六章干货制品类原料 第七章菌藻类原料 第八章果品类原料 第九章调味品类原料 第十章佐助类原料 第十一章地方名特原料及复合调味品原料 1,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和原则各是什么? 3,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4,烹饪原料自身新陈代谢引起的质量变化? 5,影响烹饪原料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6,烹饪原料常用保管方法有哪些? 7,简述低温保藏法的原理及注意点? 8,烹饪原料感官鉴定方法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9,谷类原料在烹饪中的作用是什么? 10,如何检验面粉的新鲜度? 11,/大米和面粉的品质应从哪些方面来鉴别? 12,粮食保管中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13,蔬菜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14,蔬菜按照食用部位可分为哪几类?各举2例。 15,蔬菜类原料的烹饪应用是什么? 16,蔬菜类原料的品质鉴定与保管各是什么? 17,如何鉴别普通鸡的老嫩? 18,用火腿制作菜肴忌讳哪些? 19,影响畜禽类原料的品质鉴定与保管有哪些? 20,家畜肉、家禽、家畜内脏的感官鉴定标准?P 97 21,简述畜禽肉在烹调中的应用。 22,简述鲜蛋的特点及应用? 23,如何鉴别出用过瘦肉精的猪肉? 24,如何保管家禽肉和鲜蛋? 25,鱼类产生腥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去腥办法是什么?26,如何鉴别污染鱼类? 27,鱼类制品如何分类? 28,简述人造水产品的特点/ 29,水产品的保管方法及要求是什么? 30,干货制品类原料的特点? 31,鱼翅的品质鉴定是什么? 32,干货制品类原料的保管是什么?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烹饪原料学(二)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烹饪原料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8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烹饪实践中适合向肉中添加小苏打、嫩肉粉和其它碱性物质进行嫩化处理的肉品是() A.猪肉 B.鱼肉 C.鸡肉 D.牛肉 2.两栖动物根据形态可分为有尾目、蚓螈目和() A.无足目 B.蜥蜴目 C.无尾目 D.龟鳖目 3.田螺质量最好的时节是() A.春分 B.立夏 C.立秋 D.冬至 4.在爬行类动物原料中,味甘、酸,性平,有滋阴补血,补肝益肾作用的是() A.龟肉 B.鳖肉 C.蛇肉 D.鱼肉 5.以下属于洄游性鱼类的是() A.鲥鱼 B.鳊鱼 C.鳇鱼 D.鲟鱼 6.名菜“砂锅鱼头”取用的是() A.鳊鱼头 B.鲫鱼头 C.鲤鱼头 D.鳙鱼头 7.以下属于无毒蛇的是() A.百花锦蛇

B.金环蛇 C.银环蛇 D.琵琶蛇 8.头足类原料中具有10条触腕的品种是() A.章鱼 B.短蛸 C.长蛸 D.乌贼 9.目前产量居于我国海产鱼类之首的是() A.带鱼 B.石斑鱼 C.鲳鱼 D.大黄鱼 10.下列不属于杂粮的粮食类原料是() A.荞麦 B.燕麦 C.玉米 D.薏苡 11.下列粮食类制品中属于谷制品的是() A.米线 B.西米 C.油皮 D.粉皮 12.“南豆腐”质地较嫩,是因为其使用的凝固剂一般为() A.盐卤 B.碱水 C.氧化镁 D.石膏 13.按照各种蔬菜供食部位的不同分类,藕属于() A.块茎类 B.嫩茎类 C.根茎类 D.球茎类 14.下列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A.胡萝卜 B.番茄 C.辣椒 D.黄瓜

烹饪原料分类诀窍

烹饪原料分类诀窍 烹饪原料分类诀窍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原料的加工状况分类有鲜活原料、冷冻原料、冷藏原料(冷却)、脱水原料、腌制原料。 3、按原料在菜肴中的用途分类有主料、配料、调料、装饰料。 4、按原料商品学分类有粮食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畜肉类、禽肉类、乳品类、蛋品类、调料类。 5、按原料资源的不同分类有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 6、按原料营养素构成的不同分类有热量食品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黄色食品)、构成食品原料(蛋白质——红色食品)、保全食品原料(维生素、矿物质——绿色食品)。 7、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外购原料和自制加工原料(主要指调料)。 8、其他分类随着科技在食品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出现了许多崭新的食品种类,比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等。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一是原料产品的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原料产品的生长过程符合无公害控制标准;三是产品生产加工与包装运输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经过检测合格才准出售。有机天然食品的基本标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加工生产卫生各项标准,符合ifoam标准,不受任何污

染,不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 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1)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原料的品质进行判断,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两种方法。 理化检验主要是分析原料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等。生物学检验可以测定原料或食物有无毒性或生物性污染。运用理化鉴定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食品的物质构成和性质,对原料品质和新鲜度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结论,还能查出其变质的原因、有毒物质的毒理等。由于理化鉴定需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周期长,难以在经营企业中使用。但随着食品市场监管的需要及完善,某些原料必须经国家设立的专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市场,因此理化鉴定主要在检疫部门等使用。 (2)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即用眼、耳、鼻、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①视觉检验: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手段,就是用肉眼对原料的外部特征(形态、色泽、清洁度、透明度等等)进行检验。 ②嗅觉检验:就是利用人的鼻子来鉴别原料的气味,烹饪原料都有其正常的气味,当它们腐败变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异味。 ③味觉检验: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可以辨别原料的滋味,味觉检验就是通过感觉原料滋味的变化,从而判断原料品质的好坏。 ④听觉检验:通过耳朵听被检原料主动或被动发出的响声来

烹饪原料知识学测题库

1 . 不受时间、气候、季节限制的干货原料的干制方法是 A.晒 B.晾 C.烘 D.烤 答案:C 2 . 国家不允许投放市场的油是 A.毛油 B.精制油 C.色拉油 D.硬化油 答案:A 3 . 干货制品保管时,出货的原则是 A.后进先出 B.先进后出 C.先进先出 D.不分先后出 答案:C 4 . 家禽嘴部有光泽的是 A.新鲜肉 B.不新鲜肉 C.腐败肉 D.自溶肉 答案:A 5 . 引起一些原料或食物表面生长白毛的微生物是 A.霉菌 B.细菌 C.乳酸菌 D.酵母菌 答案:D

6 . 属于我国特有蔬菜的是 A.花菜类 B.蔬菜制品 C.荚果类 D.豆芽类 答案:D 7 . 油发就是把某种原料放在适量的热油中,经过加热使之膨胀松脆,成为半熟或全熟的半成品的发料方法。其中放入热油中的原料是 A.鲜活原料 B.动物类干货原料 C.合成原料 D.植物类干货原料 答案:B 8 . 优质大米用手摸时的感觉是 A.滑爽干燥有粉末 B.滑爽干燥无粉末 C.潮湿有粉末 D.潮湿无粉末 答案:B 9 . 可加工肉松的原料是 A.五花肉 B.瘦肉 C.动物内脏 D.肥膘肉 答案:B 10 . 其虾仁的干货制品称为“湖米”的是 A.白虾 B.虾姑

D.龙虾 答案:C 11 . 优质腊肉的皮色要求是 A.淡黄色 B.金黄色 C.淡红色 D.玫瑰红色 答案:C 12 . 根据国外的分类方法,热量素食品中主要含有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脂肪 答案:B 13 . 生姜腐烂后产生的毒性物质是 A.龙葵素 B.黄樟素 C.皂素 D.黄曲霉素 答案:B 14 . 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A、维生素C B.维生素D、维生素E C.维生素B、维生素C D.维生素D、维生素C 答案:C 15 . 乌鸡的类型是

烹饪食材原料的营养作用

烹饪食材原料的营养作用 烹饪食材原料的营养作用 1.家畜肉类 家畜肉营养素含量受家畜的类别、性别、年龄、饲养情况、育肥程度影响而有所不同。大致情况是: (l)水分:年龄越小,含水分越多。幼小的猪含水可达7o%左右。脂肪含量越多,肉质越老,含水分越少。 (2)蛋白质:家畜肉的蛋白质质量很好。也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一般瘦肉含蛋白质17%。 (3)脂肪:家畜脂肪含量一般在28%左右。母性家畜多于公性。肉中脂肪含量与风味直接相关,食脂低风味差。 (4)糖类:家畜肉中淀粉主要是动物淀粉,其正常含量约为动物体总重量0.5%。它也是肌肉能量的物质基础。 (5)矿物质:肉中含有钠、钙、铁、镁、磷等,一般瘦肉多于肥肉,内脏多于瘦肉。它们是肌肉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6)维生素:肉中维生素的含量虽不多,但其中的维生素b1是人体所需的重要来源。以瘦肉含量较多。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索a及b2。 2.禽肉类 禽肉指家禽和野禽,两者的营养素含量相差不多。禽肉的水分含量与畜肉近似,蛋白质约占20%,脂肪含量很不一致。一般鸡

肉含1.5一15%左右,肥鸭、鹅可达4o一5o%。禽肉中的脂肪较易消化吸收。禽的内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比畜类高l一6倍。维生素b1b2也狠丰富。禽肉也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所含钙、磷、铁都较丰富。 3.蛋类 各种蛋的营养含量大致相同。蛋类含水分平均为70%,蛋白质13一15%,脂肪ll—15%。蛋黄的蛋白质含量多于蛋清,并且还含有32%的脂肪及钙、铁、磷等矿物质。这些物质的消化吸收率极高。蛋类中的维生素a、d、bz含量铰车,也主要存在于蛋黄中。 4.水产类 我国现有鱼类2千余种,蟹、虾、贝类也很多。由于品种及个体大小、鱼龄、渔区不同,成分差异很大。一般地说,鱼贝的主要成分中,水占70—80%,蛋白质为15—25%,脂肪l—10%,糖类0.5—1%,矿物质l—1.5%;维生素含量较丰富,值得一提的是鱼贝中的蛋白质含量多,质量好,吸收率高,脂肪含量低,又多是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个别鱼在产卵期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 5.乳类 牛乳营养丰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蛋白质含量约 3.3—3.5%,脂肪3—4%,其中含有少量的胆固醇与卵磷脂。牛奶中含乳糖5%,矿物质0.7%,每lo0克牛奶食钙120毫克,磷90毫克,含铁量较少。牛奶中维生素的种类较全面。 烹饪食材原料的分类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烹饪原料特点

烹饪原料特点 烹饪原料特点(一)根据烹饪原料的来源分类 绝大多数的烹饪原料来源于植物界或动物界、少数来源于非生物界和经发酵形成的,因此可把烹饪原料分为下列四类: 1.植物性烹饪原料 (1)陆生植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谷类、杂粮、薯类、豆类、糖类、植物油、蔬菜、果品、茶叶、咖啡、可可等。 (2)水生植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是海产类.如海带、鹿角菜、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 2.动物性烹饪原料 (1)陆生动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畜类、禽类、蛋类、奶类 (2)水生动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鱼类、虾类、贝类、蟹类、鳖类等。 3.非生物性烹饪原料在烹饪中所使用的非生物性原料主要有水、食盐、盐卤和某些食品添加剂等。 4.发酵烹饪原料有相当部分烹任原料是经发酵加工形成的,如酱、酱油、醋、酒、味精、酸菜、泡菜等等。 (二)根据烹饪原料生理生化特点分类根据烹饪原料的生理生化特点和品质特征不同,可以分为鲜活烹饪原料、生鲜烹饪原料和干燥烹饪原料三类: 1.鲜活烹饪原料鲜活烹饪原科具有呼吸作用,如蔬菜、水果、鲜蛋和水产活品等。蔬菜和水果呼吸作用的强弱与它门的生命活动及贮存性能有密切的关系。

2.生鲜烹饪原料生鲜烹饪原料—般是指含有多种酶类,但不具有呼吸作用的原料,如鲜畜肉、鲜禽肉、鲜奶和水产鲜品等等。生鲜烹饪原料内部各种生化作用仍在不断进行,外界环境条件对它们的质量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3.干燥烹饪原料干燥烹饪原料含水量低,在干燥环境中贮存不容易变质,在潮湿环境中贮存则会吸湿受潮引起质量变化。 烹调作用 1.杀菌消毒。生的食物原料,尤其是蔬菜的叶壁,不论怎样新鲜干净,也都会常有一些细菌和各种寄生虫,如不杀死,人食后易致病。菌虫多怕高温,一般在80度左右,就可以杀死,因此,烹调是杀菌消毒的有效措施。 2.使生变熟。烹调可以使主、辅料和调料受热后发生质的变化,即:由生变熟。各种食物原料大都要通过烹调才能成为可食的菜肴。 3.促进营养成分分解,利于消化。凡是食物原料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利于人体吸收。烹调能促进食物原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如:淀粉遇热可发生糊化,有利于淀粉的分解;蛋白质遇热,可变性凝固,变性后的蛋白质易于分解成氨基酸利于人体吸收;脂肪加热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等。烹调不仅能减轻人体消化的负担,而且能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4.调解色泽、增加美感。烹调可以使原料色泽更加美观,如叶菜类加热后会变得更加碧绿;鱼片会更加洁白;虾会呈鲜红色彩等。如配上各种调、配料,色彩更艳。还有些原料,如鱿鱼、腰子等经花刀后,通过烹制可成为各种美丽的形状,会给人以美的

最新中职烹饪原料知识期终考试试题一

《烹饪原料知识》期终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烹饪原料: 2、烹饪原料品质鉴定 3、感官鉴定: 二、选择题:(共12题) 1、判定原料有无毒害需要用:() A、味觉检验 B、触觉检验 C、生物检验 D、理化检验 2、外界不良条件影响原料质量的变化的因素之一是生物方面,其中()危害较大。 A、虫类 B、鼠类 C、鼠虫类 D、微生物 3、食用油脂的主要成分是()。 A、甘油三脂 B、色素 C、淄醇 D、磷脂 4、下列水果中()属浆果类。 A、樱桃 B、杏 C、香蕉 D、桃 5、香蕉保管的适宜温度为()℃ A、3-℃ ---8℃ B、2-℃ ----10℃ C、3℃ ----10℃ D、12℃ ---13℃

6、()中含有皂素和豆素。 A、苦杏仁 B、豌豆 C、四季豆 D、白果 7、()属茎菜类蔬菜。 A、青菜 B、百合 C、芹菜 D、萝卜 8、火腿的品质检验主要是检验其()式样、气味、色泽来检验。 A、质地 B、外表 C、滋味 D、水分。 9、猪的()最适合制作酱制菜肴。 A、夹心肉 B、里脊 C、五花肉 D、头尾爪 10、我国规定面粉含水率应在()之间。 A、9%--10% B、10%---12% C、12%---13% D、13%--14% 11、草菇喜欢生长在()上。 A、稻草 B、草原 12、质量最好的香菇品种是()。 A、冬菇 B、花菇 三、判断题 1、芦笋是芦笋的嫩芽() 2、玉米油是从玉米粒的胚芽中压榨出来的() 3、荷兰豆属草本植物,是豌豆的一个变种() 4、原料的保管可分为低温保管法和高温保管法两种() 5、蔬菜之中芹菜、大葱、蒿子杆属茎菜类。() 6、决定肉品质量好坏的是结缔组织。() 7、土豆的保管温度最适宜为3℃() 8、山药属于根菜类。() 9、海带要想吃起来柔软可口,泡时应多放碱。() 10、黄花菜属于花菜类蔬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