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眼眶.(kuàng)屹.立(yì)糜.子(mǐ)B.嘱.咐(zhǔ )登.时(dèng )潺.潺(chán )C.灯盏.(zhǎn )照例.(liè)油馍.( mó)D.脑畔.(pàn)家眷.(juàn)钳.子(qián )【答案】D【解析】A糜子(méi ) B登时(dēng ) C照例(l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偏僻怠慢踊跃B.行辈礼教绞洁C.期侮撺掇好歹D.宽尉凫水撮合【答案】A【解析】B皎洁 C欺侮 D宽慰3.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也会一直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去掉“一直”。

B.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去掉“不”。

C.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试飞成功的消息一经披露,广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广泛”移至“关注”前。

D.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偿还。

“偿还”改为“赔偿”。

【答案】B【解析】去掉“不”原句变成了“防止合格肉制品……”,意思就是让不合格品上餐桌,因此错误。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作者以少年时期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下本文,对农民进行热情的歌颂,也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贺敬之,著名诗人、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D.“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答案】A【解析】《社戏》选自《呐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回延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回延安

2 回延安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2.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靠抱扑B.贴搂靠C.靠绕扎D.贴搂扑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B.红旗飘飘把手招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②我母亲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③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出光明了吗?④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色彩。

A.望见管束迸射神秘B.瞥见管理迸溅神圣C.望见管理迸溅神圣D.瞥见管束迸射神秘5.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荫.庇yīn 脑畔.bàn 拮据.jú良莠.不齐yǒuB.糜.烂mí蓓蕾.léi 褴褛.lǒu 悄.然无声qiǎoC.油馍.mó慰藉.jiè炮.制páo 不屈不挠.náoD.折.本shé眼眶.kuāng 省.亲xǐng 惟妙惟肖.xiāo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6.解释词语。

(1)登时:(2)糜子:(3)几回回:(4)白生生:(5)脑畔上:(6)白羊肚手巾: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7.片段练笔。

《回延安》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始终抓住对延安的亲情来写,反复咏叹,如“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完整版)《回延安》同步练习

(完整版)《回延安》同步练习

(完整版)《回延安》同步练习2 回延安·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油馍.()眼眶.()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搂()(2)炕()镂()坑()偻()吭()(3)窑()(4)畔()窖()拌()窟()绊()·阅读感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4.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

”诗中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5.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6. “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 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8.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9.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拓展探究·(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贺敬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10.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画屏.()(2)云罩.()(3)叩.门()11.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2. 诗人写黄河浪涛、塞外的风、关山、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13. 应如何理解“是梦境呵,是仙境”“心是醉呵,还是醒”这两次发问?14. 作者写独秀峰的用意是社么?(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2 回延安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糜.子(méi)贮.藏(zhù)树梢.(shāo)白羊肚.手巾(dù)B.脑畔.(pan)慰藉.(jiè)灯盏.(zhǎn)柳林铺.(pū)C.哺.育(fǔ)登.时(dēnɡ)窑.洞(yáo)一气呵.成(hē)D.喘.气(chuǎn) 眼眶.(kuànɡ) 心窝.(wō)米酒油馍.(m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作为一名外交家,他的睿智和妙语连珠,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B.越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在古越地(相当于现在的绍兴、杭州、台州等地)的地方戏。

C.菜谱太难了,我决定放弃,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了一个菜——铁板鲈鱼。

D.对于这件事情,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3.下列句子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B.双手/搂定/宝塔山C.千声万/声呼唤/你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4.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

(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就”改为“才”)B.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

(搭配不当,将“赞赏”改为“称赞”)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成分残缺,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D.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实地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是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历史见证。

(语义重复,删去“实地”)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回延安基础通关一、课内建构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ɡ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眼kuànɡ( ) 油馍.( ) 脑畔.( )(2)选段与原文相比,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立刻)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头上)C.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D.天南海北....想着你……(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3.《回延安》一诗,以“回延安”为线索安排结构,请按原诗顺序调整下列各句的顺序。

A.忆延安B.欢聚延安C.颂延安的贡献D.回延安E.赞延安的新貌按原诗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A.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B.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C.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D.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一个“扑”字看出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回延安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①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 )
②娃娃争抢来把手拉( )
③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 )
④米酒油馍木炭头( )
⑤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
⑥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
2.解释下列词语。

登时:________ 几回回:________
脑畔上:________ 鸡毛信:________
窑:________ 坑:________
3.给下面形近字组词。

厉( ) 搂( ) 梢( ) 捎( )励( ) 楼( ) 稍( ) 哨( )炕( ) 喘( ) 抢( ) 朴( )坑( ) 湍( ) 抡( ) 仆( )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谈谈作者的情感。

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
②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 )
③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 )
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⑤双手搂定宝塔山()
⑥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二、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4、结合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作者把延安比为母亲。

5、在回延安部分中作者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又写
“干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请你谈谈这一部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同步练习附解析

《回延安》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18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 白羊肚手巾肚:dù 白毛巾B. 二十里铺铺:pū地名C. 东山的糜子糜:mí 黍类谷物D. 米酒油馍馍:mó 黍米面饼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蹑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 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 力挽狂斓天南海北延河D. 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3.下列各句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B.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C. 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D. 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4.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B.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C.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D. 双手/搂定/宝塔山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D.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6.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7.文学常识填空。

①《回延安》选自《________》,作者贺敬之是当代________、________家。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回延安》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提起延安,nǎo pàn 便响起信天游,“东山的méi z 西山的谷”滋养了军民的身体,“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延河之水,静静流淌,绵延..不绝,滋养着世代延安人民。

B.深蓝色的天空荫蔽..着大地。

伴随着一声嘹亮的鸡啼,一段长长的金黄赤红的光带划破了天际。

C.他读着《回延安》,被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D.越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在古越地的地方戏。

3.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安六(安顺到六盘水)铁路是贵州省首条城际高速铁路。

B.大疫当前,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和医疗专家组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

C.《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D.通过禁毒防毒宣传活动,让同学们树立和提高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观念。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信天游民歌中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

B.贺敬之和田汉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C.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D.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精读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②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③……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④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⑤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⑦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6.概括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7.第⑤节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作用是。

8.第⑦节用一个“扑”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9.第③节和第④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答:(二)桂林山水歌(节选)贺敬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回延安
·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油馍.()眼眶.()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搂()(2)炕()
镂()坑()
偻()吭()
(3)窑()(4)畔()
窖()拌()
窟()绊()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
4.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

”诗中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
5.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6. “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 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8.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
9.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拓展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10.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画屏.()(2)云罩.()(3)叩.门()
11.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 诗人写黄河浪涛、塞外的风、关山、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
13. 应如何理解“是梦境呵,是仙境”“心是醉呵,还是醒”这两次发问
14. 作者写独秀峰的用意是社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情是根
舒乙
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
哪个更重——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

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

我举了两个例子:
一次,去见季羡林先生。

他说他写过一篇小文章,是怀念老舍先生的。

里面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回他们偶然在“四联理发店”相遇,点点头,打了招呼,各自坐在椅子上让师傅替他们理发刮脸。

完了事,老舍先生先走了。

等季先生到柜台上付款时,收款员悄悄地对他说:刚才那位老先生已经替您付了。

季先生大为感动。

他觉得这是一份情谊。

什么都不说,只是很小的一个动作,却给了你很大的温暖,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有人关心着你,替你做了,什么也不为,没有任何功利。

多好。

这便是情,重重的情,浓浓的情。

让人能记一辈子。

还有一例:
老舍先生自杀身亡之前几小时曾问过夫人:家里有多少钱他平时在家里从不管钱,对钱财心中完全无数。

可是,他干吗在这种时候关心这件事呢他接着问:够孩子们养家糊口吗当时,除了小妹妹还在北大念技术物理之外,三个大孩子都已工作多年了,经济独立,从来没有向家里要过钱。

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他脑子里怎么会冒出这么个问题来在最要命的时候!
完全是一种亲情在起作用。

一个父亲,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一个有点老派的一家之长,在庄严地悲凉地主动地结束自己生命的前夕,占据他脑海的大事,是想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想得很单纯,很直截了当,很实在:教他们别饿着,别凉着。

这就是生命的续。

他不能再为他们做任何事了,只能留下一点钱吧,或许,还会有点用。

还有多少钱呢所以,他要问。

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可是,想起来,便会黯然泪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人们各自从事的事业只能占去他们的部分时间,但肯定不是全部时间,在其余的时间里,情便是主角了。

是情支撑着人的世界,让他活着,让他去干事业,让他去爱这个世界。

我时刻感到情的沉甸甸和不可或缺。

情是根,我想;既然离不了,便要珍惜。

而且,说到情,它的纯真,它的质朴,它的可贵,就在于只讲付与,只讲给,完全没有功利,不求回报。

15.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偶.然()(2)黯.然()(3)支撑.()(4)沉甸.甸()
16. 本文讲了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所包含的分别是什么情
17. 本文所讲的“情”的实质是什么
18. 标题“情是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情是根”
·综合实践·
19.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形式,这种民歌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一般有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短的只有一段,长的课连接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多用蝉联,多用叠字,多用衬字,既有疾徐相替之美,又有刚柔交织之妙。

诵读、歌唱时,自有一唱三叹。

回环飘荡的兴味,因而有着显着的地方特色和民歌特色。

课后查找一些信天游的民歌,体会其特点。

八回延安
1. 略。

2. 略。

3. 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4. 把延安比做母亲,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由衷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5. 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

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诗人对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

“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

“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6. 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7. 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

写出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8. 话题广泛,谈到全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形势,显示出热烈交谈的情景,体现了欢欣激动的感情。

9. 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帅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10.(1)(2)(3)
11. 主要赞美了桂林的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2. 写这些具体的景物,再现当年的战斗生活,回忆对桂林山水的心痴神迷,随即唱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的无限感慨。

13. 诗人明明身处秀美的景色之中,却怀疑自己是到了梦境、仙境;心是醉,还是醒这是诗人用问话来表现自己的主观心态,被眼前的秀美景色迷住了。

14. 写“独秀峰”有两层意思,一是代表桂林,说明诗人已到了“甲天下”的桂林城;二是有切“甲天下”的意思,意在说明桂林山水之美。

15.(1)(2)(3)(4)
16. 友情、亲情。

17. 它的纯真,它的质朴,它的可贵,就在于只讲付与,只讲给,完全没有功利,不求回报。

18. 比喻。

因为“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它支撑着人的世界,让他活着,让他去干事业,让他去爱这个世界。

19.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