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灯谜的简介
关于谜语的知识文字

关于谜语的知识文字【篇一:关于谜语的知识文字】【篇二:关于谜语的知识文字】一、中国谜语的历史我国的谜语,在古代称为廋辞、隐语、灯虎、春灯、灯谜等等。
谜语在我国起源很早,据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篇说:“自魏代以来,颇非悱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周密的《齐东野语》中也说:“古之所谓廋辞,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
”“廋辞”在《国语晋语五》里就有记载,说:“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
”韦昭注曰:“廋,隐也,谓以隐伏橘诡之言问于朝也。
”说明在古代就把谜语用到外交斗争中去了。
其实,在夏、商、周时,已有隐语出现,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的商代短谣“女承筐”,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女承筐,无实,士卦羊,无血。
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
秦汉以后,谜语逐渐兴盛起来,因猜谜活动多在元宵灯节举行,称为“灯谜”。
“谜”字由“言”“迷”两部分组成,意思是迷惑人的言语。
有人说“谜”字是南朝文学家鲍照创始的,此说确否,待考。
二、谜语的分类从大类来看,可分为字谜、成语、词语、古诗词文句、人名、书名、报刊名、地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影视剧名、中药名、人体、射覆谜、画谜、趣味谜(又叫花色谜)、谜语故事等等。
三、谜面、谜目和谜底一条谜语包含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
谜面是谜语的喻体,又叫“表”。
它是巧妙地隐喻着谜底(本体)的单字、多字、成语、古今诗词文句或作者自拟的句子,也可以是图形或其它符号与公式,但多数采用短语、韵语或诗词句子形式。
谜目,是指谜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围,一般以“打一**”“打**二”来标志。
如不规定猜射的事物的范围,猜谜者无所适从,难以猜测。
谜底是指谜面指出的实际要猜射的事物,即谜语的本体和“里”。
猜谜者要通过谜面的暗示,在谜目规定的范围内,找出它所指的实际事物,达到猜中的目的。
四、主要的谜格谜格是谜语的附加条件,即一种特殊规定,或特定的猜谜公式。
灯谜基本常识

灯谜基本常识一.谜语的结构谜语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相组成.即:谜面、谜目、谜底.这三部分缺一不可。
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是谜语的主要部分,是出谜时说出或写出的以隐语形式表达、描述谜底的形象、性质、功能等特征,供人们猜射时的说明文字,也可以说是谜语提出问题的部分.谜面通常由精炼而富于形象的诗歌、短谣、等韵文或短语、词、字组成.谜面文字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谜目给谜底限定范围。
就是说,让猜谜者猜什么东西,往那方面猜,不要漫无边际去海猜.如“猜一字”就是猜一个字,不能多于一个字,也不能是别的东西.即便猜出别的东西也能扣合谜面,仍算没有猜中.如口(猜几何名词一),谜底是圆周,意思是圆字的周边.它还可以猜点心,意思是点的中心,但它不符合谜目的要求.反过来,如果设定谜目是(猜一食品名),谜底就只能是点心.口还可以(猜时间用语二)下周、周末;(猜一地理名词)国境线等.谜底,是要人们猜射的事物本身,即谜面所提问题的答案。
谜底既要符合谜面的内在含意,又必须符合谜目所限定的范围。
使人一见谜底就有“恍然大悟”之感。
谜底的范围很广,它包罗万象,如字、词、句、人名、地名、国名、动物、植物、衣食住行、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观世界,可以说没有不可入谜的东西。
纵上所说,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没有面,没有依据,射手无从猜起,没有目,不知猜什么,往那方面猜,没有底,也就不是谜了。
二.灯谜的常规在猜灯谜时还要了解一些常规知识。
所谓常规,就是人们在制猜灯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遵循的规则。
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则,在猜灯谜时就会免去很多麻烦。
尤其是初学者,了解这些常规非常重要。
第一方面,谜面要成文。
谜面除一个字外(一个字也叫独脚虎,一个字本身就可以表达一个意思),两个字以上的一般都要成文,即:能直接或间接表达一个意思。
否则,就好象互不相干的一堆原材料放在一起,使人不知道要干什么,无从猜起。
如“提前来到杨树下”,猜字一,谜底“扬”。
麻豆猜灯谜闹元宵

麻豆猜灯谜闹元宵
【原创版】
目录
1.麻豆简介
2.猜灯谜的背景与意义
3.麻豆猜灯谜闹元宵的活动内容
4.麻豆猜灯谜闹元宵的意义
5.结语
正文
麻豆,是台湾对模特的称呼,也是台湾流行语,意为“我的天啊”,
用于表达惊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猜灯谜是中国传统民间活动,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挂在灯笼上,大家一边观赏灯笼,一边猜谜语,猜中谜底的人还能得到奖品,这项活动既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又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
近日,一场名为“麻豆猜灯谜闹元宵”的活动在台湾举行,吸引了众多麻豆爱好者和猜灯谜爱好者的参与。
活动中,麻豆们身着传统服装,戴着各种造型的灯笼,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同时,现场还设置了猜灯谜环节,让参与者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还能体验到猜灯谜的乐趣。
麻豆猜灯谜闹元宵的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它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呈现传统节日的习俗,让人们在体验传统节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麻豆猜灯谜闹元宵的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更是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一年级上册灯谜教案

第一课时灯谜课简介灯谜源远流长,她源于古代先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隐喻性的童谣和民谣,由春秋时期的“隐语”演变而,其发展可分为下面几个时期:一古代隐喻性的童谣和民谣(夏末)《尚书》中记载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相传是夏末民间流传的歌谣。
它采用隐喻的手法,诅咒暴夏桀。
这只是“谜”的“胚珠”。
萌芽(西周)二隐语(词)流行(春秋战国)趋向于谜语(先秦过渡到西汉)三谜语1谜语的形成阶段(东汉)“曹娥碑”及孔融所作的《郡姓名字诗》2谜语的成熟阶段(魏晋六朝)鲍照的“谜集”,刘勰的《文心雕龙》3谜语的发展阶段(灯谜从谜语中分享的萌芽阶段)(1)唐代的昌盛,使谜语的种灯、形式、内容都有较大的发展。
(2)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谜事黄金时代。
四灯谜1灯谜从谜语分离2灯谜的成熟与鼎盛1有时映在河面,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弯小船。
(自然现象)月亮2你若声小它就小,你若声大它就大,同你一个声腔调,四处寻找却不见。
(自然现象)回声3一个火球挂天上,不停放出光和热,冬天转眼就不见,夏天经常笑哈哈(自然现象)太阳4千丝万缕照下来,白白亮亮一大片,晚上叫它它不来,白天不叫跑得快。
(自然现象)阳光5一物最善变,变化千千万,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自然现象)水6世间万物它最大,日月星辰全容下,要想探寻它全貌,飞上十万八千年。
(自然现象)宇宙7银光灿烂白茫茫,牛郎织女隔河望,河中无船也无水,喜鹊搭桥在河上。
(自然现象)银河8上面挂银灯,让人数不清,白天不相见,夜晚亮晶晶。
(自然现象)星星9千颗星,万颗星,天上星星它最明,东南西北如何变,始终挂在最北方。
(自然现象)北极星10天上七盏灯,排成勺子形,空中指向标,有它方向明。
(自然现象)北斗星11像把扫帚倒着飞,拖着一条光尾巴,远离太阳隐真相,靠近太阳多变幻。
(自然现象)彗星12一物真调皮,喜欢独自飞,亮光忽一闪,眨眼落下地。
(自然现象)流星13不速之客天外来,偶尔闯进大气海,落下残体几小块,却与太阳是同胎。
灯谜是什么以及灯谜的历史

灯谜是什么以及灯谜的历史导读:谜语、灯谜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独立于诗、词、曲、散文、杂剧、对联之外的又一种文学样式。
是中华文化的特产。
可以说:没有汉文字就不存在灯谜。
灯谜是我国人民训练思维和语言的一种巧妙形式,也是民族性、群众性、趣味性很强的娱乐项目。
目前,灯谜作为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学样式已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引入灯谜,与2005年的楹联一样,增加了晚会的文化底蕴,以民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物阜民丰的地方特色以及全民族大团圆“天地人和万事兴”的喜庆气氛,但一部分灯谜作品不够严谨,过于粗糙,有的甚至连谜都不是。
作为一个对灯谜稍有了解的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我的同学我有必要给予知识上的补充和对真正的灯谜艺术的讲解,否则受教育者情何以堪,理何以明?一旦像对联一样引进为考试新题型呢?那么,究竟什么是灯谜?灯谜是运用汉字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笔划部首的象形离合,音、形、义的变化等特点,令谜底或谜面的某些或全部文字产生别解,从而使谜面和谜底之间达到相互扣合的一种文字游戏。
其中最关键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文义别解”。
所谓“别解”,即有别于词语本义的解释。
由于“别解”才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某些词语、事物、名称吻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妙趣。
例如“自己”猜一字,谜底不是“我”;不是“吾”、“俺”、“咱”而是“体(拆成“本人”和谜面扣合)。
再如“清明前一日”猜一节令,谜底不能猜作“寒食节”,而要猜作“元旦”。
谜面分两段,前三字“清明前”别解为“清、明两个朝代之前,从而推断出“元”(作“元朝”解),后二字“一日”拼合成“旦”字,因此谜底是“元旦”。
再来反观春晚所说的灯谜。
如“出水芙蓉”猜花名“莲花”、“热河边上好乘凉”猜景点名“避暑山庄”这类属于问答当迷,索然无味。
从严格意义上说她们不是灯谜,充其量只能称为“冒用灯谜形式的问答题”。
我们来简单地回顾一下灯谜的发展史,进一步认识丰富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一——灯谜的渊源与演进。
元宵节猜灯谜大全以及谜底

元宵节猜灯谜大全以及谜底猜灯谜与猜一样,有很多种类别:字谜、儿童谜语、动物谜语、经典谜语、谜语等。
最为常见的是字谜。
一般谜面文字要求简介明了,通俗易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猜灯谜谜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元宵节猜灯谜大全(一)谜面: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 (打一食品)谜底:元宵解析:“老赵”别指赵字的繁体,即“趙”;“趙”字的“走”离开后,剩下“肖”。
“肖”与全变了样的“完”组合,可成为“元宵”。
谜面:元宵前后共团圆 (打一字)谜底:期解析:“元宵”二字前后部分分别为“二月”,“二月”与“共”团圆即为“期”字。
谜面:年初一晚上 (打一节日)谜底:元宵解析:“元宵”别解为第一个晚上。
谜面: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谜底:众望所归解析: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也叫“望日”。
谜面: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谜底:节外生枝解析:元宵“节”之后“生”了新“枝”叶。
谜面: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谜底:大喜过望解析:“望”别解为“望日”,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谜面:元宵、中元、中秋节。
(打一消费名词)谜底:3.15(消费者权益日)解析:“三”个节日都是月“十五”。
谜面:元旦元宵捷报频传 (打一成语)谜底:节节胜利谜面:元宵出门赏灯 (打一常言俗语)谜底:外行看热闹解析:“出门”即“外出”,元宵灯会自是热闹非凡。
谜面: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谜底:黑白不分解析:煤球是黑的,元宵是白的。
谜面:元宵十五日 (打一字)谜底:月解析:“元宵”即“一月十五日”,谜面两个“十五日”互相抵消,剩下一个“月”。
谜面:十分一个元宵 (打一体育用语)谜底:角球解析:“十分”即一“角”钱。
谜面:元宵 (打一成语)谜底:朝夕相处解析:“元”别解为元“朝”,“宵”义扣“夕”。
谜面:第一夜 (打一节日)谜底:元宵解析:“元”字义为第一。
谜面:头一个晚上,最好悠着点 (打四字常用语)谜底:元宵佳节解析:“元”字义为第一,“宵”字义为夜,“元宵”别解为“第一个晚上”;“佳”的字义与“最好”之意相扣,“悠着点”提示“节制”之意。
灯谜知识讲座基础篇

(6)选拼法 在谜面上有关的文字中挑选适当的
部首或笔画拼成谜底。如:
半价出售[打字一]
谜底:催
(10)抵消法 将谜面上有关的字自行抵消后再猜射。
抵消法实际上是把增损法从局部笔 画部首增损扩大到整个文字增损。 如:
啤酒厂出酒[打字一]
谜底:碑
(12)象形法 根据汉字的象形特点来猜射。如: 一钩残月带三星[打字一] 谜底:心 情急无心垂钓钩[打字一] 谜底:静
一笔写成两个字[打植物名一] 谜底:毛竹
(3)增字法 以谜面上的字适当加上某个字如:
冈[打工业材料一]
谜底:合金钢
(4)减字法 以谜面上的字适当减去某个字[或部首、
笔画]而引起的变化来猜射。如:
拆去一点[打储蓄用品一]
谜底:存折
(5)加减法 这是上面两种方法的混合,既有增, 又有减。如:
迷信害死人[打字一]
谜底
3.不讲脏话粗话 学科
谜底
4.百年润发 物理名词
谜底
5.由上到下,一心支 援西部
外足球赛事
谜底
6.增添人口心倍愁 节气
谜底
7.女约古祠前,直到 明月沉
潮汕口语
谜底
8.大胆改革 日常语
谜底
9.善财童子拜观音 服装名词
谜底
10.松下问童子 古文篇目
谜底
11.新月如弓,远山 似塔
电讯词
它的谜面往往是民谣式的,以四句形 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有节奏,琅琅 上口,形象生动,便于口头传诵。
灯谜与民间谜语不同,它是以文字
的含义而入扣的“文义谜。”它主要着
眼于文字的意思或字句字形的结构方面, 凭借汉字的一字(词)多义,笔划组合, 摹形象形等特点;通过别解,会意、假 借、象形、拆字、谐音等手法,来使谜 面与谜底在字义或字形上达到相扣。由 于灯谜是以文字作为谜底的,所以凡是 用文字来表达的任何词语都可以作为谜 底。因此,灯谜谜底的范围相当广泛, 字、词、诗、文、人名、地名、书刊、 影视、戏剧、各类事物名称等等,通通 可以入谜。可谓包罗万象。
灯谜传统文化、生活常识、趣味问答

灯谜传统文化、生活常识、趣味问答
灯谜是一种富有传统文化和生活常识的趣味问答形式,它融合了文字游戏和智力挑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首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灯谜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灯谜的记载。
在古代,灯谜常常是在节庆或庙会上出现,人们通过猜灯谜来增进情感交流,增加娱乐性。
灯谜的出现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才情和智慧,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谜被视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承载着民间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其次,从生活常识的角度来看,灯谜题材涵盖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动植物、器物等各个方面。
猜灯谜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对于促进学习和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猜灯谜,人们可以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生活常识。
最后,从趣味问答的角度来看,灯谜本身就是一种趣味问答形式。
灯谜的出题方式多样,有直接描述特征的,也有借用典故或谐音来构成谜面的,这些都给猜谜增添了趣味性和挑战性。
人们在猜
灯谜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智力上的乐趣,又能增进与他人的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因此灯谜作为一种趣味问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综上所述,灯谜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融合了丰富的生活常
识和趣味问答,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价值,还能够在当下丰富人们
的生活,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灯谜的简介
本文是关于关于灯谜的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灯谜的由来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
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
当时由于列国纷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
”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
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谜语来源于中国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瘦辞”。
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
三国时期,猜谜盛行。
在宋代出现了灯谜。
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
明清时代,猜灯谜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
灯谜的简介
早在夏朝,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廋辞”(亦称“隐语”)。
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
”可见那时的这些“廋辞”和“隐语”,就是中国灯谜的雏形。
直至南朝宋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开始的谜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
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武林记事·灯品》中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
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
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谜语》古称“隐语”,“廋辞”。
今通常指传统民间谜语。
中国著名古典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之嘲隐,化为谜语。
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
或体目文字,或图像物品,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
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他对谜语从理论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对谜语发展的历史,谜语的定义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阐述。
在灯谜文化源头,应该是人类远古的神话。
神话时代是人类文化发生的时代,而所有文化的发生都源自于人类的问题意识。
传统民间谜语与灯谜不同,灯谜属于文义谜,而民间谜语除了少量字谜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来隐射的,因此,民间谜语属于事物谜。
民间谜语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从而达到隐射的目的。
灯谜主要着眼于猜射对象的名称,主要运用别解手法。
民间谜语的谜底范围比较窄,除了少量字谜以外,极大多数都是事和物,如动物、植物、用物、人体器官、自然现象、人类行为等。
灯谜的谜底范围更广,从字谜、成语、诗词、各种用语,到事物、事件等皆可入谜。
民间谜语的谜面往往是山歌体的民谣,以四句形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有节奏,读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便于口头传诵。
由于民间谜语通俗易懂,故大多数都适宜少年儿童猜射。
因此,有时也把民间谜语称作儿童谜语。
而“灯谜”的规则比较严格,文学特征也比较强,因而猜射难度也比较大,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因而对成年人来说,更有趣味。
自古以来,谜语由于其谜体不同,所以在各朝代的名称亦有所变化。
谜语在春秋时叫“言隐”、“隐语”、“廋辞”;在汉时叫“射覆”、“离合”、“字谜”;在唐时叫“反语”、“歇后”;在五代叫“覆射”;在宋时叫“地谜”、“诗谜”、“戾谜”、“社谜”、“藏头”、“市语”;在元时叫“独脚虎”、“谜
韵”;在明时叫“反切”、“商谜”、“猜灯”、“弹壁”、“弹壁灯”、“灯谜”、“春灯谜”;在清时叫“谜子”、“谜谜子”、“切口”、“缩脚韵”、“文虎”、“灯虎”、“春谜”、“灯谜”等。
灯谜的基本特征
1.独特的结构: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2.面与底别解: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元宵节市民赏灯猜谜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成谜。
3.面与底异字: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是不允许露春的。
元宵节经典灯谜示例
元宵佳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在古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
其实,猜灯谜与猜谜语一样,有很多种类别:字谜、儿童谜语、动物谜语、经典谜语、成语谜语等。
最为常见的是字谜。
一般谜面文字要求简介明了,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