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钦斯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三(新传统教育3)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三(新传统教育3)

第四节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新托马斯主义是西方以基督教为基础倡导宗 教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流派。其教育理论直接 建立在新托马斯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上,把宗教 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主张各级各 类的学校都应进行宗教训练,以培养“真正的 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
一、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派的思想渊源


现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营养,在利文斯通看来, 可以从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文明传统中吸取。 利文斯通指出古典教育最好的途径是需要读原 著,这就需要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此外,利 文斯通认为古典语言中所包含的价值在于它对 人生观的培养,这是其他现代语言所无法比拟 的。



阿兰(Alain,1868-1951)是德国哲学家、散 文家、教育家。 阿兰对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热衷于儿童的发展阶 段、兴趣、本能等的倾向极为不满。阿兰指出, 学习不同于游戏,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而不是玩 七巧板或吃蜜饯。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要给儿童 提出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树立威信的同时,阿 兰还主张要对儿童辅之以家长对孩子般的温情, 两者结合、协调一致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阿兰是古典主义教育的热情鼓吹者,极力主张 现代学校应把古典语言和经典著作作为学习内 容。


新托马斯主义是天主教在当代最有权威的神学哲学, 起源于圣托马斯•阿奎那在13世纪创造的“经院哲 学”。 “新托马斯主义”一词是由卢汶高等哲学研究所率 先提出的。卢汶高等哲学研究所在其创办的《新经 院哲学评论》杂志1894年出版的第一期上,登载 了《新经院哲学》一文,正式提出了“新经院哲学” 和“新托马斯主义”概念。这是新托马斯主义哲学 形成的标志。 20世纪30年代,以法国天主教神学家马里坦为代 表的一批学者,以新托马斯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 建立了基于宗教哲学的教育理论,这派教育理论便 被称为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理论。

赫钦斯提出的教育思想 赫钦斯的普通教育思想及启示

赫钦斯提出的教育思想 赫钦斯的普通教育思想及启示

《赫钦斯提出的教育思想赫钦斯的普通教育思想及启示》摘要:美国当代教育家罗伯特・M.赫钦斯是西方自由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赫钦斯认为,大学的教育内容、方法、目标等的制定,应该交由那些懂得大学发展规律的人,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如何才能改变高等教育当前的状况呢?赫钦斯认为,普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精神回归的重要举措摘要: 罗伯特・M.赫钦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改革家。

为了改变美国大学面临的困境,他倡导普通教育,强调对学生理智的训练,强调西方经典名著在普通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保持西方经典名著中的思想传统。

普通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很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赫钦斯普通教育思想启示美国当代教育家罗伯特・M.赫钦斯是西方自由教育的倡导者之一。

在20世纪上半叶,赫钦斯批判美国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过于专业化、反理智的倾向,提出大学要实施普通教育,要引进名著的学习,强调对学生理性的训练。

他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亲自实践、推行了普通教育的改革,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赫钦斯对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赫钦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通过分析,他认为,美国高校只有真诚地去追求知识、促进知识的进步,高等教育才能充满新的希望。

首先,赫钦斯认为,如果一所大学为了追逐金钱而改变其教育的宗旨、削弱其根本的精神,那么大学就会失去平衡而导致混乱的出现。

这个现象很让人心痛,却是一直存在的事实。

很多大学为了得到钱,去迎合社会上很多不利于学生理智发展的要求。

为了增加学校的收入,大学不断扩大招生力度,而且更专注于配备更好的基础设施来吸引学生。

大学精神的偏离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导致高校、高等教育角色现出混乱状态。

大学的目的该如何定位,大学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呼吁大学精神的回归使得培养学生理智的发展被提上了日程。

大学的发展需要物质、金钱的支撑,这些只可以作为大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却不能作为大学最终的目标。

赫钦斯普通教育思想的现实思考——读罗博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有感

赫钦斯普通教育思想的现实思考——读罗博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有感
通 教 育 的 思 想 通 过 “ 艺 ” 的 形 式 发 展 并 巩 固 了 下 来 七
赫 钦 斯 认 为 只 有 倡 导 普 通 教 育 才 能摆 脱 专 业 主 义 所 带 来 的 困境 。 笔 者 认 为 ,这 首 先 来 自于 他 对 教 育 目
的 和 本 质 的 认 识 : “ 育 的 目 的 之 一 是 发 掘 出 我 们 人 教
性 的共 同点 ,这 些共 同 点 在 任 何 时代 和地 方 都 是 一 致 的。 “ ” 高等 教 育 的 目标是 智慧 ,智 慧 意 味 着 了解 事 物 的 原则 和起 因 , “ 育 意 味着 教 ,教 意 味着 知 识 ,知 ” 教 识 是 真 理 ,真 理 在 任 何 地 方 都 是 一 样 的 。 ”也 就 是 说 ,
维普资讯
・教 育 评 论 ・
赫钦 斯 普 通教 育 思 想 的现 实 思 考
读 罗博特 ・ 赫钦斯 《 国高等教 育》 有感 M・ 美
黄 英
( 南 师 范大 学) 华
[ 摘 要】赫钦 斯是 美 国 当代 著名 的 高等 教 育理 论 家和 实践 家 ,在 其 代 表 作 《 国 高等 教 育》 中提 出 美
的 普 通教 育思 想 在世 界 高等 教 育 史上 产 生 了深 刻 影 响 。 赫钦 斯 的普 通 教 育 思 想 强调 对 所有 学 生进 行 共 同
的 心 智训 练 ,使 受教 育 者在 人 格 与 学识 、 理 智 与 情 感 、 身 与 心各 方 面得 到 自由 、和 谐 的发 展 ,与 我 国 高 校 目前 实施 的 素 质教 育 的 宗 旨有 着很 多的 契合 点 。但 是 赫钦 斯 的普 通 教 育 思 想 忽视 了社 会 现 实对 教 育 的

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开掘 出人类 的共 同要素 ; 次 , 其 通过这些 学科 。 人们能形 成共 同的观念 , 有助于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 沟通 和联 系 ; 次 , 再 集历 代伟人思想之精髓 , 是一条融通古今 的捷径 ; 最后 , 是学 生进

步 学 习高 深 学 问 以及 充 分 认 识 世 界 的基 础 。
4 通识教育 的实 施 。赫钦 斯 以“ 才 教 育 ” 、 通 为特 征 的 “ 通识教育” 思想力主高等学校大大加强基础教育 , 以培养 出
“ 才 式 ” 才 。他 把 大 学 教 育 分 为 两 个 层 次 。 一 个 是 所 谓 通 人
的“ 通识教育 ” 即基础教育 ; , 另一个是专 门化教 育 , 即专业 教
于“ 专业教育” “ 或 职业技 术教育 ” 。通识教育 不是仅 仅指拥
有广泛的知识 ; 不是通才或通俗教 育 ; 也不 是复合型 教育 ; 因
为 它 针 对 心 灵 和 人 格 , 以 称 不 上 专 业 知 识 。犹 如 文 学 、 所 历
史不 属于职业 教育一样 , 它追求将 知识 、 想 、 神与人格 培 思 精 养的紧密结合 。
的训 练 和 培养 , 调 教 育 内容 的稳 定 性 和 基 础 性 。 它 在 一 定 强 程 度 上展 示 了 教 育 的 某பைடு நூலகம்些 本 质 特 征 和 客 观 规 律 。
为通识 教育的最佳内容” 。在赫 钦斯 的术语 中 , 永恒 学科 ” “
与 “ 典 著 作 ” 义 , 括 地 说 , 表 现 在 四个 方 面 : 先 , 经 同 概 它 首 能
永恒学科或经典 著作本身 就是人类 的 “ 理智 遗产 ” 。但
在 赫 钦 斯 看 来 , 恒 学 科 与 理 智 遗 产 是 不 尽 相 同 的 : 者 强 永 前

赫钦斯 高等教育思想

赫钦斯 高等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思想概述编辑1、大学应是灯塔,不应是镜子;应引导社会,不应迎合大众的浅近需求。

在赫钦斯看来, 大学“具有一种强烈而严肃的使命,这就是思考。

大学是独立思想的中心,既然它是一个思想中心、一个独立思想的中心,那么它也是一个批判的中心”。

大学成为一个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大学的教育目标,不应只着眼“人力”,而应着眼“人性”,培养有学识、有智慧、止于至善的人。

赫钦斯将大学教育的终极理想确定为智慧及至善。

他认为,教育只注意培养人力而不注意培养人性,人类只懂得发展科技而不知善用科技,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最好的教育应是引导人们普遍向善的教育,即作为一个国家力量最重要因素之一,它的教育应将被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导向道德、智慧、审美和精神成长。

3、教育应在特殊中见普遍,在短暂中见恒久,最实用的教育也是最重理论的教育。

赫钦斯认为:社会的产业技术越进步,教育就越难侧重专科。

因为社会愈倚重生产技术,它的变革就愈迅速,专科教育的价值就愈低。

我们现在似乎可以肯定地说, 最实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论的教育。

“人心非器,知识亦非教育。

教育是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已被遗忘以后尚且余留的精华,诸如观念、方法和思考习惯等。

这些都是教育留给个人而光芒四射的结晶”。

4、最有价值的教育, 最应由教育承担的教育是通才赫钦斯认为,世界的事物、知识本来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才把它人为地分成学科。

只囿于单一学科的教授,肯定会成为井底之蛙。

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必要的通才教育,通才教育也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必要条件。

赫钦斯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1、大学应具有社会批判精神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结合度日益紧密大学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大学在适应社会的同时" 也应担负起批判社会的责任!赫钦斯认为大学不是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的风尚都做出反应! 大学应给予一定的价值体系"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合适的批判性!大学的批判精神是大学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批判精神也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大学怎样才能具备批判精神呢#首先"大学的批判精神应以高深的学问为基础"大学必须是先进知识的掌握者和领导者"这是大学发挥批判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大学的批判精神要富于社会责任感"要体现公正性和科学性! 同时"大学的批判精神不应仅仅满足于关注社会的当前需要"还要寻根问底"引领未来!2、大学应转变观念"实施本科通识教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社会市场经济的功利实用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使大学教育走向功利化和实用化!,我国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片面适应社会的倾向"学科与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单一化$专业化"导致了高等教育文化陶冶较弱;专业教育较窄$功利引导却较强"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现代社会知识$科技发展迅速"劳动者必须做好一生中多次更换职业的精神准备! 职业的变换频繁需要劳动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只有厚基础"多才能"才会有更强的适应性!为此"大学应转变观念"实施本科通识教育"做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人才!3、大学应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 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中心"在发展实用知识广泛服务社会中"越来越演变为一种人力教育而非人性教育" 忽视了人的道德精神的引导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青年大学生中赌博$色情等道德滑坡现象日渐严重"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情况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之间作目光短浅的取舍" 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绝不能以压制或削弱人文教育为代价"否则"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要真正实现经济的腾飞"全面推进社会的进步"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就必须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使两者协调,同步发展!其实"在通识教育理念中"人文和科学是一个整体"是文明的两翼"断其一翼或失其一翼"都不利于文明的进步。

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外语院校发展的启示

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外语院校发展的启示
赫 钦 斯 的 通 识 教 育 思 想 对 我 国 外 语 院 校 发 展 启 示 的
孙 泽 琼
( 川 外 语 学 院 研 究 生部 , 庆 四 重
摘 要 :在 西 方 高 等 教 育 史 上 , 钦 斯 的 通 识 教 育 思 想 赫 有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赫钦 斯 所 处 之 时代 的状 况 和 大 学 存 在 的 问题 与 当 下我 国 外语 院校 面 临 的 问题 有 诸 多相 似 之 处 。 本 文 通过 分析 我 国 外语 院校 所 面 临 的 问题 .探 讨 赫 钦 斯 的 通 识 教 育 思 想 对我 国 外语 院校 发 展 的启 示 问题 关 键 词 :赫 钦 斯 通 识 教 育 思 想 我 国 外 语 院 校 发 展
启 示
40 3 ) 0 0 1
以他 认 为 大 学 的 科 系 制 度 将 课 程 分 门 别类 ,学 生 习 得 的 知 识 过 于 零 碎 而 不 能 顾 及 全 体 人 类 智 慧 的 经验 。 他 反 对 大 学 教 育 在 当 时 各 校 都 注 重 的职 业 实 用 倾 向 .认 为 这 侵 蚀 了 大 学 在 智
力 探 求 上 的 理 想 。 对 于 通 识 教 育 , 钦 斯 认 为 既 可 以 “ 养 人 赫 培 们 阅 读 的 习 惯 、 人 的 品 位 和 批 判 精 神 ” 又 可 以 “ 成 年 人 在 个 , 使 他 的 正 规 教 育 结 束 后 .能 够 对 当前 生 活 中 的思 想 和各 种 运 动 进 行 明 智 的 思 考 。 做 出 明 智 的 行 动 , 助 于人 们 参 与 到 他 时 并 有
代的理智活动中去” 2 。l 2 通识 教 育 的 内容 。 . 基 于 永 恒 主 义 观 点 .赫 钦 斯 认 为 只有 那 些 反 映人 类 理智 遗 产 的“ 恒 学 科 ” 是 最 理 想 的 学 习 材 料 , 名 著 是 古 今 人 永 才 而 类 的 智 慧 精 髓及 文 化 宝 藏 . 是通 识 教 育 取 之 不 尽 的 教 材 来 源 , 经 过 去 芜存 精 的 筛 选 , 可作 为 通识 教 育 的 最 佳 内容 , 创 设 即 他 了 一 套 “ 著 课 程 ” 系 , 张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要 建 立 在 基 本 而 名 体 主 且 具 有 价值 的研 究上 。 外 , 高 等 教 育 内容 上 , 钦 斯 认 为 , 另 在 赫 如 果 教 育 内 容 过 于 偏 重 科 学 知 识 而 忽 视 人 文 知 识 ,就 会 阻碍 学 生 能 力 的 充分他 一 个 层 次 是 普 通 教 育 , 学 生 学 习 一些 基 础 性 的 和 永 恒 的 学 科 : 使

赫钦斯教育思想.(精选)

赫钦斯教育思想.(精选)

1、赫钦斯简介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美国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1899年1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神学教授的家庭。

1915年,赫钦斯就学于奥伯尔林学院,后因入伍中断学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转入耶鲁大学学习并于1921年毕业。

赫钦斯自1923年起在耶鲁大学任教,1928年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

1929年,赫钦斯应聘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推行“芝加哥计划”,对这所大学进行改革。

与此同时,他又推行“名著教育计划”,并专门设立了“西方名著编纂咨询委员会”。

1937年,赫钦斯担任了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的兼职董事,帮助该学院实施以名著教育为主的教育计划。

1951年,刚退休一年的赫钦斯担任了福特基金会副主席。

为了资助教育研究与实验工作,他提议成立“教育促进基金会”。

1954年,赫钦斯改任共和国基金会总裁。

1977年5月14日,赫钦斯因病去世。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美国高等教育》、《为自由而教育》、《教育中的冲突》等。

永恒主义教育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一些学院和大学讲授经典著作的“不受约束”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其中的核心人物是:赫钦斯,他30岁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爱德勒和布坎南等。

这些青年教师为宣传自己的观点,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和演讲,因而逐渐扩大了影响。

人们把他们称为“名著仔”(Great Book Boys)。

爱德勒对这个称呼不太满意,提出他们应该自称为永恒主义者(Perennialists)。

永恒主义因此而得名。

学派简史这一传统的教育流派,也称新古典主义教育。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流行于50年代的英、法等国,之后逐渐衰落。

最主要的代表有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法国的阿兰和英国的利文斯通。

2学科内容永恒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坚持主张过去的东西是卓越的,为宇宙、人性、知识和真善美的不变的本质辩解,认为凡是值得向往的东西都是永恒不变的。

赫钦斯的学习社会思想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赫钦斯的学习社会思想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282第6 0/ 总 2 期 01 3
文 章编号 :0 1 7 4 2 0 ) 2— 0 4—0 10 —8 9 (0 8 1 0 1 2
霞謇 霰 誊
CEGE oU HNRNIY J A
马 香莲 ( 宝鸡 文理 学院 教 育系 , 陕西 宝鸡 7 10 ) 2 0 7
摘 要 : 国著 名 的教 育 家赫 钦 斯基 于永 恒 主 义教 育理 念 , 对 美 国教 育现 实进 行批 判 与分 析 的基 础 上 , 出 “ 美 在 提 学 习社会 ” 的概念和思想, 认为学习要超越 学校的 围墙 , 每个人都要 不断学习。他的学 习社会 思想对 当今社会成人教 育 发展 具有 重 要 启 示 。 关 键词 : 赫钦 斯 ; 习社 会 ; 人教 育 学 成 中 图分 类号 : 7 0 G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藏 着 主宰和 支配人 类历史 进 步的 内在逻辑 和永 恒法
霾 则, 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客观实体, 这种独立存在
的客观 实体就 是人类 共 同 的理 性 。这种共 同理 性存 在 于任 何 历 史 时 期 、历 史 空 问 和任 何 社 会 形 态 之 i 中 。以此为基 础 , ≥ 赫钦斯 导 引出教 育永恒论 , 为世 认 界受真 、 、 的原则 的控制 , 善 美 这些原 则是 永恒不 变 的, 人性 也是 不变 的 , 以教 育 的性 质也 是永恒 不变 所 的, 人性 同教 育是 紧密联 系 的 , 教育 的 目的是要 引 出 人类 天性 中的共 同要素—— 理性 。 2 .学 习社 会思 想的现 实社 会条件 学 习社会 思想 的提 出与美 国当时 的社 会发 展密 不 可分 。二 战后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不断进 步和广 泛 应 用 ,学 科 分 化 和综 合 已 成 为 知识 发 展 的主 要 趋 势 。在 敏锐地 觉察 到知识 的不 断增 长和学 校教 育有 限性之 间 的矛 盾 的同时 , 赫钦斯 还 意识到 , 国社会 美 是 转变 中 的社 会 , 为技 术革新 的最卓越榜 样 , 作 成千 上 万 的工 人 所从 事 的职 业 可能 在 一夜 之 问被 消灭 , 被 一天 以前还 没想 到过 的别 的职业所 取代 ; 而且 , 随 着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人类 将从 繁重 的劳动 中解放 出 来 ,人们 有充足 的可 以 自由支配 的 闲暇时 间 。在 这 样 的社会 中 ,人人都 必须 通过继 续学 习来 实现人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赫钦斯简介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美国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1899年1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神学教授的家庭。

1915年,赫钦斯就学于奥伯尔林学院,后因入伍中断学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转入耶鲁大学学习并于1921年毕业。

赫钦斯自1923年起在耶鲁大学任教,1928年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

1929年,赫钦斯应聘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推行“芝加哥计划”,对这所大学进行改革。

与此同时,他又推行“名著教育计划”,并专门设立了“西方名著编纂咨询委员会”。

1937年,赫钦斯担任了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的兼职董事,帮助该学院实施以名著教育为主的教育计划。

1951年,刚退休一年的赫钦斯担任了福特基金会副主席。

为了资助教育研究与实验工作,他提议成立“教育促进基金会”。

1954年,赫钦斯改任共和国基金会总裁。

1977年5月14日,赫钦斯因病去世。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美国高等教育》、《为自由而教育》、《教育中的冲突》等。

永恒主义教育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一些学院和大学讲授经典著作的“不受约束”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其中的核心人物是:赫钦斯,他30岁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爱德勒和布坎南等。

这些青年教师为宣传自己的观点,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和演讲,因而逐渐扩大了影响。

人们把他们称为“名著仔”(Great Book Boys)。

爱德勒对这个称呼不太满意,提出他们应该自称为永恒主义者(Perennialists)。

永恒主义因此而得名。

学派简史这一传统的教育流派,也称新古典主义教育。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流行于50年代的英、法等国,之后逐渐衰落。

最主要的代表有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法国的阿兰和英国的利文斯通。

2学科内容永恒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坚持主张过去的东西是卓越的,为宇宙、人性、知识和真善美的不变的本质辩解,认为凡是值得向往的东西都是永恒不变的。

永恒主义者强调,理性是人性的基础。

社会秩序的稳定,依赖于以永恒的真善美原则为基础的理性文化。

漠视这些理性文化,社会就会因精神支柱的坍塌而立足不稳。

他们甚至把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归因于道德问题和文化问题。

永恒主义在极力推崇“永恒价值”的基调上,确立了“复古式”课程标准。

他们还认为,好的教育在于使人逐渐认识真理而变得富有人性。

赫钦斯的教育思想Educational Thought1论教育的功能首先,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促进文明社会的进步。

尽管人类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其基本原理和主要观念却是“永恒”的。

所以,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永恒”的原理和观念,认识和改造变化中的社会。

First of all, the social func tion of education is to promo te theprogress of a civilized societ y第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是统一人的思想。

Second,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is the idea of a unified people.针对美国社会政治现实状况,赫钦斯主张教育应该使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推动世界文明的真正繁荣。

U.S. social and political real ities of Hutchins advocated ed ucation should make it a comm on vision to promote the true prosperity of the world civi lization第三,教育的内在功能是理智训练。

学校教育应该注意培养理智能力卓越、思维习惯和技能良好的人。

Third, the intrinsic function of education is a sensible tr aining.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the rational excellence, good thinking habits and skills总之,赫钦斯认为,教育是从事人的智力发展工作的,其目的是改善人,帮助每一个儿童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社会生活。

“这种教育不会使青年人适应一个坏的环境,而将鼓励他们改善它。

它不会忽视直接的需要,但是它将使这些需要和比较远的、不那么明确的和比较重要的善放在正当的关系上。

这种教育将是改造社会的唯一有效的手段。

”2论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赫钦斯提倡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人的理性发展,主张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的教育。

由此出发,赫钦斯提出了“普通教育”的思想。

这是任何一个学生都必须接受的“共同性”教育。

由于这是适用于自由人的教育,因此,赫钦斯也称之为“自由教育”。

Hutchins advocated eternal 'ed ucational philosophy, emphasizin g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advocating an ed ucation at any age. Proposed the idea of "general education ". This is the common educati on that any student should ac cept .Because it is the educa tion for free people, Hutchins also clled "free education".赫钦斯认为,“普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理智能力的训练。

Hutchins believes that the "ge neral education" core task is the rational capacity of tra ining.人的理智能力必须通过严格而又系统的训练才能形成。

在赫钦斯看来,一个是人否受过教育,是否具有理智能力则是其根本标志。

因此,“普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赫钦斯强调说:“理智的训练和发展就是教育。

”为了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理智能力,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基础的训练。

于是,赫钦斯又提出了“通才教育”的思想,试图克服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病Train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 s' ability to reason, must be on their system, overall, ba sed on training. Hutchins also proposed the idea of "libera l education", to attempt to o vercome the educational overly specialized ills他认为这种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鉴赏和批评的标准,使他们在受完正式教育后能对当生活中的思想和运动明智地进行思考和行动,参与所处时代的理智活动。

在赫钦斯那里,“普通教育”和“通才教育”实际上是一致的。

Hutchins there, "general educat ion" and "liberal education" a ctually is前者是就教育任务而言的,后者是就教育途径而言的。

3论高等教育high education赫钦斯认为,1、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共同知识以及思想方法,尽可能深入地思考社会中的一些十分困难的和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the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 n i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common knowledge of human culture and the wa y of thinking .Ponder over so me very difficult and perplexi ng problems in society.2、作为学习中心的大学,应该成为一个思考问题和发表深刻见解的场所。

在他看来,大学应该独立于社会,应该成为社会中的一座灯塔,应该传播和发展高深的文化。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be ind ependent of the society, shoul d become a beacon of society, should spread and develop ad vanced culture3、在高等教育内容上,赫钦斯认为,如果教育内容过分偏重科学知识而忽视人文知识,就会影响学会理能力的充分发展。

因此,他把大学教育分业上层次:一个层次是普通教育,使学生学习一些基础性的和永恒的学科;另一个层次是专业教育,这是以普通教育为前提和基础的。

按照赫钦斯的设想,大学一二年级主要是设置普通教育课程,从三年级起开始设置专业教育课程。

His university education to th e industry level: a level of general education so that st udents learn somebasic and tim eless subject; another level o 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general educatio n a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 ndation.......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概述1、大学应是灯塔,不应是镜子;应引导社会,不应迎合大众的浅近需求。

在赫钦斯看来, 大学“具有一种强烈而严肃的使命,这就是思考。

大学是独立思想的中心,既然它是一个思想中心、一个独立思想的中心,那么它也是一个批判的中心”。

大学成为一个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大学的教育目标,不应只着眼“人力”,而应着眼“人性”,培养有学识、有智慧、止于至善的人。

赫钦斯将大学教育的终极理想确定为智慧及至善。

他认为,教育只注意培养人力而不注意培养人性,人类只懂得发展科技而不知善用科技,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最好的教育应是引导人们普遍向善的教育,即作为一个国家力量最重要因素之一,它的教育应将被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导向道德、智慧、审美和精神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