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PPTminimizer)

合集下载

江淮地区“倒种春”水稻种植技术

江淮地区“倒种春”水稻种植技术
9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 圆园19 年第 9 期
留的杀虫尧杀菌剂袁做到一次用药控制多种病虫害袁既提高 防治效果袁又降低农业成本袁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遥此外袁 水稻最后一次用药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袁收获前 1 个 月内不得使用三唑磷尧毒死蜱等单剂及复配剂袁防止农药残 留超标遥
采取封闭除草处理遥播种后 2~4 d袁可选用 30%苄嘧窑丙 草胺 1.5 kg/hm2尧20%吡嘧窑丙草胺 3 kg/hm2 等袁兑水 450 kg/hm2 均匀喷雾袁施药后 3~5 d 保持畦面湿润不积水袁可防除稗 草尧千金子尧鸭舌草等单双子叶杂草遥秧苗二叶期后袁根据草 相不同袁可选用氰氟草酯尧五氟窑氰氟草酯尧苄窑二氯等除草 剂袁施药前排干田水袁药后 48 h 复水袁并保持 3~5 cm 浅水层
根据实践袁早稻作野倒种春冶栽培袁随播种期的推迟袁生 育速度减慢袁表现为生育期延长尧产量明显降低遥因此袁在品 种选择上袁建议选择穗大粒多的早中熟早稻品种袁如嘉兴 8 号尧中早 25 等遥最好选择第 1 年的早稻种子袁发芽率高曰如 种源不足袁也可选择当年生产的早稻种子袁但必须要晒种 2耀3 d袁以打破休眠期袁提高发芽率[1]遥 2 确定最佳播期
采取浅旋耕方式整平耙细田块袁做到田面高差不过寸曰 一般每隔 3 m 左右开一条畦沟袁作为操作行袁以便于施肥尧 灌溉尧喷农药等田间管理遥常规早稻播种量在 150 kg/hm2 左右袁早播的可适当减少播种量袁迟播的适当增加播种量遥 播种时要分厢过称袁来回多次均匀撒播袁播后泥浆踏谷袁防
作者简介 葛义学渊1978-冤袁男袁安徽舒城人袁高级农艺师袁从事水稻种 植尧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实践工作遥
对基本苗超过 450 万株/hm2 的田块袁进行人工间苗袁将 多余的秧苗移栽在空闲渊缺苗冤田块袁不仅能够降低基本苗尧 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尧为高产打基础袁而且可以增加水稻改 补种面积遥 5.3 抓好 2 次晒田

水稻种植PPT模板

水稻种植PPT模板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水田中。
水稻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稻种植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地。
目前,亚洲地区是全球水稻种植的主要区域,其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家是水稻的主要生产国。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提供主食。
水稻种植PPT模板
目录
水稻种植概述水稻种植技术与品种选择水稻生长环境与条件要求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及调控措施水稻收获、加工与储存方法水稻种植效益分析与市场前景展望
01
CHAPTER
水稻种植概述
水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亚洲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03
02
01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中耕除草等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
收获与储存
在仓库地面铺设防潮材料,定期通风除湿,保持环境干燥。
在仓库内放置防虫药剂或驱虫设备,定期检查并清理虫害。
控制仓库温度和湿度,避免霉菌滋生。对于已经发霉的稻谷要及时清理,防止扩散。
06
CHAPTER
水稻种植效益分析与市场前景展望
消费需求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水稻作为主食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分蘖期调控
加强水肥管理,防止倒伏和病虫害。
拔节孕穗期调控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高抗病性和产量。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 力和气候条件,确定适 宜的种植密度,保证群
体结构合理。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 稻需肥规律,合理施肥 ,满足水稻生长所需养
分。
水分管理
掌握好灌溉和排水时间 ,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 ,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高产水稻种植案例分析
1 2
案例一
某地区高产水稻种植模式介绍,包括品种选择、 种植密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需肥 规律,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 用率。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损
失。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追肥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肥料,促进水稻高产。
灌溉管理
水层管理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 调节水层深度,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 。
排水晒田
在水稻生长后期,适时排水晒田,促 进根系发育和抗倒伏能力。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全球分布
水稻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 植,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 形态和生长习性,水稻可分为籼 稻和粳稻两大类。籼稻株型较高,米 粒较细长;粳稻株型较矮,米粒较圆 润。
品种繁多
全球范围内有众多不同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长习性、适应性、产量 和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温度
适宜的温度对水稻的生长 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 温度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和产量。
降水
适量的降水对水稻生长有 利,但过多或过少的降水 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品质 。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PPT课件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PPT课件
一季中晚稻 连作晚稻
早稻翻秋
播种期 3/下-4/上
4/上中 4-5月
6月 7/上中
7
播种期确定的原则: 播种期通常要考虑气候条件、品种和前后茬
关系等主要因素,从有利于出苗、分蘖、安全孕穗 和安全齐穗出发,做到适时播种。
8度为10℃(粳)、12℃ (籼),故在自然条件下,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与12℃的 初日,分别作为粳稻与籼稻的早播界限期 。
9
晚播期限
播种过晚将影响水稻的安全齐穗,播种期的确定要以不 影响水稻的安全齐穗为原则。
地区
武汉 苏南、浙北、赣北
籼型杂交稻 9月10日
浙南、赣南、湘南、福建
广州 海南崖县
安全齐穗期 籼稻
9月15日 9月15- 18日
10月初-10月 底
10月15日前 11月22日
粳稻 9月20日 9月20- 25
选种使种子纯净饱满,发芽整齐。选种大都是经风选、筛 选后,再用有一定比重的水溶液进行选种。溶液一般用黄泥水、 盐水或硫酸铵水,溶液比重籼稻和有芒粳稻一般为1.05-1.10, 无芒粳稻为1.11-1.12。
通过比重选种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种消毒。
16
(3)种子消毒 某些病虫害是通过种子传染的,例如稻瘟病、恶苗病、
◆早播还要考虑能适时早栽。水稻安全移栽温度指标为日平均 温度15℃以上(分蘖发生的温度),移栽过早,易致迟返青、死 苗、僵苗。
◆安全孕穗。水稻孕穗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遭受 低于20℃(粳)与22℃(籼)的低温,使结实率显著减低。长江 流域在6月上旬前,珠江流域在4月下旬前,有时出现日平均气温 20℃以下,最低温度17℃以下天气。因此,早稻,特别是早熟品 种播种期还要考虑能保证安全孕穗。

《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课件-2.3.1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课件

《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课件-2.3.1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课件

(2)保花肥 保花肥是防止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的肥料,同时对
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也有很好的效果,是大 面积高产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追肥,通常在叶龄余数1.5~1 的时候施用。施肥量视不同情况而定,通常占总施肥量的 10%~20%,最好施用速效化肥,一般可用尿素 60~ 90kg/hm2,同时还应配合一定量的磷、钾肥。
2.拔节长穗期管理目标
拔节长穗期的管理目标是巩固有效分藥,促进壮秆大穗,培 植强根,防止徒长,并为后期的灌浆结实创造良好的基础。
3.结实成熟期管理目标
结实成熟期的管理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强稻株光 合能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一、化学除草 栽秧后4~5d,当秧苗全部扎根立苗后,用除草剂拌细土
或细沙于晴天露水干后均匀撒播,施药后田间保持3cm左右 的水层3~5d,即可达到除草效果。
四、防止空秕粒
1.防止空粒
水稻空粒是指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或花粉粒发育不正常而不 能受精,或受精过程受阻而形成的不实粒。
造成空粒的外因很多,主要是在水稻花粉母胞减数分裂期
和开花期受不良气候的影响, 包括低温、高温、狂风、暴雨、 涝灾等。同时病虫为害和误用 农药也会造成空粒。在正常情 况下,空粒率在3%~10%。
3.拔节长穗期浅水勤灌 此期为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特别在花粉母细胞减
数分裂期,对水分特别敏感,不能缺水。搁田结束后,稻苗即将进 人孕穗阶段,这时气温高,稻株叶面大,水分蒸腾多,生理需水量 大,因此要求有灌水层,严防脱水受旱。水分管理宜采用干干湿湿、 以湿为主、间隙灌溉的方法,以减轻病虫害,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的施肥统称为“穗肥”,按其 施用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2024版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ppt课件

2024版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ppt课件

养分吸收与利用
水稻生长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如氮、 磷、钾等,通过根系吸收并转运到地 上部,供给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精确农业与智能农业技术
精确农业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 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确化、数 字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 产品产量与品质。
智能农业技术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构建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系 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 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
技术交流
定期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超高产栽 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 话语权。
THANKS
感谢观看
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稻米品质
优化灌溉、施肥等栽培技术,可 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口感和营养
品质。
增强抗逆性
精确栽培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产
量和品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节约水资源
通过精确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
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
精确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制定灌 溉方案
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
病虫害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原则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掌握 发生动态
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加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
04 水稻超高产精确 栽培的实践应用
智能化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生长环境的智能监测和调控, 提高栽培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机械化

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

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

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摘要介绍了江淮地区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秧、适时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江淮地区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036-011 品种选择选用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2年以上示范,综合性状较好,种子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品质达gb/t17891标准的大穗型或穗粒兼顾的杂交中籼、杂交中粳品种。

杂交中籼品种全生育期在140~145d,杂交中粳品种全育期在150~155d。

2 培育壮秧育秧方式为肥床旱育,培育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25~30d,叶龄6叶,苗高20cm左右,多数带蘖2~3个,根系短、白、粗、多。

2.1 苗床准备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的菜园或旱地作苗床,冬春季施腐熟农家肥30t/hm2。

播种前20d施45%复合肥750kg/hm2,开沟整墒。

播种前按10~13m2用1kg旱秧壮秧剂拌细土匀施于床面3~5cm土层内,浇足底墒水,使15cm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

秧田和大田比例为1∶20左右。

2.2 浸种催芽晒种1~2d后,用25%咪鲜胺浸种,预防苗期病害。

种子吸足水分后,在30~32℃温度条件下破胸,即可播种。

也可药剂浸种后不催芽播种。

2.3 播种以最佳抽穗扬花期为标准确定适宜播种期,防灾避灾。

全椒县中籼最佳抽穗扬花期为8月10~15日,中粳最佳抽穗扬花期为8月15~20日。

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茬口、秧龄和品种生育期等确定最适播期。

杂交中籼播种量为40g/m2,杂交中粳播种量为60g/m2,播后轻压,盖土厚1cm左右,以不见稻谷为宜。

盖种后施用除草剂,插弓盖膜。

2.4 苗床管理播种至出苗前,注意保温保湿,温度控制在35℃以内。

齐苗后以控水为主,促进根系下扎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

农业农产品水稻生产PPT动态模板

农业农产品水稻生产PPT动态模板

战略因素
权利因素
决定组织结构 的因素
环境因素
规模因素
技术因素
• 单击添加文本
• 添加文字内容,添加文字内容, • 添加文字内容,添加文字内容,
• 单击添加文本
• 添加文字内容,添加文字内容, • 添加文字内容,添加文字内容,
• 单击添加文本
• 添加文字内容,添加文字内容, • 添加文字内容,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 添加文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
•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1标题文字内容
标题文字内容
50%
25%
单击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
此处添加标题文字内容信息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农业水稻生产PPT
汇报:YAYA 导师:POPO
CONTENTS 目录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CONTENTS 目录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
点击添加图表说明 点击添加图表说明 点击添加图表说明 点击添加图表说明 点击添加图表说明 点击添加图表说明
50 30
点击添加说明文本 点击添加说明文本 点击添加说明文本 点击添加说明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秧苗素质差,带蘖少,加之栽插密度过稀,导致最终穗数严重不足.安 徽大面积杂交稻,亩穗数一般只有13-15万,较高产要求少2-4万。 同一品种在相近生产水平下由亩栽1万穴增加到1.5万穴,单产可提高80~
100 kg,可实现由低产(500kg/亩)到中产(600 kg/亩)的突破。
栽培途径
亩穗数 (万)
700kg以上
移栽/机插
(1)高产需要较高的群体颖花量
①群体颖花量 多年的研究和高产实践表明,一般 中籼稻亩产500kg 需要2500万的颖花量,亩产600kg 需2700万以上的颖花量;亩产650kg需3000万的颖花 量 量 ; 亩 产 700kg 颖 花 量 需 3200 万 的 颖 花 量 ; 亩 产 750kg颖花量需3400万以上。
抛荒
瘠薄
干旱
(三)影响产量的主要技术障碍因素
1、温光资源利用不充分。以杂交中籼稻为主体,早播早栽早 熟;
2、栽培技术粗放。秧苗素质弱,基本苗不足导致有效穗 不足;肥水管理不合理,成穗率低。
3、直播、抛秧等轻简技术应用过度化,配套技术研究和 应用滞后。
4、病虫害逐年加重,尤其是病害;虫情病相发生变化,以前 的次要病害变为主要病害。
二、江淮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针对安徽江淮稻区生产实际,研究总结形成具 有安徽特色的水稻三大生产技术体系: 1、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 2、避灾减灾生产技术 3、轻简节本高效生产技术
(一) 高产增产技术
主攻单产---永恒的主题
主攻单产的技术途径:
1、调结构
品种结构 熟制结构
早、中 迟熟
籼稻 中质
粳稻 优质
调 品种
丰两优1 号
两优 6326
查 田块数
4 5 5 4 5 6 4 4
密度范围 (万穴)
0.8~1.1 1.11~1.3 1.31~1.5 1.51~1.8 0.8~1.1 1.11~1.3 1.31~1.5 1.51~1.8
平均穴数 (万)
1.05 1.24 1.41 1.62 0.98 1.19 1.37 1.55
麦-稻---江淮北部
油-稻---江淮南部
肥-稻-再生稻--- --丘岗缺水易旱地区
主攻单产的技术途径:
2、因目标产量 定增产技术策略
低产 500
中产 主攻穗数 600kg 移栽/抛栽/机插/直播
中产 600
高产 保证穗数/兼顾粒数 700kg 移栽/抛栽/机插
高产 超高产 确保总颖花量/兼顾充实度
√ 江淮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气候条件极为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 旱涝并存、以旱为主;穗期易遇高温热害;后期易遇台风等多种异常气候。 √中低产田比例高、面积大,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近二三十年土壤培肥严重 不足,加重了持续增产的难度。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水利条件差,旱涝保收的中高产田少。
江淮地区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PPTminimizer)
50% 40% 30% 20% 10%
0%
水稻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稻谷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
播种面积
13.7%
13.3%
稻谷产量
13.5%
11.3%
73.0%
早稻
中稻和一季晚稻
晚稻
75.1%
早稻 中稻和一季晚稻 晚稻
(二)影响江淮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灾害因素
27.6 808.0 715.5 b 27.4 738.7 654.0 c
大面积施肥还是采用“一头轰法”或者重施促蘖氮肥,不 施穗肥或穗肥施用量不足,致使群体穗数不足,穗型偏小,导 致杂交中籼水稻大穗优势难以发挥;后期早衰,结实率徘徊 (80%-85%),籽粒充实度不高,特别是二次灌浆的弱势粒 的充实度低下,进一步影响杂交中籼水稻大穗、重穗的超高产 特性的表达。
(引自吴文革,中国农业科学,2007,40(2))
综合各地高产的平均结果回归分析表明,在颖花量构成的两个因素中,单 位面积有效穗数与总颖花量呈弱的负相关(r=-0.334),而每穗粒数与总颖花 量极显著正相关(r=0.967**)。两者对总颖花量的扩增的净贡献率分别为10.3%和110.2%,这说明对于籼型杂交稻培育大穗是扩大库容量的主要途径, 而增穗并不能扩增群体总颖花量。
每穗 颖花量 结实 粒数 (万/亩) 率(%)
千粒 理论亩 实际亩 重(g) 产(kg) 产(kg)
补偿栽培
16.48 210.7 3472.3 89.5
27.7 860.8 772.5 a
一般高产栽培 17.48 194.3 3396.4 86.2 常规生产 (ck) 16.20 198.6 3217.3 83.8
产量(kg/667m2)
800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2500
y = 0.2563x - 113.17 R2 = 0.9494
2700
2900
3100
3300
3500
群体颖花量( 1 0 4 / 6 6 7 m 2 )
不同产量产量水平与群体颖花量的关系
②高产群体高颖花量主要来自大穗的贡献
197.7
3289.7
91.6
29.0
16.28
195.1
3176.2
89.9
28.7
15.62
194.1
3031.8
89.8
28.6
14.89
187.6
2793.4
89.3
28.6
14.53
③穗型大小主要决定于二次枝梗数
总粒 数(个)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y = 3.7731x + 66.68 R2 = 0.9803
一次枝梗 二次枝梗
10
20
30
40
50
60
单穗枝梗数(个)
88S/1128单穗枝梗数与总粒数关系
(2)在足量库容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结实率与充实度
研究和高产实践表明,在提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必须还要保持正常的 结实率与千粒重才有可能稳定实现超高产。
产量水平
±750 (n=4) ±700 (n=8) ±650 (n=6)
±600 (n=14)
±550 (n=7)
有效穗数 (万/亩)
பைடு நூலகம்穗粒数(粒)
群体颖花量 (万/亩)
结实率(%)
千粒重 (g)
16.64
平均亩穗数 (万)
13.9 14.4 15.8 16.6 14.2 14.9 16.6 17.2
每穗 实粒数
140.6 144.1 139.4 143.8 148.7 147.6 147.2 150.0
产量 (公斤/亩)
465.2 493.9 524.3 568.1 502.8 523.3 581.5 6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