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以及答案参考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以及答案参考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期中语文试卷以及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6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 分)A.佝(gōu)偻逡(qūn)巡旋(xuàn)涡东西二阃(kǔn)B.缱绻(qiǎn)撇(piē)开癖(pǐ)好玲珑剔(tī)透C.干瘪(biě)孱(càn)头趿(jí)拉石室金匮(guì)D.攻讦(jié)给(gěi)予潜(qián)藏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 分)A.寒喧钳制走投无路命运多舛B.烟霭斑驳刮垢磨光抱残守缺C. 自戕妥善礼上往来销声匿迹D.遐思急剧迫不急待破釜沉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 分)A.办公室里,犯了错的我,低垂着脑袋,听任班主任批评教育,不赞一词 ; 我想,他独自说完之后,事情也就算了。
B.直到受审,刘汉这个曾不可一世的商界“狂人”才痛定思痛地说了句心里话:“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我落到今天这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C.一走进校园,放眼望去,桃林中片片桃花尽情绽放,煞是美丽,好一派生机盎然、万卉争荣的景象。
D.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A.文学经典是指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伟大作品,它们在漫长历史中经受考验获得地位,具有丰富心灵和提升人生境界的价值不可低估。
B.柳永自从步入词坛以后,北宋词坛创作面貌为之一新,出现了新的格律和更丰富的创作内容,词坛有了第一位专业词人。
C.20 世纪 80 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与否的政治含义。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分数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奖券(ju àn ) 娇嗔(zh ēn ) 翩然(bi ǎn ) 婀娜(é nu ó)B.抽噎(y ān ) 皱褶(zh ě) 家当(d àng ) 逶迤(w ěi y í)C.宁谧(m ì) 推搡(s āng ) 撑持(zh ǎng ) 遒劲(qi ú j ìn )D.凫水(f ú) 饿殍(pi ǎo ) 战栗(l ì) 纤细(xi ān x 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崭新 门当户对 游目聘怀 浩浩荡荡 触目经心B.端祥 不可思意 毛骨悚然 自惭行秽 一惊一炸C.家谱 理直气壮 得意洋洋 残羹剩饭 踽踽而行D.慷概 轻而易举 无动于忠 变换无常 窸窸窣窣3.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 “穷种啊!”然后她就___着小脚,_____着两只胳膊,小心 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____到沟底,将那棵白菜____ 了上来。
A.挪 伸 走 提B.点 举 跑 捡C.颠 乍 下 抱 C.迈 摆 跳 拿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 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 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B.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的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 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C.世界各国正在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 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D. 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 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tuó)恣意妄为(zì)B. 雕梁画栋(diāo)震耳欲聋(zhèn)C. 沧海桑田(cāng)比比皆是(bǐ)D. 美轮美奂(lún)荡然无存(d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老师的辛勤教导。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一直上不去。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才能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C. 她的能力确实出类拔萃,是我们团队的中坚力量。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令人热血沸腾。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去了北京,明天又要去上海。
”B. “这个月我挣了三千元,还欠了五千元。
”C. “我想去图书馆,你呢?”D.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比喻)B.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拟人)C.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比喻)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夸张)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
”改句:“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是他。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 B. 原句:“他的成绩提高了。
”改句:“他的成绩被提高了。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C. 原句:“我们明天去公园。
”改句:“公园我们去明天。
”(定语后置)D. 原句:“他一直努力学习。
”改句:“努力学习他一直。
”(状语后置)7.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失利,感到非常沮丧。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划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偏僻( pì ) 癖( pì)好繁霜鬓(bìn) 放诞(dàn )B绯( fēi )闻朱拓( tà ) 国子监(jiàn) 俨(yǎn)然C间(jiān)奏曲间(jiàn)或不更(gēng)事桌帏(wéi)D 强(qiǎng)迫强(qiáng)制拗(niù)不过搭讪(shàn)2.下列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分)A不经之谈笑靥梦魇浮燥B飞舞盘旋潦倒缭草磨砺C天梯石栈收敛收殓惘然D千呼万换检查检察舟楫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群众的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珍爱有加。
C.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对面前的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D.说话写文章不能拖泥带水,而要简洁明了。
4.从逻辑角度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总是要变的,认真改造会变,不认真改造也会变,可见进行思想改造对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B.天色渐浓,晚霞随炊烟飘散,父亲沿着田野小路匆匆归来,夜露打湿了他的额头,打湿了他蓝色的衣衫,也打湿了我的眼眶。
C.秀如屏风的青山、润如碧玉的流水、艳如油彩的山花、亮如明镜的天池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D.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的的一句是( )(2分)在美国,一部佳作未必卖座,而卖座的不一定是上乘之作,。
A.但美国影评界却公认获得本届奥斯卡影片奖的《母女情深》二者兼备。
B但获得本届奥斯卡影片奖的《母女情深》被美国影评界公认为卖座的上乘之作。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和答案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和答案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和答案【高一期中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
西州平,归乡里。
”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
《辞》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
《汉语大辞典》那么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
假设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广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
假设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那么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分开外乡客居他乡。
比方____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土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
其中社会原因又有____、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
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
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
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开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
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早在2012年初,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点动员支持一批高校创作排演以现当代著名科学家和科技界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舞台剧,用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讲述一批德学双馨、对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科技界具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大师的动人事迹,成为当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次大胆创新。
十年来,主办部门从两部门增加到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等6部门,演出剧目也从第一批的6部扩大到现在的20部。
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发生变化,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经典原创剧目的定位始终未变,用讲故事的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也从未过时。
科学大师剧成为高校开展“大思政课”的生动蓝本,也是科学、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与最佳案例。
通过舞台剧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关键在于故事挖掘。
每一名参与科学大师剧创作的师生都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对拟排演的科学家人物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大量阅读传记手稿、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按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参与科学大师剧创排的高校师生在对科学家故事进行艺术化加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尊重重大事实的科学性,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摆在首位。
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剧组曾先后多次组织动员参演师生赴北京、天津、大连、南京、福建等地,拜访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集团公司、永利化工天津碱厂等单位,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查阅书籍和历史文献千余份,在整理了1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后,才据此创作了话剧《侯德榜》的剧本初稿。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参考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参考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胸怀梦想,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让青春载着梦想飞扬!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摈弃摒除鬓若刀裁濒临绝境B.嫡亲嘀咕枫叶荻花涤荡邪祟C.窜逃撺掇蹿红歌坛人头攒动D.黏液砧板拈花惹草沾沾自喜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笑魇蹂躏赝品放浪形骸B.厮打吞噬纨绔契而不舍C.讪笑脊髓寒暄以德抱怨D.逡巡阜盛悚然落木萧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襄阳地方特色小吃金刚酥享誉湖北,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连回乡探亲的华侨也要多带几盒,这使得金刚酥大有洛阳纸贵的味道。
B.清明前夕,众多莘莘学子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来到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花圈,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C.2013年2月12日,朝鲜悍然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半岛局势剑拔弩张。
D.3月22日晚,2015年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中国男足在第93分钟利用门前混战实现了绝杀,以1:0击败了伊拉克队,拿到了三分。
队员们弹冠相庆,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根据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报告指出,中国仍将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在7.5%,并给经济结构重组以机会。
C.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弘扬科学精神,而且传播科学知识,还能激发青年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D. 行人闯红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交通违法行为,也是漠视交通法规和生命的恶习,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的作者荀子,名况,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他为荀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高一语文期中(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命题人:石油中学 石 磊第I 卷(选择题30分)说明:命题目的两点,其一,尽量紧扣课本,结合所学知识,以期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其二,以高考题模式命题,让高一学生尽快熟悉高考模式。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义愤填膺.(y īng) 不稂不莠.(liáng) 百舸.争流(g ě) 蹉.跌(chu ō)B .挥斥芳遒.(qiú) 不容置喙.(huì) 暴殄.天物(ti ǎn) 隽.永(juàn)C .沉滓.泛起(z ǎi) 安然无恙.(yàn) 鞭辟.入里(bì) 踟躇.(chú)D .便.宜行事(pián) 草菅.人命(ji ān) 惨绝人寰.(yuán) 侈.淡(ch ǐ)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 、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 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摩4. 下列各句句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C.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的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D. 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二. 阅读下面一段科技现代文,完成5~7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杭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
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
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
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
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
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千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5. 根据文义,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 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 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 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6. 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B. 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C. 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D. 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7.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B. 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C. 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D. 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亦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B.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C.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D.又欲肆.其西封。
(肆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以.大易小,甚善。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 夜缒而出,见.秦伯。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失其.所以,不知其.有敢不尽力者乎?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有深明大义和扞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临危受命,最后,义无反顾地去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退秦师后,子犯建议攻打郑国,顿时关系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的大道理,最后才平息战争。
第II卷(非选择题90分)四.1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每句5分,共10分)(1)焉用亡郑以陪邻?(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五.阅读下面诗段,完成12—14题,(共11分)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3分)(1)(2)(3)13.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4分)(1)(2)(3)(4)14.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4分)答:六.默写(任选其一,5分)15.(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2).,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16.(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三国的名句。
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
”这是一副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名人是。
七. 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
(23分)①记得祥林嫂曾执着地问过,人,到底是有没有“魂”的?当时的祥林嫂,已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如此麻木的人儿,竟也询问起“魂”来,可见,这东西实在是重要得很!②人,其实是有魂的。
如果一个人失了魂,那么,便只剩了具空壳,活起来是很没劲、很无聊的。
而“魂”这东西,又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时失了魂,却还甲。
③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这是岳大元帅的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共产党人夏明翰的魂;还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则是雷锋的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了我们的民族魂,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滚滚的历史长河,走向文明,走向昌盛。
他们虽然都死了,可他们的魂依然活着,成为我们的脊梁。
④不仅仅是人死了才能有魂;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
英雄徐洪刚那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沥血追歹徒的精神,便是他的魂;青年志愿者们热心为社会服务,奉献社会的一片爱心,这,也是他们的魂……⑤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却失去了这宝贵的魂:孕妇受辱,围观者甚众,却都“木刻”似的;眼见救人的勇士求助,却浑似不见一般;病者横于闹市,过者达百余人,却都袖手旁观……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令人忿忿然。
若鲁提辖大官人亲历,不免又要叉开五指,或者挥起大拳头了。
⑥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伟人的话没有错,人本身不能永恒,只有人的精神才能永恒!⑦丢了魂怎么办?要紧的是努力地寻回来。
仔细想来,祥林嫂其实并未“麻木”而至于“不仁”,至少,她已有意无意地意识到自己失却了“魂”,尽管她所谓的“魂”实属子虚乌有。
而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失却了至关重要的魂却还懵懵懂懂而不自知,这才是不得了的呢。
⑧按迷信的说法,人若丢了“魂”,便乙,神志不清,是必须及时地“叫”、“叫”,将“魂”叫回来,若时间长了,这“魂”便很难回归本身。
迷信不可信,但有时却可以从中悟出些道理。
对我们有些人,也该“及时”地“叫”一“叫”:“魂兮,归来!”17. 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
(4分)A. 六神无主B. 不以为然C. 浑然不觉D. 茫然若失答:甲乙18. 第④段中写“徐洪刚”“青年志愿者们”是为了证明()(3分)A. 当代青年也是有魂的B. 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C. 活着的人与死了的人的魂的含义不一样D. 个人有魂,集体也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