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B、1989年,2003年C、1998年,2004年D、1989年,2004年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A、鼠疫、霍乱B、猩红热、淋病C、艾滋病、鼠疫D、霍乱、登革热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B.责任范围C.指定范围D.全国范围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全部免费C、全部收费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A、两类,39种B、三类,35种C、三类,37种D、三类,39种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D、饮食和托儿工作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A、任何单位和个人B、护士C、医生D、防疫人员14、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甲类传染病就实行何种管理:( A )A、强制管理B、严格管理C、监督管理D、加强管理15、病原携带者是指:( D )A、急性期传染病病人B、恢复期传染病病人C、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16、传染病法中的“疫点”是指:( A )A、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B、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C、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D、传染病首发病例17、传染病法中的“病媒生物”是指:( D )A、患病的生物B、感染了病原体的生物C、疾病的传染源D、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18、“医源性感染”是指:( B )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B、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C、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9、( A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传染病防治法宣讲

• 医疗机构应该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 制度;
•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 该引导至相对隔离旳分诊点进行初诊。
法律责任
•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旳,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 批评,予以警告;
•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 息,并能够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 行政区域旳传染病疫情信息。
• 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该及时、精确。
三、传染病旳控制
• 传染病旳控制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 流行时,为了阻止传染病旳扩散和蔓延而 采用旳措施。
•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旳,对 负有责任旳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予以降级、撤职、开除旳处分,并能够依法吊销 有关责任人员旳执业证书;
• 构成犯罪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一)未按照要求承担本单位旳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 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旳传染病预防工作旳;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 本行政区域内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 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旳有 关信息
• 本单位旳有关人员
•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1
•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 通报全国传染病疫情 • 及监测预警有关信息 • • •
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卫生
传染病旳预防法律制度
•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旳制定 • 二、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 • 三、预防接种制度 • 四、传染病菌种、毒种和病原微生物试验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实用文档
2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 了2000万人,减员约1/4。
17至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 死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鼠疫, 导致1000万以上人死亡。
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使2500万 人死亡。
实用文档
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1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计2618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实用文档
17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
自2008年4月30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 染病管理。 计11种。
实用文档
18
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1991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 法》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
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实用施文行档 。
14
立法目的
传染病防治立法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人体健康。
传染病防治法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实用文档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传生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生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生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 A 类、 B 类6.对被传生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相关单位和个人必定()A.进行严实消毒后办理B.依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办理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办理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生病病人也许疑似传生病病人时,都应该及时向()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B.公安部门C.周边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许医疗机构报告8.国家对少儿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A.依照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所有免费C.所有收费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生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11.病原携带者是指()A.恢复期传生病病人B.急性期传生病病人C.感生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15、目前,我国7 周岁及以下少儿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A.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杂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C.风疹、腮腺炎、麻疹16、传生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定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B.传染源、传染路子和易感人群C.动物宿主和易感少儿17、作为传生病的传染源主要有()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18、保护传生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若是指()A.保证必然的营养,改进生活环境。
B. 睁开体育锻炼、增强体质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19、乙型肝炎的主要流传路子有()A.经血流传、围产期母婴流传B.性流传和亲近接触流传C.以上均包括20、艾滋病的主要流传路子为()A.性接触流传,经血液流传和母婴流传。
【传生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传生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B.平常生活和工作接触流传C.共同进餐和接吻流传21、平常生活中那些行为不会流传艾滋病()A. 同桌进餐B. 静脉吸毒C. 共用剃须刀22、肺结核病是由哪一种路子流传的)A. 消化道流传B. 呼吸道传C.虫媒流传23、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要注意()A.进食禽肉、蛋类要完整煮熟B.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坚持锻炼提高免疫力+B24、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热前有无出门史或与相似症状的病人的接触史。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第一篇:《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vip专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vip专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94fb701e767f5acfa0c7cd3b.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一、《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及实施时间《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七号主席令颁布,并于2004年12月1日实行。
二、产生的背景2003年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为了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建设,国务院决定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以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1、突出对传染病预防和预警,设立了传染病监测制度,加强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防治传染病扩散,强化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方面的责任。
2、完善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程序和时限、增加了政府部门、各有关机构之间的疫情通报制度。
3、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并根据各级各类专业机构、各级政府及其他关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规定严格控制疫情扩散,的各种措施。
4、设专章规定传染病的救治工作,通过对医疗机构接诊、分诊、救治、转诊、保存病历资料的规定,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以防止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5、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设专章规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做好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物资准备。
6、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一方面要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应当保障公民个人合法权益。
四、学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传染病防治法讲解

传染病防治法讲解
传染病防治法讲解
一、预防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制定计划,加强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二、疫情报告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以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直至吊销执照或者执业证书:
(一)托运部门、航空等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承运已知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或者病人的物品的;
(二)铁路、交通、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单位未依照本法规定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
(三)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该当事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 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
17.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消除哪些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答: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
18.《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何种制度?答:预防接种证制度。
19.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什么标准?答:国家质量标准。
20.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哪些工作?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2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以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答: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2.《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要建立什么制度?答:传染病预警制度。
23. 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24.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答: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2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答: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负责哪部分的工作?答: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27.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8.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如何处理?答: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29.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30.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向有关部门报告?答: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答: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2. 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哪几类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答: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33. 哪个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4.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授权哪个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5.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6. 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确定的依据是什么?答:医学检查结果。
3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应建立健全什么体系?答: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38.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应该如何处理?答: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39. 对医疗机构内的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医疗机构应采取什么措施?答: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40. 动物防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哪些信息?答: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
41.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哪些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42.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什么部门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答:国务院。
43. 哪一级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44.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尸体应当如何处理?答: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45. 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哪个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答: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6.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什么要求?答: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47. 医疗机构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如何处理?答:予以销毁。
48. 《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答: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9.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疗机构应当在符合什么要求的地点进行初诊?答:相对隔离的分诊点。
(二) 问答题:1. 请问:我国乙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至少写出10种)答: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 请问:我国丙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至少写出6种)答: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是什么?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订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4.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履行哪些职责?答:应履行下列职责:(1)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2)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3)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4)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5)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6)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7)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8)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5.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2)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和职责;(4)传染病爆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5)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6.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7.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答: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哪些监督检查职责?答: 应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1)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2)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3)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4)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6)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