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二章教学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位 卑 未 敢 忘 忧 国
岂 因 祸 福 避 趋 林 之 则 徐
苟 利 国 家 生 死 以 ,
—
—— 陆 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乎?
爱 自 己 的 骨 肉 同 胞
爱 祖 国 的 灿 烂 文 化
爱自己的国家
中国人民有自己 的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以热爱祖国、 贡献全部力量建设 社会主义祖国为最 大光荣,以损害社 会主义祖国利益、 尊严和荣誉为最大 耻辱。
—— 邓小平
【你知道吗?】
以色列在一千多年间他们曾丧失了自己 的祖国。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以色列 人把蜂蜜涂在那些传统的书籍上,让那 些还不识字的孩子们去舔,告诉孩子们 自己民族的文化是甜的,民族的传统是 甜的。这是一个坚忍不拔的民族。见贤 思齐,值得我们参照反思。
【案例】 危害祖国的两则事件
其一: 汪精卫1938年从重庆出逃投靠日本人,成 立汪伪政权,1944年11月死在日本,后来埋在 了南京。1946年1月,他的坟被何应钦派人用 300斤炸药炸开了,然后就验明正身挫骨扬灰。 汪精卫生前喜欢吟诗作对,写过一句“留得心 魂在,残躯付劫灰”,到头来被自己说中了, 成了事实了。汉奸的残躯真的就灰飞烟灭了。 在绍兴还有一个雕像,上书刻有“汪逆精卫”, 这就不是汪精卫生前所能预料的了。危害祖国 最甚当属这样的卖国贼。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的涵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 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 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的 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 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 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
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各国人民对本国的感情是相似的,所有国家都存在爱国主义。
“爱国”一词,在我国古代早有记载。《战国策·西周策》中有“周君 岂能无爱国”的说法。《晋书》多次使用了“天下如一、爱国如家”的 说法。
关于“国家”,《辞海》的解释为:(1)古代诸侯称国,大夫称家。 《孟子·离娄上》中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赵岐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家也。”后用“国 家”为国的通称,有时也成为祖国。
“爱国主义”是20世纪初由国外传入我国。1918年,列宁在俄罗斯《真 理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 厚感情”(后改译为“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 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8- 169页。)爱国主义是一个个体或阶级关于热爱自己祖国问题的系统的思 想和观点。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二)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三)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政治原则 (四)爱国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
(一)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
深厚感情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有过充满激情的表白:
我为什么爱意大利!因为我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血管里所流 着的血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我祖先的坟墓在意大利,因为我自己的诞生地 是意大利,因为我所说的话、所读的书都是意大利语,因为我的兄弟、姐 妹、友人,在我周围的伟大的人们,在我周围的美丽的自然,以及其他我 所见、所爱、所研究、所崇拜的一切,都是意大利的东西,所以我爱意大 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人 生 价 值
【问题导入】
问题1:人生的本质是什么?
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性善论)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也伪也。(性恶论) 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也。” (可塑论)
问题2: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李清照:生当为人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价值这个 普遍的概念是 从人们对待满 足他们需要的 外界物的关系 中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
人生价值的特点
人生价值是人生所 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历史性
创造性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社 会 对 个 人
个 (尊重和满足) (责任和贡献) 人 对 基础 源泉 社 贡 献 索 取 会
前提 条件
这段笑话使我们捧腹大笑,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 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就 是人们对生活 在其中的整个 世界的总体看 法和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观、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 们对人生目的和 意义的根本看法 和态度,包括: 人生目的、人生 态度、人生价值。
林毁灭、物种灭绝、人口爆炸、资
源短缺、致命性疾病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好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树立保护自然的实践态度,处理 好物质、精神、生态文明的关系
作
业
1.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及个人条件是什么? 3.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 马克思主义去解决矛盾。 ●善于明辨是非,区分观念,把握 自己的言行。 ●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 观为标准,不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 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1.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讲授,穿插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自学阅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手机学习通APP、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复习提问:1.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导入新课: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讲述新课: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第二章第三节教案

女的基本追求。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用名人名言和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讲透理论,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教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怎样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教学难点
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如何维护祖国统一
增强国防观念
授课过程
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1、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将前后知识串联起来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2、课程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较为生动形象的讲述怎样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忠诚的爱
国者
3、拓展:有关香港、澳门的回
归
4、小结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2章 坚定理想信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集中了我国工人、 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 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二、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本身的需要。 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是有了一个牢固的根据和基础,最大的不幸就 是漫无目的。而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理想信念。
本的区别。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 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观念,人们就没有所相信的对象,从而也就不 会有信念。但信念不是冷冰冰的认识现象,它作为人们所强烈认同的认识,是与人的感情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也正因为如此,信念也总是在感情的驱使 下导致相应的行动。信念不是仅仅深藏于人的内心的东西,它总要向外表现出来,表现为行为 和实践意志。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不同时 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 代条件的限制。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 历史发展的主流。
文 成 公 主
文成公主入藏弘佛,佛教从此在雪域高原流传至今。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
价值的力量源泉
邓稼先(1924.6.251986.7.9),生于安徽省怀宁,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 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 物理学博士学位。我国著名核 物理学家,原子弹的开拓、创 始人之一,1999年中共中央、 中央军委、国务院“二弹一星” 元勋奖获得者 。
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曾这样赞誉 范仲淹:“公少有大節, 於富贵贫賤、毁譽歡戚, 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 志於天下。常自诵曰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 大利但丁)
伏 清 白 以 死 直
选 自 《 苏 武 牧 羊 》
边 天 。 , 渴 饮 血 , 饥 吞 毡 , 牧 羊 北 海
苏 武 流 胡 节 不 辱 , 雪 地 又 冰
爱国诗人陆游病
危之际,仍Leabharlann 望着沦陷区的收复和国家的 统一,“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盼望着“王师
继承和发扬爱国 主义精神,要体现在
实际行动中。要树立
高度的民族自尊、自 信、自强精神。 —— 江泽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说课稿(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本章节的特点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综合性、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明确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和根本任务,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觉悟、价值规范和道德情感。
3、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爱国激情倾注到实际行动中去,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梳理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确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践行爱国主义的志向,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是爱国主义的传统,了解爱国主义的传统,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获得对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提供历史依据;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深刻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将为我们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行动提供指南。
2、教学难点:如何实现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和爱国行为的升华。
四、教法1、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3、注重渗透教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4、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五、学法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践等方法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这说明了(C)。
A人才成长的道路B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C 个人修养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D 修养的境界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2.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B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3.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A理想就是现实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4.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 B )是其中的核心。
A职业理想B社会理想C生活理想D道德理想5.信念一旦形成( B )改变。
A不可 B.很难C不必D容易6.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 C )。
A态度B行动C现实D结果7.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是(A )。
A.职业理想B.社会理想C.生活理想D.道德理想8.在今天,社会倡导、人们呼唤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大胆革新、乐于奉献等理想人格,并以此作为做人的楷模和标准。
这样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理想中( C )A生活理想的内容B职业理想的内容C道德理想的内容D社会理想的内容9.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D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错误的理解是( D )A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的B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C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D理想和信念是互不相干的两种意识形式11.下列各项,不是从理想的内容上来划分的是( D )A职业理想B社会理想C生活理想D长远理想12.人生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信念的是( C )A金钱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B人生充满苦难和罪恶,尘世很难有幸福,幸福只能在天国C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D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个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13.理想的涵义是指( D )A.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没有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像B.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像C.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像D.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14.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表明(D )A应立志做大事B立志当高远C不管大事小事,做了就能成功D立志须躬行15.“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应未来,是未来的现实”最能说明理想具有(B )。
A实践性B超前性C时代性D阶级性16.《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和杨白劳的理想不同,这表明理想具有(D )。
A实践性B超前性C时代性D阶级性17.理想虽然是人的精神现象,但是它是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修正、发展以及实现,这表明理想最大的特征是(A )。
A实践性B超前性C时代性D阶级性18.同样是致力于社会的变革,王安石、张居正与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理想不同,这体现了理想的(C)。
A实践性B超前性C时代性D阶级性19.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生活中“三大件”追求的变迁,说明了理想具有(C )A实践性B超前性C时代性D阶级性20.属于从性质上划分的理想是(C )A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C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D生活理想与道德理想21.信念是(A)。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22.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列宁的话表明( D )A立志当高远B青年应立志做大事C要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D立志须躬行23.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B )。
A人与生俱来的B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是人们成年后的必然产物D是人类进化到今天的结果24.下面关于理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C理想是人的主观思维的产物,无客观性可言D理想具有时代特征25.下面关于信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B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C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
D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的信念。
26.下面关于理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理想具有现实性,也具有预见性,是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B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C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空想则没有。
D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27.在人生理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D)A生活理想B道德理C职业理想 D社会理想28.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B)A. 认真学习科学理论B.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C. 牢固确立科学信念D. 大胆畅想美好未来29.信念是(D )。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30.职业理想是指(B )。
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31.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理想是指(D )。
A.道德理想B.职业理想C.生活理想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A理想就是现实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33.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D )A大胆畅想美好未来B努力保持心理健康C模范遵守社会公德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4.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坚决执行的态度。
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B)A科学理论B社会实践C主观愿望D真诚信仰35.信念是( D )A一种知识体系B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C是一种思想和理论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36.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
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D)A生活理想的表现B社会理想的表现C道德理想的表现D职业理想的表现37.人生信念按其性质可分为(D )A资产阶级信念和无产阶级信念B唯物主义信念和唯心主义信念C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D科学信念和非科学信念38.人生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确立科学信念的基础是(C )。
A投入全部感情B畅想美好未来C正全认识事物发展规律D保定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39.宗教信仰是(B )。
A科学信念形式B非科学信念形式C社会主义信念形式D资本主义信念形式40.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B )。
A理想就是现实B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C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41.下列属于科学信念的是(D )。
A.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B. 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C. 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D.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42.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A)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C)A.生活理想的内容B.道德理想的内容C.社会理想的内容D.职业理想的内容44.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
这主要因为社会主义信念(C )A.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确立B.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D.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45.生活理想是(A)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46.社会理想是(C)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47.道德理想是(D)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48.青年人要想又大成就,就应当志存高远。
以下事例能很好说明这一点的是(C)A袁隆平大科学家的称号是从田间小路上一步一步走出来的B居里夫人从几吨沥青中提炼0.12克镭C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D自学成才的张立勇让清华学子钦佩49.不是理想的作用是(B)。
A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B预见社会发展前景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D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50.下列人物的言行不属于“志存高远”的是(D)A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B见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C项羽见秦始皇南仪仗万千巡威风凛凛,道:“彼可取而代也。
”D获得全国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是从田间小路上走出来的科学家。
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
”这说明(BCD)A社会实践是科学知道产生的源泉B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C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D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2.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ABCD )A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B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C现实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3.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陈毅元帅曾经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